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7:08: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公益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改革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工作的通知》精神,从我县实际出发,制定出台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稳妥推进我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县林业局按照县政府要求成立改革调研组,并分成两个小组,从月日至月日,深入十四个乡镇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调研,召集乡村干部、护林员以及部分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召开改革座谈会,目的了解各乡镇各村生态公益林基本情况及各村商品林改革的基本做法,征求各乡镇、村对《?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方案》(讨论稿)的修改意见,向各村征集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公益林基本情况

全县生态公益林万亩,其中集体部分万亩,涉及个行政村。生态公益林的山林性质多种多样,有的山林属纯集体的,有的山林责任承包的,也有自留山和插花山,全县生态公益林的林权性质表现较大的区域性特点,西北的生态公益林的山林属于以证归户、责任山承包较多,而且自留山都被承认,纯集体(未落实到户)的生态公益林较少,而东南的生态公益林的林权为纯集体的较多,而以证归户或责任山承包经营的较少,而且大部分村的自留山在林改时未被承认,存在“有证无山”现象。在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时,西北的乡镇各村大部分都是采取以证归户、协议转让的改革方式较多,招标转让的较少,而东南的大部分村在林改时,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的形式较多,由于各村生态公益林的林权归属及山林性质不同,因此各地现行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方式也各异。

二、生态公益林现行的管护情况

由于各村情林情不同,各地对保护生态公益林采取管护模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管护形式

查看全文

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第三条*市行政区域内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保护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的原则。

第五条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生态公益林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区、县(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发改、建设、农业、财政、国土资源、绿化、环保、交通、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本办法的实施工作。

第六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把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管理等费用,以及对生态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的补偿费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查看全文

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

《**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经**年8月28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年9月24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年8月28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年9月24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年10月9日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发挥生态公益性作用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四条本市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由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查看全文

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综述

摘要从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科学规划、改善林分质量、创新管护机制、完善补偿金管理制度、科学利用等方面推进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问题;对策;福建尤溪

根据森林功能的不同,一般将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2类。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森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生态公益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但是,随着集体商品林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生态公益林的收益与商品林收益差距拉大,林权单位对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抵触情绪越来越大,盗砍滥伐等破坏生态公益林现象屡禁不止,给生态公益林长期保护造成一定困难和压力[3-4]。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调动林权单位保护管理生态公益林积极性,确保生态公益林安全。针对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的进行探讨,并提出几项对策,以期对该县生态公益林建设起到参考作用。

1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土地总面积34.13万hm2,林业用地面积27.87万hm2,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7.0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25.1%。生态公益林主要由自然保护小区、江河两岸、水库四周、城镇周边、国道高速公路两侧的森林以及高山陡坡和部分生态脆弱地带的疏林地、灌木林地等组成。生态公益林按级别划分:国家级公益林面积5.36万hm2占76.57%,省级公益林面积1.64万hm2占23.43%;按地类构成划分:有林地面积6.38万hm2占91.13%,疏林地面积200hm2占0.3%,灌木林地面积3500hm2占5.0%,未成造林地面积800hm2占1.14%,宜林地面积1700hm2占2.43%。自2001年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以来,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生显著生态效益,生态公益林区内自然生境逐渐恢复,造就许多优美的森林景观,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稳步提升。但由于前期对公益林建设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导致生态公益林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功能不完善、管护主体不明确、补偿利用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弊端,以上问题在工作中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以促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可持续发展。

2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生态公益林改革调研报告

一、生态公益林基本情况

全县生态公益林万亩,其中集体部分万亩,涉及个行政村。生态公益林的山林性质多种多样,有的山林属纯集体的,有的山林责任承包的,也有自留山和插花山,全县生态公益林的林权性质表现较大的区域性特点,西北的生态公益林的山林属于以证归户、责任山承包较多,而且自留山都被承认,纯集体(未落实到户)的生态公益林较少,而东南的生态公益林的林权为纯集体的较多,而以证归户或责任山承包经营的较少,而且大部分村的自留山在林改时未被承认,存在“有证无山”现象。在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时,西北的乡镇各村大部分都是采取以证归户、协议转让的改革方式较多,招标转让的较少,而东南的大部分村在林改时,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的形式较多,由于各村生态公益林的林权归属及山林性质不同,因此各地现行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方式也各异。

二、生态公益林现行的管护情况

由于各村情林情不同,各地对保护生态公益林采取管护模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管护形式

1、分户管护。生态公益林在区划前属于责任山的村,这些村在管护生态公益林时所采取的管护模式大部分都是以责任山归户管护为主,而且管护费归责任山户所有,村集体只提留一小部分,甚至不提留,全归责任山主。如在湘店、桃溪、民主、下坝等乡镇的部分村就是采取这种形式。

查看全文

生态公益林砍伐方案

为切实加快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性调整,认真做好公益林经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维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县生态公益林现状

我县自年建立生态公益林以来,国家、省下达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为68.86万亩,并已区划界定,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54.6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4.21万亩,分布在我县22个乡镇146个行政村和1个国有林场。过来,通过对生态公益林采取强化管护、落实责任等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生态脆弱地段的森林植被得到一定恢复,水土流失逐步得到遏制,重点生态区位的生态安全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其森林生态功能正逐步提高。同时,通过多年来的生态公益林管理,部分公益林存在林分过密、衰老、生态保护功能衰退等一系列问题。据此,拟通过对生态公益林实行抚育间伐,以提高其生态防护功效,确保全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采伐目标及依据

(一)采伐目标: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实施公益林采伐,持续性地对全县国家二、三级生态公益林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进行有计划的结构性改造调整。通过天然更新和人工培植相结合的措施,建设成树种结构合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二)采伐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2〕10号);(6)《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怀化市公益林管理暂行办法〉和〈怀化市商品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怀政办发〔2012〕22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查看全文

浅谈艺术介入生态公益林的空间重构

摘要:空间生产理论为生态公益林突破原来传统生产逻辑下需要倚重生态补偿的“空间中的生产”转变为关注生态公益林本身“空间的生产”,为实现其生态空间价值提升带来了新的视角。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探讨了生态公益林空间生产转向逻辑,分析了艺术介入推动生态公益林空间艺术化重构的运行机制,提出了生态公益林艺术化“三元一体”空间重构策略,可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践行及生态公益林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空间生产;艺术介入;生态公益林;空间重构

党的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生态公益林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生态保护和恢复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生态公益林的持续稳定发展,备受各级政府重视,也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生态公益林的公益性属性,现有研究多从生态补偿的角度来研究生态公益林的持续稳定发展,如刘滨等[1]曾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发现,从1990—2016年,以“生态公益林”为直接研究对象的记录共有2740条,以“补偿政策”为直接研究对象的有2540条。这主要是由于生态公益林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外部性特点,使得缺少政府支持的私人投资难以盈利,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财政公共支出。因此,学者们主要围绕生态补偿机制[2]、补偿方式[3]、补偿政策实施绩效[1]以及补偿资金融资模式[4-5]等展开讨论。然而,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用于生态补偿的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将越发凸显。如何改变这种“输血式”的生态补偿模式,寻找一种“造血式”的生态获益模式,是确保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思想界开启了“空间转向”思潮,以列斐伏尔(Lefebvre)[6]为代表的“空间生产”理论,打破了传统上只将空间视为物理空间的认识,而将空间视为有目的的社会实践,认为空间的生产就是空间被开发、设计、使用和改造的全过程,空间的形成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实现了由“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的转向。这为空间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而整体的研究视角。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和情感的需求,艺术作为一种展现人类情感和意识沉淀的过程,在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同时,对于空间价值的提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介入空间生产受到了广泛关注[7-9]。生态公益林作为一种承载生态林木生产的物理空间,如何通过艺术介入实现其到社会空间的转变,从原来只注重其空间中的林木生产的生态价值转变为关注生态公益林本身空间的生产,实现其生态空间价值提升,从而具有自身“造血”能力,这可望为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可行路径。

1空间生产理论

列斐伏尔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他最早打破关于“空间”概念的物理认知,并对空间问题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进行理论阐述。他于1974年出版了《空间的生产》一书,标志着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空间生产理论的形成,他认为空间不仅是承载社会生产的背景或容器(productioninspace),而且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并影响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10],同时空间本身也是生产的一部分(productionofspace)[6,11],空间生产就是空间被开发、设计、使用和改造的全过程,其实质是自然的“人化”过程[12]。为此,列斐伏尔进一步关注到人们在文化、艺术、意识形态等精神需求领域的消费,从日常生活分析入手将消费拓展到这些领域,并在空间二元对立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三元一体”理论框架,对空间生产的作用过程加以分析,并指出三个空间的生产过程是相互影响的三维一体的关系,是一个同时展开的过程[10]。空间实践是空间生产过程的第一个维度,即“感知的空间”(perceived)维度,负担着社会构成物生产和再生产的职能;第二个维度是“构想的空间”(conceived)维度,指精神性的与概念化的空间想象,是与物质性的空间实践相反的“空间的再现”,即建立在对空间感知的基础上,并通过知识的建构形成对空间的构想;第三个维度是“再现的空间”,这是一个由居住者与使用者主导的空间,也是一个具有统治性并且被动的经验空间,为实践和认知互动提供了场所[6],因此又被称之为“生活的(lived)空间”。空间三元辩证法为人们思考空间提供了一种“一体三面”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可以认识到三种空间都是一种建构,而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其中,空间实践属于居民,以日常实践为主进行社会空间的建构;空间的再现属于有权力和科学知识的人,他们控制、管理社会空间;再现的空间的描述对象是社会空间[13]。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提出后,哈维、卡斯特尔和苏贾等一批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空间生产理论的内涵,其后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的发展研究,并被拓展到其他空间生产方面。

2生态公益林的空间生产逻辑

查看全文

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了调动广大林农保护和建设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保护林农权益,维护海西国土生态安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闽委发〔2006〕19号)精神,现将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根据主导功能的不同,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森林。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关于省级行政区域内生态公益林面积不得少于本行政区域森林总面积百分之三十的规定,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2001年我省开展了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为改善我省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集体商品林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的收益差距拉大,出现了管护难保证、补偿难到位、利用难开展等问题,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调动广大林农保护和管理的积极性,确保生态公益林安全。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客观需要,是巩固和拓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迫切要求,是保障农民权益、维护林区稳定的重要举措。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承担起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建设的责任,组织和协调各方力量,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

二、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要在不改变林木所有权的前提下落实管护主体。管护主体只有限制性的经营权、有限的处置权和政策性补偿与限制性利用的收益权。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生态公益林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生态公益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包括加大生态公益林政策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防护综合效益、加强护林队伍建设等内容,以期为提高当前生态公益林保护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问题;对策

保护林业资源会使生态、社会与经济等方面获得持续性发展。开发和利用林业资源都会对生态公益林保护产生较大影响。相关部门应借助生态与经济理念的融合来适时拓展管护内容,在构建适宜经营管控模式后,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质量。生态公益林能够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有林场改革发现,健全完善林场管理方式是促使生态公益林发展的重要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发展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用水短缺

由于部分区域位于江淮分水岭,属于丘陵地区,山场立地条件较差,再加上水资源不是十分充足,生态公益林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在地下水位逐步下降的情况下,生态公益林难以发挥林地生态效益。同时,虽然政府部门为林地灌溉用水出台了多项减免或优惠政策,但相关部门对林业用水制度保障执行力度不够,各部门与相关行业衔接不及时,再加上存在利己主义思想与行业保护主义,林业用水制度的各项内容难以落实,生态用水的保障效果降低[1]。

查看全文

乡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摘要: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工程之一。本文对云龙县旧州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总量小、质量低、管护投入少,结合几年来的林业工作实际,提出旧州镇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的具体对策是增加公益林总量、限期进行宜林地造林绿化、提高林分质量增加生态防护效益、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严格资源管护。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现状对策

旧州镇位于大理州云龙县西部,北接云龙县表村乡,南和保山地区瓦窑乡接壤,西靠云龙县漕涧镇,东连云龙县宝丰乡,澜沧江纵贯全镇78公里,是一个集坝区、半山区、山区三位一体的农业乡镇。全镇国土面积529.4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656米,最低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8.1℃,年降雨量850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度明显。辖13个村民委员会,2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649户33287人。几年来,云龙县旧州镇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澜沧江防护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实施,按照“走出去造林,市场化动作,工程化管理,标准化经收”的要求,切实加强林业工作,林业取得长足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5.3%。多年的实践证明,森林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致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境内功果、苗尾电站的逐步开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承载和要求日益增加,因此,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出了迫切需求。但目前,有限的生态林资源难以有效担负旧州镇社会经济以及自然条件对林业的生态需求和环境承载压力,在旧州镇建设以森林为主体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那么,旧州镇的生态公益林目前的状况如何?怎样建设和管护好该镇的生态公益林?本文从分析旧州镇生态公益林的现状入手,对如何建设和管护好生态公益林提出了见解。找

一、现状

㈠概况

全镇生态公益林总面积32万亩,共涉及13个村,重点分布在海沧、山西、新山、功果、民主、汤涧、汤邓、旧州、下坞、水井等村澜沧江沿岸地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