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6:25: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态保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保护扶贫工作要点
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9年工作要点》、《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9年工作要点》,为确保完成2019年生态保护扶贫工作任务,遵照县委、县政府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学习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保护专项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大力引导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广林果、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复合经营模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及完善生态补偿途径,收入水平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主要任务
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策略研究
摘要:第1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在2020年让所有的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都能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当前党工作开展的最重要任务与目标。因此,要想使得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所拥有的天然资源成为当地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就必须要充分应用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的策略。
关键词:车八岭保护区;精准扶贫;生态保护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的始兴县与江西的全南县之间,因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但由于保护区地处偏远,通讯闭塞,交通不便,区内村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在“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进理念下,想要使得车八岭保护区区内村民尽早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总体目标,就要将精准扶贫工作与生态保护策略紧密结合在一起。
1大力推进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
很多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属于贫困或欠发达地区,若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就会限制其开发权与发展权。若要限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就需要给予其适当的生态补偿,从而使得社会经济更加协调的发展。因为生态环境的主要受益者是国家及社会,所以就需要由政府对补偿进行组织与实施。其可以衡量生态产品的价值,从而合理补偿贫困地区。当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政策已应用多年,效果也比较良好。因此,对于车八岭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的力度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而确定。此外,还要制定生态产品的等值补偿或出现超值补偿的相关法规及政策,从而促进保护区更好发展。
2积极发展具有保护区特色的生态产业
森林资源生态保护
1加强林业部门对林业生态公益功能的经营管理
1.1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林业部门也根据这一战略分别制定了国家及各省区的21世纪林业行动计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1.2林业分类经营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做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林业分类经营其实质是林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细分化。通过分类经营,可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发挥最佳,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即有利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林业生态保护作用分析
摘要: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森林具有防风固土、涵养水源、保护湿地、净化空气、减少灾害、保持物种完整等方面都具有巨大作用。林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力军,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坚实基础。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在给人们提供丰富的各类林副产品的同时,还在时时吸入二氧化碳释放人类不可或缺的氧气。加快林业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重要作用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生存、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林业,林业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生态危机不断加剧、雾霾天气不断出现、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具有巨大的作用,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12年末,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总面积已占国土面积60%以上;全国0.1亿hm2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及时有效地缓解并逐步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是今后必须要首先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加快林业建设,促进林业发展,充分发挥出林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中的巨大作用,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根本问题,是保护地球这个大家园的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全球共识,但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作为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却是首创。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各类所需的资源。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使生态系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大肆开采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无视自然发展规律、不科学不合理的无知开采方式,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如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速灭绝、水土严重流失、干旱缺水普遍、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八大生态危机,是人类亟待解决的最迫切的问题。
2发展林业的重要性
耕地环境生态保护综述
摘要:耕地生态环境是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农业生产发展、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大连市受耕地生态环境及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用地矛盾及耕地利用不充分等社会因素、农业生产配套及污染等管理水平因素制约,耕地生态环境有待加强保护。为此大连市需要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耕作现代化管理3方面创新开展保护,由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本文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耕地保护;农业资源;环境;高标准农田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的必需资源,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食品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经济条件改善有重要意义。耕地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载体,在粮食有效供给方面发挥着根本约束作用。作为东北名片的黑土地具有优越的土壤肥力,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耕地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限制因素,随着农田生态资源的无序开发、过度利用、低效浪费等行为作用,农田生态环境受到显著影响,耕地数量、质量下降,农业灾害频发,农业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需要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保护与利用。大连市作为东北典型黑土区中的一部分,根据《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保护、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与管理水平,实现对耕地资源的生态保护。
1大连市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情况
大连市2019年粮食总产量118.3万t,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3万hm2,平均单产300.1kg·667m-2。谷物产品产量103.1万t,农用化肥施用量14.37万t,农药使用量9481t,农业机械总动力235.8万kW,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1]。截至2020年末,大连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瓦房店市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家试点县”项目建设。开展河流两侧及全市无配套设施规模养殖场的排查整治工作,全年查处畜禽养殖环境违法案件194件,创历年新高[2]。大连市已研究起草《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及《大连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预备项目。
2大连市耕地生态环境威胁因素
关于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
*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技术的投入,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探索研究发现,生态效益补偿实际上是生态利益共享机制,即由社会受益各方共同公平合理地承担提供生态效益所投入的费用,这是打开源区生态环境保护颈瓶、从而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统筹流域协调、和谐发展的积极、长远措施。文章还对生态补偿的理论、实践作了深入的研究。
一、*区生态保护的背景
1、*水系简介
*是珠江水系3大干流之一。它发源于中国江西省境内赣州市寻乌县桠髻钵山,源区包括寻乌、安远、定南三县,上游称寻乌水、在广东省的龙川县合河坝与安远水汇合后称*,然后流经河源、惠州、东莞,在东莞流入狮子洋。*干流长度562公里,总流域面积35,340平方公里;在江西省境内长度127公里、集水面积35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297亿m3,在江西境内年径流量约32亿m3,输入广东境内约29.21亿立方米。
*是广东省各条河流中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最充分的一条河流,系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要水源地。
*年,香港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解决香港水荒的问题,中央政府拨专款于1964年2月开始兴建东(江)深(圳)供水一期工程,*年3月建成投产。
生态保护工作述职报告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县2013年度生态建设与保护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013年,我县狠抓生态县建设、生态细胞创建、饮用水源保护及农村污染源整治,实现了生态创建保质提速、污染整治深化提高,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建机构,领导重视政策有力。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生态县建设及创建攻坚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县创建省级生态县攻坚工作方案》、《县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和奖励暂行办法》和《县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及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并及时召开生态环保创建工作会,全面启动生态县创建攻坚工作,全面推动生态环保建设。
(二)抓载体,生态创建保质提速。2013年,生态县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中7项基本条件全面完成,35项指标中25项达到或优于省级生态县标准,规划中的75个项目已完成60个。一是抓整治,促减排,生态环境稳步好转。严格落实环保准入制度,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年内完成环保竣工验收项目17个,对全县17家污染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二是抓项目,促发展,生态县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年内新增和恢复有效灌面1.28万亩、节水灌面1.28万亩、天保公益林5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3.8316万亩,营造小流域生态林1.3万亩,新增城镇公共绿地690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4160口,实现农村生活清洁用能10万户;开展秸秆综合利用82.37万亩,回收残膜1510吨,主要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59.8万亩。三是抓落实,保创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县8个乡镇进入省级生态乡镇技术核查阶段,5个乡镇编制完成省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命名表彰了县级生态村87个、生态家园14789户、生态小区1个、绿色学校2所、绿色社区1个,建成市级生态村85个、生态小区1个、绿色学校1所、绿色社区1个。四是越溪河县级自然保护区、赵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石城山省级森林公园管理落实,植被恢复良好,无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发生。
(三)强治理,污染整治全面推进。一是投入300万元对全县5个城(集)镇实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启动观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二是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获得省级环保专项转移资金43万元,并自筹109.63万元建成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生态示范工程,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完成了限期治理。三是镇投入135万元完成村环境综合整治,、白花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并获得批复,乡集中连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于5月通过成效评估和省环保厅检查。四是县城垃圾处理厂运行正常,其余25个乡镇垃圾堆放场进一步规范。
水保局生态保护工作总结
县水土流失曾经十分严重,在1992年底,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23.63万亩,是当时省15个超百万亩水土流失面积的县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我县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水旱灾害频繁,农田水利设施受到严重的损坏,水土流失问题引起了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历年以来,勤劳朴实的人民和几代水保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财政部、和省、市水保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开展水保生态建设,综合防治水土流失,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减轻了水旱灾害,生态保护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将我县生态保护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任接着一任干,水保治理创特色、出成效
水保人在长期的生态保护大道上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1993年—2002年,我们组织实施了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防治二期工程,全县开工治理小流域30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597.4公顷,创建了、等一批“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2003-2007年,我县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县,完成了、、等10条重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7713公顷,创建了庭园水保型、城郊休闲型、小康示范型等治理模式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2008-2012年我县继续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县,按照水利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理念,完成了、、、等8条重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8453公顷,全部达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级标准,创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为典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新模式。
二、迎振兴发展之春,创生态保护最大硕果
2010年换届以来,特别是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出台之年,也是水保不平凡的一年,我县在国家开展第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面积21.7平方公里、县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治理面积2.82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国家又在9月份追加了我县第二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合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525平方公里,面对艰巨任务,我局抢抓时间、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打好2012年治理工程攻坚战,全面了完成任务,创生态保护最大硕果。
我县2012年第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治理水土流失任务面积21.7平方公里,其中:水保林415公顷,经果林204公顷,种草38公顷,封禁治理1513公顷,山塘6座,蓄水池45口,沉沙池50口,谷坊20座,沟渠125公里,田间道路10公里,中央投资530万元。我县2012年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综合治理面积2.825平方公里,其中封禁治理282.5公顷,建蓄水池20口,挡土墙60米,沟渠3.35公里,建垃圾清理中转站间、垃圾池一座。中央投资90万元。我县2012年第二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建设水土保持林1250公顷,种植经果林490公顷,种草135公顷,封禁治理4125公顷,建塘坝28座,蓄水池130口,谷坊35座,沉沙池120口,修排灌沟(竹节沟)196公里,田间路18公里;中央投资1470万元。
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机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背景下,我国生态保护补偿立法初步形成了一般立法、个案立法和以其他法为载体的立法模式,生态保护补偿的立法的基本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但是随着生态保护补偿实践和立法进程的发展,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补偿概念、补偿类型选择、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条件等问题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机制;框架性
立法生态保护补偿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手段,在促进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的积极作用。在紧迫的生态形势和党中央生态文明理念的敦促下,我国“自上而下”地推进生态体制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各政府部门在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发挥出职能作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政策在不断完善、资金投入量扩大,试点工作逐步推进。
1生态保护补偿概念内涵
生态保护补偿作为复合型概念,具有复杂丰富的内涵和延展成长的外延。立法概念界定应该在两个方面引起注意:(1)以生态保护补偿的激励功能作为界定依据。激励机制的法律制度设计受到两方面的启发,一是经济学领域生态保护补偿科斯概念强调通过赋予或者创设一定的生态权利,对保护者增加生态服务行为提供奖励;另一种是政治学领域,该制度引用庇古理论注重突出政府的职能作用,要求政府满足生态权益的持续保护,通过政府的强制作用防治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2)注重衡量法理学中正义理论和权利义务对等理论。对生态利益和生态服务的持续保护,给提供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基于正义的考量,法理要求必须对此种生态付出提供等值补偿。综上,生态补偿的概念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建立分阶段基础补偿和机制补偿结合的概念定义模式。在第一阶段,利用政策手段对权益受限者提供补偿,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依据个人、单位划分类型。在第二阶段,运用市场激励和惩罚机制达成生态利用获益者和生态服务供应者之间的价值平衡。
2生态保护补偿立法的现有模式
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综述论文
摘要介绍了迭部县草原利用现状,总结了其草原保护与建设采取的主要做法及产生的效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迭部县草原保护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原;现状;保护与建设;效益;建议;甘肃迭部
迭部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秦岭西部岷迭山系之间,东邻舟曲县,北靠卓尼县,东北与定西市及陇南市的岷县、宕昌县接壤,西南分别与四川省的若尔盖县、九寨县毗邻。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2°55′~104°05′,北纬33°39′~34°20′,海拔1600~4920m。东西长110km,南北宽75km。迭部县地处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上,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少雨多风,秋季阴雨连绵;年平均气温3~11℃,全年日照时数为2242h;年降水量450~800mm,7—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均蒸发量为1640mm,无霜期126~180d。由于高山与谷地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界于寒、温带之间,气候差异大,因此涝、旱、雹灾及低温灾害较为频繁。全县草原面积15.69万hm2,占总面积的32.5%。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3.92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88.75%。草场分为亚高山草甸草原、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原、山地草原3类,4个草场组,5个草场型;牧草植被有75科,291属,573种,其中饲用植物31科、287种;在饲用植物中禾本科76种,豆科38种。
1草原利用现状
由于畜牧业发展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还处于相对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低下,牧区经济发展缓慢。伴随牲畜数量的增加、草地放牧强度的加大,在盲目垦荒、不合理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草地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突出表现在草地“三化”进程加快,鼠虫害泛滥,草地生物量减少,使草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1]。
2005年天然草地产草量为4125kg/hm2,比1986年的6375kg/hm2下降了2250kg/hm2。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优良牧草所占的比例由55%下降至35%,杂毒草由30%上升至65%,草层高度平均由35cm下降至10cm,植被平均盖度由80%左右下降至目前的46%左右。大面积的草场退化,已严重影响了草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能力,造成沿江流域农田被冲刷,时常发生草山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已严重影响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据统计,目前迭部县草原退化面积已达到12.67万hm2,草场产草量比20世纪80年代平均下降40%,优良牧草比例减少30%,鼠虫害面积达4.8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28.8%;干旱缺水草场2.4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15%,仅当地农牧民开垦草地、挖药材、采石料等人为因素,造成草场退化面积达8000hm2以上,占草地总面积的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