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3:13: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活哲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活哲学

论马克思生活哲学超越

费尔巴哈哲学止步处正是马克思生活哲学的起点。马克思的生活哲学无疑是在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这种超越不仅体现在生活的本质、主体、目标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生活哲学实现了话语转换、生活思维的重要转折。本文拟就此作一对比,从而显现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质特征。

一生活的规定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都以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对生活本质的不同规定构成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生活哲学”不同的界域,也成为马克思的“生活哲学”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逻辑支柱。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存的生活到历史的生活,二是从宗教生活到立足于生产活动的全面的生活

首先,费尔巴哈所理解的“生活”本质上是市民社会的生活。在费尔巴哈看来,“生活”即是利己行为以及日常生活,即是对快乐与幸福的追求本身,即是享受“爱”。然而所有这一切在马克思看来只是市民社会的生活,而不是一切社会形态的生活,尤其不是“人类社会”的生活。对此,马克思评论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57)恩格斯在拿费尔巴哈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比较时也说:“根据费尔巴哈的道德论,证券交易所就是最高的道德殿堂,只要人们的投机始终都是得当的。”(239)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费尔巴哈没有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市民社会,没有看到市民社会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费尔巴哈缺乏实践的观点。虽然他也曾说过:“一般说来,实践的观点也就是生活的观点,根据这种观点,我把自己作为个体或个人与我之外的客体、主体或其他人发生关系。这些关系的综合就构成生活本身。”(111-112)但是从费尔巴哈的文本整体性上来看,他对“生活”的内涵规定是狭隘的,他将人的“生活”的本质规定纳入他的自然主义框架中,视人的生活与动物的存在为等值的。而在马克思看来,动物的生存是一种自然规定性,动物自己不能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而人的存在却是历史性的,是具体的,不能把某一时代的生活当作是适用于所有时代的普遍生活。

其次,在市民社会的生活中,费尔巴哈特别突出的是宗教生活。宗教应该说是探讨费尔巴哈生活哲学不可略过的重要维度。在费尔巴哈的生活哲学中,宗教生活成为“人的生活”独特性之所在。在这里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因为在费尔巴哈看来,“动物只有单一的生活,而人却具有双重的生活。在动物那里,内在生活跟外在生活合而为一,而人,却既有内在生活,又有外在生活。人的内在生活,是对他的类,他的本质发生关系的生活”,(26)也就是宗教生活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其二,在他看来以往宗教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他希望通过宗教批判来还原人的类本质。将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思考可清晰地呈现出费尔巴哈哲学“生活”的宗教特征。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中的诸多论述,可见马克思生活哲学对“生活”的规定。马克思特别强调的不是宗教生活,而是生产生活。单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为例。马克思认为:“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活动。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活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46)。在这里马克思不仅指出了“生活”的本质规定即是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而且指明了人的生活是由自己创造、生产自身生命的活动。因为“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身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46),是“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样,在马克思看来,生产生命的活动是人之“生活”的实质。生产成为生成“生活”的根本。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对“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比较中,对“人的生活”作了进一步的展开,从而凸显出“人的生活”的内在规定。他说:“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与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而人则不同于动物,“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他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同时,虽然“动物也生产”,但是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相比较却具有原则的差异,具有如下的一系列独特之处——即(a)“人的生产是全面的”,(b)“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c)“人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d)“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e)“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47)。这样,马克思哲学中“生活”的真意也就很清晰地显露出来了。一言以蔽之,马克思生活哲学之“生活”即是人不断创造自身的活动本身。由人的生产的全面性规定了人的生活是一种全面的生活。宗教生活只是全面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这一侧面同其他侧面一样,是由生产决定的。

查看全文

马克思生活哲学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以比较生活的本质、主体、目标为具体的切入点,揭示两种生活哲学的本质差别。文章认为,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开显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崭新视阈。这是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超越,实现了生活哲学范式和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折。

【关键词】马克思生活哲学/费尔巴哈/生活思维

【正文】

费尔巴哈哲学止步处正是马克思生活哲学的起点。马克思的生活哲学无疑是在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这种超越不仅体现在生活的本质、主体、目标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生活哲学实现了话语转换、生活思维的重要转折。本文拟就此作一对比,从而显现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质特征。

一生活的规定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都以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对生活本质的不同规定构成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生活哲学”不同的界域,也成为马克思的“生活哲学”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逻辑支柱。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存的生活到历史的生活,二是从宗教生活到立足于生产活动的全面的生活

查看全文

马克思生活哲学论文

【内容提要】以比较生活的本质、主体、目标为具体的切入点,揭示两种生活哲学的本质差别。文章认为,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开显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崭新视阈。这是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超越,实现了生活哲学范式和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折。

【关键词】马克思生活哲学/费尔巴哈/生活思维

【正文】

费尔巴哈哲学止步处正是马克思生活哲学的起点。马克思的生活哲学无疑是在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这种超越不仅体现在生活的本质、主体、目标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生活哲学实现了话语转换、生活思维的重要转折。本文拟就此作一对比,从而显现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质特征。

一生活的规定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都以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对生活本质的不同规定构成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生活哲学”不同的界域,也成为马克思的“生活哲学”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逻辑支柱。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存的生活到历史的生活,二是从宗教生活到立足于生产活动的全面的生活

查看全文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探究

摘要:健康的心理包括有良好的自我认知、有稳定的情绪和状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理性的判断能力等等。近两年,我们正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生活化、大众化,其实也是希望通过辩证思维能力的塑造来构建人们的健康心理。那么,构建学生健康心理就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课堂的浸润中学会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构建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健康心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

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可以通过平时的主题班会、团辅课、思想政治课等等。哲学在高中政治课中占有重要一席,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哲学独特韵味中找到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和道路,对于构建学生健康心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一、发展观——正确面对挫折

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对我们辩证看待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讲解这个原理的时候,我就以支付宝的发展史为例,给出以下三段材料:材料一:星星之火——目前人手在用的支付宝在其成立之初却受到了大家的质疑和反对。人们纷纷觉得把钱存在电子钱包很不安全,维权也是一条漫长而未完善的道路……支付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植根于淘宝,作为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中转站。材料二:崭露头角——2005年,支付宝推出全额赔付制度,为支付宝的交易安全加固。随后,支付宝又与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visa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让其可以在购买机票、游戏点卡时充当媒介……支付宝的身份开始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材料三:燎原之势——2008年,支付宝人数突破1个亿,占网民总数的40%;2009年,支付宝开启“聚生活”,县市级居民可以通过支付宝进行生活缴费;2011年,支付宝开启“条码支付”,进军线下支付市场;2013年,“余额宝”上线,打通理财平台……2018年,支付宝交易额达2500亿元,占市场份额55.71%。结合三段材料,让学生进行探讨分析:1.支付宝是属于新生事物还是旧事物?2.支付宝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3.支付宝的发展史说明事物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道路又是怎样的?对我们有何启示?高中学生人生不过十数载,却也历经考场风沙无数,有些学生在小学初中时成绩名列前茅,可一到高中,由于种种原因,成绩停滞不前,更甚是一落千丈。通过发展观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在自己的前进道路上,挫折的出现并不可怕,甚至可以说是不可避免,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对待路途中的坎坷与挫折,我们要抱着十足的热忱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并勇往直前。

二、矛盾观——悦纳自己,包容他人

查看全文

马克思生活哲学对费尔巴哈论文

【内容提要】以比较生活的本质、主体、目标为具体的切入点,揭示两种生活哲学的本质差别。文章认为,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开显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崭新视阈。这是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超越,实现了生活哲学范式和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折。

【关键词】马克思生活哲学/费尔巴哈/生活思维

【正文】

费尔巴哈哲学止步处正是马克思生活哲学的起点。马克思的生活哲学无疑是在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这种超越不仅体现在生活的本质、主体、目标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生活哲学实现了话语转换、生活思维的重要转折。本文拟就此作一对比,从而显现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质特征。

一生活的规定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都以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对生活本质的不同规定构成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生活哲学”不同的界域,也成为马克思的“生活哲学”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逻辑支柱。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存的生活到历史的生活,二是从宗教生活到立足于生产活动的全面的生活

查看全文

时代精神精华来源哲学生活世界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生活世界”的思想;哲学为什么要回归生活世界;哲学应当从几个方面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任何一种哲学理论,都凝聚着哲学家所捕捉到的该时代人类对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自我意识、“生活世界”的思想是由胡塞尔在其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哲学引论》提出的、哲学有其自身的特性、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工具理性的扩张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任何哲学的根基都存在于人的存在状态之中、哲学不应只是解释世界的理论、在思维方式上哲学也需要改变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从哲学所应用的表达世界的语言看,近代哲学出现“语言学转向”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哲学是关于人的生存及其发展的反思,但旧哲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使哲学走入了寻求终极“本体”并用外在力量说明世界的误区,这给哲学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哲学必须实现向生活世界回归,这种回归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上要关注现实,研究方式上要走出传统的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语言运用上要面向实践、面向生活世界。

关键词:生活世界;哲学危机;回归路径

任何一种哲学理论,都凝聚着哲学家所捕捉到的该时代人类对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自我意识,都贯穿着哲学家用以说明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独特解释原则和概念框架,都熔铸着哲学家用以关照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价值观念、审美意义和终极关怀。因此,任何一种哲学理论都是黑格尔所说的“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都是马克思所说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么,哲学所把握到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来源于何处?我认为这种时代精神的精华来源于哲学对时代性的“生活世界”的“意义”的理论把握。

一、“生活世界”的思想

“生活世界”的思想是由胡塞尔在其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哲学引论》提出的。他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永远事先给予的、永远事先存在的世界,我们属于它。另一位哲学家伽·达玛则认为,生活世界是与主体性相关的世界,是由直接经验构成的周围世界,是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基础和根源。海德格尔则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生存论旨趣和诗意性质的“日常共在世界”,它向人敞开并构成了人的本真的生存方式。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有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即人与自然事物关系构成的“客观世界”、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构成的“社会世界”、人与自我的关系构成的“主观世界”,他认为三者分别对应着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及其对人的意义。国内学者倪梁康先生一方面认为生活世界是自然态度中的世界,另一方面又认为生活世界是奠基性、直观性、主观的世界。张祥龙认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并非指现成在先的“社会环境”、“人文背景”或“历史条件”,而是将具有绝对自明性的意向结构中的构成域加以普遍化的结果。可以看出“生活世界”的概念,绝不是指“生活环境”也不是指“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而是指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在其中的世界,是人生的过程、生活着人的心物统一的世界。“生活世界”既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又是一个关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人是能动的主体,人不依附于自然、社会、他人,或者其他某些外在的力量。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向“人”的回归。哲学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包含着人文意蕴的意义的世界,是一个意义积淀的文化与历史的世界。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对生活世界的“意义”的把握,这一“意义”包含了时代主题、人生目的、意义、人们对人生与世界的理解等。

查看全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中对哲学方面的原理、概念、情感和规律的理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难题。而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去,能够简化哲学原理的复杂性,提升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但如何实践有待进一步探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主要是用微观的角度去叙述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如对未来社会上的人际交往、政治时政和职业观念等[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需要有一些特定的标准和要求。从起点的角度上看,学生需要拥有认识哲学相关概述的感性心理,这里面的感性心理不仅包含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微观角度,还涵盖了学生所学的各种知识,还有在进行人际的交流时产生的社会实质性观察。另外,还需要不断地对学生在人际交往、社会联系上面进行关注和教育,使学生可以正确地处理和对待人与社会、自然的相互联系[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教学的路径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中,处处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思想,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体现。在日常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创造性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教学。例如,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股市、理财投资等方面的问题,这类经济问题较为复杂,但却是以后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3]。教师可以以此创造一种投资生活环境,在投资、回笼资金等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济学思想深入剖析股市、理财投资等方面的本质,引导学生寻找投资与理财之间的平衡关系,正确处理投资过程中矛盾关系,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经济规律及货币价值等方面的本质论证,让学生感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魅力,培养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二)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立足于现实来开展理论研究的教学过程。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具有许多特色的文化,齐鲁文化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齐鲁文化中,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就可以作为生活中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泉城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来科学进行诠释。作为山东省的一分子,如何正确看待目前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用哲理的思想来改善周围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重要的课堂内容或课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讨论,让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正确哲学观和价值观[4]。(三)进行生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经过曲折的革命斗争和探索发展起来的,如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及新一代领导人的哲学思想,都是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从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体系。由此可知,实践是最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哲学过程中,必须要和社会进行一定的接触,必须深入生活实践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哲学的魅力,如针对先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等问题,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各个市场如钢材市场、金融交易市场等进行充分调研,然后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深入对调查过程、调查结果进行剖析,以此提升自己的哲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也可以通过网上调查、手机检索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及大数据技术合理剖析生活中常见的矛盾和现象,提升自己的哲学理论水平。

三、结语

查看全文

马克思生活哲学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以比较生活的本质、主体、目标为具体的切入点,揭示两种生活哲学的本质差别。文章认为,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开显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崭新视阈。这是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超越,实现了生活哲学范式和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折。

【关键词】马克思生活哲学/费尔巴哈/生活思维

【正文】

中图分类号:B516.36;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03)04-0005-07

费尔巴哈哲学止步处正是马克思生活哲学的起点。马克思的生活哲学无疑是在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这种超越不仅体现在生活的本质、主体、目标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生活哲学实现了话语转换、生活思维的重要转折。本文拟就此作一对比,从而显现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质特征。

一生活的规定

查看全文

哲学回归现实生活路径

一、哲学回归现实生活的必要性

哲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前沿,思想领域的灵魂,是人类把握生活和享受生活的思想武器。哲学回归到现实中为人类服务,既是人类的需要也是哲学发展的需要。

(一)现实生活状况的禽要

人的“现实生活”一方面意向于“自然生活”和“理想生活”的统一,另一方面又超越二者否定二者的统一,它既是自然的,又是属人的,既有感性的内涵,又具有理性的规划,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此起彼伏,使现实生活形成丰富、复杂的否定性统一体。因此,如果把这些矛盾片面化或者割裂开,就会使生活陷入消沉状态,而对这些矛盾的理解和把握是现在人类最棘手的事情。虽然人每天都在“生活”,但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生活”。哲学为人类提供特殊的思想维度,所要解答的正是这一类现实生活之谜。对于目前的现实生活: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物质要求条件的提高,倾向“自然生活”,忽视“理性生活”,给人和自然都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哲学的重要特质在于,它通过高度的思考和反省来认识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它可以以不同的哲学立场理解和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现实生活是确立哲学立场的起点与终点。对于现实生活是由多重矛盾构成的丰富、复杂的否定性统一体,既不是科学能把握的,也不是宗教或者人类自身能把握的,只有通过哲学对其把握,才能促进现实生活的改善。

(二)哲学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研究对象上来说,传统哲学更倾向于研究世界的本原或本体问题,只注重二重世界即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而忽略了对人的关注,对世界的认识陷人了一种虚幻的境界,它所说的超验世界是在现实生活之外的或之上的本真的世界,虽然它追求的是人类渴望的“真”的世界,但是它是以否定人类现实世界的“存在”为前提,把人类现实生活虚幻化,把人类现实生活看作是绝对的价值理念。导致哲学对现实生活的漠视,从而使传统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更显得教条化。因此,哲学要想克服这种缺陷,摆脱危机,唯一的途径就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使现代哲学成为现实世界发展的现实力量。从思维方式来看,每一种哲学思维方式都是该时代的体现,传统哲学探究的是摆脱主观因素、一个自由存在的物质世界,把自己放在所有科学之上的位置。但是随着科学自身的日益完善,对哲学的需求越来越弱,这就导致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走向了末路,哲学要想恢复它的作用,必须回归到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来,重新恢复它的活力。现代哲学之所以把人类现实生活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回归到现实中来,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查看全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及哲学思想

内容摘要:生活教育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在教育这个概念存在的时间段里,生活教育必定是有价值的概念。教育和生活教育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狭义的教育更多指在学校里是一种教育,而生活教育,从这个概念词中更多地是可以体会到生活教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所接收到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也就是指能够给人增加知识技能或者强健身体等一系列对客体有影响的活动。但当对生活教育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生活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远不止此,生活教育也绝非是可以忽视的一种教育活动,生活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多的像是一种互补,一个主要教学内容是知识结晶,另一个则是关注心理健康发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在此之外,同样关注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使用所带来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生活教育;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全的具有独立思想,道德情操以及一定的知识技能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就此产生,教育不仅仅是人类自身所需的需求,也是人类自身所在社会环境的需求使然。没有通过教育,而是野蛮长大的人所掌握的知识大多来自于自身几十年的生活经验,这些知识产量相较于正常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关于所有历史伟人所留下来的经验总结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丰富的,系统的,有逻辑的理论知识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学习内容。而隐藏在这些知识技能之下的教导内容是思想品德。自由生长而没有接触过教育的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他们大多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的。错误的三观将会扰正常的社会秩序,破坏良好的社会风俗。这对于社会和谐方面来讲,是一种极大的潜在危险。正确的三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育中应当重视的部分。正确的三观并不是当代社会的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但它包含在学校教育之中,但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来培养正确的思想品德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学校教育的主要重点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播而非道德意识的培养,而道德意识的培养更多的来源于生活。生活教育并不是像学校教育一样有着规定的教学方式以及专门的教育地点。

一.生活教育哲学思想的内涵

生活就每个人在每天所经历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在这些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活动中,有一些日常活动特别具有教育意义,那么这些活动就可以划分为生活教育的范畴。生活教育并不是什么固定的,有组织有纪律的一种活动,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所有对你产生教育的活动就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在生活教育中,教育的作用对象是你,但教育主体可能是你所碰到的所有人或者物体。生活教育中,教育主体也许并不是出于教育这一目的以及并未产生规范的和正确的理论,但对你产生了一定影响的那就属于生活教育。这就是生活教育的内涵,在你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人或者物体都可能对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生活教育的目的。1.生活教育哲学思想的本质生活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中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所对你产生教育意义的活动。生活中你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而在这些人和事中,将会发生对你产生一定心理影响,从而改变你的部分生活轨迹的活动对你就具有教育意义。这就是生活教育哲学思想的本质,能对人起到教育意义的日常生活活动就属于生活教育的范畴。生活教育是一种非常容易理解的一种含义。2.生活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生生活教育的哲学思想是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深刻受到他的教导老师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在回国之后在我国对此理念进行实践但得到的结果却并不如人意。陶行知在深刻反省自己所进行的实验并根据我国国情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身想法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然后加以改进,创造融合出更加适合我国的生活教育理念,自此产生了生活教育这一理念。3.生活教育哲学的构成生活教育的构成部分主要由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能够产生相应的的教育作用,生活中你会遇到很多的人事物,而这些人事物将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发挥生活的教育作用。此外生活决定了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的含义就是你所生活的生存背景往往决定了你的教育内容以及你的受教育程度。而且教育是不能脱离生活独立存在的,脱离了生活的教育就是理论脱离了实践,没有正确的评价反馈,教育便容易走上歪路,发生出乎意料的结果。然后,教育能够有助于改造生活,人通过教育之后能够在实践中通过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帮助改造成更好的生活。最后,生活教育同时也是对以前的教育脱离实践实践而存在的这一状态的一种批判,我国的传统教育始终是理论知识而特别忽视实践的一种教育模式,这样自然是不行的,就如同只会纸上谈兵的将领,在实际中将会不如人意,我国之前培养出来的学子有部分便是这样的状态,理论知识一大堆,但一说到实际操作方法的时候就变的哑口无言,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也是在教育领域需要改进的地方。陶行知就深刻感受到了我国这一教育模式的弊端,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流派发展出适合我国的生活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的第二个组成成分就是社会即学校,社会同样是一个学习到东西的一个大型教育场所,人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记录在脑海里,成为一串有着有限意义的各种符号。将这些字母以及各种文字符号储存在脑海里或许有着一定的意义,但意义是不大的。知识在实践的时候才是最具有价值的,只存在于理论值中的知识是死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知识。学会知识只是基础,知识的真正运用在于实践之中。理论知识必须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我国古代的教育就是中似乎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知识的实践过程,所有学子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书面的理论考试,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也许是有一定智力,但是绝非是有大智慧的人。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特别重视知识的实践问题,注重知行合一,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在你所生活的社会之中。如果说学校教育是知识的获得和积累,那么社会教育就是知识的掌握与熟练使用。学校和社会都是教育的场所,不应该单独交于固定在某些专业进行教学的地方,人所存在的社会与学校对于人而言都是受到教育的场所,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价值的概念。生活教育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做合一的意思就是老师的教导不仅仅只是理论的教导,还有理论的实际使用方法的教导。学就是学生认真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以及使用方式,做就是学习者通过自身的实践行为把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通过老师所讲解的使用方法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练习已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教学做三者是一体的,缺少了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是完美的教育模式,都不是完整的教学过程。没有老师隔离的教导知识以及方法,学生仅仅依靠自学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以及不一定获得同样程度的知识与技能。假若缺少的是学习这一环节,老师教导的再好的话也是没有用途的,学生才是教学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并不学习的学生所身处的教学过程是全然无意义的。假若缺少的是做这一环节,这样所产生的结果可以参考我国以前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的产生源于那个时间段的科举制度。这样的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只有老师讲到了知识与方法,学生明白了知识的使用,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使用达到完全掌握甚至是能够创新的程度,这样的教育才是极为有意义存在的。生活教育特别强调教学做合一,只有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知识的作用才会最大化。

二.生活教育的哲学思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