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6:33: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茶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茶产业

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党的*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基本途径。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的战略决策,加快我区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地委、行署在深入分析我区茶产业资源情况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认真谋划,决定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次会议,既是工作安排部署会,也是一个动员大会。关于今年的工作,长春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下面,我强调五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

大家知道,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我区是农业大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茶叶资源消耗少,增收作用明显,是关联度强、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茶产业,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可以使广大农民迅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之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思想统一到抓生态茶产业的建设上来。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我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务工收入,二是家庭种养业收入。20*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81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3元。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种养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大,特别是没有成员外出务工的农民家庭,收入来源还是以粮油、烤烟、畜牧业为主的种养业。因此,指导帮助农村群众发展适合本地特点、具有比较优势、又能规模经营的种养业,对于增加他们的收入十分重要。茶叶是多年生农作物,一次栽种,长期受益。20*年,全区茶园面积有13.78万亩,其中有投产茶园近5万亩,总产值5800万元,亩产值1160元,效益是水稻的1.5倍、玉米的2倍。这还是低层次管理水平基础上的效益比较。我区相邻的湄潭县、风冈县的茶叶专业村,管理较好的茶园亩产值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好的达到9000元左右。在浙江杭州,好的茶园亩产值突破20000元,效益十分明显。从目前来看,在我区农业中,还没有比茶叶更适宜大规模发展、更能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农作物。同时,发展茶产业有利于改善我区农业以粮油为主的传统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有两个核心因素,一个是规模化生产,一个是产业化经营。生态茶产业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茶叶具有加工性强的特点,必须通过加工环节才能成为商品上市销售,因此,茶产品的规模发展,必然推动加工业发展。此外,茶产业还具有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特点,可带动包装、运输、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茶叶加工的产业链长,除必须粗加工外,还可精加工、深加工,开发茶粉、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及医疗、化工等延伸产品。因此发展生态茶产业,能够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的提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查看全文

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的讲话

同志们:

同志们,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举全区之力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的起步年、基础年。因此,要发展生态茶产业,抓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意义特殊。一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解决“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强调了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全党工作的重要要求。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就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生态茶产业是我区传统的优势产业,具有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特点,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的发展,促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植物,只要加强管理,其经济寿命都在几十年以上。种植茶树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而且在三年以后才开始见效。但种植一次却要管几十年,甚至管人生的一辈子,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之事,能够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茶叶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饮料,其保健作用得到了更多科学家的证实,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的各种保健饮品层出不穷,有的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茶叶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根据我区现有茶叶生产水平,茶叶在盛产期,每亩茶园至少可产干茶300斤,产值达6000元以上,农民仅卖茶青就可以收入3000至4000多元。此外,茶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劳动务工收入。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生态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迅速掀起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的热潮。二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七大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为我们今后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实施“强农稳区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战略,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是,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步伐较慢,小农经济特征明显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生态茶产业是以商品生产为核心,以规模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有利于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

变,有利于用现展理念指导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从而形成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现代农业形态。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把生态茶产业作为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求,又符合铜仁区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三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前提。我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粮为纲”传统思想的影响,全区农业生产均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特色农业发展滞后,以致特色农产品规模小、品种杂、市场竞争力弱,农业综合效益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要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我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我国亚热带阔叶红壤、黄壤重要的分布区,其土壤和气候都适宜于种茶。加之我区广大人民群众自古就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发展生态茶产业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特别是通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已有茶园面积13.8万亩,茶叶加工企业49家,逐步建立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体系,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茶叶专业队伍,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茶叶生产经营经验,为发展生态茶产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全区有宜茶面积120多万亩,现有茶园仅占宜茶面积的8.3%,为规模发展生态茶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作为健康原生饮品认识的加深,茶叶市场进一步壮大,为发展生态茶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茶产业是地委、行署立足区情,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扬长之举,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立党为公,事茶为民的思想,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的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利用冬闲时期开垦茶园,为初春时节茶苗移栽打牢基础。四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为党执政的新理念,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情况的战略选择。大家知道,没有生态安全,人类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也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而茶树则是多年生常绿木本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构建和谐铜仁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宜茶荒山荒坡、低产林地、次生林地和坡耕地建成标准化茶园,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总之,发展生态茶产业既是强农之举,更是利民之举。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生态茶产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要事来部署,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工作来推进,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实施,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用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务求首战必胜,努力实现今年全区建设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2500亩,高标准无性系无公害茶园10万亩的目标,力争到2010年实现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60%,其中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认证占茶园总面积的30%。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x专员的讲话精神,强力推进我区生态茶产业的发展讲六点具体意见。

第一,抓紧编制规划。规划是行动的先导。各地要提高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围绕地区规划的三个产业带,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抓紧完成本地的茶产业发展规划。这项工作千万不能拖,时间拖得越长越不利,特别是对投入影响大。地区已作出安排,从今年起,要整合部分涉农资金,重点投向茶区,用于发展生态茶产业。年初正是各部门上报项目的关键阶段,如果各县不尽快把规划编制出来,与有关部门对接,一旦项目上报获得审批,要想调整难度就很大,甚至几乎不可能,到时就难以保障对茶区的投入。因此,各地要千方百计加快规划编制进度,已完成规划初编的,要进一步修改完善;还没有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的,最迟在今年元月15日以前必须完成。

在规划编制时,一定要注意规划的质量。一个好的茶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既有系统性又有可操作性,既要充分考虑基地规模、品种选择,又要充分考虑加工布局、市场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是一项知识性、专业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仅靠行政干部和几个“土专家”是难以完成的。对此,各县、市、特区务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宁可多花一点钱,也要请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帮助编制规划,要根据气候、土壤、地理环境等条件,科学布局,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青市场、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着力搞好25度以下宜茶非耕地茶园建设规划,重点规划培育万亩茶园乡镇和千亩茶园村,保证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同时,要注意与其它规划相衔接。要把生态茶产业纳入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大农业来统筹规划,正确处理与林业发展、土地利用、旅游开发、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远期规划要与年度计划相衔接,把规划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年度计划中,明确进度,有序推进。当务之急是各地要尽早将今年新建10万亩茶园计划任务,逐一落实到乡镇、村组和农户,并造册登记,确保面积真实可靠,没有水分。

查看全文

生态茶产业发展大会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回顾年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安排部署年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等一会,县长还要作重要指示,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正视差距,增强做好茶产业发展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年是我县发展生态茶产业的起步之年,也是困难与机遇相互交织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正值茶苗移栽季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年末,又遇上长达20余天的干旱。面对诸多困难,县茶产业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完成了《县10万亩生态茶园发展规划》,制定了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通过积极争取,已列为省委、省政府明确的42个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筹集各类资金650余万元,共计新建生态茶园11962.9亩,全面完成地区下达的10000亩茶园建设任务。完成茶园配套公路60余公里,已成功引进和泰茶业公司和、有种茶加工经验的企业3家,全年投入茶产业发展的企业和客商达到15家,能人大户达到60人(其中就有村干部12人),发展种茶农户4004户,以农户为主体,企业、能人、大户建基地的机制已初步形成。事实证明,我县发展生态茶产业,既有资源优势,又有政治、社会、群众基础,这是一项顺应经济发展规律,顺应民意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只要我们全县上下坚持党政高度重视、各级齐抓共管、部门通力协作、工作严密部署、建设依靠科技、管理坚持规范这些基本经验和工作方法,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县生态茶产业稳步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更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群众的积极参与分不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好的做法: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各级认识统一。县、乡两级政府都成立了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门的领导干部和技术干部专抓茶产业发展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自研究部署茶产业发展工作,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落实茶产业发展工作措施,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部署、干部落实、能人带头、群众参与、企业投资、金融扶持的茶产业发展良好氛围。二是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结合我县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因素,对建设10万亩茶园的品种和相应的加工、市场建设进行了合理布局,对技术培训、劳动力组织、资金筹措作出了认真的安排,并把10万亩茶园建设任务按年度安排到了乡镇、村组及地块,保证了茶园建设有序推进。三是活用政策,优化投入。年初从发改、农业、国土、水利、扶贫、农办等部门筹措500万元解决了启动资金;采取茶农贷款,财政贴息等办法,有效解决了茶园管护资金;利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乡村公路建设、“三小”工程水利、茶叶农机具补贴、科技扶贫等项目筹集资金近5000万元,有效解决了茶园建设的土地开垦整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采取乡镇自筹、财政投入、部门帮扶共筹集资金近1200万元,有效解决了茶苗及肥料的补助资金。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生态茶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规划不具体。我们虽然有一个总体规划,对10万亩建园建设的推进时间、区域、品种等作了具体安排,但是宜茶区域内哪些地块涉及林木采伐、哪些地块符合土地开发条件、哪些地方需要建设茶青收购站和粗加工厂、哪些地方需要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等未作深入研究,规划缺乏可操作性。二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县茶办作为县委、县政府专门抓茶产业发展的独立机构,在协调解决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多数乡镇在抓茶产业工作中,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宣传发动不够深入,督促措施不力,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点子不精。三是部门配合不力。大多数部门对发展生态茶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在支持配合茶办、乡镇办理相关手续、争取项目以及给予人力、资金等方面帮扶力度不大。四是筹资困难。受上半年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贷款难度增大,导致茶园建设资金不足。五是重建轻管现象严重。大多数乡镇只把生态茶产业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未能从生态产业、经济产业方面去看待,对已建茶园的剪枝、施药、除草、培肥管理不到位,建成一片就荒芜一片,往往是茶稀草盛,草比茶高。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现在已是2月中旬,距春耕农忙时节不到两个月时间,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月底前完成春季种茶1万亩任务只有40余天,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明确目标,创新方法,扎实抓好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

查看全文

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区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是在20*年元旦刚过就召开的第一次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历时三天,分别在XX市、XX县召开,目的就是要使同志们不仅要在理性认识上有所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现场参观在感性认识上有所启悟,从而坚定抓好生态茶产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XX的大会上,X专员代表地委、行署作了重要讲话。X专员的讲话,紧密联系我区实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了抓好生态茶产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全区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战略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对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区生态茶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更为难得的是,省农业厅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胡处长亲临会议进行指导,并就如何抓好生态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石阡县委、政府介绍了经验;行署还与各县政府、地直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了20*年发展生态茶产业的目标任务。同志们到了石阡后,昨天用了一天时间,马不停蹄地现场参观了XX县甘溪乡、龙井乡、中坝镇、五德镇和汤山镇的茶园和苗圃基地建设。

刚才,大家又听取了石阡县龙井乡、甘溪乡,印江县缠溪镇,松桃县正大乡的经验介绍。通过参观和经验介绍,我们感到石阡县、印江县和松桃县在发展生态茶产业方面氛围浓、进展快、效果好。特别是石阡县委、政府思想解放,敢闯、敢试、敢干,早在20*年,全省、全区均未提出发展茶产业的情况下,县委、政府就敢于和善于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抓住退耕还林机遇,实施退耕还茶和林下种茶,率先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谁能在开拓创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优势,赢得主动,实现预期目标。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就不可能从险路中找出坦路,从老路中走出新路,从窄路中拓出宽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希望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用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创新、去求索,以我们永远燃烧的激情和对人民的无限深情,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抓好我区生态茶产业的发展,确保到“十三五”期末,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使我区成为国内绿茶,特别是名优茶和珠茶等原料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及珠茶出口中心。

同志们,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举全区之力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的起步年、基础年。因此,要发展生态茶产业,抓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意义特殊。一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解决“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强调了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全党工作的重要要求。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就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生态茶产业是我区传统的优势产业,具有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特点,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的发展,促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植物,只要加强管理,其经济寿命都在几十年以上。种植茶树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而且在三年以后才开始见效。

但种植一次却要管几十年,甚至管人生的一辈子,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之事,能够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茶叶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饮料,其保健作用得到了更多科学家的证实,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的各种保健饮品层出不穷,有的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茶叶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根据我区现有茶叶生产水平,茶叶在盛产期,每亩茶园至少可产干茶300斤,产值达6000元以上,农民仅卖茶青就可以收入3000至4000多元。此外,茶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劳动务工收入。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生态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迅速掀起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的热潮。二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七大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为我们今后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实施“强农稳区”战略,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但是,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步伐较慢,小农经济特征明显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生态茶产业是以商品生产为核心,以规模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有利于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用现展理念指导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从而形成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现代农业形态。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把生态茶产业作为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求,又符合铜仁区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三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查看全文

建设生态茶工作会议讲话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我区具有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机遇和条件;正确看待当前发展生态茶产业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突出重点,扎实抓好生态茶产业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实现生态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开局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资源禀赋是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茶产业是一项初期投入大、技术要求高、见效慢的长线产业、发展生态茶产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茶产业虽在我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实现茶产业的跨越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十分艰巨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同志们: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基本途径。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的战略决策,加快我区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地委、行署在深入分析我区茶产业资源情况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认真谋划,决定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次会议,既是工作安排部署会,也是一个动员大会。关于今年的工作,长春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下面,我强调五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

大家知道,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我区是农业大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茶叶资源消耗少,增收作用明显,是关联度强、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茶产业,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可以使广大农民迅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之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思想统一到抓生态茶产业的建设上来。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我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务工收入,二是家庭种养业收入。2006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81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3元。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种养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大,特别是没有成员外出务工的农民家庭,收入来源还是以粮油、烤烟、畜牧业为主的种养业。因此,指导帮助农村群众发展适合本地特点、具有比较优势、又能规模经营的种养业,对于增加他们的收入十分重要。茶叶是多年生农作物,一次栽种,长期受益。2006年,全区茶园面积有13.78万亩,其中有投产茶园近5万亩,总产值5800万元,亩产值1160元,效益是水稻的1.5倍、玉米的2倍。这还是低层次管理水平基础上的效益比较。我区相邻的湄潭县、风冈县的茶叶专业村,管理较好的茶园亩产值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好的达到9000元左右。在浙江杭州,好的茶园亩产值突破20000元,效益十分明显。从目前来看,在我区农业中,还没有比茶叶更适宜大规模发展、更能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农作物。同时,发展茶产业有利于改善我区农业以粮油为主的传统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查看全文

生态农业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影响论文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目标,并高度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项内容。这20字方针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布局更加全面。然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建设面临着几乎相同的问题,即人口多、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投入高、产出效率相对偏低等。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仍在继续,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如果农业生态环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初衷将无法实现。如何解决农业生态问题已成为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挖掘和梳理生态理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基于“五山模式”的生态农业

谷城县五山镇地处武当山南麓,五山镇素有“湖北名茶之乡”和“山水园林小城镇”的美誉,2005年五山镇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镇”称号。那么五山镇凭借着什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设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呢?笔者在以往的研究中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点,即科学规划布局、完善村镇配套设施、净化农村环境、壮大支柱产业和增强农民的文化素质。此后,笔者又进一步对五山镇的生态农业进行了跟踪考察,旨在透析新农村发展之道。

五山镇的生态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其支柱产业——茶叶的产业化发展上。近些年来,五山镇以生产茶叶为龙头,不断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小小茶叶带来了茶叶产业化道路,也撑起了五山山区经济的半壁河山。在全镇,茶叶产业收入占财政收入的7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80%,农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的90%均来自于茶叶产业。五山镇生产的“五山玉皇剑”茶,自1995年以来屡获国家级、省级金奖,1999年和2001年两度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1年五山玉皇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被湖北省旅游局定为“全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省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如今五山镇茶园面积3万亩,年产茶叶300万斤,产值5000万元。五山镇已成为“湖北茶叶第一大镇”。

查看全文

提倡低碳经济的茶文化生态旅游策略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是我国近几年开始发展的经济结构,也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多年后所衍生出来的新型经济理念。在茶文化中,人们对茶文化的传统印象还停留在品茶的基础阶段,而在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下,茶文化已成为了现代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结构,并将茶文化融入各个生态旅游项目当中,使低碳经济得到全面落实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生态旅游事业的经济发展,对此,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茶文化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是在我国20世纪时期所提出来的,其发展理念的主要来源是为了防止全球变暖所提出的对策。通过低消耗、减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来得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产业来说,通过生态旅游产业的茶文化能够将我国的低碳消费得到有效实行,利用茶文化的旅游经济消费带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让人们加强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也通过茶文化的宣传提高生态旅游的发展速度。从低碳经济环境下来看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整体发展可以发现,一个全面而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能够加快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并且为我国的低碳经济带来更多效益,反之则会使得茶文化生态旅游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

1低碳经济环境下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

1.1旅游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途径

1.1.1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定位

查看全文

茶生态视野下生态农业政策思考

摘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茶叶产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其中诠释的茶生态理念,既成就了茶叶产业的持续竞争力,也对当前发展生态农业有重要启发。因此,要以茶生态理念为基础,聚焦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围绕该领域已出台政策,探索适应茶生态环境的政策方案。本文以茶生态理念为研究基础,针对当前农业生态发展的现状,从经济视角探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生态农业;茶生态;农业政策;经济思考;方向研究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农业发展中,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业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以及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等因素,导致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生态农业发展推进的步伐缓慢。因此,需要重点分析当前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茶生态理念的相关内涵,探索生态农业领域改进措施研究,以便提升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益和效率。

1内涵界定:茶生态、生态农业经济与生态农业政策的内涵

1.1茶生态内涵。茶是我国文化的核心,从茶的种植、生产到加工,均以生态理念为基础。茶所倡导的生态理念,不仅丰富了茶叶产业内涵,更成为茶文化体系的核心要素。因此,在当前理解和认识茶文化时,应该以茶为基础理念,探索其中所蕴含的生态内涵。茶生态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茶的生长、种植以遵循生态规律为基础。无论是我国传统的茶叶种植,还是在向世界各地推广茶叶种植,正是普遍遵循了茶叶的成长规律,才奠定了茶的“世界饮料”地位。另一方面,茶及茶文化倡导生态理念。茶所倡导的生态理念,主要是茶在采摘加工过程中,均倡导以生态环境、生态规律为基础。而茶文化所诠释的生态理念更多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平衡生态观。1.2生态农业经济内涵。生态农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下产生的农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种循环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理念。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倡导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重效益。生态农业经济包含农、林、牧、副、渔等多种具体的农业形态,同时农业生态经济具有高效性,通过发挥智能、科学的农业技术和现代设备,从而实现生态农业领域物质、能量的循环、多层次以及深层次的加工利用,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最小化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1]。1.3生态农业政策内涵。生态农业政策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理念在农业领域的政策产物。为了也有效推动和鼓励生态农业发展,政府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即为我国的生态农业政策。我国的农业生态政策包括生态补偿、绿色补贴、减税、免税以及项目基金扶持等内容,政策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项目以及条件等情况进行具体的实施,以提升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效率。从经济视角看,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生态农业发展,本质上是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合理引导和调整,从而有效维护农业领域发展秩序,实现生态理念与农业经济的深度融合。

2现状剖析:经济视角下我国生态农业政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生态旅游文化在茶旅游开发的运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旅游理念也在逐年发生着改变,传统快节奏的旅游方式在旅游市场中逐渐褪色,集休闲、度假、放松自我、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悄然成为了市场的新宠。中国是茶的故乡,产茶地也多有名山碧水古建等旅游资源相伴,因此发展休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一些产茶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不但使草草上马的茶乡生态文化旅游热度不够,还使得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将站在生态旅游文化的视角下,为茶乡旅游开发提出意见和策略来。

关键词:生态旅游;茶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最近几年里,随着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也在逐年加大。能够放飞心情,放松身体,成为每一个都市精英所渴望的生活状态。以休闲文化生态旅游为主的慢旅游方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市场上逐渐升温并成为新宠。从近几年的旅游发展趋势上来看,越来越多的人们在长假期间避开了人流密集的景区,选择了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生态旅游。我国是茶的故乡,产茶区分布广泛,地理环境优越,风光秀美,古建遗存丰富,为开发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许多茶乡也看到了商机,纷纷上马茶文化生态旅游,进一步拓宽了茶乡人民创收的渠道,为地方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活力。所谓茶文化生态旅游,指的是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改造和利用,并将茶产业、茶文化和旅游业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旅游方式。发展茶乡文化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带来增收,还可以将我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更好的宣传和传承做出不可小觑的贡献来。

1生态旅游在茶旅游开发中的优势

以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品,最吸引人之处就是把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品鉴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同时对我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给游客带来精神内涵上的收获。因为生态旅游的介入,茶产业也由幕后加工改为前台展示,并在形式和内涵上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茶乡开展生态旅游,主要具备以下几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1.1茶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资源。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重视,旅游业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只是对风景、景观等自然风光进行游览,“上车后睡觉,下车后拍照,别人一问,啥都不知道”的旅游体验,让很多人们对传统旅游方式失去了兴趣。相反,人们在旅游的同时更注重对旅游地的人文气息和地域文化挖掘,“沉浸”式旅游模式增加了感受、体验、参与等项目,让游客真正融入到旅游所带来的深层感受中,并获得一种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从而达到身心满足的目的。生态文化旅游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注重个性化,在旅游产品内容的设计上具备很强的针对性。二是注重参与性,游客不在是单纯的观光者,而是可以作为环境内的一个参与者,直接体验文化活动或者项目当中。三是注重游客的收获感,游客可以在放松心情的同时,有了文化内涵和知识上的收获,而不在是单纯的猎奇和观赏。茶叶可谓我国的国饮,种植采摘和加工过程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也有着很强的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相信有很多人,对茶叶的整个加工过程都有着浓浓的好奇心。茶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固有的资源,设计开发完整的旅游体验产品。让游客通过游览,掌握基本的茶叶采摘制作过程,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会让游客回归自然,放飞自我的心里预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1.2茶艺表演为生态旅游增加了精神享受。前文提到,现在的游客已经不在满足于单纯的游山逛水,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人文环境和精神享受上。越来越多的景区已经意识到,为游客提供精神层面享受的重要性,并打造出了系列代表性精品,例如,丽江有着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平遥有着大型互动演出《又见平遥》;西安有着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梦长安》……,这些表演形式、无论是在穿着打扮上,还是在舞蹈和歌曲风格上,都各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能够完美的表达景区所在区域独特的人文背景和历史文化底蕴。而我国悠久的茶道文化和茶艺表演,可以为生态旅游大幅增加艺术魅力,极大的满足游客对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首先在表现形式上,产茶区既有着代表性的茶艺表演,又有着传唱多年的传统茶歌茶舞,这些表现形式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既具备了赏心悦目的可观赏性,又能给游客带来内涵上的收获。如果开展茶乡生态旅游开发,不妨将这些茶文化进行深入的发掘整理,并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打造成内涵丰富,形态新颖的旅游产品,更好的满足市场和游客的需求。其次,我国产茶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各具地域和民族色彩的歌舞表演,这些都可以和茶文化、茶事表演结合起来,给游客带来更为丰富的欣赏内容,提升茶乡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1.3延伸产业为茶乡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证。大家都熟悉日本动漫业的发展模式,除了核心动漫影视产品外,依托与动漫产业链条上的其他延伸产业,如动漫玩偶、道具、贴纸、文具等产业,同样也是日本动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产业与延伸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为日本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同样的道理,旅游产业的经济收入,不仅包括其核心产业链条上的景点门票、餐饮、住宿等产业带来的直接收入,其延伸产业为当地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同样不可小觑,而这些经济收入,也为茶乡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作为茶乡的管理者,要想发展生态旅游,首先要求在茶叶品质、线路安排、食宿等核心旅游产品上下足功夫,还要最大限度的开发延伸产业。如可以根据自然属性,参照茶叶的特点研究特色茶点、茶糕;还可以根据茶叶的文化属性,研发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茶乡纪念旅游商品,如茶服、茶器、工艺品、字画等等。还可以根据茶的保健功能,开发一系列特色的茶保健品,如茶枕、茶面膜、茶油等等。类似的延伸产业还有很多,再此就不必一一赘述了。在茶乡生态旅游未开发之前,这些延伸产业看起来都不大现实,然而生态旅游一旦上马,延伸产业必然会随之蓬勃发展,既丰富了生态文化旅游的内容,又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1.4自然环境是茶乡生态旅游的坚强基石。茶是大自然的产物,其生长条件对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产茶区多伴有青山绿水,环境优美,历史古建遗存也很丰富。这种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种与世隔绝人文自然状态、也正是当下城市精英一族所神往的旅游去处所在。我国已有不少产茶区,摸索开辟出一条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路子,如西湖龙井旅游地梅家坞,地处杭州西湖景区腹地,是西湖龙井的主要产地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加上600多年的村落历史,稍加整合和开发就打造成了著名的美丽茶村生态旅游。再如中华武夷茶博园,8万平方米的园区内自然风光秀丽,上万亩茶田让人心旷神怡。“浓缩武夷茶史,展示岩韵风姿”的主题,既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又让人们领略到武夷山和武夷茶的历史底蕴。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这些成功的茶文化生态旅游案例,为其他产茶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2生态旅游文化在茶旅游开发中的意义

查看全文

县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县近年来立足当地富硒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以富硒茶为主的绿色产业,全力培育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实践,对我省进一步推进陕南突破发展,无疑具有较强的示范借鉴意义。

一、*县域绿色生态经济基本情况

*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天然含硒。*茶则在唐朝既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到清代,*毛尖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享誉全国。

*县人均占有土地资源较少,耕地质量差,且多为旱坡地。且年年有灾,季季有害,没有无灾之年,只有轻重之分,农民增收的基础差,低子薄,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作为当地最大优势的绿色生态经济,其基础和广阔战场在农村,农民是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因而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关键在于绿色生态经济的突破发展。只有立足于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和谐共进,走市场化和生态性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的发展方向。

20*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全县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南水北调等工程的历史机遇,全面实施以富硒茶为龙头的主导产业工程、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山川秀美工程等生态富民工程。县委政府把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富硒茶产业,作为全县30万农民稳定增加收入,实现农业跨越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二、*推进以茶叶为主的农村主导产业建设现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