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04:32: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设计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设计艺术

设计艺术研究论文

[关键词]界面;符号;人机工程;环境

[摘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查看全文

设计艺术研究论文

一、继承性

作为文化中的艺术既有继承性又有开拓性,纵观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设计艺术亦然。一个成功的艺术必须有"根",这个根就是中华民族之根,要充分考虑民族性。如把传统的中国图文与建筑相结合,不光具备传统的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

文化需要一个命脉将其进行贯穿这就是文化的脉络既文脉,如果将文脉断开,这种文化就再也不会顺应下去,设计作为文化,也应注意文脉。在现代设计中很多东西是以牺牲传统文化作为代价,这些只会是一时的焰火,观赏完后就什么都没有了。现代设计是一个多文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在自有的传统文化上加附外来先进的设计,取之其精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二、创新性

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创新性,超前性,在继承的同时,不要忘了创新,这是设计的本质要求,超越是艺术家和艺术设计师具备的一种艺术创作素质。只有创新才有发展,艺术才能持久。

三、宜人性

查看全文

设计艺术研究论文

[关键词]界面;符号;人机工程;环境

[摘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查看全文

设计艺术属性问题思索

现代设计艺术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而产生的。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著名政论家、工艺美术家和建筑家威廉•莫里斯(1830—1896)曾被人们誉为现代设计艺术的创始人。莫里斯根据艺术要为大多数人服务,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思想,提出了艺术要与技术和劳动相“联合”的理论。他的倡导和实践,对欧美的设计艺术,尤其是书装艺术、印刷工艺,都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莫里斯还不是具有现代设计思想的人。他由于憎恶资本主义制度而把眼光转向已逝的中世纪,认为工业化的大规模机器生产破坏了创造性的劳动,使劳动者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受到摧残,因而片面地认为只有手工艺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因此,在设计思想上,他企图重建所谓中世纪纯粹的精神价值,复兴中世纪和上层贵族化的样式;在设计风格上,则顽固坚持非机器印刷所要求的复杂纹样。这种主张,既造成了他的理论上的矛盾性、也导致了社会实用与个人创造的对立,与机器时代所要求的设计标准化、大众化以及新的生活节奏造成相抵之势,而这显然是与设计艺术的发展要求相悖的。所以,时代必然要求新的设计思想和风格的出现。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德国著名建筑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为首的一批建筑师、工程师、工艺家、画家和雕塑家在德国创立了“国立魏玛包豪斯学校”。

在格罗皮乌斯的主持下,“包豪斯的教师们对莫里斯等人关于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做出了革命性的发展。他们认为,设计艺术应该同工业化社会的需要和条件相适应,设计师要为新的社会生活服务,要有自己的时代风格。在这种“新的观念”的指导下,他们注重新的材料、新的技术的利用,注意把艺术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结合起来,把工业设计中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起来。他们通过自己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力图建立一种纯逻辑化、理性化的,适合于现代急促明快的生活节奏和现代人心理结构需要的设计美学风格,从而完成了传统设计向现代构成设计的飞跃,对后来的欧美设计艺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欧美各国大都由于受到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袭击而迫使资本家为其工业产品千方百计地寻求出路,于是,在不同的领域里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革命,并大力提倡文明生产,从而促进了设计艺术的革新。其中比较显著的变化就是对技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美的规律开始大量地运用于工业生产之中。现代设计艺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进入长足发展的阶段。

6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的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产品千百倍地增长,商品销售竞争在国内、国际市场激烈地展开,各企业、公司、托拉斯力图通过实用、经济、美观三者完美结合的产品来吸引顾客,胜过同行,并以此作为继续生存,进而扩大再生产的一个基本条件。这样,现代设计艺术的触角就伸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它广泛地出现于建筑、工业品外形设计、广告、商标、书籍装帧、电视布景、橱窗、展览会布置及室内装饰等极其宽广的领域,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迪扎因”(design,艺术设计)—词,也成为当今国外技术美学中一个十分流行的,囊括自然、社会、人和文化等广泛内容的设计术语。正如1983年10月间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技术美学会议所指出的,现代设计艺术的内容,包括“从小匙到大城市”,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这样极其宽广的领域。在当今世界,人们已把现代设计艺术看做衡量某一民族、某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审美观念及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认为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研究对改善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都起着巨大的作用。毫无疑问,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以及人们观念上的变化,现代设计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将会显得更加突出,其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光辉而广阔。现代设计艺术作为一门技术与艺术密切结合的横向交叉性学科,具有审美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就审美性来说,现代设计艺术属于艺术的范畴。现代设计艺术产生于艺术,艺术的诸种形式,如绘画、书法、摄影、音乐、文学等,都曾对现代设计艺术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如格罗皮乌斯就曾指出:“现代绘画已突破古老的观念,它所提供的无数启示正待实用领域加以利用。”而这无数启示,构成了现代设计艺术得以发展的丰富源泉。例如在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方面,现代设计艺术曾直接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中获取多方面的艺术养料。抽象表现派画家康定斯基和克利(部曾在“包豪斯”任教)关于点、线、面、构图以及“四度空间”(高、长、阔的度空间加上时间)的分析,为现代设计艺术立下了经典性的理论根基;几何学抽象主义绘画对“一般形”、纯粹原色和“平衡”结构的研究,对后来的现代构成设计发生了十分深广的影响。再如立体主义对几何形的结构表现,影响到现代建筑及装潢设计;超现实主义所开创的“印刷物粘贴”技法和“实物贴裱”法,被广泛用于包装、广告、壁面装饰、陈列布置以及电视现场的舞台背景等方面;“光效应”艺术对色彩学、光学及图案学的研究成果,为实用工艺美术、银幕艺术、广告艺术和其他装饰艺术所利用,等等,充分说明现代设计艺术与现代绘画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此外,其他艺术形式也都对现代设计艺术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近年来现代摄影艺术获得了迅速发展,不仅能写实传真,而且对抽象、具象、超现实的表现都无一不能,这就为现代插图设计带来了新的表现手法。

从前插画作品在广告、书装设计等领域的中心地位,今天已逐渐被多姿多彩的摄影插图所取代。又如被称为“最大的无烟工业”的现代广告,也愈来愈多地借助于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创造优美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以说,现代设计艺术正是师承、借鉴、融汇了现代诸多姊妹艺术之长,才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为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审美形式。作为审美文化的一种新形式,现代设计艺术属于艺术的范畴,却又不同一般的艺术,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其实用性上。如前所述,现代设计艺术是—门技术与艺术密切结合的横向交叉性学科。它既涉及艺术创造的诸多美学规律,同时也涉及20世纪物质文化与艺术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新的社会需求和新的审美观念的许多问题。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现代设计艺术的审美性是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的,是为产品或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服务的。因此,这也就决定了现代设计艺术的美学特征与一般艺术不同。它的基点不是建立在个人情感的表现上,而是依据产品的目的性、机能性及经济性等特点,结合特定的材料、工艺技术的水平以及新的社会需求,考虑诸如标准化与多样化、通用化与多层次化、稳定性与流行性、审美性与实用性等—系列问题。在设计思想上,它要求将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融为一体,通过美的形式来传达产品或商品本身的个性、特征;在设计语言上,它追求理性、秩序,力图排除个人主观感情,寻找一种纯逻辑化、理性化的美学语言。这种美学语言通常是以点、线、面的不同组合为基本元素,以几何空间为构成基础,依据产品的材料和功能确定质、量感及色彩,在构图与造型方面则注意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以及分割、错视等形式美规律。通过对点、线、面、形、色、量、质的创造性灵活运用,达到立意新颖、造型精美、形象诱人、功能良好的最佳效果,从而更好地为生产、流通服务。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设计艺术以其技术与艺术、实用与审美密切结合的独特风貌,已跻身于当今国际上热门学科之列。它既属于物质文化,同时又属于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它一方面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个侧面,另一方面反映出一个时代、—个国家、—个民族的美学思想和修养水平,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它还能积极地影响人们的审美趣味和观念,提高人们的鉴赏水平,起着重要的社会美育的作用。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兴起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设计艺术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系将会更加显露出来。在我国,当前已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历史时期,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改革浪潮正汹涌澎湃地冲击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态势下,面向世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生活,大胆对现代设计艺术进行引进与开发,以为产品或商品的生产、流通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摆在我国设计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和美学工作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探索、研究这个课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近年来,现代设计艺术在我国已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设计水平也有了很大改观。然而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仍有相当一段差距。这其中虽有特定材料、工艺技术水平的限制,但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关键问题还在于人的审美素质不够,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因此,提高设计者的艺术素质,是我国设计艺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个当务之急。

设计艺术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是—种独立的“思考”,但这种创造的前提应该是积累、借鉴与融化。在现代设计艺术正在向国际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完整体系阶段发展的今天,必须面向世界,融百家之长,才有可能创出我们的一代之新来。为了适应我国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为了使我国的设计艺术能带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采尽早进入世界先进之行列,我们从理论上、实践上对现代设计艺术的梳理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查看全文

设计艺术教育论文

建国50多年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得到巨大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相当发展规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教学水平较高的艺术教学体系。改革开放之后,艺术学科在结构上得到了调整、完善和空前的发展,已经形成音乐、美术、戏剧、广播影视、舞蹈、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六大门类,艺术类专业发展到48种,1998年新目录调整为20种,独立建制的艺术学院由50年代的不足20余所,发展到现在的31所,综合大学的各类艺术学科应运而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从全国31所艺术院校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来看,1996年只有18457人,而到了2003年已经达到82177人,增长了4.7倍。如果从艺术类专业的招生统计数字来看,山东省1998年录取艺术类考生3896人,2004年则达到了47518人,增加了12.1倍。艺术设计类专业规模的迅速发展与扩大与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有关。面对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一些综合大学、师范类大学、多科大学或单科大学相继成立二级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影视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或设立相关学科专业,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据不完全估计,在全国1683所普通高校中,80%以上的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大多集中在实用艺术专业领域,招生与培养数量增长惊人。据统计,1998年全国艺术类考生为90590人,而到2003年已达211024人,增加2.3倍。

随着艺术学科与文科、工科等学科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一些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新的专业方向不断涌现,如数字艺术、动画艺术、多媒体艺术等一些专业方向已在综合大学开始设置。同时,由于我国电视业快速发展,与电视艺术相关的专业领域,也逐步从精英模式发展为大众教育格局,一些文艺编辑、动画艺术、音乐编导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例如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新开设的专业包括了集音乐、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音乐治疗学;北京广播学院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中新开设了文化经纪方向;北京电影学院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开设了新媒体艺术方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艺术品鉴定与修复、设计管理、旅游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专业方向。近年来艺术类专业招生和报考持续升温,仅山东省2004年就有77770人报考,占全省考生总数的12.5%,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对艺术的需求态势和艺术的大众化趋势,其积极意义毋庸质疑。

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有关,也与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有关,这对于设计教育发展而言是好事。但在规模的背后,不可否认存在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全国80%高等学校开设设计类专业,但大多数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教学投入不足,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研究远远不够。根据教育部教育年鉴统计,1996年艺术类高校专职教师5732人,在校生为18457人,2002年专任教师6896人,在校生64136人,而师资及相关条件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②设计艺术教育学科体系、学科属性、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严重滞后;③设计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与其他学科一样,没有考虑艺术设计本身的规律和特点;④“考试经济”的驱动与设计艺术专业考试问题,急需相关院校专业考试统考,或者同类设计专业成绩的互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合理的、科学的考试办法。

二、设计艺术教育应该科学合理规划学科体系,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论文: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摘要设计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衍变也无时不刻地影响着设计艺术的轨迹。设计艺术对科技、社会文化变革的适应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形成了其进步的要素与架构。

关键词设计艺术工业设计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FB47文献标识码A

“设计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态度和观念,一种规划(计划)的态度观点。”——莫合力纳吉(LaszloMoholy-Nagy)。“设计是包含规划的行动,为了控制它的结果,它是很难的智力工作并要求谨慎的关键的决策。它不重视把外形摆在最优先地位,而是把与之有关的各方面后果结合起来考虑,包括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效果。”——利特(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讲是社会和文化思想的反映,因此设计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对社会的理想。讨论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先要看看人们对社会的理想模式,或要求、或幻象、或期望、或责任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21世纪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的观念不断地发展,探索未知,为后工业社会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理念,就是说设计已经不再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设计研究科学的双重性的调和,即科技给人和人生存方式的影响及科技给社会带来的污染和危急。设计的观念决定了设计艺术发展方向,本文即从以下角度探讨了设计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态势。

1设计艺术的发展必须适应科技的变革

查看全文

设计艺术的审美革新

随着社会进入消费经济时代,设计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大众传媒、消费潮流的冲击使它的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革。作为一种创意文化,它不仅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而且直接构成一种商品经济的活动形式。同时,设计艺术也是一种审美文化,呈现出娱乐性、时尚化和价值结合趋向。审美视野从传统转向现代,由边缘到中心,由低调到张扬,涵盖了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被社会化和符号化了。设计本身作为社会的文化依附于消费的产品之上,没有消费意识的设计,也就无所谓设计的审美化。因此,在纷繁错杂的文化现象背后,潜藏着众多与以往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时期的审美取向的差别,就形成了各个时期不同的审美风尚和特定的艺术形式。我们有必要从消费文化现象入手,对当代设计审美进行必要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引导。

一、消费是审美变革的原动力

现代生活中设计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囊括了人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到改善周围环境,从满足基本需要到精神层次的更高需求以及寻求更优化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的各个层面。而在把商品赋予一种文化价值的消费中,其新颖美观的设计自然而然地成了各种符号彰显身份的最佳展示。进入新世纪,我国为了促使经济发展,刺激消费已成为目前社会生活的潮流。而富人阶层的出现,导致了感官享乐主义的盛行,使设计成为被消费的主体,甚至成为一些文化产业的内核。人们开始由对物质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更多转向对物质商品附加值的消费,从而形成了消费主义。于是,设计艺术经由“消费”这一手段而转化为其中一个社会性的、有代表性的文化象征符号。设计作为按照一定的社会理想、审美意识来改变社会生活的有力工具,人们通过设计理解生活环境和产品,在使用与审美的意义上掌控生活环境与产品。因此,在现代消费生活中,设计艺术是人对环境与产品的审美关系的最高表现手段。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驱使下,设计艺术的目的是使其设计的产品与审美达到和谐的统一。在此,设计艺术成为被消费的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维护自身使用价值,二是强化审美价值。尤其是后者使设计进入了社会生活层面而形成一种消费美学。在消费时代,消费主义一方面促使设计成为被消费主体中的必要元素,同时体现了大众的、世俗化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设计在消费的过程中,又反过来刺激着商品的生产,在“消费—生产—再消费”关系中,设计必然带有浓重的消费主义色彩。伴随着消费主义和设计意识而生的,是以视觉审美为中心的设计艺术。消费经济促使人们将设计的焦点放在人的精神要素上,人的审美、人的消费过程及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尤为明显,这应该是当代社会消费经济条件下最突出的变革之一。设计以人为本的目的和动力是设计史上的无论哪个阶段都无法否认的,可以这么说,当代设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为设计对象所接受,也是与大众的消费潮流、审美观念相符的。

二、审美内涵的泛化与普及

良好的设计是促进消费的主体性的标志,设计是在通过人对消费品进行感知和认同中获得一致性的愉悦。在当下的设计审美中,往往对消费品的时尚、新颖、方便等设计意识充满兴趣,可以说,对设计意识与艺术价值的关注与重视,是目前消费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确定审美内涵泛化与普及的有效途径。完美的设计内涵赋予了商品更多新的感觉。消费者实际上付出了高于一般商品的价钱,但他们一定程度上是心甘情愿的,因为他们得到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商品所缺乏的评价其同类的具体方面的感官,用交换者自己五种和五种以上的感官补足并发展了。”①设计能满足顾客心理、精神和文化上的需要,尤其是审美,是设计赋予商品的额外价值。审美所产生的价值常常比盛装在里面的消费品还重要,是消费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知识与智慧的反映。任何设计都要反映消费者的主观爱好,符合时代的审美风潮,它的具体物质形态体现是商品的商标、包装、声誉以及追加功能、附加利益等,这些正是用知识与智慧创造出来的价值。人们的审美是依靠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产生的。

设计作为一门创意艺术,它所要表现的是一些精神上、意识上的东西,它的直接作用是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并且一定要具备足够的审美价值,要符合社会的审美要求。设计的审美价值是以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有用性为前提的。包含着无法用数量计算的“美感”、“优越感”、“舒服感”以及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设计艺术之所以体现丰富的美学内涵,其基本前提在于把握人的审美需求,对设计内在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追求是当前设计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大都市,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使消费也成为人们享受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社会中,对设计的审美常常会出现一种个性化与标准化既矛盾又统一的双重要求。社会的解放与个性的张扬,似乎使人的生活模式与态度的独立成为现代民主的一种大众化标识。因此,设计在当代消费社会的凸显,还有着现代人自身心理审美需求的内在原因。现代生活中,艺术与设计渐渐失去了它的神圣性、意味性和超越性。当代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日常生活模式的审美化。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后现代中,流行艺术和娱乐活动以其通俗易懂的大众特征成了最普遍的文化消遣。最能体现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最便于了解流行艺术趋势的,莫过于大众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规划与设计。设计无形中成了审美生活不可或缺的支撑。生活审美的广泛性、普及性又使得设计伴随着消费一起融入大众。人们通过生活与媒体所展现出来的对高质量、高品位的感性生活的追求与欣赏,正是设计艺术在消费时代审美内涵泛化与普及的具体表现。

查看全文

论设计艺术制造过程与表达

【摘要】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设计艺术的不断的理解,在设计艺术的这条道路上继承并发展了设计的程序和丰富了表达的形式,使得设计艺术更具有多元化,人性化,使设计更能贴近我们的生活,针对设计人员自身要在明确了方法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方法和程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反之它们刺激了我们去发展的可能,可是无论怎样的方法、过程和表达,我们都是为了设计更加的方便、实用和美化生活。

【关键词】设计艺术创意性思维

在客观理论上来说设计艺术创造过程是有规律的,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设计的程序加以总结,但是这也并不代表了这就使得设计者失去了创造力,而是需要通过一些设计的方法扩展思维,发挥想象力,达到一个不仅是设计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创新的过程,而在这个创造中我们又需要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材质等形式达到接近我们想象的目标。

首先设计艺术创造的过程本身也是设计的过程,其中包含有五个阶段:

设计的准备阶段。设计的准备阶段是指参与设计的人员根据设计的具体要求而开展的市场调查、资料的搜集。通过对社会、市场和产品的调查而制定出具体的设计方案,从而更符合市场和产品的要求,达到功能和形式的统一。具体的工作可分为四项:首先确定设计的组织人员,具体到每一个人。其次要制定一个具体的设计的进程表,制定各个阶段的任务。其次最关键的是对社会、市场和产品的调查和研究。这个环节是为了保证我们设计的产品在投入市场后将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做出了一定的预测,是否是符合现阶段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要从各个方面如国家、民族民俗、文化水平、政治经济环境及地理环境等来考虑问题。针对产品的调查考虑的则是具体到了产品的本身,从产品的功能、材料、技术等方面入手,在保证了产品性能,符合现实情况下,增加其形式美和人性化的需求,又不失其创造性。再次,是进行资料的分析,对搜集来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绘表,可以进行组织人员的评估,筛选设计的方案。

设计的构思阶段。设计的构思阶段是设计师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的阶段,通过前期对准备阶段搜集资料进行整理,设计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展开思维,如智囊法、计算机铺助法、黑盒子方法等,通过这些方法丰富设计的方案,不必在这个阶段去评论其是否可行,这样往往可以在整理和构思中得到异想不到的设计方案,这也充分的体现了准备阶段的不可缺少性,方案越多我们去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宽,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以至我们不去考虑一些束缚,大胆的去联想才有可能有突破性的结果。在构思的过程中也是需要一些外在的表现形式来对我们的想法进行展现的,如绘制草图和制作草模等。(1)草图的绘制,拿包装来举一个例子,构思好包装的具体形式后,可以通过手绘或是电脑绘图的方法对包装的排版,图案、字体进行设计绘制,草图大致可分为,理念性草图,样式草图和确定草图。还是用这个例子,我们绘制了多个形式的草图,以数量奠定质的突破,既在大体的排版和图案大体的勾画的草图,这些草图都叫做理念性草图;通过对一些草图的筛选从而对草图的一些细节进行刻画并加以色彩,既在包装中对具体的标志、标准字、形式图案进行详细的设计,这样的草图叫做样式草图;通过再次的筛选,对其进行按比例绘制的三维草图即设计包装中对其进行多视角的按正确的比例绘制,称为确定草图。(2)草模的制作,是对产品外观设计的一个大体的模型,既在包装中的包装容器的设计,就需要我们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大体的制作一个相应比例的模型,并且需要绘制精确的工程图形,这样可以提高设计的精确性,在设计中除包装设计需要草模外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也同样需要制作草模,制作的材料通常是使用如石膏、黏土、发泡塑料等。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艺术美探讨

摘要:艺术设计是根据人的需求进行设计的,人有对美的追求,这也就要求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艺术美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设计艺术美则是一种对艺术的表现手法。艺术美是超脱于现实生活的一种美,其来源在于以生活作为其素材,在人的内心产生的一种心灵的美的表现。艺术美是由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中生出来的内心的美。其会随着我们人类内心情感世界的变化而进行变化,是具有自由性质的美的表达。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美;关联

在艺术家的眼里,艺术设计犹如一颗大树,而艺术美就是其精华之所在。艺术美是艺术设计家们在自己的作品里所获得的辛勤的报酬,其能够体现艺术家们的心灵世界,艺术家们将艺术美融入了艺术设计的作品当中,赋予了艺术设计丰富的意境和精彩的表现形式。一件艺术设计作品只有拥有了艺术美,才能称之为一件好的、优秀的作品,因为艺术美是心灵美,是体现一件作品的最好的表现方式。

1艺术设计的含义

艺术设计在现今当下具有其广泛性,生活中艺术设计的作品已经充斥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艺术设计作为大学课堂里一门学科,其拥有非常好的教学意义。艺术设计在于让大众欣赏到艺术设计产品的美感,设计出符合使用的具有针对性的艺术性产品。具有服务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特点,其广泛性具有影响人的情绪思维的艺术设计特点。艺术的设计需要设计者们去思考、体会、想象,认真观察我们的周围所处的环境,好以此作为支撑点去进行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设计的创作和创新。

2艺术美的含义

查看全文

设计艺术发展论文

一、继承性

作为文化中的艺术既有继承性又有开拓性,纵观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设计艺术亦然。一个成功的艺术必须有"根",这个根就是中华民族之根,要充分考虑民族性。如把传统的中国图文与建筑相结合,不光具备传统的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

文化需要一个命脉将其进行贯穿这就是文化的脉络既文脉,如果将文脉断开,这种文化就再也不会顺应下去,设计作为文化,也应注意文脉。在现代设计中很多东西是以牺牲传统文化作为代价,这些只会是一时的焰火,观赏完后就什么都没有了。现代设计是一个多文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在自有的传统文化上加附外来先进的设计,取之其精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二、创新性

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创新性,超前性,在继承的同时,不要忘了创新,这是设计的本质要求,超越是艺术家和艺术设计师具备的一种艺术创作素质。只有创新才有发展,艺术才能持久。

三、宜人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