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8:12: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经济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经济区

生态经济区土地流转思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促进江西的发展和中部崛起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土壤肥沃,土地较平坦,农业生产条件相对优越,是粮、棉、油、水产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但由于农户生产规模较小,造成了农业先进技术推广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有赖于农用土地的流转[】l。近年来,农地流转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且越来越倾向于借助于计量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农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很多学者都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生产经营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化服务等方面1,选择若干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因素进行模型分析,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结论,对规范农地流转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笔者以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现代农业相关的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理,以期为政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模型选择与数据来源

1.1模型选择

研究对象是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其结果只有2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和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因此,选用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Logistic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分析,是分析个体决策行为的理想模型。根据文献[2.12,14.15]的实证研究,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取决于农户基本特征、生产条件及基础设施、农户组织化特征、农户认知特征、农户生产经营特征等因素,故其表达式可以写成公式(1)。式中:一墨为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但农户的土地流转包括土地的流出和流入,因此还包括影响各自的影响因素。在公式(1)中,当农户回答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时,y=l;当农户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时,y=O。

1.2数据来源

查看全文

生态经济区旅游营销现状及策略

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示范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充足、多样。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基于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营销现状及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梳理鄱阳湖经济区自然资源优势,分析目前湖区内营销现状,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战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创新营销模式,以期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营销策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保护生态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2009年起,国务院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区,打造其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近几年,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已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及营销策略,是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如何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如何让其成为符合国家战略层面的示范区,这是目前鄱阳湖经济区的重点工作,值得政府和广大学者积极参与。新型市场营销模式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起举足轻重作用,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增加动力,促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快速发展。

1鄱阳湖湖区自然资源优势

江西省鄱阳湖属于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发展重绿色、污染少,是中国目前国家层次的发展战略之一,鄱阳湖湖区内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有待于推向全国及世界,急需大力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基础设施,构建可持续发展前景。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促进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以国家发展与创新为前提,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开拓新的发展模式。鄱阳湖生态区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将作为中国大江大湖区域开发的典范,鄱阳湖生态区发展的成功的市场营销方法也将会作为其他区域发展的优选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共38个县市,其中以景德镇、南昌、九江等县市发展更为突出,占地面积达7500万亩。鄱阳湖湖区内水质优良,与长江水流交叉紧密,每年流入长江水流占长江水流量15%以上,高达1500亿立方米。鄱阳湖是中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鸟类达到310多种,其中包括54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20是世界级濒危鸟种;珍惜鱼类、植被也多不胜数。农田、城镇、草洲、林地、沙地、各种景观种类繁多,物资丰富。可供选择的旅游模式繁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鄱阳湖、彭泽桃红岭、铅山武夷山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庐山、龙虎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南昌、景德镇被誉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浮梁县瑶里镇、婺源县李坑村、汪口村、鹰潭市上清镇被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明镇明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景点数量多、质量高,是国内外旅客的首选之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是江西省旅游资源的集中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然资源优越,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之地,如何提高景区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和改善营销策略,一直是广大学者的研究重点。在鄱阳湖湖区现有独特资源的基础上,构建营销新模式,创新营销策略,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起举足轻重作用。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市场营销现状

查看全文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研究论文

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构想

(一)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环鄱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在鄱阳湖核心区及周边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瑶里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禁止开发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在五河沿岸2-3公里和鄱阳湖湖岸3公里滨湖12县(区)范围内组成的限制开发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优化开发区,南昌作为特大城市,应强化工业、金融、商业、物流、旅游功能,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工业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要定位于大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汽车、石化、造船、有色金属、医药、电子信息、食品、旅游等产业。上述之外的其他地区为重点开发区,要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工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及与农业产业化结合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二)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1.要符合区域总体规划要求。产业用地规模和产业选择必须有所限制,应以不损害区域整体形象,以不破坏人的生活质量和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产业布局形成必须符合区域发展目标,有利于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2.要体现生态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重视产业布局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体现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构筑高效、合理的产业发展链、技术扩散链、市场分工链,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查看全文

关于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2007年,国家开始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生态良好和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并提出了把*区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的战略定位。可以说,建立*生态经济区是结合我省省情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必然要求,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利地位的正确选择。

如何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在江西、利在全国的重大项目做好,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全省相关地市、部门及国内外有关单位正在动员和组织力量,积极进行*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调研、规划等前期工作。我们认为,搞好*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建设,要协调好三种关系,坚持五项原则,把握四个环节。

一、协调好三种关系

1.认真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首先,我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而*大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建设的第一要务。其次,*是全国11个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保护好*生态资源与环境不仅是江西也是全国性战略。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就是要以保护优化发展,在发展中搞好保护,以发展促进保护。具体地就是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中率先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路子。

2.认真协调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查看全文

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金融支持探索论文

一、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当务之急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生态湿地,在我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最大的“大陆之肾”。鄱阳湖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而且区内基础设施较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科技实力较强,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联系较为密切,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鄱阳湖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严重影响了鄱阳湖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这不仅影响到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因此,立足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这个大视野,将鄱阳湖地区建成一个生态经济区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乃当务之急。

首先,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的需要。这些年来!由于受乱砍滥伐、垦山毁林造地、论文围湖断水为田、小城镇盲目发展、乡镇工业粗放生产等人为因素影响,鄱阳湖枯水期显著延长,逐渐在丧失天然蓄水泄洪等调节功能,而且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污染日见严重,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所幸江西山江湖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地保护了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鄱阳湖水暂时与国内其他大湖之水相比水质较好,我们有责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鄱阳湖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鄱阳湖的保护和治理,总理近期在视察江西时曾动情地指出:像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不多了,一定要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温总理的指示意义深远,我们应当坚决贯彻落实。

其次,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促进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鄱阳湖地区六市有极好的生态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012占全省012的一半以上,人均012则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四分之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和居民储蓄余额等重要指标均远超全省总量的3’4。有相当好的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几乎集中了江西省工业的全部精华;拥有本省最完备的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交通系统。此外,鄱阳湖地区科技人员数占全省科技人员总数的约5’4,而且还有极好的经济地理区位和旅游资源。因此,无论是从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经济指标看,还是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潜力看,鄱阳湖地区在江西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极端重要地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将能有效促进江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改善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的需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鄱阳湖的水质呈现出中营养化,便给长江中下游造成了较大生态压力,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经中科院测算:目前我国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年012的)34,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因此,建设生态和谐的鄱阳湖有利于构建“健康长江”,维系长江生态平衡,促进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改善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的需要,是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存在融资瓶颈

查看全文

审计局发展生态经济区活动总结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务实、创新、高效”的要求,解放思想,精心组织,开展了“建设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

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明确了活动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负责人,制定了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

二、抓好了宣传发动

我局通过会议、集体学习、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建设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活动的内容和意义,提高干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2月3日,局召开党支部会议,学习《全面融入生态经济区,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跨越赶超》文件精神。5月7日,召开全局会议,局长针对“进位赶超,融入生态经济区”主题,对当前工作提出了要求。

三、组织了宣讲研讨

查看全文

地方生态经济区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建立,要确立区域一体化的意识,积极促进市场一体化机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

一、引言

生态经济区,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区域。其实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对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在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促进湖区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性的重要湿地,江西人民的“母亲湖”。主要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6个设市区以及周边的11个县市,本区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状况方面都具有类似性,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水陆结合的自然区。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强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和谐构建鄱阳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形势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重大实践,必将对江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就此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一些战略性的思考和策略,必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产生很强的实践意义。

二、制约环鄱阳湖发展的因素

查看全文

三峡生态经济区创建构想

2019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希望重庆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并提出重庆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为重庆在新时代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精神主线,并成为沿线各地区的行动共识。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去认真落实这一共识,成为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面前的一个难题。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交界处的三峡地区面对新要求,如何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二次飞跃,成为新时代三峡地区再次腾飞发展的时代问题。多地实践表明,发展生态经济、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是解决这一时代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的必要性

(一)引领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就重庆而言,保护好、发展好三峡是重庆的神圣使命。目前,三峡地区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农业、污水、船舶流动、重金属)等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构成巨大威胁,导致该地区环发矛盾十分突出,绿色发展成效不显著,区域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缓慢。建立三峡生态经济区,探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三峡地区绿色发展,是一个新方向,亟需重庆积极探索、率先示范。(二)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就长江经济带而言,三峡地区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末端和中游开端,地处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是连贯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的重要通道。三峡地区又集民族、山区、库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于一体,受移民搬迁和“虹吸效应”的负面影响,一直以来,长江三峡地区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失严重,区域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质量不高,难以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供可靠支撑。(三)破解长期以来三峡地区发展的“三化”问题。长期以来,三峡地区发展始终被空间概念模糊化、治理碎片化、资金分散化的“三化”问题所困扰。首先是空间范围模糊化。尽管三峡这一提法被广泛运用,但是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其具体空间范围存在至少三种以上的理解,这就导致大家用的是一个词,却说的不是一个事,致使对三峡地区的研究和实践造成困扰。其次是治理碎片化。从公共管理研究的范畴看,三峡地区的公共管理存在理念碎片化、机构碎片化、工具碎片化、目标碎片化等问题,进而导致三峡地区无法实现有效合作和发展。再次是建设资金分散化。自长江三峡实施移民搬迁以来,围绕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层面和重庆市、湖北省已经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和帮扶制度,带来了来自农业、林业、水利、民政等领域的大量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然而受制于财政资金来源渠道不同,资金类型及其使用要求不同,导致大量资金积压不能使用,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按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生态系统一致性和生态建设系统性原则,对这些资金进行统一打包使用,集中解决区域主要问题,并以主要问题的解决逐步带动次要问题的解决,实现区域整体稳定发展。

二、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的可行性

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无论是从三峡自身而言,还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区域经验借鉴而言,都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基础条件。此外,当前我国大力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又为三峡地区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一)三峡地区在探索生态经济方面已有多年实践探索。自三峡大坝建设以来,为兼顾维护三峡地区的重要生态地位、改善脆弱的生态本底和移民维稳致富等多方面因素,长江三峡地区一直都在致力于生态经济的发展。例如,2001年重庆市提出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2008年湖北省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2014年7月,重庆市渝东北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一起被纳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之中。在学术研究领域,对三峡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研究也一直在持续,呼声不断。(见表1)(二)我国生态经济区域实践的成功经验。我国生态经济区建设实践已经有20多年,由于各地区区情差异,在具体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走廊等命名的生态经济建设区域。长江三峡地区既可以认为是一个湖库区、也可以是流域带、流域走廊,所以在经验借鉴上,既可以借鉴湖库地区生态经济建设的经验,也可以借鉴流域地区生态经济建设的经验。当前进入国家层面的生态经济区域有:库布其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其中,库布其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是由联合国命名确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被纳入国家“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则被纳入了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三)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引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广大农村地区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薄弱地区。三峡地区作为一个集城市、山区、农村、库区于一体的区域,“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脆弱,农民文化水平低且小农意识较强,区域市场经济不发达,农产品深加工环节缺失,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落后,农村移民生计问题突出。基于此,长江三峡地区更需要借助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实施的机遇,积极谋划,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恢复农村生机活力,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积极率先示范。

三、关于空间范围、战略定位、总体目标的思考

查看全文

对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年,国家开始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生态良好和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并提出了把*区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的战略定位。可以说,建立*生态经济区是结合我省省情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必然要求,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利地位的正确选择。

如何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在江西、利在全国的重大项目做好,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全省相关地市、部门及国内外有关单位正在动员和组织力量,积极进行*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调研、规划等前期工作。我们认为,搞好*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建设,要协调好三种关系,坚持五项原则,把握四个环节。

一、协调好三种关系

1.认真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首先,我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而*大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建设的第一要务。其次,*是全国11个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保护好*生态资源与环境不仅是江西也是全国性战略。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就是要以保护优化发展,在发展中搞好保护,以发展促进保护。具体地就是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中率先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路子。

2.认真协调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查看全文

地税促进生态经济区建设探究论文

【摘要】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地税工作职能,对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认识、思路、地税政策以及服务和支持措施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以期为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借鉴。

【关键词】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地税对策

总理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省委、省政府抢抓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机遇,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是适应江西率先崛起的必然要求。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之处,符合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沿干线铁路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设想,不仅具有率先崛起的可能,而且具有促进两大经济带加快形成的重大意义。

一、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认识

环鄱阳湖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工业基础较好,是我省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地区。近年来,区域各市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资、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点,出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

1、水资源和鱼类资源丰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