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救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2:26: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活救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活救助

城市生活救助管理意见

为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第381号令,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切实做好我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对救助管理工作的领导

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贯彻依法治国、坚持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它对于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救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救助管理工作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民政、财政、编制、公安、卫生、建设、交通、铁道炔棵乓魅分霸?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政府主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区域合作、救助站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救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把这件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民政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并对救助管理站进行指导、监督;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开展救助工作的情况,编制救助管理经费预算;公安、建设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管理站,对其中的危重病人要通知卫生部门进行救治;卫生部门要指定医院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进行救治;交通、铁道部门要配合民政部门为受助人员返回住所地或所在单位提供交通便利。

查看全文

城乡生活困难居民应急救助制度

第一条为了使城乡居民因某种原因造成的突发性生活困难得到及时救助,根据省政府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应急救助,是各级政府对在生活中遇到突发性困难的城乡居民,给予一次性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

第三条应急救助要坚持属地管理、适度救助、公平公正和以自救、互助为主,政府一次性救助为辅的原则。政府救助的重点是发生突发性困难后,靠自身力量和互助互济仍不能在短期内恢复和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居民。

第四条在各级政府领导下,民政部门负责应急救助的审批与管理,并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应急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应急救助工作接受有关部门的依法监督。

第五条凡户籍在我市并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的城乡居民家庭,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请应急救助:

(一)在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重大疾病救助、就学援助、住房救助、采暖费减免、农村灾民救济等项社会救助政策后,家庭又遇突发性灾害损失或其他特殊困难危及基本生活的;

查看全文

灾区困难后续生活救助通知

四川、甘肃、陕西省民政厅、财政厅:

汶川地震灾区临时生活救助政策实施以来,灾区各地迅速落实《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关于对汶川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实施临时生活救助的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8〕66号)要求,制订本地区实施方案,及时将中央补助金和救济粮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灾区社会秩序的稳定。考虑到此次地震造成灾区群众损失程度深,生活困难大,恢复重建时间长,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3次会议决定,在3个月临时生活救助政策到期后,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困难群众继续给予后续生活救助。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保障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突出救助重点,促进受灾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救助对象和期限。救助对象主要包括:“三孤”(孤儿、孤老、孤残)人员;生活困难的遇难(含失踪)者、重伤残者家庭人员;异地安置人员;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且生活困难的受灾群众。救助时间为今年9月至11月,共计3个月。

二、救助标准和资金。后续生活救助为现金补助,不再发放口粮,每人每月平均200元。你省要根据灾区上述救助对象生活困难情况,实施分类救助,适当提高“三孤”和生活困难的遇难(含失踪)者、重伤残者家庭人员的补助标准。补助标准由省级民政、财政部门统一制定,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实施后续救助政策所需资金,中央财政予以补助,一次性切块安排给地方,由地方政府包干使用。

三、政策衔接。今年11月底后续救助政策到期后,对于生活困难仍需救助的灾区群众,可分别不同情况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和冬春灾民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灾区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及早准备,摸清各类需救助对象底数,做好政策衔接,切实保障后续生活救助政策向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平稳过渡。

四、工作要求。灾区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及时将补助金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已实行涉农资金“一卡(折)通”的地方,要将补助金纳入“一卡(折)通”发放。要切实加强困难群众补助金的管理使用,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和虚报冒领,一经发现违纪违规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理。要及时上报补助金的发放情况,自今年8月份起,每月10日前省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将上月分县(区)的补助金发放情况上报民政部、财政部,今年12月中旬上报本省临时生活救助工作总结报告。

查看全文

城乡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省政府关于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苏政发[2006]137号)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全面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长机制的同时,为有效解决城乡低保边缘群众的特殊困难,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各县(市、区)民政局为临时生活救助的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临时生活救助的管理和实施工作。

第二章临时生活救助对象的范围

第三条临时生活救助的范围为具有当地户籍的常住居民,其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保障标准150%范围,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重症疾病患者;

查看全文

城乡低保标准生活救助的意见

为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改善重残人员生活状况,参照江苏省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厅、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对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给予生活救助的通知》(苏民保〔2007〕12号、苏财社〔2007〕127号)精神,现就我市重残人员生活救助提出如下意见:

一、救助对象

(一)具有本市常住户籍,持有县级以上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登记为一至二级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盲视力残疾,未享受低保、五保待遇,本人无固定收入或固定收入低于本市城乡低保标准的重残人员,可申请享受生活救助。

(二)固定收入包括:

1.通过就业等形式享有的工资待遇;

2.在工商部门以残疾人姓名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营业收入;

查看全文

残疾人生活救助座谈会讲话

3月6日上午,**残联组织召开会议,传达省民生工程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工作座谈会精神,对实施该项民生工程和“二代证”核发工作进行再发动、再部署。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马世银作了讲话,副理事长李新宪主持会议,副调研员严仁华及机关业务科长部署了有关工作,各县(市)区残联理事长汇报了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各县(市)区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工作具体经办人员和“二代征”办证业务员列席会议。

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省民生办陈永年主任、省残联张纯和理事长的讲话精神。一致认为,对贫困重度残疾人实施救助,是得到总书记充分肯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是残疾群众期盼已久的好事,必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残联作为这项民生工程的牵头单位,必须深刻领会政策,严密组织实施,确保好事办好。必须强化“机遇意识”,把实施民生工程作为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大好契机,作为加快信息化、数据库建设的大好契机,作为提升残联形象、赢得更多话语权的大好契机,积极作为,乘势而上,全面发展。

会议指出,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工作开展以来,各地高度重视,组织严密,工作扎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岳西等地注重规范操作,宿松、望江等地组织残疾鉴定专家组进村入户核残,枞阳等地积极协调签定残疾评定医院,桐城、太湖严把落实环节等做法值得推广、值得发扬。

会议要求,“二代证”发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如果考虑不周、处理不慎,很有可能出现不稳定因素。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精心组织实施,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完成任务;要广泛宣传、广而告知,通过多种形式把办证意义、流程、残疾评定标准等讲清说明,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马世银在会上讲话时要求:一要认真学习传达省、市两级的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要按原则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工作,切实遵循“政府主导”不动摇,保持“低保范围”、“重度残疾人”两个要素不改变,坚持“公正、公平、公开”不走样;三要吃透文件要求,切实争取落实工作经费,把必需的人员、设备配到位、运用好;四要严格办证程序,切实分级负责、扭住关键、把好关口。

查看全文

居民生活保障与社会救助立法的完善

一、东西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证分析:几个关键要素的比较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组织实施低保的关键,《征求意见稿》规定,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的家庭,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我们选取甘肃、青海、上海、广东四省(市)相关数据,对各省(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贫困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居民收入与基本消费、低保待遇支付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

(一)四省(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较

《征求意见稿》规定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参考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指标,并适当考虑必需的衣物、水电煤(燃气)等因素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在公布执行前应当报所在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定期调整。根据民政部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330.1元/人、月;全国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239.1元。2012年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2067.8元/人、年(172.3元/人、月);全国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104.0元。[1]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2012年甘肃省城、乡低保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数值,有继续提升的必要;上海城、乡低保障标准高于全国平均数值1—2倍之多;青海、广东接近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数值,尤其是“广东数据”现象值得思考。第二,区域低保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西部二省地区的平均社会救助标准均未达到国家平均补助标准,2012年上海市的城市低保标准是甘肃省2.3倍,农村低保标准是甘肃省3.2倍。第三,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性。2008年甘肃省的城市低保标准是农村的3倍,2012年城市低保标准是农村的1.9倍,而东部地区基本保持在1.4倍左右,甘肃省农村低保标准有继续提升的必要。

(二)四省(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贫困标准比较

贫困标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是一个国家为救助其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者(也可称低收入者)而制定的一定的救济标准或界限。我国现行贫困线标准为2300元/人、年,折合为191.67元/人、月。根据表1数据,截至2012年甘肃省和青海省农村低保标准都没有达到国家贫困标准线,差距分别为30%和13%,西部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偏低,未与国家贫困标准接轨,不足以维持村民的基本生活费用,农村低保未实现“保基本”的目标。此外,我国贫困标准线整体水平较低,若按2008年世界银行划定的每人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贫困标准来考量,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也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若按2012年世界银行划定的每人每天生活费2美元的贫困标准来考量,[2]则除上海外,国内绝大多数省份低保标准未能达标。

查看全文

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分类救助制度

第一条为了使城乡居民因某种原因造成的突发性生活困难得到及时救助,根据省政府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应急救助,是各级政府对在生活中遇到突发性困难的城乡居民,给予一次性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

第三条应急救助要坚持属地管理、适度救助、公平公正和以自救、互助为主,政府一次性救助为辅的原则。政府救助的重点是发生突发性困难后,靠自身力量和互助互济仍不能在短期内恢复和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居民。

第四条在各级政府领导下,民政部门负责应急救助的审批与管理,并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应急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应急救助工作接受有关部门的依法监督。

第五条凡户籍在我市并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的城乡居民家庭,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请应急救助:

(一)在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重大疾病救助、就学援助、住房救助、采暖费减免、农村灾民救济等项社会救助政策后,家庭又遇突发性灾害损失或其他特殊困难危及基本生活的;

查看全文

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补助自评报告

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开展2020年度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和《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0年度中央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将2020年度中央和我省各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列入单位2020年的重点工作,明确专人负责绩效评价工作任务,制定评价方案,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绩效评价工作。具体项目绩效自评如下:

一、预算下达情况

(一)中央下达转移支付预算情况

2020年中央财政下达我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1990万元,上年结转补助资金556.69万元。专项用于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支出。

(二)省内资金安排、下达预算情况

2020年省级财政下达我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706元,专项用于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支出。

查看全文

全镇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意见

为了切实保障贫困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根据省《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实施办法》和市残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民生工程的通知》及县《关于实施2012年度民生工程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项目的通知》的要求和文件精神,根据我镇实际,2012年我镇继续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

一、实施对象及原则

1、实施对象。贫困重度残疾人是指我镇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二代证)且残疾等级在二级(含二级)以上的残疾人。

2、救助原则。(l)坚持科学发展观,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2)坚持特别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4)坚持属地管理、动态管理的原则。

二、申请审批程序

1、个人申请。申请享受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的残疾人须填写《省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申请审批表》,提供居民户口本、居民身份证、二代残疾人证、低保证,通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向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