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06:11: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商业银行信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集中
近年来,信贷集中问题成为我国信贷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机构收缩、信贷管理权限上收、贷款投向趋于集中等方面。总的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和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结果,体现了商业银行按市场原则优化配置信贷资金、追求最大利润的经营思想。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信贷集中又给我国的经济金融改革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信贷集中并采取有效策略避免信贷资金过度集中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表现形式多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种形式:
(一)商业银行信贷权限的集中
一方面,贷款权和审批权的集中。随着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建立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大规模上收贷款管理权限,贷款权和审批权逐步上收于总行和一、二级分行,总行和省行的直贷规模不断扩大,省行以下机构对项目贷款和新开户企业贷款没有审批权,只有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且金额不大。多数基层行,特别是县支行没有贷款权。另一方面,基层信贷网点的退出。伴随着集约化经营改革,商业银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普遍实行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在机构重组中信贷网点撤并步伐逐渐加快。据统计,2000年底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数量为120909个,到2004年底减少到77992个。
(二)经营资金出现集中趋势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策略研究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积极影响
1.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得到提升。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中央限制了资金的价格利率,而由于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很高同时还可以在政府的保护下获得巨额的存贷利差,因此商业银行一直近乎处于垄断地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市场是个开放市场,借贷双方来决定利率等因素,那么就会刺激商业银行也采取创新,推出更适合当下的信贷产品以获取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2.拓展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服务渠道。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满足了客户的金融需求,客户也越来越注重服务质量和体验。为避免资金和客户的流失,商业银行会对当前的信贷业务进行拓展和创新,从而对自身渠道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消极影响
1.银行信贷业务主体地位受到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各种平台提供给借贷双方各种资金和信息资源,银行的信贷业务功能逐渐弱化,典型的例子有P2P平台提供的借贷服务,可以取代银行的相关功能。这会很快改变在传统借贷业务中银行的地位和作用,银行的中介作用会逐渐降低。2.信贷业务的收入利润减少。商业银行此前对个人和小微企业不够重视,忽略了这一贷款群体,使他们经常出现融资难等问题。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借贷平台,提供给了这一客户群体非常便捷的融资渠道。那些不能通过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倾向于选择更能满足他们对小额贷款要求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产品,小额贷款的特点是发放期限短、金额小、灵活性强等。这就导致了银行的客户资源的流失,从而银行的传统放贷业务减少,随之也影响了通过利差银行可以获取的利益。3.突出了银行信贷业务流程的弊端。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程序按照贷款业务操作规范要求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贷前调查、贷款审查和发放、贷后监督和本息回收。以上三个贷款阶段按照“审贷分离”制度的要求需要分为三个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相应环节因工作疏忽而带来的风险责任需要各自承担。这些是银行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和依据,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机制下这些程序显得过于繁琐复杂,会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产生阻碍。银行采取这些流程会发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这并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下的信贷业务。4.担保不再是风险控制最重要的手段。互联网金融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借贷,在其监控之下有众多交易主体的资金流,对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无需银行的严苛复杂的信贷担保,这对银行来说是个很大的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影响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扩张论文
一、实证透视
(一)信贷扩张力度略显差异,传统业务发展方式一时难以转变
近年来,借助和受益于快速发展且势头良好的宏观经济,工、中、建、交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贷款持续快速增长,传统的信贷业务扩张势头十分强劲。但从整体上来说信贷资产仍是四行的主体资产,传统的信贷业务仍是四行的主要业务,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效果。与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五家中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信贷扩张势头则更为迅猛,信贷资产和传统的信贷业务在五行占据着绝对比重,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明显落后于工、中、建、交四家大型商业银行。详情见表1:
(二)净利息收入仍占主体地位,经营收入结构转型难以短期见效
由于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传统的业务发展方式一时难以转变,导致九行高度依赖净利息收入这种单一失衡经营收入结构的转型难以在短期内见效。与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五家中型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结构同样是主要依靠存贷利差净利息收入支撑,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详情见表2:
二、动因解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思考
摘要: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商业银行赢利的最重要产品和手段,对于基层商业银行尤为如此。随着经济下行和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以及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等因素,目前,许多基层商业银行暴露出信贷资产质量问题,有的情况还十分严重。本文结合实际,对新常态下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以及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等因素,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基层行暴露出信贷资产质量问题,有的情况还十分严重,为银行监管和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新的课题,也敲响了警钟。
一、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基层商业银行暴露信贷资产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分析原因有:1.企业经营差,经济效益不佳。这是导致产生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问题的最重要因素。当前,国内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生产产品不高端,竞争能力差,或企业同质化情况严重,市场竞争激烈,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因而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造成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等严重情况,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无法偿还。有的企业不能正确进行市场定位,盲目扩张经营,铺摊子,上项目,进入不熟悉的市场领域,导致全局经营受到影响。有的企业内部体制机制不合理,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该解决而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从而使企业濒临危机甚至破产等等。2.过于追求规模,信贷增长过快。经济形势新常态之前,由于经济增长较快,带动了信贷资金需求,商业银行也抓住时机,加快信贷投放,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但同时,过快的信贷增长、过大的信贷规模也为风险暴露埋下了隐患,一些企业在经济形势向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履约还款,稍遇到影响就出现了还款困难,而基层商业银行也乐观地错误估计和判断形势,造成大量风险问题发生。即使在当前形势下,一些商业银行依然把信贷规模作为对基层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致使基层商业银行“跑马占荒”,追求信贷增长,追求信贷规模,造成新的不良贷款仍时有发生。3.对政策和新业务研究不足,风险认识准备不充分。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不良的产生,还有很大程度上与对政策的研究不足有关。近几年来,国家在经济上出台了许多新的政策和调控措施,商业银行也认真研判,对基层行做出许多管理和指导意见,但基层商业银行往往从自身利益实际出发,没有更好地贯彻和执行这些政策和意见,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最后由于一些区域所在企业不符合发展需要被淘汰或生产难以为继,使银行面临信贷资金风险。此外,近几年,商业银行也大力创新,在信贷产品和中间业务上开发了许多新业务,由于对新业务风险研究不足,直接导致信贷资金出现风险或由其他产品转化成信贷资金间接形成风险。4.管理存在漏洞,内控环节仍存薄弱。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制度也是相对完善的,但基层行在贯彻落实执行中还不能够完全到位,分析一些问题贷款,在贷前、贷中、贷后,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调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反映出基层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内控环节上还有待提高。信贷人员队伍的素质有待加强,在对信贷政策和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力,以及道德风险能力提升上还须加大力度。5.个别企业存在逃、废债问题。当前,一些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发生,也不排除个别企业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问题。少数个别企业申请信贷资金成功后,利用社会制度和商业银行监管漏洞“金蝉脱壳”,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和损失。
二、提高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究论文
一、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形成了较大冲击,对我国金额体制和金融制度也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我国金融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浮出了水面。不良贷款问题成为我国银行业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沉重包袱和障碍,使得金融对经济承担助推器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强化信贷管理,加速财务重组步伐,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分别有所下降,但截至2006年底,全部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仍有1.25万亿元、比率为7.1%,仍然高于国际间银行评价标准水平记录(其良好区间在2%至5%),信贷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中仍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信贷风险的防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则是一种事前管理模式,即运用计算机系统对特定经济主体进行系统化连续、动态的监测分析,提早发现和判别相关信贷风险,并发出相应的风险警示信号。商业银行可通过对企业风险信息的预警,随时感知自身所处经济环境中风险状态和对企业采取措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准确冷静地分析投资环境与市场变化对贷款影响的能力。同时,在银行贷款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风险尚未形成或刚刚开始显露有效威胁的情况下,应用预警系统可以排斥和防范企业经营性风险的侵入,使企业经营性风险不致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将信贷风险的危险系数降到最小。
因此,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防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和扩大,对银行贷款进行规范的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
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分析论文
1以价值为导向,培育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理念
银行信贷文化战略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金融同业竞争的升级,信贷文化竞争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倍受商业银行的关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建设信贷文化,就应建设卓越的信贷文化,并通过信贷文化来体现和丰富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只有培育起广大信贷员工自觉献身于商业银行信贷事业的责任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使之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源,人格化的银行信贷行为也就将会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或被动性的行动,而是员工自我价值不断追求和不断实现的过程,以主人翁的积极姿态投身工作,使银行的意志变为全体信贷员工的共同意志,银行的目标变为全体信贷员工共同奋斗的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应以价值为导向,重规模、重成本、重质量、重结构、重效益,深入挖掘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创新设计银行信贷目标文化模式,充分探索现代信贷文化战略,通过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价值取向的信贷文化规范,培育与银行共同的价值观,体现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利益取向,来促使全体员工从精神、理念、风气、言行直至符号和环境都产生充分的认同和自觉,进而使这种价值体系被社会和客户认同。
2以管理为主线,夯实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基石
一是要加强组织与领导。要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银行信贷文化的组织管理工作,要分别从观念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员工道德行为规范、重点业务、“品牌”等方面总结典型经验,把经验加工成理念,把理念阐释为规范,使价值内化为信念,以制度约束行为,使规范行为形成习惯,再用先进的信贷文化观念教育和引导员工,调动广大员工积极争当信贷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以点带面,唱响文化旋律,尽展文化魅力,把信贷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要加快培育与挖掘现代银行企业家。一方面,建设卓越的企业信贷文化,造就银行的核心人物——银行家尤其重要。他们作为银行全体员工的最优秀代表,是银行价值观和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另一方面,银行的个性出自银行的理念,银行的理念也就是银行家的理念。银行家作为成功银行的灵魂人物,是银行凝聚的核心,必然是银行信贷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肩负重任。
三是要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有效结合。实践证明,只有将管理制度与人本主义有效结合,银行经营才能成功。建设以人为本、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企业文化中“人情化”管理的内涵,强调了环境因素与人本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一、虚假信息公布的重要影响
我国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在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弘扬、科学技术等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还很落后,我国虽对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可是随着人们求利心的欲望不断增强,市场的弊端性即自发性、落后性、盲目性也在日益显现。
(一)从外部影响来说
虚假信息的公布影响投资者们对商业银行的信任度,企业合作最重要的就是信任,两者是以信任为基础才能够将工作完成的更加完美,俗话说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一个人仅仅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某件事情,那么必定会碰很多壁,结果不一定会很好甚至会很差。
(二)从内在影响来说
虚假信息的公布不利于经营者对商业银行内部真实信息的了解。虚假信息就是内部通过人为操作对真实信息进行修改,信息的公开会牵扯到各个部门,通过商业银行的很多部门的信息积累才对外公布,所以虚假信息的制作牵扯到整个商业银行的部门,各个部门难免会有人有私利心,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虎视眈眈,这必定会让商业银行的财政出现很大的漏洞,随之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秩序也会受到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者获取真实信息困难,而且对整个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也显得相当困难。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虚假信息公布对于社会外部以及银行内部都有很多的不利影响,最后,最大的影响还是商业银行自身,失去投资者们的信任,银行内部管理也失控。
商业银行信贷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商业银行风险概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防范控制策略等进行讲述,包括了风险的含义、商业银行风险及信贷风险的含义、信息不对称虽然不是引起道德风险的唯一原因,但确实客观存在的事实、市场约束是通过影响银行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率而发生作用的、要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众所周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我国金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前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低下的银行经营效率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集中反映。由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急需金融理论工作者去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信贷风险控制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一)风险的含义
目前在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是;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人们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这便构成了一种风险。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亦有盈利的一面,损失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失败,盈利面带给人们的是希望和成功。同时“主观说”所指的风险是关于损失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范围包括发生与否不确定,发生时间不确是,发生状况不确定和发生结果不确定。“客观说”认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可用定量的手段加以衡量的,并且在同样情况下对所有人都相同。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一、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形成了较大冲击,对我国金额体制和金融制度也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我国金融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浮出了水面。不良贷款问题成为我国银行业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沉重包袱和障碍,使得金融对经济承担助推器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强化信贷管理,加速财务重组步伐,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分别有所下降,但截至2006年底,全部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仍有1.25万亿元、比率为7.1%,仍然高于国际间银行评价标准水平记录(其良好区间在2%至5%),信贷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中仍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信贷风险的防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则是一种事前管理模式,即运用计算机系统对特定经济主体进行系统化连续、动态的监测分析,提早发现和判别相关信贷风险,并发出相应的风险警示信号。商业银行可通过对企业风险信息的预警,随时感知自身所处经济环境中风险状态和对企业采取措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准确冷静地分析投资环境与市场变化对贷款影响的能力。同时,在银行贷款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风险尚未形成或刚刚开始显露有效威胁的情况下,应用预警系统可以排斥和防范企业经营性风险的侵入,使企业经营性风险不致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将信贷风险的危险系数降到最小。
因此,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防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和扩大,对银行贷款进行规范的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合同规定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导致信贷资产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如图1所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1)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性原因。例如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的信贷管理与防范体系,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制度与偿债的约束机制的执行不严格,经营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等造成了信贷风险;(2)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没有对信贷风险准确全面的评估,导致风险防控滞后;(3)信贷营销理念偏差。盲目相信企业集团,增大了信贷风险忧患;许多商业银行争抢大集团客户,对企业集团盲目跟进,对其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放宽了信贷条件和监控。从成都市信贷统计数据看,前10户商业银行贷款在全市各项贷款中的所占比例呈现逐年走高的态势,2005年末为28.4%,2006年末31.5%,2007年末为41.3%,说明了各行的贷款投向高度集中,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隐患。(4)对国家经济,产业及行业政策研究欠缺。个别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未能遵从产业政策的有效引导,盲目跟风,造成信贷资金的过度集中投入,加剧了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进一步失衡。(5)信贷风险的产生还会由于国家行政干预,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及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造成。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金融行业改革之后,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业务办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但依然存在资产质量普遍差,不良贷款逐年增多,评估预警制度不完善等状况。主要表现为:
1.信贷风险防范流程存在缺陷。其中包括客户初选和信评阶段存在缺陷;贷款审报、审批及发放阶段存在缺陷;贷后管理中存在缺陷等方面。例如,广州某商业银行没根据风险状况制定贷款的最低价格,报批材料缺少,只认定为口碑良好的企业集团,结果造成大数额贷款无法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