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功能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4:42: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理功能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理功能

脑的生理功能研究论文

【关键词】脑生理功能病理特点

随着临床中医脑病学的开展以及世界范围内有关脑及脑病研究的兴起,中医脑理论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兴趣。本文拟从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两方面加以论述。

1脑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1.1脑主元神“元神”一语,出于道家,本属哲学范畴。如《太上灵枢神景内经》云:“天门自开,元神自现,顶窍开而窍窍开,元神居而神神听命”[1]。宋·白玉蟾云:“唯人头有九宫,其一宫名曰谷神”。“谷”可训为“元”,故谷神即元神也。经医学家的改造,用以论述人体生理、病理,便具有医学涵义而成医学概念。元神,是指人体最本原,最重要的神。它是人体百神之主,具有统御众神的功能,人体的各种神明活动均由其主宰。其涵义有二: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二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心理活动。

1.2脑司五感而主运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冷、暖、痛、痒等感觉是由五官和皮肤感觉而得,它虽接受五脏的功能支配,但感觉正常与否,却是脑中元神主宰下的五脏系统共同协调配合的结果。若脑神健旺,五脏功能正常,则人体视明耳聪,嗅味灵敏,躯体感觉正常。反之,在病理条件下若五脏功能正常而脑神衰弱,或脑神健旺而五脏功能失常,官窍不利,均可导致人体感觉失常。如《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2]《素问·气厥论》说:“胆移热于脑,则鼻渊。”[2]脑与五官诸窍通过经络联系而发挥接受感觉信息的功能。如《灵枢·大惑论》说:“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2]说明脑和目系经脉相联。在十二经中,六阳经上循头面,二经别亦循于头项,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通过头面空窍,脑与全身经脉相联系。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但肌肉骨节协调运作,完成各种运动,还需在脑的支配下。若脑有病变,可引起运动障碍,举止失常,如《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1.3脑统意志而御五脏现代心理学认为记忆是指对过去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印象仍保留在头脑里,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出来的过程。记忆作为一个心理过程,主要包括习得、保持和提取阶段。习得是通过学习对材料进行编码和组织,使它们储存在记忆中,学习过的事情在头脑里存留一段时间后,在必要时或在一定情景下重新出现在意识之中,这就是保持和提取。记忆可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是人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如学习、思维、想象、联想、语言等也都是属于脑的功能。心理的实质是:心理是脑的机能,即心理活动产生于脑,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从个体发育来看,随着脑的发育、复杂,心理亦相应发展,解剖生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和脑的一定部位有关。临床观察发现,任何一种脑部位的损伤都在发生生理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心理变化。由上可见,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神学说认为,脑是接受万物以进行思维的器官。故一切心理活动都由脑主持。在生理情况下,若髓海充足,真气充沛,则脑中元神健旺而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而多智。反之则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而智弱。《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素问集注》说:“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3]说明脑是精神汇聚之所,以主神志活动。脑通过藏元神统志意,以主持人的情感、意识、思维活动,一旦脑失所养,或邪犯于脑,使元神散乱,则可引起神识不清,思维错乱,言语无序,行为失常等意识思维障碍之症。脑神发挥记忆,学习思维和智力的正常功能还需五脏功能活动的协调配合。根据脏腑功能表现,脑主思维的功能主要靠心主血脉,脾胃运化气血和肝藏血功能的支持。《灵枢·营卫生会篇》曰:“血者神气也”。脑主元神的功能,除血外还必须有髓做为其物质基础。肾藏精生髓,主伎巧,又主智。肾精足,则生髓有源,脑海充足,故记忆力强而多智。临床上益智多补肾填精充脑。七情五志是现代心理学中的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人对事物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态度和体验,即情绪过程。人为了达到预期目标,不断自我调节,克服重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称意志过程。脑具有接受外界精神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调节,表现出各种情志活动的生理功能。情志活动虽有五脏神的主持,但其表现均为脑主元神、总众神的结果。脑为思维器官,当外界精神刺激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传入人体时,首先到脑,由脑神再根据刺激的种类,分属于具体主司的脏来加以表现。如令人发怒的精神刺激作用于人体时,通过眼或耳等感觉器官入脑,脑再分属于肝,于是肝做出相应的反应:“怒则气上”,表现为面红目赤,粗声大气。脑为元神之府还表现在它是生命活动的最高调控中心,深藏于颅骨之内,不能受丝毫损伤。脑有所伤,轻则大病,重则立死,如《素问·刺禁论》说:“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临床上,脑髓病变不单可引起感觉运动障碍,甚至引发整个机体的功能紊乱而危及生命。脑的生理特点:程昭寰认为脑为髓海,髓至清至纯,水谷精液和合而为膏者才为髓,较之五脏之气血津液尤为所贵;头为阳经交会之所,督脉主一身之阳,脑赖阳气通达,才能使精气布达于全身,且脑藏元神,以清静明亮内持为贵,动扰则掉摇散乱,无所适从[4]。因此,他总结脑的特性有五点:①中清之脏;②纯阳之脏;③喜静恶扰;④喜盈恶亏;⑤喜通恶郁

查看全文

植物钙素生理功能论文

摘要:钙作为一种大量的营养元素,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十分广泛。综述了近年来园林植物钙素生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园林植物钙素的存在形式,钙的生理功能,钙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等。

关键词:钙;园林植物;生理代谢

钙是一种根重要的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生理活动中,既起着结构成分的作用,也具有酶的辅助因素功能,它能维持细胞壁、细胞膜及膜结合蛋白的稳定性,参与细胞内各种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由于钙在土壤中含量比较丰富,一向不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随着园林植物钙调素的发现与研究的深入,钙与园林植物的生理关系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钙素在园林植物生理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钙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植物从氯化钙等盐类中吸收钙离子,钙离子无色、无磁性,并且不参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钙在细胞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当细胞中的钙含量在0.1-10mmol/L时,可分为游离钙、结合钙和贮存钙。不同形态的钙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钙主要存在于叶子或老的器官和组织中,它是一个比较不易移动的元素。

二、钙在植物体内的功能

查看全文

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研究论文

【关键词】脑生理功能病理特点

随着临床中医脑病学的开展以及世界范围内有关脑及脑病研究的兴起,中医脑理论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兴趣。本文拟从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两方面加以论述。

1脑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1.1脑主元神“元神”一语,出于道家,本属哲学范畴。如《太上灵枢神景内经》云:“天门自开,元神自现,顶窍开而窍窍开,元神居而神神听命”[1]。宋·白玉蟾云:“唯人头有九宫,其一宫名曰谷神”。“谷”可训为“元”,故谷神即元神也。经医学家的改造,用以论述人体生理、病理,便具有医学涵义而成医学概念。元神,是指人体最本原,最重要的神。它是人体百神之主,具有统御众神的功能,人体的各种神明活动均由其主宰。其涵义有二: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二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心理活动。

1.2脑司五感而主运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冷、暖、痛、痒等感觉是由五官和皮肤感觉而得,它虽接受五脏的功能支配,但感觉正常与否,却是脑中元神主宰下的五脏系统共同协调配合的结果。若脑神健旺,五脏功能正常,则人体视明耳聪,嗅味灵敏,躯体感觉正常。反之,在病理条件下若五脏功能正常而脑神衰弱,或脑神健旺而五脏功能失常,官窍不利,均可导致人体感觉失常。如《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2]《素问·气厥论》说:“胆移热于脑,则鼻渊。”[2]脑与五官诸窍通过经络联系而发挥接受感觉信息的功能。如《灵枢·大惑论》说:“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2]说明脑和目系经脉相联。在十二经中,六阳经上循头面,二经别亦循于头项,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通过头面空窍,脑与全身经脉相联系。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但肌肉骨节协调运作,完成各种运动,还需在脑的支配下。若脑有病变,可引起运动障碍,举止失常,如《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1.3脑统意志而御五脏现代心理学认为记忆是指对过去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印象仍保留在头脑里,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出来的过程。记忆作为一个心理过程,主要包括习得、保持和提取阶段。习得是通过学习对材料进行编码和组织,使它们储存在记忆中,学习过的事情在头脑里存留一段时间后,在必要时或在一定情景下重新出现在意识之中,这就是保持和提取。记忆可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是人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如学习、思维、想象、联想、语言等也都是属于脑的功能。心理的实质是:心理是脑的机能,即心理活动产生于脑,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从个体发育来看,随着脑的发育、复杂,心理亦相应发展,解剖生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和脑的一定部位有关。临床观察发现,任何一种脑部位的损伤都在发生生理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心理变化。由上可见,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神学说认为,脑是接受万物以进行思维的器官。故一切心理活动都由脑主持。在生理情况下,若髓海充足,真气充沛,则脑中元神健旺而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而多智。反之则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而智弱。《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素问集注》说:“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3]说明脑是精神汇聚之所,以主神志活动。脑通过藏元神统志意,以主持人的情感、意识、思维活动,一旦脑失所养,或邪犯于脑,使元神散乱,则可引起神识不清,思维错乱,言语无序,行为失常等意识思维障碍之症。脑神发挥记忆,学习思维和智力的正常功能还需五脏功能活动的协调配合。根据脏腑功能表现,脑主思维的功能主要靠心主血脉,脾胃运化气血和肝藏血功能的支持。《灵枢·营卫生会篇》曰:“血者神气也”。脑主元神的功能,除血外还必须有髓做为其物质基础。肾藏精生髓,主伎巧,又主智。肾精足,则生髓有源,脑海充足,故记忆力强而多智。临床上益智多补肾填精充脑。七情五志是现代心理学中的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人对事物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态度和体验,即情绪过程。人为了达到预期目标,不断自我调节,克服重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称意志过程。脑具有接受外界精神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调节,表现出各种情志活动的生理功能。情志活动虽有五脏神的主持,但其表现均为脑主元神、总众神的结果。脑为思维器官,当外界精神刺激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传入人体时,首先到脑,由脑神再根据刺激的种类,分属于具体主司的脏来加以表现。如令人发怒的精神刺激作用于人体时,通过眼或耳等感觉器官入脑,脑再分属于肝,于是肝做出相应的反应:“怒则气上”,表现为面红目赤,粗声大气。脑为元神之府还表现在它是生命活动的最高调控中心,深藏于颅骨之内,不能受丝毫损伤。脑有所伤,轻则大病,重则立死,如《素问·刺禁论》说:“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临床上,脑髓病变不单可引起感觉运动障碍,甚至引发整个机体的功能紊乱而危及生命。脑的生理特点:程昭寰认为脑为髓海,髓至清至纯,水谷精液和合而为膏者才为髓,较之五脏之气血津液尤为所贵;头为阳经交会之所,督脉主一身之阳,脑赖阳气通达,才能使精气布达于全身,且脑藏元神,以清静明亮内持为贵,动扰则掉摇散乱,无所适从[4]。因此,他总结脑的特性有五点:①中清之脏;②纯阳之脏;③喜静恶扰;④喜盈恶亏;⑤喜通恶郁。

查看全文

脑的生理功能分析论文

1脑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1.1脑主元神“元神”一语,出于道家,本属哲学范畴。如《太上灵枢神景内经》云:“天门自开,元神自现,顶窍开而窍窍开,元神居而神神听命”[1]。宋·白玉蟾云:“唯人头有九宫,其一宫名曰谷神”。“谷”可训为“元”,故谷神即元神也。经医学家的改造,用以论述人体生理、病理,便具有医学涵义而成医学概念。元神,是指人体最本原,最重要的神。它是人体百神之主,具有统御众神的功能,人体的各种神明活动均由其主宰。其涵义有二: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二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心理活动。

1.2脑司五感而主运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冷、暖、痛、痒等感觉是由五官和皮肤感觉而得,它虽接受五脏的功能支配,但感觉正常与否,却是脑中元神主宰下的五脏系统共同协调配合的结果。若脑神健旺,五脏功能正常,则人体视明耳聪,嗅味灵敏,躯体感觉正常。反之,在病理条件下若五脏功能正常而脑神衰弱,或脑神健旺而五脏功能失常,官窍不利,均可导致人体感觉失常。如《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2]《素问·气厥论》说:“胆移热于脑,则鼻渊。”[2]脑与五官诸窍通过经络联系而发挥接受感觉信息的功能。如《灵枢·大惑论》说:“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2]说明脑和目系经脉相联。在十二经中,六阳经上循头面,二经别亦循于头项,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通过头面空窍,脑与全身经脉相联系。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但肌肉骨节协调运作,完成各种运动,还需在脑的支配下。若脑有病变,可引起运动障碍,举止失常,如《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1.3脑统意志而御五脏现代心理学认为记忆是指对过去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印象仍保留在头脑里,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出来的过程。记忆作为一个心理过程,主要包括习得、保持和提取阶段。习得是通过学习对材料进行编码和组织,使它们储存在记忆中,学习过的事情在头脑里存留一段时间后,在必要时或在一定情景下重新出现在意识之中,这就是保持和提取。记忆可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是人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如学习、思维、想象、联想、语言等也都是属于脑的功能。心理的实质是:心理是脑的机能,即心理活动产生于脑,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从个体发育来看,随着脑的发育、复杂,心理亦相应发展,解剖生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和脑的一定部位有关。临床观察发现,任何一种脑部位的损伤都在发生生理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心理变化。由上可见,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神学说认为,脑是接受万物以进行思维的器官。故一切心理活动都由脑主持。在生理情况下,若髓海充足,真气充沛,则脑中元神健旺而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而多智。反之则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而智弱。《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素问集注》说:“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3]说明脑是精神汇聚之所,以主神志活动。脑通过藏元神统志意,以主持人的情感、意识、思维活动,一旦脑失所养,或邪犯于脑,使元神散乱,则可引起神识不清,思维错乱,言语无序,行为失常等意识思维障碍之症。脑神发挥记忆,学习思维和智力的正常功能还需五脏功能活动的协调配合。根据脏腑功能表现,脑主思维的功能主要靠心主血脉,脾胃运化气血和肝藏血功能的支持。《灵枢·营卫生会篇》曰:“血者神气也”。脑主元神的功能,除血外还必须有髓做为其物质基础。肾藏精生髓,主伎巧,又主智。肾精足,则生髓有源,脑海充足,故记忆力强而多智。临床上益智多补肾填精充脑。七情五志是现代心理学中的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人对事物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态度和体验,即情绪过程。人为了达到预期目标,不断自我调节,克服重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称意志过程。脑具有接受外界精神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调节,表现出各种情志活动的生理功能。情志活动虽有五脏神的主持,但其表现均为脑主元神、总众神的结果。脑为思维器官,当外界精神刺激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传入人体时,首先到脑,由脑神再根据刺激的种类,分属于具体主司的脏来加以表现。如令人发怒的精神刺激作用于人体时,通过眼或耳等感觉器官入脑,脑再分属于肝,于是肝做出相应的反应:“怒则气上”,表现为面红目赤,粗声大气。脑为元神之府还表现在它是生命活动的最高调控中心,深藏于颅骨之内,不能受丝毫损伤。脑有所伤,轻则大病,重则立死,如《素问·刺禁论》说:“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临床上,脑髓病变不单可引起感觉运动障碍,甚至引发整个机体的功能紊乱而危及生命。脑的生理特点:程昭寰认为脑为髓海,髓至清至纯,水谷精液和合而为膏者才为髓,较之五脏之气血津液尤为所贵;头为阳经交会之所,督脉主一身之阳,脑赖阳气通达,才能使精气布达于全身,且脑藏元神,以清静明亮内持为贵,动扰则掉摇散乱,无所适从[4]。因此,他总结脑的特性有五点:①中清之脏;②纯阳之脏;③喜静恶扰;④喜盈恶亏;⑤喜通恶郁。

2脑的病理表现

脑的病证范围广泛,但总的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证多缘精气亏损,脑髓不足;实证多因脑气郁闭引起。

查看全文

腹膜解剖及生理功能论文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目前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功能。本文介绍DC在血液肿瘤中诱导的自身肿瘤杀伤活性、移植免疫、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能摄取、加工及呈递抗原,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DC于1973年首次由Steinman和Cohn发现。近年来关于DC分化、发育及抗肿瘤应用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血液肿瘤DC的研究作一综述。

1DC诱导的自身肿瘤杀伤活性

Choudhury等[1]报道,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细胞因子-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M-CSF)、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体外共同孵育后,产生了形态学、免疫表型具有DC特征的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表明这些细胞中t(9;22)的存在,说明它们来自白血病细胞。特异的体外测定DC的功能证实这些细胞具有潜在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体外产生的白血病DC刺激自体T细胞产生了强烈的抗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但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匹配的正常异体骨髓细胞表现为低反应。用DC刺激的自体T细胞抗CML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是体外单用IL-2培养扩增的自体T细胞作用的4~6倍。DC刺激的T细胞也抑制CML克隆前体的生长。这些结果表明,体外细胞因子诱导CML细胞向DC分化,这些DC具有明显的T细胞刺激功能。体外产生的DC通过对白血病特异性抗原的有效传递产生抗白血病作用。Robinson等[2]报道,急性白血病(AL)细胞在上述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亦能向DC分化。作者用21例AL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GM-CSF、TNF-α共同孵育,15例细胞成活,其中12例可观察到符合DC典型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分析显示,这些细胞有DC特异性抗原CD1a、CD83的表达,成熟DC还有HLA-DR、CD40、CD80、CD86的表达。9/12例中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这些培养的细胞具有很强的抗原呈递功能,经FISH分析证实,一些AML的DC起源于5q-及ph+白血病细胞,另外2例髓系和淋巴系双表型白血病CD19持续异常表达。AML恶性转变发生在多能干细胞水平,但是体内随后白血病细胞的分化被局限于某一细胞系、然而体外白血病克隆50%可自然向单核细胞、粒细胞成熟,另外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进一步终末细胞分化。该研究证实了AL原始细胞衍生的DC是恶性起源的,表明一种恶性细胞向具有潜在抗原呈递能力的细胞转变,这类细胞具有很强的呈递肿瘤相关抗原的能力,因此可以用于诱导抗白血病免疫反应。需指出的是,DC的白血病起源由以下证据支持:①在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血病原始细胞占90%~98%,细胞数量在整个培养阶段维持稳定且具有恒定的高存活力;②在GM-CSF、TNF-α中培养后观察到的DC占73%~92%,比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祖细胞衍生的DC比例高;③AL单个核细胞生成的DC与正常DC前体行为不一致。体外来自12/15例AL所产生的潜在抗原呈递DC,这一发现提出的两大重要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①一种早期干细胞表型是这种现象的先决条件吗?AL与其它白血病的进一步研究,需要确定是否如此,以及该现象的真正频率和生物学重要性;②这种体外成熟能允许假定的白血病相关抗原更有效地呈递到有适当受体的细胞毒T细胞吗?

Choudhury等[3]报道,AML包括一组血及骨髓中原始髓细胞克隆积累的疾病,恶性细胞表现为髓细胞分化的变异程度及与许多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异常和基因重排有关,特殊的细胞遗传变化通常与特殊疾病表型和临床后果有关。正常多能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克隆共存于骨髓。成功的抗白血病治疗后,骨髓正常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功能得以恢复,但大多数病例,缓解仅为暂时的。因此,对于大多数AML病人的治疗上的挑战就在于防止复发,以期达到长期缓解。为此,Choudhury等[3]开展了体外诱导AML细胞分化成DC的工作,并以此来刺激自体的抗白血病的T细胞反应。他们在体外用GM-CSF+IL-4联合TNF-α或CD40配体(CD40L)产生DC,对象19例不同染色体异常的AML病人,除1例外均产生了DC的形态学表型特征及T细胞刺激特性,这些细胞高表达MHC-Ⅰ类、Ⅱ类抗原及共刺激分子CD86和ICAM-1。有3例通过FISH分析染色体异常。自体淋巴细胞与AML衍生的DC共同培养能溶解自体白血病细胞,并注意到少许抗自体的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这些正常细胞来自于病人缓解期。结果显示有DC表型、功能的细胞能从多数人AML标本中获得。如果已知AML的生物学异质性,就不会奇怪实验结果的变异及偶尔有AML细胞标本未显示有向DC分化。进一步研究这些细胞确保可决定靶抗原而进行被观察到的免疫活性。这些工作潜在治疗上的应用是重要的,白血病DC可潜在地被用作体内细胞的白血病疫苗或体外产生抗白血病的T细胞而用于免疫治疗。它们在免疫治疗上的应用于这种通常致死性疾病可消除微小残余疾病及将暂时的反应转变成持久缓解。

据Cao等[4]报道,GM-CSF可诱导鼠红白血病细胞(FBL-3)分化成类单核细胞的细胞来刺激宿主对白血病的免疫反应,即经GM-CSF处理后的FBL-3细胞,DC的特异性标志33D1及NLDC-145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同时MHC-Ⅱ类分子,CD80、CD86的表达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显著上调,通过电镜观察到DC典型的形态学。功能上,GM-CSF诱导的FBL-3细胞可明显刺激初始异基因的和自体的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的产生。总之,这些结果对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有重要启示。

查看全文

藏象学说教学论文

【关键词】藏象学说;教学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入门课,藏象学说又是其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但是由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产生于二千多年前,内容古朴而抽象,而且其中一些概念与现今不尽相同,这些都令初学者难以掌握。如何提高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此,笔者结合个人教学体会,谈几点粗浅看法。

1讲清西医、中医脏腑器官的区别

中西医学是在不同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影响下形成的不同医疗体系,由于看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必然要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因此,中西医学中所涉及到的脏腑或器官虽有共同的称谓,但本质上两者差别很大。所以,在给学生授课时,必须要将这一点强调清楚。以便同学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理解相关知识。我们可以举例讲解这个问题:西医中肝的本名应为Liver或hepar,西医学传入我国,借用了我们约定俗成的“肝”这一中文称谓来表述西医中的Liver这一器官。所以西医中的肝是一个消化腺,是人体的化工厂;而中医学中的肝则完全不同,它是具有主疏泄功能、可以调节血的蓄溢的一个脏。可见中医的肝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虽然其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有很大差别。其余脏腑中西医概念的异同与之相仿。通过这样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此问题的本质与核心。

2以气为纽带,系统介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中所讲的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脏腑的很多功能活动都要依赖气的运动变化而实现。所以在讲授脏腑的功能时,可以初步讲授气的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演各脏腑的功能,同时阐发脏腑生理病理与气的联系。例如在讲授肺的生理功能时,先讲肺气的运动特点:宣发、肃降,正是基于肺气的这些运动,才产生了肺的其他生理效应: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辅助物质的输布代谢;脾气的运动方式是向上,所以脾才具有主升清、运化水谷、统血等一系列的功能;胃主通降,其气以降为和,所以胃气也助六腑传化糟粕。在藏象学说中,有很多方面都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在讲授时应以气的运动变化为主线,先讲清脏腑与气的这些联系,然后再讲解由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的生理效应—脏腑的功能,进而延伸到各脏腑的病理变化。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课程的内容更具有逻辑性,同时,也可以兼顾讲授内容的前后联系性。气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在这里讲了气与脏腑功能的关系,就可以增强学生对气的感性认识,在以后讲到气的概念时,学生就会觉得确有其物,而且这样做也能够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气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老龄化辅助性医疗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在我国老龄化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空巢乡村”的现象导致乡村留守老人的比重也稳居不下。本论文主要探讨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结合“互联网+乡村”的发展模式,调研乡村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真正医疗辅助需求点,侧重分析农村老龄化人口存在的医疗问题和现有的辅助性医疗产品,并且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提出创新设计和开发。

关键词:美丽乡村;老龄化;辅助性

医疗产品我国在2013年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在全民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的同时,我们考虑到农村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特点,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解决农村老龄化人口对于医疗辅助性产品的使用,是当前在农村建设中所必须面对和考虑的形势之一。目前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医疗保障方面收到环境经济人文等因素的限制,是存在少许问题的。我们现阶段提出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老龄化人口的医疗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意在通过本身的医疗资源模块加上乡村老龄化人口的特点来解决各地区乡村老龄化人口对于辅助性医疗产品的需求性。

一、美丽乡村老年人需求分析

据研究表明,自2004年以来“老年人”才被认定为是巨大且同质化的群体。目前对于“老年人设计”大部分是建立在功能化的基础上解决老年人的生理问题。尤其是乡村老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乡村自古至今都是具有复杂性特点的群体生活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贫瘠的物资缺乏一直是乡村存在的问题。虽然现在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但实际上对于乡村老年人的需求并没有真正的关注到。现在的乡村建设也正在和时代接壤,“互联网+乡村”的出现预示着乡村即将不再只是处在封闭落后中,随着5G时代的到来,“5G+乡村“的模式在未来能给乡村会带来更多的发展和资源。但目前这种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乡村现在滞留的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居多,留守老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是具有一些排斥心理。但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也必将成为乡村在未来的发展中的必经之路。所以笔者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乡村老人对科技化产物的接受能力和使用能力也相应提高。目前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已超过5000万人口,其中81%的留守老人仍旧需要靠自我劳动生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同时患有各种疾病的风险也在显著提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身体素质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条件约束相比城市老人的身体状态要差很多,所以为了维持基本的正常生活自立能力,乡村老年人对辅助产品的需求也就相应增加,因此,有必要单独研究乡村老年人群使用辅助器具的情况。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城市老人和乡村老人基于生活环境特点、医疗环境特点以及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等群体个性情况的对比分析,明确乡村的老年人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乡村老年人由于常年的劳作以及对自身的生活习惯的不重视,导致自身的生理机能相较于城市老人更加容易衰退,患慢性病甚至突发疾病、致残性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于城市老人;(2)由于受到地域和环境交通的限制,特别是偏远乡村的老年人,在定期检查和重大疾病前期征兆出现时等各方面时,无法及时就医检查而忽略病情导致重大疾病的发生;(3)留守老人的外出子女大多在外打工,普遍是年终返乡,有的甚至数年不归。这就导致留守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子女不能协助照料,甚至在重大疾病前期征兆时也容易忽视老人疾病的严重性,从而出现不能及时就医、生病期间无人看护或得不到良好看护的现象;(4)由于乡村老年人较于城镇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更多,其身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味觉以及肌肉关节的活动能力和记忆力衰退更为显著。同时导致相应的行为能力(比如起床时的起卧能力、蹲下站起的能力、家庭卫生清理现象、对吃药剂量和吃药时间的遗忘等能力)也都出现明显的下降。乡村的留守老人其实不仅在生理机能衰退上容易产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问题,同时在心理上也存在子女不能陪伴的孤寂感。所以笔者认为在考虑辅助性医疗产品的创新时不仅是维持乡村老年人独立生活日常的自理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生命存续之外,也要考虑这个群体的心理需求。

二、美丽乡村老龄化医疗辅助性医疗产品

查看全文

中医与西医比较优势研究论文

关键字:慢性病;亚健康;养生;保健

摘要:中医源自民间,源自生命体验,中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她的健康理念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明晰形成,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乃极具先进科学性。中华传统医学在促进和维护生命健康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在今天看来更是绿色、环保、天然、无公害。在脏腑功能达到和处于正常状态的情况下,亚健康所表现出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不适症状就会自然消失。减缓各脏腑功能普遍地、逐渐地降低速度,就是延缓衰老,就是延年益寿。

时至今日,并非是中华传统医学迎合了世界潮流,而是世界在回归自然,是现代医学模式在向传统医学模式回归,人类需要反扑归真,人类的生命健康需要传统中医的呵护,我们已看到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在日趋赢得世人的敬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21世纪是自然医学兴盛的世纪。

中医源自民间,源自生命体验,中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是自然的产物,她以顺应自然的方式方法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和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健康理念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明晰形成,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极具先进科学性,这就是“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经气”,“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等防治和养生思想;中华传统医学在促进和维护生命健康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在今天看来更是绿色、环保、天然、无公害,这就是中医特色的针、灸、刮痧、按摩、拔罐、导引和对自然界动、植、矿物的外敷和内服,中华传统医学在促进和维护生命健康中已呈现出三大优势。

一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优势

查看全文

人体生理学案例教学选择与构建

【摘要】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形式具有许多优点,在人体生理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大量的临床病例中如何选择适合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病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筛选出合适的病例后如何将其构建成优秀的案例也需要深入研究。通过近年来的生理学案例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好的教学案例必须目的明确、内容精炼、信息丰富和知识综合,这几点是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优先考虑的。生理学教学案例的构建应紧扣“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理论原理”这个教学目标。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案例内容的设计安排以及我们所构建的教学案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生理学;基础医学;教学体会;教学方法;构建

1案例教学是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学好人体生理学需要掌握大量关于人体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方面的知识,例如,学生必须要知道心脏的泵血过程、肌肉的收缩机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原理等重要内容,以及许多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细节。对这门课的掌握意味着学生要具备正确回忆出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的能力,因此,生理学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的能力。选用适当的教材、传统的理论课课堂讲授,以及相关的实验课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但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1-5],案例分析教学可以作为传统生理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对生理学知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成绩的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此外,也有助于在医学生的早期学习阶段通过介绍案例分析来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6-7]。而且有助于培养一种认识,即学好人体生理学对于今后学好临床专业知识并成为合格的临床从业人员至关重要;仅仅积累大量的生理学知识以应付考试绝不是本课程或任何类似课程的唯一目标,如果能够正确地将学到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才算真正学好了这门课。

2生理学教学案例的选择

人体生理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甚至是其他基础学科的基础,但它与临床课程密切相关,学好生理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临床专业知识的基础。现实生活中的临床病例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若干人体生理学知识。但不是所有的临床病例都适合作为生理学教学案例。通过近年来的生理学案例教学实践,逐渐优化出将案例分析整合到本科生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发现好的教学案例有以下几个显着特征: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精炼、简洁,信息丰富,知识综合。所以在选择生理学教学案例时应注意这几点。2.1目的明确。教学的对象是刚学习过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大二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临床专业知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理论原理,所以尽量选择那些涉及到生理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理论知识的案例;这不同于临床课程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临床课程所选的案例虽然可能也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但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所选的案例更偏重于临床。2.2信息丰富。每次案例教学课安排3个课时(共计120分钟),只讨论1个案例,时间比较宽裕,所以案例可以有多个场景,这些场景能提供大量的信息供学生分析讨论,并能根据这些信息得出明确的结论。在场景设计时要仔细考虑每个场景能涉及和引出哪些重要的生理学理论知识。2.3内容精炼。案例的内容可以包括文字、数字、图片、表格、检查报告、视频等。但应将这些内容进行优化,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整合,与病例诊断、分析、讨论无关的内容一概删除。文字部分要简明扼要,不要艰涩难懂,根据我们的经验,教学效果好的案例通常很短(少于10个句子),但描述得很清楚,能提供所有相关信息,没有不必要的或模糊的内容。2.4知识综合。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之间存在功能上的密切联系,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会通过体液或神经因素影响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功能。但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是按照章节来授课的,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只能孤立地、分散地学习某一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而不能将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联系起来,这是传统课堂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大的缺点[8-9],而案例教学能够避免这样的缺陷。这就要求在设计生理学案例教学的案例时一定要涉及到多个章节,能够将多个章节的重要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查看全文

完善肾内科患者生存质量效果评论

肾内科患者存在其特有的特点,如肾脏周围局部症状体征、尿液异常等,患者也因其疾病的这些特点而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护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本研究就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肾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组)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模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l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51.34-5.1)岁,病程1.5一14.5个月,平均病程(9.8±2.1)个月,疾病种类:肾病综合征16例,狼疮性肾炎10例,肾功能衰竭lO例,肾小球肾炎6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50.8-t-5.4)岁。病程1.5—15.0个月,平均病程(9.6±2.2)个月,疾病种类:肾病综合征15例,狼疮性肾炎11例,肾功能衰竭10例,肾小球肾炎5例,其他4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分类方面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2组患者在同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给予患者饮食、治疗、体位、休息、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主要为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充分给予治疗配合方面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虽然同种疾病有其共有的特点,但是每位患者的疾病却也具有其特点,因此,针对每位患者的疾病特点制订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制订护理程序的方法为根据每位患者的疾病及其自身的特点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采用查阅取证的方式进行护理细节的制订,查阅的资料主要为,来自各大权威医学数据库及以往成功的护理经验资料,包括饮食、治疗、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护理细节均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制订及实施,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同时这种针对每位患者查证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方式也使患者感受到重视,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采用sF一36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估。sF-36评分涉及患者生存质量的生理和心理两大方面的评分,主要包括8个维度,分别为角色状态、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状态、活力、疼痛及总体健康状况,每个方面的总分均为0~100分,除“疼痛”外,分值越高表示评估项目状态越好,反之则越差【2J。

4.数据处理。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3.0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互土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