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17:11: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儒家和谐社会观分析论文
摘要:儒家和谐社会观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等和谐思想,重视以人为本,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设想建立一个安定有序、公平和谐的理想社会。从社会学的理解视角上看,它重视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强调人的群体性、社会的组织性、以及社会结构体系的可调节性。因此,和谐社会,如果用社会学来理解,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动和谐;二是通过社会整合,实现社会整体上的和谐。
关键词:儒家;和谐社会;社会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得“和谐社会”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的和谐社会观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强调人际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使得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儒家的和谐社会观有了更大的意义。
一、儒家和谐社会观的内涵
和谐,指的是事物协调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十分丰富,孔子提出“和为贵”主张,孟子描绘了“老我老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些观点依然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内容上,儒家的和谐社会观重视以人为本,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设想建立“大同世界”、“小康社会”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价值观的误区社会观探讨论文
论文关健词:劳动价值论误区社会观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位论不是经脸科学的命题,而是科学的社会现,它通过对价格与价值关系的论证来说明社会的生产关系。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住论,也就不应该仅从纯经济学角度去分析。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首先要消除对它的种种误解。在看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我们必须避开两大误区。避开了这两个误区,我们就可以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一、不是经验科学的命题,而是科学的社会观
我们应当避开的第一个误区是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看作是一个经验科学上的命题,认为它正确地解释了某种经验上的事实。这个误区导致人们力图从经验事实上去论证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并且宣称劳动价值论说明了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格围绕着什么中心而波动。
实际上,这个理论误区本身就是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误解。正是马克思本人明确地指出了,当“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劳动决定的价值就会转化为生产价格,这种生产价格“是一个中心,日常的市场价格就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变动,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围绕这个中心来拉平的”《资本论》第3卷,第2篇第10章,198和200页)。这就是说,马克思自己承认,实际的经验事实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而波动,而不是直接围绕着劳动决定的价值而波动。
生命哲学的和谐社会观
道教的贵生、重生乃至长生不死的生命理念及其实践方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命哲学。道教以这套生命哲学观念来构想社会生活,形成了它的独具特色的和谐社会观。道教的和谐社会理想广泛涉及到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个体生命的身与心的关系。本文拟从道教的生命哲学理念出发,探讨道教的和谐社会观,以期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人生、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确保人类社会和个体生命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1、人与天和道教贵生重生,把天地宇宙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看待,要告诫人们放弃先入为主的私见和偏见,将自己献身于自然的冷静观察,以求增进对自然的整体的了解。道教所珍视的“生”,除了人的生命以外,还广泛地涉及一切非人类的生命存在乃至土地、河流、动植物等自然存在,把它们统统视为与人的生命同等的生命活体。它把这种最普遍意义上的“重生”与天下太平的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要求‘太平’是为了‘生’,为了‘生’才要求‘太平’,只有普遍‘重生’,国家也才可能‘太平’。正如(《太平经》)卷九十三所说:‘凡物而安之,故独得常吉而长生也’。[3]在道教看来,自然界里的阴阳不调和,天气地气不正,风雨时节乖错,各种灾害不断发生,万物纷纷死伤,都是天下不太平的衰恶现象。
“助天生物,助地养形,助帝王化民”,这表明,泛爱万物、善待万物,使人与万物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在道教那里是作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来看待的。道教的社会政治理想,不仅把道德关怀对象扩大到宇宙间的所有存在物,而且认为天地万物与人类生命一样,都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对道教来说,人和自然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道,正是道化生了自然万物和人,在道的面前人和自然无疑是同胞兄弟,手足之情,人千万不要以万物主宰者自居,自认为无所不能,任意宰割自然,这样就背离了道,就要受惩罚。”[6]道生万物,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性普遍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就表明,人与一切非人类的存在在具有道性这一点上都是平等的,享有同等的权利,有着同等的内在价值,因而人没有任何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特殊地位,不应该只把万物视为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万物的生命形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同样应该是道德关怀的对象。“在接近大自然时,如能摆脱道德的标准和成见,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的种种标准,在人的世界之外,是毫无意义的。庄子有很多寓言说明这个道理。”[2]57这就是道家和道教所秉持的“道通为一”与“齐物”的道理。唐末五代道士谭峭指出:“夫禽兽之于人也何异?有巢穴之居,有夫妇之配,有父子之性,有死生之情。
鸟反哺,仁也;隼悯胎,义也;蜂有君,礼也;羊脆浮,智也;雉不再接,信也。孰究其道?万物之中,五常百行无所不有也,而教之为网罟,使之务田渔。且夫焚其巢穴,非仁也;夺其亲爱,非义也;以斯为享,非礼也;教民残暴,非智也;使万物怀疑,非信也。”[8]305这说明,人类对动物所实施的残害行为,是以其不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依据的。人类自以为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价值而动物没有,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人具有高于动物的特权,可以任意主宰、控制各种动物的生死。事实上,动物世界也有自身的道德价值,只不过动物的这些道德价值的表现形式与人类不一样,所以人不应该以自己的唯一的价值尺度来衡量宇宙万物,更不应该把自己作为整个宇宙的中心而把一切非人类的存在物都当成自己的手段。只有摈弃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把宇宙万物看作是互相依赖,互利共存的有机整体,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权利,才能真正实现最普遍的生命关怀。可见,道教的社会政治理想,关注于“天人之际”,从“天人一体”的有机整体宇宙论出发,把人类社会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存发展作为社会政治理想的一部分,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局限。
2、人与人和道教哲学乃是一种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落实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既强调人与自然万物关系中的生态伦理关怀,追求泛爱万物、人与宇宙万物和谐和共生,也强调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公正,平等,追求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能得到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存权利都能得到实现。正如卿希泰先生所言:“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以道家哲学作为理论基础,赋予‘道’以宇宙本体和普遍规律的意义,并从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将‘道’分为‘天道’与‘人道’‘,天道’指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人道’指人事的规律和法则,包括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认为二者乃是完全一致、密不可分的。而且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更深层次的因素,处理好前者的关系对处理后者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9]道教对宇宙万物的生态关怀和对社会成员的人际关怀两个方面是统一的。正如《太平经》所说“天乃无不覆,无不生,无大无小,皆受命生焉,故为天。……不负一物,故为天也。”[4]219人和万物的生存权利都是天赋的,天“不负一物”,天对待人和万物一律平等。道教的这个理论落实到社会群体,便是人人皆有平等的生存权利。这就是人类社会中的公共准则,即“相生相养之道”。
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相生相养之道”,其核心的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生存权利和物质利益上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问题。《道德经》指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44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第9章),提醒道行人要有“道”的智慧和眼光,效法“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天道”。这就是说,要懂得利益均沾之道,亦即‘中和之道’。要明白‘大成若缺’,有所‘缺’才能够实现‘大成’。要实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千万不要实行‘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道教主张得利者效法天道,为的是让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机会,实现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平均主义原则。保障人人有平等的生存权利的关键在于物资生活资料分配上的公正和平等,对此,道教强调“此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本非独以给一人也;其有不足者,悉当从其取也。愚人无知,以为终古独当有之,不知乃万户之委输,皆当得衣食于足也”[4]247;“众万二千物皆生中和地中,滋生长大……当入口者,皆令民食之,用其温饱,长大形容,子孙相承,……是天使奉职之神,调和平均,使各从其愿,不夺其所安”[4]615—616;“皆食天仓,衣司农,寒温易服,亦阳尊阴卑,粗细糜物金银彩帛珠玉之宝,各令平均,无有横赐,但为有功者尔。”[4]579可见“天道”对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平均的,无有偏私。道教关于“平均”、“均食”的社会政治理想,其实正是《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77章)以及“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道德经》第27章)思想的具体化。此外,道教的社会公平思想还以“承负”说警示人们不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债务和祸患,也涉及到了社会生活中男女性别之间的公平,反对歧视妇女和残杀女婴,说明道教的天道“平等”、“均平”的理想,和它的“道生万物”、“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在禀道而生的普遍平等这一思想,在逻辑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和谐社会观的历史地位思索
一、从中华民族角度看:
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凸显,从林则徐、康有为到孙中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解除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蹒跚前进;然而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这条道路依然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强国之梦难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举全民族之力,克28年之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斐然,中国经济以近10%的速度高速增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要真正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必须举全民族之力,依据经典作家的观点将其系统地阐述为统一战线理论,用当今的语言,就是要完成“大中国圈”的整合。此整合涉及三个层面:
一是大陆本身的整合。目前面临着两大问题:
一是多民族的融合问题,几千年来始终存在,目前最突出的就是“藏独”和“东突”问题;二是发展成果的共享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越来越严重,从享受经济发展成果角度看,中国存在着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的多极化。.二是港、澳、台与大陆的整合。香港、澳门的回归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因存在制度差异,还有各自的定位及利益分配等相关问题,故还有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民族复兴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民进党执政以来,“台独”猖獗,台海局势不稳定,未来变数颇多,许多问题都不易解决。三是中国本土与海外华人力量的整合。要现实民族复兴,单单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整合海外华人的力量。海外华人既拥有复兴民族经济所需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客户名单,同时又是具有同样种族、血液和文化的人,所以邓小平认定几千万海外华侨是中国最大的机遇。
二、从中国人民角度看:它契合了人民对于和谐社会的理想诉求
(一)中国古代的和合文化及社会和谐的思想
经济社会观摩总结会发言材料
同志们
全市各地过去一年发展的大盘点、业绩的大展示、工作的大比武。各地高标定位、科学发展的成果令人惊喜,四天半的观摩。合力拼搏、克难而进的状态让人感佩,积极应对、创新发明的经验弥足珍贵。总的来说,有这么两点深切地感受:
科学发展的后劲更大。从工地到景点,一是各地的干劲很大。从企业到农家,从市区到城镇,大地上展开了一幅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科学发展的壮美画卷。可以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过去一年全市各地的发展效果大、进步快,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也更让我看清了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后劲所在
比学赶超的精气神更足。底气足,二是大家的底气十足。不只体现在豪言壮语地说“十二五”干什么”上,而且体现在胸有成竹地说“十二五”怎么干”上,这说明大家的战略思维、认知水平、实践能力确实在与时俱进,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为重要的大家还把这种底气转变为比学赶超的精气神,表示出了后来居上的志气,创新发明的锐气,跨越发展的豪气,非常地提振精神。想,这也正是新时期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5大类、48个观摩点不只生动展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具体来说。而且彰显了特点、重点和亮点,发展思路上、方式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总结、研究的地方。
都能坚持从自身实际动身,一是特点鲜明。各地在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抓牢转变发展方式这根主线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确立发展战略,不时提升自身的比较优势。祁门县提出率先在全市建成“生态文明展示区”黟县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休宁县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休闲养生之都;区提出要加快建设“三绿三宜”现代国际旅游区;徽州区提出要推进四大战略,建设四大基地;歙县提出要早日建成现代经济强县;屯溪区提出要建成“首善之区”风景区提出要加快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经济开发区提出要实施“411翻番发展战略。这些都统一于建设现代国际旅游乡村的总体目标,既互相依托、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既体现了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又强调了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
审计局经济社会观摩工作汇报材料
为认真贯彻全县“两会”精神,引导全局干部职工全面了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充分感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比学赶超的信心决心,积极作为、拼搏实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县委办《关于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开展经济社会观摩活动的通知》相关精神,于7月30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经济社会观摩活动。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精心组织安排
全面了解我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综合体、高原生态文明县城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有利于凝聚和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经局党组会议讨论决定,于7月30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了全县经济社会观摩活动,对人员组织、车辆安排等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全局干部职工先后观摩了生态工业园区特色小镇、海升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项目、金山一号水库、现代综合体、滨河酒文化产业园、县城文化产业园、民俗文化村等18个重点项目,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交流研讨等方式,详细了解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工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亲身感受了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活动中,全局干部职工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和省、市、县委改进工作作风有关规定要求。
通过观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我县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县域副中心和区域增长极的发展大格局;更进一步理解了我县以综合体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丝路文化展示区、绿色农业示范区、农村改革先行区和河西走廊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深刻意义;切身体会到了我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续推进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效能、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结合工作抓好落实
观摩活动结束后,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认真学习传达了全县“两会”会议精神,并对观摩活动中所见所闻进行研讨交流,并就抓好贯彻落实提出具体要求。会议要求,以这次观摩活动为契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全县“两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迅速在全局掀起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县“两会”精神上来,要学深悟透,深刻把握精髓,对标对表,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勇担当,有作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无畏、包容的心态,迎难而上,拼搏进取,要在其位尽其责,言必信行必果,牢固树立一盘棋观念,全力开创审计各项工作新局面;二是转作风,提效率。以夙夜在公、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审计工作的快推进。三是讲实干,做表率。克服等靠要思维定式,开拓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做表率。讲党性、讲品行,在履职尽责上做表率。要善于学习,本着“缺什么学什么、差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在学习上做表率,以各项工作优异成绩向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答卷,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和谐社会观念干部建设交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班子和谐是干部队伍和谐的基础,干部队伍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大力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以人为本,能力突出、群众公认、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要充分认识干部队伍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的一项重大的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作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的责任重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干部队伍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的和谐是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和谐。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社会的构成要素,是推动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和谐,离开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和谐是不健全、不完整的和谐,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与和谐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和谐又包含有上下级之间的和谐、班子内各成员之间的和谐、与社会其它各方面的和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和谐建设。只有建设了和谐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和谐社会才是完美无缺的和谐。
2、干部队伍的和谐在社会和谐中起着主导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复杂的伟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才能完成。俗话说:“干部干部,先行一步,领先一步,先干一步。”所以说,干部的领导、带头和示范是构建和谐社会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尽快的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要把和谐的时念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特别要坚持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开展好各项工作。要时时刻刻考虑和谐、事事处处促进和谐。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和指导人民群众积极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带动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
3、构建和谐社会干部队伍负有重要责任。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者、推动者,同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支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业与再就业、弱势群体的帮扶等这些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事情都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是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不可推卸的责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领导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政治优势,用过细的、深入的、扎实的工作将各种矛盾化解好,把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不相和谐的问题真正的解决好。只有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和谐社会才有实现的基础。
儒家人本理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儒家和谐社会观的内涵;社会学视野下的儒家和谐社会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儒家的和谐社会观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儒家极为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先秦儒家十分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儒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儒家和谐思想肯定老百姓的主体地位、社会学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社会学对和谐社会的两个理解视角、社会学中的互动论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社会学中则有社会整合的概念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儒家和谐社会观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等和谐思想,重视以人为本,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设想建立一个安定有序、公平和谐的理想社会。从社会学的理解视角上看,它重视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强调人的群体性、社会的组织性、以及社会结构体系的可调节性。因此,和谐社会,如果用社会学来理解,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动和谐;二是通过社会整合,实现社会整体上的和谐。
关键词:儒家;和谐社会;社会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得“和谐社会”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的和谐社会观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强调人际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使得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儒家的和谐社会观有了更大的意义。
一、儒家和谐社会观的内涵
和谐,指的是事物协调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十分丰富,孔子提出“和为贵”主张,孟子描绘了“老我老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些观点依然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留守儿童分辨是非能力培养对策
1高中留守儿童分辨是非能力存在的问题
1.1留守儿童很大一部分“社会观”处于模糊状态
中学生面临人生的重要转折。我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没有父母的约束,助长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叛逆心理,以自我为中心。自认为自己是高中生,对社会认识“很深刻”。有的开始大谈“民主”、“自由”,认为学校校纪校规太严。另外,他们容易走极端,一点小事不高兴,所有事情都不高兴。对高考不在乎,平时不关心自己的成绩,考试成绩不理想,看到社会的事物往往看到的是消极的一面,“社会观”分辨力处于模糊状态,分辨是非能力弱,
1.2留守儿童对“价值观”的分辨力出现扭曲现象
由于南涧一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而留守儿童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再加上在农村大多是隔代教育,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而在外务工的家长们则没有更多的机会传达对子女的关爱,内心充满愧疚,大多采用“金钱”的方式弥补。我校大多数学生会知道“感恩”,但有的家长钱寄回来不闻不问,使自己的子女自由度提高,非常容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使留守儿童对“价值观”的分辨力大多出现扭曲。简单到读书是否有“价值”都不知道,把“金钱”看作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1.3部分留守儿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社会属性与学生管理教育的改善
摘要:某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使得某个事物带有其他事物的一些特点,那么这就是其属性的表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体系中的一员,其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等,都与社会中的各项事物有着密切的关联,带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增强的具体表现主要有社会关系、社会实践、社会观念三个方面,增强的原因是市场经济本身、市场经济特性与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驱动。因此,大学生的社会属性跟随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步增强,而大学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应根据大学生社会属性增强的需要,进行管理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完善,为大学生社会属性的增强夯实基础,做好大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的后勤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增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在校大学生有着两种身份,一是学生身份,属于大学教育的对象;二是社会成员身份,有着双重身份,那么决定了其有着双重的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社交软件等的促进下,大学生的社会属性逐渐增强,参与社会活动、市场活动的程度越来越高。而当代大学生本身受到社会、市场、政策等大环境的影响,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愿望也在增强,使得当代大学生社会属性表现越发的明显。在此种情形下,大学教育需与时俱进,转变理念、改善学生工作、完善管理教育工作措施,以实现管理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为大学生社会属性的增强贡献教育力量[1]。
一、大学生社会属性增强的表现
(一)社会实践
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多,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体系发展逐步完善,社会提供的兼职岗位增多,为大学生打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像超市收银员、快餐店服务员、家教等。学生在打工过程中,获取自身劳动所得的同时,充分接触社会环境,真实的体验和参与社会活动与生活,进而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属性。例如,有的大学设有家教中心,由学生自组织、自管理、自运营,与社会中的家教机构几乎没有差别,学生通过开展家教中介服务,从中获取劳动所得。而且各大高校鼓励学生创业、创新,大学生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增强自身的社会属性,以为将来的走进社会做好准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无论从事着服务工作、技术工作等体力劳动,还是从事着家教、创业、技术创新等脑力劳动,都在扮演着社会成员的角色,完全体现着其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