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效益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22:11: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效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业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物业管理引入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物业管理也在日益发展。物业管理主要就是对建筑区划内或是建筑进行管理的活动。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业主可以自主管理物业,另外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来物业管理。本文重点论述当前物业管理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增强物业管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以期更好地为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物业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当前物业管理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市场意识。一直以来,在我们国家大都实行物业管理者的模式,物业管理对于房地产销售而言是非常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物业管理企业主要是对房地产开发商负责。研究发现,当前很多物业管理都缺乏竞争意识,故而导致物业管理公司获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差强人意[1]。(二)成本控制意识有待加强。具体体现在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等方面,通过研究发现,在写字楼和居民区的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人员的人工费用站占68.9-87.2%。另一方面,由于人员懒散懈怠,劳动力过密集,缺乏现代化操作技术,这样一来,极大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维修成本。再有,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技术,导致了管理费用开支方面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因此,极大地降低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员工素养有待提升。当前从事物业物理的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其它行业转业过来的,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中高层管理干部的情况。很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不重视对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此外,由于企业并没有一个科学可行的执行标准和考核方法,因此,物业管理人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漏,根本无法全面保证服务质量[2]。(四)管理方法陈旧落后。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物业企业管理还是在使用陈旧的一套管理方式,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老旧住宅区,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修建的时候没有规划建设停车场,加之小区基础配套不够完善,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日益的提升,购买私家车越来越多,小区内经常会出现电动车、汽车乱停乱放的形现象。
二、住宅区物业管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已经将住宅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增长点中,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居民家庭消费点问题,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此目标。第一,发展物业管理行业,能够及时解决处理居民购房之后相关管理和维修困难等问题,切实有效增强他们购买住房意愿。第二,要想最大限度是实现物业的保值增值,最为关键的就是延长物业经济管理寿命。所谓物业经济,实质上就是指建筑物修建好之后,从自然形态和物理形态到建筑无法使用为止。由于建筑、房屋的特殊性,科学的管理和保养非常关键,科学的管理保养物业有利于进一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这也就延长业主的所用权。假设一套20万元的经营性房产,房主使用期限为10年,如果我们按照每年10%的折旧率进行提取折旧,那么我们可以在10年之内就能回收全部的资产。如果10之后保存完好无损那么我们还可以继续使用,倘若业主回收全部投资金后租给他人,那么所获取的就是投资收益。对于业主而言,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延长,有利于让他们获得越来越多的收益。(二)社会效益第一,吸引城市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众所周知,物业管理涉及范围广,在部分范围的养护和维修方面以及物业管理方面,需要大量劳动力,这样一来就为剩余劳动力拓宽劳动就业领域。吸引剩余劳动力,促使他们投入到以物业管理为核心的服务组织中。第二,有利于解决老龄化发展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步入的老龄化阶段,居住区作为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区域,针对于此,物业公司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老年人群老有所乐,如提供室外活动休息场所,组织各种有益活动。第三,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居民在居住区的行为表现具有多样性。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要认清各种文化的差异性,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一个科学规范制度,进而有效地将各种文化元素集合起来,并有效将这些文化元素贯彻落实到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中。另一方面,物业企业管理在开展各种大众文化时,还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注入一些关于科技知识、社会道德意识以及环保意识在其中,进而让居民更好地学习,丰富他们业余生活。除此之外,物业管理企业,还可以组织一些富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比如,健康知识讲座、象棋比赛以及国标舞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住户之间的了解,更好地创造出和谐温馨邻里关系,切实有效减少住户之间的摩擦和发展,促使整个小区和谐稳健发展。
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比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要求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文化产业得以存在和有可能不断发展壮大的“形”;而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则要求它必须充分考虑和彰显其无形的社会效益,这是文化产业的“质”,也是文化产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辨证关系,在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旗帜鲜明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产业就开始在欧美国家勃兴,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迅猛发展之势。如今,在西方的一些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关权威人士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尚处于破题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一直否认文化的经济属性。大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有识之士从“以文补文”的甜头中闻到了文化的商品气息,初步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模糊概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文化产业”首次写入中央文件。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提出,从理论上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科学论断,对于处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的我国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
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一般的理解是,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作为主体资源,通过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为消费者提供有偿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企业和行业的总称。从文化产业的概念来看,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它既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纽带,又是能带来丰厚利润回报、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首先具有一般行业共有的经济属性,要按照消费者的需要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要按照市场的方式销售产品,从而实现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为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即和意识形态紧密关联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更多的是用来满足人们“看不见”的需要,即内心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吃文化”的需要。这是一种更深层面的需要,这与基本的吃穿住行有本质的区别。这种需要使文化产业必然要被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它既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要遵循艺术生产的规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联。一方面,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比例、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既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又必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实践“三个代表”、贯彻发展先进文化要求的具体举措,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技期刊编辑社会效益意识分析
不论是印刷出版时期,还是以数字出版为主的现在,期刊编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内容的选择与优化,因此,大众容易忽视期刊编辑的作用,甚至部分读者认为期刊编辑可有可无。事实上,期刊编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有时甚至超过创造者本身。因此,强调期刊编辑的社会效益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科技期刊编辑社会效益意识的辩证
广义层面来说,科技期刊是传播媒介的一种,同时也隶属于文化商品。作为传播媒介,其在科学成果传播及现代化文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文化商品,科技期刊与其他文化产品又不存在有本质区别。从历史层面来说,科技期刊的科学价值是影响其生存意义的关键,特别是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期刊价值场域的稳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编辑社会效益意识的养成与强化是满足其职能需求的重要内容。[1]
二、科技期刊社会效益的内涵
就内容生产而言,科技期刊编辑既需要仔细甄别,又需要不断挖掘提炼,既要详细加工,也要有所创造。可以说,编辑是科学文本内容的主要决策者。结合上述辩证,科技期刊绝不是世俗社会的产物,不能仅以经济效益对其编辑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基于科技期刊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道德观——服务于社会生产力的创新
小议火电企业社会效益审计探索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火力发电企业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和我国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型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展火力发电企业的社会效益审计势在必行,但是目前尚未有适用于我国火力发电企业的社会效益审计模式。本文在实地调研和对审计程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火力发电企业社会效益审计模式,并且针对其社会风险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所提供的模型工具和应用方法可为其他类型企业的社会效益审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火电企业;社会效益;审计模式
一、引言
电力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电力行业的投资额从2004年的4800亿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7200亿元,其中火力发电企业约5500亿元。电厂的建设促进了区域、国家的经济增长,也给社会带来了占用耕地、消耗资源、排放各种污染物等不利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正确评价火力发电企业带来的社会影响,规避不利的社会风险,增加投资的社会效益,使火力发电企业朝着可持续发展,开展火力发电企业的社会效益审计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效益审计是1948年由阿瑟?肯特在《经营审计》一文中提出的。此后。一些国际组织、国家审计机关和学者提出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效益审计模式。加拿大是第一个采用效益审计的国家,创立了综合审计典型经验;美国则是最早将效益审计注入政府审计的国家,其于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中明确规定应实施3E审计,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得到国际审计界的普遍认可和采用。
国外的效益审计大多集中在对公共资源运用的效率和效果性的审计上,用效益审计来谋求资金节约。随着效益审计的不断发展。各国逐渐把效益审计的范围扩大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质量管理等方面,瑞典、挪威等国先后提出应该将项目实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作为效益审计的一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影响评价的方法。并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了多种定性、定量模型,但是这些方法、模型并未引入社会效益审计。
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探究
摘要:高速公路在现代交通运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能够有效衡量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且反映着交通的先进程度。在内外形势的影响下,交通运输的发展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成为现阶段异常活跃的因素之一。本文对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概念、意义和影响以及相关的措施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提升高速公路的地位,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策略思考
在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高速公路的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实现高速公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将影响高速公路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结合,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现高速公路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投资的金额和力度也相应加大,需要将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资金密集型产业合理转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站在全局性角度,探讨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增长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意义和现实性意义。
1高速公路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概念界定
经济发展需要依赖于交通运输,与其他行业相区别,在建设高速公路的时候,政府、高速公路管理单位、通行者的使用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高速公路的影响和效用。1.1经济效益。在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运输事业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绿色产品运输、集装箱运输、高客运输、超大货物的运输等产业发展迅速。在推动运输的基础上,公路的运输结构不断完善,运输的效率大大提升,能够以较快的运输速度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还可带动工程建材、饮食服务、商贸、运输、劳务等一系列产业的兴旺,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增加沿线农民收入。在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随着服务区和收费站建设数量的增加,钢铁、水泥等原材料消耗量很大,建造业和连带的服务业在整体上实现了有效发展,对经济进步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在高速增长下,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速公路设计合理,将提高车速,使车辆快速流通,缩短物资交流周期,使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快速、高效、便利,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1.2社会效益。在建设高速公路的过程中,封闭地区与各个城市实现了有效连接,经济、资源、人才等各种要素互通往来,实现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地区、地区与地区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城市和地区的开放性与多样性,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有利于推动落后地区和贫穷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各个城市具有各自的特征,特色产品和商务贸易在相互往来的过程中,为商品销量的增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能够实现商品的有效流通,提高市场占有率,刺激大众消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另外,便捷的交通能够为旅游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升级转型旅游的消费水平,促进旅游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在建设和运营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有利于吸引投资,货物的运输和各种厂房的建设等都有了良好的外部支持,提高了就业率,便于人们的日常出行,城市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人们的幸福指数也相应提升。
2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意义与影响
投标决策获取经济社会效益论文
摘要:目前市场上的招标项目繁多,企业如何选择招标项目进行投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文章从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自然环境、合同环境等投标环境对投标决策的影响进行探讨,有利于企业做出理智的投标决策。
关键词:投标环境;投标决策;经济效益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上项目,同时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要求,招标人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投标的方式选择承包商。同时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工程项目也不少。面对众多的招标项目,是投标还是不投标,如何投标?是许多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企业应充分调查投标环境,根据自身特点来确定投标决策。下面从七个方面探讨投标环境与投标决策间的关系,从而做出理智的投标决策。
二影响投标决策的七种投标环境
(一)市场环境
经济法价值与社会效益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价值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将经济法的价值与一般意义的法以及邻近法律部门,主要是民法和行政法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论证以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和谐为其独特价值取向的经济法具有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和独特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经济法价值,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经济秩序
价值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是古代或近代世界里,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的主要活动。”[1]古今中外的学者通常认为法的价值包含秩序、正义、公平、效率、安全、自由等方面,法的价值在于实现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正义、自由和秩序的要求。现代社会中,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经济法的价值则是经济法通过其规范和调整所追求的目标。[2]学者们对于经济法的价值,已多有阐述。有学者认为经济法的价值在于“整体效益”;有学者认为经济法的价值包括社会经济福利价值和经济民主价值两方面;还有学者认为经济法的价值包括工具性价值-结果公平、经济安全与体制效益,目的性价值-可持续发展。[3]上述观点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反映出经济法的某种价值属性。然而,毋庸讳言,它们却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沿用法哲学通用的概念,却不曾赋予其有别于一般意义法的价值的特别意义与属性;未能通过将经济法价值与邻近法律部门(尤其是民法、行政法)的价值对比并有效区别,从价值角度来突出的经济法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和独特的存在意义。只有把握经济法独立的内在价值并与其他法律部门如民法、行政法的价值相区别,才能从理性和逻辑的高度确立经济法的独立地位,为实现经济法律体系内在和谐统一奠定基础。[4]鉴于此,笔者倾向认为,经济法的价值表现为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和谐,并在本文中试图将经济法价值与一般意义上法的价值以及邻近法律部门,主要是民法和行政法的价值进行比较,以论证经济法独特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一、实质正义
自从人类社会发生公正与不公正的社会问题以来,正义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和美德,法一直被视为维护和促进正义的艺术或工具。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法学家强调,正义是法的实质和宗旨,法只能在正义中发现其适当的和具体的内容,也只能在正义中显现其价值。但是,“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aProteanface),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5]从法哲学的理论高度来看,思想家与法学家在许多世纪中已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不尽一致的“真正”的正义观,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正义意味各得其分,各得其所;正义指一种德行;正义意味着一种对等的回报;正义指一种形式上的平等,指某种“自然的”从而也是理想的关系,指法治或合法性,指一种公正的体制,等。在上述诸种正义观中,社会体制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具有决定意义,[6]是首要的正义。而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包括两个基本方面,首先是社会各种资源、社会合作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方面的正义,即实质正义;其次是社会争端和冲突的解决方面的正义,即形式正义。
近代法尤其是近代大陆法系或民法法系,从亚里士多德的校正正义中发展出来的形式正义,其要求同等的人受到同等的对待。众所周知,在各个法律部门所确立的形式正义是以民法为典型代表的。民法的形式正义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说,是与法律的普遍性相联系的,其以个人主义为指导,以抽象的人格平等为假设条件,强调机会均等,一视同仁,提倡对所有的人普遍平等地执行法律和制度。民法形式正义的价值取向表明,民法试图用自然法来建立永恒不变的法律与正义,只要实现平等对待就足够了。与此同时,民法的正义价值又承认市场主体起点不平等的合理性-只要这种不平等不是市场外的因素造成的,他们之间的交易就是公平的。[7]
太阳能建筑经济与社会效益环比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乃至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显现、环境的破坏,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筑一体化在市场应用中的大力推广,以及政府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政策出台和大力支持,不难看出节能建筑是此刻乃至未来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发展的大趋势,洁净的能源能减缓对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力消耗。
关键词:太阳能建筑;经济效益;奖励;社会效益
一、当地政府对太阳能政策的奖励措施
目前,吉林省《吉林省关于加快光伏产品应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128号)》光伏发电项目的发电量,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补贴标准在国家规定的补贴基础上,吉林省再补贴0.15元/千瓦时。目前国家对吉林省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新补贴政策为:太阳能发电项目享有国家补贴0.14元/千瓦时和省级补贴0.15元/千瓦时,共计0.29元/千瓦时。
二、使用者的效益评估
试点工程屋顶安装共计总装机容量为15KW,根据主要分为三种形状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为规格为2380mm*990mm*40mm的方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规格为斜边3366mm*直角边2320mm*直角边2380mm*厚度40mm的直角三角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和规格为1770mm*3345mm*40mm的平行四边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他们最关心的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实际发电量,按照笔者调研数据计算,调研项目中的屋顶每块规格为1640mm*990mm*40mm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日平均发电量为1千瓦时,每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为250W,那么总装机容量为15KW的发电量为60千瓦时,按照国家和吉林省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共计0.29元/千瓦时计算,平均每天可以获得17.4元补助,每年可以获得6351元补助,如果余电上网卖掉,价格为0.88元/千瓦时,根据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价格按功率(W)计算单价的标准,市场价格4元/瓦,屋面15KW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共计为6万元,每年发电量共计21900千瓦时,按长春民用建筑电费0.56元/千瓦时计算,每年节省1.2264万元,加上国家和吉林省补助的费用,每年共计节省1.8615万元,预计不到4年就能收回屋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其后22年寿命内预计可以获得利益40.953万元。如今,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提高了晶硅电池的品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晶硅电池的成本,投资回收预期较为理想,国家与吉林省扶持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好消息频出,新能源与建筑大户的结合前景广阔。
人才引进实现经济社会效益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人才引进方法与措施;医院发展成效;分析;思考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为了对人才更具吸引力,医院率先推出了不同的人才引进方法和措施、采用签订协议固定时间来院工作、聘为客座教授不定期来院指导、退休返聘等方式、对外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对于紧缺专业高学历应届毕业生,力争申报办理沪籍、大力开发人才,带动了学科发展、人才吸引力不强,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现行的绩效分配制度,成本核算造成内部人员无流动、国营非营利性医院为发展而实施的人才引进策略,不仅要适应市场、人才引进不仅要适应市场,把握质和量、人才引进是业务的完善和扩展、在人才引进和使用过程中,要达到拴心留人的人才经营效果等,具体请详见。
上海奉贤区中医医院创建于1983年,在江海卫生院的基础上,发展成一所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26年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拓展新学科、开发新技术,打造特色专科品牌,全面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这其中人才起了关键性作用。
一、人才引进方法与措施
为了对人才更具吸引力,医院率先推出了不同的人才引进方法和措施。比如,中高级人才一次性给与10-20万元购房补贴,享受国家相关福利待遇,过渡性租房补贴,安置家属,解决小儿入学问题。除了正式引进入编外,还采用签订协议固定时间来院工作、聘为客座教授不定期来院指导、退休返聘等方式,形成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所为的用人格局。医院创造条件,加强硬件改造,添置医疗仪器设备,积极鼓励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想方设法为引进人才开展科研和拓展业务范围创造条件,畅行绿色通道,对外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全方位搭建中高级人才打开工作局面的平台。对于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职位上予以重任,全方位统领一科开展工作。
对于紧缺专业高学历应届毕业生,力争申报办理沪籍,办理居住证即预进事业编制,一次性福利补贴等。鼓励其在专业技术上尽快熟悉适应,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顺利开展工作,并作为学科骨干培养,为他们的成长铺路搭桥,提供舞台和空间。
二、医院发展成效
地铁规划及科学价值分析论文
摘要:结合国内有关地铁项目的实例,剖析若干“可行性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论症结,强调地铁规划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性原则,作出可供城市规划、决策者参考的地铁的科学价值决策程序。
关键词:可行性公共项目科学决策价值决策
自1990年代起,中国各大城市就不断掀起地铁(含轻轨)热。?中央政府多次行政干预,以停止审批方式给地铁热降温。然而,中央降温,地方不降温;地铁项目不上,地铁规划线路却在增长。目前运作地铁项目的城市,尽管一号线长度都在25公里以内,但其规划总长却大都已超出100公里。其中,杭州和南京更分别达到了$&''''公里和())公里。这种情况不能不使人担忧。地铁属于建设成本巨大、营运成本昂贵的公建设施,其上马需慎之又慎。上世纪末的“机场热”已是前车之鉴:全国已建成的)''''个支线机场,)&个严重亏损,有的已经停航。而地铁与机场不同:机场停航,土地资源还可利用;地铁停运,埋在地下的资源统统报废,毫无效益可言。这便是对地铁“可行性研究”进行专题研究的重要性所在。笔者因工作关系,自!""#年代开始接触地铁项目,从而发现地铁“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着忽视或违反社会科学规律及价值原则的现象。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价值学研究,围绕地铁规划的可行性,以探讨科学认识、价值决策的基本原则及程序,供地铁及其它大项目的规划者和决策者参考。
实事求是:地铁可行性研究的科学原则
实事求是,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认识的基本原则。地铁,建在城市、服务城市,因此,把握客观市情是可行性研究的基础。市情包括许多内容,但对地铁而言,最重要的一是城市经济实力、二是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落后、人口规模过小的城市,地铁项目通常可免谈。应该说,把握这两条都不难。问题是,如何准确预测城市远期人口,这是地铁规划的科学依据。而在目前的地铁规划中,城市预期人口却几乎是一弹性存在。
1990年代初,由北方某院编制的青岛地铁规划,曾预测2000年青岛地铁一期(16公里)日均客流76万人次。当时北京42公里地铁日客运量才150万人次,每10公里35.7万人次;青岛地铁每10公里竟达47.5万人次。按比例推算出来,青岛的人口在2000年就该有2004万了!2004年,南方某院编制的青岛交通规划中的轨道规划,总长度为195公里,预测远期日客运量382万人次。按目前北京轨道交通总长114公里日客运量180万人次的比例推算,青岛未来城市人口也将超过2000万。由于国内地铁建设、运营成本大体相同,票价大体接近,因此,凡轨道规划超过100公里的城市,所预设的城市人口也都应超过700万,其中,杭州、南京的人口更应超过2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