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08:23: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陕西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陕西省寿险需要影响原因

1问题的提出

经过20多年的洗礼,陕西保险市场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新时期的保险体系,呈现出保险市场主体向多元化迈进的可喜局面,其中寿险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保持了2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速度(见表1)。截至2006年12月底,陕西省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16.2亿元,寿险保费收入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但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均低于全国431.3元/人和2.8%的平均水平。

国务院于2006年6月26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放松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加上国家对西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陕西省保险业面临着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因此进一步探求陕西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必要。

2文献回顾

在寿险需求的研究方面,大部分学者使用国家层面的宏观数据,既有对特定国家的分析,也包括多国的比较研究。在国内有许多学者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人寿保险需求进行研究。卓志在2001年对我国寿险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经济发展是影响我国寿险需求的重要因素,我国较低的人口教育水平阻碍了寿险的发展。吴江鸣和林宝清2003年提出了加权个人可支配收入对寿险保费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均呈现正相关关系。阎建军、王治超2002年用取对数的形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GDP、名义利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陈之楚和刘晓敬实证了国内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对寿险需求具有影响。2002年徐爱荣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对保险需求的正面影响以及物价指数对保险需求的负面影响。杨舸等在2005年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进行分析,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寿险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而通货膨胀率、老年赡养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张伟通过对保险发展的规模、深度、密度进行分析,发现地区间保险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开放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

3模型与数据

查看全文

陕西省新型消费态势探析

2019年前三个季度,陕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季度分别增长7.5%、7.6%和7.3%,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2.6、2.8和3.3个百分点,年内增长速度较为稳定,特别是新型消费正悄然成为陕西消费的新引擎。

一、新型消费服务模式引领消费的新趋势

(一)网络消费逐渐成长为主流消费模式。2019年前三季度,陕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在5.5%左右,较2017年、2018年分别提高1.7和0.7个百分点。前三个季度分别增长14.9%、18.2%和20.1%,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0.4、高0.4和高3.3个百分点,是陕西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2倍多。2019年天猫双11成交额统计排名中,陕西全天交易额为56.8亿元,购买力居全国第17位。其中,西安市民网购消费额达到34.7亿元,占全省总交易额的六成以上。从跨境网购消费看,陕西省榆林市跻身2019年亚马逊海外购销量增速排行前十大城市。可见,陕西的网络消费购买实力还是相当强的。(二)体验式消费服务提升消费者参与感。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购物,而是趋于追求就餐、娱乐、阅读、健身、儿童教育培训、购物等一站式体验型消费。西安小寨赛格、渭南信达广场、榆林榆星广场、汉中万邦时代广场等综合性购物商场正是通过丰富多样的体验获得较高的人气。仅2019年,西安就新开了四海唐人街等20余家综合购物中心……(三)“双线”互动融合购物模式成新潮。实体电器销售商、知名品牌厂商、大型商场超市的电商销售服务平台、移动端手机APP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为消费者及时推送促销信息、进行在线产品销售、提供相关服务,再有自身实体店资源优势“加持”,“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购物模式大大提升了消费的便利度和融入感。(四)夜间消费兴起,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夜宿书店”、“夜趣海洋馆”、“夜游博物馆”等趣味横生的夜间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的眼球,夜间教育培训为“上学族”、“上班族”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大餐”……夜间消费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元化、更具品位的选择,当仁不让成为消费的新蓝海。旅游已经是代表时尚消费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陕西省5A级旅游景区已增至9家,全省4A级以上景区游客聚集区实现WIFI全覆盖。2018年陕西建设旅游集散中心20个、自驾车营地30个,为自驾游、自助旅游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公共服务,同时有效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多种消费。

二、释放新型消费潜力的SWOT因素分析

(一)优势:出台支持扩大消费政策,产品质量明显升级。首先,2019年,国家先后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等政策,重点对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升级信息消费、支持绿色智能商品以旧换新、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拓宽假日消费空间等消费领域发展给予支持,对于释放新型消费潜力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其次,2019年上半年,陕西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5%,较2018年提高2.4个百分点,产品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持续性地促进陕西居民扩大消费。(二)劣势:居民收入基数低,新型消费品及服务迭代滞缓。首先,2019年前三季度,陕西居民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可见陕西居民的消费能力并不弱,关键是收入水平相对低影响消费规模的有效扩大,而且收入偏低时购买食物以外产品的消费比重也相对较低(恩格尔系数),对扩大新型消费形成制约。其次,高端数码、奢侈品、保健品等高科技含量的陕西名牌产品,以及教育培训、健康、体育等知名的陕西本土服务品牌较少,较难满足居民的新型消费需求。(三)机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城镇化水平提升。首先,陕西人均生产总值将在2020年超过1万美元,基本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将逐渐上升。同时,居民对教育、健康、心理满足感等方面的需求将更大幅度的提升,会倒逼新型消费供给扩大,补消费领域供给之短板。其次,陕西省2018年城镇化率达到58.13%,预计2025年达到65%左右。由于城镇居民收入相对高,消费能力相对强,消费观念相对新,消费方式更容易革新,因此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将有利于推动新型消费的扩大。(四)威胁: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压力大,人口渐趋老龄化。首先,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皆是刚性需求,且支出金额较大,必然会对占比较大的工薪阶层群体的新型消费形成挤占效应。其次,陕西“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当严峻。2018年,陕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17.5%,比2017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11.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老年人储蓄意愿较高,更倾向于基本生活消费,接受新技术和学会操作新设备的能力逐渐衰退。

三、扩大消费基础上提升新型消费的建议

查看全文

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

陕西省电子商务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绝对可以用大发展来形容,增长速度非常惊人,在2016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电子商务系统始终勇往直前,稳定发展,并打响了“十三五”规划的开门红。但由于陕西省电子商务的起步时间较晚,正式步入发展正轨的时间也就短短几年,所以相对于其他发展较快的省份来说还是较为缓慢。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到现在,已不再是简单的电子交易,而是将传统电商逐渐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并将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到电子商务中。在新的电商模式下,陕西省电子商务面临着众多机遇与挑战,同时发展也存在诸多优势和劣势。

1基于个人因素的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建议

1.1性别因素。从性别因素出发,全国女性消费者的数量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陕西省,女性消费者的数量还是低于男性消费者的数量,因此陕西省女性消费者是属于富有开发潜力的一部分群体,因为女性在进行网络购物时较为注重的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因素,所以主要就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发展策略。在认知上,主要需要提高网络购物的安全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国家相关部门以及购物网站进行严格的监管,提高网上店铺的商品质量、信用以及服务等细节,从而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在情感上,因为女性消费者购物时比较感性,对于商品的外观、价格等较为在意,建议商家需要及时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及偏好,不能一味地闭门造车,还有就是需要控制好商品成本,商品的价格方面需要尽量做到让消费者动心,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行为上,因为女性喜欢的商品往往是化妆品、零售小吃以及水果生鲜等,所以陕西省电子商务要解决这个问题,吸引更多女性购物者,则需要丰富网络购物的商品类别,需要更多的商家入驻电子商务,最好是那些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企业。1.2年龄因素。从年龄因素出发,不管是全国数据还是陕西省数据,都显示出青年人一直是网络购物的生力军,年老者进行网络消费的数量相对较少,但由于年老者具有“有钱、有闲”的特性,所以陕西省老年消费者在网络消费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还应该得到重点开发与引导。年老者在是否选择进行网络购物时,最大的困惑无疑就是网络购物的操作问题,年老者接受与学习新的事物比较困难,所以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年老的消费者群体将会有更多人加入到网络购物中。陕西省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老者的操作问题,一是需要网络购物简单化、智能化,简单化主要就是将购物网站的页面精简化,不需要太多繁杂的东西,而智能化主要就是在消费者搜索商品时可以更方便些,比如精细化搜索、语音搜索等。再就是网络购物终端多样化,使网络购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而不单单只能在电脑上实现,使消费者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接触到网络购物,降低其操作难度。1.3经济收入因素。从经济收入因素出发,因为经济收入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在陕西省,居民的普遍经济收入水平不高,所以经济收入较低者应成为网络购买的重点开发对象。网络购物相对传统购物有个天然的优势就是虚拟店铺,经营成本较低,这也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商品的价格,而网络购物就应该把握好这个优势,控制好商品的价格,从价格优势上吸引消费者。1.4互联网使用熟练程度。应该加大互联网的宣传力度,加快普及速度,使所有人都能接受互联网这个新事物,并接触互联网,增多消费者对互联网的使用次数和频率,提高对互联网的熟练度,为网络购物打好基础,从而促进陕西省电子商务的发展。

2基于现实环境因素的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建议

2.1社会因素。从社会因素出发,主要就是考虑参照群体和家庭方面的影响,从参照群体出发,主要就是网上店铺的相关购物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要求陕西省电子商务平台对入驻的商家进行严格的监管,同时需要商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诚信经营,保证商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正常进行,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家庭方面,就是网络购物对于消费者的家人或者亲戚的印象,印象的好与坏就会对网络购物产生不一样的态度,这需要陕西省电子商务整体处于健康良好的状态,同时网络购物环境保持好的形象,给消费者完美的购物体验,做好长期经营的准备,而不是一锤子买卖。2.2文化因素。从文化因素出发,重点就是抓住陕西省消费者乃至全国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凑热闹”和“便宜”意识,要抓住消费者的“凑热闹”意识,需要商家举行一些吸引消费者的活动,尤其是可以吸引群体消费者感兴趣的活动,就比如团购优惠,多人免一等优惠活动。而“便宜”意识,就是抓住消费者爱占小便宜的想法,商家需要做的就是降低商品价格,至少要比传统购物要实惠,以此来吸引并留住消费者。虽然商家在商品价格上比较的优惠,单件商品的利润可能不高,但是在拥有较多消费者的前提下,薄利多销的策略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进而增加网络销售额。

3基于网络环境因素的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建议

查看全文

陕西省述职评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对政府组成人员和法院、检察院领导人员开展述职评议,是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由于述职评议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具有偏重对行政、司法领导人员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个人表现进行监督的显著特点,把依法对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监督体现在对人和事的监督上,从而进一步拓宽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渠道,完善了人大监督机制,加大了监督力度,提高了监督效果。从述职评议的结果看,开展述职评议,促进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推动了干部队伍勤政廉政建设,提高了行政、司法工作效率,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述职评议工作进行总结,藉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改进和完善述职评议办法,促进述职评议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一、述职评议的形成及其原因

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述职评议最早萌发于80年代,但90年代才在陕西省全面展开。1991年,陕西省西安市、铜川市、韩城市和三原县人大常委会在学习外省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组织委员和代表对本级政府及其部门和法院、检察院领导人员进行述职评议。其后,一些市、县人大常委会纷纷效法,渐成规模。1994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在总结、研究、吸收市、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了对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法院、检察院领导人员的述职评议,首创省级人大常委会开展述职评议的先例。

述职评议的产生和形成,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治和腐败现象,多次反复地讲,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与民主法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要通过改革,健全法制,实行法治,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人员的监督。1993年,同志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讲:“在我们国家,任何人都要接受监督。掌握权力而不接受监督,必将导致腐败,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它是一种国家体制,而不是个人行为。各级人大要认真总结监督工作经验,将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使监督工作逐步制度化、程序化。”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和法治理论,同志关于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的讲话精神,成为地方人大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动力。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肯定了这一新的监督形式,使述职评议工作有了法律依据。

2.九十年代初,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阶段。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必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一是从依靠政策向基本和主要依靠法律转变;二是由权力经济向民主经济过渡,从依靠行政命令向依照市场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办事转变。市场经济也要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司法,保障和维护市场的稳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一方面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一方面加强法律的贯彻实施,强化对执法部门,特别是对负有直接和主要责任的领导人员依法行政和依法司法情况的监督。

查看全文

2008两会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省人民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围绕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省经济社会步入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五”计划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五年间,生产总值增长1.4倍,年均增长12.9%,高出上个五年2.3个百分点。2007年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369亿元,增长14.4%,是近20年增长最快的一年。财政收入达到891.6亿元,是2002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3%,比上个五年提高1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大幅跃升,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二)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达到14家,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7%。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2190亿元,增长19.6%。大型运输机项目落户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有了新突破。第三产业增势强劲,旅游、商贸、物流业持续增长,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07年西安咸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137万人次,增长21.4%。五年累计接待境外游客448.5万人次、国内游客2.95亿人次,年均分别增长7.7%和16.5%。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9亿元,增长18.3%。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三大区域竞相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深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13115”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实施,具有集成创新平台作用的5个工业研究院顺利组建,西安、宝鸡、杨凌等国家级开发区和一批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现,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2%。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2007年淘汰水泥、焦炭等落后产能1400万吨,全面完成关停淘汰“五小”企业年度任务,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4%以上,二氧化硫排放、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3.73%和3.95%。创新型陕西、节约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

查看全文

税制革新中陕西省纺织经济走势

一、我国新税制改革

自2007年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与其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和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新增值税)。这些旨在扩大内需、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税制改革政策与措施的出台,必将对我省纺织行业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税收政策历来是各国政府调整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工具,那么在我国当前新一轮税制改革中探索陕西省纺织工业发展的新思路对于推动我省纺织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陕西省纺织行业现状

早在2008年底,陕西省政府就计划陆续拿出1亿元资金用于贴息;2009年制定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20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就包括纺织产业发展集群的规划;2009年省政府正式批准《陕西省纺织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确定了以发展求生存、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做精做专做特做强的发展思路,出台了扶持政策和引导措施。此外,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改造项目自2009年4月全面启动,2010年11月22号,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这是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对于推进陕西纺织产业集群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在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陕西省纺织行业发展迎来了新的生机,2010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盈利1.36亿元,扭转了截止2009年连续18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查看全文

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安保工作总结

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

二00五年安全保卫工作总结

在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的领导下,2005年我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和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安全意识;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职工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校长程丽直接抓,党总支副书记高增新具体抓,学校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学校组织全体职工和家属院的所有人员学习了《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师生根本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实践“三个代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表现。只有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才能在教职工中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才能搞好学校的安全工作,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查看全文

人民政府和政协陕西省委员会领导联席会议制度

为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省政府、省政协之间的联系与协商制度,在更高层次上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支持,更好地发挥省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作用,促进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根据2003年5月22日召开的省政府省政协联席会议提议,决定建立陕西省人民政府和政协陕西省委员会领导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内容。

1、省政府、省政协相互通报一定时期的工作情况和下一阶段安排;

2、协商讨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研究决定加强省政府、省政协之间相互联系和协商的有关事项;

4、研究全省各级政协需要省政府帮助解决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查看全文

陕西省《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国务院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现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例》的实施范围相同。

第三条对企业职工给予奖惩,必须全面贯彻《条例》第三条的精神,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第四条对职工给予记功、记大功、发给资金,应经职工所在班、组评议,所在车间(处、队、科、室)介绍其先进事迹并整理成单行材料,由工会提出建议,企业或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决定。

第五条对职工给予晋级奖励,一般只晋一级,并应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批准权限和审批程序办理;也可由厂长(经理)按照《国营工厂厂长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职权作出决定。但每年受晋级奖励的职工,不得超过本企业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一。

第六条对职工给予通令嘉奖,由企业按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后,报企业主管部门决定;事迹突出,需要由人民政府通令嘉奖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事迹特别突出的,也可由各级人民政府或企业主管部门直接决定。

查看全文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2007年,我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遵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为原则,以“完善体制、提高素质”为重点,紧紧围绕陕西省《关于认真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和我厅五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认真落实《2007年度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不断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各项任务。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厅党组一直非常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进行研究部署。为了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省委《2006―2010年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06年,我厅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了《2006―2010年陕西省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在每年年初,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提出了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要求。省委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实施办法》和《2006-2010年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后,厅党组认真组织了学习和宣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全面掌握了《办法》和《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切实增强了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提高了落实《办法》和《规划》的自觉性。

二、加强培训重点,落实2007年干部教育培训任务

根据《2007年度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以突出理论武装为基础,注重抓好对《文选》、《党章》和党的十七精神的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以知识更新为重点,抓好干部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以能力建设目的,抓好干部的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在培训形式上,以集中办班为主导模式,以外派轮训为重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多途径培训为有效载体,把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组织宣讲相结合,常规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