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08:56: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产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早稻直播生产技术研究
摘要:为恢复双季稻生产,红庙镇扩大了早稻生产面积。本文对早稻直播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整地、适期播种、查苗补缺、水浆管理、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早稻;直播;生产技术;安徽无为;红庙镇
为贯彻农业农村部全力推动早稻生产恢复工作要求,无为市红庙镇加大工作力度,2020年早稻种植面积由常年的不足7hm2增加到330hm2,其中直播面积为280hm2,约占85%。早稻直播是一项轻简化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育秧、免移栽、生产成本低、比较效益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一播齐苗难、草害重、后期易倒伏等缺点,栽培上应注重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现将早稻直播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能力强、矮秆抗倒、分蘖力较强、生育期105~110d的中熟早籼高产优质品种,如杂交品种株两优899、两优42、陵两优268,常规品种早籼616、早籼276、早籼402等。
2整地
玉米生产技术论文
1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生产情况的发展
1.1近10年玉米生产在塔城盆地粮食生产中的变化
从2005年到2014年10年间,塔城盆地作物总播面积从2005年的17.219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28.665万hm2,增加了11.446万hm2,年均增长44.66%;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6.731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24.399万hm2,年均增长了40.55%;小麦面积从2005年的4.827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9.888万hm2,增加了5.053万hm2,年均增长16.36%;玉米面积从2005年的1.579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14.393万hm2,增加了12.814万hm2,年均增长了23.88%。小麦面积占盆地粮食面积的比重从2005年的71.72%,到2014年下降到40.49%,下降了31.23个百分点;玉米面积占盆地粮食面积的比重从2005年的23.46%,上升到2014年的58.99%,上升了35.53个百分点,从2012年开始玉米面积占盆地粮食面积比重超过小麦。
1.210年间玉米面积、单产的变化
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面积和单产水平总体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玉米面积增幅23.88%;同期,玉米单产由9677.3kg/hm2,增至12391.8kg/hm2,提高了2714.6kg/hm2,增幅28.1%。
2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生产技术变化的特点
花生安全生产技术探究
摘要:花生是辽西地区的优势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产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对花生质量和品质要求的提高,安全生产已成为当前花生生产的当务之急。从辽西地区花生生产现状入手,就栽培环境、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安全生产技术。
关键词:花生;安全;生产技术
1辽西花生生产概况
1.1生产现状
花生在辽宁省是重要农作物之一,每年花生的种植面积均在13万hm2以上。辽西地区丘陵比较多,沙质土壤广泛,气候干旱少雨,不管是地势还是气候环境都适宜花生的生长,因此花生在辽西地区是优势作物。花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不仅促进了辽西地区的农作物经济发展,也使辽西地区成为了东北花生生产和进出口的核心基地。
1.2存在的问题
醋酸乙烯生产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乙炔法、乙烯法以及其他方法生产醋酸乙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醋酸乙烯;乙炔法;乙烯法;研究进展
醋酸乙烯别名乙酸乙烯酯,是一种具有强烈气味、无色透明的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等,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轻工等行业,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乙酸乙烯酯的工业生产包括乙炔法和乙烯法两大类。
1乙炔法
乙炔法是乙炔与乙酸在常压和温度170-230℃下,以活性炭作为载体,醋酸锌为催化剂,在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反应产物混合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得到醋酸乙烯[1]。乙炔法有两种方法:液相法与气相法,由于乙炔液相法的副产物较多、选择性低,因此乙炔气相法是主要的生产方法。1.1乙炔液相法。加拿大人F-Klatt[2]首先提出了乙炔液相法,该方法是再反应温度为30-75℃,Hg(NO3)2、HgCl2和其他汞盐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过量的乙炔和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烯酯,乙炔又将生成的醋酸乙烯从反应器中带出,并将二醋酸乙酯裂解最终也可以得到了乙烯乙酸酯。然而,由于反应副产物多、反应器腐蚀率高、催化剂选择性差,这种方法已被淘汰[3]。1.2乙炔气相法。乙炔气相法是德国公司首次开发出的气相法,主要包括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的Wacker法和以天然气乙炔为原料的Borden法[4],Wacker法是采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并在后期进行优化,将固定床装置转换为流化床装置。Borden工艺是氧化天然气得到乙炔,通过副产物的合成气得到乙酸,最后,乙炔与乙酸反应制备醋酸乙烯。郭秀玲等[5]采用磷酸法和碳化活化一步法制备了竹炭活性炭,研究了竹炭活性炭作为醋酸锌催化剂的负载量情况,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研究的最终表明,采用磷酸法制备的竹炭具有良好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物理性能。然而,由于孔和孔的分布很小,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微孔,因此,催化能力较低。通过改性竹炭,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2乙烯法
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生产分析
[摘要]我国煤矿产业历来就是危险并且比较复杂的,大部分矿下作业都会不可避免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这种事故的发生对于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的管理,提高安全生产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介绍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出煤矿生产中完善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促使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相关性;生产技术
煤炭行业是一种高危性的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煤炭行业的有序运行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工作上的极大困难,这些困难导致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给从业人员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对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就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具有实际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为后续的煤矿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技术管理的水平,提高安全性。
1技术管理渗透到煤矿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通常情况下,在煤矿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部门来说,技术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从技术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样可以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与煤矿生产的效果紧密相关。因此,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安全质量,就需要将技术管理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忽略的。生产技术的管控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从矿井开发和设计的角来看,对其技术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得。一般情况下,为了高效完成煤矿生产,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确定准确的位置,对巷道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选择和安排都要做到仔细分析,要保证各个步骤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煤矿地质的勘查和检测,尽可能达到精准的数据参数,从这里可以看出,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二者不可分离,相互依存,高效的管理可以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指数。
2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
栗蘑生产技术改进提升技术
摘要:对栗蘑栽培技术及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改进提升,提高栗蘑的产量,增加栗蘑经济价值,提升社会效益,从而促进迁西县栗蘑生产高效稳定发展,并为北部其它山区县栗蘑产业提质增效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栗蘑;栽培技术;生产工艺;提质增效
自1995年仿野生栗蘑生产技术大面积推广以来,迁西县广大食用菌工作者积极探索,在栗蘑栽培技术以及生产工艺流程上不断改进、提升,推动栗蘑产业稳定、高效发展,迁西县栗蘑产业正在步入专业性、科技性、高效性、产业化的轨道。现将近年来的经验总结如下。
1栽培模式的改进
1.1小拱棚栽培模式。优点是适用于各种地形,各家各户可少量栽培,一次性投资小;缺点是棚低小,不易管理,占地面积大,每年更换地块难;抗自然风险能力差,栗蘑的产量和质量完全依赖于自然气候,如遇干旱洪涝灾害,会造成严重损失。所以小拱棚栽培模式正在逐年慢慢淘汰。1.2中型拱棚栽培模式。中型拱棚一般棚高1.5m,宽5~6m,长20~30m,以竹竿结构为主,这类棚的优点是管理方便,投资小,但经过多年使用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棚外用草帘,喷水、控温加上雨天使草帘质量加大,易压倒拱棚,损伤菇体,影响效益;二是草帘易腐烂污染环境,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改进,现已改造成钢管式双层中型拱棚,主要是用遮阳网代替草帘,棚结构改成钢骨架结构,双层网膜,可以较好的控温、调湿,设备使用方便,可控性强。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可以连续多年使用,并且在多数条件下均可确保栗蘑出菇的产量和质量,相对降低了出菇成本,稳定了出菇产量[1]。初期由于小拱棚栽培模式费时费工、管理不便、抗风险能力差、菇体质量差、产量不稳定等多方面原因,每500g栗蘑的成本约6元,而现在中型拱棚栽培模式每500g成本可降到4.5~5.0元,每500g净利润就可提高1.0~1.5元,其效益可想而知。当然成本的降低不单是拱棚模式改进的原因,还包括原材料的改进,菌棒生产工艺流程的改进等多方面原因[2]。中型拱棚特点是:土地利用率高、易管理、抗风险能力强,有较好可控措施,有效保证出菇产量和质量。采取相应措施后棚可以连续多年使用,可适当利用现有的机械进行管理,明显的比小拱棚栽培模式在产量和经济效益上有所提高。不足之处是一次性投资大,出菇地块要求相对平整,同时要有较好的出菇管理技术。目前,这种中型拱棚栽培栗蘑模式是一种受群众欢迎、经济适用、宜于推广的重要栽培模式,是一个成功的经验[3]。1.3智能棚栽培模式。智能棚就是能够保证全年出菇,四季可调、可控,能按出菇条件要求随时进行出菇管理,供应市场,并且能够保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棚是近2年内刚刚兴起的,还在试运行阶段,属于纯工厂化栽培模式。这种栽培模式技术性要求高,机械设备投资大,对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要求较高。虽然现在能做到反季节、工厂化出菇,但菇体质量较差,各项成本高,效益不明显,还没有成熟的、全套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4]。
2生产工艺流程的改进
烤烟生产技术要点
一、2015年主要生产技术要点
1、规划烟地,成片集中,好田好土种烟。瘦薄地、油沙地既经不住干旱,单产极低,常年病害严重的地块,适当轮作,也可用生石灰消毒,效果较好。
2、彻底清除烟株残体,深翻烟地,积极开展秸杆还田、农家肥上山工作。
3、良种良法配套,坚决杜绝劣杂品种。
4、培育大壮苗,必须经过二次剪叶才开始移栽。
5、全面普及地膜烟,移栽时间原则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精馏生产技术论文
1精馏生产技术
PVC精馏机制复杂,在进行工艺衡算时,需进行物料平衡、气液平衡、热量平衡及生产能力的衡算,这也是实际生产对各工艺参数设定和控制的重要依据。在氯乙烯精馏过程中,汽化的氯乙烯会改变塔顶冷凝器的热量平衡,而塔顶温度控制回路则通过增加塔顶冷凝器的冷冻量和液相氯乙烯的回流量反过来影响塔釜的热量平衡。实际控制中,塔顶和塔釜的物料和热量的交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克服扰动,通常在塔釜热量交换发生变化的同时,DCS就会对相关控制阀动作状态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实际生产中,参数设定正是基于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只有理清了这些制约因素,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放矢,达到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1.1物料平衡
实际生产中,正常的物料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气液相平衡也就达不到理想效果。一定状态下,物料平衡是精馏塔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通常物料平衡是通过进料量及塔顶和塔底的馏出量来调节的。当精馏塔的操作不符合物料平衡时,这些变化可以通过塔的压差直接体现出来,进料量多馏出量少,则塔压差上升。通常压差应在一定范围之内,压差过大说明塔内上升的蒸汽速度过快,雾沫夹带严重,甚至会发生液泛与返混现象;而压差过小则表明塔内上升蒸汽的速度过小,塔板上气液交换的量过低且传质效果差,塔板产生漏液最终使塔板效率降低。生产中物料平衡异常通常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轻组分馏出量超过了物料平衡量。塔内重组分物料量急剧增加,进而导致塔温逐渐升高,塔顶馏出物中重组分含量增加,得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
(2)重组分的馏出量超过了物料平衡量。塔内重组分物料量急剧下降,相应地导致塔温逐渐降低,使釜液中轻组分含量增加,得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这2种现象的发生,均会使整个精馏塔的操作处于混乱状态而达不到分离效果。如果正常的物料平衡被打破,那么气液相也达不到分离效果,随之影响热量平衡。在实际控制中,在保证工艺指标的同时要使塔釜液面趋于稳定,最终达到动态的物料平衡。
煤炭化工生产技术研究
1我国煤化工的发展状况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煤化工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同时也具备较为迅猛的增长速度,每年煤化工产品的产能都在不断地增长。以甲醇为例,在2014年的时候产能为6861万吨,相比起2013年来说,产能增长率达到了22.74%,产量约为3675.8万吨,产量的增长率也达到了28.89%。虽然到了2015年,甲醇的产能增长率和产量增长率都有减少,但是产能和产量总量依然是在不断增加的。因此,可以看出煤化工产业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国民的生产理念也在不断地调整,在当前也开始了煤化工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淘汰一大批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僵化,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的企业,同时还能够积极的引进新型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得我国煤化工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国内与国外市场,在提高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同时还能够起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以此更好的实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为可持续社会的建设提供帮助。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新型煤化工产业相比起传统的煤化工产业无论是在废弃物排放还是能源损耗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善。笔者相信,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很有可能实现零排放以及更加充分的资源利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后代创造出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2当前煤化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经济效益较低
煤化工项目都属于技术和资金高度密集型的产业。然而,这样一来势必存在着投入以及产出的周期过长,导致获得收益较慢,从而降低了煤化工项目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任何问题都有可能给煤化工项目带来巨大的风险,导致煤化工的经济效益较低甚至是不稳的情况发展。
2.2传统项目的重复建设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
1提升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的意义
随着生态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为充分适应当代林业建设的发展,对种苗技术及管理措施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种苗在满足数量的同时,还要满足产品多样化及优良化的需求。另外,还可以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降低栽培死亡率、应用范围广泛等方面进行宣传,并按照国家的相关管理条例,择优选取,摒弃不良的种苗,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林业建设与发展。
2生产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专业技术型人才。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量技术型人才的支持,但现今,专业技术人才缺失问题十分严重。如今,林业管理的方法并不完善,即使管理人员非常看重种苗的栽植,但忽略种苗栽植后的护理,大大降低了种苗的成活率,造成人力和资金的耗损,致使林业发展无法达到理想水平。加之员工工作量较大,无法保障工作质量。我国目前已培养了许多专业林业技术人才,但由于林业种苗作业较多地集中在偏远地区,工作环境较差,致使很多人才都不愿来此工作,为林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2.2调研信息不足且不能充分共享。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林业部门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没有及时共享,导致调研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及时掌握市场的发展动向,致使种苗生产不是紧缺就是过剩,影响了生产技术中的选苗育种,导致种苗的发展停滞不前。另外在管理工作中,因为没有及时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调研,不了解市场环境及需求,无法保证种苗符合实际市场的需求,给林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消耗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还会影响市场的发展,造成市场产品的过剩及混乱等。2.3资金成本不足。林业种苗的生产过程及其管理周期都比较漫长,前期成本投入也很大,且在短期内很难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对于投资者存在很大风险,容易导致林业种苗工作中出现成本预算不足的情况。成本不足也就意味着技术人员的待遇不高,专业人员流失严重,不容易招到更多的优秀人才,阻碍了林业种苗的技术发展与管理。另外,很多投资者对林业种苗存在一定误解,资金使用存在很大的束缚,不利于种苗的监督管理,影响了林业种苗的联锁产业的发展。
3改善途径
3.1培养技术型人才。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是提高种苗生产技术、完善林业种苗管理的重要途径,所以林业部门必须重视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要拿出资金,对林业种苗工作者进行专项的培养训练,提高其对种苗知识的掌握及具体育种操作的熟悉程度,为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还应设置奖励政策,以便招揽更多优秀的行业人才。3.2做好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工作。各部门之间应加强网络连接建设,引进最新技术,将各个部门联系起来,达到信息互通有无,保证详细了解实际市场需求,时刻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并能够正确选择选苗育种,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将技术信息和市场的发展模式相连接,能够有效加强林业种苗具体讯息的传达工作,良好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3.3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为保证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进行,林业部门可适当提高成本投入,以用于种苗的发展。另外,在政策上可以提供一定的优惠,给予部分企业以经济上的帮助,同时还可以与一些相关企业进行团结协作,通过社会的公众力量,筹措到更多的投入资金,一方面有利于林业建设宣传,同时还能改善因成本不足给林业种苗带来的影响。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产调度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