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06:32: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商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住宅商用研究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住宅商用,指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的专有权以建筑物中具有构造上及使用上独立性的部分为客体,[1]本质上仍属于所有权,权利人可以行使完全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业主既可以用于住宅,也可用于经营性活动。[2]然而,部分业主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可能对其他业主的居住利益带来不利影响。住宅能否商用因此在实践中也引发了不少纷争,甚至对簿公堂。[3]《物权法》首次从民事基本法的高度对此作了规定,该法第77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为了配合《物权法》的实施,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制定了《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有两个条文涉及住宅商用问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第10条规定:“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未按照物权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请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业主以多数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其行为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第11条规定:“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本栋建筑物内的其他业主,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七十七条所称‘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建筑区划内,本栋建筑物之外的业主,主张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应证明其房屋价值、生活质量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与《物权法》第77条相比,这两条规定更为具体,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尤其是进一步明确了“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的范围和证明方式,明文规定了“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的物权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但是,前述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从解释论的视角作进一步探讨。例如,“利害关系业主”如何认定,采用主观判断方式抑或客观判断标准?是否不用考虑各种商用活动的具体情况,将所有“本栋建筑物内的其他业主”都应当认定为“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业主从事的经营性活动是否有范围限制?住宅商用中的当事人有哪些,通过何种途径征得利害关系业主的同意?何为“同意”?住宅房屋改为经营性房屋后的法律效果如何?凡此等等。本文拟结合住宅商用法律制度中的利益衡量,从解释论的视角对《物权法》中住宅商用法律制度进行解读,并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相关条文作评述。

二、我国住宅商用的历史考察和利益权衡

(一)我国住宅商用现象的历史考察

我国区分所有建筑物的规模化和法制化时间较短。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尚不够发达,不断增大的居住需求与有限住宅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前提条件尚不具备。但随着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大量建成,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居住问题。与此同时,建筑内居住人口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大并凸现出来,这些都为住宅商用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鼓励和促进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设立因此获得极大便利。就企业设立登记而言,只要设立申请人能够提供明确的工作场所,而一般不问其系住宅或商用楼,就符合各类企业法律的“工作地点”要求,企业便能获批设立。此后,“政府就允许营业,至于营业所使用的房屋的性质、用途,一概不予考虑。”[4]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除了在住宅新设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企业外,一些通常设立在商用办公楼的企业也开始进驻住宅楼。

不可否认,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具有诸多优点,概括如下:[5]有利于提高住宅用房的利用效率、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设立和经营成本、[6]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适宜IT科技等新兴行业对办公环境的需要、有利于城市的多样化建设,并为其他业主带来生活便利等等。[7]随着城市住宅人口的集中发展,居民的需求也逐渐集中,刺激了相应经营性活动的开展。而市场商品和服务的提供,也反过来为业主提供了便利,丰富了城市的市场结构。目前,住宅商用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8]仅在2006年前三个月内,北京市朝阳区注册的公司有90%以上的办公地点在居民楼。[9]

查看全文

商用服务信息保护和监管研究

【摘要】2018年1月3日,晒2017年支付宝账单活动风靡微信朋友圈,支付宝在2017年账单界面嵌入了一段不易发现的服务协议链接,导致全国上亿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被授权”支付宝采集个人信息,消息一出,引发了全体网民、社会媒体及法律界人士的跟进关注,舆论发酵迅速。目前,个人商用服务信息权益保护工作逐渐受到世界各国金融服务机构和监管主体的关注。本文对国外个人商用信息保护和监管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整理,为我国个人商用服务信息保护和监管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信息安全行业监管立法保护

一、我国个人商用信息保护和监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我国针对个人的信息保护的立法空白。目前,我国并未出台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我国的《国侵权责任法》和《民法通则》中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与侵权救济条款,奠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制度基础,但相关条款内容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执行力。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建议从2003年被提上日程,缺一直未能进入正式的立法程序。我国个人商用信息保护的基本法空白,降低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执行力。二是我国对个人商用信息保护范畴的界定过于狭窄。目前,我国关于个人商用信息的规定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中,侧重于保护个人信贷信息、通信信息等,对个人信息保护主体的界定主要局限于各行业内部,未能涵盖与行业信息有关联的其他主体。致使如医疗、房产中介、机动车销售、电信运营、网络服务等行业及其相关业务人员有许多机会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因此这些行业也往往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三是信息保护监管机制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对个人商用信息监管不具备违规行为发生后的问责到底的机制,同时面临重大群体信息违规违法事件的处理机制不健全,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行业监管乏力存在漏洞。如,日前支付宝恶意隐藏信息采集授权条款,导致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同意”了《芝麻服务协议》的事件中,支付宝仅仅通过官方微博了道歉说明,但截至目前相关监管机构针对整个事件并未对支付宝进行处罚和开展后续事件调查。四是缺乏具体有效的救济方式。现行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侧重于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而缺乏对数据主体权利、救济方式和途径的规定。这一现状导致在个人金融保护的实践中,数据主体的权利容易被轻视,同时侵权者违规违法成本低,使得数据主体在遭受侵权行为时往往难以得到民事救济。

二、国外个人商用信息保护和监管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界定个人信息,增强市场保护和监管的针对性。美国侧重对政府权利的限制,出台的各项法规旨在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财务信息、健康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在美国《隐私法》中,采用“记录”代指“个人信息”,指一个机构所持有的与一个人相关的单项信息活信息集合。欧盟虽然比较注重保护社会公众个人商用信息的隐私权,但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确保成员国不会因为对个人信息的过度保护而阻碍个人数据在成员国之间的正常交流。欧盟将社会公众的商用信息界定为和自然人相关的所有信息,因此欧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内容相对广泛。日本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保护显著增强,日本将个人信息定义为与一个自然人相关的,包含姓名、驾照、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军官证和其他所有可以识别出特定对象的任何信息。(二)借助行政手段,统一市场管理。美国通过借助政府统一管理,部门分散立法的模式,实现相关机构行为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从而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并在个人信息保护和个人信息产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欧盟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欧洲议会出台统一管理框架,各成员国根据联盟统一要求,分别建立自己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日本通过行政干预统一了全国个人信息标识,加强个人商用信息的规范化管理手段。(三)进行专门立法,加强司法监督。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台了《美利坚合众国隐私法》,规定了在商业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办法,是美国保障公民信息安全的重要法律,该法案提出了公民隐私权为国家宪法必须保障的基本人权。在1997年,美国又出台了《美国互联网商务机构政策框架》,明确了私营企业在互联网领域保护个人信息的主要义务,并鼓励私营企业为此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同时提出建立独立的、公正的第三方机构的监督机制。欧盟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工作成绩突出,这与其出台严格个人信息立法环境关系密切。总体上看,欧盟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从强调对国家权力的有效控制以及对私权领域的严格限制,执行了集公权领域与私权领域于一体的统一立法标准。欧盟于2016年5月24日通过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DataProtectionRegulation,GDPR),并将于2018年5月25日实施。GDPR的通过意味着欧盟对个人信息保护及其监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此外,各欧盟国家也分别制定国内的相关法律,以加强个人信息在本国的保护和监管。如瑞典于1973年出台了《数据法》,明确了有关个人数据在采集、加工、保管以及公开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德国的《个人数据保护法》采用了统一立法的标准,对公民的个人信息采取了统一、规范的立法保护。法国的《自由信息法》,是一部专门约束公权力,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英国的《英格兰个人信息保护法》分别从信息的采集路径、信息用途、保存期限、信息保管平台职责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降低了个人信息受非法侵害的风险。而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也制定了自己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其中日本《公民数据保护法》规定了国家机关、地方及政府以及社会团体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具体职责,为个人信息保护中遇到的法律纠纷提供解决依据。韩国出台的《互联网商务基本法》确保了个人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下安全传输。新加坡出台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问题做了体系化、规范化的梳理与规定,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了正式法律治理范畴。(四)加强行业自律,辅助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监管。日本许多民间组织制定了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规范文件,截至2010年年末,日本共有2000多个地方公共团体制定了相关个人信息保护条例。到2017年,日本各级政府均已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办法》。日本民间团体无权立法,主要通过行政指导、行业自律或个别法律的某些具体管理条例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如日本个人数据保护办公室制定的《社会团体自然人信息保护办法》等。(五)建立了健全的个人信息主体救济措施欧盟通过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明确了监督机关救济、司法救济、公益组织救济和损害补偿等具体救济和补救措施,如果数据主体认为与其有关的个人数据处理违反了本条例,有权向常住地、工作所在地、侵权发生地成员国的监督机关、对数据控制者或处理者、非营利性机构、组织或协会及向数据控制者、处理者提起诉讼或索偿。

查看全文

商用建筑信息应用论文

摘要:分析了上海市商用建筑信息数据库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其主要内容,初步建立起了上海市商用建筑信息数据库,并收集了95幢商用建筑的数据。由这些数据整理出了上海市商用建筑的基本信息、空调系统信息和建筑能耗数据等统计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了一些有关上海市商用建筑能耗的规律和结论,并讨论了上海市商用建筑信息数据库的下一步工作方向。

关键词:数据库建筑能耗商用建筑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长,由此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在社会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建筑能耗,简单地说一般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主要包括供暖、通风、供冷、照明、设备和供热水等的能耗。上海市的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将近20%,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筑节

能已成为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统计一直是以工业和交通为主,终端能耗按一、二、三产业和生活分类以及能源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建筑能耗只是其中的一个消费环节,分割汇杂在能源消耗的各个领域,没有形成独立的统计对象,这就无法给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源。因此我们以上海市的商用建筑为试点,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调查和统计工作,着手建立上海市商用建筑信息数据库。

1商用建筑信息数据库的作用和意义

查看全文

商用宽带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超宽带无线技术随着向民用解禁正迅猛的发展,由于其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系统复杂度低,功耗小,定位精度精确等诸多吸引人的优点,它将在无线通信、网络、雷达系统、图像处理和定位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商业应用。

关键词超宽带(UWB);脉冲无线电;IR;OFDM;DS-UWB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ion)于2002年2月14日通过了一项曾经只应用于军事和政府部门,现今可民用化的超宽带UWB(UltraWideBand)无线通信技术。UWB完全迥异于其它无线技术,具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系统复杂度低,功耗小,定位精度精确等优点。在无线通信、网络、雷达系统、图像处理和定位系统中都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用载波而采用时间间隔极短(小于1ns)的脉冲进行通信,因此也可称作脉冲无线电(ImpulseRadio),与二进制移相键控(BPSK)信号波形相比,超宽带不采用余弦波进行载波调制而是发送间隔小于1ns的能量脉冲,因此它的带宽极宽,高达数GHz,且由于频谱的功率密度极小,它具有扩频通信的特点。目前,为保障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系统和军事通信频段,FCC限定UWB频域在3.1至10.6GHz,且发射功率低于41dB。UWB向民用解禁后,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它带来的商业和民用价值。

1UWB的特点

⑴带宽非常宽

UWB使用带宽高达几个GHz,频率范围从3.1GHz到10.6GHz。超宽带系统容量大,不单独占用现在已经拥挤不堪的频率资源,而是共享其它无线技术所使用的频段,这使得频率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有了实质性的缓解。

查看全文

商用地下建筑消防监督管理措施

摘要:为提高商用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文章首先从消防监督角度分析了商用地下建筑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商用地下建筑消防救援工作中的难点,最后提出提高商用地下建筑消防监督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用地下建筑;消防监督管理;措施

商用地下建筑在城市中非常常见,可以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但是商用地下建筑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防安全风险。加强对商用地下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研究,对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消防监督角度分析商用地下建筑的特点

(一)人员密集

商用建筑是指用于商业经营活动的建筑物,如商场、批发市场、餐馆、文娱场所、商务办公楼等,其商用性质决定其人员密集程度远高于普通民用建筑,尤其在商场或批发市场中,人流量非常大。商用地下建筑的此种特点,使其在发生火灾等突发事故后,容易出现集体性恐慌现象,影响建筑内人员的判断力,使场面更加混乱,增大了人员疏散难度。

查看全文

住宅商用法律制度分析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住宅商用,指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的专有权以建筑物中具有构造上及使用上独立性的部分为客体,[1]本质上仍属于所有权,权利人可以行使完全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业主既可以用于住宅,也可用于经营性活动。[2]然而,部分业主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可能对其他业主的居住利益带来不利影响。住宅能否商用因此在实践中也引发了不少纷争,甚至对簿公堂。[3]《物权法》首次从民事基本法的高度对此作了规定,该法第77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为了配合《物权法》的实施,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制定了《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有两个条文涉及住宅商用问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第10条规定:“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未按照物权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请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业主以多数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其行为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第11条规定:“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本栋建筑物内的其他业主,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七十七条所称‘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建筑区划内,本栋建筑物之外的业主,主张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应证明其房屋价值、生活质量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与《物权法》第77条相比,这两条规定更为具体,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尤其是进一步明确了“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的范围和证明方式,明文规定了“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的物权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但是,前述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从解释论的视角作进一步探讨。例如,“利害关系业主”如何认定,采用主观判断方式抑或客观判断标准?是否不用考虑各种商用活动的具体情况,将所有“本栋建筑物内的其他业主”都应当认定为“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业主从事的经营性活动是否有范围限制?住宅商用中的当事人有哪些,通过何种途径征得利害关系业主的同意?何为“同意”?住宅房屋改为经营性房屋后的法律效果如何?凡此等等。本文拟结合住宅商用法律制度中的利益衡量,从解释论的视角对《物权法》中住宅商用法律制度进行解读,并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相关条文作评述。

二、我国住宅商用的历史考察和利益权衡

(一)我国住宅商用现象的历史考察

我国区分所有建筑物的规模化和法制化时间较短。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尚不够发达,不断增大的居住需求与有限住宅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前提条件尚不具备。但随着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大量建成,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居住问题。与此同时,建筑内居住人口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大并凸现出来,这些都为住宅商用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鼓励和促进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设立因此获得极大便利。就企业设立登记而言,只要设立申请人能够提供明确的工作场所,而一般不问其系住宅或商用楼,就符合各类企业法律的“工作地点”要求,企业便能获批设立。此后,“政府就允许营业,至于营业所使用的房屋的性质、用途,一概不予考虑。”[4]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除了在住宅新设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企业外,一些通常设立在商用办公楼的企业也开始进驻住宅楼。

不可否认,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具有诸多优点,概括如下:[5]有利于提高住宅用房的利用效率、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设立和经营成本、[6]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适宜IT科技等新兴行业对办公环境的需要、有利于城市的多样化建设,并为其他业主带来生活便利等等。[7]随着城市住宅人口的集中发展,居民的需求也逐渐集中,刺激了相应经营性活动的开展。而市场商品和服务的提供,也反过来为业主提供了便利,丰富了城市的市场结构。目前,住宅商用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8]仅在2006年前三个月内,北京市朝阳区注册的公司有90%以上的办公地点在居民楼。[9]

查看全文

商用车吸能型前下部设计

在轿车与重型商用车迎面碰撞过程中,由于两者高度的明显差异,轿车极易钻入商用车底部,给轿车乘员造成致命伤害。因此重型商用车必须装备前防护装置。欧洲现行法规ECER93…和我国正准备实施的《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强制性标准(主要借鉴ECER93法规)规定了前防护装置刚度的下限,但是如果前防护装置设计过于刚硬,那么前防护装置在碰撞过程中将起不到缓冲吸能的作用,即前防护装置碰撞相容性不好,轿车仍将处于劣势。文献[2]中研究的前防护装置主要通过盒形梁的折叠压缩吸收碰撞能量,满足了ECER93法规的要求。文献[3]中将低保险杠作为商用车前下防护装置,大大改善了商用车和轿车碰撞相容性。文献[4]中通过多刚体软件MADYMO建立了商用车前防护装置与轿车迎面碰撞仿真模型,对设计的吸能型前防护结构进行了分析。本文中对某商用车原有前下部防护装置进行ECER93法规的验证,找出不足之处,据此设计了一种新型商用车前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不仅具有碰撞阻挡功能,也能起到缓冲吸能的效果。

1某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性能分析

1.1原车前防护装置的法规验证

某商用车前防护装置的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该前防护装置主要包括:横梁和支架两部分。支架上端通过螺栓与货车纵梁相连,支架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横梁相连。考虑到减轻支架质量,在支架上开了孔洞。图1原车前防护装置的3D模型为考核该防护装置的防护功能,按ECER93对其进行法规验证。ECER93法规对防护装置刚度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加载点的变形上。它规定,在3个点(P1、P2及P3点)上施加规定的静载荷,在各施力点处测得的变形所引起的水平位移~<400mm。图2给出了在规定静载荷作用下测得的前防护装置变形图。表1列出了P1、P2及P3加载点处的最大水平位移。从表1可以看出,Pl、P2和P3加载点处的水平位移均大于400mm,不符合法规要求,表明其前端防护刚度不足。

1.2轿车与原车前防护装置碰撞仿真分析

建立轿车前端与商用车前防护装置碰撞仿真模型,轿车以56km/h的速度撞击固定的原车前防护装置。图3给出了120ms时的碰撞仿真结果,整个碰撞过程中,前防护装置吸收能量25.9kJ,由图中可以看出,原防护装置未起到阻挡作用,轿车直接钻入商用车底部,并且商用车车架侵人轿车前风窗玻璃。

查看全文

住宅商用法律制度分析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住宅商用,指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的专有权以建筑物中具有构造上及使用上独立性的部分为客体,[1]本质上仍属于所有权,权利人可以行使完全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业主既可以用于住宅,也可用于经营性活动。[2]然而,部分业主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可能对其他业主的居住利益带来不利影响。住宅能否商用因此在实践中也引发了不少纷争,甚至对簿公堂。[3]《物权法》首次从民事基本法的高度对此作了规定,该法第77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为了配合《物权法》的实施,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制定了《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有两个条文涉及住宅商用问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第10条规定:“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未按照物权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请求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业主以多数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其行为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第11条规定:“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本栋建筑物内的其他业主,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七十七条所称‘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建筑区划内,本栋建筑物之外的业主,主张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应证明其房屋价值、生活质量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与《物权法》第77条相比,这两条规定更为具体,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尤其是进一步明确了“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的范围和证明方式,明文规定了“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的物权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但是,前述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从解释论的视角作进一步探讨。例如,“利害关系业主”如何认定,采用主观判断方式抑或客观判断标准?是否不用考虑各种商用活动的具体情况,将所有“本栋建筑物内的其他业主”都应当认定为“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业主从事的经营性活动是否有范围限制?住宅商用中的当事人有哪些,通过何种途径征得利害关系业主的同意?何为“同意”?住宅房屋改为经营性房屋后的法律效果如何?凡此等等。本文拟结合住宅商用法律制度中的利益衡量,从解释论的视角对《物权法》中住宅商用法律制度进行解读,并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相关条文作评述。

二、我国住宅商用的历史考察和利益权衡

(一)我国住宅商用现象的历史考察

我国区分所有建筑物的规模化和法制化时间较短。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尚不够发达,不断增大的居住需求与有限住宅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前提条件尚不具备。但随着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大量建成,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居住问题。与此同时,建筑内居住人口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大并凸现出来,这些都为住宅商用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鼓励和促进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设立因此获得极大便利。就企业设立登记而言,只要设立申请人能够提供明确的工作场所,而一般不问其系住宅或商用楼,就符合各类企业法律的“工作地点”要求,企业便能获批设立。此后,“政府就允许营业,至于营业所使用的房屋的性质、用途,一概不予考虑。”[4]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除了在住宅新设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企业外,一些通常设立在商用办公楼的企业也开始进驻住宅楼。

不可否认,利用住宅从事经营性活动具有诸多优点,概括如下:[5]有利于提高住宅用房的利用效率、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设立和经营成本、[6]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适宜IT科技等新兴行业对办公环境的需要、有利于城市的多样化建设,并为其他业主带来生活便利等等。[7]随着城市住宅人口的集中发展,居民的需求也逐渐集中,刺激了相应经营性活动的开展。而市场商品和服务的提供,也反过来为业主提供了便利,丰富了城市的市场结构。目前,住宅商用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8]仅在2006年前三个月内,北京市朝阳区注册的公司有90%以上的办公地点在居民楼。[9]

查看全文

商用飞机先进技术研究与展望

摘要: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商用飞机领域的先进技术,并对未来商用航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针对商用飞机开展的研究不但可有效提升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同时对民用航空运输的发展亦大有裨益。

关键词:商用飞机;先进技术;飞机设计;民用航空运输

近年来,随着民用航空运输领域的不断发展,针对商用飞机的技术研究得以全面开展,其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速提升[1]。商用飞机通常是指搭载大量乘客而进行远程飞行的喷气式飞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少数几家大公司占主导的格局。

1商用飞机的先进技术

为了满足减轻重量、降低噪声、减少排放、系统鲁棒性、运行安全性及经济性等设计需求,商用飞机领域引入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例如,复合材料技术,平视显示器(HUD),语音识别,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点对点惯性导航仪,完全基于数字视频显示的可重构数字仪表显示器、多普勒雷达,电传操纵(FBW)或光传操纵(FBL),实时计算机故障检测和隔离。其中,复合材料技术是飞机减重的关键技术。下文重点介绍了当前商用飞机上所采用的先进技术。1.1先进的亚声速运输机。对于亚声速运输机,关键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重心(CG)管理系统(例如采用垂直安定面油箱);复合材料的主、次结构;带有高载荷减缓技术的超临界机翼,混合层流控制及高升力系统;先进涡轮风扇发动机[2-5],电传操纵及电传动力(PBW);钛合金起落架;铝锂合金或金属复合材料机身结构以及增稳装置。即使在目前并未得以广泛应用,但上述许多新技术正被引入现今的飞机设计中,也将成为未来飞机应用的常规技术[6]。1.2先进的超声速运输机。对于超声速运输机,相关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综合视景,侧杆控制,先进的轻质材料,混流式涡轮风扇发动机,负静余量,混合压缩进气口,改进超声速巡航效率的箭翼,FBL、PBW飞行控制装置及俯仰自动控制[7]。1.3机体技术。飞机结构技术的改进将来自于先进材料和集成技术。集成计算机代码可同时兼顾空气动力学和强度方面的要求,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成为在系统工程框架内评估物理接口的先进工具。复合材料的运用使其可通过更大的展弦比减轻重量,并提高性能。先进的加工技术使得部件数量最低化的设计成为现实。就复合材料结构而言,其虽然能够避免一些金属结构的缺点,例如金属疲劳,但是复合材料的分层是其一大弱点。因此,采用这种类型的结构之前,需着力解决这些技术问题。1.4空气动力学的改进新的空气动力学技术包括使用压力敏感涂料和计算流体力学(CFD),这些技术将允许采用多点机翼的设计,以达到最低的巡航阻力特性和高仿真的抖振补偿边界。另一个目标是带有大型高涵道比(HBPR)发动机的机翼的高效气动翼型。另外还有具有较高空气动力学效果但成本低廉的高升力系统。1.5噪声控制。主动噪声控制可以降低座舱内噪声,而不会导致飞机大幅增重。这种技术引入了与主噪声相反的二次噪声源,以此抵消主噪声。该技术控制的噪声可覆盖较宽的频率范围,以抵消发动机噪声和边界层噪声。控制边界层噪声对于高速民用运输机(HSCT)而言尤为重要。1.6光传操纵。(FBL)、电传操纵(FBW)及电传动力(PBW)技术光传操纵(FBL)将基于多路复用光学的子系统引进飞机设计过程中,该技术可有效减轻布线重量,降低暴露于电磁干扰(EMI)的危害,并因无须对全机子系统试验而简化合格审定过程。电传动力(PBW)和电传操纵(FBW)可以减轻飞机重量,且不需要用于次级动力子系统的发动机引气及变速传动装置。光传操纵(FBL)、电传操纵(FBW)及电传动力(PBW)技术可以提高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并减轻飞机重量。1.7综合视景能力。综合视景能使驾驶员使用可视化图像和导引手段来洞察天气和补偿低水平照明条件。这些子系统可能使用基于卫星的导航、成像传感器及高分辨率显示器,以使操作有更高程度的自主权。1.8推进控制飞机。通过推力调节而非通过操纵面控制的飞机在灾难性事件(包括恐怖事件)中存活概率更高,并能在局部故障状态下更好地运行。驾驶员能通过使用推进控制机制而维持部分对飞机的控制。1.9自动货物装卸。空运货物装卸改进方法(IMACH)是改进货物装卸各大技术的集成,这些方法侧重于搬运功能,主要考虑对大型的及更复杂的货物的搬运以及自动化特点。IMACH可以使托盘货物的移动完全自动化,这项改进可缩短地面转场时间,对于航空公司客户而言,转场时间是一项主要的成本因素。1.10高速民用运输机(HSCT)。新兴的先进技术一直是推动高速民用运输机(HSCT)发展的关键。这些技术包括先进推进系统及先进的材料,其可用于管理与飞行马赫数2.4量级相关的温度条件。业界正在研究空气动力学和技术集成、推进、结构和材料、驾驶舱系统以及关键的环境问题,包括音爆、机场和社区噪声及排放领域。1.11人为因素。人的因素早已成为影响飞机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驾驶舱布局方面。其关键要求包括用于解决高负荷工作和驾驶员疲劳驾驶之间的矛盾及相关危害的新技术。与设计系统相结合,采用先进的可视化系统作为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可以提供成本效益高且快速的打样方法,以评估和调整设计。1.12先进设计系统。飞机设计的复杂性驱使航空工业致力于开发先进的设计和仿真系统。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系统提供的设计信息比完全依赖风洞试验更快、更经济。结合先进的可视化技术,这些系统均已足够成熟,可为研究及飞机设计和工程试验提供理论依据。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与基于每个机型的培训试验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作用。对新机型而言,飞行特性的建模较为准确,由此可获得型号等级认可。在商用飞机行业,仿真已被确立为系统工程的主要验证技术之一。1.13飞行包线保护功能。飞行包线保护是近年来出现的全新系统。电传操纵通过飞行包线保护编程增强安全性,此举使得驾驶员能自如地驾驶飞机,而防止任何非正常运行方式,如失速、飞行速度过快或出现过载等现象。1.14翼身融合技术(BWB)。在1997年与波音公司合并之前,麦道公司最初设想的翼身融合体是一个预期能更经济地运送更多乘客或货物的概念。其类似于一个飞翼,但包含了机翼和机身,而且机翼和机身能平滑地结合在一起。与传统飞机相比,BWB在运营成本、燃油效率、总重量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方面更具优势。尽管这个概念很有前景,但是BWB仍面临许多挑战。该概念的一大弊端是,对于目前的航站楼登机口而言,这种飞机体积过大。经过研究发现,机翼折叠也不可行。这类飞机面临的其他挑战包括结构和材料、空气动力学、控制、气动结构一体化、推进机体结构集成、系统集成及保障设施等方面。1.15商用飞机制造工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商用飞机制造业逐渐由手工制造向大规模生产转变。虽然商用飞机的生产过程许多方面与汽车非常类似,但是商用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更加复杂。飞机制造是一个小批量生产过程,其复杂性由以下几方面引起:依赖于高度集成的高科技子系统、先进材料的使用、详细说明的规范和极其严格的试验。系统工程可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发挥重要作用。

2商用航空运输未来发展趋势

查看全文

房屋商用租赁合同书

甲方:_________公司

乙方:_________公司

乙方因经营需要临时租用甲方在建房屋,经双方共议达成如下房屋租用临时协议:

第一条租用时间:为乙方临时使用,假如甲方工程续建,乙方在接到通知后_________日内应无条件退租搬出,不得拖延。

第二条租金每月人民币_________元,先付后住,不得拖欠。

第三条租期内,房屋隔墙及铺面门、窗、网等设施费用由乙方负责支付,因甲方续建搬出时,均得以无偿拆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