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18:33: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价值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会价值

怎样看待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现实世界的话语体系里,我们习惯于将“经济社会”或“经济和社会”笼而统之地进行表达,如“经济社会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等,这些说法细究起来,不难发现它们潜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但是,在“经济”和“社会”混而论道的情形下,这种丰富性被相当程度地消解了,尤其是其中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未能得到较好的界定和阐释,也给现实生活实践带来了许多的困惑。一我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区别,一直存有某种不大不小的疑问。现代社会的学科主要是以研究对象的不同来区分的。大致说来,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社会行为、社会问题和群体现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我的疑问是,“社会”是一个大概念,“经济”是一个小概念,它们之间,应当是“属种关系”,即“社会”覆盖了“经济”,或者说,“经济”是“社会”中的一部分。相应地,“社会学”就应当包括“经济学”。但实际上,两者不是这样的关系,它们并列而在,各自独立。我从未听到过“经济学”是“社会学”一个分支的说法。这个疑问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种分类就让我几乎认同了这样两种不同学科各有其不同特征,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你中有我”或“我中有你”的关系。这种分类认为,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群体的行为,而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个体的行为,鉴于“群体”和“个体”的可观察性差异,这两个学科的边界就有了。在较长的时间段里,我就是按照这样的理解来看待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经济学是我的主业,社会学只是选读过一些著作,并未深入研究,但大多也与经济问题研究相关。在经济学中,“个体”的行为是经济学的基础,即每个人都被假定为“经济理性人”,人人都会去比较“成本”和“收益”,“个体行为”是一模一样的,由此展开对关联经济现象的研究。社会学中的“群体”行为,是以某种“社会现象”的观察来归总的,如“沉溺网络游戏”“追星族”等,通过对这些“社会现象”的分析,探求这些“群体行为”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从这一点看,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区别,首先就在于两者理论演进线路不同———前者是从“个体行为”的假定,去解读显现于我们眼前的经济现象;后者是从存在的“社会现象”中,去挖掘背后“群体行为”的奥秘。也就是说,经济学中人的行为是事先既定的,而社会学中人的行为是不确定的,需要去探究。由此出发,两种学科所追求的目标,显然大不相同,并存在某种内在的对抗性。

经济学假定每个人都是“经济理性的”,经济学一般的、基本的或最高的追求,就是试图让这种“理性”发挥到极致,达到最佳的“经济结果”,我们听得烂熟的“经济价值最大化”,便是这门学科所期待的人世间最高境界。社会学所追求的,则是从既已存在的“社会现象”中努力发现背后的原因,从人的行为上找到驱使根源,并在“有益于”或“有害于”社会的判断下,提出“扬善去恶”的解决途径,期望并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在这里,学科目标的不同,其实是可以作为不同学科划分标准的。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的重点是由此引申出来对“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理解。举例说,“沉溺网络游戏”现象,经济学通常是不会将它作为经济问题来研究的,若研究也只会聚焦在“网络游戏”的企业价值、行业规模,对产值、税收、就业等的贡献方面,这种研究大多会基于“经济理性人”的设定,探求何种市场环境、制度、调控工具等,能够最佳地实现这个行业“价值最大化”;社会学则大为不同,对这种现象首先做出基本判断,如果“沉溺”的人数达到某种量级,那一定“有害于”社会,需要挖出“沉溺”的行为动因,对症下药开出治理药方,限制“网络游戏”的无度扩张,最终消灭这种社会的弊病。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各自目标,都无可厚非,但搁置一起,就有矛盾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只是不同,相互之间还存在某种明显的对抗。这也意味着,“经济社会进步”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类目标,在深层次上要理解和解决好“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及其关系的认知问题。要知道,一个“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以“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均衡、和谐关联发展为基础的。从本例来看,就是“网络游戏”可以有“经济价值”的大发展,但要有“社会价值”的约束。二在现代社会里,经济价值都是以货币来计量的,任何事情的经济价值都可以直接比较大小。如生产一定量的大米收入五百元,快递服务若干次赚取一千元,相比而论,后者的经济价值大于前者,并且高达一倍之多。假定“生产大米”和“快递服务”所耗费的时间、人力成本等资源完全一样,仅从经济价值的角度看,社会就应当舍弃“生产大米”,而将资源全部投入“快递服务”之中,赢得“经济价值最大化”。

社会价值则不然。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生产大米”和“快递服务”对于社会而言,一个是提供产品,一个是提供服务,存在性质差别,却都必不可少,舍弃它们中间的任何一种,都将使社会生活失衡,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双双保全它们,才能够实现“社会价值”的最高目标,尽管“经济价值”不能达到最大化。而且,也因为两种价值的性质差别,社会无法简单地评价它们之间价值的大小,通常只能说明它们各自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舍弃其中的任何一种都没有足够的理由。从理论上讲,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价值是统一的和抽象的,它的外在表现只是“价值量”,即表示大小差别的各种数字,“价值”的内容仅仅只在观念上存在;社会价值则是个别的和具体的,大多会有可见的物理形态、特殊的功能或人的行为过程,看得见也摸得着。第二,经济价值消灭了一切事物的实体或实际可观察内容,因而不同事物的经济价值可以进行直接比较;社会价值则保有事物的具体属性,只能就事论事来看待这种价值,不同事物之间的价值无法直接比较。第三,在一定意义上讲,经济价值不是社会生活的目的,只是实现社会生活目的的手段,社会价值则是社会生活目的本身———抽象的“经济价值量”只有运用起来,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事项或活动,才能给人们带来社会实质性的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最普遍又经典的事项就是“用钱购物”,当“钱”没有转化为“物”时,“钱”永远只是在观念上对人们“有用”,或者说仅有“经济价值”而无“社会价值”。理论源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而理论一经形成并被广泛认同,它就会反过来,成为新的实践前提。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颇具意味的是,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分离,以及“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分离相对应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分为“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两大领域,而且看起来两者之间的边界还较为清楚———人们一方面在“经济生活”中,努力去赚更多的钱,普遍地追求“经济价值最大化”,不断地积累财富;另一方面,又在“社会生活”里,吃喝拉撒(生理需要),吹拉弹唱(精神需要),你来我往(社会交往需要),构造出另一个人类生活、存在和创造的时空。隐隐约约地,“经济生活”总是在显现某种工具的特点,似乎就是为“社会生活”这个目的服务的,也就是说,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追求“经济价值”是为了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大的“社会价值”。这一点表明,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很复杂的关系,但互为因果的关联是较为明晰的。任何事情的分离,都会出现分离者各自独立发展的情形来,导致一个整体内部出现不一致、不均衡和某种对抗。当人们的全部生活分为“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时,必定无疑会出现这样两种生活形态各自发展的轨迹,只要某一方面未能兼顾到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就会出现畸重畸轻的局面:要么过于追求“经济价值”而忽略了“社会价值”,资源被过度倾斜在经济回报大的方面,整个社会的发展可能一面是“过剩”,一面是“短缺”;要么过于追求“社会价值”而忽略了“经济价值”,人们的经济潜力未能激励到位,整个社会的资源未被较高效率地利用,经济“短缺”可能成为主要的问题。三这不只是一种理论逻辑的演化,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经历。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来看,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社会价值”的考虑被放置在超常的高度之上,整个社会以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物质平衡为基础,一个宏大的计划安排,几近包括所有“社会价值”事项的类别,面面俱到,却由于人的经济潜能被“计划”框定,或无法受到激励而充分发挥作用,结果不只是“经济价值”总量无法实现较好的增长,就是“社会价值”也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这样的经济形态被学者们冠名为“短缺经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重大的教训。在市场经济的制度下,人类社会则出现过另外一种情形。那就是唯“经济价值”马首是瞻,以经济回报为最高导向,唤起人们内心深层的逐利性,激励人们追求“经济价值最大化”;同时,将一个社会的“社会价值”实现,寄望于市场运行自动调节来达到较为理想的程度,相应的人为制度安排和监督、调控力量,则完全配合或服从于市场的规则。结果是,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人们经济行为的疯狂无序,短期内各种资源大量、迅速地向某些高收益行业集聚,经济运行的畸形格局形成,最终表现为一面是以“产品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爆发,另一面是大量的“社会价值”堆积性缺失。在这样的制度下,一个社会发展的均衡性,时常需要周期性的“危机”来进行毁灭性的重塑,强行地对市场严重失衡进行修复,付出的社会代价极为巨大。

当今的世界,是由市场经济制度主导的。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地激励社会每个成员积极地创造“经济价值”,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和其他制度一样,市场经济制度也是利弊兼有,它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带给了人类诸多的困境甚至灾难。不过,人类社会在不断地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中,发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人为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如果配合运用得当,就能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善社会整体福利,让“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地处于较好的动态均衡之中,避免人类社会生活的大起大落。然而,“两只手”的配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市场经济制度下人们追求“经济价值”的力量,源自人性底层的基本规定特别强大,强大到只要没有约束,就可能走出畸形的结局来。因此,就现实世界而言,在对待“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畸重畸轻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还是在防止一味地追求“经济价值最大化”而导致大量的“社会价值”被消解的方面,在保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的同时,有效防止市场极端性的波动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和某些“社会价值”不足而引发的多种社会“危机”。

作者:陈彩虹

查看全文

展现个人社会价值及其人生价值

敬爱的党组织:

我光荣的参加了年3月28日的第54期高级党校学习。在这短短几节课上,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党员义务是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更是党员自身素质的要求,预备党员必须先对其有正确地认识。义务中提到的先锋作用是党实现有效领导,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员是否具有觉悟的重要标志,每名员都要时刻记住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要注意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员是人民的公仆,时时处处要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作为党组织的成员,就要以党的利益为重,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多做贡献,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每名员都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身为党员一定要做到严格保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员还都要站在党性的立场上,同一切危害党的团结统一的言行作坚决地斗争,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这八项义务明确了做一名合格员的具体标准,提出了党员应尽的职责,规定了党员的行为准则,对每个党内分子都有约束力。我必须要懂得它的精神实质,熟悉每项具体要求,并经常对照检查,严格要求自己,切实付诸实践。其次,我进一步明确了入党的基本条件和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性。通过步步深入的学习,我对入党要求的认识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明白了不仅要在学习中创造入党条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发展对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具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尽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当周围的同学比自己先入党的时候,不会因此而沮丧和急躁,而是加倍努力。同时,也真正认识到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作为入党的唯一动机,才能在入党的道路上越走越近,越走越快,才能真正领悟和实践“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感到一定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周围同学当中时时处处体现出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科学的理论体系,他们是无产阶段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另外一方面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只有认真学习理解才能去很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二、坚定信念,认真学习通过开展班级工作进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漫长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够获得的。

查看全文

剖析贸易与社会价值的协调

WTO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国际组织,它从关贸总协定(GATT)发展而来,但它的使命却远远超越了它的前身。大量的世贸组织协议、讨论议案、甚至正在进行的多哈回合谈判无不表明,除了进一步促进贸易自由化以外,WTO开始关注了更多的社会利益和价值,诸如环境、公共卫生、国家安全、人权等。虽然从长远来看,贸易自由化和其他社会价值、利益的保护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增加全球的福利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短期利益上,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两者之间却存在着一个实实在在的冲突,为了经济的发展要求追求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而为了维护其他社会价值和利益目标又要限制或禁止某些国际贸易。目前,大量的国际贸易争议案件反映着这种矛盾。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聚焦在WTO体制中这两个相互竞争的价值的关系上,阐明贸易自由化、其他社会价值在WTO中的地位,及在WTO法律框架中平衡两者利益的最基本原则是相称性原理。

一、贸易自由化与WTO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项政策被大多数国家所青睐,那就是推进贸易自由化。毫无疑问,贸易自由化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首先,它导致了更大的经济增长。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编著的《贸易走向未来》一书中指出:一个明确的数据显示出自由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统计相关性,所有的国家,包括最贫穷的,都可以依靠自己的“比较优势”的资源(人力、自然、科技、及金融)生产商品和服务进行国际贸易买卖,从中获利。其次,贸易自由化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和减少贫困作出贡献。根据世界银行2001的研究,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贸易的开放给他们带来了高增长的收入、更长的人均寿命和更好的教育,这些国家也相应的调整了自己的国内政策和制度以便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援助相比,贸易自由化具有更大的潜力,使穷人收益,使国家收益。第三,除了上述的经济利益,贸易自由化也带来了可观的非经济收益。由于大多数国家都在参与国际贸易,他们进行跨国界的接触和交换意见,这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相互了解。在一个自由贸易的世界,人们更容易视他人为生意伙伴,而非敌人。因此,贸易的增长是减少战争的激励机制。

WTO是一个以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国际经济组织,在它的法律框架下的诸多协议反映了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如在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协定《马拉喀什协定》序言中规定到:“世贸组织的各成员方认识到在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稳定增长以及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目的”;同时成员方“期望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待遇,从而为实现贸易自由化作出贡献”。简言之,贸易自由化是WTO的核心原则,其内容包括减少贸易壁垒、增加市场准入及消除贸易歧视;这些规定散见于WTO的各个附属性文件中。

二、其它社会价值和利益与WTO

虽然贸易自由化使得所有的国家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其中大部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摆脱了贫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在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都是这样成功的。依据2001年的世界银行报告,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以及前苏联的一些国家约有2亿人被抛在了后面;平均而言,这些国家的经济体正在收缩,贫穷在加剧,教育水平提高的也很慢。很显然,全球化的好处远远没有被平均分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或团体开始对经济的全球化表现出了不满。在发达国家,西雅图、布拉格、蒙特利尔、日内瓦、热那亚和苏黎世发生的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活动显示了“反全球化的态度”。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2008年的研究表明,相当多的美国人反对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认为移民和外国直接投资给美国人民的就业机会和工资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疑虑变得也越来越强烈。这些发展中国家普遍指责发达国家利用“贸易自由化”打开了他们的市场,但仍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紧闭着自己的市场;他们认为贸易自由使发达国家赚足了荷包,给他们却留下了环境污染等沉重的后果;他们的人民对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也开始出现了敌意。

查看全文

小议经济学下社会价值观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价值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呈现出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文章以陕西关中地区为样本,基于经济学视角对其社会价值观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其利弊和成因。

论文关键词:经济学;农村;社会价值观;变迁

0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推进,“中国社会价值观范型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农村社会价值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态势。笔者主要以陕西关中地区农民这一群体为主,对西安市的户县、成阳市的甸邑、淳化、三原、乾县、宝鸡市的扶风、渭南市的合阳等30个自然村的500户农民以调查问卷及访谈形式进行了调查。了解当前该地区农民的社会价值观现状,透过关中地区农村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得与失,探索其发展路径,为关中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参考。

1农村社会价值观发展现况

1.1经济层面在调查“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精神文明是否也相应的丰富”中,有54%的人填写物质和精神都缺乏(其中38%的人属于经济状况较好地区),36-4%的人认为物质财富增长但精神生活匮乏,仅有9.6%的人认为物质及精神都丰富。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关中地区农村经济整体收入增长形势来看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远比资源匮乏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在调查“您认为社会贫富差距如何”中,有51.4%人认为贫富差距大,有45.1%人认为贫富差距巨大。

查看全文

谈论新闻现实与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新闻就是对事实的报道,通常都是对被人们所关注的事实的一种报道。而新闻的价值也就在于其受众关注度的程度,被公众关注度高的新闻报道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就大,反之就小。而新闻的现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况,新闻的社会价值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两者之间关系如何?这些疑问正是本文所研究的重点。

1.新闻的现实分析

如今对于新闻的存在及发展的现实应该辩证的对待,有其良好方面,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有一些负面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新闻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新闻业在社会及国家整体的发展中占有很大的一席之地,并就其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涉及各行各业,如有动态新闻、综合新闻、事件新闻、述评新闻、非事件新闻、人物新闻等,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途径进行传播,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终归是现实,现实是残酷的,是一个大染缸,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发生的概率。在新闻的发展中,一些新闻的失真,虚假报道、丑闻事件等有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宗旨的情况发生得十分频繁。这些新闻的出现有的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却被广大人民所关注,如一些“艳照门事件”、“八卦新闻”。甚至一些事实在报道中就胎死腹中,并不被人们所知,侵犯了人们的知情权,如一些只报喜不报忧的新闻报道,对于那些“喜”的新闻报道大大赞扬,而对于一些“忧”的新闻报道并没有通过媒介往外传播,而是进行封杀。总之,新闻的现实是一个大杂烩,什么情况都会发生,该报道的不报道,不该报道的反而积极报道,无趣的、有趣的一起报道等,形成了一个真正的新闻现实。因而,作为一个关注者只能对其进行辩证看待,否则将会迷失方向。

2.新闻的社会价值

新闻的价值实现是在于引起受众对其所报道的事实的关注程度。而其关注度是通过第一时间和第一报道来实现的,新闻的价值体系包括新闻的信息价值、新闻的道德价值、新闻的审美价值等。而新闻的社会价值的体现正是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是集合新闻所有价值为一体的一种体现。新闻的社会价值是融合了各种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透视着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宗旨、理念。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就决定着在发展中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一个社会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文化也就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情况,同时还对该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影响作用,并且主要影响其价值问题。而新闻的社会价值正是应该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新闻的社会价值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这是该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这是顺应社会发展形势的。新闻报道的事实在满足一定公众关注的情况下,还需要更多的重视对其信息的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其他价值的考虑,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其为核心构建一个价值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价值体系。在该价值体系的指导下,才能更好的使新闻得到健康发展。

3.新闻的现实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查看全文

小议贸易与社会价值的协调

WTO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国际组织,它从关贸总协定(GATT)发展而来,但它的使命却远远超越了它的前身。大量的世贸组织协议、讨论议案、甚至正在进行的多哈回合谈判无不表明,除了进一步促进贸易自由化以外,WTO开始关注了更多的社会利益和价值,诸如环境、公共卫生、国家安全、人权等。虽然从长远来看,贸易自由化和其他社会价值、利益的保护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增加全球的福利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短期利益上,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两者之间却存在着一个实实在在的冲突,为了经济的发展要求追求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而为了维护其他社会价值和利益目标又要限制或禁止某些国际贸易。目前,大量的国际贸易争议案件反映着这种矛盾。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聚焦在WTO体制中这两个相互竞争的价值的关系上,阐明贸易自由化、其他社会价值在WTO中的地位,及在WTO法律框架中平衡两者利益的最基本原则是相称性原理。

一、贸易自由化与WTO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项政策被大多数国家所青睐,那就是推进贸易自由化。毫无疑问,贸易自由化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首先,它导致了更大的经济增长。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编著的《贸易走向未来》一书中指出:一个明确的数据显示出自由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统计相关性,所有的国家,包括最贫穷的,都可以依靠自己的“比较优势”的资源(人力、自然、科技、及金融)生产商品和服务进行国际贸易买卖,从中获利。其次,贸易自由化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和减少贫困作出贡献。根据世界银行2001的研究,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贸易的开放给他们带来了高增长的收入、更长的人均寿命和更好的教育,这些国家也相应的调整了自己的国内政策和制度以便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援助相比,贸易自由化具有更大的潜力,使穷人收益,使国家收益。第三,除了上述的经济利益,贸易自由化也带来了可观的非经济收益。由于大多数国家都在参与国际贸易,他们进行跨国界的接触和交换意见,这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相互了解。在一个自由贸易的世界,人们更容易视他人为生意伙伴,而非敌人。因此,贸易的增长是减少战争的激励机制。

WTO是一个以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国际经济组织,在它的法律框架下的诸多协议反映了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如在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协定《马拉喀什协定》序言中规定到:“世贸组织的各成员方认识到在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稳定增长以及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目的”;同时成员方“期望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待遇,从而为实现贸易自由化作出贡献”。简言之,贸易自由化是WTO的核心原则,其内容包括减少贸易壁垒、增加市场准入及消除贸易歧视;这些规定散见于WTO的各个附属性文件中。

二、其它社会价值和利益与WTO

虽然贸易自由化使得所有的国家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其中大部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摆脱了贫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在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都是这样成功的。依据2001年的世界银行报告,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以及前苏联的一些国家约有2亿人被抛在了后面;平均而言,这些国家的经济体正在收缩,贫穷在加剧,教育水平提高的也很慢。很显然,全球化的好处远远没有被平均分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或团体开始对经济的全球化表现出了不满。在发达国家,西雅图、布拉格、蒙特利尔、日内瓦、热那亚和苏黎世发生的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活动显示了“反全球化的态度”。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2008年的研究表明,相当多的美国人反对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认为移民和外国直接投资给美国人民的就业机会和工资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疑虑变得也越来越强烈。这些发展中国家普遍指责发达国家利用“贸易自由化”打开了他们的市场,但仍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紧闭着自己的市场;他们认为贸易自由使发达国家赚足了荷包,给他们却留下了环境污染等沉重的后果;他们的人民对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也开始出现了敌意。

查看全文

浅议邓小平的社会价值观

摘要:邓小平社会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定,对其概念化的理解、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的科学把握,对科学理解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构想和战略性决策提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价值观内涵特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其终极理论来源而言,源自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然而在具体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却呈现出与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期和设想的不同的形态。这固然是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结果,更为主要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理解、选择和设计的结果。因而,邓小平究竟以什么样的标准和尺度来评价、选择和设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邓小平的社会价值观进行研究,既有助于人们以全面、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以及作为其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正确认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有助于为某些重大战略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一、邓小平社会价值观的概念化理解

概念,作为人类的思维形式,既是我们对客体把握、描述、解释的思维工具,也是我们解释、规范和反思主体思想和行为的工具。由此而言,对邓小平社会价值观的概念化界定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价值本身的研究流派纷呈,观点各异,因而,对社会价值观,在学术界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性的认识。出于研究的需要,我们必须借助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目前价值研究的主流观点,对其梳理、比较,进行逻辑的推断和理性的抽象,以求获得对邓小平社会价值观的概念化理解,进而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不仅意味着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和客观性,也意味着不能把人类社会生活归结为类似自然系统那样单纯的物质系统。任何意义的实践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本身都是包含着主观设定的意义和目的的人的自觉活动,不仅改变着世界的既定自然状态,而且将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嵌入其中,依照自身的需要和目的来确定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身需要和目的以及怎样使客观事物满足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因此,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会同周围世界形成一种价值关系。这种价值关系反映在人们头脑中就形成了价值观念。

查看全文

低碳经济社会价值分析

摘要:当今,人们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充分利用低碳经济来降低环境污染,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从低碳经济概念的界定、特点入手,分析其社会价值,分析经济学价值,以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意义无比重大。

关键词:低碳经济;社会价值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目标是为新能源的发展提升广阔的发展空间,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相对于能源高消费、高污染而言,低碳经济降低环境污染,是绿色环保的新型经济。要发展低碳经济,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解掌握尤为重要,对低碳经济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对社会价值进行再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界定

所谓低碳经济是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通过全面的制度创新,全方位的技术革新,通过主要的产业转型,采用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有效的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以及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既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很好的保护环境生态,达到两者双赢为目的,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也被列入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一。

二、低碳经济的主要特点

查看全文

学校体育社会价值研究

摘要:我国体育事业已经朝着“体育产业”的方向发展,“多元化”体育产业发展格局日益形成,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场馆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的社会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本文对学校体育场馆在体育产业中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就学校体育场馆如何更好的体现社会价值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关键词:学校体育场馆;体育产业;社会价值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学校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深入挖掘和提升体育场馆的功能和作用,积极探索具有“社会化”的体育场馆,应当成为学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在我国体育产业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学校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使体育场馆的“社会价值”得到更加全面、系统、高效的体现,进而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学校体育场馆的高效利用创造条件。

1体育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自2010年始,我国的国务院办公厅便已经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将来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方针以及重点任务,同时给出了具体化的措施与政策。现如今,我国首次围绕产业角度来确认体育产业今后的发展规划,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们关于健康方面的需求、体育锻炼消费方面的需求已经开始成为人们生活消费重要的构成要素,体育产业的发展具备着良好的社会基础。由于体育市场正在逐渐的兴起,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建了空前绝后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要深入挖掘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拓宽体育消费群体和市场,进而满足人民群众关于体育消费提出的更高要求。

2学校体育场馆在体育产业中的社会价值分析

查看全文

孔子的社会价值观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孔子的思想一直备受关注,其研究颇多。本文主要是从孔子社会的价值观入手,分别从社会支承点、社会的基本原则、重要条件、主要宗旨四个方面解读孔子治世应世思想,并阐述了孔子的社会价值观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孔子社会价值观精神

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影响极为深远。而价值论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那么儒家道德价值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之主导,而孔子的思想却是儒家思想之原典、源头所在。孔子的思想经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董仲舒等弘扬和尊独,宋明理学各派的阐释和复兴。孔子的思想一直被统治者奉为正宗学派,作为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的时代,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天下征战自诸侯出”、“八佾舞于庭”(《论语•季氏》)的环境。而孔子又是一个博学多才、畅怀大志的“弘道”之人,面对乱世,他主张道德、经济、政治等价值相结合,以达到复礼的地步。而他在社会价值观上一系列的观点思想影响是深远的,其提出的仁义道德对于治理国家、巩固政权、统治人民的价值功能思想;提出关于仁义道德是维持人类社会的根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以道德作为社会的支撑、以正名作为社会的原则、以“庶、富、教”作为社会的条件、以“修己安人”作为社会的宗旨。这一系统的社会价值观在当时虽没有被统治者所充分利用,但其思想价值却是深远而重大,这一思想也被后世一直继承发展并推崇。其其中的意蕴很值得我们反思。

一道德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支撑

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内在的动因和外在的动力的结合并促动支撑的。而其社会的发展无外乎需要四个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精神文化。正是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存在发展的支承点。离开这四个支承点,一个社会很难得以维持和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