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6:29: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补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生态补偿财税体制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资源破坏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补偿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生态补偿财税政策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税视角考察生态补偿的路径,应进一步完善生态税收制度;构建多层次的生态补偿财政分担体系;建立财政补贴、财政投资有机融合的财政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财税政策的配套措施;建立基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补偿;财税政策;路径分析
生态补偿最早是一个自然科学的概念,后被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生态补偿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经济手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并逐步成为环境政策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核心内容是生态保护外部成本内部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整相关利益者因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以内化相关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制度。
财税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涵义更加广泛,其政策涵义是一种以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运用财政税收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财税政策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财税视角下考察生态补偿路径,有助于拓宽生态补偿的理论思路和操作渠道。
一、生态补偿与生态税收政策
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渠道是多方面的,但生态税收收入是其中重要的来源。借鉴国外先进的生态税收建设经验,完善生态税收政策,建立与生态补偿机制相适应的生态税收体系,是税制改革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
生态补偿税收制度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资源破坏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补偿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生态补偿财税政策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税视角考察生态补偿的路径,应进一步完善生态税收制度;构建多层次的生态补偿财政分担体系;建立财政补贴、财政投资有机融合的财政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财税政策的配套措施;建立基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补偿;财税政策;路径分析
生态补偿最早是一个自然科学的概念,后被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生态补偿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经济手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并逐步成为环境政策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核心内容是生态保护外部成本内部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整相关利益者因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以内化相关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制度。
财税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涵义更加广泛,其政策涵义是一种以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运用财政税收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财税政策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财税视角下考察生态补偿路径,有助于拓宽生态补偿的理论思路和操作渠道。
一、生态补偿与生态税收政策
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渠道是多方面的,但生态税收收入是其中重要的来源。借鉴国外先进的生态税收建设经验,完善生态税收政策,建立与生态补偿机制相适应的生态税收体系,是税制改革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
区生态补偿金兑换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制定的《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以及《省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文件要求,为调动广大群众造林护林,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结合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区隶属市,是市中心城区之一,下辖董公寺镇、高桥镇、高坪镇、板桥镇、泗渡镇、团泽镇6镇及上海路、洗马路、大连路3个街道办事处,共97个村(居),1880个村民组(居民小组),至年末,全区总人口4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3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0%。农民人均纯收入5135元。
根据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区国土总面积1042500亩,其中林地521180亩,占国土面积的49.99%;非林地521185亩,占国土面积的50.01%。按照新标准计算,森林面积486500亩,占林地面积的93.35%,森林覆盖率47.52%。
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现的依据和原则
(一)依据
财税生态补偿政策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资源破坏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补偿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生态补偿财税政策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税视角考察生态补偿的路径,应进一步完善生态税收制度;构建多层次的生态补偿财政分担体系;建立财政补贴、财政投资有机融合的财政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财税政策的配套措施;建立基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补偿;财税政策;路径分析
生态补偿最早是一个自然科学的概念,后被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生态补偿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经济手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并逐步成为环境政策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核心内容是生态保护外部成本内部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整相关利益者因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以内化相关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制度。
财税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涵义更加广泛,其政策涵义是一种以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运用财政税收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财税政策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财税视角下考察生态补偿路径,有助于拓宽生态补偿的理论思路和操作渠道。
一、生态补偿与生态税收政策
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渠道是多方面的,但生态税收收入是其中重要的来源。借鉴国外先进的生态税收建设经验,完善生态税收政策,建立与生态补偿机制相适应的生态税收体系,是税制改革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
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摘要]党的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产业融合不断强化的基础上,乡村旅游发展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极大动力,由此对旅游地生态环境及补偿问题的研究更加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经济价值。本文从游客支付意愿视角,以江苏省苏州市明月湾古村为案例地,采取文献分析和实地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参照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测算受访者生态补偿意愿值(WTP),为探索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路径提供依据。
[关键词]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游客支付意愿
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研究背景
党的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乡村旅游地生态补偿的研究更加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价值。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等。同时表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尊重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江苏省苏州市经济发展一直走在我国前列,人们平均生活水平较高。目前,苏州市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是推进村庄间贫富差距收敛,加快传统村落摆脱贫困的进程。但很多传统村落采取粗放式发展方式,使得乡村旅游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重要。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分析生态补偿财税政策
生态补偿最早是一个自然科学的概念,后被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生态补偿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经济手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并逐步成为环境政策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核心内容是生态保护外部成本内部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整相关利益者因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以内化相关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制度。
财税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涵义更加广泛,其政策涵义是一种以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运用财政税收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财税政策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财税视角下考察生态补偿路径,有助于拓宽生态补偿的理论思路和操作渠道。
一、生态补偿与生态税收政策
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渠道是多方面的,但生态税收收入是其中重要的来源。借鉴国外先进的生态税收建设经验,完善生态税收政策,建立与生态补偿机制相适应的生态税收体系,是税制改革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完善资源税
1拓宽资源课税范围。(1)应扩大资源课税的课征范围,征税范围除包括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非金属矿原矿、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盐之外,应开征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2)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3)将稀缺性的可再生资源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4)扩大土地征税范围,将在农村占有土地用于非农业生产纳入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之中,对于农民居住用地给予税收优惠,平衡城乡之间土地使用税的税收负担。
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
《**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经**年8月28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年9月24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年8月28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年9月24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年10月9日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发挥生态公益性作用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四条本市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由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公共物品生态补偿研究论文
摘要:在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划分出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政策措施剥夺了受限制地区的原有的或可能的经济利益,需要相应地给予合理的补偿,以保证各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的总体均衡。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在补偿问题上必须科学测评生态效益影响的方式及范围,合理衡量双方利益得失,综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均衡配置资源,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生态补偿;公共物品理论
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B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其中禁止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加强人口转移的力度,将这些区域内的人口逐步转移到更适宜生活和生产的地区,减少禁止开发区域的人为破坏。这样就涉及到对原有利益的侵犯,这也成为限制开发区及禁止开发区政策制定有效性的最大难题,对划定区域人口的补偿量化研究问题突出,补多少才能使当地居民愿意配合政策实施,对已有权利利益有何影响,对潜在利益如何影响,对受益者怎样合理收费等问题十分严峻。本文构想了一个以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以生态价值为纽带的联系补偿者与被补偿者的费用分担补偿模式。
一、相关理论
(一)外部性理论
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3]9号),各级政府按照事权划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立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简称中央财政补偿基金),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中央财政补偿基金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重要来源,用于重点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重点公益林是指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印发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4]94号)核查认定的,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其脆弱的公益林林地。
第二章补偿标准
第四条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平均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4.75元用于国有林业单位、集体和个人的管护等开支;0.25元由省级财政部门(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下同)列支,用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下同)组织开展的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检查验收、跨重点公益林区域开设防火隔离带等森林火灾预防、以及维护林区道路的开支。
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机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背景下,我国生态保护补偿立法初步形成了一般立法、个案立法和以其他法为载体的立法模式,生态保护补偿的立法的基本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但是随着生态保护补偿实践和立法进程的发展,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补偿概念、补偿类型选择、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条件等问题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机制;框架性
立法生态保护补偿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手段,在促进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的积极作用。在紧迫的生态形势和党中央生态文明理念的敦促下,我国“自上而下”地推进生态体制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各政府部门在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发挥出职能作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政策在不断完善、资金投入量扩大,试点工作逐步推进。
1生态保护补偿概念内涵
生态保护补偿作为复合型概念,具有复杂丰富的内涵和延展成长的外延。立法概念界定应该在两个方面引起注意:(1)以生态保护补偿的激励功能作为界定依据。激励机制的法律制度设计受到两方面的启发,一是经济学领域生态保护补偿科斯概念强调通过赋予或者创设一定的生态权利,对保护者增加生态服务行为提供奖励;另一种是政治学领域,该制度引用庇古理论注重突出政府的职能作用,要求政府满足生态权益的持续保护,通过政府的强制作用防治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2)注重衡量法理学中正义理论和权利义务对等理论。对生态利益和生态服务的持续保护,给提供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基于正义的考量,法理要求必须对此种生态付出提供等值补偿。综上,生态补偿的概念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建立分阶段基础补偿和机制补偿结合的概念定义模式。在第一阶段,利用政策手段对权益受限者提供补偿,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依据个人、单位划分类型。在第二阶段,运用市场激励和惩罚机制达成生态利用获益者和生态服务供应者之间的价值平衡。
2生态保护补偿立法的现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