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02:02: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学对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

教学目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教学提示: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

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建国初期。1956年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二)改革开放以来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在全国全部免除农业税。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其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统筹”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2月21日,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旧村改造

在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旧城改造”一直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词,现在这个词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了新农村建设方面,“旧村改造”开始流行。

自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提出来以后,许多地方为了响应这一号召,纷纷开展起了规模不同的“旧村改造”工程。有扒了平房盖别墅的;有毁了土路修水泥路的;还有把全村的房屋涂成统一颜色的……总之各有各的招数。这些措施在改变农村村容、村貌来说的确是有一些效果的,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近郊或乡镇企业发达的地区,对农民住房的统一规划,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住房条件,而且改变了过去一户一个大院落的居住方式,有效地利用了土地,甚至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大部分农村来说,这种做法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别墅住上了、道路修好了,农民口袋里的钱被掏光了,生活条件反而不如以前了。这种情况近年屡屡发生,其根源就是地方领导“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典型的“政绩”杠杆作用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的结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旧村改造”。“村容整洁”只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的一个方面,是新农村建设中众多个“新”中的一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在党的二十字方针指导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而不能为了体现自己的“政绩”而断章取义、急功近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仅仅抓住一个“新”字,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才能体现“新农村”的真正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才能真正成为造福广大农民,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在“新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这不仅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的观念要新,同时也要求我们努力去改变农民的观念,使其从小农经济观念逐渐向规模经济、市场经济的观念改变。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才能有逐步开展的基础。

查看全文

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除了要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劲动力、提供坚强保证外。关键是要做好相关调研工作,立足本地实际,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一窝蜂冒进。结合南庄实际,本人浅谈一下在南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感想。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考验。从我镇情况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还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锐意进取精神。二是素质能力不适应。有些党员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不强,没有真正发挥带头、带领、带动作用。三是工作方法不适应。有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没有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难以担负起团结带领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的重任。四是经济基础不适应。我镇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切实解决好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以思想教育为主线,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头脑,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及时调整基层组织设置,不断扩大农村党员的工作覆盖面;以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全面提升素质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形成民主科学的运行体系,真正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改进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途径和基本目标之一。随着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行业协会、中介组织、股份合作社等新兴经济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大批农村党员和优秀人才聚集到农业产业链条上来。面对大量出现的新兴组织这一现状,党的建设如不及时跟进,势必会造成“缺位”和“断层”。因此,必须不断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全面提高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考

党的**届**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一种社会状态,是广大农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改变自身落后面貌而确立的一种奋斗目标,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提出不是对以往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深刻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部署

建设新农村,虽然是一个历史上曾多次提过的老话题,但又是一个与时俱进内涵不断变化的新课题。“建设社会主义农村”问题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订国民经济发展“二五”和“三五”计划时就提出过,当时主要是强调在农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如在《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过,“发展农业可以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今后的任务是要尽力巩固合作化制度,同时继续反对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年代和**年代,中央许多文件也都有过相同或类似的提法。但这次党的**届**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内涵与以前大不相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方面,它是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顺应历史发展趋向,为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而提出的战略举措。总书记在**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而我国到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649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人均GDP超过1200美元,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比重已降到58.2%。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400美元左右,农业与非农业的产值结构约为14:86,就业结构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达到40%。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基本条件,因此,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说是恰逢其时,对于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它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农村面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应清醒地看到,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根本提高,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文化水平低、民主意识淡薄的现象依然普遍,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仍然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从“三农”问题的提出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确立,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三农”工作上达到的新境界。

由此,不难看出这一重大举措,是党的**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体现了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体现了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要求,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内容提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理论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有些政策问题需要认真把握。

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党的文件中曾多次使用过这个提法。尽管是同一提法,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

新的背景。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课题。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重点,不是直接对农民进行收入补贴或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补贴,而是指从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转向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让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重申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说法一以贯之,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也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迅速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纲要。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顺应“两个趋向”,明确提出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县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城镇,农村发展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严重阻碍和谐新野的建设进程。我们必须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到重要战略位置,进一步确立工农互动、城乡一体的观念,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各项事业建设,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探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收入分配关系和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转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对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农村综合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和农村税费改革后,解决农村问题的又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其实质是对城乡、工农关系的再调整,是对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革;核心是通过积极稳妥地农村综合改革,配套完善相关制度,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障碍,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通过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实现农村大发展,面貌大改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通过工农协调推进、城乡共同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我们既要从“三农”本身寻找思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途径;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治本之策;既要着眼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又要加快改革步伐,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走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形成城乡互动互促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当前,我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进入了关键时期。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57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农民收入增势良好,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农民群众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与时俱增。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和各项惠农政策的深入落实,新野基本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良好条件。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促进县域和谐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满足农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生产生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原则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我县的不断稳妥推进,此项惠民仁政工作越来越深入民心。因其核心思想是“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切身利益逐渐辐射到更多村民家中,是让更多村民尽可能共享符合国情、利国利民、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这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注重农村经济建设,又要注重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此背景下,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笔者通过自己进驻*营村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的耳闻目睹及所想所思,在此谈点鄙人的拙见。

一、现状及条件

*营村现有24个社,1298户,5080人。国土总面积17.6平方公里,有耕地3608亩,人均0.7亩,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甘蔗、蚕桑为主。*——昭通的交通主干线从村腹地里穿梭而过,村集市距县城仅17公里,交通便捷。海拔1400米,气温比县城凉爽许多,是避暑休闲的理想去处。具有发展集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果园型”农家乐的优势,这种模式才是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开发利用,也将为*营村插上腾飞的翅膀。*营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选址在关井3社、4社,是*的低二半山区,具有热区资源优势。今年,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工作以来,笔者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座谈与社农交心谈心、深入调查。在了解两社68户生产生活、经济收入、产业结构等自然概况的基础上。鄙人认为在该村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点有以下有利条件:

自农村体制改革以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共事,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当地实际,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扶持,围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狠抓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农民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变,民风纯朴,村民谦虚好学,扫盲工作通过验收,有丰富的水、日照等自然资源,是生产蔬菜和特色产业的好地方,曾有“白菜、西瓜盛产之地”的美称。有一定面积的草山,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村级公路畅通,农村增收致富的能力得到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惠民政策,这些都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该村老百姓纯朴善良,热情好客。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中,通过采取与村“两委”召开党员、社组干部、妇女代表会议,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帮助他们如何致富,如何才能发展经济,老百姓想致富盼致富的愿望极为迫切,积极性高涨:一是要按照市、县的要求,以“五村三化”为载体,加紧实施好“百村示范”工程是众望所归。二是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突出抓好“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要做法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新农村建设小议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知”和“行”的统一。县委农办作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牵头部门,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来说,要在四个方面出新为荣。

一是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富民优先”结合起来,突出在培植新农民上要有新作为。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培育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新农民为根本,大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大户培植、农民投资创业等四大富民工程,切实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二是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重点在建设新村镇上要有新面貌。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益、最紧迫的事情做起,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载体,以新农村12件为民办实事工程为抓手,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务求实效。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是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注重在营造新风尚上要有新起色。开展文明农户等创评活动,将科普教育、道德建设、文明风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等纳入创评内容,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的道德文明风尚。进一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市场、法律、政策“六下乡”活动,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同时保障“四民主两公开”各项制度和村规民约的落实。

四是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关键在构筑新机制上要有新成效。建立“县乡共建”联系机制。实行挂钩式联系。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挂钩指导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居)。实行选派式挂职。从县级机关选派科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示范村(居)挂职服务。实行结对式扶持。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在示范村(居)规划、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指导和帮助,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构筑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

查看全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

第3期

xx县xx镇党政办公室200*年4月15日

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段时间以来我镇采取以点促面带动整体的方法精心打造xx村陶家示范点,全面宣传介绍xx村狠抓新农村建设的做法、经验,从而为整体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一剂催化剂。现xx村已成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学习示范样板,宣传窗口。

立足“三高”树典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