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7:30: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环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1柘林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1湖泊流域水质总体稳定,水环境依然脆弱
1.1.1柘林湖水质整体处于III类,部分入湖支流相对较差由《2000-2011年柘林湖水质状况报告》的监测数据可知,近10年来柘林湖湖体水质由2003年的I类水质下降到Ⅱ类;再从2004年开始下降到Ⅲ类水质,持续到目前一直保持在Ⅲ类水质。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4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图如图1和图2所示,总磷和总氮维持稳定在Ⅲ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稳定在Ⅱ类[5]。由于柘林湖湖泊水面积较大,水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水质较好的情况下,沿岸带及部分库湾水质明显差于湖心和坝上处水质,局部入湖水域还存在一定污染问题,水环境依然脆弱。
1.1.2柘林湖水体整体呈中营养状态,但在部分季节局部湖湾水体中蓝藻成为次优势类群之一,局部湖湾生态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在2010-2011年的调查中发现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湖区的浮游植物类群1石臼湖概况石臼湖位于南京市西南部的苏皖交界线上(31°23''''~31°33''''N,118°46''''~118°58''''E),又名北湖,面积207.65km2,属于构造型浅水湖泊.它是由古丹阳湖分化而成,经胭脂河与秦淮河相连,由江苏省溧水、高淳和安徽省当涂这3个县共同管理.石臼湖地处北亚热带江南湿润区,季风气候显著,年平均温度为15.7℃,年降雨量1046mm,年蒸发量1106.1mm,平均水位6.92m,平均水深1.67m,蓄水量3.5亿m3,湖水主要依靠地表径流及大气降水补给,具有明显的枯水期和丰水期[13].湖区周围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包括水杉和意杨等乔木树种;茭笋和芦苇等挺水植物;茨实、菱和浮萍等浮水植物及湖滩蔓生莎草.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类生产活动,如废水排放、围湖造田及过度养殖等已严重威胁石臼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石臼湖江苏段地表水环境监测资料显示,近几年石臼湖大部分湖区水质已处于Ⅳ~Ⅴ类状态,水体生态系统退化明显[14,15].
2材料与方法
2.1样品采集受百年一遇的春旱影响,石臼湖大面积湖区干涸.2011年5月采集了石臼湖已干裂湖底的沉积物样品(31°29''''N,118°57''''E),见图1.采样选取了无人为扰动的3个20cm×30cm样品采集区(SJ-1、SJ-2和SJ-3).采样时,首先去除掉沉积物表面薄薄的一层,然后分层采集0~30cm之间的样品,每层厚度0.5cm.采样过程中,所用的铁铲事先清洗干净,凡是样品要接触的地方,手及其它物品都避免直接与之接触.样品采完称湿重后立即置于冰上,运至实验室放入冰箱中-40℃冷藏.对SJ-1和SJ-2样品进行了有机碳、氮元素测定,得到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考虑到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周期较长以及SJ-2样品的分析结果更加具有代表性.因此本研究选取了SJ-2样品进行210Pb定年及正构烷烃和单体碳同位素的分析测试.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研究
摘要:如今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群众生活质量日益增长,然而由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在发展阶段,人们太过看重经济水平,忽略了生态环境的维护,使得生态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对此,在经济腾飞的情况下也要加大生态环境监测力度,确保生态环境时时刻刻处在平稳状态。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影响发展
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是环境监测,因此参考环境监测数据,针对某区域环境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拟定一套完整的解决计划,降低污染指数,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已推出了环境监测体系并且与国内情况相吻合,在环境保护中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落实好环境保护计划,有助于生态环境工作的顺利实施。
1环境监测概述
1.1概念。通过搜索影响环境质量的相关因素标准,辅佐环保机构更准确的了解环境质量状态,站在不同角度全方位了解污染程度和受损程度,这是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运用环境监测其意义是预先勘察和讨论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将所有服务内容汇报给环保机构,把最精准的数据理论发送至环境保护、环境计划及环境预防工作中去,从而体现理论依据的可行性。1.2特征。环境监测是一项新型科目,其具备强烈的综合色彩。环境监测特征主要包含以下两点:(1)在统计学视域下环境监测运行状况,环境监测的核心知识框架为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2)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详细研究监测数据从而更好的掌握环境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和浓度信息,以此确认环境质量情况。1.3分类。对于环境监测而言,依照监测对象和部门因素可分成四种类型:(1)依照不同的监测对象展开区分,重点监测和保护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大气环境、水质环境和光照环境等,另外还涉及到人体健康和噪声监测。(2)依照不同的监测部门展开区分,通常监测部门可涉及的部门类型有环境监测、气象监测和卫生监督等,而这三种部门的监测重点是针对本区域内的各种环境因素,从而得到精准的检查信息,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3)依照不同的监测地区展开区分,此次监测内容是检查工厂和企业的环境污染情况。在监测环节,为了可以获取更精准、更细致的监测信息,通常可分成两大类: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4)依照不同的监测目的展开区分,此次监测任务针对的是监视性环境监测。监视性环境监测对象是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并结合不同类型的监测环境数据来重点研究此区域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最后准确判断政府部门下的环境保护工作效率和质量。1.4现状。政府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随着环境监测团队的日益增多,各个区域又增加了很多监测站,人员数量上面逐年上涨。由于监测团队的不断拓展,使得监测技术逐渐加强,所供应的环境保护数据越发严谨、详细。另外,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明显问题,如监测区域发展缺乏平衡性,监测厚度不合理等。尽管监测团队在规模上日益壮大,然因分布较散,环境监测对象又是地表污染物,所以我们要加大环境监测力度。
2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影响
国际环境法对生态环境化的影响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人类存在共同利益而产生的,环境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因素,近些年生态环境化问题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为了解决全球环境化危机及生态保护上存在的分歧,国家间以合作的形式开展多边保护行动。环境的内在本质是相互关联性,任何一个环境要素都与其他要素之间都发生着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状态要求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支持和尊重。在生态文明指导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是与环境相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上发挥作用,除了尊重国际法的共同原则外,必须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
一、解读国际环境法
(一)国际环境法与各国环境法的关系。在国际法中,国际环境法是约束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为缔结的一系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文制度,国际环境法是国际法重要的分支,在集成国际法的法律效力同时,对各国间的环境保护义务和做出明确规定,各国间依照国际环境法的内容设立自己国家对环境立法,设立期间各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的制度、内容和指导原则不冲突,结合各国家环境保护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具体按安排。(二)国际环境法的重要组成。在国际环境法中对生态环境中的海洋及海洋生物、野生植物、大气层、空间环境保护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多项内容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无论哪个国家都需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生态环境化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保护方面,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经济结构提质行动,推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国际环境法中还涉及到《国际海洋保护公约》、《保护臭氧层公约》、《保护生物多样化公约》、《防止国际河流污染公约》等多方面环境保护公约和条约。国际环境法适用于国家间环境利于的保护及指导功能,是各国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制定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依据,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奋斗的最高目标,因为人在自然中就像许多灭绝的生物一样渺小,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保护环境才是人类的唯一出路。(三)加强国际间合作对生态环境化的重要意义。大自然的环境不是独立存在的体统,国际环境化中对国际海域、大气环境、国际河流保护、宇宙空间和海洋生物资源等做出明确法律规范,就河流及湖泊而言,国家间常见的合作形式主要有军事合作、文化合作、经济合作、科学技术合作等领域,合作是为了保证各国间和平及安排的发展愿望实现的互动行为。随着国家间合作主体的宽泛、合作主体范围的扩大,二十世纪70年代后逐渐在环境领域开展合作。主要针对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环境资源恶化整治问题等多项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国家间的开展合作对生态环境化意义重大。各国回望过去的发展,从英国伦敦的雾都污染治理,到印度博帕尔事件,乌克兰的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到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告诉我们生态环境化污染的代价远不止眼前的经济利益,取得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各国间开展有效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二、国际环境法对我国生态环境化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
(一)中国在国际环境法化发展中的重要角色。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在世界舞台展现大国风采彰显责任与发展并存国际形象。1971年重返联合国前,由于国际地位的影响在早期国际环境法制定建立过程中未能参与。重返联合国之后,中国试探性地参与了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1972年到1992年之间,中国虽然也签署和参与了一些公约,得到参与合作的机会。而到以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为契机,中国开始建设性地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协定的缔结、签署和生效。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排放量的增加,中国逐步成为以气候变化应对为代表的国际环境协定的缔结、签署和生效的深度参与者和奉献者。2016年《巴黎协定》生效后,中国以负责任的姿态成为国际环境协定实施和落实的引领者。(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济发展是国家之间较量的关键因素,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党和国家认识到推动绿色发展对生态经济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发展作用。作为现阶段重要的工作重点来管理,在党和国家深刻到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快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提升会环境保护的治理水平,通过构建生态宜居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等扶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工作。
三、我国在国际环境法影响下开展生态环境化的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构建情况打算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县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的重大举措,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能源建设、土地改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环境质量综合整治、风景旅游区环境建设等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县生态环境总体处于相对良好状态。但也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保护不力,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和现象。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进程,着力构建富裕生态和谐,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目标,以提升功能、改善环境、恢复和保护生态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打造富裕、生态、和谐的新。
二、目标任务
到2013年,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生态社会基本成型。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遏制,饮用水源质量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固体废弃物大部分实现无害化,环境整治步入良性轨道,湖、稻屯洼、大汶河水质按功能区达标;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100%;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废水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均达90%以上;确保全县各项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
三、工作重点
生态环境赔偿诉讼研究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法律界定
为了应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日益严重制约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为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国于2017年底正式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在全国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其中《改革方案》正式提出政府可作为赔偿权利人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那么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否具有正当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究竟是个什么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有什么关系等问题的认知,都直接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展开。因此本文首先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进行法律界定。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于环境利益的损害可提起诉讼的索赔人包括检察机关、环保组织为主体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公民个人提起的环境民事侵权诉讼,政府作为索赔人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因此,我们需从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相关的环境公益诉讼着手来探讨其性质。首先,二者均以民事责任的追究为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主要以责任人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为主,后者则主要以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为主要责任承担形式。虽然二者具有很大的相同点,但不难发现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其次,二者权利主体和请求权基础具有很大的不同。在权利主体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由经国务院授权的省级政府及符合条件的市级政府享有索赔权。而环境公益诉讼则由符合《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第一条至第五条规定条件的社会组织、试点地方的人民检察院作为适格主体。就请求权基础而言,通过试点方案出台之后答记者问可知,国务院是站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救济层面来授权政府的诉讼权利的,其请求权基础从现有法律规范来看主要是以《宪法》第九条、《物权法》第四十六条至第四十九条,《侵权责任法》第二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为依托,当然这在学术界是有很大争议的。就后者而言,所依据的理论基础通说观点主要来自于“法定诉讼担当说”和“环境权说”。因此,虽然二者诉讼制度都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但其并不能定义为同一种诉讼。同时,以政府为原告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突破了原有的“直接厉害关系”诉的利益,区别于传统的民事侵权诉讼。所以笔者认为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民事侵权诉讼。
二、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正当性
诉权是指请求法律救济的权利,是一项启动与延续诉讼的权利。进二十一世纪,伴随着人权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人权诉权说”随之兴起。由于环境利益波及众多不特定的个体利益,在环境利益遭受侵害的情况下,受到牵连的个体会产生不满,基于诉权的人权属性,启动诉权将纠纷引入司法程序是为了更好的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在社会本位的指导思想下,政府作为公权力机关其有义务为恢复生态做出实事,其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弥补环境公益诉讼现实困境。如上所述,《宪法》第九条规定了自然资源国家享有所有权,在《物权法》第四十六条到四十九条从民法上同样也做出了同样规定。即作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行使主体国务院,在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遭到生态损害时,针对损害行为提起赔偿诉讼以救济所有权是可以肯定的。
三、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可行性
目前《改革方案》在积极实践中,其所反映出的问题使得学界对政府诉权问题产生了质疑。一方面政府诉权的法理依据有所欠缺。这主要表现在政府诉权缺乏立法依据、法理上存在诸多分歧;另一方面,有造成行政权与司法权混乱的可能。即行政权干预司法权或者机制功能重叠造成资源浪费等。对于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可行性也产生了较大质疑。因此为提高诉讼的可行性,首先需要制定单行法,以单行法的模式确立政府的诉权,以破解授权诉讼所面对的质疑和法律困境;其次,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资金管理模式;最后,协调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使得二者在司法实践中可以有序进行。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策略
摘要:一直以来,生态综合整治工作都是在政府的带领下,完成方案实施和考核验收等任务,这得益于政府的行政化体制和力量,但在这一过程中缺少公众、企业等多层面的参与,使得政府成为了承担责任的单一主体,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无法形成有机整体,再加上全局意识和顶层的设计理念不足,导致力量分散。因此本文介绍了综合治理模式及以小流域为单元,降低水土流失的情况,提出要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治理策略
党和政府要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统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各个领域”是在全国生态环境大会上提出的方针,其中着重强调了多措并举、整体施策、统筹兼顾等几点要求,以便更好地提升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水平[1]。在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社会公众等主体的帮助[2]。最近几年,各省市始终实施周边城市、城镇跨界生态环保联防联控的措施,不断加强各省市不同区域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为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发展开辟新道路。
1各省市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各省市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为了使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不仅需要提高跨部门环境污染防治的自觉性,还要有统一的目标规划。为此各省市与兄弟城市积极主动地对接交流,详细调查跨界周边3千米范围内化工区及化工园区内的企业,了解它们的产业结构以及污染源排放等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共同协商,制定出有效的整治方案。在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各省市采取了小流域综合整治措施。通过建立信息互通网络,实现了入河口、河道自净能力、污水排放等信息的共享,从整体布局出发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具体整治方案,为治理生态环境新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分析
摘要:矿山项目的增多,在拉动经济效益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自然灾害发生愈加频繁。国家需要在未来不断加大生态治理的宣传力度,同时也要出台更多的法律法规,控制矿山开采,指导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方向。
关键词:矿山环境;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恢复治理对策
矿产资源的开采使人类文明发展更快,经济更加繁荣,但大肆的开采使矿山环境遭到破坏,尤其是露天矿开采造成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政府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一定成就,历史遗留矿山开采率有了明显提高,各项政策也相继完善,但依旧存在资金不足,矿山资料掌握不丰富等问题。矿山地质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地质灾难频频发生,对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目前,矿山环境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不仅会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矿山环境破坏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循环经济原理加入矿产工程,实现新的矿产资源产业链,从而达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整治双赢的目的,是科学界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现状,并针对当前问题给出了相应对策,对未来矿山整治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1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
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采企业也相对较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出现,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开采时大肆破坏耕地和建设用地,导致地质灾害发生,水环境遭受破坏。在开采矿山时各种废气、粉尘、废渣都被排放出去,诱发大气污染和酸雨,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致使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2]。2017年《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指出:全国矿山开采数量已经超过100亿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矿山开采区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远远高于普通区域。鉴于此,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政府指出必须要积极寻找有效体质,加快矿山治理进程。国家计委局也相继下发指令,要求将整治矿山环境,恢复矿山生态平衡作为重点工程项目。在矿山整治工程中,国家投入了较多资金,加入了各项具体措施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努力完善各项制度,如:矿山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都是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有效制度。政府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的手段解决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生态恢复问题,并且鼓励社会各界投入资金。在生产矿山和新建矿山中,国家引入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手段,生产矿山主要是通过建立环境治理投资机制来恢复生态;新建矿山主要是通过引入企业治理资金来提高治理效率。自2010年起,国家就开始大力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的推广,深入环保管理工作的基础研究,并在江苏、浙江、湖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建立示范基地,经过长时间的治理,示范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国家环保总局在破坏土地复垦方面也加大了治理力度,提高矿山工程产生废物的再次利用率。自2013年~2017年,我国历史遗留矿山开采率在不断加大,从2013年最初的不足30%,增加到现2017年的超过50%,国家在这一方面做出大量的努力,取得的成果也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遗留矿山不再被荒废,而是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2矿山废弃物的排放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报告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1)农村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相当薄弱。假如我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分析环境意识,可理解成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理论、意志等观念形态之总和。文化素质与思想观念可谓是决定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总体上较为滞后,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有限,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当淡薄。对于众多农村群众而言,环保还是一个人们并不怎么熟悉的词汇,而环境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不是很显著。
(2)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市、县两级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负责的是辖区之中的环保工作,而乡镇一级政府则普遍设置了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机构,一般情况下只是由一位副乡长分管,另设一位兼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但是,随着我国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土与规划等部门实施垂直管理之后,很多地方名义上兼职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已经名存实亡,乡镇与村组的环境保护工作陷入到停顿之中,而各市(县、区)环境行政部门往往因为中心城区的环境管理任务十分繁重而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中心城区上,因而也就缺乏足够多的精力来强化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管理与建设,从而让农村环境管理显得极其薄弱。同时,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也严重滞后,不仅农村地区乡镇的可支配收入相当有限,无法承担起治理环境需要的各类工作经费,而且本区域范围之内的环境污染治理资金一直都用于城区之中的大型公用设施以及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对于郊区生态环境治理往往只局限于城乡结合部环保项目建设上,在农村地区的生态环保投入就更少了。
(3)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粗放。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之下,生产方式可以说是影响生态环境是否能够得到持续保护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通过资源集约循环这一生产方式能提升资源之利用率,切实降低废弃物所具有之排放量,进而形成生态环保的外在力量。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型生产的作用与之截然不同,有时甚至还会导致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进而加剧了生态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在单一地追求农产品数量升值与收入增加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化肥用量正在不断增加,而化肥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国还是农药生产与使用的大国,农药是导致面源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我国城市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三废"以及市民生活之中所产生的废物往往没有经过合理的处理就排入到环境之中。当前,大量工艺十分陈旧、设备相当简陋、能耗比较高、污染又重的企业由于在城镇之中无法立足,这也导致了农村环境管理的力量极为薄弱,而乡镇企业又有很多属于重污染型企业。就企业自身状况而言,大多数企业并无专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同时,乡镇企业也未能形成规模化经济,难以承担污染治理的相应费用。同时,我国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一哄而上地进行大发展,因而也就没有相应的配套技术经济政策进行合理的引导,这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盲目性与随机性,展现出多、小、散等状况,因而在布局不尽合理,不利于对污染施行集中化治理。
2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一)通过宣传教育以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演讲稿
环保演讲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