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县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20:28: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县建设管理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生态县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旨在总结回顾去年我县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分析当前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动员组织全县力量,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简要回顾。
*生态市建设任期目标完成之年,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之年,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最重、成效最明显的一年。去年以来,我县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811”环境污染整治和污染减排工作,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前茅,去年全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各断面水质满足功能区要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48天。
(一)生态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生态工程建设亮点纷呈。以不锈钢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不断做大做强;以茶叶为主导的生态农业蓬勃发展;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以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的生态林业步入良性循环;以沼气、太阳能等为主的清洁能源广泛推广,另外,生态城市建设工程、饮用水源创建保护工程、清水河道治理工程、废弃矿山治理工程、下山脱贫生态移民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二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斐然。按照“五整治一提高”要求,去年度新开展了32个村的村庄整治和60余个村的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建设,全县共完成了245个村的垃圾箱设置,完成了9个山区乡镇的垃圾焚烧炉建设,累计已有17个乡镇建立了垃圾焚烧炉,2个乡镇建立了垃圾中转站,*镇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及渗滤液处理设施;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1900户的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沼气净化工程,完成了玉岩镇坳头村、裕溪乡小槎村、*乡王村等3个村的沼气净化工程建设;采用沼气模式,完成了14家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三是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新兴乡被命名的全国环境优美乡,枫坪、安民、樟溪3个乡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等三个乡镇被命名为市级生态乡镇,新兴乡内孟村等29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共划定了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四大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其中,禁止准入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比例为21.40%,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面积占6.2%,功能就相当于现在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今后建设项目环境审批、产业布局及充分利用环境容量和控制污染的主要依据。该控制性规划的实施,将逐步成为调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五是生态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全县建立了109个环保志愿者服务队,有注册环保志愿者2000余人;5个家庭获省级绿色家庭称号;城西和城南2个社区获得省级绿色社区称号;4所学校获得省级绿色学校称号;县人民医院获得省级绿色医院称号,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为推进减排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部门减排联席会议制度,把污染减排工作作为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去年减排实施方案、减排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并以责任书的形式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县新星不锈钢废水处理有限公司等6家重点减排企业。同时,建立了企业环境统计台帐制度,建立了污染物变量、增量、减量等“三量”台帐和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新建了县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治污减排设施,开展了浙江科马磨擦材料有限公司的汽油回收项目、*县不锈钢园区废水中重金属(镍、铬)回收利用项目、中水回用项目、熔炼炉渣综合处置项目、江北灌区节水项目、畜禽生态养殖沼气项目等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坚持环保提前介入,强化“三同时”竣工验收和监管,加大对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严厉打击“十五小”、“新五小”及利用电子垃圾炼铜、燃煤小锅炉、小耐火材料企业,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去年,我县共削减化学需氧量484.94吨,完成年初任务的122%,削减二氧化硫344.2吨,完成年初任务170.06%。
创林业生态县讲话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创建林业生态县电视电话动员大会,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创建林业生态市动员会议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全力创建林业生态县。刚才,路明同志作了动员报告,总结了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基本情况,对我县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作了具体部署,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谈四点意见: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我县地处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省、金市的重要水源林区,是粤东中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承担着东江流域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环境压力日趋明显,从整体上看,我县生态状况还比较脆弱,森林质量不够高,生态功能不够强,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加上我县地形独特,很难蓄水,即便是东江,也是与临江、古竹擦肩而过,灌溉仍然要依靠抽水泵。因此,要想把“绿水青山”这一优势保持好、发挥好,必须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净化美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全县人民的长远利益、造福子孙后代的战略高度出发,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从为****的事业负责、为****后代着想的高度,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创建林业生态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做好造林护林、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
二、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设林业生态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配合,齐抓共管,为加强对林业生态县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了由县长曾路明担任组长的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制订实施方案,把林业生态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统筹安排,全面部署,加强沟通,通力协作,形成建设林业生态县的强大工作合力。林业部门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体,要切实履行职责,把建设林业生态县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明确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时限和进度,逐项分解落实,并实行目标管理,把建设林业生态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民政部门要加大对殡改工作的推进力度,对毁林造坟、二重葬等现象要与林业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限制,特别是“两道七区”,更要严格控制。前两年,我们对“两道七区”的坟墓进行了专项清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去年冬至现在,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不说远的,就在县城周边,站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看,坟墓周围的树木遭砍伐,很多山是光秃秃的。针对这一情况,希望民政、林业部门和分管领导要尽快研究出台强有力的措施认真整改,按照已出台的政策引导、坟主尽快把坟墓周围绿化好、掩盖好。另外还有农业、水利、环保、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也要把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份内工作,严格按照职责要求,同心协力,做好林业生态县的创建工作。
三、要广筹资金。加大投入
建设生态县计划细则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生态”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省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8〕8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线,以建设林业生态县为目标,以农田防护林、生态廊道、县城绿化、村镇绿化、森林抚育改造等六大工程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农田林网化、廊道林荫化、城镇园林化、村庄生态化”的目标,圆满完成林业生态县年度建设任务。
(二)目标任务
1.五年总体目标任务:全县新植树1855万棵(墩),其中,用材林925.1万棵,经济林169.5万棵,花灌木698.6万棵,条林91.8万棵。新增有林地10.7万亩,达到17.09万亩,新增林木覆盖率14%,达到24%。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需完善、新建林网97万亩,其中完善林网40万亩,新建57万亩,农田防护林控制率达98%。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总长度1348公里,廊道绿化率98%。县城林业生态建设工程0.76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村镇绿化工程3.64万亩,村镇林木覆盖率70%以上,585个行政村和24个乡镇(场、办)政府所在地建成林业生态村镇。森林抚育改造工程6.07万亩。林木种苗花卉工程0.6万亩。林业年总产值达到17.6亿元。
创建生态县动员会县长讲话
同志们:
建设生态县的目的和本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很高兴参加绩溪创建国家生态县攻坚动员大会,在此,我代表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全县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目前,包括安徽省在内,全国已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包括绩溪县在内,全国有5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建设工作。其中,有11个县(市、区)已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市、区),629个乡镇已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许多开展生态省(市、县)建设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改善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部分地区已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践证明,生态省(市、县)建设是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现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绩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绩溪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可谓“白云深处仙境,桃花源里人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富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安徽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等称号,为创建国家生态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年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同时,绩溪县就瞄准了新的目标,及时编制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与年全面启动实施,生态创建工作一直走在安徽省前列。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隆重的攻坚动员大会,书记、县长亲自作了很好的动员,明确提出要力争到年底将绩溪建成国家生态县,这充分显示了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构建生态绩溪、和谐绩溪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对绩溪生态县建设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生态县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国家“”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这些都为生态县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国家生态县创建的基本条件,生态县要有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而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基础工作是生态村建设。因此,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希望绩溪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通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好农村生产和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县长在生态县创建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动员大会,标志着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天会议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攻坚战,确保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我县成功创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今天会议的规格很高,参会人员是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原班人马,等一下,省环保厅雷厅长将给我们提要求,市委常委、组织部肖部长将给我们作指示,县委龙飞书记还将作强调,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以务求必胜的决心推进创建工作
首先,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国家级生态县的概念,所谓国家级生态县,是由国家环保部授牌表彰,是对各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的命名认可,是践行科学发展的品牌象征、综合实力提升的荣誉奖章和正确政绩观的最高绿色奖杯,是反映一个县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金字招牌。简单地说,国家能够授予你国家级生态县这块牌子,那就说明在某种程度上也认同或肯定了你这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发展了经济,而这也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含义。2012年,浙江省安吉县被授予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至今,全国共有38个县级行政区域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县(市、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高,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打下了扎实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优势”:
一是生态质量继续提升。从2011年开始,我县坚持对天然阔叶林和公路沿线1000米以内的林木实行禁伐,大力实施以天然阔叶林和生态公益林为主的绿色资源保护工程。扎实开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并超额完成任务,项目造林和封山育林1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4.1%,全县木材蓄积量达到936.5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达到4477万根,森林资源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县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一级;全县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等受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35.14%,远高于国家级生态县考核指标20%的要求。以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生态能源建设,截至2011年底,全县建有沼气池10087个,农户普及率达36%,既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又保护了森林资源,防范了地质灾害。近年来,全县没有发生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以及由此引起的重大群体性或群访事件。
县长在环境保护暨生态县创建会讲话
同志们:
刚才局长传达了第七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和第四次全市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副县长安排部署了今年我县环境保护和争创省级生态县工作。同时,副县长还代表县政府与各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2012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暨争创省级生态县目标责任书。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回去后,按照工作部署和职责分工,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县环境保护工作的严峻性和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全面完成“十一五”和2011年度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全县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12月,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验收;2010年为了巩固成果,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创建省级生态县的决定,是继我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又一个新目标。
围绕创建省级示范县,我县先后制定了《县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区实施意见》和《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各项创建指标得到逐步落实,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改善。
应该说,争创省级生态县是实现“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选择。生态县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县的“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越、生态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县长在生态县建设大会发言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很有必要,这既是一次总结分析会,也是一次再动员、再部署的专题会。会上,生态办对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情况作了汇报,相关部门作了发言,县长对下阶段创建工作进行了部署。请同志们回去以后,按照会议部署,立即行动起来,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认识上要再深化
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北承南接”战略构想的内在要求,对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去年6月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应该说我县创建工作还是有亮点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载体不断创新。明确生态建设“八大优先”举措,提出了建设“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县”目标,实施“七大工程、七大行动”,还有每年办十件实事、要事制度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载体,也是创建工作的重点。二是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经济较快发展,“三大基地”落户,产业、人口集聚、平台建设加快;生态保护继续保持领先,每年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达188.1亿元;百山祖、举水乡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称号。三是群众认同度有所提升。通过开辟专栏、跟踪采访等方式,加大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宣传,全县干部职工群众及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和创建工作的认同度、参与度较快提升。
工作好的方面还有很多,当然形势也很严峻,差距还很大。刚才,生态办在分析创建形势中提到,目前全国有20个省先后开展了生态省创建,500多个县(市)开展生态县市建设,而在省,各县(市)都在积极谋划加快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步伐,省内、市内已经形成了生态县创建你追我赶的局面。为什么在这个历史阶段,生态创建活动会受到这样大的关注,形成如此浓厚的氛围?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到现阶段,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了重大的民生问题,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今后的发展要更加注重协调性、可持续性,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这个规划特意调低了经济增长速度,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讲到,“十二五”的发展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这其中,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创建生态县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阶段性目标和载体,作为整体推进污染减排、污染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抓手,作为群众共建共享优美环境的有效形式,理所当然地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群众的广泛拥护。
地处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非常迫切。随着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和接轨融入海西战略不断深化,我县区位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态优势、后发优势将逐步显现。我县正处于大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发展质量高。我们提出,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2013年基本符合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要求、2014年建成命名,就是要在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中争取更大的主动,赢得更大的发展,取得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县,不仅是一个单一的环境目标,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目标,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同时,生态建设在也尤显特殊和重要,第一,最大优势是生态。这不仅是指有最好的生态环境,最大的生态容量,最优的生态资源。而且对于我们来讲,也只有打生态牌,做好生态工作,才能取得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现在很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也是通过“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牌子来吸引人。我们的工业园区之所以能成为省级工业园区,能被列入全省33家先行开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发区(园区)之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生态环境好,发展的产业是低碳、生态产业。台州、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过去因为过度开发,环境变差了。现在他们也开始重视生态,要建生态县。作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更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创建生态县的决心、信心。第二,外界对最大的认同是生态。但外界的认同并不意味着人就要守着生态受苦、受穷。“贫穷不是生态”,也需要有发展的权力,发展的空间。而发展就一定离不开工业,但发展工业时是要以保护好生态为前提的,不能以生态的破坏和损害为代价。第三,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生态。“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既是人民的骄傲和福气,也是对社会的最大回报、最大贡献。作为省重点欠发达县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这也是对我们生态保护的肯定。为此,我们既需要加快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又需要保护生态资源、构筑生态屏障,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也是上级党委、政府对我们的期望。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外界对我们最大的认同,也是我们对外界最大的贡献。这三句话要连在一起讲,这样一方面自身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对社会也做出了贡献,两个目的一起达到,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而放弃发展,走一条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低碳型的经济发展之路。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方案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实施方案》(沈政发〔2008〕4号),对照国家生态县建设的指标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2008年—2010年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开展国家生态县建设,22项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和5项基本条件于2009年全面达标,并通过省环保局验收,2010年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重点完成每年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国家控制指标。建立完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15个以上乡(镇)成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农村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实现环境全面达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乡环境统筹协调、自然资源有效保护、人民生活安定富足、生态文化长足发展,成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标志的国家生态县。
(二)重点目标
1.经济发展指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00元以上;单位GDP能耗0.90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低于2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于0.55;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县长在生态县创建专题会讲话
同志们: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以务求必胜的决心全面掀起生态县创建新高潮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扎实推进生态县创建各项工作,全县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一)污染减排扎实推进。在工业污染减排方面,去年以来,全县共有90家重点污染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32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同时,化工、印染、精制棉、冬瓜酱、电镀等5个重点行业和马塘、掘港、丰利、洋口4个重点地区的水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44家污染企业被依法关闭;21家化工企业启动实施向化工园区搬迁工程。在生活污染减排方面,县城市河和掘苴河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沿海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主体工程、袁庄镇污水处理等4项工程全面竣工投入运行;河口镇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近期可望投入运行,栟茶、岔河、大豫、双甸、丰利等5个镇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全县污水日处理能力达4.1万吨,是“十五”期末的4倍。根据国家核查结果,09年全县实现COD减排1215吨,削减总量在全市跃居第二。工业污染减排的绝对量和削减量连续四年在南通六县(市、区)中名列第一。
(二)生态创建工作全面升温。各地、各相关部门把生态县创建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大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等工作力度,全县生态创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袁庄镇在全县13个农村集镇中率先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考核验收;河口、栟茶、岔河、新店等镇的污水收处、垃圾处置、卫生改厕、绿地建设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逐步具备环境优美镇创建验收条件。同时,全县特色生态建设工程有力推进,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绿化造林成效显著,09年新增合格造林面积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9%;生态农业比重不断提高,全县通过农业部认证的“三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达111.2万亩,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1.5%。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5万千瓦,累计并网发电超过13亿度;一批大型风电设备制造项目落户建设,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年生产规模达到95兆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国家级“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正在积极申报之中。我县被国家能源协会授予“绿色能源之都”称号。
(三)环境监管不断加强。县环保等相关部门切实履行服务监管职能,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去年以来,先后组织区域环评3个,实施项目环评322个,依法否决和劝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超千万元工业项目6个,涉及投资近1.4亿元;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后下发纠正环境违法行为通知书260余份,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2起。进一步加强数字环保建设,对化工园区28家企业实行远程在线监控,对29家企业实施视频监控,实现了对园区重点企业的全过程监督。成立县环境应急与事故调处中心,对全县138家涉化企业和100家重点危险源企业进行环境风险源排查,指导各企业编制落实相关应急预案和措施,有效规范了企业环境行为。
县委加强建立生态县工作调研
创建省级生态县是我县实施“三县并举”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我县综合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要求今年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县政协把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作为今年常委会专项民主监督课题,围绕创建省级生态县中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防治三大方面开展专项民主监督。为确保省级生态县专项民主监督取得实效,县政协制订了《省级生态县创建情况专项民主监督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项民主监督组;召开监督组成员会议,明确了目的意义、部署任务、分析讨论监督工作;举行相关乡镇部门参加的民主监督通报会;组织监督组成员赴省级生态县——*县参观考察;指导监督组成员分组深入建设局、农业局、农办、工业园区管委会等乡镇部门调研,实地走访村庄、社区、企业,与广大农户、企业主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组织召开省级生态县创建情况专项民主监督政情民意交流会。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了本报告。
一、主要成效
(一)领导重视,逐步建立生态县创建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把生态县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县、乡两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门机构,分设了生态农业组、工业环保组、城市建设组、宣传文化组、创建迎验组五个创建协调小组,形成了两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注重政策引导。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县生态功能区规划》、《*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为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制定《*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意见》、《*县今年省级生态县创建实施方案》,召开了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省级生态县创建乡镇工作部署会和省级生态县创建暨实施农村“12345”工程动员大会,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部门,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实施,县政府专门拨款500万元,用于生态县创建启动资金。三是实施责任考核。县政府与乡镇部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生态县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推动创建工作责任的落实。
(二)依托项目,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创建工作项目化、具体化”要求,将省级生态县创建的8大基本要求和11项考核指标与农村环境整治、*平原一体化环境工程建设、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等项目相结合,以具体工程项目实施带动创建。一是加快生态乡镇(村)和系列创建活动步伐。坚持把生态乡镇(村)及系列创建活动作为生态县创建的基础工作,依托农村破旧房改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五整治一提高”、沼气建设等项目,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环境基础条件现状,积极开展系列创建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创成全国环境优美乡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3个,市县级生态村150个,县级以上绿色学校47所,省级绿色医院1所,市级以上绿色家庭11个,省级绿色社区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二是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测监控能力逐步增强,建成了*溪界首水质自动监测站、2座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环境监控中心和5个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的环境自动监控体系;城乡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成,城乡环保设施一体化工程稳步推进,完成*平原集中供水一体化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基本正常运行,污水配套管网努力推进;基本完成了垃圾收集系统及处理工程建设;1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开展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53个村建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完成了49家200头猪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全县20个乡镇均建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301个村建了1850个垃圾箱,农村垃圾实行三级处理模式;三是工业污染防治水平逐步提升。以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项目为抓手,以不锈钢行业为切入点,从废水、废气、固废以及循环经济等10个方面15个工程开展了园区环境污染整治。相继建成了工业园区1600吨日处理规模的不锈钢废水处理中心、年处理1万吨不锈钢污泥的铬镍回收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废酸回收提炼循环项目以及污水处理中心与不锈钢企业间的GPRS全程监控系统等工程,截止去年底,我县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累计基础上完成削减13.2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基础上累计完成削减12.27%,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87.47%和81.8%。
(三)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形成以茶叶为主导,香榧、油茶、食用菌、蔬菜、水果为区域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累计有38个农产品、53个基地(93466.75亩)通过无公害认证,建成绿色食品基地4个(4730亩),有机食品基地19个(67531亩)。二是稳步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全面开展省级重点公益林扩面工作,全县划定重点公益林93.9811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55.1%。累计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44.8861万亩,生态屏障体系逐步建立。三是培育生态旅游产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并逐步加大投入,天元国际酒店、寨头岭摄影休闲园等运营进入正常轨道,旅游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主要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