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4:56: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命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体育教育生命化探讨

现阶段,关注体育人文思想功能的人性化体育教学观及关注体育锻炼筋骨的科学思维体育教学观正逐步趋于彼此交融和统一,最新的当代体育科目教育教学观所提倡的课程的交融性、多功能性和教学民主化等思想均在这新一潮的体育教学变革中获取到相当的展示。“健康至上”成为当今体育科目教育教学的思想引领,体育科目教育以其丰富多彩的运作模式呈献给当今社会的生命体关注者们,其同时亦显现了体育学科教育本身相当丰富性的一面———比如教学目标、价值追求的社会落脚点和个体落脚点的一致性、内容选材的价值性以及人文思维的生命属性表达。

1体育学科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生命体的健康存在”

体育学科教育工程的最终目标是“体育成绩”?还是“身体健康,”?或许是只为“健康”?我们觉得二者均不恰当,而是“生命至上”。教育体系的范畴由实质上去看,他们都只是一个作用于“思想领域、生命领域、意义领域及文化领域”的行为内容。将人当作一个功能丰富的生命个体去看待,将教育规程视为是生命延伸的航程,是生命体加大延续功能的推进剂。构建出对人类生命的威严感、亲密感,从而实现爱的追求及人文性呵护。体育科目教育工程是最富有生命价值的工程。着力在生命的丰富及融合、自自主而有力、特异而创新过程,其才是体育学科教育工作的基本归宿。“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学科教育的途径,而并不是她的最终活动目标,明显其并非体育学科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任务。“强筋健骨”是体育科目教育工程的其中一项活动目标,而并不是它的本质性目标及最终归宿,倘若只将“身体”视为当今体育学科教育工程的最终目标,那那将是管中窥豹,小觑了体育学科教育活动的任务及宗旨。实施体育学科教育工程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圆满丰富的生命群体,其不但包括实现生命体的“健康”任务,其另外也包括“体育学科教育活动应立足于生命,维护生命,拓展生命,丰富生命,延伸生命的功能和价值”等重要意旨。

2生命型体育科目教育的内涵

由生命观念的眼界去观察当今时期的体育专业教育活动,即需要在体育学科教育活动中,遵循生命维系的本质内涵,保护且提升生命体存在的特异性和丰富性,展示生命存在的自立性及颠覆性,关注生命实践,强调激活生命,促使圆满健康生命的实现,实施“全人生命”的概念教育工程。

2.1体育科目教育须是“全人生命”的教育

查看全文

生命化音乐教学论文

一、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性,在生命性教育中开展思想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素质的培养可谓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素质其实不单是音乐素质,它还涉及素质的诸多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实现人的全面素质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内容。在音乐教育中恰好可以启发学生的生命个性之觉,引导学生对立于本己生命的健全个性产生积极的反省。在音乐教育中,通过与音乐作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有意无意地把作品中所反映的那些印象吸纳到其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个人的性质。通过这种形式,艺术刺激与人的内心活动恰当地融为一体。学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赋予艺术作品以独特的个人的东西。个体的生命塑造与音乐紧密相关,音乐教育的课堂应当成为个性化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启示学生的灵思创发之觉,可以对学生开启富于创造性的智慧。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和胆识也可以得以树立。对于教育者来说,在渗透着生命化教育的音乐课堂上也体现着教育者自身的生命价值,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不反映给学生,同时,也关联着教师的生命塑造。音乐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功能,与生命之“觉”的默识、冥证相契合。

二、激发生命中对音乐的向往,体验生命本身的和谐

小学音乐教学以鉴赏课为主。鉴赏课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形成一种体验,继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在我国的很多小学音乐课堂上,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音乐不属于要考试的科目,所以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并不重视。教师上得索然无味,没有生命的体现。在教师的这种影响下,许多小学生对于音乐也缺乏兴趣,常常在音乐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忙自己其他的事情。此时,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向往就要重视音乐教学中的生命化教育。将生命化教育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在小学音乐鉴赏课上,音乐教师不妨选择一些和生命起源相关的歌曲,使得学生了解音乐教学本身存在的和谐美。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立足实际,在小学生学习音乐、鉴赏音乐的基础上吸引小学生对于生命本身进行体验,理解生命本身的和谐,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此外,在小学生命化音乐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的价值。追根溯源,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欣赏生命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聆听美妙的音乐可以本就可以修身养性。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不妨选择一些有关大自然的歌曲。音乐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学生会在美好的旋律中不知不觉中慢慢进入意境。欣赏大自然的歌曲,小学生会感知空旷的草原,以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让情感教学渗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生命化教育中

在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可以让学生在美好的音乐中体验快乐,情感之门充分打开,感受真、善、美,促进人格完美。素质教育也包含着智力的提升,而现代脑科学最近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音乐教育对促进小学生的右脑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有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育。

查看全文

生命化体育教育对不文明行为的干预

摘要:校园不文明行为不仅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左,更与和谐校园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要义相悖。从体育学科的人文精神教化价值和学科本质出发,探究开展体育生命化教育的意义与应用价值,探索生命化体育教育的干预价值及其干预机制,以增强我国学生群体广泛的生命敬畏感、自我保护意识等人文精神,降低校园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率。

关键词:生命化;体育教育;校园不文明行为;干预价值与机制

1前言

所谓生命化体育教育是指体育教学应关照体育教育本质,以培育完备和谐的生命个体作为教育根本目的,充分遵循个体的生命特性及发展规律,以实现由“身体素质教育”“健康第一”转变为“生命为本”教育理念,校园不文明行为是指在校园中发生的不文明行为,当事双方均为学生。校园不文明行为并不利于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和谐校园建设,也与和谐校园及素质教育宗旨完全相悖。而校园不文明行为的隐蔽性往往使得教师、家长的干预难以做到及时、有效,这也是校园不文明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截至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校园不文明行为设立相关法律、法规及惩戒办法,特别是教师惩戒权的缺失使得校园不文明行为的惩戒效果并不明显。在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下,应主动探索学科教育和校园不文明行为之间的制约关系,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多学科联合培养是一个重要出路。

2生命化体育教育对校园不文明行为的干预价值影响

21利于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的提升,以降低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不文明行为动机。生命化体育教育内容首先注重对生命价值、生命存在的意义和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教育,因此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从而实现精准关注学生个体社会行为发展和身心健康水平规律。大量调研结果显示,促使学生个体产生不文明行为的心理机制多为该群体社交能力和交际艺术教育的缺失而产生的不稳定心理及行为。生命化体育教育可通过和谐、竞争有序、文明开化的课堂氛围建设让学生们在一定的课堂内容规约下和丰富有趣的课堂组织形式中得以释放,在集体性、合作性活动中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锻炼社交能力,则可大大降低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不文明行为动机。22加强教师、家庭、学校等监护主体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剪除不文明行为发生环境与条件。生命化体育教育的第二大要义即实现去功利化教育,从生命的视角重新审视个体的存在意义、价值和成长。生命化体育教育更能依据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内在逻辑和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与发展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及多样性,体现生命的自主性与超越性,重视生命的情感体验、运动体验价值,并注重唤醒个体的生命价值、存在意义与自我成长需求,促进个体完满和谐生命价值与精神体系的生成,实现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教育宗旨。在生命化体育教育下,教师具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培养,对体育人文的教育价值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需求进行深度学习,更加关照学生身心发展问题共性及个体差异。去功利化教学价值体系影响下,生命化体育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理念也会对家庭教育、养育观和学校教育的价值观、教育观则会产生较强的影响力,真正关心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运动需求,而非成绩,只有教师、家庭、学校这三个最重要的教育主体对生命教育的意义清晰的认知,才能实现去功利化教育,尊重学生个体与需求,从根源上减少学业压力和成长焦虑所带来的身心障碍发生的环境与条件。

查看全文

信息化系统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

摘要:中哈天然气管道拥有较大数量、规模可观的燃驱压缩机组设备资产,在海外管道合资公司运营环境下,开展针对机组全流程管理体系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围绕压缩机组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构架、数据平台、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开展研究和分析,并通过实践应用验证其适用性、高效性等优点。

关键词:压缩机组;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系统

1研究背景

中哈天然气管道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哈天然气管道单线长度1304公里,三线并设,设计压力9.81MPa,其中AB线设计输量300亿方/年,C线设计输量250亿方/年。由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TAPLine)和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输送公司(KTG)各占50%股权所组建的合资公司AGP(AsiaGasPipeline)负责运营管理。燃驱压缩机组是中哈天然气管道压气站广泛采用的输气增压设备,管道沿线共设压气站13座,配置20-30MW级别燃驱压缩机组42台,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配置特点为机组品牌较为集中,机组功率和选型较为统一但存在部分差异。长输天然气管道是典型资产密集型产业,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是保障生产任务的核心,企业对资产的依赖程度较高,企业业绩与资产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鉴于中哈天然气管道机组规模、配置差异以及海外复杂的运营环境,规划、建设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完备、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颇为必要。

2机组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2.1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查看全文

探究生命化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道德教育

摘要:“主体性”是人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是入的精神生命之所在。将“主体性”理念融于道德教育是人寻求自身价值、完善生命意义之使然。主体道德教育着力在起点上.把学生看作实现生命意义的主体性存在;在教育过程中,以主体性的方式对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进行引导和建构:对教育终极目标的追求上,则意在提升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与德性品质,推动学习者向善。其全程凸显了大写的“人”.是对生命的追寻和显现。

关键词:主体性道德教育生命主体道德教育

进入新世纪.教育越发背负着提高人之生命质量的神圣使命“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思想已经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逐步确立。然而.这一切只存在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道德教育仍然把学生当作接受各种规范教育的客体.当作“无德”或有待着色的白板。虽然有过一些相关改革.但终归只流于形式——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没有被提升到生命意义的高度教育的过程虽然是在提倡学生的自由、自主和创造性.但其实质却依然是在为“培育有用之人”.“培养英雄”等“无我”的目标而努力道德教育课是在宣扬“英雄”“圣人”的故事.是在传授“爱国经”,然而,故事也好,“经文”也好,学生只会在看热闹,他们非但无法真正体会“道德”的究竟.反而学会了“伪饰”或“盲从”。因此,重新审视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实质和目标;探求主体性与生命。生命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从而揭示主体道德教育的生命性实质成为研究的必要本文意在回答以下的问题:主体性与生命有什么样的内在关联性?它们对道德教育意味着什么?主体道德教育的实质和目标如何定位,何以体现?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再次明晰主体性、生命化理念对道德教育的深刻意义,使道德教育的开展真正是为了学生.为了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人。引导他们追寻自我选择的有价值人生。

一、主体性:精神生命的形与质

(一)主体性及其内在特征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其中,“超越”作为主体性发展的高级要求。是主体性得以凸显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其表现为个体能够以理性自觉的态度批判和反思各种规范、现象和问题,能够对我,进而对选择的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换句话说,“超越”就是寻求意向、行为的“自我管理”和意义的“自我实现”,就是对人的自然性的不满足、否定和扬弃它是人的一种理性自觉。是人在适度自由、自主的基础上表现出的“自我与人我”的统一。所以,超越性凸显的关键即在于自觉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施展。拥有超越性的人不但具有较高的主我意识,不但能够认识到“我是活动的主导者”.而且能将自我看作待为提升的对象.自觉指导自我发展;同时,也将他人看作与自身共生共存的主体和合作的伙伴.而不是被利用的工具

查看全文

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研究

摘要:BIM常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阶段,为促进BIM技术在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应用,本文提出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技术框架和一般性应用流程,并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分阶段阐述并研究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关键点。结果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应用,可提高工程效率,有效解决项目前期设计建造和后期运营维护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本文丰富了桥梁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应用方案,为同类课题的研究人员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

桥梁作为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直接影响到沿线人民的出行,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无论在前期设计建造还是后期运营维护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桥梁工程项目往往较为复杂,无论在设计规划、施工作业还是后期的运营维护阶段常需要多专业、多部门的协同工作,使得各部门间信息实时共享难度大,桥梁各阶段的控制与管理均较困难[1]。近年,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智能检测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为工程项目实时信息收集、共享与传递提供了必要条件,BIM技术也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BIM技术具有信息高度集成的特点,可以提供信息实时共享的数据平台,应采用合适的技术路线与应用流程为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数据支持和方案可行性验证,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共享与传递,使各部门对工程项目情况的实时追踪成为可能。

1BIM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技术框架

通过将地理环境、材料造价、设备清单等信息载入BIM技术平台,利用Revit、Fuzor等软件综合处理,将BIM技术与桥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相结合,建立BIM技术的桥梁工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和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图1中展示了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项目主要阶段的应用示例,首先将地理信息载入BIM平台,根据环境信息,进行桥梁选线,再根据设计信息,在Revit中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并载入Lumion中进行效果展示以便于方案比选。在确定桥梁方案后,再进行配筋等施工图的设计;随后,根据BIM虚拟施工平台进行施工模拟,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合理;最后,将桥梁信息进行集成,实现对运维阶段的管理。该基本框架通过传统设计手段与BIM软件的有机结合,有地的提升了工程效率和信息利用率。

2工程案例

查看全文

诠释生命化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主体性道德教育生命主体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主体性”是人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是入的精神生命之所在。将“主体性”理念融于道德教育是人寻求自身价值、完善生命意义之使然。主体道德教育着力在起点上.把学生看作实现生命意义的主体性存在;在教育过程中,以主体性的方式对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进行引导和建构:对教育终极目标的追求上,则意在提升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与德性品质,推动学习者向善。其全程凸显了大写的“人”.是对生命的追寻和显现。

进入新世纪.教育越发背负着提高人之生命质量的神圣使命“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思想已经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逐步确立。然而.这一切只存在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道德教育仍然把学生当作接受各种规范教育的客体.当作“无德”或有待着色的白板。虽然有过一些相关改革.但终归只流于形式——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没有被提升到生命意义的高度教育的过程虽然是在提倡学生的自由、自主和创造性.但其实质却依然是在为“培育有用之人”.“培养英雄”等“无我”的目标而努力道德教育课是在宣扬“英雄”“圣人”的故事.是在传授“爱国经”,然而,故事也好,“经文”也好,学生只会在看热闹,他们非但无法真正体会“道德”的究竟.反而学会了“伪饰”或“盲从”。因此,重新审视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实质和目标;探求主体性与生命。生命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从而揭示主体道德教育的生命性实质成为研究的必要本文意在回答以下的问题:主体性与生命有什么样的内在关联性?它们对道德教育意味着什么?主体道德教育的实质和目标如何定位,何以体现?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再次明晰主体性、生命化理念对道德教育的深刻意义,使道德教育的开展真正是为了学生.为了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人。引导他们追寻自我选择的有价值人生。

一、主体性:精神生命的形与质

(一)主体性及其内在特征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其中,“超越”作为主体性发展的高级要求。是主体性得以凸显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其表现为个体能够以理性自觉的态度批判和反思各种规范、现象和问题,能够对我,进而对选择的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换句话说,“超越”就是寻求意向、行为的“自我管理”和意义的“自我实现”,就是对人的自然性的不满足、否定和扬弃它是人的一种理性自觉。是人在适度自由、自主的基础上表现出的“自我与人我”的统一。所以,超越性凸显的关键即在于自觉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施展。拥有超越性的人不但具有较高的主我意识,不但能够认识到“我是活动的主导者”.而且能将自我看作待为提升的对象.自觉指导自我发展;同时,也将他人看作与自身共生共存的主体和合作的伙伴.而不是被利用的工具

查看全文

让幼儿艺术教育充满生命活力

艺术从本质上说是人的生命力的集中体现,艺术与生命追求自由的同一本性,使得艺术教育成为张扬儿童生命力,实现儿童生命完整发展的独特途径。现阶段,尽管幼儿艺术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对于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教什么仍没有得到很好地认识,乃至幼儿艺术教育走入成人化、功利化、机械化等诸多误区。因此,为了艺术教育尤其是幼儿艺术教育能够发挥应有的价值本质,从艺术与人的生命本质角度重新审视艺术与艺术教育实属必要。

一、艺术与生命的联系与相似性

(一)艺术、生命的价值本体

何为生命?世界上最令人惊奇的,莫过于生命本身。自古以来,人们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人是什么,人的生命是什么的思考和探索。然而,什么是生命,却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受到普遍认同的是,人类的生命有着不同于其他生命的本质特征,即人类既具有“自在生命”,更具有“自为生命”。“自在生命”指人的生理构造和自然本能,体现了人的生物学属性,如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必须要服从生物发展的规律,满足人物质方面的需求以使生命得以维持。“自为生命”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人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能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的生命。人的“自为生命”以“自在生命”为前提,但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生命的生物只能是人,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成人。从人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生命的完整,追求生命的完美。因此,生命是人存在的原始的起点,生命一词也意味着人原始的完整与和谐。从更加理想的价值角度来讲,生命体现了人对自身完整和和谐的追求,体现了对人性的追求。在这种意义上,人的生命等同于人的存在。

何为艺术?这也是人一直思考却没有定论的问题。从人类生活的高度来看,人类的全部生活基本可归纳为两大类:其一为具体实践活动,其二为理性思维活动。一般说来,具体实践活动由于其具体性、特殊性以及偶然性,无法代表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理性思维活动由于其精神的、抽象的特性,又失去了对其形象、具体的生命的把握。从艺术的起源可以看出,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具有特殊价值的事物,综合和统一了具体实践活动和理性思维活动的全部特质,又克服了它们所具的缺憾,体现出艺术的特殊价值。艺术的特性表现在:艺术用物质表现精神,用感性表现理性,用具象表现抽象,用个性表现共性,用偶然表现必然,用具体可见的特殊形象表现事物不可见的普遍本质。艺术把人们本来看不见的生命本质和规律通过抽象和创造用活灵活现的形象表达出来,让人们从中认识到人类生存的价值。在体现人类生存价值的同时,艺术也充分地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二)艺术与生命的联系

查看全文

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生命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存在,唤醒主体意识,引导生命发展,追求生命意义、体现教育本真的全新教育。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在倡导生命教育特色的过程中,以崇高的生命责任和前瞻的教育理性,在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为学校课程建设注入了生命活力。

一、“生命教育”思想解读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而“人”又是什么呢?人是一种双重的生命存在。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生命的存在,必然要去追求自然生命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人又是一种精神生命的存在,人能够感知生命存在本身,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去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进而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基于以上分析,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在尊重生命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唤醒生命的主体意识,通过学校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命体验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引导学生追求生命的意义,给予学生体现生命价值的能力。因此,“生命教育”的内涵被概括为:“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培育人的主体精神;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

二、“生命教育”课程建构:

1.生命教育课程目标:

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在一种全人、全程教育的生命发展观基础上确立的课程理念,它倡导在生命教育的思想下,学校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奠定学生的“五基”:“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融入社会的基本经验、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维。”

查看全文

建筑生命周期评估中碳排放计算研究

摘要:建筑生命周期评估是对建筑产业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效益进行系统性分析的工具,其分析内容全面,但复杂的操作流程不便于在方案前期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以单一指标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能综合反映建筑节能、节材以及永续发展等方面环境影响效益的评估方法。然而,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仍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分析置于最后,难以引起关注和重视,此外,建筑策划中也欠缺以减碳为绿色理念核心的思考。本文通过对建筑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及评估内容的对比,分析碳排放计算在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和绿色建筑评价中的重要性,并研究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表明建筑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负荷可以通过碳排放量进行高度概括,减碳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针对性优势。

关键词: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绿色建筑

一、引言

生命周期评估(LifeCycleAssessment,简称LCA)的应用可追溯至1960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用其来分析生产不同饮料容器的资源消耗,产品各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估也在近几十年逐步完善。建筑的生命周期评估因建筑寿命远长于一般工业产品,建筑的批量化生产应用较少,在建筑性能和环境影响评估时所涉及的因素繁多,因此自成一套体系。我国的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发展时间不长,在行业中更多是以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以及各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评估建筑全生命过程整体性能与环境效益的依据,其中,“建筑碳排放计算”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权重系数最大的“提高与创新”项之一。然而,在诸多绿色建筑评估实践中,碳排放计算仅在设计完成后以核算报告的形式呈现,其设计指导作用与价值难以体现。

二、建筑生命周期评估

生命周期评估是测量产品在生产、使用、分解过程中环境效益的方法[1],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境影响的系统性分析工具,其中,建筑生命周期评估涵盖了建材加工制造、施工、建筑使用与维护、拆除和废弃等阶段,并按照目标与范围界定、评估清单梳理、环境影响评估及评估结论诠释四个步骤进行全过程模型化、系统化计算,找出影响热点并预测环境发展趋势,其目的在于建筑本体效益研究、市场约束与政策指导。1.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BuildingLifeCycleAssessmentTool,简称LCATool)是建筑生命周期评估的重要载体,是以建材、能源的使用量为计算基础,通过生命周期列表数据库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环境负荷量。使用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评估工具的选择,此方法决定了建筑性能及环境效益的评估机制;二是数据库的选用,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度与透明度。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可按照评估目标、使用环境、适用阶段和适用人群等进行分类,然而不是所有工具都具有分析建筑全生命环境影响的能力。根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适用性,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分为两类:一类核查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冲击,即从摇篮到坟墓;另一类是阶段性的建筑环境影响评估,如从摇篮到大门。本文仅对能够进行建筑整体全生命周期评估的工具进行分析(表1)。表1显示,在适用类型上,SimaPro和BEES不是基于建筑整体的系统化评估工具,其评估的全面性体现在二者对建材进行了详尽统计与分析,包含的环境影响指标也更丰富,但部分指标量化困难。在评估范畴上,日本AIJ-LCA将建筑的环境负荷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相结合,利于项目的经济性与社会性分析[3];在结论呈现方式上,SimaPro和ATHENATM只进行环境影响力的量化计算,而BEES和AIJ-LCA还可进行成本效益评估(表2)。诚然,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的适用范围、评估内容直接决定了建筑综合性能呈现的全面性,然而大量的数据收集及分析也势必会增加评估的难度,更不利于设计前期概念方案的构思和推导,因此在众多的环境影响因素中,寻找、归纳主要影响因子对建筑生命周期评估的推广使用具有重要意义。2.建筑生命周期影响评估方法。建筑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体现了各类LCATool的评估机制,不同评估方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因地制宜的地域性特色。根据ISO14044标准规定,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基本架构包括特征化因子、危害评估、标准设置、权重分配、补充说明五个要素,其中,第一项是必备要素,其余四项依据具体的评估方法进行选择(表3)。特征化、标准设定及权重分配对工程设计以及影响评估尤为关键。特征化是对建筑生命周期中造成人体或环境影响的因子以及影响潜力进行建模、推导和预测分析的过程[8]。例如,钢材加工及生活用电等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氢氟碳化合物(HFCs)、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全球暖化、臭氧层破坏、酸雨及呼吸道疾病。为便于评估,需为造成某一环境影响的典型物质设定特征化因子[9],并采用统一的单位进行各物质影响力的计算,各类物质对于环境影响的相对贡献值以特征化系数表示。权重系数是以被调查者对于不同影响危害的感知度和主观价值评判为依据而设定的,权重系数越大代表某一环境影响的重要性越高。日本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方法(LifecycleImpactassessmentMethodbasedonEndpoints,简称LIME)以及美国Eco-indicator99均为“生态系统”设定了最大的权重系数,在BEES中又将影响类别进一步细化,其中“全球暖化”被赋予了最大权重系数,约占BEES评估因子中的三分之一(表4),说明全球暖化现象在不同评估方法中的重要性非常显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