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畜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21:04: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畜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畜牧业

生态畜牧业发展探索

[摘要]围绕地方畜牧养殖业发展实际,结合扶贫工作思路,在人口密集的农业地区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构思发展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探索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精准扶贫优势,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扶贫

淮阴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中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陆地面积1034.4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约728平方千米,其他农用地约167平方千米。共设立21个乡镇248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70余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70%以上。农业以传统的一麦一稻为主,另有蔬菜、玉米、大豆、油菜、花生、山芋等产业。种植业从业人员占85%以上,经济收入普遍偏低,是江苏省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之一。现阶段,围绕扶贫攻坚“两聚一高”战略部署和加快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实际,探寻畜禽养殖发展有效途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新增长,是“三农”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1畜牧养殖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近年来,通过生猪、家禽双“十亿元”优势产业发展和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地方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被农业部列为商品猪基地县、瘦肉猪基地县以及国家生猪调出大县。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资源环境承载力日趋逼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亟需生态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另外,要确保规模总量不下降,只有统筹推进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各项任务,提升生产效能。新形势下,要求我们把保生态放在更加靠前的位置,统筹考虑畜牧业发展和环境承载双重因素,坚持减量化源头治理、生态化农牧结合、资源化综合利用,切实维护好生态环境。

2畜牧养殖业发展面临问题

查看全文

农村畜牧业及生态化养殖研究

对土壤的污染在通常情况下,土壤可以对畜禽的粪污进行微生物降解而得到净化,而一旦粪污排放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便会引起土壤的降解不完全产生亚硝酸盐类等有害物质,不仅破坏了土壤的性状和组成,还能够使土壤形成高浓度的如铜类、铬类、抗生素类物质,不仅产生大量的恶臭,还严重破坏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同时,各种病原微生物对土壤的污染,能够产生病原硫化大肠杆菌,以及寄生虫,也会引起对地下水的污染,导致地下水BOD含量提高几十倍。传播疫病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与畜禽同样需要相携共生,而畜禽养殖中对空气、土壤、水资源的污染,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相关组织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动物传染给人蓄的污染病有将近一百种,而在这些传染病中,仅有猪传染的有27种,由禽类传染的25种,由牛传染的近26种,由羊传染的25种,由马传染的14种,同时,也会因畜禽的粪便而产生大量的蚊蝇,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污染源。畜禽疫病形势严峻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全国的畜禽疫病的普查结果显示已过百种,近些年来,畜禽疫病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加,不仅给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带来障碍,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的猪鸡的因病死亡造成的损失达近300亿元。据统计,我国每年畜禽死亡量与存栏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如我国的猪的死亡率达到12%,而发达国家的死亡率一般在5%以下。食品安全令人担忧商品安全是维系到人的生命的大事,在我国畜禽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因药物超标而导致的食物中毒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01年在广东有400多人因食用猪肉而中毒,韩国政府在对我国出口的鸭肉中检测出H5N1禽流感病毒,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畜禽类产品的出口声誉,还严重阻滞了我国畜禽产品走进国际市场的进程,一系列的畜禽疫病和药物残留问题的产生,给我国的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

大力推动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

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在当前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引导生态化的发展战略,不仅能够带动种植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更加有效、合理的配置农业资源,促进农民的增收。不失时机地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市场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禽、蛋、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量空前提升,为此,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有效平衡好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的关系,满足市场结构的需要,提高畜牧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尽快把生态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调整生态畜牧业发展布局,变革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提高畜牧业的产值比重,增加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切实将生态畜牧业推动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来。

发展生态畜牧业做法与途径

观念上的更新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从畜牧业的发展理念上要革新传统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引入商品资源型替换单一资源导向型,积极探索节草节粮与多层次利用的综合型发展模式。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程度,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优化区域发展和规模化平衡发展,提高畜牧业生态发展的现代化层次和规范化服务水平。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重视市场培育,挖掘市场潜力,构建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产业化生产加工能力,争创品牌发展之路。普及“高效转化”技术系列优化饲料配比,提高饲养科技含量,推广二元、三元种植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强调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生态平衡,推广优良种源,提高农民的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广泛普及高效转化。推广立体养殖模式结合我地畜牧资源优势,推广上层养鸡,鸡粪经过发酵后喂猪,猪粪尿制作沼气,沼渣排入鱼塘喂鱼,鱼塘淤泥回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多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总之,生态畜牧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借鉴世界先进思想和技术,走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战略之路,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科学、稳定、有序发展。

本文作者:王霞工作单位:福建省浦城县万安乡畜牧兽医站

查看全文

地方生态畜牧业调研汇报

我市畜牧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畜禽排泄物污染加大、固有养殖模式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渐显现,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能在保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解决生产效率低下和污染的问题?如何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探索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途径、新方法,本人于4月11日到18日,对市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深入到北沟、南王、大辛店、潮水、新港等镇街,走访了部分养殖户、规模养殖场、示范点,与乡镇政府、畜牧技术人员座谈交流,结合生态畜牧业实施情况,深入思考和分析我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着力探寻如何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有效加快我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和办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生态畜牧业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牧业产业体系,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型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型动物养殖业、生态型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的无污染处理业[1]。

(二)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生态畜牧业的特征,一是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二是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在生态畜牧业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善和配套的,通过这个网络,系统的经济值增加,同时废弃物和污染物不断减少,以实现增加效益与净化环境的统一[2]。

查看全文

生态养殖技术对畜牧业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当今农业改革的主要方向。畜牧业是我国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发展生态畜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保持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经验,显然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再生产水平,还可以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流失。但是,作为养殖主体的农民知识储备有限,阻碍生态养殖的管理和科学实施。生态养殖远未达到预期效果,整个养殖体系还不完善。因此,要从养殖者的技术能力入手,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改善养殖环境,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管。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畜牧业;科学技术;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对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畜牧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当前,加强畜牧业生态发展,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建立以生态养殖技术为基础的生态产品安全监测体系,对于提高畜牧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关重要。生态养殖技术要立足于“环保”,利用高精度、高效率的生态养殖技术,改进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将养殖技术转化为生态理念。

1生态养殖技术概念

传统养殖技术是指利用单一的养殖方法,使用非交互式技术和动物管理经验。在繁殖过程中对生物圈没有根本性影响,而是哪里较为严重就解决哪里。对于一些生物效应,只有简单的处理,如多余的细菌和病毒,进行相应的消毒即可;如果食物太多,只需减少食物等。这种养殖技术的优点是使用简单,易于实施;缺点是养殖成本高,耗时长,养殖效果不理想,规模化养殖影响较大。生态养殖技术是指研究畜禽养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根据研究结果采用适当的繁殖方法,使它们更加科学合理。例如,在畜牧业过程中,在利于养殖发展的前景视角下,引入养殖生物,但会出现相关病原体和害虫,会影响这种生物的生长发育,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生态养殖技术。继续向原始生物引入无害生物,但对病虫害有抑制作用。该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消除有毒化学物质对生物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还可以增加消费者对最终生物制品的信心,并降低畜牧成本。

2生态养殖的优势

查看全文

我省强势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我省强势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牧业兴则农业兴、牧业强则农民富、牧业安则农村稳。省委、省政府在精心绘就的我省“十一五”时期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要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紧紧抓住夯实基础、壮大基地、深化加工、开拓市场、提高服务五个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实现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市场由局部向国内、国际大市场拓展转变。不断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为了开好局、起好步,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详细制定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培育和壮大畜牧业区域经济,促进畜牧业协调发展。今年要在建设好雁门关生态畜牧业经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晋西北及太行山种草养畜区、中南部优势畜牧业生产区三个大区。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要新增草地面积100万亩、肉类产品达到28万吨、奶类产量达到4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700元。在吕梁山及太行山地区要大力开展种草养畜建设工程,完成保护天然草地1800万亩,建设饲草基地200万亩及相配套的草地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吕梁山区绒山羊存栏达到85万只,羊绒产量达到328吨;太行山区羊出栏达到9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1.32万吨。在中南部优势畜牧业生产区要以猪、鸡、肉牛为重点,发展城郊型和外向型畜牧业,生猪出栏达到570万头、禽蛋产量45.5万吨、肉牛出栏51万头、牛肉产量7.5万吨。发展规模养殖,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建设一批成本低、效益好的标准化养殖园区和养殖小区。力争全省新建各类养殖小区500个,其中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150个;改建完善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其中在雁门关生态畜牧区改造建设50个。开展无公害标准化认证工作,全省计划新发展30家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企业。要统筹解决好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公益性基础设施、畜牧兽医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有关问题。要促进家禽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饲养方式转变。

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继续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明年全省将全面完成117个县的县级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50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建设任务,抓好全省17245个村的3万名村级防检员配备工作,开展“动物监督执法年”活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良种化进程。扩建改造19个省市级重点种畜禽场,完善种畜禽场的生产和水利设施,引进国外良种。充实完善20个县级畜禽改良站,160个乡镇改良站。要研究制定我省地方良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完成晋南牛保种200a级胚胎的任务,扩建马身猪资源保种场,培育山西优种雁门关肉用绵羊品种。认真贯彻执行新颁布的《畜牧法》和《种畜禽管理条例》。

加大人工种草力度,推进草地建设。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推进草畜配套化。在全省11个市建设11个草畜平衡试点县,分区域、分类型进行奶牛、肉牛、绒山羊草畜配套示范。全省新增草地面积182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23万亩,改良草地59万亩。

查看全文

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分析

1以草原治理制度建设保障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建设草原,推进草地畜牧业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草原管理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机构进行参院的建设与保护,贯彻落实草原保护制度,实现平衡草畜推动草原执法现代化建设。对此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土地承包责任落实制度,充分落实草原保护与土体建设责任与权力,逐步完善草原使用制度,推动经营流转制度的科学化、细致化,保证草原利用经营的集中化、规模化,以此推动草牧业的联合生产、合作经营,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牧户草地经营、投入机制实现牧户的自我约束管理。

2改良草原以提升草地畜牧业生产能力

当前,西藏地区草地使用面临牧草产量不足、草原退化、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此应当加大国家的保护力度与资金建设投入,以增加补贴的方式,实现对改善草原的资金支持;同时可引导吸收社会力量、农牧农民投资等等方式,加大保护草原建设的资金投入,实现多元化的投资资产筹集。对于草地的改良与升级,重点应当关注基础设施的改建,提升草原围栏的构建、加强牧草播种方式的改良,提升补播的及时性,落实草原灌溉对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完善防火防灾体系的构建等。以此提升天然草原牧场的品质,进而提升藏地畜牧业的生产高效性。

3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改良生产经营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结构,合理调控蓄群、畜种的机构符合市场的需求,以此提升产品质量增加收效。对此,首选要选择适合藏地生产的、繁育能力强、经济收效佳的畜种,不断优化改良畜种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并根据市场行情进行畜群结构的调整,进而提升出栏率、缩短运转周期,增产增收,增加畜牧业的经济收效。其次,要构建符合经济效益、满足生态需求的畜牧业生态产业体系,实现利用产业特点、地区特点、人力特点等的地区优势,形成具有综合生产的性能的专业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现代化产业,以此实现对载畜量的合理把控,充分发挥藏区草原畜牧业的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链。此外,对于草地畜牧业需要落实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保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利用产品附加值带来经济收效。以充分保证牧民的的利益为核心,引导龙头产业发挥带动作用,形成“公司十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推进现代化科学饲养技术,开展多形式大规模的科技服务活动,通过对农牧民的科技文化教育和培训,使农牧民形成科技文化饲养意识。

查看全文

生态养殖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实现生态养殖和畜牧业两者相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提高畜牧养殖水平,保障畜牧产品安全可靠,从而使畜牧养殖效益稳步提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该文立足于实际,对当前生态养殖和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生态养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畜牧养殖业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畜牧附加产品的不断完善和升级,极大增加农民养殖收入。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生态养殖和畜牧业的融合,可以使畜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1西峡县畜牧业发展情况

畜牧养殖主要品种有牛、羊、猪、鸡等,2020年西峡县有牛存栏量5万头以上、生猪存栏有20多万头、羊存栏量有30多万只。根据政策要求,西峡县畜牧养殖产业坚持发展和保护并举,积极实现生态养殖和畜牧业相融合,转变生产方式,推进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实现养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进程,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2生态健康养殖综述

查看全文

生态养殖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1生态健康养殖概述

查阅相关文献研究报道,生态健康养殖,应是在严格遵循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畜牧生产等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禽畜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影响、粪污处理等等前提下,借助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和防疫实践技术,而以生产健康、绿色、无公害的禽畜及产品为目标,着力追求安全、生态、优质、高效为内涵的健康养殖业。具体包含内涵,应有下面两方面内容:一是畜禽养殖应不破坏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取得生产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畜禽养殖应该提供卫生、健康、安全的畜禽及其产品。符合这2个基本条件,才可以称之为生态健康养殖。

2畜牧养殖于周边环境的影响

2.1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现阶段,畜牧养殖渐成规模化发展,而产生的粪污数量更是与日俱增。但是,废弃物处理设备水平低,粪污处理投入普遍不足,很多粪污被直接堆放在露天,或者被排放到沟渠荒坡中,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极坏,已成为乡村污染的主要来源。2.2影响禽畜及产品质量。由于我国大部分养殖场企业化程度不高,片面追求养殖数量及经济效益,缺乏生态健康养殖的理念以及科学的养殖技术,加上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缺乏有效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与条件,一部分养殖场,乱用兽用生物制剂、添加剂、兽药、防腐剂、抗生素等,甚至使用违禁品,如瘦肉精、激素等,造成畜禽产品有害物质超标,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损害了自身形象,无法出口国外、赢取外汇。2.3破坏其社会公共印象。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大提升民众社会水平,居民对禽畜产品的需求由早先的量,逐渐向现在的质转移。但是,近年来,市场上频频爆出的,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对畜牧产品质量的担忧。加上,禽畜养殖卫生条件不尽如人意,现在社会对禽畜养殖业的认同度是越来越低。

3生态养殖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一则保护了生态环境,二则促进畜牧业发展,确保畜产品安全,确保生态、经济、社会等三大效益的综合平衡。推广生态养殖技术,能逐步摆脱产出低、风险高、污染严重、后劲不足等恶性畜牧经济发展态势。在几年来的推广实践中,推广生态健康养殖,能促进畜牧业向着效益更好、环境更优、前景更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靠拢。总而言之,生态健康养殖,是未来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发展的后续保障。而确保畜牧业走得更高更远,同样需提升生态畜牧养殖技术水平。某种程度上分析,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查看全文

生态有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要:2011年黄南州被省政府确立为全省有机畜牧业示范区,跻身全省四大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之列。通过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黄南有机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诸多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因此,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草原法律法规宣传,理顺草原管理相关部门关系,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加强草原综合治理以及加大草原保护力度等对策,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场的永续合理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草原生态;有机畜牧;综合治理

1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及草原生态保护现状

1.1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

全州总面积1.89万km2,可利用草场面积15780km2。黄南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原生态生产方式、天然无公害无污染草地状态,呈现“北农南牧”区域布局,是青海省四大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之一,具有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的广阔前景。泽库县、河南县是世界教科文组织公认的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有着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天然优势,境内草原、牲畜实现国家有机认证全覆盖,是全省有机畜牧业示范区。河南县属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泽库县认证为全国有机农业(牦牛,藏系羊)示范基地,可利用草场面积15780km2。目前已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4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4个,省级“菜篮子”生产基地8个,农牧业龙头企业19家,家庭牧场91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国家示范社2家,泽库“拉格日”模式在全省推广。以生态有机畜产品生产、特色生态种植业开发、全省健康生态养殖示范为重点的三大绿色生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高原现代农牧业产业新体系加快形成。

1.2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成效

查看全文

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径与优势

摘要:绿色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不仅要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也需要追求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发展响应循环经济理念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以九寨沟地区为例,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推进九寨沟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路径;九寨沟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不仅能够针对各种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避免传统畜牧业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可以推进生态畜禽产品的生产,使得产品附加值得以有效提升,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1]。畜牧业作为九寨沟地区农业发展支柱产业,也是九寨沟经济建设、产业转型的重要产业。在大力倡导绿色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九寨沟畜牧业迫切需要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成为九寨沟畜牧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1立足地区实际,加强高原生态建设

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所在。这就需要九寨沟生态畜牧业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全面加强高原生态建设,为生态畜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设施。九寨沟生态畜牧业应当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的主要原则,同时采用保护与建设并举的发展方案,综合利用人工补种、围封轮牧、休牧等手段,针对高原地区天然草场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得高原地区能够逐步恢复自然生态。从建设层面来看,需要将围封、保护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坚持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的原则,促进高原生态环境的有效恢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全面开展高原生态化管理工作,综合参考生态监测数据,针对高原地区的草场、森林进行系统的监管,采用季节休牧的方案,为高原生态提供充分的休养时间,进一步提升高原资源的利用效率。

2坚持健康养殖,开展畜禽清洁生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