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07:26: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山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山区完善旧村改造讲话
首先要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山区片旧村改造工作。我们县在全省率先推进的旧村改造可以说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新事、大事、历史性的事。我觉得,旧村改造不仅仅是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项事业。事业和工作是有区别的,一件事如果称得上是事业,它必须有很大的一个特性,即能够聚人心,大家都认可,大家都会来奉献。刚才大家举到的很多例子里面,有些在外创业的村干部为什么不计个人损失回来组织开展本村的旧村改造,就是因为这是一项值得奉献的事业。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志都是有事业心的,对这件事确确实实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把这件好事办好了,若干年以后,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会记住你。我还觉得,旧村改造推进过程当中也充分证明了我县的乡镇干部是能干事、能成事的,我们村一级的基层干部是富有奉献精神、富有创造力的。当然,山区片推进旧村改造比平原片要难,不说别的,方方面面的要素制约就是一大难题。从刚才汇报的情况来看,山区片旧村改造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虽然当前的进度相对滞后,但是有这些基础性工作,有接下去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山区片今后几个月会后来居上。刚才,炀德和廷喜就旧村改造的推进工作都讲了很多,指导得很具体、很到位。这里,我简要地再说两点:
第一,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山区搞旧村改造因地制宜很重要,山区片和平原片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立地条件不同,是土地要素制约。对山区片旧村改造必须明确一条指导性原则,那就是能聚则聚、宜搬则搬、集约用地、节地建房。能聚则聚,就是把改造重点放在刚才炀德讲的“三沿”建设上,不能搞四面八方处处开花,特别是有些地无三尺平的非规划保留村,决不能批建新房。山区的地质条件是很复杂的,很多地方都有地质灾害的隐患,尤其是在那些地无三尺平的地方,建房子风险实在太大了。总的来说,这些非规划保留村就是要宜搬则搬,不仅不能搞旧村改造,而且不能批建新房,一时搬不了的,可以适当修缮一下。况且这些地方建了新房,农民下山转移的意愿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这不符合统筹发展、集聚发展的大方向。能聚则聚,就山区看还有一个空间制约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在集约用地、节地建房上想办法。这方面能不能研究制定导向性的政策,请旧村改造办会同国土、建设等部门研究研究。比如说在山区片建房不提倡占地面积,而提倡建筑面积,适当增加建房层次。特别是山区的中心村,不仅要解决本村的旧村改造问题,还要为跨村建房,为小规模自然村整村搬迁建房提供土地支持,在用地上如果不提倡集约用地、节地建房的话就做不到这一点。如果说我县明年旧村改造政策有创新的话,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创新点。之前山区片旧村改造没有在面上推进时,不会碰到这些事情,现在碰到了这些突出的问题,就要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我想,这方面至少符合我们国家土地政策大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其次,因村制宜也很重要。真正确定下来要改造的村,一定要追求品位、追求特色,通过旧村改造,不仅要有新房新村新面貌,而且要树立村庄规划和经营的新理念,为下一步发展山区片乡村旅游打好基础。下一步*的发展,乡村旅游肯定是个大方向。现在,如果旧村改造千村一面,就不会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那是很可惜的。如果我们在推进旧村改造的同时,就有意识地想一想、动一动脑筋,可能这个村今后发展的前景就不可限量,旧村改造就更加功德无量了。旧村改造要因村制宜出特色,建设部门在搞规划的时候,既要讲统一规划,又要讲一村一品。
第二,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在*片、*片推进会上,我都讲到了全力争上游,今天也一样,底线就是要确保完成市县下达的目标任务。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在确保质量、安全、稳定的前提之下,要加快进度、加大力度。这里我讲两点:第一,“头等工程”要有头等精力。精力花在哪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政策宣传抓引导;第二个方面是破解难题抓推进;第三个方面是整合资源抓结合。政策宣传抓引导,首先就是要大力宣传我们县里出台的旧村改造好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对山区片来说特别是跨村建房政策要宣传引导好。同时要积极创新本乡镇的小政策,山区片可以说每个乡镇的情况都不一样,这是山区的特点决定的。平原地方一马平川,所在乡镇共同的一面比较多;山区大山阻隔,每一个村工作的基础和老百姓的思想可能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搞点小政策。一个管用的办法就是一个小政策,我看大家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下一步在破解难题中还要继续想办法。同时,政策的研究实施要讲策略,比如说先拆与后拆、连片拆与零星拆、拆的进度快与拆得进度慢,政策上都应该不一样,不一样的政策就体现我们的策略。破解难题抓推进,除了要积极破解地的因素、钱的因素、人的因素的制约,很重要的是面对难题要有决心和信心,你有决心和信心,这个难题最终就不是难题。整合资源抓结合,主要是下一步强农扶农惠农的政策和工程如何整合,需要深化研究。第二,“头等工程”要有头等服务。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全心全意全方位强化服务;另一个方面,乡镇和部门之间也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们要算大帐,不要算小帐,要形成一个良性的合作关系、合作氛围。
贫困山区脱贫思考
解革开放以来,我镇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区域贫富差距很大。与相对发达的江边地区相比,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则处在另一极点上。这些地区多少年来生活十分艰难的具体原因究竟何在呢?带着这个问题,曾深入到*村进行了一些初浅的调查。
*村位于小河镇政府西面的崇山峻岭地带,海拔1850米至2700米,全村国土面积13.22平方公里,村委会距小河镇政府距离6.3公里(直线),公路里程40公里。1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族、苗族和彝族三个民族。总户数489户,人口199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81人,占总人口的34.1%。2007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04782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03公斤,人均年纯收入572元,低于全镇的农民人均有粮和人均纯收入水平,大多数群众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07年底该村仍有贫困人口833人。
一、农业生产、交通等客观条件十分落后,缺乏优势资源
(一)农业基础薄弱
*村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高寒山区,现有耕地面积1423亩,人均0.71亩。耕地质量低劣,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占现有耕地的91.27%,基本属于中低产农田。加之倒春寒、风暴、冷冻灾害的侵袭,群众的生活全是靠天吃饭。由于多年来,人口不断增加和片面抓粮食生产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民开荒吃饭,毁林毁草开荒,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地貌类型复杂,受药山气候的影响,阴雨天气较多;山大坡陡,土地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的表土被冲刷流失,土质下降。再加上山区农民耕作技术落后,施肥少、经营粗放,产前产后服务差,缺乏科学管理,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农民经济条件差,买不起化肥,不精耕细作,使得土地肥力逐年递减。由于土地贫瘠,基本上是广种薄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倒春寒、风暴、冷冻等自然灾害。耕地质量差,自然灾害多,农民依附着瘦薄的土地,坐山吃山,抵御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欠收,这种局面几乎很难改变。
农业机械在山区半山区的推广与运用
摘要:自2005年以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颁布实施,云南省农村农机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山区半山区的农机化一直停滞不前。本着提速山区半山区农机化水平的初衷,扩大山区半山区农机应用范围,结合一线工作经验,从搭建农机推广试验示范平台,提速山区半山区农机推广;提升农民农机使用技术素养,做好基层民众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健全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配合作好山区半山区农机推广工作;降低推广农机的闲置率,积极培育山区半山区农机作业市场等几个方面,就农业机械在山区半山区的推广和应用做技术性阐述,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山区半山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这些年,国家购置补贴的带动促进,云南农机化水平得到提速发展。但是,比较而言,山区半山区农机化水平依然不尽如人意。如何将农机化成为山区半山区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成为当前农机发展的重点工作。切合山区半山区地域、经济等特点,文章就农业机械在山区半山区的推广和应用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1搭建农机推广试验示范平台,提速山区半山区农机推广
以试验示范为平台,多渠道宣传,多路径引进适用性强的新机具、新技术,以现代的生产工具替代人力劳动,实现山区半山区农机增收增产的目的,解决山区半山区农机化水平低的问题。山区半山区地理复杂、农作物差异大、种类形式各异,以试验示范为推广平台,能在试验示范中不断改进农机具,进而不断完善,避免引进后的农机具使用不便。
2提升农民农机使用技术素养,做好基层民众农机技术培训工作
山区社会实践报告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到这样的场面了。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山区保护发展论文
济南市素以“泉城”的美誉闻名中外,形态各异的众多名泉,构成了举世无双的以“泉”为中心的城市文化和以“泉城”而著称的城市风貌,泉已成为济南的灵魂和命脉。济南的泉来源于南部山区,南部山区是城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是济南市的天然生态屏障,该区域在保持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确保全市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南部山区这一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发展与保护,对保证济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保持泉城风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南部山区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概况
1.1自然地理特征
南部山区位于以古生界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结构上,由太古代前震旦系泰山杂质组成基座,盖层由南向北依次展布下、中、上寒武系石灰岩、页岩及下奥陶系白云质石灰岩和中奥陶系厚层石灰岩。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大陆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0~20℃,30年均降雨量662.8mm,雨热同期,降水变率大,大部分集中在6~9月,多数地区无霜期不足200天。土壤主体为褐土,其中粗骨褐土分布广泛,多位于低山丘陵的中上部,土层瘠薄,土层深度一般在35mm左右,以中层粗骨土为主,深层壤质土少,难利用土地多,许多地方为基质裸岩。土壤ph值为7.O~8.5,呈弱碱性反应,具有富钙、易漏水的特点,不利于植被的发育。区域内地貌南高北低,生态环境质量差异很大,部分区域林木覆盖率高,植物资源丰富,局部已形成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1.2社会经济概况
南部山区面积约1500km2,范围内共有农业人口近60万人,分布于历城区、市中区、长清区的14个乡镇,乡镇企业不发达,居民主要收入以农业耕作和经济林果品销售,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居全市中等水平。
边远山区农户存粮调研报告
今年元月中旬以来,**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冰冻雪灾,造成全市一部分山区农村电力中断、交通中断、通信中断,致使边远山区、库区的粮食供应工作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通过紧急调粮实施援助,避免了因灾缺粮断炊现象的发生,但灾后反思,研讨解决边远山区、库区粮食供应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鉴于此,**粮食局在三月中旬部署全市开展了边远山区农户存粮情况调研,并通过调研力求探索出一条保障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粮食供应工作的新途径。
一、**基本市情、粮情
**地处安徽南部,毗邻浙江和江西两省,下辖三区四县。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147.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6.2%。全市共有乡镇101个,行政村1138个,其中属缺粮山区、库区乡镇81个,行政村726个,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0.2%、63.8%。农村缺粮总人口达66.5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9.1%。
**是全省最大的缺粮市,20**粮食总产量35.4万吨,而总需求量为56.58万吨,缺口21.18万吨需从市外调入,缺粮量占总需求量37.4%。据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全市总需求量中农业人口口粮28.94万吨,占总需求的51.1%,其中边远山区、库区人口口粮约15万吨,约占农业人口口粮需求总量的51.8%。因此,做好农村粮食供应工作,尤其是做好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粮食供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边远山区农村经济和农户存粮现状
本次调研的范围是交通不便或边远的山区、库区缺粮农村,其中年初冰冻雪灾期间粮食部门紧急调粮援助的农村列入调研重点。调研内容主要有:农村粮食产需基本情况、农户存粮意识和现状、农村粮油加工企业和零售企业基本情况等。
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摘要:山区由于其良好的自然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特别适宜山羊的养殖。本文就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制品在人们的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使得我国畜牧养殖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山羊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由于山羊经济效益较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饲养山羊。山区中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蔓藤以及草山草坡,同时其良好的自然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特别适宜山羊的养殖,可以明显提高山羊的品质,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本文就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依据。
1合理规划羊舍
山羊的生长环境直接决定着其生长周期以及患病的概率,因而养殖户应结合山区的气候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对羊舍进行科学的选址、规划以及布局,从而减少山羊患病的概率,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1.1羊舍类型。羊舍一般普遍采取木质或者砖木材料,结构普遍采取双坡单列式高床漏缝楼式。由于山区内早晚温差较大,因而养殖户需要结合海拔高度对羊舍的面积以及楼床的高度进行确定,海拔越高,楼床高度以及羊舍面积越小。1.2粪尿处理系统。粪尿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处理山羊的粪便以及尿液等排泄物,从而保障羊舍的清洁环境,减少细菌的滋生,降低山羊患病的概率。粪尿处理系统多建于羊舍的的后面侧风向,可以根据饲养规模的大小配备相应的沼气池或者多级沉淀池,使得山羊的粪尿能够得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1]。
2种植优质牧草
丘陵山区林业创建综述
江苏省丘陵山区主要分布在与山东省交界的省境北部和与安徽、浙江省相邻的省境西部、南部,面积148.6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9%。为促进丘陵山区的发展,在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丘陵山区生态和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丘陵岗区、荒山等植被系统修复,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特别是植树种草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推进荒山荒地、残次林、低产林改造和水源涵养建设,减少水土流失”。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为加快丘陵山区的综合开发,应坚持生态建设为主,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并举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切实改善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
要以治理水土流失、全面恢复森林植被为目标,本着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强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对坡度15度以上、土层贫瘠的丘陵荒地,鼓励并支持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实现人工促进自然更新;对采伐迹地的更新以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人工造林为辅,不断改善森林结构,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对坡度在6度以上的坡耕地造林,提倡穴状整地,尽可能减少对原有次生植被的破坏。
二、加强森林抚育改造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丘陵山区森林质量
要以提高森林质量,构建林分结构稳定、景观优美、优质高效、功能完备的地带性稳定森林群落为目标,加强环太湖、宁镇扬、徐州和连云港等4个集中连片的丘陵山区低质、低效林和次生林改造。通过补植、调整、抚育、封育、更新、复壮和人为干预促进演替等技术措施,改善现有林分状况,提高森林质量。
三、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
剖析山区玉米丰产培植技术论文
摘要:介绍了武陵山区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精细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该地区玉米栽培参考。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武陵山区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饲养业和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世界第3位,在中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位居第2,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作物之首。武陵山区位于湘、鄂、川、黔、渝五省市交界地区,玉米是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100万hm2。但因该区境内山峦起伏,海拔高低不一,低温、阴雨、大风、伏秋旱灾害性天气频发,对玉米生产影响较大,产量不够理想。为提高当地玉米生产水平,经多年的玉米栽培试验,现将该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购买适应武陵山区的玉米品种,最好是武陵山区选育的品种,如鄂玉23、鄂玉26、鄂玉28、鄂玉31等,这系列品种具有品质优、抗性好等特点[1],在武陵山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高产的潜力。种子要严格粒选,去掉病粒、虫粒、碎粒,播种前最好晒种2~3d,以提高发芽率,保证一播全苗;种子最好包衣,可以提前防治一些主要病虫害,减少后期植株发病的几率。
2精细整地
谈谈山区邮政营销配送体系
自国家邮政局提出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务以来,各级邮政企业加大了物流业务的发展力度,力求在物流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有关物流发展文章,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不断地在各级邮政刊物出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令我们耳目一新。但是,大多数只是就单一业务而论或只着眼于浅层的分析,没有将整个物流业务的发展放在整个邮政营销体系中去,从某种程度造成业务的条块分割,不利于邮政业务整体的发展。下面,笔者尝试以罗定局为例,谈一谈如何利用现有的山区邮政资源,进行营销配送体系的建设,以作抛砖引玉之举。
山区经济及邮政业务发展现状
山区经济主要以农、林为主,交通落后,外来人口少,青壮年都以外出打工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而与之相对应的山区邮政,其收入主要来源于邮储、报刊、特快、包裹、函件等几大业务。其中,邮储收入占了一半比重以上。经过几年的独立运营,很多山区邮政纷纷走出亏损的困境。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扣除邮储业务的收入,传统邮政业务其实是处于亏损经营的。特别是乡村邮路这部份,很多乡邮走十几二十里的山路,为的是送一封信,一份报纸。如何提高乡村邮路的利用率,也就成为当前山区邮政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国家局提出大力展物流业,某种程度也可缓冲这个问题。
罗定市地处广东粤西山区,与广西交界,工业不发达,经济比较落后,群众主要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罗定邮政独立运营后,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业务总收入由1998年末的804万元,增长到2002年的1650万元,翻了一番多;由帐面亏损700多万元,到2002年上缴利润295万元(2000年就扭亏为盈);2003年完成业务总收入2060万元,同比增长24.8%,完成了上级下达任务的114.4%,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260多万元,实现利润466万元,成绩相当喜人。几年来,罗定邮政的邮储、报刊、特快等传统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业务如广告商函、物流业务等也得到了快速的开拓。其中,在物流业务方面,开通了罗定-广州,罗定-珠三角的零担业务,现每月的业务总收入由最初的3万多元,发展到近10万元;并已与供电局、工商局、国税局等十多个大单位,签约进行蛋糕业务的配送。罗定邮政之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是因为自分营开始,就非常重视企业营销体系的建设,将每一项业务的发展,都置于整个局的网络中去,发挥了邮政的整体竞争力,使罗定邮政的网络优势不断得到体现和加强,使邮政的传统业务和新业务出现比翼齐飞的格局。
建设邮政营销配送体系的紧迫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融入全球,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每一种产品从产出到用户手中,营销配送体系或流通营销平台(流通环节和终端末梢)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终端末梢的建设。很多产品,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都不约而同地采取自建或合作的方式进行营销配送体系的建设。这对于邮政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把握得好,建成了强大无比的营销配送体系,将是使邮政在未来发展中,成为国民经济流通的大动脉,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