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菰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10:56: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蛇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蛇菰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以及其抗炎、抗肿瘤、保肝等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蛇菰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蛇菰科为双子叶多年生寄生肉质草本植物。全株供药用,具有补肝益肾,止血生肌,调经活血,清热醒酒之功效[1]。又为民间补药,可作行气止痛剂,治痔疮[2]、虚劳出血和腰痛等症[3]。据最近有关部门研究,本种对肝炎[2]的疗效颇为显著[3]。随着蛇菰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将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它还具有何种功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索蛇菰的化学成分形成的内在机制,指导不同地区的蛇菰开发不同的药用价值,本文对近20年来有关蛇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1蛇菰科植物

蛇菰科有18个属,全世界约120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只有2属,约20种,产自中国台湾、香港、广东、福建、江西、湖北、四川、西藏、贵州、云南等地[4,5]。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见表1。我国是把蛇菰入药最早的一个国家,历代本草也有记述,《本草纲目》有较详细记载,书中第28卷菜部称蛇菰为“葛花菜”和“葛乳”,并详细指出,“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采取,云乃葛之精华也”,又称“秋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其色赤脆、盖罩类也[3,6]。目前出现最多的俗称为“鹿仙草”。其原植物的形态特征在《中国植物志》等文献中有详细描述。

2菰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查看全文

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蛇菰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以及其抗炎、抗肿瘤、保肝等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蛇菰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蛇菰科为双子叶多年生寄生肉质草本植物。全株供药用,具有补肝益肾,止血生肌,调经活血,清热醒酒之功效[1]。又为民间补药,可作行气止痛剂,治痔疮[2]、虚劳出血和腰痛等症[3]。据最近有关部门研究,本种对肝炎[2]的疗效颇为显著[3]。随着蛇菰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将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它还具有何种功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索蛇菰的化学成分形成的内在机制,指导不同地区的蛇菰开发不同的药用价值,本文对近20年来有关蛇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1蛇菰科植物

蛇菰科有18个属,全世界约120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只有2属,约20种,产自中国台湾、香港、广东、福建、江西、湖北、四川、西藏、贵州、云南等地[4,5]。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见表1。我国是把蛇菰入药最早的一个国家,历代本草也有记述,《本草纲目》有较详细记载,书中第28卷菜部称蛇菰为“葛花菜”和“葛乳”,并详细指出,“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采取,云乃葛之精华也”,又称“秋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其色赤脆、盖罩类也[3,6]。目前出现最多的俗称为“鹿仙草”。其原植物的形态特征在《中国植物志》等文献中有详细描述。

2菰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查看全文

开口箭提取物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探讨开口箭提取物的细胞毒活性,为进行深层次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果开口箭甲醇提取物、总皂苷、30%总皂苷和70%总皂苷对HL-60和Caski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与阴性对照相比(P<0.05),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达到60.12%,72.25%,89.09%,95.17%,其IC50为65.57,45.07,35.40,22.89μg/ml。对Caski细胞的抑制率达到63.94%,71.48%,62.49%,73.43%,其IC50为108.42,84.53,41.02,47.19μg/ml。结论开口箭提取物对HL-60和Caski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开口箭;皂苷;MTT法;细胞毒活性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ytotoxicitiesoftheextractsofTupistrachinensisBak.withinvitrocellculturetechnology,andprovideevidenceforthefurtherresearch.MethodsThecytotoxicitieswereassayedbyMTTmethodsonHL-60andCaskitumorcells.ResultsTheinhibitioneffectoftheextractsofTupistrachinensisBak.,totalsaponins,30%totalsaponinsand70%totalsaponinsonHL-60andCaskicellswereallprominent,comparedwiththenegativemodelgroup(P<0.05).TheirinhibitionratiosonHL-60tumorcellswereasfollows:60.12%,72.25%,89.09%and95.17%,andtheirIC50were65.57,45.07,35.40and22.89μg/ml.TheirinhibitionratiosonCaskicellswere63.94%,71.48%,62.49%and73.43%,andtheirIC50were108.42,84.53,41.02,47.19μg/ml.ConclusionTheextractsofTupistrachinensisBak.havesignificantcytotoxicityonHL-60andCaskitumorcells.

Keywords:TupistrachinensisBak.;Saponin;MTTmethod;Cytotoxicity

开口箭(TupistrachinensisBak.)系百合科Liliaceae铃兰族开口箭属植物,为著名的传统中药,主治劳热咳嗽、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民间用于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现证明开口箭具有祛痰、抗炎、抑菌及醒酒作用[1,2]。

本实验室通过实验证实湖北省产开口箭含有甾体皂苷和甾体皂苷元,且含量较高[3]。皂苷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辐射、抑制肿瘤生长、抗炎、降血糖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近年越来越受人们的普遍关注。有研究证实开口箭同属植物皂苷成分有细胞毒活性[4,5]。本文旨在通过体外抗肿瘤实验,观察开口箭提取物对HL-60和Cask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现报告如下。

查看全文

农业经验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启发

我国古代农业的实践不但可以从考古发现的工具、种子等得到佐证,还可以从古代大量的文字记录中寻找到。例如,《诗经》、《周礼》、《夏小正》、《神农》等古书里就记载了距今约3000a的商代农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从千百年以来实行的农业实践传统中,借鉴古人的智慧,用来反省我国在近50a和世界近100a左右的工业化农业存在的问题。我国传统农业有不少实践方法和原理,可以成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

传统农业的地力养分维持机制

在数千年的农业实践中,我国传统农业并没有化肥的生产与使用。在人口密度高、人均耕地少的条件下,实现了连续进行作物生产的同时,还达到“地力常新壮”。我国传统农业的地力养分维持机制较多,主要有几个方面。

农业内部物质的循环利用传统农业是一个没有废物产生的系统,几乎所有的副产品都被循环利用。例如,骨头、羽毛、秸秆和粪便通过堆肥回田,旧房子的泥砖也是良好的肥源,剩饭剩菜饲喂禽畜后过腹还田。烧饭剩余的草木灰也被用作肥料。

外部物质的收集利用在传统农业中,也收集外部物质用于农业,例如,鱼塘的淤泥每年挖起来用于附近的农田,在靠近农区的江河中挖河泥、河沙用于改造农田,海边的贝壳、山上的石灰石、钟乳石、硫磺、村边的树叶和草都会成为被收集的对象。

绿肥生产与利用我国早在1750年前就懂得通过种植绿肥作物来达到肥田的目的,使用的绿肥包括绿豆、红花草等。农民还用小麦和大麦压青[5]。

查看全文

水田水稻干旱管理论文

陆稻亦称陵(稜)稻或早稻。稻有籼、粳两个亚种,陆稻不是亚种,只是适应较少水分环境的一种生态型,陆稻和水稻一样有籼、粳两个亚种。

人类最先栽培、驯化的是陆稻还是水稻?学界至今争论不休[1]。本文试图从祭祀用稻的角度来证明陆稻的栽培和驯化可能先于水稻。

我们知道,祭祀礼仪中大多保存有非常古老的内容,虽然祭礼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这种改变往往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以至于大多数情况下,后代举行祭祀的人,只知道礼仪规定要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野生稻生长于南方,最先栽培、驯化稻子的也是南方人,这些种稻的南方人中曾广泛流传着狗帮助人类取来稻种的传说,因此收获新谷后,要把第一碗新米饭献给家中的狗吃。至今湖南等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仍以农历六月六(或新谷登场后的一个辛卯日)为尝新节,这天先倣新米饭敬祖宗,再盛新米饭喂狗,然后全家人才吃饭[2]。这个神话传说曾在某个历史时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候)伴随着稻作的北迁(《诗经》等均有北地种稻的记载,详后)而进入北方文化,并发展为中国礼仪的一部分,《礼记·月令第六》(传为西汉·戴圣收集编撰,所收均为公元前之事,多取材于周秦古书)曰:季秋之月,“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3]但从整体上看,北方毕竟不是一个很适宜稻作的地区,不可能不间断地保持稻作(气候寒冷干旱时就不能种了),稻作中断了,传说也就淡忘了,因此到东汉,郑玄为《礼记》的这条记载做注时,只说了句“稻始熟也”,说明当时还知道这是一个收获稻谷时的祭礼,但已不知为什么要“以犬尝稻”了。现在,甚至有人把它理解为“这个月,天子食狗肉来品尝新收的稻谷,在尝新前,要先献给祖庙”[4],新米饭献给狗吃,变成了人吃狗肉,说明现代人已完全不理解这个古祭礼了。当然,当祭礼的内涵与现实或祭祀人群的文化背景相距太远而风牛马不相及时,人们有时也会为祭礼重新编造一个理由,中国民间吃乌饭的习俗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吃到后来各地吃乌饭的日子、理由都不一样了(详后)。

祭礼这种严重的滞后性,倒为我们探索稻作起源提供了一条途径。

祭祀离不开食物,酒、肉味美而不易得,成为食物祭品中最贵重的一类,足以填饱肚子的粮食作物位居第二,此外还有蔬、果及奶、茶等。早期历史文献(记录的多是北方的情况)表明:粮食类祭品主要有黍、稷、稻、粱、麦、菰等,黍、稷是北方的主粮,因此北方祭礼中献祭的也多为黍、稷,《诗经.小雅。大田》是一首西周贵族丰收后祭神的诗,诗中所谓“与其黍稷,以享以祀”[5]的现象在祭礼中极为普遍,丰盛的祭品成了人们取悦神灵的重要手段。稻、粱、麦在祭礼中的地位虽不如黍、稷,但在一些特殊祭礼,如稻米在南方山神的察礼中(详后),其作用甚至超过黍、稷。

下面我们试图从祭山神用稻米和祭祀用色饭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稻作的起源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