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2 00:30: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治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会治安制度完善对策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在不断的进步中逐步发展的,当社会基础结构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明显变化的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借助一套有型的制度来予以制约,那么其法律框架可塑性就基本形成了。纵观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无论社会制度是什么样的客观环境,其社会治安制度与体系的完善一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地提出有效加强“依法治国”,从而将我国的法律与司法体系从“人治”向“法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样的转变绝非是单纯的字面上变化,而是一种理念与意识形态上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作为有效体现依法治国成果的基础环境,强调社会治安的基本稳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我国社会治安制度的发展沿革
同志在著名的“进京赶考”之前就曾经高瞻远瞩地同党内同志公开讲“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党中央对于如何确保社会治安已经有了比较明确地规划,毕竟在当时极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压力下,确保社会环境稳定,为民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是亟待需要共产党人正视和面对的问题。而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当时的决策者对于如何稳定社会治安的确缺乏有效的经验。(一)新中国社会治安制度的“从无到有”。家,乃民众的立足之本,要想让社会稳定,必须要首先重视家庭问题的有效处理,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政府一直对社会治安工作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之后所颁布的第一部民法———《婚姻法》的有效执行,就是从根本上将当时社会环境中最为突出的一种社会矛盾,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有效约束。①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与执行,不仅缓解了当时比较尖锐的社会矛盾,而且还彻底打破了延续了数千年的对妇女及儿童的压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婚姻法》的出现,为我国社会治安体系的完善所奠定的基础是任何一部法律都难易比拟的。(二)新中国社会治安制度的稳定与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以“派出机构”的方式将处理日常事物的警务部门下放到乡镇村为单位的行政区域中,的确为社会环境的改善起到了较大的助力作用。机构派出的方式其实在部分根据地就已经运行,据文献资料显示,1946年公安机关成立公所,1948年改称公安分驻所,1950年改称派出所。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名称的变化,但是配合上当时“公安军”的集体改制来看,“三位一体”的社会治安制度与体系其实已经逐步地完善了。(三)新中国治安制度的跌宕与变迁。十年动荡时期的“砸烂公检法”的确给社会治安制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当时的公安体系虽然仍然存在,但是因为受到僵化的意识形态思想影响,其实已经完全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之中。在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民众的安全感也明显随之而减弱。林毅夫在《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中将制度变迁分成两种:“诱致性变迁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强制性变迁指的是有政府法令引起的变迁”。而政府在为实现一定的效益而推动制度变革是,林毅夫先生说的诱致性与强制性特质都相兼具。而我国治安制度变迁一般是源于公安基层的实践,再通过上层部门强力推进来实现,这种强力本来是以提高改革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为目的的创新推动,也是辅助制度变迁效果实现的手段,归结到最后是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四)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治安制度完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社会治安制度的恢复与完善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相关的学者也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的角度上在回眸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安制度的完善上提供了有利例证。张陶然在《治道变革: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治安制度变迁》(2015)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治安制度在模式、主体、法律和工作方式四个维度上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治安治理模式由运动式治理向常态化治理转变;治安警务主体向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治安法律体系趋向严密与完善,治安行政走向法治化;治安执法信息化、人性化水平不断提高。总的说来,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治安制度变迁源于自身制度缺陷与制度环境变迁,是以追求治安效益最大化为导向的、渐进式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治安制度的变迁不仅要力求突破路径依赖的束缚,更要坚持法治思维,方能满足社会治安新常态的客观要求。”而随着“严打”工作的落幕,以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为主的“打”、“防”、“控”、“管”为一体的社会治安管理方式也正在逐步地推行,武胜伟在《转型期中国社会治安治理问题研究》(2016)中强调“维护社会治安是国家的基本职能,是人民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基本期盼,是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基本尺度,是推进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当前,由于在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重因素的发展变化,由此带来的关系调整和利益矛盾,时常以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五)十八大以来社会治安工作的调整方向。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延伸,民众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方式也正在逐步地从“线下”向“线上”环境延伸。如何有效加强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的治安管理工作,俨然成为十八大以来社会治安必须要高度关注和重视的课题。客观地讲,互联网环境的确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但是绝非是“法外之地”,任何人在互联网环境中从事信息交流与互动,都必须严格遵守社会道德的底线,这是公共法律体系的一个最基本要求。极少数人片面认为的互联网环境可以肆意妄为的心态是绝对错误的,也是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和司法环境所绝对不允许的。对于互联网环境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来说,随着其不断的发展,从立法的角度上逐步完善其管理架构,这样也是我国法律体系与环境不断发展和健全的一个明显标志。当不法之徒试图以道德的底线来触及法律边缘的时候,势必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其所谓标榜的“互联网环境中绝对自由”无论是从国情还是从民意上都根本不成立。刘显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治安宣传工作的困境与对策》(2018)中提出:当前,面对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网络移动化为特征日益凸显的“互联网+”时代,面对网络空间事实真相和谣言混杂的信息洪流,公安机关必须坚定不移地开拓网络舆论战线,这是开展治安宣传工作的重大工程。首先,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其次,做好“新思路”和“利其器”的有效衔接工作。另外,警民融合的双向互动才能最终实现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公安机关应该有传播自信,迎接互联网舆论场上“风向标”赋予公安机关的挑战与机遇。透过这些专家、学者的系统化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社会治安制度的发展与传承历程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到,社会治安制度的完善绝非一己之力可以实现的,社会治安制度的确立也绝非一蹴而就的易事。强有力的执行力保障和严谨的制度体系才是能够充分地体现出社会治安成果的最佳保障。
二、我国社会治安制度“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信息、资讯的快速传播,让社会治安工作中新问题频现,给社会治安制度的完善,特别是“三位一体”治安联防联控体系的实现制造了不少障碍,笔者梳理其中一些问题发现,有些问题虽然看似很小,但是如果不妥善解决,极易将社会矛盾激化,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其一,民众对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的基础认识不清楚。我国社会治安建设中强调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其根本是在于立足多层次、着眼多方位进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这需要一种“全民参与”的社会基础在其中。作为一名公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人都有参与到其中的责任与义务。近期民众在反思最牵动人心的“重庆公交坠桥案”之余,一个最为突出的争论焦点就是,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民众维护自身权益和他人利益的主动参与能力明显偏弱,是导致此次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偶发性诱因之一。①社会治安制度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是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必须要有全面参与的意识,社会治安环境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被民众津津乐道的“朝阳群众”在这方面的确为立体化防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很多成型的经验,但是从宏观的层面上来看,这仅仅是一种个案,目前现阶段并不具备可复制或者推广的操作性。民众在潜意识中认为社会治安工作,特别是群防群治工作是司法机关的政府职能,与个人无关的理念的确在一定范围内属于对社会治安工作的错误且片面性认识,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与影响下,导致了社会治安工作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执行压力。其二,基层专职警务力量存在明显不足。按照警务工作的相关规定要求,在不同的区域,对于110警情的处理按照时间限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样的确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在硬件约束上提供了制衡。但是也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在偏远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方财政能力的欠缺,导致了专职警务力量明显没有达到标准配置,这样在处理警务上势必会造成明显的缺失。按照公安部、人社部等部门的相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10万人中仅有80名警务人员,而在我国香港地区,据香港警务处处长2017年公开公布的信息显示,香港警队拥有33,241名纪律人员及4566名文职人员的队伍,合共近38,000名人员。水警总区有142艘轮艇,共2,424名人员,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警察水师。香港警务处的编制及形成之警民比例均为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首几位,据联合国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统计,每10万名香港人口中有约450名警务人员,警民比例在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中排名第5,为亚洲第一。于1960年开始,被国际上评定为亚洲最佳警队,为香港治安及社会稳定奠定基础。如此明显的差距,无疑也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即便是在一些发达城市或者是社会治安力量配备较为充足的地区,因为城市发展速度过快而导致的警务工作多样化发展也给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层警务工作者的高强度工作导致了在某些普通市民眼中认为处理警情的能力不足情况出现,其实这与警力配置关联性并不大,主要是定量的警务工作人员与机动的警务工作人员在工作衔接上出现明显失衡所致。其三,预防与处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社会治安工作任重而道远。长期以来,民众对于公安机关的基本存在价值仍然停留在处理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层面上,对于其预防犯罪的职能了解并不多。而我们的专职警务人员也由于编制或者配置的缺失,造成了在预防犯罪的相关工作上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因此就导致了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往往是对于“过去时”或者是“正在进行时”处理比较明显,而对于“未来发展时”了解、接触以及处理较少。这样做的一个最明显优势在于,现阶段的社会治安状况与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其最大的弊病在于由于其处理机制和预防机制的关联性并不大,容易导致“小错发大案”现象的出现。数年前令国人震惊的“马加爵案”和“石家庄9•3系列特大爆炸案”的发生就是基于这样一个情况下发生。虽然历经数年的治理,以公安机关为主的各司法机关在预防犯罪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毕竟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绝非一蹴而就之事,防控体系的完善也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人财物上有巨大的投入才能够取得成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仍然有很多繁琐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我国现阶段社会治安制度缺失的成因
社会治安治理动员会讲话范文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这样一次大规模的会议,专题部署社会治安大整治工作,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社会治安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定决心。刚才,同志总结了上半年全县政法综治工作,对下阶段全县开展社会治安大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市委常委、县委周书记还要作重要指示,会后,希望各乡镇、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落实。现在,我重点就社会治安大整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第一、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大整治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整治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是事关全县发展大局、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乡镇、各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广大政法干警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齐心协力,艰苦奋战,维护了全县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全县社会治安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工作中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侵财案件破案率不高。近年来,全县的杀人、抢劫、绑架等刑事犯罪案件得到了有效的遏止,实现了连续五年命案全破的目标。但入室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发案比率较高,破案率不高,吸毒贩毒人员基数较大。这些吸毒人员流入社会,使老百姓缺乏安全感。二是社会治安隐患还大量存在。涉黑性质的恶势力蠢蠢欲动,“两劳”回归人员再度违法犯罪日渐增多,“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随时都可能给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危害。三是治安防范措施相对滞后。一些部门和单位重业务、轻治安,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个别乡镇抓群防群治不得力,导致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四是行业管理未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我县大多数网吧不按实名制登记、网吧超时营业。贵宾楼、休闲娱乐场所、废品收购店、二手手机电脑店等特种行业的管理也未很好地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五是亲民爱民大走访活动落实不到位。据调查了解,有些乡镇的入户走访率不到20%,大部分群众没有接到县综治办印发的宣传资料,不知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社会治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省民调的有关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使上级党委政府不满意,人民群众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政法队伍的整体形象,损害了的发展环境和对外形象。在大走访活动中,社会各界在这方面提的意见也很多。面对我县综治民调排名靠后的现状,我们务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搞好社会治安工作的责任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大整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社会治安状况,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保障。
第二、打防结合,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乡镇社会治安整治方案
为切实处理当前我镇社会治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镇实践,制订以下施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实践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乡村安全建设,为维护社会和谐不变,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发明优越的社会治安情况。
二、整治目的
经过开展重点整治活动,采取有力的集中整治办法,使突出治安问题获得有用处理,喷鼻菇产业发展和市场买卖情况进一步优化,社会治安情况进一步好转,群众的民主法制认识进一步加强,安全感得以提高,完成“无矛盾上交,无安全事故,无群体事情,无不合法组织,无治安案件,无刑事案件”的目的。
三、整治重点
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报告
农业局2005年度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报告
搞好社会治安,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障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十分重大。一年来,我局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建立维护社会治安长效工作机制的有效途径,扎扎实实推进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社会治安形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治工作取得一定成就
(一)农机事故发生率有呈明显下降趋势。2005年发生农机事故3起,比去年的7起减少4起,死亡2人,比去年的4人减少2人。
(二)农资售假、造假情况同往年相比略有降低。今年通过开展2次规模较大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查处过期农药1起25公斤,无证经营种子1起450公斤,无证经营化肥240公斤,化肥不合格1起512公斤,过期兽药1起70包。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毒鼠强等违禁剧毒鼠药的收缴活动,没有发现新的窝点和销售渠道。
镇社会治安综治工作规划
2011年,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灾后重建实际,巩固平安建设成果,着力加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力度,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全面实施两年实现重建,五年经济翻番,十年建成现代化湔氐奠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综治基础建设,推进新一轮平安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一)深入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结合灾后农村永久性建房,以平安村(社区)创建为重点,在家庭、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等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达到新一轮平安创建标准。
(二)切实加强综治机构建设。加强综治机构自身建设,充实力量,健全制度。调查研究,明察暗访,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狠抓各项综治措施的落实。
(三)大力推进综治工作中心平台建设。在有条件的村要健全综治办或综治工作站,有效整合公安、信访、民政、国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四)健全农村平安建设长效机制。统筹规划,加大投入,确保年内基本完成村(社区)为核心,警务室或调解室为支撑,治安巡逻队为基础的农村平安建设工作体系的目标要求。
社会治安综治检查评核方案
依据省委、省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基层基本的意见》(发[2012]12号文件精神、省综治委关于社会治安综合管治检查考评方法及市委、市县政府年头与各县市区党委、县政府及集团综治委签署的《市2012年度社会治安综合管治目的治理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市社会治安综合管治一票否决权施行细则(试行)》精神,制订今年度检查考评方法。
一、检查考评的组织指导
市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委员会代表市委、市县政府,负责全市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年度检查考评工作,市综治办详细组织施行。
二、检查考评对象及内容
(一)检查考评的对象:与市委市县政府签署了《2012年度社会治安综合管治目的治理责任书》的各县(市、区)、三峡坝区、开发区、葛洲坝集团。
(二)检查考评的内容: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的发展取决于农村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取决于农村的稳定,而农村社治安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近一段时间,农村的社治安状况令人担忧,农民普遍缺少安全感,农村社治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当前农村社会的治安现状,可以概括为:整体稳定,局部波动,隐患颇多,任务繁重。
一、农村治安的突出问题
1、暴力冲突有所增加。由于部分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心胸狭窄,有的因口角发生争执,有的因承包地、排灌水、收种农作物和宅基地边界等发生冲突,常常用拳头解决问题,因得不到司法的适时介入,从而使一些小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演变为刑事案件。如2002年年底,南郊镇某村村民薛某和钱某因为宅基地的划界问题而大打出手,薛某将钱某打成轻伤,后被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
2、侵犯财产犯罪日益猖獗。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欲望的膨胀,为达到对金钱和物质占有,部分外来打工者选择广大农村作为作案地点。在犯罪类型上表现为盗窃、抢劫、诈骗等;在区域上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偏远地区;在犯罪对象上分为鸡鸭、羊及农用物资;在作案方式上呈现团伙作案、流动作案;在赃物处理上表现为转移迅速、消化快捷、不留痕迹,往往在盗窃或抢劫后几个小时内就把赃物处理掉,销售渠道畅通,销赃远,隐蔽性强。笔者在司法机关了解到,2002年他们办理了一件外地打工者结伙行窃、收赃的案件:陈某等8名外地打工者因觉得赚钱不多,便结伙到几十个村庄大肆进行偷羊、偷鸡鸭,然后将偷窃的赃物销给2名本地人王某、赵某,短短半个月内,有上百户农民家的家禽家畜失窃,一时间人人自危,其所带来的危害性可谓不言自明。
3、邪恶势力有所抬头。流氓恶势力抬头,村霸乡霸不断出现,他们为所欲为,无所顾忌,鱼肉乡里,百姓敢怒不敢言;封建宗教宗族活动十分频繁,续家谱,修祠堂;非法宗教活动频繁,宗教信徒队伍不断壮大。如2002年5月,陈某、彭某等利用自己在乡里的恶名,寻衅滋事,先是利用非法手段禁止金某在其乡里收购猪小肠,迫使金某无奈只得向他们交纳保护费才能做成生意。
4、黄赌毒等迅速蔓延。在读书无用论和一切向钱看等不正确思想的误导下,贫乏的农村社会文化生活,充裕的农闲时间,为黄赌毒提供了便利条件,淫秽物品泛滥。最为突出的是赌博风气日盛,参赌范围越来越广,赌资越来越大,赌博上瘾,难以自拔,赌债高筑,诱发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行为,引起社会动荡,影响社会治安。2002年9月,公安机关在城厢镇某村破获一起10多人聚赌案件,收缴赌资竟达20万余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结
×××公路管理局
2007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我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部保卫工作在局党总支的领导下,在县综治办和公安局治安股的指导帮助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议》,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加强内部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为了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局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组,局属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的领导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并把各种制度上墙,严格遵守,认真落实。年初局总支与下属各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工作方案和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办法,领导组成员实行定期与不定期到各单位进行检查,做到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票否决权制度”,保证了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安全教育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
**年,建管局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促进建管系统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的城区环境为目标,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以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单位为载体,更加扎实深入地开展各项平安建设活动,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一、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基层矛盾
加强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平安信访”,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工作中,要建立健全“三项制度”。一是信访值班制度,局机关处级领导干部轮流带班,各部门分管信访工作的人员每天轮流值班,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要确保24小时在岗在位;二是动态巡查制度,每逢重大活动,随时安排人员现场巡查,及时做好接访工作;三是责任追究制度,根据信访工作“一案四纠”等规定,加强监督管理,对因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态度不好或推诿扯皮造成重大信访事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究行政责任。
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定期排查,重点监控,切实做到专人负责、及时处理,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确保不出现集体越级上访、进京上访等事件的发生,确保一方平安。
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保证城市正常运行
建管行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日常运行和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
社会治安综治宣传月方案
根据县综治委《关于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综治号)的精神,结合本场综治工作的实际,场综治委决定对我场3月份在全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
今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周年。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国、全省和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我县政法综治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宣传形式,着力扩大宣传范围,切实注重宣传效果,弘扬综治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综治工作扭转进一步促进综治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形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经领导成员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开展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工作,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
三、丰富内容,深入宣传
- 上一篇:社会政治范文
- 下一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