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20:16: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审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会审计

社会审计风险成因与控制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审计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病,审计风险覆盖的范围逐渐扩大,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平稳运行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社会审计风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社会审计风险的内涵以及成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为社会审计风险的降低提供了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审计风险;内涵;成因;解决措施

1社会审计风险的内涵

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共同决定,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被审计前就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企业本存在的重大错报的风险。由于注册会计师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与独立性,为社会公众服务,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其审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与公允性。经过审计,注册会计师若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错报风险高,就会增加审计程序且严格执行以降低检查风险,反之,则可执行较为宽松的审计程序,最终达到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内的低水平的目的。

2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实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方法,采取抽样审计的模式以提高审计的成本效益,在企业的高风险领域抽样多,低风险领域抽样少。同时,社会审计是受托审计,注册会计师没有法律权利,其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及审计范围均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只能在权限范围内执行审计程序,发现重大错报、漏报,增加了社会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此外,部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规章制度不完善,存在内部竞争的情况,且部分注册会计师审计理念没有与时俱进,业务能力退化,职业道德素养有所欠缺,在审计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了降低审计成本而减少审计程序,可能导致社会审计风险进一步增大。2.2企业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意图。首先,企业内部管理层有弄虚作假的动机和嫌疑,被审计单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采用舞弊手段来掩埋真实情况是造成社会审计风险的最主要原因。例如,企业为了偷税而减少财务报表上的营业收入,为了争取银行贷款而在财务报表上隐瞒负债,虚构资产,上市公司在连续两年亏损后为了不被退市而在第三年徒增利润等。这些都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加大了审计风险。其次,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缺失或不够严密,企业内部人员权责模糊,业务流程不够规范,财务信息失真,极易在企业内部出现错报的情况,且错误得不到有效的处理、控制以及改正,从而产生社会审计风险。此外,部分企业的管理机构与监督机构不完善,而随着业务活动的日益复杂,企业内部存在的漏洞很可能导致错报的发生,增加社会审计风险。2.3审计工作客观环境的制约。目前我国关于审计的规章制度仍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各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些许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的进步,审计工作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而新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出台,已制定的一些准则、规定也难以适应审计工作转变的要求。因此,我国现存的法律环境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审计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外资经济都不断涌入市场,不同体制、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相互进行交易往来,使得业务活动愈加复杂,提高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难度,从而也增加了审计的风险。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使用财务管理专用软件进行记账、审核记账凭证、生成报表等一系列活动,这些存储在电脑中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且容易丢失,受黑客攻击,加大了审计风险。

查看全文

国内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分析

[摘要]文章对目前我国社会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针对问题提出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总体构想及目标;同时就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近期对策提出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社会审计独立性近期对策

根据审计主体的性质分类,社会审计是非常重要的审计形式。社会审计独立性是社会审计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三个核心价值之一,是社会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审计的生命力所在。因此,研究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方面现存问题

就目前我国社会审计发展的过程来看,不论是社会审计独立性环境、社会审计的外部监管和自律监管,还是社会审计组织建设及社会审计人员的素质,都在逐年提高。但就社会审计独立性的程度还远没有达到能够满足社会审计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保持这种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个人的见解对目前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够,致使我国社会审计客体发展不够,这便造成了社会审计独立性急需提高与社会审计客体发展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在现实的社会审计中,又存在着社会审计需求不足与社会审计客体不完整的矛盾。

查看全文

社会审计质量提高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社会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社会审计质量对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提高社会审计质量的意义入手,在剖析社会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社会审计质量的6点措施。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环境;对策

一、提高社会审计质量的意义

(一)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审计目的,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从而实现准确评价审计目标的可能程度。审计质量越高,就越有可能接近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审计目标评价的准确程度。这时,审计监督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反之,审计质量越低,就越没有可能做到准确评价审计目标。这时,审计监督职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审计质量是发挥社会审计监督作用的决定因素

查看全文

社会审计质量意义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社会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社会审计质量对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提高社会审计质量的意义入手,在剖析社会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社会审计质量的6点措施。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环境;对策

一、提高社会审计质量的意义

(一)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审计目的,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从而实现准确评价审计目标的可能程度。审计质量越高,就越有可能接近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审计目标评价的准确程度。这时,审计监督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反之,审计质量越低,就越没有可能做到准确评价审计目标。这时,审计监督职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审计质量是发挥社会审计监督作用的决定因素

查看全文

社会审计的经济监管职能特征思索

关于社会审计是否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理论界一直持有不同观点,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再次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争议,笔者认为,社会审计具备经济监督职能,但社会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与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相比具有不同特征。

一、社会审计具备经济监督职能

监督的本意是指监察、督促,经济监督职能就是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审核检查,判断被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对违反标准的经济行为予以揭示并提请被审单位纠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具备经济监督职能已成共识,社会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一些学者存有异议。2。。。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法》在会计监督一章第三十一条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应当向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或者不当的审计报告。”财政部长项怀诚在关于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分(修订草案)和(关于惩治违反会计犯罪的决定(茎案)》的说明中解释说此条规定主要是为了有效地发挥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并阐述新谈会计法》进一步完善了由单位内部监督.仕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显然,新《会计法》肯定了社会审计的监督职能、笔者也赞同这种观点,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二点:

(一)从社会审计的产生来看,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是其存在的限源。172。年,英国南海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舞弊,使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以至于引起投资者对参股新兴股份公司的恐慌,英国议会查清南海公司的舞弊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委托一位会计教师查尔斯·斯内尔对该公司的会计帐目进行了审查,这一审计事件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起较为正式的社会审计案例,查尔斯·斯内尔在审查报告中指出了公司存在的舞弊行为、会计记录严重不实等问题,据此,英国议会没收了南海公司全部董事的个人财产,逮捕了一名直接责任经理,同时于1844年、1855年和1862年三次公布和修改了公司法,明确规定股份公司的会计工作必须接受用公司的费用聘请的会计师的检查.每年应将经审查的会计报表提供给公司的股东,并提交股东大会通过。从英国南海公司审计案例可以看出,社会审计是以第三者的身份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为了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制约而产生的,社会审计通过对被审单位会计及相关信息的审查,揭示其舞弊行为,使经营者不得为所欲为,从而维护所有者及相关各方的利益,稳定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随着社会审计的发展,社会审计目标虽然由查找错弊转向了财务报表公允性的评估,但揭露错弊依然为其贵任。g0年代初,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审计准则说明第54号、55号专门讨论了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贵任.1997年颁布的审计准则说明第82号再一次讨论了注册会计师对查找舞弊问题的贵任。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报告时,不得有下列行为:明知委托人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明知委托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会直接损害报告使用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实报告,……”等,显然是在强调注册会计师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维护财经法纪应发挥的监督职能。有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的社会审计只发挥鉴证职能,仔细分析,其实不然,比如,注册会计师对某上市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注册会计师出具对自己不利的非标准审计报告,必然会尽力遵守有关财经法规.实际上也就实现了社会审计对上市公司的经济监督。此外,审计人员在审查中对于查明的错弊帐项提请被审单位调整纠正更不必说是一种直接的监督。

(二)从审计的定义分析,社会审计属于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我国权威组织审计学会对审计的定义为: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贵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署法规司在《审计法答疑》一书中对审计的定义为:审计是独立于被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著名会计学家阎金锣也认为: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社会审计是宙计划分的一种类,其性质理所应当属于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社会审计经济监督职能的特征

查看全文

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对目前我国社会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针对问题提出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总体构想及目标;同时就强化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的近期对策提出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社会审计独立性近期对策

根据审计主体的性质分类,社会审计是非常重要的审计形式。社会审计独立性是社会审计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三个核心价值之一,是社会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审计的生命力所在。因此,研究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方面现存问题

就目前我国社会审计发展的过程来看,不论是社会审计独立性环境、社会审计的外部监管和自律监管,还是社会审计组织建设及社会审计人员的素质,都在逐年提高。但就社会审计独立性的程度还远没有达到能够满足社会审计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保持这种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个人的见解对目前我国社会审计独立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够,致使我国社会审计客体发展不够,这便造成了社会审计独立性急需提高与社会审计客体发展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在现实的社会审计中,又存在着社会审计需求不足与社会审计客体不完整的矛盾。

查看全文

我国社会审计权利论文

社会审计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鉴证会计信息公允性服务的。社会审计机构作为中介组织,既负有提供真实审计信息的义务,又享有向审计信息使用者收取审计费用的权利。权利与义务平衡是保证审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社会审计的权利与义务并不平衡。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社会审计质量的提高。本文试图在描述这种不平衡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策。

一、权利与义务不平衡对审计

信息质量的影响在法律上,权利是关于权利主体具有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义务是关于权利主体应当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一方有权利,他方必有相应的义务,或者互为权利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是保障各权利主体利益的前提条件。

社会审计的权利与义务主要是一种经济性权利与义务。在这一权利与义务体系中。存在着三种权利主体:会计信息提供者(被审计者),会计信息使用者(审计信息需要者)和会计信息鉴证者(审计者)。从审计产生的历史来看,三者应有如下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被审计者的义务是向审计者提供审计所需的全面、真实的会计资料,权利是要求审计者公正评价其提供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审计信息使用者的义务是向审计者支付合理报酬并按约定范围使用审计信息,权利是要求审计者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公允程度的审计报告;审计者的义务是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鉴证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提供相应的审计报告,并在约定范围内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承担责任,权利是向审计信息使用者(理论上的审计委托人)收取审计费。

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由于审计信息使用者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审计者既不知道有多少人使用审计信息,又无法向使用审计信息的人收取费用。因此,审计费用转由被审计者支付成为司空见惯之事。这就在被审计者、审计信息使用者和审计者三方之间产生了权利与义务的不平衡。(1)就被审计者而言,通过支付审计费用成为审计委托人后,就享有了要求审计者出具审计报告的权利。当作为审计委托人的被审计者有不良企图且有多个审计者可供选择时,被审计者可以较容易地寻找到易被其操纵的审计者。(2)就审计信息使用者而言,由于不承担支付审计费用的义务,也就丧失了作为审计委托人的权利。相应地,他们获取真实审计信息的权利也会受到影响。(3)就审计者而言,其权利是针对作为委托人的被审计者而言,义务却是针对非委托人的审计信息使用者而言。这样,审计者正常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经济联系被割断了,审计者的义务约束全来自于法规形式的社会责任,而非合同的经济约束。

这种三方权利义务不平衡状况的最终后果是:审计者不是以满足审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目的,潜心研究如何提高审计信息的质量,而是以回避法律责任为目的,潜心研究回避法律责任的审计方法和程序。现代审计中的诸如内控制度测试、重要性判断、抽样审计、风险控制等方法均深深地带有回避法律责任的烙印。可以说,社会审计中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是影响审计信息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查看全文

社会审计核查工作经验交流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负有核查职责。《审计法》第三十条规定: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单位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审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权对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按照上述规定,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

2007年以来,市审计局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及省厅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的规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结合审计工作,对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业务质量进行了核查。核查报告内容涉及财务收支、工程决算、资产评估、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核查出社会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薄弱、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资产管理不规范、违规采购工程项目、漏缴国家税金等未按规定披露等诸多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核查社会审计报告质量的思路和办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目前全市社会审计报告质量核查工作开展情况

2007年4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了市审计局社会审计核查科。这也是省厅核查机构设立后市州审计机关成立的第一家核查机构。规定核查科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监督检查全市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量。之后,配备了专司此项工作的审计核查人员,确保核查工作依法有效运行。我们开展工作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社会审计组织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库,掌握开展审计的相关情况,对其执业行为实行动态监管。

市目前共有在市县区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和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机构7家,执业人员五十人左右,主要承担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等业务,并出具相关报告。通过掌握这些社会审计组织的执业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跟踪他们的业务活动,有利于在必要时对其业务进行核查。

查看全文

和谐社会审计新观点调研报告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突破、新飞跃。党的执政理念的突破与飞跃,自然要求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与飞跃。因此,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和归宿就是我们应该做出的审计调整,这是由审计的职能与本质属性决定的。首先审计关系与社会关系存在依存性。审计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离开了审计关系的社会关系是有缺陷的,这为审计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提供了客观基础。其次审计目的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存在一致性。审计目的的实现有助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再次审计的监督、鉴证、评价职能和促进性、防护性、建设性作用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指向性。审计职能与作用的充分发挥无疑会促进社会和谐。基于此,选准新的视点,把握好审计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不断扩大审计影响,提升审计质量与水平,成为了审计机关的重点命题。

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确定新战略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期”,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种是“矛盾凸现期”,即经济徘徊不前,社会出现动荡,甚至倒退。因此,党中央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战略。而怎样从审计监督的职能出发,按以人为本的要求,服务于和谐社会就是新时期审计战略的新选择,也是审计事业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酝酿新思维

由于忽视科学发展,管理体制滞后等原因,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问题相当严重;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现;权力失控现象屡见不鲜,干群关系紧张。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综合性监督部门,审计思维就需要有一个大的突破。要从过去财务处理上、财经纪律执行上的纠错查弊圈子里跳出来,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关注民生、关注稳定、关注环境。让审计与构建和谐社会同频共振,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建新标准

查看全文

剖析社会参与原则与中国社会审计法律制度完善

摘要:犯罪控制模式由“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的演变,是现代国家犯罪控制机制的必然选择。社会参与原则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的预防性反腐败政策五项原则之一,对腐败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审计的腐败发现、防御与治理功能,审计被多项区域性、国际性反腐败公约列为腐败治理的积极性预防措施。社会审计法律制度是中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腐败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审计权理论为指导完善社会审计法律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参与原则;社会审计

一、社会参与:国际预防性反腐败

政策的基本原则与重要措施

作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被称为“21世纪国际合作里程碑”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本文以下简称《公约》)的签署,是国际社会进入联手打击腐败犯罪新时代的标志。在《公约》所建构的由预防、惩治(定罪与执法)与合作机制组成的腐败治理机制体系中,确立“预防措施”的基础地位是《公约》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腐败预防政策五项原则”源于《公约》第5条“预防性反腐败政策和做法”(Preventiveanti-corruptionp01iciesandpractices)的规定,“五项原则”包括:法治原则(TheprincipleoftherIlleoflaw)、妥善管理公共事务与公共财产原则(Theprinciple0fpropermanagement0fpublicaffairsandpublicproperty)和社会参与原则(Theprinciple0fpromotetheparticipation0fsociety)、透明度原则(Theprinciple0ftransparency)和问责制原则(Theprinciple0faccountability)。在我们看来,《公约》之所以倡导社会参与腐败治理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公约》面对腐败恶性发展以至蔓延、泛滥的形势,出于提高腐败治理效益的追求,表明了对传统的国家垄断腐败治理模式不足的深刻认识;二是《公约》将社会参与作为腐败治理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是对民主政治社会治理理念的积极回应,民主政治理论为《公约》社会参与原则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