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20:21: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问题

生态消费若干问题

一、生态消费概念的提出及其含义

0世纪到21世纪初,既是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同时又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地球上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使得人类物质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二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费,污染物质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与失衡;长是人lJ大爆炸。20世纪全世界人l」翻两番,达到了60亿,并且目前仍以每年92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人日增长的)_硅力,使地球不堪重负。从上可以看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人「l、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如何以满足当代人消费需要为中心,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消费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新的消费方式就必须推厂普及开来。这种新的消费方式就是“生态消费”‘卜态消费的基本内涵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思想意识基础上,提供服务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生话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同时使服务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生态消费和绿色消费这两个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应有所不同。绿色消费是种以“绿色、自然、和i铃、健康”为宗旨的消费,但这种消费更多地考虑如何满足f当代人的消费需求,使之“和i皆、健康’.血’}几态消费在强调‘绿色、自然、和谐、健康’.消费的同时,史多考虑不危及满足后代人的消费需要笔占i入为.‘l态消费的外延更)’一泛一此,它包含绿色消费所包括的内齐绿色消费是’1态消费外延的一部分或占址终jit本部分:

二、倡导和推广生态消费的意义

(一)‘欠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J一持续发展作为‘种最新的发展观和发联战略提出以后,已得到人们)、一泛的关沮:和认同所谓“川一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坚持代际公正一与代内公正的行为准则。前者是指本代人的发展及其需求的满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后者是指同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及其需求的满足不能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可持续”的实质是资源在代内和代际之间配置的公正或公平,它要求人类的行为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消费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倡导和推广生态消费,就是为了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二是生产成果的利用和社会财富的消耗。前者属于生产范畴,后者属于消费范畴。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来看,生产决定消费,而消费、又反作川于生产。消费决定着生产的[J的,牛产的规模、结构和方式必须和消费的规模、结构和方式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消费需求导向是社会生产的指示器和航标灯。生态消费是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一种科学全新的消费方式。如果这种消费方式能在全社会普及推广,它必将反作用于生产。生态消费需求的社会力量,将会极大地推动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间的各种限制减少,国际经贸活动空间扩大。这样,国际生态消费浪潮将对我l习产生玉大影响:方面,生态消费品将会顺利进气我国llJ场,将给生产企业和国内市场带来更大的竞,Ji更长力;另一方l6i,国际生态消费意识将会在中国迅速传播,促使中国人民生态意识的觉醒,促使传统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转变。上述影响必然会推动和弓}导我国产生结构的调整。在国际竞争的于长力下,那些物耗大、能耗高、性能差,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将会淘汰,那些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将会被严格禁止。日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不适应了适应加人WTO的新形势,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必须转变观念,在全社会倡导和推广生态消费,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迎接加入WTO的挑战。(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传统的发展观和消费观片面强调发展速度,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经济发展状况好坏的唯一标准。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不顾生态与社会危险,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日标。为了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日标,竭力刺激消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就迅速膨胀。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生产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形成一系列公害,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倡导和推厂’生态消费,首先可以推动环保产业和生态消费品的生产。这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而且最终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利于国民的身心健康。其次,倡导和推广生态消费利于实现文明消费、无害消费,尽可能使人们的消费活动不对自然界产生危害,使人们的消费行为合乎生物圈良性循环,使人类的居住和_L作环境得到保护和美化。随着人们消费文明化程度的提高,消费陋习将得到克服,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也会相应提高和升华,从而使人们自身素质更加完善,这就会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三、推广普及生态消费的途径措施

(•)加强思想教育,使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在「业社会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诱发并强化了人们的贪婪动机,物化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赚更多的钱,占有更多的商品,纵情地享乐人生,成了许多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价值追求。在这种消费观念的指导下,奢侈性、浪费性的消费方式盛行。例如“一次性”、“方便性”的商品消费过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商品的过份包装,造成废弃物的增加;住房讲求豪华,过度装修,浪费了社会财富,损害了健康等等。针对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应从思想教育入手,使人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要从环境理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讲清奢侈性、浪费性观念的危害性,使人们从“人类中心主义”中解脱出来,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合理节制自己的欲望,自觉树立人与自然界生态协调、同整个人类生存空间和谐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建议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充分揭示非生态消费对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旗帜鲜明地大讲、特讲生态消费的重要性、紧迫性,使广大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明自,使生态消费观念蔚然成风。只有这样,才能为推厂‘普及生态消费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二)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培植绿色产业,生产生态消费品推广一普及生态消费,必须生产大量的物美价廉的生态消费品,供人们消费。因此,大力培植绿色产业,生产更多的生态消费品,是推广普及生态消费的关键问题。第一,要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各种法令法规,在全国范围内严格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从而形成生产生态产品的市场氛围,使生产生态产品的技术不断升级,产品数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第二,要对绿色产业的范围、内容和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和组织协调,进一步明确绿色产业的边界和产生内

查看全文

生态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本问题

关键词:生态问题;"三农"问题;解决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的重要问题,在近几年来成为了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今年,更是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最重大的社会问题都是农民问题。中国的每一次社会进步,都是农民问题得到某些解决的结果。直到今天,我国的农民问题已经扩展到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大相互连接的问题,其严重程度已经直接威胁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了。因此,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决策部门有他们的许多措施和政策,学者们有各个角度的探索和思考以及对策建议,这些有的为理论决策做出了贡献,有的产生了很大的实际成效,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出良好的方法,有的甚至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低级处方。笔者欲换个说法,跳出"三农"的本身,认为"三农"问题的根本问题是生态问题引起的,其解决的根本方法也是生态方法。力求从生态的角度对"三农"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以求"三农"问题有一个战略性的解决。

一、农民问题是一个严重的人口生态问题

"三农"问题的根本问题,说到底就是"一农"问题,即农民的问题。因为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最终都是为了解决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才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和出发点。我国的农民问题有许多,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农民人口太多,打破了农村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平衡,由此引发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农民人口太多引起耕地紧张、农村耕地资源人均拥有严重不足。我国农业人口现在还有八亿多,但是人均耕地仅一亩多点,而世界上有的国家的人均耕地是我国农民的几十倍,这样大的差距却要同样养活这么多人,谁都知道问题将是怎样的严重了,而这个人多地少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的典型表现,这是生态系统里的非生物环境与消费者和生产者失衡的问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它们是人类食物的最初来源)人口作为消费者的数量太多,非生物环境与生产者相对太少,因此,造成"三农"中农民和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使"三农"问题自身比例失调,因而引发"三农"问题。

其次,农民人口太多造成农民在农村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在农村有的就只有几分责任田和几分自留土,一年大部分时间都闲着,有力没有地方使,但是收入又不高,只能维持一般的温饱生活甚至不能维持温饱,造成农民的劳动力巨大的浪费,还引出很多社会问题,如赌博、盗窃、酗酒等等。

查看全文

法治下的乡村生态问题

自然环境对残留农药、化肥进行分解和消除十分漫长,加之常年的累积,进一步加剧了农药、化肥对周围土地污染。农村土地严重污染必将使生长期间的作物污染,导致中国农产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民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土壤肥力状况下降,对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另外,田间废弃薄膜由于不能彻底清除,造成了土壤环境的“白色”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生长以及食品和人身安全。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采用传统落后的生产技术对农村自然资源进行破坏性开发,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根据资料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4%左右,由于过去盲目地采伐树木、开垦农田使不少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0%[6],生态的退化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植被的破坏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15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需要重点治理的为36.1万公顷。中国草地的退化率为15%,草地总面积比20世纪60年代总面积下降了30%~50%。湿地面临摧毁,中国现有湿地375块,其中有114块湿地被改造为耕地和鱼塘,有98快湿地面临环境污染的威胁,有30块湿地被泥沙淤积,有25快湿地面的水资源没有合理利用[7]。

农村大气污染不容忽视。矿产资源特别是小煤矿私自开采超标排放二氧化硫,污染大气环境威胁周边人、畜的健康;乡镇企业未处理的有害废气直接排放,加重农村空气污染;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对秸秆进行焚烧,产生的浓雾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法治根源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农村居民的环境权、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不符合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究其根源是法治建设缺失的结果。

1.环境权的缺失。(1)立法中环境权的缺失。环境权即“生活在满足尊严和福利要求的环境中,并拥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斯哥尔摩宣言》首先提出,现已有40多个国家将环境权明确制定入宪或其他法律,而中国的立法中环境权却一直缺位,公民的环境权变成了“环境义务”,环境维权处于尴尬境地,而农民环境权保护更是无从提起。(2)环保宣传教育落后,农村环保意识淡薄。由于环境权的缺失,中国的环保宣传教育事业落后。很少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形式过于简单划一,成效不明显。缺乏环境教育工作人员尤其是高素质专业人员。相关部门对环境教育工作不重视,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敷衍塞责等,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农村尤其是落后农村更为明显。造成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缺乏,没有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危害、防治办法等方面知识,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滋生。

查看全文

生态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在信息哲学、信息生态学和信息经济学初步研究的成果基础上,认为:1.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态危机"。解决的总方向是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2与生态相关的"人类中心论"是需要辩证分析的概念。对于反对人类中心论者来说,它是一个虚构的"风车";它们都将扬弃到人类代言。4.人类正面临主体成熟避免毁灭的伟大而关键时刻,他必然持有的"批判的武器",是"信息哲学"──从最高最深处揭示普遍关联的哲学;他唯一可行的"武器的批判",是社会主义运动与制度建设──能够达成人类代言、在宇宙信息进化方向上最适应的、自主创造与优化控制的过程与存在状况。

关键词:信息、信息哲学、信息进化及其规律、主体研究、生态、生态危机、宇宙觉醒、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前言

生态危机和信息社会是全球化进程中当代世界的的两大基本问题。从宇宙及生态的信息本性、信息进化及其规律的深处来看,二者的实质都是在揭示信息的革命性进化与互联增强。信息技术、信息研究、知识等,成为基础性研究的范畴。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态危机,即高级信息系统的危机。全球化进程既增加克服危机的机会,也可能因认识不深操作不当而错失机会,加重危机。

全球化进步中,信息物质能源相互关联的严重失衡情势如不改变,生态研究与保护,将是愿望与现实、破坏与滥护、前进与倒退的重重矛盾。因此,生态问题要彻底解决,必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现实社会进行全面的更新审视,必须有人类总体行为方式的自觉,必须纳入以哲学为灵魂的社会工程。

信息社会提出了急迫的研究课题──物质世界中信息进化的客观必然性。这一进化从深藏于宇宙自身普遍联系发展的本性之中展开,达到了必须清楚揭示的阶段。宇宙的信息本性及其进化已成为一切哲学性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查看全文

水土保持生态问题研究

【摘要】水土流失作为山区、丘陵区一种渐进性灾害,被列为人类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大量水土流失呈现的“石漠化”,则被称为“地球癌症”。水土保持作为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举足轻重,是保护生态安全的主体工程和根本性措施。威远县是四川水土流失严重县和石漠化危害严重县。本文回顾了建国70年来,全国和我县水土保持的发展历程,从习“两山”理论入手,结合两个典型地区水土保持治理前后的变化,得出“治理水土流失,就是建设金山银山”的启示,由此提出了“栓住生态问题的牛鼻子,创造威远经济发展金山银山”的水土保持强县新思路。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问题;生态文明;新时期;威远县

1抓水土保持就抓住了生态问题的“牛鼻子”

“水土流失是各类生态退化问题的集中反映,抓住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就抓住了生态建设的关键。”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孙鸿烈院士提出:“抓水土保持就抓住了生态问题的牛鼻子。”国务院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批复中,明确要求水土保持要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是消除生态文明建设障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保护使者。抓水土保持就抓住了生态问题的“牛鼻子”。

2水土保持是基本国策,“保”出“绿水青山”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在全球愈演愈烈,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每年流失土壤厚度1cm左右,但要自然生成1cm厚的土壤,却需要300年左右。因此,水土保持,刻不容缓。从古代的“平治水土”,到今天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水土保持始终是人类同水土流失作斗争、调解水土要素矛盾、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搞好水土保持十分重视,把水土保持放在山区发展的生命线、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战略高度,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工作。1982年,国务院颁发《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改过去的单项治理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全面治理;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中国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1993年,国务院在国发〔1993〕5号文件中提出“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20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的法律地位;2015年,国务院批复首部国家级水土保持规划《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中国水土保持建设从此走进新时代。2016年3月,我县通过了《威远县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伴随着无人机和卫星航拍绘制出的一张张威远县水土流失现状图和全县水土流失图斑库,一幅幅威远水土保持“保”出“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蓝图徐徐打开。我县水土保持工作正为威远县的经济腾飞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查看全文

人的生态化问题思索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要经过朝着全面发展方向的个人发展的不断积累,才能最终实现。实施人的生态化转向,就是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现阶段的现实要求和具体表现。

一、人的生态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泛指人的全面发展,而应该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多次用“个人的全面发展”、“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提法。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注重的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发展是从自主性上讲人的发展,指的是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人的片面发展是一种不自由的发展。因此,就马克思主义的本意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一种理想,它也具有现实性。虽然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达到,但它指出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以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为前进方向的。因此,关注并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现阶段的现实基础上,实施人的生态化转向,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理想与现实的客观要求和具体表现。

实施人的生态化转向,首先要明确它的科学内涵。所谓人的生态化,是指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朝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方向发展。具体来说,人的生态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它要求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人的精神世界不断充实;另一方面,它所提出的自然生态的优化和社会生态的建立,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优的环境因此,人的生态化是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天人合一”。在现实中,人的发展受到了自然生态失衡和社会生态不和谐的束缚。所谓自然生态失衡,就是指人们由于受到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影响,出现全球生态危机、自然报复人类等问题,导致丁自然和人类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影响了人的发展。所谓社会生态不和谐,就是指人们由于受到拜金主义等思想影响、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危机等问题,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影响了人的发展。

人的生态化在自然域中要求优化自然生态,其目的就是优化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然环境。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是人类的资源库,取之不尽。人类对自然采取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出现了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已经使人类认识到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刻不容缓。因为不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不仅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压抑,而且会出现人与自然“玉石俱焚”的后果。这种后果对于没有意识的自然来说是无法“意识”到的,可是对于有意识的人类本身而言却是可怕的。因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是人的生态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查看全文

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摘要:十六大以来,我国一直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目标实行。生态农业也是当下一直所提倡的农业建设方向,也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都有良好的影响。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问题联系密切,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的现状和找出存在的问题对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农业;食品安全

1我国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常出现在民众的视线范围,媒体和舆论也把焦点聚集在了食品安全问题上。食品安全不只是一个地方所需要引起的重视,更是应该被全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在生活质量上有着新的追求,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一大趋势[3]。食品安全与否与食品的源头大农业有着较大的关系,生态农业下的食品安全应成为政府广泛关注的问题。

2我国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1相关部门监管问题。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中出现的问题常与相关部门的监管的力度和范围的广度有一定联系。国家和政府的监管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但执行的力度以及覆盖面有较多的差异。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参差不齐,不一定能理解和贯彻相关规定中的每个条例具体的要求,在传达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执行的力度和广度难以达到预期要求。

查看全文

生态林业建设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森林是保持其稳定的主体,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起着相当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建设在不断地强大起来,对于森林方面的建设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针对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问题及措施

对于国家的林业建设来说,它属于一项基础性非常强的发展型产业,并且在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公益性,所以对于林业来说,它的发展不光会产生经济效益,最主要是起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它不光创造了经济利益,还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生态环境。

1生态林业面临的问题

1.1林业生态建设质量不高。对林业生态进行建设时,出现树种单一的现象,在林业的建设中一般采用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的情况很少出现,在树种上出现的都是单一品种,很少出现混合林,这在对其进行经营管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还有些地区只是为了做面子工程,在选种上完全不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在栽培上也不够科学。综上所述,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给林业建设发展造成困难,很难进行可持续发展[1]。1.2对于林业生态建设上存在思想的偏差。从实际的林业生态的建设中来看常常出现重视管理,而不重视环境保护,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对淡薄,在对其进行法制管理的意识上也不能得到加强,不但在相关人员身上出现问题,在对林业生态进行管理的领导身上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对于林业生态的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乱砍滥伐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过度开采也是当前存在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林业的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

2解决林业生态建设的部分措施

查看全文

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及策略

【摘要】矿产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大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但是在对矿山进行开采时,人们为了利益进行疯狂开采,逐渐使矿山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也使得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了矛盾。对矿山不管是对它进行露天开采还是进行井下作业,都会对矿山的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生态平衡。本文就对矿山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策,从而提高矿山的生态环境,并且保证煤矿生产所产生的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存在问题;预控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世界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就拿矿山开采领域来说,开采矿石的过程无非就是一种机械式破坏大自然的过程。所以,如果不加强对环境破坏的监督和管理,那么它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这样一来,生态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也会更加突出,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矿山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1矿山基层管理部门和企业业主的对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薄弱对于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政府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然而,在现实管理中,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太过重视,导致资源开发过度,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也就使得矿山的基层管理部门和企业重视生产,轻视生态环境的现象非常普遍,长此以往,管理部门更加重视业务管理,对生态环境的监督和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弱。人们总是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从而使得矿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1.2对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中执法能力较弱。当前的生态环境法律规章制度中,对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非常少,在很多环境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是目前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上,我国有些地区对矿山生态环静保护工作上还是十分薄弱,例如,政府执行机构的体系不健全,在很多环保部门内部,没有单独的生态环境保护科室,其次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缺乏环境监理的专业人才,政府投入的资金力度不够,由于上述种种问题,才使得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没能得以有效的保护。1.3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的职能相互脱节。当前阶段,环保局虽然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方面渐渐的加大了力度,但是与实际要求比较,还没有达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在矿山生态环境管理职能上缺少明确的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都没有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之间由于隶属于不同的科室,造成彼此之间信息的闭塞,在安排具体任务时,由于各部门各自为阵,在工作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纰漏。在办理矿山开发的相关证件的审批过程中由于各政府部门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就达不到审批过程中受到监督的规定。1.4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治理环境的资金缺乏。矿上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对矿产资源进行过度开发,违背了大自然的生态规律。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不管是新建矿山还是老矿山、闭坑矿山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但由于老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矿产资源开发已临近枯竭,而企业的负担过重,经济效益变差,历史欠账太多,使得很多企业已经无力恢复和治理已经被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由于矿山环境的治理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多渠道、多方面的筹集资金,加大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的投入。

2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探究

查看全文

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生态农业建设对于我国农业发展道路起着主导性作用。由于现在我国偏远地区着重于经济的发展,从而却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接下来本文对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出发点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生态农业建设是以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生产方式,也是我国走向多元化道路的必经之路。通过生态农业和经济的良好发展,使我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得到了很好的良好发展,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我国未来农业道路和谐发展的最好表现。

1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着问题

1)生态意识相对较差,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大部分农民没有受到很高的教育,思想跟不上前进的步伐,对于生态意识的认知不是很了解,只是直接的注重能生产出高价值的产品,根本没有考虑到生态资源这方面,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把眼光放长远,对于生态农业建设的提议不是很积极,导致了有很多的技术发挥不到实处[1]。2)局部生态系统严重失调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下,对资源的索取也是越来越大,使我国的资源越来越缺乏,直接影响了我国生态平衡的发展,这种现象甚至导致了生态建设的比例严重失调,对未来的农业发展极其不利。3)理论落后于实践。正是因为缺少一套对技术措施研究的方案,使我国传统技术的发展趋向以及如何引进高新技术还得不到解决。在技术方面,因为技术的限制,缺乏优化配置,导致了我国农业技术体系的不健全。4)规模小,也遏制了生态农业的有序发展。由于现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承包制责任为主为经营体制,使得生态农业的规模难以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这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走向国际化的发展道路[2]。

2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