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育思想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03:31: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设计教育思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设计教育思想

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论文

一、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及实践

1.教育方向紧随时展

包豪斯的产生不是孤立、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早在包豪斯学校成立前的半个世纪,许多有识之士就对粗制滥造、审美标准失落的机器产品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以及后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发生的新艺术运动,提出了艺术与工艺、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新课题。这些观点影响了包豪斯学校以后的教学。

到1914年,仅德国就有81所专门从事艺术教育的机构,其中63所开设了工艺系。它们对新时代的机器产品生产几乎有了共通的认识:必须发展出适合于机器生产的新方法,将工艺与艺术结合起来,用艺术改变工业产品千篇一律的冷酷外形。这些观点都被后来的包豪斯学校所继承。格罗皮乌斯创建包豪斯学校后,要求设计师“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包豪斯的教育思想,正是在顺应社会对于优良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设计理念的需要的前提下诞生的。

2.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包豪斯学校于1919年在魏玛成立,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希望建立一个类似中世纪行会性质的小社会,在这里,艺术家与手艺人相互学习,共同创造出意趣高雅的产品。格罗皮乌斯的核心思想是打破艺术种类的界限,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上实施艺术与技术并行发展的作坊式“双轨制”教学体系,课程教学以讲授艺术的形式大师和传授工艺的作坊大师配合展开,以收到“艺”“技”双修的功效。以基础课知名的教师分别有伊顿、康定斯基、克利等人,他们都是当时极富原创性与实验性的前卫艺术家。伊顿在课上分析绘画的结构、韵律以及自然界的材料特性,克利则专注于形式构成与功能的探索,康定斯基以严谨、准科学的方式处理色彩、图形与线条。这些对于几何形体与色彩的精妙分析后来成为包豪斯设计的精髓,也使艺术与工业设计的结合成为可能。

查看全文

教育伦理思想对艺术设计的启示

摘要:教育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基本内容、基本原则、伦理价值等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其基本方针;教育公平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是教育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教育对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满足和教育对个人存在与发展的满足是教育伦理思想价值所在。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对我们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艺术设计类高职可以在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引领下,通过培养职业设计师,为实现教育公平和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人为本的教育伦理原则则提示我们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人文素养课程教育,提升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教育;伦理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经过5年多风风雨雨的执政考验,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理论结晶,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和行动纲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代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适时地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成果进行积极地梳理与总结,教育伦理思想逐渐从萌芽中缓缓地成长起来。教育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基本内容、基本原则、伦理价值等方面。

一、教育伦理思想基本内容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教育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提供高素质的劳动生产人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对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明文说明:“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决定》并非是空洞的谈论教育优先的问题,它明确指出:“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的比例成为一项硬性的指标。党的报告中同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继续坚持对于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是很大的一件事”。[1]

二、教育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教育体系曾风靡世界,其倡导的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思想,确立了与工业化生产相适应的新美学观念,也是“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的精神实质,对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改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包豪斯设计教育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现实意义

被誉为“现代设计的摇篮”的包豪斯,从1919年成立到1933年被纳粹政府强行关闭,以其14年的存在历史深刻影响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特别是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院校的参照范例和构架基础。在对现代设计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对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的深入阐释与探讨,无论是对现代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完善,还是对推进当今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及实践

1.教育方向紧随时展

包豪斯的产生不是孤立、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早在包豪斯学校成立前的半个世纪,许多有识之士就对粗制滥造、审美标准失落的机器产品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以及后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发生的新艺术运动,提出了艺术与工艺、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新课题。这些观点影响了包豪斯学校以后的教学。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叙述性语言路径研究

摘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如何找准不同门类的课程与思政教学相融合的切入点,融入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是目前高校教育的关键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创新创业相关教育引导的主要路径之一。作为艺术设计这一走在时代前沿的教学领域,要利用设计教育与思政教育创新共通的理念,在思想教育阵地最前沿,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艺术设计;思政教学;叙述性语言;创新研究;故事化呈现

高校作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基地,不仅要教授技能,更要提升思想认知境界。年轻学生的教育最关键地告诉他们正确的思维,让他们选择正确的道路。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作为主要课程,其作用无法替代。相对于高等院校教学的其他课程而言,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无论是从教授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具有其独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意义,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领会到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亦然。根据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要求,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要相互融合,必须找准两者的切入点,笔者认为,在这其中,“叙述性”和“象征性”是两个关键词,可作为为主要融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要主动搜集能在教学中使用的各类故事及案例,使教学内容能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连接。授课过程中,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价值引领,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深入挖掘设计课程的背景材料,通过引入热点话题或经典案例,结合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参与课程过程中引发主动思考,进而实现认同,再付诸实践。

一个设计作品,往往需要主题与故事,以提升作品的吸引力,提高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在设计教育中,往往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叙述性与象征性思维,满足设计的“表达功能”,设计者在作品中传达一些深刻的含义,并希望被受众所解读,让人们心存审美,心存辨认。这与思政育人的理念是相同的。新时代需要新语言,把思政课程的内容用“故事”表述出来,再借由带有象征意味,具有叙述性的艺术设计作品呈现,既锻炼了专业技能,训练了表述手法,又与思政内容相融,让设计专业课程充满道德情操和人文社会关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挥二者协同教育的作用。以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为着力点,思政教育语言以“故事化”呈现,配合艺术设计中叙述和象征的表现手法训练,用创意图形、功能图等形式表现精神精髓。主要在视觉传达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体现思政精神,通过图形设计、书籍装帧、插画、空间设计等课程作业,充分展现思政话语体系创新与设计专业教育融合,并建立自媒体平台,根据课程块面设立分类,收集学生作品,展示教学成果。

一、专业协同思政,双方都需要创新与转变。新时代文化多样性与媒体的传播性,思政教育急需创新话语表达形式,努力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不断创新课堂内容的表达艺术,运用故事化表达、多场域交流等方式,与时俱进地增强话语魅力。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中,可尝试运用故事思维上好思政课,以提高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创新创业及传统文化等几大方面[3][][3]。大部分内容都可以用叙事的手段进行传授。因此,在设计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可以“故事思政”为切入点,结合时政热点,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关键元素,用叙述和象征手法表达出来,实现设计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坚持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把设计实践作为思政教育成果检验的试金石。运用好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各种育人载体和传播媒介,例如多媒体、自媒体(公众号、微博等)、流媒体(短视频app)等,以当下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精神世界。

查看全文

艺术教育思想论文

摘要: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建立以来,开创了现代主义设计教育体系和相关设计专业,如平面、建筑、摄影、家具设计等,其教学体系、思想和方法影响甚远。当下,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传承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与体制,具有自己的特色和时代属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该文关注教育现状,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与技术;教育思想;工业设计;探讨

如何提高高校的设计教育质量,专业教师在高校工作中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类似的问题引起了教师、学生、行业专家乃至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思考。高校设计方向的专任教师面对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大背景,仅仅做好教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大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社会发展需求,唯有结合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转变和升级大学的功能,以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并重,才是未来大学发展的方向和正确选择。大学由以往的“象牙塔”逐渐转变为面向社会的“服务站”。当下,高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否为社会服务,创造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能否体现个人的创造价值,这是社会衡量大学生的重要方法。因此,高校设计教师仅仅关注本职教学工作已远远不够。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还需要从事科研方面的相关工作,直接服务于社会,转变传统的大学教育观念。正如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现代建筑师设计师格罗皮乌斯所提倡的“设计为大众服务”,笔者认为当下的设计教育发展方向也应如此,倡导设计教育为大众服务,提升大众的艺术修养,提高大众的设计鉴赏能力,不再止步于传统的艺术教育思想,理当转变设计教育的观念,顺应时展的步伐。教育服务于社会和大众,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向社会服务转变,设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也应转型升级。20世纪初,西方的设计教育蓬勃发展,成长、成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了先进的设计教育思想与设计教育体系。设计教育源于传统的艺术教育,起初并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在工业革命后,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发展,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艺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德国设计教育家、建筑师、设计师格罗皮乌斯看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现状,意识到教育发展的不足,大胆提出了设计教育的新思想,并建立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克服了重重困难,抛弃了陈旧的艺术教育思想与观念,树立了新的设计思想,提倡设计与技术进步相结合、设计为大众服务的思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与设计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正因为这一点,由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设计人才、设计教育工作者,为20世纪的工业设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代设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归因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前人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和设计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笔者作为一名设计教师,秉承前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结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现状,以及自己所教工业设计方向学生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认识。

一、基础性的艺术素养方面,师生共进,强调基础训练

工业设计专业方向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校外写生实训、手绘表现技法等。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美术绘画基础,有必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养成绘图的好习惯。专业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关注当下艺术、设计和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将设计发展的前沿动态传授给学生,将新知识、新讯息、新力量教给学生,带领学生多看艺术展、画展、设计展、实验教学成果展,多参加设计专业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培养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鉴赏能力,关注当下设计发展的趋势与动态,以便有于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课堂教学需要一个管理有序的轻松环境

查看全文

重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论文

引言

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在中国植根的现代艺术设计,不得不仓促上阵,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迎接着信息时代快节奏产业革命的挑战,为中国的产业化提供着力不从心的服务。

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需求的高起点,批量化,又逼迫着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着必须的现代设计人才。这一点可以从现阶段中国高等院校遍地开花式地开设艺术与设计学科看得真真切切。

再一方面,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又十分令人难以满意,社会,或者说市场不能满意,业内不能满意。社会不满意,主要是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就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还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仅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拿不出一个自己满意,社会满意,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反映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无序,师资队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随意,教学方法的陈旧,招生制度的落后。反映到社会上,就是学生因受教学校的不同,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等,有着极大的差异。

高等教育,历来就是出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出理论(总结和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地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现代设计的实践,要求艺术与设计教育积极回应社会的这一要求,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查看全文

高校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与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材施教”思想逐渐被人们创新和深化,演化成为今天人们所说的差异化教学,这种差异教学思想,在现代高等教育中,需要通过实践去研究如何将其有效融入教学之中。本文以地方工科院校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为例,探索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方法与教学设计方式,为差异化教学理论与体系构建提供实践参照依据。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毕业设计;教学设计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教育家孔子就提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即“差异教学”思想。而社会发展至今,教育教学情况都有了很大变化,这种差异教学思想在新时代也势必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一方面,从教育形势与背景上来说,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为大众化教育,高校在校生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扩大带来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从教育教学手段来说,当今现代化技术正在与教育融合,为差异化教学服务。

一、差异教学模式简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材施教”思想逐渐被人们创新和深化,成为了今天人们所说的差异教学。我国学者华国栋认为:“差异化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是相对于大统一教学而言的,一般来说,差异教学模式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差异,落实“因材施教”。教师根据不同的分层原则和教学目标,预置采用不同的分层或聚类算法,再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开展分层教学,如推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资源、推荐不同的学习策略和路径,开展精准、个性化的教学。这与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契合的。从教育观念上来说,“差异教学”的教育观是一种把差异作为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的生态资源观;是一种结合不同人的优势使每个人都有成功可能的多元智能观;是一种接纳学生不同、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全纳效能观;是一种实现每个受教育者和谐发展的差异发展观,也是一种多维评价观。差异教育,是对传统的划一性教育弊端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也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差异性发展价值的突出强调,是基础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差异教学”遵循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该教育模式对学生全面负责,强调集体共同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实现全体的社会化发展,同时满足全体自身发展的不同需要。从教育方法、效果上来说,差异教学是避免人才培养同质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人达标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的重要途径,使受教育者的不同潜能得到尊重与发展。从日常教学过程来说,差异教学是将教育教学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根本性的改革,能更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二、研究与实践

查看全文

成人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成人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成人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是成人教育推进“三全育人”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符合成人教育规律的“线上+面授”混合式教学设计,并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信息化资源优势,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成人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成人教育;混合式教学设计;课程思政

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成人教育作为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不仅要在全日制学生中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同时也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成人教育始终。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进入成人继续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措施,设计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成人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实现成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是当前成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课题和使命。

一、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一)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目前,成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主要以显性教育为主,也就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几门思想政治公共必修课来完成。由于现有教学视频和纸质教材都还没有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因此,学生在自学专业课时,学习内容中所包含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少。同时,由于成人继续教育学员受传统观念和工学矛盾的影响,认为成人学历教育就是考试过关,拿到学分,大多都不重视思想政治课,对于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更是“视而不见”。(二)成人思想政治教学的特点。我国的成人继续教育主要有业余、函授、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等形式。这几种教育形式都具有业余性,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都是半工半读来学习,其主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在线观看教学视频或个人自学,再参加主办学校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组织的少量面授完成学习任务。总体来说,成人思想政治教育都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成人思想政治教学形式化和表面化。大多数成人教育的学生在入学前只有初中、高中或中专学历,这些学生在社会“大熔炉”中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当他们进入系统化成人教育中时,对于“显性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都带有应付或者不重视的态度,难免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而融入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隐性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第二,成人思想政治教学的应试化和学历化。成人教育以自主学习为主,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生都是半工半读。成人教育学生既要完成学业又要完成每天的工作,很多还要照顾家庭。大多数学生参加成人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提升学历,拿文凭。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对他们来说只要考试通过就行,真正想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成人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沦为学历化和应试化教育。

二、在成人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查看全文

课程思政教育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应用

【内容摘要】“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所谓“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政元素与其他课程内容进行融合,课程之间形成协同效应,让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和作用。“课程思政”可以与智慧教学模式结合,特别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智慧教学情境化、智能化、互动化的特点,融合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自觉性,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让思想政治内容获得更为长久深远的影响,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正确认识,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智慧教学;教学改革

一、智慧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与目的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起一种高质量、可复制、可借鉴、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凝练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智慧课堂”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个性化,课堂互动更加常态化,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元素与其他课程内容相融合,使课程之间形成协同效应,让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和作用。“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促使课程有效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自觉性,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让思想政治内容获得更为长久深远的影响,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正确认识,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教育是科学,教学是技术”,教育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当今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更应积极思考如何将课程思政与智慧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积极主动研究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深刻挖掘课程体系内容,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课程讲授中。教师可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选取合适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聚焦了学生这一主体,把“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落到了实处,同时也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了实处。

二、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规划与设计

大学学习阶段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成长和发展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正面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科学学习、创新学习,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面引导他们认清国家和国际形势,培养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增强对党的信任和忠诚度,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针对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程序设计类基础课程,学生人数众多、影响范围广。以课程内容为载体、以课堂为传播平台,将思想政治元素积极融入课程教学中,积极发挥课程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智慧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育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核心主要是: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一)全面深化、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及时更新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的核心和关键,所有教学内容都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开展和进行。课程培养目标一旦确定,相应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方法才有实施的依据和保证。《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培养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等内容。全面深化和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制定《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时,应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元素。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还要突出以学生知识、能力、专业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培养学生具备德育元素,如诚信,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不偷懒、不抄袭;认真,课内课外都养成认真预习、认真参加课堂讨论、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严谨,编写代码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包容,鼓励同学们用包容的态度去对待问题;坚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鼓励学生不放弃;友善,同学之间要养成互帮互助,友爱团结的氛围。(二)实践“融合思想政治元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始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案例选取等各方面融合思政元素,让德育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习惯;注重锻炼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教育主渠道,在交给学生编程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编程工具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信息产业特色及自主可控的必然性,增强他们在专业领域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三)用思想政治元素充实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课程“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将具有思想政治元素、正能量的内容及时引入教材,放大思想教育的鲜活性,授业的同时注重传道,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担当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要求融入课程教材中,使教材具有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此外,还应基于课程特色开发与课程相关的延展资料,例如,基于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基于学科实践基地和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等,还要有师生对话式交互资源开发,以保证师生之间能够形成相关对话和交流。

查看全文

顶层设计高校校园文化论文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要素

(一)应将顶层设计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在国民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应切实融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向。

因此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其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思想。”因此思想引领应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课堂是高校完成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渗透的主要阵地,因此应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的基层团委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应始终坚定为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信念,明确活动目的,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策划过程中,首先应准确把握好思想内涵,强调活动的思想性,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实现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契合,应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实际思想,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组织、筹划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建设,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比如在外语学院中,可组织策划外语文化节,积极开展“英文原著阅读沙龙”、“学科类竞赛”、“英文经典电影原声模仿大赛”以及极具特色的“外文歌曲十佳歌手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广,也可将学生的专业技能积极开发拓展到“第二课堂”,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大大提高。再次,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应注重长远性、系统性、持续性,在活动实践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校园文化活动做到常态化,让学生能够形成一种自觉长期坚持的思想。比如在“学雷锋活动”中,应立足长远目标,将该项活动切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实际活动中,不能仅仅把每年的“三月五日”作为活动日,应设计“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应景式活动,在学生身边不断探索可以作为“学雷锋活动”的载体,并建立多样化的学雷锋奉献基地,真正让学生们体会到奉献的乐趣,找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重要意义。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组织策划中心———共青团团中央以及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团组织应坚持育人的服务宗旨,强化其教育职能,积极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政治理论素质,加强学生的诚实守信观念以及法律意识。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本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意识,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同时应注意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筹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多开展“红色之旅”、“志愿服务”、“四进社区”、“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以“校园文化节”为重要载体,以“挑战杯”为龙头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团组织应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组织、策划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把握校园文化活动中顶层设计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教育职能。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路径

(一)加强高校团干部的培训,加强对顶层设计的认识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顶层设计,准确把握顶层设计要素,是确保校园文化活动有序、有效、规范开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团干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主体,应加强高校团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团干部的实际业务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思想政策水平,可以组织团干部向一些权威的教育机构进行学习,或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等,也可以聘请一些具有权威性的专家组织专题知识讲座等,还可以加强内部人员交流等多种形式。让高校团干部树立顶层设计的全新工作理念,明确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的目的、作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