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21:24: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统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会统计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思考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提出“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发展至今,该指标已成为重要的金融宏观调控指标。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大量增加,这些都对现有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体系的全面性、准确性提出了挑战。

一、当前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情况

社会融资规模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部门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当前,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范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表内、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三是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等。当前,对区域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主要从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和金融市场的发行方进行。具体来看,以常州市为例,社会融资总量中的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指标可直接通过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系统直接采集数据;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金等指标分别从市一级发改委、金融办和保险协会等获取数据。其中,企业债券中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数据可从人民银行信贷部门获得。

二、存在问题

1.社会融资规模制度建立之初,一些影响极小的因素未纳入社会融资规模口径,导致当前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所缺失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制度设计时,考虑到统计的便捷性和准确性等要求,对一些在当时对社会融资规模影响极小的因素未计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些过去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在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中已经足以影响到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准确性。比如,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银行贷款移出银行体系,导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人民币贷款(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标的均为人民币贷款)虚减了该项业务。从实体经济角度来看,该笔贷款依然存在,是其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而从银行角度来看,该笔贷款已不在银行表内和表外反映,相当于该笔贷款已经收回。若按现行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方法,会将该笔证券化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人民币贷款项下扣除,导致该笔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漏统计。2.实体经济新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使得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当前不断创新的金融市场不相匹配伴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实体经济越来越多地选择直接融资方式和各类层出不穷的新型金融产品进行融资。这导致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仍旧按照现有的统计方式,将难以全面地反映我国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一是通过产业基金和城市发展基金、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债权融资计划等获得的资金未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1)产业基金和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基金和城市发展基金是为推动城市化发展、产业化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应运而生的一种融资渠道。比如,常州地区自2014年6月成立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来,产业基金和城市发展基金规模快速增加,截至2017年9月末,全市通过产业基金和城市发展基金已累计募集资金189.06亿元。(2)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银监会于2013年10月,创新推出了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其目的是利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开辟新的标准化投资标的,为银行理财资金对接直接融资提供渠道。常州地区自2015年8月发行首笔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以来,截至2017年9月末,全市企业通过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已累计募集资金33.6亿元。(3)债权融资计划。债权融资计划由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于2015年创新推出,是指融资人向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的投资者,以非公开方式挂牌募集资金的债权性固定收益类产品。常州地区自2016年6月发行首笔债权融资计划以来,截至2017年9月末,全市企业通过债权融资计划已累计募集资金50.5亿元。二是“新三板”市场企业融资未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继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证监会监管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服务对象以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为主。截至2017年9月末,常州地区“新三板”市场企业融资共计18.55亿元,为尚不符合主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而目前,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中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的统计只包括A股和B股筹资(金融企业除外),不包括企业在全国中小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的融资。关于健全区域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思考陆逸超3.实体经济跨地区融资情况难以准确反映与全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不同的是,对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还需要考虑资金的跨区域流动问题。在当前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中,对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统计,采集的数据是依据当地金融机构发生的业务。而当前金融机构的业务存在跨区域经营的特点,比如,异地贷款、票据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等。目前,对于实体经济异地融资数据,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能够提供一定的统计支持,但因系统间的架构不同或统计口径差异,统计数据在及时性和准确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票据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也存在跨省交易的情况,目前暂时还不能及时、准确地统计;信托贷款是当地信托公司吸收的资金,计入当地社会融资规模。但是,信托贷款更多是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金,并非完全用于当地的实体经济,因而造成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存在偏差。

三、相关建议

查看全文

提升社会统计检测水准

0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对于统计工作的加强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统计工作的职能,是真正体现统计工作职能的主要手段,只有切实提高统计检测的水平,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许多企业领导不重视统计,认为统计只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由于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2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强化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2.1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量成倍增加,这对统计工作及统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统计工作不仅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手段,更应当利用计算机组织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这是当今统计工作必须达到的技术目标。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不仅能有效地剔除人情数据,减少不同部门、专业间的重复统计,减少企业的重复劳动,减轻统计工作强度,而且还有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人造数据”、行政干预统计等不良行为,为统计信息的“快、精、准”提供保障,为统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查看全文

加强社会统计通知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县属各厂矿、中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我国已逐渐开始从单纯注重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向注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社会统计在政府宏观决策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明显。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县的社会统计工作相对经济统计工作还比较薄弱,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能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进一步改进我县社会统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增强全面发展意识,提高对社会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统计从总体上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其范畴涵盖了反映人的生活水平、生活条件和质量等各个方面,包括人口、健康、文化教育、就业、收入、贫困、社会保障、居住条件、环境、社会秩序等。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从事的社会统计工作,分别反映了社会发展某一个方面的情况。因此,只有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的社会统计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才能为全县的综合社会统计奠定坚实基础。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做好这项工作,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县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切实加强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的统计工作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的统计工作是政府综合统计职能部门工作的重要基础。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要切实落实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足府发〔2002〕86号)精神,加强本单位统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把统计工作作为转变部门职能和加强部门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进一步扩大统计内容的覆盖面,逐步使部门统计向行业统计转变,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实现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查看全文

社会保险统计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经济体量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也愈加富足,社会保障事业也有了长足进步,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了人民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之一。随着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保险统计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现在就如何做好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保障事业做出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社会保险;统计;服务;社会保障事业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中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保障事业关乎着社会的稳定大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社会保险统计如何适应时展需要,如何服务于社会保障事业,是当前所有社保统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社保统计数据要力求详尽真实

社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最基本的要求,社保统计工作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可靠。1.1打好社保统计工作基础。首先应建立健全社保统计体系,尤其要重视区县和乡镇两级社保统计系统。各基层经办单位要把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局面,并形成一套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统计体系。其次是不断提升社保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基层社保统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统计理念和统计方法,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和技术培训,并严格考核制度,逐步提高社保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1.2实行严格数据审核制度。要严格把关数据审核,避免发生数据虚假的情况。一是出现异常的指标数据,必须要求相关单位再对数据进行核查并作出书面情况说明,同时还须实地调查、抽查和验证。二是所有统计工作人员必须时刻牢记依法行政,确保数据真实质量可靠,对指标数据要从不同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想方设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三是实行责任问责和追责制度,如果数据出现问题,必要追根溯源,依法依规找到责任人,按规章制度进行惩处。1.3努力推进依法统计进程。依法统计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现,只有依法统计,才能确保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从而真正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一要常抓不懈制度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包括出台规范性的工作文件等,努力为社保统计管理工作提高制度保障。二要贯之以普法宣传,定期开展不同的宣传活动以保证越来越多的居民有统计意识,如竞赛、知识讲座、统计培训等等,从而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三要依法行政,不仅要勇敢执法,同时还需要全力遏制违法行为,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证社会保险统计行业的洁净,同时结合法治意识的增强,全力促进社保统计工作平稳、健康运行。

2社保统计方法要力求高质高效

查看全文

社会统计监察问题探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如何对“和谐社会构建进程”进行统计描述和定量化的监测评价成为统计界和经济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笔者立足于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在分析和谐社会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报告如下,供商榷。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系统结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应该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角度来全面把握,体现为:充分的民主、健全的法制、严正的公平、激情的正义、全社会的诚信、新型的人际关系、繁荣的文化、蓬勃的科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的社会环境、循环的经济、高质量的居民生活。其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政治建设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和政治保障;诚信友爱是文化建设也即精神文明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充满活力主要是经济建设的范畴(也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部分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安定有序是社会建设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建设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也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如果把社会事业的发达(更确切地说是社会子系统的和谐)称之为社会文明,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或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人民生活富裕)称之为生态文明的话,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果可以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五个方面综合反映出来。

基于上述认识,如果把和谐社会看成一个总目标系统,其下可以分为五个子系统,即物质文明子系统、政治文明子系统、精神文明子系统、社会文明子系统和生态文明子系统。物质文明子系统分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宏观经济效益、统筹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发展活力、居民生活质量等七个子子系统。政治文明子系统分为民主、法律法规、公平正义三个子子系统。精神文明子系统分为文化建设、道德规范、诚信友爱、文明典型四个子子系统。社会文明子系统分为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秩序等两个子子系统。生态文明子系统分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三个子子系统。

2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遵循整体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综合指标优先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在各个子系统、子子系统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指标,从而建立了具有1个总目标系统、5个子目标系统、由15个子子系统、40个具体指标构成的四层次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详细内容列入表1。

查看全文

社会统计前沿问题分析

2004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统计委员会第三十三届会议审查了社会统计领域开展的活动,认为需要更系统地发展社会统计。同年,第一届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统计小组委员会会议介绍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官方统计领域的重大全球和区域社会统计问题。结合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研究资料,本文对这些社会统计前沿问题进行了归纳。社会资本的概念与量度社会资本是世界银行提出来的。世界银行于1995年9月17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出发点不是“收入”而是“财富”。指标体系综合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四个要素判断各国或地区的实际财富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其中,社会资本是指社会赖以正常运转的制度、组织、文化凝聚力、人际关系和共有信息等,它也是财富计算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为了全面评估可持续发展和福利水平,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资本的研究得到愈来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如200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十四届会议有以下国家和组织提交了有关社会资本的研究报告:欧洲委员会的“社会资本和欧洲社会政策”;瑞典统计局的“瑞典的团体生活”;芬兰统计局的“对社会资本量度经验的评估”;英国国家统计局的“联合王国社会资本的量度”,等等。根据会议的讨论,锡耶纳统计小组编写了一份报告,总结了关于社会资本的工作,包括社会资本的定义和政策关联性、与社会资本量度有关的方法问题、国际经验、国际协调等。时间就是金钱有了新的含义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时间使用调查和相关调查中获得的关于男女无报酬劳动的统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解读,使政府承认无报酬劳动的经济和社会贡献,有助于将性别问题融入国家政策。为此,联合国鼓励世界各国的统计机构开展时间使用调查和收集人们如何分配日常活动时间的信息,这些日常活动对人的经济保障、健康、福利和总体幸福具有重要影响。

(一)什么是时间使用统计时间使用统计是妇女和男子如何“花掉”其时间的定量概括,通常按24个小时或一周的时间计算。时间使用统计是从一组个人抽样中产生的,通常按性别、年龄组、农村/城市分列,或按分析者感兴趣的其它分组分列。时间使用统计提供人们如何在有报酬劳动、无报酬家务劳动(例如烹饪、清洁、购物、看护孩子、老年人、病患或残疾人)以及社区和志愿工作活动和个人活动(如饮食、休闲、学习、休息等等)之间分配时间的信息。在个人记录的基础上编纂分门别类的时间账户,显示妇女和男子每天或每周就每项活动平均花费的时间,以及这些活动发生的背景。因此,时间使用统计对特定社会中许多相互竞争的活动之间的时间分配情况提供了完整的描述。

(二)为何要收集时间使用数据由于认识到时间使用数据对于衡量妇女的“隐形”无报酬劳动以及评估其对于国民经济和人类福利所作贡献具有重大意义,1960~1970年代,发达国家对收集时间使用的国家数据的兴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通常分为经济活动、无报酬的生产性活动和个人活动(如饮食、睡眠)三大类。尽管三类活动都对人类福利作出了贡献,但国家统计系统通常只收集经济活动的数据。OECD国家时间使用研究结论表明,人们用于无报酬劳动的时间超过有报酬劳动的时间。另一个普遍结论是就无报酬劳动和总劳动时间而言,妇女的工作负担更重。如,韩国的时间使用调查表明,妇女平均每星期花在无报酬劳动的时间比男子多21个小时,而她们的总工作周平均每天几乎超过男子1小时。最新研究还表明,使用人们对有报酬和无报酬劳动时间的分配信息可以了解宏观政策对人民和人口群体福利所产生的影响。这对于政策制订者和经济分析家来说尤其有意义,可以使他们在政策和预测中全面考虑整个生产性经济的情况。在这些研究中,时间使用数据转变为国家时间账户,即说明家庭如何在有报酬劳动、无报酬劳动和休闲之间分配时间的一套估算数。

贫困统计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统计委员会第三十五届会议人口与社会统计议程讨论了《贫困统计手册》的编写提纲。《手册》的总体目标是协助会员国统计人员满足国家和国际上对官方贫穷统计数字日益增长的需求。《手册》将针对某些现行官方贫穷统计做法中的技术弱点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其目的是提高准确性以及国内各地区和各国之间以及不同时期贫穷估计数的可比性。《手册》协助各国解决贫穷计量的具体问题并协调计量和数据收集办法,包括(但不限于)确定热量阈值;为确定贫困线设立并使用参照小组;制定并使用成人对应比较表;对消费模式和生活费的地域差异作出说明;修订估计数和订正方法,包括改变基数年的频率;数据捕捉和数据收集的基本做法。《手册》将尽可能考虑各区域和不同地点的具体情况,以便向各国提供切实可行的计量办法。此外,目前为开展国际贫穷比较而进行全球贫穷计量时都采用国家数据和购买力平价,而联合国统计司的授权和资源有限,无法解决购买力平价问题。《手册》将探讨在开展贫穷计量时是否可以采用统一的概念性做法,促进在国家一级采用共同的数据收集办法,以便处理国际比较问题。残疾问题统计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统计委员会第三十三届会议认为,有必要发展标准残疾计量工具和指标,并确认和调整不同组织搜集的数据。

统计司目前参与的工作是制定两个矩阵表(一个概念矩阵表,一个经验数据矩阵表),按照问题的特征类型,如《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中的健康领域、严重程度、病因和时间长短等,对残疾计量标准(问题)的目的进行交叉分类。制定矩阵表的意图是协助发现残疾计量中存在的差距,指导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残疾计量标准的制定工作。残疾数据由联合国残疾统计数据库维护。该数据库最早开发于1980年末,1990年末更新。2001年的更新仅提供按年龄和性别划分的残疾发生率。统计司从各国统计局搜集数据时,按常规不搜集残疾数据,但在1993年编写《人口年鉴》老龄化专号时搜集了有关残疾的数据。

查看全文

优化社会统计指标系统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美国社会研究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社会指标运动”。参与这场运动的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统计学家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目的在于探索建立一套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弥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不足,借以全面地系统地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反映社会福利的提高情况,为研究社会与经济、科技的协调发展问题提供数据。在美国社会指标运动的影响下,其他一些国家和国际性组织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在我国,比较正规的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期。1981年国家统计局社会司开始组织力量,就建立中国社会统计指标体系问题进行研究。经2年的努力,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围绕社会生活这个主题,从社会领域各个专业统计指标中,经过反复筛选和加工整理,于1983年提出了我国第一套社会统计指标体系方案。这套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环境、人口与家庭、劳动、居民收入与消费、劳动保险与社会福利、住房与生活服务、教育与培训、科学研究、卫生与环境保护、文化与体系、生活时间分配、社会秩序一与安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参与情况等13大类。接着又组织力量进行了两次试编,并于1985年和1987年将试编材料汇编成书,正式出版了《中国社会统计资料》。我国第一套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制订,基本上是成功的,为加强社会统计工作,提高社会统计工作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儿年我国的社会环境,人们的社会生活等诸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上述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急需修订和完善。

二、(一)在设计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时,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儿点:

l。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对此“体系”应予以适当反映。

2.人民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休系”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社会社会生活的实践来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

3。社会是由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民族、社区等组成的,“体系”应反映我国主要社会结构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以之作为“体系的分类基础和各组成部分横向联系的纽带。

4。根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体系”要把反映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放在重要位置。

查看全文

社会统计监察的建议

统计的基本功能就是运用数据客观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统计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后,国家统计局和各级政府统计部门都积极研究并已推出《全面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各地的监测工作已经开始,《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也在运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后,各级统计部门积极认真研究,试图提出一个和谐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来。这就要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区别。我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也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这方面很多权威人士都有全面论述,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其次,从目标的确定上来看,虽然都是我们党提出的奋斗目标,但全面小康的目标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特定的目标。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就是我国人均GDP从近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这一历史时期;特定目标主要就是在2000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要使社会发展所要达到的均衡状态。因此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比较,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也就更艰巨。可以认为,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阶段也有和谐的一面(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因此,我们在实现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后,还要为构建和谐社会而继续努力。

再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很具体的,核心指标就是人均GDP“翻两番”,绝大部分指标都可以量化。但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的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往往是相对的,有的很难具体量化。例如,专家学者经研究一致认为: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关学术组织曾提出社区和谐的若干标准,但具体量化的难度就很大。现在有关部门正在评比文明社区(街道、城市),但主要是按比例评出的,并无具体的量化标准。家庭和谐量化的难度可能更大。再如,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指标———森林覆盖率。《全面小康社会》可以根据我国目前森林覆盖率、造林进度等因素来确定2020年全国的具体目标值,大体达24%,但24%就可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吗?我认为还不能这样断定。我们知道世界森林覆盖率已达30%以上,但国际上普遍认为人与自然还不够和谐;南美国家巴西的森林覆盖率超过45%,但那里出现的乱砍滥伐现象仍受到全世界的指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得多,更不能说就和谐了,只能说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所能达到的和谐的程度。其他很多指标都有类似问题。认识到和谐社会的一些具体特征以后,统计监测方法也要依据这些特征来确定。我认为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设置一套全面系统的监测指标体系,二是要给各项指标设置科学的目标值,三是要设置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监测方法。

关于设置统计监测指标的原则,要列出来应当很多,一般原则我认为主要有三条:一是科学性,即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和谐社会的内涵;二是代表性,即在众多可以用来监测的统计指标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不可能面面俱到;三是可操作性,即在统计上能够搜集到这方面的资料。作为对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监测,还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设置的指标所监测的都是“绩效”性质的指标,而不是“投入过程”的指标。举一个例子:我们要监测教育发展状况,可以设置的指标可能是教育投资额、校舍数、教师数、学生数,等等,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些都是“投入过程”指标,而这些投入的最终“绩效”应当是全体人民的受教育程度究竟提高了多少。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选择的都应是绩效指标。统计监测指标是依据其内涵来确定的。同志对和谐社会的内涵有过全面科学的阐述。就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同志还对上述六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这都是我们研究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的基本依据。

有关部门已对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研究。由于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社会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全面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中很多反映社会和谐方面的指标也同样适用于和谐社会的统计监测。我认为确定和谐社会指标难点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这几个部分。关于民主,实际上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民主是有层次的,有国家机构的民主,也有基层机构的民主,从群众可感知的角度看,设置基层民主实现程度的指标似更为可行;关于公平和活力,实际上可以分解为政治、经济、社会等几个层次的公平和活力,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设置一些统计监测指标;诚信友爱所涵盖的内容也很多,有的内容难以量化,但还是可以设置一些反映这方面实现程度的指标。关于目标值,和谐社会指标目标值与全面小康指标目标值应有一些区别。正如前面所说的,全面小康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确定的特殊奋斗目标,因而各项指标值都是围绕着2020年可能达到的数值来设立的。但和谐社会比全面小康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因此从理论上讲,和谐社会的指标值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所应达到的各项目标。我们现在没有必要来为共产主义设置目标值,但我们可以为到2020年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应当达到的目标而设置数值,这类数值可以说是“有限目标值”。

查看全文

社会统计评价办法

从目前的多数文献中可见,绝大多数对和谐社会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都是以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为依据,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来解释和谐社会的,该讲话已成为绝大多数文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极富科学性。我们认为在设计和谐社会统计评价指标时,一方面要充分体现经济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对未来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基于此,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指数、社会关系和谐指数、经济关系和谐指数和对外交往和谐指数等四个方面。

一、对和谐的理解及不和谐的表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必然会产生对和谐社会的不同理解。而要恰当建立和谐社会的统计评价体系,必须正确地理解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所以我们应该对和谐社会的内涵做必要的研究。

(一)和谐的内涵从本质上看,和谐社会是指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应该是全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它既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繁荣昌盛的表现,也是人类社会进步所体现的、不断改进的奋斗目标。因此,和谐社会的创建和不断向新目标的推进是执政党最重要的历史使命。评价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需要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入手。因为不同时空的社会环境的差异,会使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在不同的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我们在建立评价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时,一定要注意其动态性和系统的结构性特征。

1.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动态过程。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从我国古代的孔子到近代以来的孙中山,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到一般均衡理论的瓦尔拉斯,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可以说都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憧憬和追求。所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在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中进步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和谐社会不是人们对社会完美的静态描述,而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是社会目标不断实现与不断升级过程的统一。但是,由于人们过去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多是有历史局限性的,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进步,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也将不断得到完善。

2.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建立,应该从复杂的系统角度进行。从这一系统的横向看,不但包含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包含人类自身之间的社会经济和谐,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多方面和谐等内容;从纵向看,不但包含系统内部多层次的关系均衡,还包含各层次主体与其外部环境的协调相处;从发展过程看,不但包含各层次多角度的现实协调关系,也包含各层次动态协调的发展趋势[1]。

查看全文

社会统计监察问题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特指各项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相互交织的过程,是“五项建设”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政治建设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和政治保障;诚信友爱是文化建设也即精神文明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充满活力主要是经济建设的范畴(也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部分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安定有序是社会建设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建设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也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狭义的社会文明或更确切地说是社会子系统的和谐)、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果可以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五个方面综合反映出来。基于上述认识,如果把和谐社会看成一个总目标系统,其下可以分为五个子系统,即物质文明子系统、政治文明子系统、精神文明子系统、社会文明子系统和生态文明子系统。

一、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应具有的功能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至少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功能:1.导向功能。2.描述的功能。3.评价的功能。4.监测预警功能。

(二)设计思路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一个区域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又有众多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或称构成要素),和谐社会的构建状况是各个子系统(或称各个构成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种“综合作用”并不是靠各个子系统的简单相加,而是靠各个子系统科学地组合以求得系统“整体效应”的最优化。因此,应根据和谐社会的系统结构建立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应围绕这个系统结构进行选择,每一个指标要能够从其所代表的某一个侧面反映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所有指标组合起来能够从各个领域、各个侧面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区域和谐社会构建进程的整体状况。

(三)选择指标遵循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相对独立性原则。3.综合指标优先原则。4.可比性原则。5.可测性原则。6.代表性原则。7.直观性原则。8.敏感性原则。9.可操作性原则。

(四)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设想遵循上述原则,笔者在各个子系统、子子系统中筛选了具有代表性指标,从而建立了具有1个总目标系统、5个子目标系统、由19个子子系统、45个具体指标构成的四层次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具体框图如表1:(五)指标数据的取得方式上述指标体系中多数指标数据能从统计年鉴中查到,对目前统计年鉴中没有数据的指标要通过不同的信息采集渠道获取。对于可以进入政府统计制度内的要尽可能进入制度内,并对指标口径、统计方法都作严格规定,定期采集。对于不能进入政府统计制度内的监测指标要由专门机构精心设计调查方案,定期进行非全面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时一般应以全国为总体或以省为总体,抽样方案和调查方法不能随意变更,必须确保纵向可比;一些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才能获取数据的指标,在设计问卷调查方案时要简单明了,要能够确切客观反映人民的主流意向,同时也要确保纵向可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