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11:37: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化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化教学

透析生化教学多媒体运用

生物化学是生命领域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生命本质。它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代谢途径相互联系,错综复杂,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记忆。多媒体教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以声音、光线、形象、颜色等多种信号,将微观的、具体的、抽象的多种信息直观、生动地层现出来,便于学生识记、保持和再现[1]。因此,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提高本院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本文主要探讨多媒体在优化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储备量大

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一直是根据教学大纲制订相应专业的教学计划,而后教师遵循计划指导教学活动实施,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然而,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较多,学时又少,多数情况下两节课的内容教师边板书边讲解差不多需100min讲完,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印象不深,理解模糊,掌握较肤浅,学习负担重,如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亦较为局限,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知识拓展的空间,要再增添课时和增加学习内容已是很难的事情。如糖的分解代谢途径———有氧氧化为两学时内容,从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特点到意义,教师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一边写反应式,一边讲授;或用文字说明、诠释,想方设法让学生能理解、听懂,这样几十步反应下来,既费力又费时,且教学效果不佳。自多媒体课件引入到生物化学教学中以来,充分利用其信息量大的特点,利用幻灯片在屏幕上展示糖的有氧氧化反应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在教学中还可为学生提供糖有氧氧化时三羧酸循环的背景材料,巩固和拓宽学生对三羧酸循环的理解和认识深度,丰富了教学内容。另外,在一些涉及生化知识的疾病时,如糖尿病、蚕豆病、白化病等,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疾病的病例或照片,使学生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多媒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基础与临床联系的意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了生物化学在医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2]。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中减少了板书占用的较多时间,可给学生介绍更多的知识,教学内容变化快而多,能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扩大了知识面[3]。这样在教学内容多、课程时间紧的情况下,提高了生物化学的教学效率。

2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生物体复杂的生命现象,常规教学主要以语言、文字描述为主,学生们理解较为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动画技术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含氮激素的作用原理———CAMP级联放大作用,单凭教师的讲述,学生很难对此激素的作用原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较难准确掌握。若此过程借助多媒体的动画视频,学生就能清楚观看到激素与受体的结合、G蛋白的激活、G蛋白开启磷酸肌醇酶的催化活性,直至激素在细胞内引起的广泛反应。这不仅使学生对含氮激素的作用原理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将对此原理的理解简单化,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关于DNA复制,传统教学教师讲授起来比较费劲且效果也不是很好。应用多媒体教学,将DNA复制的每一步骤用FLASH制作成动画加以播放,教师可借助这些动画清楚地给学生讲解DNA复制的真正情况,学生就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全部内容。

3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查看全文

卫生化学教学质量论文

1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其中差距5是差距模型的核心,只有对差距1~4进行较好的弥合,才能降低乃至消除这一核心的质量差距。

2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育服务是服务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别,高等教育服务由大学提供,除强调理论课程的教授以外,还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学生(服务消费者)感知教学(服务)质量的过程。据此,可以构建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图2)应用于高等教育教学中。2.1理解差距(差距1)高等学校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或对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存在认知上的错位。即学生需求和期望教师不了解;或者即使教师努力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这种了解与学生的真实需要和期望并不完全符合。2.2程序差距(差距2)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教师所判定的学生需要和期望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一方面来自教学计划本身所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教学计划与学生需要和期望间出现偏离造成的。2.3绩效差距(差距3)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服务与教学计划、教学规范或教学标准间出现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于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教学计划不能顺利实施造成的。2.4营销差距(差距4)教学的市场宣传与实际提供给学生的教学服务之间的差距。即教育宣传得很好,而实际却没有达到。2.5感知差距(差距5)差距5基于前4种差距而累积产生的核心差距,即学生获得的实际教学过程或体验与学生期望得到的理想教学服务之间的差距。这5种差距是改进教学质量的初始渠道,即经过5种差距的弥合分析可以找到所有改进教学质量的措施。

3基于差距模型的《卫生化学》教学质量改进思路

3.1《卫生化学》课程教学现况

查看全文

谈高职护理生化教学现状及改革

1高职学生现状分析

对于文科生来说看到章节出现的许多化学结构式与生化反应,反映不易记忆和理解,有人甚至将学习生化课的困难譬喻为“老虎”。[2]3.自卑感强有不少高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社交困难,尤其是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担心老师批评和同学轻视,怯于与人交往,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于是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1]774.学生普遍对生物化学课不够重视高职护理专业的许多学生都对自己所学专业定位在会“打针、吊水”的基础护理操作上,认为会一些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就能满足护理岗位的需求。所以,学生往往会轻视生物化学这样的医学基础学科。

2高职生化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学内容

2.1.1教学重点

传统的生化教育教师把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三大物质代谢和大量繁杂的分子结构式及反应途径中。对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高职生应注重所学知识是否有用于临床。

查看全文

剖析生化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庞杂繁琐,学生普遍感到难学。而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效果,则是解决这一问题乃至提高生化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教师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教态自如大方自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科学的处理、提炼、归纳教材,合理的组织教学,有的放矢地实施各教学环节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1吃透两头(教材,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吃透教材,钻研和熟悉教学内容,掌握这一节课内容在本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前后联系。其次,要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重点、难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书本较为枯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对于备课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轻易放过,要广泛地精选有助于疑难解答的参考资料,做到旁征博引,为我所用。在备课的同时还要写备课笔记,但写备课笔记不是机械化地抄书,备课笔记应是表达的需要,对教材重新加以整理、提炼、归纳和补充,应注意通俗化、条理化和科学化。总之,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自身装满一桶水”。

2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指导记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

在生化教学中,始终存在内容多,教材篇幅大,课时少这一矛盾,学生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掌握和记住,要结合学科重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抓住重点、讲清难点才可收到触类旁通之效,也是抓住了核心问题。如果讲课时不分主次、平铺直叙、贪多求全、漫无边际,学生听得昏昏然,无所是从,势必削弱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教师在教学中必然善于突出重点和克服难点。所谓重点内容是本学科(本章节)的骨架,是联系相关学科和专业学科的纽带,是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支柱。内容的重点和要点教学大纲都有明确的规定,重点内容要讲精讲透,使学生心领神会。做到重点突破,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对于次要内容可以扼要讲或一笔带过,或者留给学生自学掌握,以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突出,难点也不能放过,有时重点与难点重合,无疑必须想方设法花较大力量把它讲透。例如在讲解生化的重点内容物质代谢这一部分时,由于代谢途径中反应成串,若单纯借助于挂图讲解,虽然直观、连贯、省时,但学生的思维很难跟上讲课的步伐并易使学生产生物质代谢途径是否是意造的疑惑。如果从物质的分子结构水平、酶的特性及反应条件的角度,且教师边板书边讲解来阐述化学反应反向的客观必然性,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物质代谢途径连续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有规律的正确概念。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板书设计,包括考虑不同颜色粉笔的使用,构成完整、清晰的的板面,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查看全文

人工智能与卫生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项重要分支,目的在于研究、模拟并应用人的思维、学习、知识储存过程。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当今时代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卫生化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卫生化学进行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全方位、高层次的公共卫生人才。

关键词:卫生化学;人工智能;教学改革

21世纪以来,全世界开始进入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医疗、计算机科学、金融贸易、通讯、法律、游戏及周边产品开发等诸多方面应用广泛[1-3]。由于教育本身的独特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课程改革必须要适应时代潮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进而培养时代所需的高科技全方位人才。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极度缺乏,因此加快培养高水平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十分必要。卫生化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教授分析化学相关知识与实验技能。时代在不断变化,预防医学要求不断更新研究手段及新兴技术,为及时迅速的发现、控制和预防疾病流行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信息和方法。因此,卫生化学课程的不断更新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卫生化学课程随之变革,这样方能培养时代所需的人才。本文基于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卫生化学课程进行改革,顺应时代变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应急型、全方位、高层次的公共卫生人才,助力“互联网+”全民预防新时代的到来。

1理论教学

1.1教学资料

在新时代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不再要求只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求掌握新兴科学技术与高科技信息。为推进现代化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程,教师必须在卫生化学教材中增添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如在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质量保证章节中加入人工智能知识。当今时代人工智能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语言识别等新型科学技术。该技术可更高效、智能地进行样品及数据处理工作,将该方面内容加入教材中,既可填补卫生化学教材中人工智能方面的空白,也为课程改革中教材改革迈出重要一步。教师将其他课外教学材料加入人工智能技术,如微信小程序和在线辅导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检测教学材料的不足并实时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精确掌握学生的学习与复习情况。比如ContentTech-nologies,Inc(以下简称CTI)是一家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定制教科书的公司,可根据教案及教学大纲的内容,发现更加适合教学的教科书及教学材料。CTI根据这项技术为多个中、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教学材料。同时,为弥补预防医学学生应急知识及能力的缺乏,课外知识平台精准设置应急处理知识课程,使学生在课外智能平台学习知识,增强专业能力与预防应急能力,成为全方位、高层次的公共卫生人才。

查看全文

陌生化思维下大学语文教学探究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的人才,以适应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学校为教学提供环境条件。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学生、学校都应该在陌生化思维的指导下,用新奇的思维摆脱以往教学的惯常化,从新的视角探索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激发教师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大学语文;陌生化;教师;学生;学校

一.陌生化定义及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1.陌生化的定义。陌生化理论的构建是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于1916年开始的,他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书中提出“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间,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它就理应延长。”[1]什克洛夫斯基关于陌生化的看法是文学性的,认为艺术要达到创作的目的需要采用反常化的手法,对原本熟悉的事物进行改造,设置欣赏的障碍,增加读者感受的时间,让读者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创新对世界的看法,摆脱固式思维的束缚,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1936年,德国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发展了这一理论,并将陌生化定义为:“对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物进行陌生化,首先很简单,把事件或人物那些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一目了然的东西剥去,使人对之产生惊讶和好奇心。”[2]可见,陌生化不是为了让理解和感受陌生而陌生,而是采用一个可以产生欣赏障碍的手段,从表面上制造隔阂,使原本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从更高层次上突破思维的局限,获得新奇的感受和体验。2.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纵观当前大学语文教育,其在整个高校课程体系中处于劣势,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教学研究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大学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丰富,但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往往不是安排的最有资历和学识渊博的老师,有的甚至是跨专业的老师。由于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精心安排,课后没有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导致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二,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课前预习欠缺,课上参与度不高,课后复习延伸较少。进入大学学习之后,学生多注重专业课程和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或英语考级会成为学生毕业和找工作的限制,大学语文对于学生没有硬性要求,因而学生对待大学语文仅以通过期末考试作为标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发挥。第三,学校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导致学习氛围不好。学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的环境,学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目前高校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安排的课时较少,没有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课程目标难以实现。

二.陌生化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陌生化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教师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陌生化思维,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能有意识地用陌生化思维来设计课堂,突破传统的刺激—反应式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定向思维着手,对熟悉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对于学生来说陌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那么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运用陌生化的思维,也是提升自我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陌生化思维,首先需要教师不断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教师面对熟悉的教学内容要设计陌生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收集资料并进行消化。其次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在鼓励学生陌生化思考的基础上还要跟上学生思维的节奏,这些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方面的课堂问题处理能力。2.陌生化是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学习的关键。学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又一主体,应该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运用陌生化思维能突破思维定势,是创造性学习的关键。一方面,语文学习一直伴随着学生,学生很熟悉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大学语文不是高中语文的延伸,面对熟悉的语文课程,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与之前诸多陌生的地方。学生运用陌生化思维来进行课前预习时,将原本熟悉的语文学习方法陌生化,主动突破思维定势,多发现学习内容中的疑惑并做好课上交流讨论的准备,这就有利于学生改变常规思维,进行发现性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前预习、课上参与和课后复习中都培养陌生化思维,能够在熟悉的课程学习中,发现陌生的问题,并从陌生处入手,设置障碍并积极跨越学习中的障碍,主动参与课堂,这有利于实现创造性学习,能够更好地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人才。3.陌生化是学校更新观念,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学校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教学环境保障,学校用陌生化思维审视大学语文课程,是学校更新观念,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并在专业人员—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学校为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3]一方面,如果学校用陌生化思维来定义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摆脱熟悉的对语文的认知,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重新定义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就有利于及时更新和完善观念,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大学语文。另一方面,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将定型的阶段,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面对社会竞争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各种能力。学校用陌生化思维审视大学语文,多提供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各种活动和竞赛,为大学语文课程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也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查看全文

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

卫生化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以预防医学需求为前提,应用分析化学为手段和技术来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与健康相关的化学物质的质、量和变化的学科[1]。它既有化学本色,又有医学特色,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预防医学相关学科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等学科服务。因此,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通过实验教学,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一些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和简单维护。本文通过调查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卫生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分析当前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为进一步采取相关教学改革措施、提高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200人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式匿名式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目的及意义、学习态度及兴趣、课程满意度、实验过程及掌握程度。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90.5%,其中男生81份、女生100份。

查看全文

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在初中化学中有很多实验,实验是化学学科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化学知识都是由实验得到的.可以说,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化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实验.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并领会实验的要点呢?这是一些教师容易忽视的问题.要使学生会做化学实验、能由化学实验习得知识,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有方法的,不是单纯地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在学生完成某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后,教师要组织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实验.这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和培养个性品质的最佳途径.关于教师的指导,从内容上看主要体现在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等三个方面.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贯穿于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实验不同环节的要求各有所不同,因而教师的“导”也各有侧重.下面结合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谈谈教师的指导.首先,教师的具体操作是:(1)阐明实验目的,导入学生实验.

任何学生实验都是在一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的支配下开展的,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是做实验的关键.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进行.此时的“导”,要点明主题,揭示关键.当然这种“导”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讲授,而要采用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想问题,自主地揭示实验中心内容.(2)演示操作,引路示范.实验中如果有实验仪器和操作属于学生首次接触或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操作示范,并结合操作点明操作要领及禁忌事项.这是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根本.这就要求教师的操作要规范准确、能见度高,提示语要简明扼要、抓住关键,以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和记忆.其次,教师要从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两个方面去导,以确保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做到操作明确、观察有序、记录科学等.由于学生实验是由学生自行进行的,而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也各有不同.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种各样,使教师难以在课前全面完整地加以预测.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验操作之中,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实验中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导”:对于实验操作上个别的问题,宜结合学生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则宜集中点评,指出错误的原因、演示规范操作、提示操作要领.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正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抓手.在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要在实验思维方面加强指导,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验总结中来.具体内容有:(1)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处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2)根据实验操作的体会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演绎、获取规律性知识.(3)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再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做出评价性指导,即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全体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带有倾向性问题以及对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实验水平有关的问题进行讲评,促使学生认识水平产生新的飞跃.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实验结束时按照一定的要求清理仪器、搞好实验桌面卫生等.最后,做好化学实验的指导,要求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的要求,以及对相应知识的学习要求.前者是操作上的标准,后者是学习上的标准.只有充分理解课标的要求,教师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知识,有些学生可能会不适应化学的学习,学习并不顺畅,再加上化学实验这个门槛,这些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吃力.因此,教师要在方法上给予充分指导,让学生明确化学实验的程序.对一些实验要点,教师要讲明讲透,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操作不当时不会得到应有的实验结果,甚至会引起事故.

总之,化学实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考中化学实验题占的比重较大.学生如果在平时不注重实验的细节,在做题时就容易忽视一些要点,从而不能正确答题.从各方面来说,教师重视对化学实验的指导作用,对学生学习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实验不同于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也不仅仅是模仿,有部分知识是需要记忆的,有些细节是需要教师反复强调的.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帮助掌握学生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作者:谷华宝 单位:南京市高淳区永丰中学

查看全文

透析生化分离工程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生化分离工程实验,并针对以往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增设具有自主设计性的研究型的生化分离工程实验;对实验前期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操作技能、实验后结果分析,三方面齐抓并举,丰富实验考核方式。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关键词生化分离工程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研究

0引言

生化分离工程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中关于物质分离的理论和实现工程放大的重要实践性课程,由于物质分离过程中工艺方法具有模块化和可替换性,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①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设计性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教师“喂饭”转变为“自己吃饭”。它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验证性实验无法比拟的作用。可是,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比验证性实验更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复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这就更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和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本文通过对生化分离工程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步骤的描述,探讨了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提出了实施生化分离工程设计性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

1自主设计实验模式的具体实践

查看全文

中学生化学教学论文

一、充分掌握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与精髓

老师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线工作者,是教育事业发展壮大的主力军。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个性创新化的时代里,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面对教材不断改革更新的情况下,要不遗余力、认真细致地把握住教材改革的方向。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在不断完善调整之后终于被运用到了实际的教学课堂当中。首先,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教学目的更明确,层次更清晰。使学生们很容易找到学习的重点,并且循序渐进,不容易感到学习吃力,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比如:新版教材中每个实验后面都有学习目标,初步学习什么(制取气体、提取混合物)初步学会什么(材料选用、仪器连接、溶液配制、数据计算、观察方法等)。其次,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样式不一,图文并茂。这样的编制特点使高中化学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插图、辅助图片,让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形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加深了记忆和趣味的效果,使知识内容的学习变成了愉快的享受过程。例如:教材中会结合实验例子配上实验现象的插图,使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结果更具体清晰。一些抽象的分子原子概念配上比例模型图后就变得更直观,让学生更易理解。

二、加强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老师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在要求学生努力的同时,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面对教材的不断改革,教师也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讲解,通过一些创新的教学措施,来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扩展其知识范围,加强对知识的把握运用能力,否则一味按照传统模式来教授,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减退,产生被动填鸭式的教学状况,无法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潜力,使教学成果收获甚微。因而,教师在补充自己知识技能,提高创新应用的基础上来教授学生,会给其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老师的教学指引下充分开拓其创新思维。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研究

1.增加趣味实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