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16:14: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会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会发展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是“***”开局之年,在州委领导下,在州人大和州政协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了经济既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州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成功实现“开门红”。
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持续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进展
1.社会发展科技渐受重视,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强。**期间,我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科技投入不断加大,支持领域全方位拓展,初步形成各领域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的局面。省科技厅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组织实施了《生物技术重大科技攻关及示范工程》、《服务业电子化重大科技攻关及示范工程》,启动了《生态省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及示范工程》、《科技兴海科技攻关及示范工程》。社会发展领域共计列入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29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5项。积极参与国家的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活动,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76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支持1.02亿元。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达到15个。
2.科技创新水平国内先进,支持社会发展作用明显。**时期,我省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一些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技术学科,对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日益明显,科技发展进入全国先进水平。已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奖8项,占我省获奖总数的23%;获省级科学技术奖351项,占授奖项目总数的31%;社会发展领域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幅,**年约为112项。在资源环境科技、海洋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公共安全、服务业等领域中,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技术、垃圾焚烧尾气处理成套技术设备、水下GPS系统、深水网箱养殖、人体器官移植和多脏器联合移植技术、人工肝支持技术、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临床研究治疗白血病、刮吸手术解剖法、视光学研究、大肠癌高危人群防治、台风及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研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综合示范、信息化科技村镇建设示范等,具有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
3.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加大,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时期,全省重视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实力较快增强,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已在社会发展科技领域建立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中试基地28个,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0个,区域创新服务中心6个,区域支柱产业攻关试点县(市、区)3个,科技兴海示范区和海洋科技园区11个,环保产业示范基地近20个。并重视通过科技创新实践等多种途径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4.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全省总体上说,对社会发展科技工作重视还不够。各级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尚未对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在研究和部署科技工作中常把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放在附带的地位,有些地方甚至忽视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二是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管理体制不顺。我省大多数市、县(市、区)均未专设社会发展科技管理机构,部分市县甚至没有明确的分管机构,省市县联动机制不健全。三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除医疗、环保和海洋等领域以外,其他各领域的科技人才力量均较薄弱,特别是普遍缺少较具国内知名度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制约了我省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州委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生态立州,建设优良生态环境,推进农牧业、工业和旅游业跨越发展,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州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好、较快发展,扎实推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把惠民富民作为工作的重之中重,着力改善城乡群众生活,圆满完成了州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个丰收、一个提前、两个第一、三个突破”和三大动力拉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即:农业喜获丰收和畜牧业实现连续第25年丰收;提前一年完成新型合作医疗覆盖13县的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出口增长幅度位居全省第一;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000万美元。
一、三次产业持续发展
20*年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较上年增长13.7%,比计划高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5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4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2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7:42.9:38.4。
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我省经历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8.30”攀枝花-会理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省委领导下,在省人大和省政协监督支持下,全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实现125**.3亿元,增长9.5%,比计划目标低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1.8亿元,同口径增长18.9%,比计划目标高4.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3元,增长13.8%,比计划目标高3.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元,增长16.2%,比计划目标高8.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1%,低于5.9%的控制目标。
(一)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
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千方百计抢救群众,抢救被埋人员83988人,收治伤病员400.5万人次,紧急转移、应急安置受灾群众1200余万人。妥善安置因灾新增孤儿、孤老、孤残人员1460人和受伤致残人员5899人,3个月内完成了445.4万户住房损毁家庭的过渡安置,9月1日前灾区中小学生全部复课。加强卫生防疫,及时对建筑物废墟等进行环境消毒,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抢修交通、通信、电力、供水等损毁基础设施,有效保障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严防次生灾害,成功排除唐家山等堰塞湖、震损水库、堤防险情,排查1296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及时采取防患措施。强化物资和资金保障,抓好救灾物资的筹集、接收和调配,下拨中央和省级财政各类抗震救灾资金985.5亿元。
社会发展计划
20*年是“***”规划起步之年,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将全面启动实施,有利于鼓舞和引导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通过近几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供求总量关系进一步改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使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各方面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研究和掌握国家的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投资政策,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妥善处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把经济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在运作和引进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合拍。
在新的一年里,全区上下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和***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高扬“和谐、发展”两面旗帜,做好“美丽,稳定”两篇文章,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浔阳的奋斗目标,牢牢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实现浔阳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146.52亿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9%;财政收入3.83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5亿元,增长1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788元,净增300元;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10500家,民营经济创税2.6亿元;引进外资1200万美元,内资14亿元人民币;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收入2.8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1‰以内;新增就业和再就业2762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5%以内。
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主要有:长江国际水产城、丰源·金庐广场、南海路开发、南湖广场建设、南门口旧城改造、老鹳塘片区开发、京九天马市场二期、信华五星级宾馆、滨江生态园二期工程、浔阳江畔商住小区、社区服务大楼、区幼教中心、区少儿活动中心、环卫临时工公寓、垃圾中转台及公厕建设等。这些项目有的已开工建设,有的还处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各部门必须加强协调,做好服务,确保项目按进度顺利实施,以促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已经明确,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开局,为全面建设小康浔阳而努力奋斗。
社会发展规划
序言
**时期,是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二三四五六”经济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州委、州人民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战胜多种突发性灾害,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稳定、祥和的新**,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全面完成了**计划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是自治州历史上发展较快、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开创了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呈现出加快发展、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预计**年全州生产总值325亿元(当年价格,下同),五年平均增长11.3%;地方财政收入13.2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7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7.8%。自治州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在全疆保持前列。
——优势资源转换取得明显成效。石油天然气开发取得重大进展,西气东输工程投入商业运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疆石化基地库尔勒、轮台石油化工园区抓紧建设,天源、东辰、祥瑞等企业建成投产,美克等一批化工项目开工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特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罗布泊钾盐形成年产8万吨生产规模,金川矿业120万吨煤、益隆5万吨红柱石、金特和钢30万吨炼钢等项目建成投产,菱镁、铜、锌等资源勘探取得进展。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博斯腾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塔河公园、罗布人村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加快建设。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特色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发展迅速。特色农产品形成规模种植,优质商品棉基地建设继续加强。深入开展“畜牧业发展年”活动,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五年内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达到23.3%;香梨、葡萄、杏、红枣等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华隆杏酱、乡都酒业、楼兰红枣、红帆生物、大华实业、冠农天府果蔬、芳香科技、博湖苇业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完成了**农网改造一、二期工程,察汗乌苏水电站开工建设;开—孔河、迪那河、车尔臣河三大灌区改造项目抓紧实施,西尼尔水库、焉耆水源地、东泵站等一批骨干水利设施建成投产,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且塔沙漠公路、哈(密)罗(布泊)公路、和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续建和改建了国道314线、218线过境段、315线且若段及一批县乡公路;库尔勒机场迁建工程进展顺利,恢复了到乌鲁木齐、且末航线。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移民搬迁等工程加快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效。
小康社会发展规划
党的**明确提出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对小康社会更全面的描述,是对小康内涵的丰富和拓展。进入新世纪,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多种突发性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正奋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一、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总体目标
在党的**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后,我区迅速组织力量,对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途径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研究成果对编制“十一五”规划、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从区域内对比分析看,主要表现在:整体实现程度较低,特别是在居民收入、农村居民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实现程度很低;小康建设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水平滞后于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与城镇相比差距更大;南北疆发展不平衡,南疆三地州(喀什、克州、和田)与北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和昌吉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分析看,主要表现在:**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很大,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当的低,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农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较大,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对外开放方面地缘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低、消费结构层次低;自身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仍较为落后;教育和科技水平较低。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南疆三地州,难点在南疆三地州的农村。
按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结合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努力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到2020年我区全面建设小社会的总体目标是:
在经济方面,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7720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比2000年翻两番半,人均GDP达到30800元(折合约3800美元)。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达到工业化中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地缘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全方位开放战略取得重大进展,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社会发展计划
序言
**期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实施优势资源转换、科教兴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稳步发展农牧业,积极发展工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努力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是自治州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末全州(含农五师)生产总值达到54.99亿元(现价,下同),五年年均增长13.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085元,年均增长10.99%。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2.79亿元,年均增长14.9%。**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9亿元,年均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1%,累计完成49.0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呈现加快发展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38.81亿元,年均增长12.8%。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九五”末的33:17:50逐渐调整到**末的24:13:63。**计划各项主要指标圆满完成。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主要农产品单产提高,品质改善。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农牧民收入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工业经济在深化改革中稳步发展,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新兴产业兴起,钢铁、木材加工、新型建材、矿产开发正在起步。传统服务业得到完善提高,信息、金融、旅游、社区服务、房地产开发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实施“口岸兴州、口岸强州”战略取得实效,以阿拉山口口岸为依托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外向型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年口岸过货量达到1120万吨,是**年过货量的2.6倍,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9.96亿美元,是**年的4.14倍。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加大,生态环境得到治理,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级别晋升,管理加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56元,比**年增加1237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2133元,比**年增加5371元。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自治州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央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工作,做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新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教育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给予倾斜。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加大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二是自治区把博乐—精河—阿拉山口列为天山北坡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把新疆作为向西出口加工基地、中转集散地以及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建设中,自治州的经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三是我国与中亚、俄罗斯等国的合作进入新阶段,新疆作为祖国向西开放的大通道作用日益增强,阿拉山口口岸向西开放的前沿优势和桥头堡地位凸显,中哈石油管道、精-伊-霍铁路、乌鲁木齐至精河铁路复线、奎赛高等级公路等重大工程的相继修建或运行,自治州能源、商贸大通道作用进一步增强,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在新疆乃至全国向西开放战略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大好时机,更趋成熟。四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州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时期自治州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二是工业化程度低,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面对国际、国内在资源、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在扩大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竞争力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三是就业形势严峻,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低;四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面问题仍然突出;五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章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社会发展计划
20*年是“**”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提升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浔阳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工作要求与统一部署,高扬“和谐、发展”两面旗帜,做好“美丽、稳定”两篇文章,全区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增强的态势,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立足城区谋发展,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1200万元,第二产业78亿元,第三产业53.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较上年增长84%;积极发展以财政增收为目标的城区经济,着力拓宽财源增收新领域,全力打造财政增收新亮点,财政收入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幅度,达3.3亿元,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突破3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6.2%,位居全市各县(区)财政收入首位。
二、打好项目攻坚战,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为积极跟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百工程”建设,年初,我区结合区情确立了浔阳区2005年度重点建设的26个经济社会发展项目,26个项目中有13个经济发展项目,13个社会发展项目,其中经济类项目有9个入选市政府100个重大建设项目行列。为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的建设,我区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成立了项目攻坚领导小组和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问效和协调、服务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奖惩机制,我区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果显著:中石化公司100万吨延迟焦化项目、120万吨加氢装置项目已完成年计划的113%,400万吨/年输油管道项目已建成,并顺利通江;远洲国际大酒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营状况良好;金鑫有色金属公司已投产,产品试销对路;丰源·金庐广场、滨江生态园、浔阳江畔商住楼、丽景·半岛大酒店等项目均已开工并在顺利建设之中。水产品商贸大市场和九江国际工贸物流港项目已进入前期的立项审批、规划申报、可研报告的制作及融资程序;大龙科技、保得科技、德国ALV等项目仍在与投资方保持密切联系之中。我区社会类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人大、政协办公楼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使两套班子多年来办公条件简陋的状况得以改善;金鸡坡街道“村村通”已完成5条道路硬化工程,硬化路面9公里,较好地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社区服务大楼、区幼教中心、区少儿活动中心、垃圾中转台与公厕建设等功能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报批工作已完成,部分项目已开工兴建;金鸡坡医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三里村建设文明示范村已初见成效。
三、招商引资工作排难而进,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社会发展依法审计思考
一、本着真实、合法、效益的原则,依法开展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为构建和谐企业服务。在以往的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企业截留收入、损益不实、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账外存放资产等问题较为普遍,甚至还存在个别企业领导和不法分子侵吞国有资产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也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导致不和谐因素发生,以致投诉、上访不断。人心涣散,分配不均,工资低下,失业率上升等问题突出。作为审计人员,就是要及时查出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特别是企业领导人违法犯罪的事实,找出不和谐因素的症结,给群众一个满意的说法,构建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和谐环境,使两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促进企业效益提高。
二、从维护纳税人利益入手,深入开展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为构建投资领域和谐环境服务。投资项目特别是公共领域、环保领域、落后地区和高科技领域的项目,其投入资金全部为国家资金,是纳税人的血汗钱,不能有半点挥霍与浪费,其运行状况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是,近几年出现的诸如沈阳市“慕马”大案等腐败案件,个别高官将纳税人的血汗钱据为己有,中饱私囊,与纳税人辛苦经营、依法纳税形成了强烈反差,不和谐因素突显。若要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就必须加大对政府投资的审计力度,督促政府部门完善决策机制,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严格规范土地市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预防腐败现象发生,让纳税人的血汗钱掷地有声、投出有果、运营有效。
三、从老百姓基本生活保障入手,深入开展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基金审计,为构建社会保障和谐服务。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压器”,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强有力保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基金管理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把失业保险基金作为政府可以随意动用的财力,个别失业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对基金未严格实行财政专户存储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的甚至大量挪用基金,从而影响了基金的安全和及时发放,人为制造了不和谐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就是要从加强基金管理的角度出发,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维护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失业保险制度有效运行,为构建社会保障的和谐环境服务。
四、以人为本,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审计,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服务。在现实的生产与生活中,重视生产、轻视环保、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土壤污染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出现了种种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因素。而依法开展环境保护审计,就是要查处相关问题,督促政府部门建立环境污染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提高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消除环保隐患,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深化环境保护审计,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必须实施的一项具体工作。通过审计,还公众一个洁净的天空,一个绿色的大地,一条清澈的河流,让公众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条件下生产生活,建设美好家园。
五、加强教育资金审计,为构建和谐教育环境服务。近年来,教育系统乱收费,困难群体子女就学难,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和学校校舍破旧、教具简陋、教师陈欠工资欠发等不和谐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大家都知道,教育公平,能够给政府创造巨额的财政收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每一个公民而言,接受公平的教育,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追求,而且是政府为减少失业救济、贫困补助等财政性支出采取的战略措施。有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有了教育过程的公平,有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社会困难群体才有了与其他群体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可能。而上述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使得本应有的教育机会失去了,本应有的生产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丧失了。因此,审计中,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查处教育领域中的违纪违规问题,特别是教育乱收费和个别人贪污腐败的问题,督促政府部门完善教育机制,健全制约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六、依法公正审计,构建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及审计第三方的和谐。审与被审的和谐,不是说审计与被审计单位达成某种“默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是说审计机关必须生活在真空之中,与世隔绝。而是充分体现审计的“审、帮、促”职能,即在审计的同时帮助被审单位改进财务管理,促进其财务核算规范,提高经济效益;审计与第三方的和谐,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审计职责,客观公正执法,对重大问题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达到人民群众期望的目标。同时,审计机关要按照推进政务公开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告的程序、内容、形式,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实现审与被审及审计第三方的全面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