生态移民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21:21: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移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移民

生态扶贫移民意见

为贯彻落实我县“十二五”规划关于实施生态扶贫移民工程的要求,现就我县生态扶贫移民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山区生态环境,促进边远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生态扶贫移民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乡镇为主、群众自愿、政策帮扶。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帮扶,充分调动农户搬迁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好安置地迁入群众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不搞行政命令。

生态扶贫移民搬迁的基本原则是:自愿搬迁,科学安置,整合资源,有序推进。对需要实施生态扶贫移民的地方,坚持以自然村或聚居点为单位,引导整体搬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安置方式采用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有条件的乡镇规划建设移民新村或移民公寓,实施集中安置;鼓励有条件的山区农民自行购房或投靠亲友,向城镇转移;“三无人员”可由乡镇安排到敬老院。

查看全文

生态移民工作方案

为推进我县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整合资金,集中力量,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坚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主力”的思路,积极引导村民进行生态移民,从根本上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和贫困偏远地区农村贫困群众居住环境和发展环境,逐步实现人口战略转移,实现“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目标,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偏远山区村民开展生态移民,实现“三集中三变化一统筹”,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通过盘活土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移民增收致富。

(三)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二、实施方式

查看全文

县长在生态移民推介会发言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生态移民工作到了关键时期,政府、生态移民领导小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我感觉开得非常好。主要表现在:一是洪海长在今天乡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大会上,认真传达了自治区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动员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书记张毅、自治区主席王正伟重要讲话精神;二是经、政府反复研究,出台了比较好的《工作方案》,自军常带领大家学习并做了解读;三是有关乡镇和部门的表态发言非常好,重点突出,说的很实;四是市上的督察组亲临会议指导,对我们开好这次会议,做好下一步的生态移民攻坚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五是会议秩序非常好,尤其是村干部能够严守会议纪律,素质非常高。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我生态移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生态移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做好生态移民工作的紧迫感

自2007年以来,我们坚持按照“水源、生态、开发、特色、转移”五个重点,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目标,举全之力,强力推进内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截止2010年,内完成了12个项目区18个移民村的建设任务,完成了外中宁马家塘、孙家滩两个安置项目区的定居,集中搬迁安置了82个行政村248个自然村的移民18695户79294人,生态移民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区、市党、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也为全区生态移民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在推进生态移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人口基数不准确。在实施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之初,我们对确定的迁出区人口逐村逐户进行过“盘点”,根据调查统计,全有3.13万户13.3万人需要移民。但在实施过程中,在册户籍人口与实际居住人口差距很大,出现了分房分地的人多,入住定居的人少,移民村普遍入住率不高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是保障移民安居乐业、实现“稳得住”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些移民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还不能正常运行,如下马关(一期)虽然安置移民的土地已经分配到户,但农田灌溉工程不能正常运行,灌水难、难灌水的问题非常突出,移民群众只能望田兴叹。下马关(二期)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到目前仅完成工程总量的30%,影响了工作的总体效果。有些移民村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巷道通了,主干道不通,断头路较多;村级活动场所的功能还不完善,下马关张家树村至今还没有开工建设。移民村的环保设施尚不完善,大部分村没有垃圾池、垃圾箱,没有厕所,给移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三是土地调整分配严重滞后。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全已建成的18个移民村,土地真正分配到户的还不到一半,特别是下马关(二期)建设的新园、田园、张家树村,去年6月中旬组织移民集中入住,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但土地至今尚未调整分配到户,移民无地可种。王团大沟沿、圆枣村安置移民的土地至今未耕种,移民群众反响很大。四是产业发展不够清楚明晰。后续产业发展是实现移民群众能致富的重要支撑,是关系到移民群众长远发展,增加收入的重要保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种植产业还没有走出传统种植的路子,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只有零星的“小盆景”,没有遍地开花,就是安排到移民户中的小拱棚,种植经营水平也不高,效益也差。养殖业量少质差,一个移民村有上千户,几千口人,养牛养羊的没有几户,不但没有在市场上出售的,而且移民自给自足都不够。劳务输出人员体能型、低收入的多,技能型、高收入的少;东奔西走,来回跑的多,稳定长期工作的少;输出的人员多,赚回的票子少。五是社会管理矛盾突出。人、自然环境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从目前的现状看,移民村管理迁出乡镇和迁入乡镇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管理体制没有形成,管理制度很不完善。对移民的政策法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都没有拿上议事日程,更没有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有些移民村已经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也有违法违纪现象,移民村群众上访已呈现上升态势。六是各级干部有松劲畏难情绪。7月18日,我到任职以后,听了一些单位和部门的工作汇报,下去到有些乡镇跑了跑,也和方方面面的干部进行了交谈,感到我们各级干部都有松劲畏难情绪,说到生态移民,都说“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全区一半以上的任务,已经移出来了8万人。但对目前存的问题很少说,找我说困难的多,讲措施办法的少;说具体事情的多,讲长远发展的少。

以上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生态移民工程的进展,“十一五”续建的旱天岭项目区进展缓慢,“十二五”规划建设的四个项目区,全部未能开工建设,受到了自治区移民局的批评,也受到市、政府的批评。因此,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大家的努力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各级组织的的主要职责就是带领群众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个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我们必须下决心认真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争取年内生态移民工作有实质性进展。

查看全文

老建办生态移民工作总结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精神,2008—2015年用8年的时间完成我区571人的生态移民搬迁任务。按照我区生态移民总体规划,2008年实施了镇、100人的移民搬迁。目前,24户的生态移民搬迁工作进展顺利,完成1层的有7户,完成2层的有8户,完成3层以上的有8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加强宣传,搞好调查摸底工作。

加强宣传,搞好调查摸底是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的前提。针对部分农户长期遭受水患的状况,我办及时对水患区的群众状况、是否愿意搬迁逐村逐户进行一次调查摸底,掌握水患区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清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制订移民搬迁规划。同时,把移民搬迁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到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群众从思想上把移民搬迁从政府包揽转变为水患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领导是做好移民工作的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我区生态移民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区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水务局、农业局、建设局、交通局、国土资源局、电力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村干部配合抓,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落实责任制,落实乡村干部专人抓生态移民工作。同时,我办加强平时督促检查,形成“区级主管、乡(镇)组织、村级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真正使移民搬迁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三、严格程序,紧扣工作环节。

查看全文

县生态移民动员工作会发言稿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县上下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志们生态移民工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坚决依照区、市党委、政府的安排,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六盘山精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切实把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办实办好、办出大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春节假后上班的第一天,2月9日。市委、政府就召开了全市生态移民动员大会,涉及生态移民的乡村干部都参加了这次大会,这说明生态移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天我召开全县生态移民动员大会,就是要切实把全县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区、市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布置上来,明确任务、明确责任,举全县之力,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刚才,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国同志宣读了县2011年生态移民工作实施方案》签定了生态移民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发改局和新营等4个乡(镇)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下面,就做好生态移民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把思想统一到区、市党委、政府生态移民的工作部署上来,提高认识。

也是统筹山川发展、加快中南部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对我县来讲更是一次重大机遇。县自然条件差,山大沟深,干旱缺水,还有7万群众居住在不适宜人居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群众生活非常困难。不从根本上解决好这部分群众的久远生计与发展问题,与全区、全市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宁夏中南部山区贫困问题,、吴邦国、、贾庆林、、、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宁夏中南部地区视察,都对宁夏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民生改善给予了特别关注和特殊关怀支持,就宁夏中南部地区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做出了重要指示,充分肯定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生态移民攻坚的思路,生态移民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要求宁夏即使“砸锅卖铁”也要把生态移民这件民生大事办成,并明确表态中央将给予大力支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切实解决宁夏中南部地区的贫困问题,积极稳妥地组织移民搬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全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开发攻坚工程、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稳步推进生态移民、适当提高中央补助规范,并将六盘山区列为全国六个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之一。张毅书记来宁夏工作的仅10天时间就深入我县新营乡、白崖乡调研生态移民工作,提出加快生态移民步伐的思路,并且在固原主持召开了生态移民座谈会,明确指出:必需采取非常之策,举全区之力,打一场生态移民攻坚战,把不适宜人居地区的群众基本搬迁进去”王正伟主席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生态移民规划方案,指出:力争5年内,对全区所有不具备生存条件地区的居民整村搬迁,异地安排就业,做到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不再有村庄,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自治区党委、政府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区情、民情的基础上,依照“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面上的问题点上解决”思路,研究制定了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决定用5年时间,投资106亿元,把中南部不适宜生存地区的35万贫困人口搬迁安顿到靠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从根本上改善这部分人的发展条件,拔掉穷根,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一直抓得非常紧,张毅书记、王正伟主席在参与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固原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生态移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协助我民族贫困地区完全解决贫困问题的坚定决心,对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巨大关怀和支持。

又是一项极为紧迫的民生工程;既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全县上下必需深刻认识到生态移民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央和区、市的巨大关怀支持同时也赋予了各级党政组织和各级领导光荣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政治责任,全市5.34万户23.2万生态移民任务中,涉及我县19个乡镇150个行政村338个自然村,共14474户70429人,占全市生态移民总数的30%固原作为全区生态移民的主战场,县作为全市生态移民的主阵地,各乡(镇)各部门(单位)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市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布置上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实施这项工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拼搏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态移民攻坚战中,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深刻认识肩上担负的重托与责任,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举全县之力把生态移民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好,把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实施好,向区、市党委、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狠抓生态移民工作的落实

查看全文

县第二次生态移民大会发言

用一天半的时间对全县已完成和正在建设的21个生态移民点进行了现场观摩、调研,昨天和今天上午。这是继去年4月12日至13日以来以这种方式观摩、调研的第二次。会议形式虽然简单,但很管用,达到解建设情况、找出突出问题、深化思想认识、制定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进展的目的刚才,李县长代表生态移民工程指挥部对2007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2009年全县生态移民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自忠常委对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安排,讨论通过了几个重要的文件,签定了生态移民工作责任书,会议开得很成功,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落实好李县长的讲话精神,落实好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下面,就完成好今年的工作任务,提出“一个观点”请大家思考,两个要求”要抓好落实:

一、必需在认识上再深化,生态移民工程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县委、政府在总结我县历年来生态移民工程的基础上,2007年8月份。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形成了关于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初步决定,9月下旬,陈建国书记来调研清水河综合治理工程时,就全县生态移民工程作了简要的汇报,陈书记做出了明确指示。10月8号,于书记、郝主席又来我县进行专题调研,县委、政府第一次系统地向自治区党委汇报了关于在县内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建议。11月3号,陈书记再次来我县调研清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调研过程中,陈书记讲了四个方面的要求,最后一条就是生态移民工程涉及到群众利益,一定要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严厉打击、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2008年3月14号,自治区在县韦州南门召开了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宁夏的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因此,可以说,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9年4月19日第一次生态移民工程推进会,这一个阶段可以称为探索启动阶段。第二个阶段,从2009年4月到2010年4月,也就是目前,这一阶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提质扩面阶段。这个阶段,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法人员进行了依法严肃处置,进一步搞清了出现房屋质量问题的漏洞,强化了措施,明确了责任。同时,把建房实施主体由扬黄办直接交由乡镇实施,这是县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次大的提质扩面。这期间,自治区党委又在盐池、和中宁三县专门召开了全区生态移民工作会议,从自治区层面上对生态移民工程的有关政策、规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三个阶段,从现在开始到明年,县的生态移工程应该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完善见效阶段。这个阶段中,要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个就是解决移民群众“搬得出”问题。主要是依照自治区生态移民规划要求,除预旺地区因大郎顶扬程高,水利工程暂不能覆盖,原移民规划中预旺的10个村待自治区决策后实施,原移民规划中马高庄、张家塬、田老庄、窑山共13个村因生存环境比较好,同时担负“边关”职责,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不再实施移民搬迁,这样就将原规划移民的112个迁出村调整为89个,全县需要移民搬迁的群众大体就在9万多人左右。第二个就是完善移民迁入区的卫生、教育、交通、供水、供电、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一系列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公益性事业需求,实现移民群众“稳得住”问题。已建成的项目区,学校、卫生室、小超市都有了也基本能满足移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但是象化肥、农药、种子、农具等生资方面的东西还没有进入,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真正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第三个就是探索和研究迁入区以旱作节水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模式,包括农、林、水、牧等综合配套的研究,再加上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使移民群众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真正实现“能致富”第四个就是研究和制定生态移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建设的机制和办法。

回顾我县生态移民工程经过的历程,站在新的起点上。总体上感觉整个工程有这样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从经济层面来说,经济投入大。据初步统计,县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共先后投入各类资金8.6亿元。其中,国家就投入包括建房补助、水利工程、交通道路、教育卫生等各类费用5.85亿元,移民群众自筹达2.75亿元。工程投资量之大,县历史上前所未有,惠及的群众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经常讲,人民的公仆,要视人民群众为父母,如果因为工程质量的问题、因为选址的问题、因为怕麻烦,而把群众安置在不合适的地方,将如何面对8万多群众?如何面对国家和人民如此大的资金投入?二是从政治层面来说,各级领导和组织关注度高。2007年下半年,县提出关于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建议,这一建议及时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08年1月15日,自治区就研究出台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区规划(2007-2010全面拉开了宁夏全区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序幕,使我县生态移民工程上升到自治区决策的层面。此基础上,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依照人随水走、水随人走的思路,依托已建成或拟建的农村饮水工程、扬黄工程及节水补灌工程,积极稳妥地组织生态移民搬迁,力争在五年内基本解决等六县(区)生态移民搬迁问题。使我县的生态移民工程上升到国家政策的层面。最近,总书记、副总理来宁夏视察时,又都对生态移民工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做出了明确的指示。特别是总书记强调指出:生态移民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组织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群众搬迁进去,又要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以胡总书记的讲话为标志,生态移民工程第一次得到党的最高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使生态移民工程上升到党和国家的层面。由此,也就意味着我县的生态移民工程可能由一个地区的局部工作转变成全国性的解决同类问题的模式和决策。面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组织如此大的支持和厚爱,全县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移民工程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政治责任。因此,对我来说,这项工程面前,没有任何退路可走,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只能义无反顾地挺进,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将无法面对国家和各级组织的政策检验,也无法向党和人民群众交待。

二、必需在工作上再细化,生态移民工程各项任务、各种矛盾交织叠加。

再没有听到群众反映工程质量的问题。这主要是去年采取了一系列及时果断的措施,这次观摩、调研过程中。如果不是这样,后果将不堪设想。应该讲,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生态移民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明和积累了一整套很好的工作制度和体制机制。但是当前新的阶段、新的形势又对生态移民工程提出了一些新的任务和要求。迁出区与迁入区的管理;移民房建设与组织群众入住;土地分配与发展生产;水电路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综合性服务;经济工作与党的建设和社会事业;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统战宗教与思想政治教育等等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都大量涌现进去,相互交织叠加。如何处置好这些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摆在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的课题。这些工作绝不是生态移民指挥部综合部一家所能承担,需要各有关乡镇、各部门齐抓共管。组织部门要进入、宣传文化部门要进入、统战宗教部门要进入、政法综治部门要进入、民政救助部门要进入、财政审计、农林水牧、计生卫生、扶贫、妇联以及电信、邮政、网络等区(市)属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要进入,而且刻不容缓。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和区(市)属各单位都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所面临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务必做到工作任务再细化、目标再明确、责任再强化,确保各项工作和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质量保证、进度超前,万无一失。

查看全文

生态经济型移民管理论文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无论在移民人口、淹没土地、城镇或工厂等哪一方面都占全库区的绝大部份,“三峡工程的成败关键在移民”,“移民的成败关键在重庆。”

重庆库区的淹没特点

根据1997年5月《三峡工程原四川库区不同水位段移民迁建安置进度及分期投资安排规划意见》,重庆库区淹没及损失主要有三个特点:

淹没损失数量大

三峡工程水库淹没涉及重庆市的万县区、涪陵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忠县、石柱、丰都、武隆、长寿、渝北、巴南、重庆市区、江津共16个区县。

全市库区淹没线下居住人口72.85万人,占全库的85%;其中农村29.29万人,占全库的86%;城镇人口37.09万人,占全库的82%。

查看全文

综合股生态移民工作报告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退耕还林区群众的生存条件,遵照省、市扶贫和移民办的通知精神,我县自2011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作,现将此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2011-2012年省下达我县生态移民任务125人,其中2011年75人,2012年50人,规划实施地为乡,乡。接通知后我办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作了汇报,并与县发改委、县林业局、生态移民实施乡镇进行了多次协商。考虑到生态移民每年任务较少,加上省、市当时要求生态移民由各县(市)安排原则上一年完成,最多不能超过两年,所以我县生态移民任务到目前为止未完成。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全面完成好我县生态移民任务,经与县发改委协商,我办打算采取下列措施:

(一)调查摸底,制定规划

查看全文

生态移民区农业产业发展建议

摘要:就制约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持续加大调蓄水工作力度、切实加强耕地改良措施、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努力优化产业结构等移民区农业产业发展意见,为今后移民区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古浪;移民区;农业产业;发展建议

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海拔1778~1926m,南高北低,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均气温6.6℃,大于10℃有效积温1940℃,全年有效光照时数约2852h,无霜期142d,降雨量207mm,蒸发量2807mm,降水多集中在7月、8月、9月。移民区现已建成11个移民新村和高峰片、绿洲小城镇,搬迁山区困难群众1.53万户、6.24万人,平整土地12.4万亩,完成田间配套工程11.4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1.36万亩、养殖暖棚1.7万亩、发展梭梭嫁接肉苁蓉2.1万亩、可发展大田种植面积6.3万亩(含耕地休耕1万亩)。该区域耕地沙化严重,漏水漏肥现象严重,用水需求大,水资源相对匮乏,是制约移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持续扩大高效节水面积、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是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土壤多为砂壤或绵砂,壤土少,颗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微弱,下层有砂砾障碍层,土壤熟化程度低,保水保肥性能差,供给能力较弱,极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必须采取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来提升地力。

1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1水资源严重匮乏。目前,黄花滩移民区搬迁移民将达到6.24万人以上,需发展农业产业用地11万亩,按规划设计灌溉定额测算,共需灌溉用水4500万m2,现已建成调蓄水池及沉砂池50座,总容积278.4万m2。根据《古浪县黄花滩引黄灌区2019年水资源配置方案》,2019年计划配水2332万m2,因耕地沙化严重,漏水漏肥现象严重,用水需求较大,调蓄水池储水量远不足以用水供给,水资源相对匮乏,是制约移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2土壤耕地地力差。移民区土壤类型主要有半固定风沙土、固定风沙土和耕种风沙土,约占总面积的89%。此类土壤多为砂壤或绵砂,壤土少,颗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微弱,下层有砂砾障碍层,土壤熟化程度低,保水保肥性能差。据化验,移民区耕地土壤有机质3.07g/kg,较全县平均有机质含量(13.8g/kg)低10.73g/kg;全氮0.19g/kg,较全县平均全氮含量(0.86g/kg)低0.67g/kg;碱解氮34.75mg/kg,较全县平均碱解氮含量66.9mg/kg低32.15mg/kg;有效磷2.84mg/kg,较全县平均有效磷含量(12.5mg/kg)低9.76g/kg;速效钾109.54mg/kg,较全县平均速效钾含量(162mg/kg)低52.46mg/kg。土壤含盐量高,碱性大,而有机质、氮磷钾含量低,微生物数量少,土壤生态脆弱,土壤质地熟化程度低。同时,因耕层以下的中壤土和重壤土质地因保水保肥能力较差[1],供给农作物所需的水分和养料能力较弱,极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需采取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来提升地力。1.3有机肥料稀缺。移民区群众属新搬迁户,大部分新垦地尚未种植,秸秆资源极少,加之新开垦土壤肥力不均,土壤熟化程度低,未形成可种植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层,养殖业刚刚起步,以畜禽粪便为主的有机物料稀缺[2-4],农户积造农家肥数量有限,而商品有机肥价格较高,土壤改良难度较大。在化肥使用上不够合理,施肥时撒施和浅施较普遍,造成了肥料的浪费,肥料利用率很低。1.4农民投入能力不足。移民区群众原居住地基本属于高海拔山区,从事旱作农业多年,习惯于粗放、散慢、靠天吃饭等种植方式。搬迁至移民区后,对有机物料还田、种植绿肥等土壤改良技术掌握不够。同时,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偏低,农业经营收入不高,家庭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农户对劳动资料(有机肥、农机具、地膜等)投入积极性不高,投入能力严重不足。

2发展意见

查看全文

生态移民地区远程教育论文

一、生态移民地区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位于格尔木市郊10公里处的曲麻莱昆仑民族文化村作为研究样本,笔者2011年8月前往曲麻莱昆仑民族文化村开展调查走访工作,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有效问卷率达77.5%,通过深入访谈,对移民群众接受职业培训的状况及其对职业培训的认识和态度进行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不断地合理借鉴和总结,2006以来曲麻莱移民村的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实质性的发展,但受训移民动机的复杂性,参与培训各方目的的多重性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培训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未能解决,具体表现在:

(一)移民培训项目缺乏前瞻性,转产就业效果不够理想

调研发现,曲麻莱民族文化村部分培训项目在内容选择上缺乏前瞻性,没能够抓住人地之间的矛盾和产业基础薄弱的实际而开展,过多侧重于低层次技术技能的培训和移民政策法规的灌输;没有立足长远发展,结合新环境下的社会需求,选择创新含量高和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培训项目;管委会缺乏足够的安置渠道,移民转移就业较为艰难,接受完培训的移民,很长时间不能获得实践机会,所学技能无法提高;一些决策和职能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就业指标上,缺乏对培训对象必要的筛选和认真鉴别,导致培训对象错位。

(二)培训过程的安排不够合理,缺乏持续性的追踪机制

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大多数培训方并未按照移民群众的实际接受能力来定制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培训效果低于预期设想。另外,移民培训的时间安排较为集中,实践指导难以落实:一方面,集中的培训让很多移民无法同时兼顾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他们最终只能选择放弃其中的一些培训项目,难以全面掌握培训技能;另一方面,介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现有的培训项目大多都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很难产生较好的效果,移民群众通过短期培训获得的技能水平难以满足竞争激烈的职场需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