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消费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3:06: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活消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要保持吉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农村市场的开拓,居民消费状况是反映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健康科学消费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吉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特点出发,分析制约农村健康消费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可行性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民生活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通过许多方面体现出来,尤其是农民在新时期所形成的消费模式。吉林省农民消费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全国地区有着共同特点,但由于本地的民俗习惯、民族分布,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因素有着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显著特征。当前,吉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吉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特点
1.消费结构层次较低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较高,如2007年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0%,这说明在食物消费方面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比重较大。同时农民用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消费也较低,只有个别家庭因为有子女考上大学使得教育投入成为家庭消费的最大支出。服务消费比例较低,农村居民大多对服务消费的接受程度较低.这一方面是受收入及第三产业发展较慢的客观原因所限,另一方面是受农民传统持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很多服务消费都采取了自给自足的方式加以实现,如搬家服务、保姆、钟点工、商品速递等服务在农村很少见。
2.不健康的消费方式
地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试析论文
[摘要]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要保持吉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农村市场的开拓,居民消费状况是反映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健康科学消费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吉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特点出发,分析制约农村健康消费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可行性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民生活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通过许多方面体现出来,尤其是农民在新时期所形成的消费模式。吉林省农民消费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全国地区有着共同特点,但由于本地的民俗习惯、民族分布,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因素有着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显著特征。当前,吉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吉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特点
1.消费结构层次较低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较高,如2007年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0%,这说明在食物消费方面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比重较大。同时农民用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消费也较低,只有个别家庭因为有子女考上大学使得教育投入成为家庭消费的最大支出。服务消费比例较低,农村居民大多对服务消费的接受程度较低.这一方面是受收入及第三产业发展较慢的客观原因所限,另一方面是受农民传统持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很多服务消费都采取了自给自足的方式加以实现,如搬家服务、保姆、钟点工、商品速递等服务在农村很少见。
2.不健康的消费方式
嗨购生活促消费系列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以“晋情来消费——好吃运城嗨购河东”促消费、稳经济主题活动为依托,通过举办县2022年“惠我嗨购生活”促消费一系列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采取“政府主导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的方式,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重点围绕名优农特产品、扶贫产品、特色美食、汽车(摩托)、房产(建材)、家用电器等重点商品,以每月的主题展销活动为聚焦点,形成贯穿全年的促消费系列活动,以点带面,全业态共振,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能,活跃消费市场。
二、活动时间
2022年5月至12月
三、活动组织及地点
1、全年系列促消费活动由工科局(商务局)、住建局、文旅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卫健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供销联社、果业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结合地域特点统筹安排,有关行业协会和商贸流通企业参与承办。
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管理论文
农民的实际生活过程是社会史研究最具开拓性的领域之一。本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已经或正在这方面进行着开拓性且富有成果的工作。然而,中国古代社会史在此方面的研究至今还很缺乏,致使我们对历史上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所知甚少,对有关史料的挖掘利用也远远不够。本文所要探讨的农民生活消费,主要指他们以衣食为主的物质生活消费,以及包括文化教育、祈报和婚丧嫁娶在内的社会文化消费。对于清代华北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强烈制约性;而且还使我们看到不良的消费方式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因此,清代华北农民的贫穷与愚昧,农村经济的落后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剥削当负主要责任,而不良的消费方式也难逃其咎。它们确实属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它们的广泛存在,是阻滞清代华北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因。
一、正常年景的生活消费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生产制约着消费,有什么样的生产力状况,消费就只能处于相应的水平,且上述产品受商人的操纵又难以取得合理的价格,而地租与赋役还占去农民至少一半以上的劳动所得,加之为了延续简单的再生产,农民总还要扣出籽种等必要的生产性开支,因此,可以供家庭衣食住等日常生活消费的支出就极为有限。在衣食住中,住房不属于家庭经常性的开支,一次投资虽然要花去农家多年的储蓄,但可以使用多年。农民家庭的日常消费,主要包括衣食,其中又以吃所占的比例为最大。因为吃在农家生活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我们首先来考察它。
吃的数量与质量是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标志。从数量看,笔者所见关于口粮标准的估计,都来自于江南食米的材料,可作为我们考察华北农民口粮消费的标准。任启运认为,“夫人食谷(每日)不过一升”,“以人口日一升计之,一人终岁食米三石六斗”(注:任启运《清芬楼遗稿》卷1,《经筐讲义》。)。洪亮吉说,“一人之身,岁得布五丈即可无寒,岁得米四石即可无饥”(注:洪亮吉《意言》,《生计篇》第7。)。张履祥给长工的口粮还要高,每年5.5石,尚不包括给长工的其他支付。上述估计都是以一夫即一个壮劳力作为对象的,数量相对较高。勒紫垣在《生财裕饷第一疏》中也谈到,“苏松嘉湖之民,知壮夫一丁种稻十二三亩,其岁收粒米,肥地不过三十余石,瘠地可得二十石,以每人每日食米一升科之,则三十余石者可食九人,而二十石者可食五六人。准古证今,原无异也。至农夫五等产,上中下而合算之,每夫可食九人,内除本夫与本夫之母妻女以及本夫之耄父幼子,共约食其半,计可余一半,以食他人”(注:陆耀辑《切问斋文钞》卷15。)。这里成年男女的口粮标准仍为每人1日1升,年均成年人是3.3石;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减半,每人口粮仅0.5升,年1.65石,后者大概是最低的口粮标准,因为它与清政府拨给灾民的赈济口粮在数量上相当。至于一个家庭年均的平均口粮消费数量,也有人作过估计,如据强汝询估算,“八口之家,人日廪米四合,率日食四升八合,一岁食米十七石二斗八升”(注: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4,《农家类序》。)。依此标准,农民一家男女老幼牵算每人年食米2.16石。当然,有的人对家庭口粮年均消费标准的估计还要略高一些,如包世臣说,“合女口小口牵算,每人岁食米三石”(注:包世臣《安吴四种》卷26,《齐民四术》卷2。)。考虑到清代华北农民的食品结构的特点,看来把大小口拉平,每人3石左右的年均口粮标准还是差不多的。如果再少,农民就要寻求各种代食品维持基本的生计。
那么,3石粮食需要多少土地才能够生产出来呢?清代华北一般年成两收亩产在1石左右,这样养活1人至少需要3亩口粮田。如果没有复种,则需6亩土地。清代华北水利薄弱,土地多为中低产田,产量很低。如直隶望都县,上中下土地“均匀计算,每亩得谷五六斗,须六亩可养一人。望邑额地一千七百余顷。现存男妇六万余名口,宜其地之所出不敷卒岁之用”。在此情形之下,望都县“上户饭粗粝,中户下户掺糠和菜以为食哉”(注:光绪《望都县乡土图说》不分卷,《县望县图说》,“田亩”。)。华北各地气候、水利条件不同,因而养活1人大致需要3~6亩土地,像山西解县“当全盛之时,户口七万有零,平均分之每人仅得四五亩旱地,终岁劳苦,丰年略可自饱,仍不可事父母,畜妻子,一遇凶歉,死亡殆尽”(注:民国《解县志》卷3,《丁役略》。)。华北人地关系的比例低于江南,但农业生产水平也比后者低,因而尽管人均占有的耕地一般比江南多,农家仍食不果腹。如山西凤台县,“小民狃于苟安,难于图始,烈日炎天,荷锄陇亩,草笠赤脚,挥汗如雨,多旱委之于天,歉入委之于地,终岁以草根木叶杂茭稗而食,安之如命”(注:乾隆《凤台县志》卷2,《山川志》。)。山东昌邑县“其他迩海,缴人众物乏,无他余赢,故有终岁勤动,不免饥寒者”(注:乾隆《昌邑县志》卷3,《田赋志》。)。齐河县,“人贫地瘠,家鲜盖藏,田一井者衣不蔽膝,家数口者,肉不知味,遇岁旱涝,则啼饥号寒,比比皆是”(注:雍正《齐河县志》卷2,《衢市志》。)。直隶正定县,“丈夫力佃作,女子工针锈,仅取糊口而止”(注:乾隆《正定县志》卷18,《风俗志》。)。在这种不能保证基本温饱的情况下,民食的质量便可想而知了。
华北农村的民食平时以谷蔬为主。谷类中尤以小米、高梁和春麦为主食,杂以豆类、薯类食物和蔬菜,小麦和稻米只有过节或遇有婚丧嫁娶、招待亲朋好友时才可能食用,绝少食肉。如直隶遵化州,“居常饮食相率以俭,或粥或饭或面,面用麦或杂豆粉,粥用小米,饭用高梁或亦用小米,梗稻多用以饷宾,杀(肴)则瓜瓠来腐而已,鱼肉惟之宴会用之”(注:乾隆《直隶遵化州志》卷11,《风土志》。)。滦州“饮食皆以粥,贫者粟不舂而碎之以煮,谓之破米粥,小康之家思俭约者,亦多效之,遇农作时则易之以高梁米煮半熟,冷水淘之,坚如石子,非此不下咽,谓之换饭”(注:光绪《滦州志》卷8,《封域志》中。)。望都县,“所食者以小米为大宗,小麦次之,大麦高梁玉蜀黍又次之。上中之户所饭皆粗粝,中下之户,则皆掺糠和菜为食,……小麦面粉皆不常用,麦秋后家家食麦面数日,籍酬农工之劳。过节度岁亦食之,余者收藏备粜以为度日之费,日常食用以小米为主要食品,不尝酒肉,一年之中春冬以菜蔬红薯白菜,夏秋以罗卜北瓜等物为菜羹,用以佐餐。俗云,糠菜半年粮,盖述实也”(注:民国《望都县志》卷1,《风土志》。)。《华北捷报》(1883年8月3日)报道,直隶“农民虽然大部分都很贫穷,但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人还比较少。……在最好的年头,他们也是吃最低级的食物,穿着朴素的衣服。他们的食物几乎完全是用大豆或豆腐渣混合起来的高梁玉米及小米。一块白面馒头便是一种特别的款待,当然更难吃到任何肉食”。
浅谈从房产新闻看宁波生活消费观念
论文关键词:广告传播表现住房消费观念房地产广告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广告传播表现着手,通过分析《宁波晚报》2006年一2007年期间的房地产广告,了解到宁波地区多样化的住房消费观,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宁波人的精神品格、大众传媒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广告传播表现不仅是反映消费观的重要视角,它也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
宁波市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最重要的引擎之一,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又受到消费者住房消费观念的影响和制约,通过理解和掌握区域人群居住观念,能够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城市住宅的良性发展,制定适合行业成长、有利于消费者的制度法规,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助力。为此,笔者选择宁波地区发行量大、最具代表性的《宁波晚报》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归纳了2006,2007年刊登在该报上的房地产广告,并对房地产广告的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借此探讨当前宁波地区消费者的住房消费观。
一、广告传播表现是反映消费观念的重要视角
消费观念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消费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也是消费者使用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一种观念。消费观念是对某一时期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反映,在不同的时期,消费观念的内涵是不同的。住房消费观念是指消费者对于住房的消费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是指导消费者购买住房的价值判断。
以往对消费观念研究,多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从消费结构看消费观念;二是从消费行为看消费观念;三是从企业营销活动、企业市场表现等去考察消费观念。木文主要从支配消费心理的消费观角度来了解住房消费观念的特征,并从广告传播表现视角出发,展开消费观念的研究。
旅游消费信贷提升生活质量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培育和发展我国个人旅游消费信贷的对策思考;结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旅游者向银行借款用于个人旅游消费的一种信用消费形式、我国银行业开展了多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旅游信贷消费主体、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消费者收支预期不确定、旅游信贷消费提供者、利益驱动乏力、信贷申办程序过于复杂、旅游信贷消费的环境、正确选取旅游消费信贷的市场定位、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更新银行的经营理念、简化银行信贷手续、发挥旅行社在旅游消费信贷市场中的中介作用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消费热点之一,然而旅游信贷消费却在我国发展缓慢。文章分析了我国个人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在我国要培育和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应当采取引导旅游消费者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新银行的经营理念,简化银行信贷手续,建立个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猛,旅游消费信贷也应运而生,它是旅游者向银行借款用于个人旅游消费的一种信用消费形式。据统计,2006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13.8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8800多亿元人民币。在此形势下,商业银行积极拓展新业务,大力发展旅游消费信贷业务对我国金融业和旅游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银行业开展了多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然而目前我国开展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银行却不多,即使有些银行开办了这一业务,也是发展得极其缓慢。据了解,较早推出旅游贷款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已经不提供单独的旅游贷款服务,将旅游贷款与其他一些品种贷款一并归入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此外,2005年中国农业银行叫停了包括旅游贷款业务在内的5类个人贷款业务。西方国家的成功实践证明,旅游消费信贷能够实现银行、消费者和旅游业“三赢”,在我国却没有形成应有的热潮,针对其原因和我国今后大力发展旅游消费信贷的对策,本文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旅游信贷消费主体
沈阳暗访公务员生活 出入高消费场所将被登记
记者4月7日从沈阳市人事局获悉,沈阳市今年首次将公务员考核延伸到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
据沈阳人事局公务员管理处透露,今年沈阳市将在依照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的考核,将会首次对公务员的家庭道德作出规定。同时,在开车有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的社会规范上也将对公务员作出严格要求。为杜绝“吃喝风”、“玩乐风”、“懒惰风”,不久对公务员8小时之内实行专项监督,决不允许上班时间赌博、喝茶、玩彩票的事情发生,而且公务员8小时外如被发现到娱乐场所、宾馆酒店、茶楼茶馆等高消费场所,将被登记造册。
对于首次对公务员“8小时以外”进行约束的原因,沈阳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是,将对公务员的整体形象进行约束,除了工作态度、保密等日常管理外,公务员在工作之外的表现也在管理之列。目的就是防止某些公务员贪污腐败,树立公务员在社会上良好的整体形象。
公务员考核的成绩将被计算在年终考核成绩中,总成绩不合格将被评不称职公务员,连续两年不称职将被辞退。
消费主义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研究
摘要:心理生活质量是中国本土新心性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成果,从心理学的视角揭示了人的精神生活和本质追求。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幸福感受和心理成长造成了众多消极影响。高校应从增强核心价值认同、树立正确消费取向,挖掘传统心理文化、建设积极心理环境,注重心理课程教育、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关注内部因素激发、引导主体心理建构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消费主义;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
心理生活质量的概念源自新心性心理学,是个体心理发展、完善及成长过程中外部感受和内在体验的水平,包括主客观心理生活质量、认知生活质量和体验生活质量[1]。心理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不同,不仅关注外部条件对人内在体验的影响,更强调人的主观心理体验,这也更符合中国人对人生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诠释。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或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以及在其支配下的行为实践。随着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传入我国,在消费模式上的挥霍浪费、生活方式上的唯“物”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消费至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生活质量。
1消费主义对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的冲击
消费主义是融价值观与实践行为为一体的,基本特征是既注重客观的物质消费,也注重物质消费的象征意义。消费主义以占有物质财富和过度消费作为衡量人生快乐、幸福与否的标准,消费主义不仅盘踞在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还支配着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并从心理生活、幸福感受和心理成长等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生活质量。1.1消费主义迷惑着大学生的心理生活。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物,体现为人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双重属性。心理生活作为人的精神性的核心内容,是为人所理解、阐释、觉悟、构建的生活,是没有被分割和还原的心理原态。然而,随着物质世界的快速发展和极大丰富,消费主义竭力将人的物质需要和物质生活扩大化。这无形中破坏了人的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人们追寻的重点逐渐从精神生活转向物质生活。消费主义的危害还在于其倡导的消费至上和物质享受,将人的人生价值等同于物质欲望的满足。这种盲目满足于物质追求的生活方式,消极意味浓厚并与人的本质属性背道而驰,也与大学生对心理生活的价值理解相抵触。使得大学生沉溺于物质需要和占有的满足,弱化了对心理感受的主观感悟和建构,从而使大学生迷失了对心理生活的探寻。1.2消费主义异化着大学生的幸福感受。西方资本主义提倡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尝试在消费与幸福间建立所谓的必然联系,将个体在消费过程中需求的满足视为幸福的来源。消费主义过度强调人的欲望,虚构人对物质的虚假需要,诱导人们对商品无度索取和占有,背离了消费的真实目的。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腐蚀体现为该群体中层出不穷的攀比、炫耀、奢侈、浪费等异化的消费动机和行为,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在心理和情感上失衡、冷漠和孤独。这种异化的幸福观使大学生将幸福建立在对消费商品欲望的满足上,按照量的标准而非质的标准去衡量个体满足的程度。消费与幸福感有重要关联,但二者并非呈永无止境的正向比例,这便是已被广泛证明的“幸福悖论”。因此,异化的人是不可能幸福的,消费主义提倡的幸福途径必然畸形化,产生的结果也必然是异化的幸福。1.3消费主义阻碍着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成长是个体心理不断完善、拓展和提升的过程,包括心理发展特点、心理成熟度、心理角色变化及心理认知的不断完善。新心性心理学中的心理成长是对传统发展心理学中心理发展概念的超越,是从生物和生理向心理和心性的转变,是从成熟和发展向成长和提升的转变,是从心理的直线发展向全面扩展的转变,是从心理的平面扩展向纵向提升的转变[2]。消费主义的物质取向使大学生迷信消费至上和享乐主义,心理脆弱、精神空虚、人生意义虚无,侵蚀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担当,淡化了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追求。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消费主义将人际交往物质化和将他人工具化,异化了的人际交往模式更加削弱了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外部助力。此外,消费主义还从外部通过广告和宣传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萎缩化、庸俗化,主体内在力量无法得到正常释放,主体性和创造性也受到抑制。
2消费主义影响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的路径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模式与协调研究
1农村居民消费模式现状
市场经济建设以来,随着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生活能源消费和人情消费支出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低层次性。1.1生活消费支出中发展享受型支出比重大幅增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民经济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吃、穿、用、通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表现出良好态势。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模式总体上已经跨过了贫困型阶段,正处于从温饱型向宽裕型转变阶段,部分居民已达到了小康型阶段。从恩格尔系数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都已达到小康标准,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2%。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农村居民收入已达到11421.7元,消费总支出达到9222.6元,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80.7%。消费支出中,享受发展型消费支出不仅绝对数量快速增长,占比也大幅提高。2015年,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分别为1163.1元、969.3元、846.0元,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分别为12.6%、10.5%、9.17%,相比于2000年的5.6%、11.1%、5.2%已有大幅增长。主要食品消费中,蛋、奶、干鲜瓜果类支出分别达到8.3、6.3、32.3千克,比2010年的5.1、3.6、20.6千克,都有较大增长,而原粮消费159.5千克,则比2010年181.4千克减少不少。耐用品消费上,每百户居民中,摩托车、电冰箱、空调、家用电脑数量分别达到67.5、82.6、38.8、25.7台,比2010年的59.0、45.2、16、10.4台,也有较大幅度增长。这都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逐步转变。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1.2生活能源消费中低层次、高污染消费持续增加。当前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长期增长缓慢,大部分农村居民生活依然以薪柴、煤炭等传统、高污染物质能源作为主要生活能源,在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煤炭消费却从2000年的8456.96万吨持续增加至2013年的9289.83万吨,而城镇居民煤炭消费总量下降了50%左右,这表明农村居民的生活能源消费还处于低层次阶段。农村居民对于商品能源消费量不大,煤气、石油等优质能源使用比例小,人均用电消耗量约为130千瓦,也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消费。1.3日常消费中人情消费、丧葬消费支出较大。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但与之俱来的人情消费成为了农村居民的一大支出,消费名目繁多,请客送礼、铺张浪费之风成为了农村社会缩影;在农村社会中,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现象严重,为了讲究排场,一场喜事下来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已经相当普遍,部分农村居民不顾自身经济实力,借钱操办,形成了一种不良消费之风。据怀化某村支书统计,全村585户农村居民,共有2673人;近5年来,除升学、当兵、庆生等宴会活动外,共发生婚丧嫁娶及建房宴席213起;其中213户农村居民生活总支出中:红白喜事花销耗费5年全部收入的70%,占用了5年全部生活开销的75%。
2农村地区现阶段消费模式的特征
2.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但仍不够合理。近年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呈现逐年上涨的良好趋势,消费结构因经济收入有所改善,但与城镇居民相比还是显得相差甚远。从消费内容比重来看,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支出比重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但是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人均消费支出依旧高于农村居民;从消费内容形式来看,城镇居民享受型消费支出较多,在休闲娱乐、网络购物、通讯、教育投资方面等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多,而农村居民消费内容较为单一、娱乐方式也相对简单。2.2低碳环保消费意识薄弱,还处于非可持续发展消费模式阶段。大多数农村居民对自我消费方式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缺乏相关认识,节能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其传统的消费观念中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满足生活所需为消费标准,对于消费一些高经济成本的环保消费品暂时无法接受。类似于沼气等生物质能源的使用率和普及率不高,加之没有约束的随意堆放日常生活垃圾、大量使用传统焚烧法清理田间杂草、利用薪柴取暖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直接造成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染。2.3不良消费观念形成的铺张浪费消费模式。对于农村消费而言,农村居民所面临的人情消费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恶性消费陋习,铺张的红白喜事推高了家庭的人情支出,人情消费和铺张浪费之风水涨床高,带来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原本可以用于生产的资源被扭曲成炫耀性消费,同时也扭曲了农村居民之间淳朴的相邻关系,沉重的人情消费不仅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精神负担。
3农村地区现阶段消费模式形成的原因
3.1较低的收入水平。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基本上还处于较为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农村居民消费注重于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即花费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来满足日常所需;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程度低,且带有季节性风险,农村居民只能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尽量向自然免费索取,在产生效益的同时不断排放生产所需废弃物,造成了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农村地区生活环境破坏严重。3.2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有限。农村居民消费环境欠佳,农村地区通讯落后,信息流通渠道狭窄,难以形成快捷的商品流通体系及售后服务,虽然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但农村消费市场上的产品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一些不良商家更是将城市滞销的产品转移到农村,严重打击了农村居民消费热情;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极为缺乏,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使农村居民对今后的生活保障缺乏安全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本有的消费需求。3.3保守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文化。受周围生产生活环境影响,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消费一直以来都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消费行为相对保守且偏向于从众消费,对某一种商品的消费往往受周边邻舍的影响,带动消费需求,同时,农村居民面子消费、人情消费较重,尽管生活不是很富裕,但存在攀比、盲目、不失脸面的消费心理。农村居民缺乏必要的商品知识和环保意识,层出不穷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消费市场却无法辨别,由此可见,农村居民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清洁消费理念。因此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个人理性将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负的外部性将使集体利益受到损失。
小议蒲泉啤酒营销规划
摘要:本营销策划从产品分析、市场分析、机会分析等方面分别探讨蒲泉啤酒存在的优劣势,据存在的优劣势情况为蒲泉啤酒指明营销策略方向。
关键词:产品分析市场分析营销策略
1蒲泉啤酒产品分析
1.1产品价格分析目前蒲泉啤酒产品价格结构是1.50——6.00元之间的价格空间,属低档、中低档、中档产品,市场广阔,消费人群巨大,是啤酒消费者里人群最大、人数最多的消费产品类型,市场巨大,潜力无限。
1.2产品生产技术品质分析蒲泉啤酒产品品质结构是低档、高档并存。传统性的低档啤酒是最大众性的消费品,是零售的主流啤酒,各生产厂家的质量指标区别微乎其微;传统性的低档啤酒也是宣传、价格、推销力度影响产品销售量的产品类型;升级技术产品是与著名啤酒生产企业的高档啤酒同级的技术产品,不存在产品技术质量差别,但价格却是中档产品价格。
1.3消费者口感分析主流啤酒味道,与所有竞争对手的同类质量技术产品相似,但其价格低,所以在市场上相对于其他品牌高档啤酒具有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