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04:38: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商业空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商业空间设计中品牌文化的空间美学体现
一、品牌文化空间美学体现的基本原则
(一)变化与统一原则
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层次感是美学表现的基本要素,而变化统一是构建层次感的基础原则,商业空间设计应围绕品牌文化特质对各设计要素进行有效合理的搭配。变化与统一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空间色彩冷暖、明暗以及大小的分布,材料肌理质感的变化性与延续性,空间造型的配合与变化等。这些基本空间要素通过多元化的变化按照一定的同一性原则进行空间塑造,结合相应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使商业空间围绕品牌文化形成一个重点突出、有机统一的整体,各元素的变化与统一也能够在商业空间营造品牌文化主题与消费范围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对比与和谐原则
在商业空间设计中,不同的空间要素具有其内在特质,空间要素的对比与和谐统一能够更为有效地突出品牌特征,扩展品牌文化的影响。品牌文化空间美学体现中对比与和谐原则主要体现在空间造型的对比、空间色彩的色彩对比、空间材质肌理的对比、空间光影和虚实的对比等,而和谐则最多是各对比要素之间的配合适当与匀称,对比要素之间能够形成紧密的美学联系,获得和谐的整体空间表现效果,使消费者能够获得视觉与心理上的满足,对相应品牌形成良好的印象。
(三)均衡与稳定原则
复合商业空间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从商业空间的发展与演变出发,介绍了发展复合商业空间的必要性,针对复合商业空间在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实践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复合商业业态的不同功能空间实现有机融合的策略,旨在为商业空间设计的科学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理论支持,探索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室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复合空间;体验经济;有机融合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促使一些商业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变革。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受益于发达的科技、网络和观念所带来的丰厚回报,商业大环境发生了变迁,传统商业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最初的物质消费转变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消费,消费者需求也更加追求个性多样、优质服务、身心休闲的体验场所,传统商业模式迈向复合式的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体验经济时代商业环境的变化,复合商业空间正发展起来,推动着商业空间设计的改革和创新。可以看出,复合式的商业空间适应了消费者对空间需求的新变化,因其消费群体相近,可以一起使用共同的资源,通过对以往的经营模式不断地进行调整,衍生出许多流行时尚的新型商业业态。例如,集多种业态于一体并具有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复合功能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普遍受到现代都市人的欢迎,也促使复合商业空间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因此,如何将这样一个消费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先导空间”以复合化渗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使顾客既能够消费,又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实现复合式的商业空间设计的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顺应时展需求而且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发展复合商业空间的必要性
“复合”的概念具有组织性、有机性的含义。复合不同于混合及简单的并置,也不是生搬硬凑,而是将各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供全面系统的设计依据。当今商业空间已经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原来不属于商业范畴的东西,都因为复合形态的发展而相互融合,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多元复合的现代商业模式,使商业空间在超越原始零售功能的基础上具有更多社会活动场所的意义,体现了设计服务对人们多样性、综合性需求的关注。复合商业空间逐渐成为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组成内容。发展复合商业空间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1独特的空间布局
色彩艺术在商业空间设计的运用
摘要:色彩艺术是营造整个空间风格和氛围的重要手段,作为首要的视觉语言,借助材质与表皮的颜色来表达传递空间情感是商业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谈述了色彩艺术和商业空间设计的关系和应用。
关键词:色彩艺术;商业空间设计;应用
一、色彩艺术的基本定义
色彩艺术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物理现象的表现形式,本身并不存在什么生命特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的效应,从而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和象征意义,例如:冷与暖、高与低、轻与重、软与硬、明与暗、远与近、大与小等。由于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视觉经验的积累,色彩艺术与人的知觉相互影响、相互刺激后,就被赋予了情感内涵。色彩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作表现,任何色彩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应该包含特定的情感和思想。色彩是光线折射、物体本身、眼睛、心理体验的综合产物,也表现出了不同人物对不同色彩的不同性格、爱好、和品味特征。色彩艺术的效应包括三个方面:物理效应、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物理效应又称为感觉效应,是视觉效果反应在物理现象方面的色彩表象;生理效应是通过感官器官对物理现象色彩的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而产生的感觉和知觉方式,如绿色代表宁静与心旷神怡,蓝色代表安静理智;心理效应是人们长期生活形成的固有特点,对每种颜色都赋予了不同的心理暗示,如红色使人想到火焰,蓝色绿色使人想到海水与草地。色彩艺术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实用艺术,巧妙的寻求其中的规律,可以使整个商业空间更富艺术气息,吸引更多的眼球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概述
商业空间设计,本质上来说是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状态与商业空间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与解读,对商业空间内部的建筑本身进行装饰与环境空间的设计。由于产品的种类不同,商业空间存在着不同商品的定位特点,推广方式与销售方法等,这样就需要商业空间具有更加独特的设计特点,以别致的色彩艺术分类起到更好引导消费者、增加购买欲的作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商业空间设计教学模式分析
一、传统“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推动课堂教学的唯一驱动力,这虽然可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但其直接后果是:学生自主性的缺失和个体差异性的消解[2]。研究发现,互动式讲授法、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法被学生更加期待[3]。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中,我们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原理、平面功能布局、界面设计、展架设计、照明设计等。学生们对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设计更擅长,而对于如何调研并搜集资料,与甲方进行沟通,如何围绕“商业”二字展开设计,则需要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提升。我们发现学生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学习中,很容易以自我为出发点,服务自我喜好,而忽略消费者需求;围绕空间做设计,而非商品;就设计论设计,忽略掉“商业空间”需要辅助甲方经营这一功能。面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满足社会对商业空间设计人才需求的期待,就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构。
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依托某一个实际或虚拟项目,或者专业领域内的竞赛命题,把该课程中所需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与其对应的实践部分串联、融合在一起,用项目实操的过程和方式呈现在教学中,学生根据项目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增加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构建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观,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互相作用,主张用多种方法表达教学内容,主张以“学”和“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并非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获得,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学习伙伴的协同,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过程而获得[4]。项目式教学正符合构建主义学习观所倡导的教学模式。
三、项目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项目式教学开始阶段,我们不再对原理及知识点部分做详细的讲授,开课即布置项目任务书,只做提纲挈领的讲解后,让学生直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项目往往需要学生们合作完成,团队的人数以3~5人为宜,成员需明确分工。该项目成为课程的主要线索,在其任务书分析、实地勘察、调研、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成果制作与汇报展示过程中,学生会将学习置于实际情景中,与团队伙伴合作,有目的地获取知识,主动与教师沟通,随即将所获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商业空间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除了甲方外,还有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也就是商品购买和使用的终端客户。传统设计课程中,学生很容易过多地将自我意识加入设计中,而忽略掉设计的服务对象。通过项目式教学,我们会强化调研和互动部分,通过指导学生实地勘察与甲方多次交流、向消费终端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典型人群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完成设计方案后向甲方进行汇报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从甲方的角度,服务其商品销售和品牌推广;从商品最终消费终端人群的角度,考虑其在空间中的行为和体验,设计出合理的符合商业特质的商业空间。学生们在面对商业空间设计时,往往就空间论空间。但是商业空间设计最终服务于商品买卖的实现,因此空间设计就一定要围绕所售卖的商品展开。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调研,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就商品的性质、特点、参数、尺寸、销售方式、信息传达手段等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工作。当进入方案设计阶段时,学生们就能够自然地围绕商品及其相关内容展开。商业空间设计中,空间是载体,所售卖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以及品牌信息的表达是核心。项目式教学更符合学生自主认知的规律,也会让学生对商业空间设计的理解更透彻。“商业空间设计”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设计项目中,常常遇到不能得到甲方认可的情况,最终很难把自己的设计想法完成。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与甲方的着眼点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甲方通常为非设计专业人士,对设计的判断往往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借鉴类似项目,对设计的要求更多从投资和经营的角度出发。当我们采用项目式教学后,学生会了解到一些包括销售方式、购买行为、客户体验、组织管理,投资预算等内容,这部分知识的补充,对于设计师而言非常重要。它帮助设计师换位思考,从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的角度看待商业空间设计,从商业的角度看待空间。传统“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中,多数时间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但是在项目式教学中,按照实际项目流程,学生需要就设计方案向甲方进行汇报。从被动到主动的结果是,学生需要自己整理清晰的思路,完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向甲方、老师和同学们提案汇报,并且就方案解答各种提问。提案汇报的过程对于学生,就像一次详细的复习,把理论学习、实地勘察、调研、设计方案、设计制作过程完整梳理一遍。同时,提案汇报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准确的表达,向甲方阐述自己的设计。这些能力也是设计师必备的素质,其在传统的课堂上很难得到锻炼,但是在项目式教学中,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简约风格在商业空间设计的前景
[摘要]现代简约设计风格注重功能、结构与形式的完整。本文主要对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现代简约风格的主要特征及现代简约风格在商业空间设计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现代简约风格;商业空间设计;发展前景
城市商业建筑具有公共性、开放性与多样性等多种特征。对商业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有效发挥,是商业建筑设计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城市商业空间具有集休闲、办公、消费和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特点。在商业空间设计方面,设计者需要满足不同行业与不同阶层的人群的实际需要。现代简约风格在商业空间设计领域的应用,可以让商业空间满足高效率、多功能等综合性条件。
1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装饰技术、装饰材料的不断发展,在智慧城市理念的影响下,商业空间的设计的风格与表现流派已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关注人的视野与空间感受,是商业空间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在人们在某一特定空间中的心理感受与精神需求得到设计者关注以后,设计者需要在改善空间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需求。针对室内空间中的色彩、材质、造型等因素给人们的心理的影响,设计者也需要对顾客群体的心理状态与疲劳状态进行分析,进而让商业空间设计的人文色彩得到强化[1]。除此以外,原生态空间环境的构建与高科技的应用,也成为了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商业空间设计方面,环保、安全、健康的商业环境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从现代技术在商业空间设计领域的应用,也可以为商业空间设计的优化提供支持。
2现代简约风格的主要特征
商业空间景观设计论文
1现代城市商业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思想不仅在物质形体层面上有意义,在心理学和社会学层面上同样有意义。在具体设计时应关心空间形态、尺度与周围自然环境、建筑的关系等一系列具有一定弹性的设计框架。在充分考虑和尊重城市整体环境的前提下,创作出空间形态变化丰富,设计概念新颖,符合当地使用条件的城市商业空间。1.2人性化原则。以人为中心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体现关爱、方便、舒适的活动空间感。城市商业空间作为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1.3生态性原则。城市商业空间作为整个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与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联系紧密。空间环境的品质不仅要从人的立场来衡量其可适度,而且更要考虑人与大自然的协调及平衡性。作为设计师,首先要把“场所精神”定位好,所谓场所精神就包含自然环境背景、生态适应性、植物分布特征等组成要素,在规划设计中以不破坏自然原生景观和乡土植物为前提,最大程度地应用生态设计的理念,使营造的景观空间更自然。1.4文脉化原则。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分析,文脉可理解为景观各要素之间的文化传承和内在联系,体系在整体和局部,历史和现状的不同层次联系上。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强调文脉主义就是要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科学挖掘城市的历史背景,对于某些城市的特殊文化印记要重构和再现,从现代城市的规划角度保留这些文化基因,使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因此,从城市中挖掘并延续富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应是城市商业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原则之一。1.5多样性原则。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组织和安排城市的景观空间,这种景观空间是多样化的,与城市的活动交织在一起,进而形成了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居民的价值认同感,这也是城市空间景观设计多样性原则的必然选择。城市景观空间的发展趋势是更加突出商业价值,但商业价值不是唯一的追求,城市商业空间的多样性才是根本,也更符合现代城市居民对商业空间的价值判断。城市商业公共空间环境的景观设计须遵循多样性的原则,保持功能与空间的多样性,并强调不同商业功能和不同规模商业的混合。多样的商业公共空间环境更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也是创造城市活力的重要途径。
2现代城市商业空间景观设计的方法
2.1物质空间形态(第一层面)。2.1.1具有人性化的功能空间设计城市居民是城市商业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因此,在设计时须考虑不同人群对景观空间的需求。城市商业空间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区或重点区域,基本功能上是用于承载大型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主要功能区,也是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标志性区域,故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城市商业空间的功能,并在景观空间的植物绿化、商业购物、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加大配套设施的设计,从而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到此活动。物质空间形态是现代城市商业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属性,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商业广场、商业步行街、商业文化圈等均是城市人群较为密集的区域,这要求在具体的实践中牢牢把握住物质空间形态这个商业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属性,提高商业空间的使用率的同时增加其舒适性和文化性。2.1.2与环境要素协调统一的景观形式(1)融入城市基调——与建筑形式相协调。开放性是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城市商业空间的环境要与周边的建筑风格尽量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融入城市基调。对于周边存在历史文化建筑的,须加强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建筑,并拓展城市商业空间的历史文化功能,通过适当的设计手法和建筑施工手段将周围的历史文化建筑借景到整个商业文化系统中,丰富城市商业空间的内涵。(2)景观在视觉上的延伸——广场与街道的紧密联系。广场和街道是城市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场和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元素上可展现一个城市的商业文化空间,且广场和街道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统一也是城市景观与外部空间环境的重要纽带。文化街区、文化广场是近年来城市商业空间发展快速的景观空间,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建筑元素往往通过文化街区和文化广场展示,在景观设计上主要是应用行道树、文化长廊、文化宣传牌、LED景观灯、景观雕塑、音乐喷泉、铺装石、园林小品等建筑文化元素,并通过植物群落配置、灯光照明、平面展示、材质组合、音效播放等景观艺术元素将街道和广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2.1.3城市商业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基于城市老龄化的社会背景,有学者提出了“绿色控制”的概念,并主张通过立法的手段制定绿线的标准。绿线内的环境艺术及公共设施的设计,要考虑老人、残疾人等脆弱群体的可及性和适用性。此外,还须考虑整个规划设计空间范围内的地面高差处理、坡道防滑、地面铺装、地下管道设置、植物灌溉、垃圾箱设置等。城市商业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空间内所有的配套设施要充分考虑低碳环保、文化景观性强、使用方便的特点,一定要摒弃奢华浪费和不符合特定人群使用的缺点,充分展示现代城市商业空间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成就。2.2历史文化形态(第二层面)。现代城市商业空间不仅是城市的经济中心,而且可作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的艺术载体,商业空间与城市的局部之于整体的有机关系决定了其景观与城市景观应当协同发展。在城市商业空间的营造中,应充分考虑具体城市的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教育哲学等,从特定的角度规划设计商业空间景观。因此,一个好的商业空间环境不仅是一个功能的产物,同时又反映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特点。城市商业空间所处的环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体,故其景观设计应该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才能完成由外至内的整体性。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因而在设计时,要尊重城市的地域文化,注重景观的文化内涵,设计出属于该城市的特色城市商业空间景观。2.3心理意识形态(第三层面)。使用者对空间和场所的心理感受是景观设计追求的最高层面。大部分人会对所处的景观环境做出不同的情感表达和适应性心理反应,这是人的心理学认知在环境空间中所起的作用。再进一步研究可知,人的主观精神方面的因素是形成景观环境心理学评价的科学基础,在环境心理学中将这些心理因素概括为感知、记忆、思维和情感4个基本因素。在现代城市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营造出一个令人感到舒适、安全、愉快、生态的商业空间,这样的城市商业空间与环境的耦合度很高,人们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参与度也是非常高的。2.3.1塑造符合人们感知常性的城市商业景观人的感知是具有经验性的,因此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正确地感知景观对象,这一特性在视觉感知方面尤为突出,这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景观环境信号的收集、整理、校正等有关。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可根据视觉对象的色彩组成、明暗影像、大小形状等做成具有经验性的感知判断。在城市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中,可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景观环境空间划分为不同尺度的区域,并通过不同的景观设施联系人与景观空间。此外,在进行商业空间景观营造时应注重“移步换景”的设计原则,即在同一景观空间和不同的景观空间中均不应拘束于单一的景观构成,尽量丰富景观的组成。2.3.2营造串起人们记忆片段的景观记忆景观美学,非常重视景观的审美功能,具体包括视觉景观、嗅觉景观、听觉景观等,这些不同的景观组合就是人们欣赏美景的感性判断依据。通常情况下,景观感知由强至弱的顺序为视觉大于听觉大于嗅觉,尽管视觉片段有时是不连续的一个个独立的画面,但视觉的景观呈现感是最强的。通过这些不连续的片段在大脑中进行叠加和重构即可再现记忆场景,这是个复杂的综合过程,这一特殊现象也可科学地解释为何在一个景观环境中反复出现的特定的形状、色彩、文化符号等就即可使人产生比较完整、清晰的视觉印象。在城市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中就可以很好地应用这一特性,通过平面布置、空间形态、景观重构等建筑和景观艺术设计手法,从景观铺装元素、景观雕塑小品、乡土植物营造、景观文化建筑等方面加以开发和利用,使商业空间的景观形态变化多样,突出景观空间的场所特征,营造出不同人群的记忆片段,给人们留下比较完整的视觉记忆,使商业空间景观具有可持续的商业价值。2.3.3景观引导人们的思维和情感乡土感是景观文化设计和建筑艺术呈现的最高追求,在城市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中也应尽量体现每个城市的文化印记和乡土感,让城市景观空间具有明显的艺术分辨性。时间感和空间感的交织是乡土景观文化设计的两个重要维度,这样的景观设计不仅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且也可引导城市居民的思维和情感,因为从人的认知感分析,空间上相互接近的建筑景观在感知时间的过程中一般也是比较接近的;同理,在感知时间上比较接近的物体,空间距离也比较接近。通过上述分析给景观设计师的启示是:景观的设计要重视环境情感的营造,这里的情感是指个体在环境中产生的人文关怀、情绪表达、精神品质等特征,一个好的城市商业空间设计案例可以使城市居民感到环境的舒适和情感的回归,没有陌生的感觉,使城市商业空间的使用价值得以真正的体现。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商业功能区域营造出不同的环境和情感氛围,从而丰富城市商业空间的情感体验功能。
3设计建议
3.1基于地域环境,营造特色景观。我国南北方的城市存在很大的文化和地域差异性,由于气候条件、文化背景、植物组成、民族特色、建筑理念、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等不同,在城市商业空间的景观营造中也存在各自的文化特色。如在南方很多城市的商业公共空间中水景、植物和户外体验景观更加具有园林艺术特色,现代商业空间和古典园林景观巧妙的融合,营造出了特色商业景观。因此,气候条件和文化背景是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商业公共空间的决定因素。3.2传承城市文脉,营造特色景观。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一定要传承城市文脉,这点也被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等所认可。传承城市文脉不是建筑规划的守旧思想,而是基于对传统城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把这些设计的灵感完整的体现在城市商业公共空间中,使城市建筑的历史文化感更强。城市商业空间文脉的传承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延续上,并对传统城市规划风格中的优秀基因进行挖掘,赋予各城市建筑和景观空间更多文化内涵。3.3依托地形地貌,营造特色景观。在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具有重要的构景功能,也是各环境要素的重要纽带,也是决定景观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景观空间划分的角度分析,地形地貌也可有效划分景观空间,即可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限制和创造景观空间,如提高或降低平面来创造或改变空间。此外,地形地貌也有控制视觉效果的作用,即可通过建立不同的空间序列来交替地展现和隐藏景观,景观设计师可利用这种手法创造连续变化的景观序列,合理组织现代城市商业公共空间,创造出属于地域景观文化风貌的特色商业公共空间。3.4合理配置植物,营造特色景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自然地理气候带,由于降雨、气温、土壤、大气环境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植被气候带,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类型。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要创造乡土性、文化性、多样性的植物景观,就必须从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和具体应用,使植物与环境形成生态适应性、景观美学性、人文历史性。同时,也要从植物的生态设计角度出发,并结合园林艺术的构图原理展示植物的个体、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不同层次上的形式美和意境美,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特色植物景观,反映出植物特有的区域特征,为城市商业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多样的素材,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态文化审美需求。
商业空间设计创意思维探讨
[摘要]商业空间设计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创造美,而“美”的含义很广泛,但是“美”无非是形式法则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一切空间设计、造型艺术的重要设计内容,同时还应具备“动”与“静”的设计思维,“动”与“静”,其实就是设计中设计师的感觉问题,这种感觉是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与设计美学的综合表现,这种表现还包括色彩,它是商业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的存在离不开具体的物体,但它却具有比物体的形态、材质、空间的大小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所表现的视觉效果更直接,就像材料属性与视觉效果同样是商业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样。
[关键词]商业空间;规划设计;创意思维
商业空间设计所涉及的学科种类很多,从整体分析,涉及到国家的各项政策,从使用者方面考虑,涉及到功能性,从建造学角度着眼,要遵循国家技术规范以及各项安全条例等,既要求商业空间能满足安全、使用、卫生等基本要求,又要求商业空间能为人们提供良好舒适的商业展示环境,让设计尽量与使用者的身份、年龄、气质、民族、文化背景等相吻合。提到商业空间的设计原则,我们不得不提美学原则方面的要求,它是任何商业设计所必须符合的设计原则、任何视觉艺术都要满足的基本要求,否则就谈不上美,也就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使用与审美需求。另外,在美学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重点强调商业空间设计在创意思维上的要求,必须具有独特的设计构思、前沿的设计理念、多样并且统一的形式法则、动与静的处理、灯光与色彩的感性效果等,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优秀的商业空间设计作品。
1商业空间设计的形式法则
就商业空间设计而言,首先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其次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上的特殊要求,所以,不仅要赋予商业空间设计实用的属性,同时还应当赋予它美的属性,但是形式美无疑是形式法则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重视对形式的处理是商业空间设计、建筑设计、乃至景观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共同之处,也是一切空间设计、造型艺术的重要设计内容。但是由于地域、时代、民族习俗、文化背景的不同,古今中外的商业空间设计作品在形式处理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但优秀的商业环境氛围,在形式方面一般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形式法则—“多样统一”,此种形式法则可以理解成在设计的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任何一个商业空间设计作品,一般都具有多个不同的部分所组成,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各部分之间的差别而言,可以看出变化和多样性,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言,可以看出和谐与秩序。既有变化,又有秩序就是商业空间设计乃至其它公共空间设计的必备原则。
2商业空间设计的“动”与“静”
商业空间结构评估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国外研究理论和方法概述;国内研究概述;国内研究评析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城市商业载体的空间结构研究、城市商业主体空间分析、中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逐渐兴起,主流是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消费者行为定量研究相对薄弱、新方法新手段的应用较少、新型商业业态的影响提出了新课题、商业分布离心化研究有待加深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商业活动载体商业活动主体
论文摘要: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是商业地理学的核心。文章从商业活动载体和主体两方面深入分析国外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的历程,回顾国内城市商业结构研究的进程,并进一步指出研究的薄弱之处与发展方向。
1引言
城市商业随城市的建立而出现,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是由商业活动载体和主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载体即商业中心,是商业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主体即消费者和商业企业经营者,是城市商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由于一般均假设商业企业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故只重视消费者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城市商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研究历史已有几百年,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也比较成熟。其研究领域广泛,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域范围内各商业活动载体——商业中心的空间形态、等级体系、布局规律,以及商业活动主体——消费者空间行为、消费者空间分布状况。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内部与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文章特指城市内部商业空间结构。
2国外研究理论和方法概述
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下,商业空间和公共艺术体现出极高的契合度,公共艺术可以激发商业空间活力、塑造企业形象、更是对当地文化进行重新提炼和塑造,而商业空间可以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上对公共艺术起到反哺作用。对于当下商业空间中公共艺术的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对将来公共艺术更好地介入商业空间是必要的。
关键词:商业空间;公共艺术;文化消费
1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前景
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巨大的改善,民众的生活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到如今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民众对于公共空间的认知愈发深刻,公共空间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广场、道路节点、公园或是会所等场所,而是能够促进民众平等自由交流、互动的场所,甚至这种场所的观念不再是被圈画下的固定形态。[1]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以其材料、形态的多样性为大众所接受、所喜爱。其次,全民素质的提高要求艺术介入空间,毫不意外,公共艺术成为民众与他人、与空间进行友好交互的中介。艺术手法处理下的空间和艺术作品相互结合共同塑成完整的公共空间,通过这样对公共空间的设计方式调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思考。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下的艺术,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认知和深化让公共艺术得以发展。商业空间是具有公共活动较为频繁的场所,不同于其它大部分的市政项目,商业空间是在经济利益引导下进行设计的。商业空间比起其它公共空间下的公共艺术更注重消费群体的接受度、关注度,其审美取向更偏向大众审美,艺术在这样的情形下真正获取了“公共性”。商业空间在经济支持下,有资本满足艺术对空间的介入,可以说商业空间是公共艺术的优渥土壤。
2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有利之处
2.1以点带面,激活商业空间。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建筑林中既渴望在城市中获得归属感,又渴望让自我意识得以展现。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中充当着人与城市沟通对话的舞台角色,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中越来越成为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从乡村建设到社区改造再到大型公园广场都可以看到公共艺术介入的影子。商业空间作为城市中有先驱性的公共空间,更需要公共艺术对空间的介入。除此之外,公共艺术多种的表现手法,让建筑空间的重要节点例如中庭、大堂、连廊、广场增添关联性、增强空间的整体性,通过颜色、造型等多个方面的设计引导商业动线,能使建筑内外、上下空间产生一定的联系与互动。比如:丹佛会议中心的“BigBlueBear”(图1、图2)就是一只蓝色的几何熊猫在建筑外部广场趴在建筑的幕墙上对建筑内部做窥视状,用喜人的形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无论是建筑外空间中的群众或是建筑内部的群众自然而然地被其所吸引,空间内外也成功地产生联系;建筑内部不同楼层看到的景象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建筑上下空间产生联动,让空间充满活力。2.2便于企业、产品形象输出。全民文化、审美素质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消费逐渐转向对文化的消费,把商品质量注重转向对于商品文化附加值的在意,包括商品的文化理念、产品故事、产品包装等等。公共艺术可以将产品形象通过材质、光影、造型的变化表现于空间中,从外部空间到内部空间再具体到产品本身的形象统一可以加深人们对于企业形象的认识,比如罗马的宝格丽旗舰店(图3),建筑外立面使用玻璃纤维混凝土和半透明树脂两种主要材料,这两种材料以宝格丽珠宝独有构成变化为原型,材料内部加入灯光,光透过半透明树脂在不透光的混凝土衬托下形成大理石般质感,大理石是原先店面的材料,让建筑保留原先店面质感的情况下极具有辨识度,让消费群体很快就可以和宝格丽品牌联系到一起。同时,自媒体产业的兴起,艺术介入商业空间可以更广泛地在社会上增加话题和“热度”,从而推动企业形象在网络上的传播。2.3便于文化符号的塑造与强化。线上商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空间发生剧烈的改变,单一的商业空间不能满足消费人群的需求,商业空间功能丰富起来,增加了类似于影剧院、DIY店、宠物店、幼教班等等形态的商业。与其说当下实体商业售卖的是产品和产品文化,不如说售卖的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理念,在忙碌的城市中为人们画出美好的生活样子,让消费群体不断消费产品以靠近理想的生活。企业策划通过提炼地域文化结合自身企业文化总结出最适合当地消费人群所接受、喜爱的理想生活,将这种理想中的生活理念作为买点,公共艺术可以根据地域文化特点营造出这种生活的环境,从而促使消费群体受这种生活理念的影响做出消费行为;公共艺术还可以进一步将这些提炼成文化符号,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文化符号的塑造可以在城市中推广既定的商业空间,更可以对外宣传城市、对内增强文化自信和当地人民的归属感。成都春熙路IFS建筑上的熊猫雕塑“IAMHERE”(图4)显然就是成功的典范,熊猫是四川的代表,它以懒散、软萌的形象被全世界所喜爱,足可以代表成都“慢”生活理念,雕塑利用熊猫笨拙爬墙的动态引起民众的关注,为春熙路更是拉来全社会的关注度,现在已经将IFS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为营造更顺应消费阶层细分化特征的体验式商业空间,在调研新型消费人群的消费观念与需求的基础上,剖析美日等后消费主义国家体验式商业空间的成功案例,结合新兴数字交互空间的“沉浸式”体验营造方式。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整体设计原则以及空间优化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实现中国传统商业空间到“后商业空间”的转变有所补益。
关键词:碎片化;体验式;商业空间
一、研究意义
“碎片化时代”是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的基本特征,意味着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瓦解,代之以分离的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碎片化时代”的形成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我国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是其根源;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趋向直接导致社会阶层“碎片化”。社会阶层“碎片化”意味着消费阶层的“碎片化”,因此多种消费形态与模式并存的状态出现。满足人们个性化消费行为的实体商业空间十分稀少,国内一线城市虽然已经在努力尝试“体验式”购物中心的营建,然而由于我国土地政策的特殊性,大部分开发商在最终确定商业指标后往往只能去建造背道而驰的大体量“盒子”,“盒子”建成后又为了如何用“烂大街”的连锁店铺将其填满而绞尽脑汁。消费者们早已不满足于旧有实体店铺的消费体验。近年来国内实体店在电商的冲击下已经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倒闭潮”。据新浪财经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百货关店席卷了17个省市自治区、14个品牌、63家百货门店。2016年在百货、购物中心以及大型超市业态中,46家公司共关闭了185家门店,百货与购物中心业态关闭56家门店,大型超市业态关闭129家门店。实际关店数还远远不止。但有意思的是,随着电商成本的不断攀升,在消费者日益膨胀的体验式消费需求下,线下实体店的机会在历经6年的洗牌之后终于来临。报告高度肯定了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成就,同时提出了新的发展策略。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未来,互联网等相关技术将通过向各个产业的渗透,推进实体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实体商业空间的转型和发展能够带动更多线下体验店铺的出现,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介于“碎片化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于消费体验的个性化追求及实体商业空间的“文化体验式”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本文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时代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1.美国商业中心的兴起与发展。美国商业中心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从第一阶段来源于欧洲的Downtown百货商店形态到第二阶段基于汽车业繁荣和郊区化居住模式而产生的郊区大型“盒子式”购物中心,再到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冲击,强调购物环境与体验的第三代“改良盒子”。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购物中心模式即“家庭式日托中心”,经常出现的场景便是以家庭为单位在位于郊区的商业综合体里进行“购物-用餐——娱乐”一站式消费行为,停留时间超过半天以上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模式以一种标准化的产品逻辑,迅速填补了周围居民日常的消费与娱乐需求。在空间布局与设计方面千篇一律,低层为化妆品与服装售卖区,高层为餐饮区及娱乐区,店铺以均质化的方式连排设置。消费者在经过公共通道时与店铺的直接交流仅通过一个挂有连锁logo的立面来展示。同时动线布置的主旨是希望消费者可以尽可能多地接触到本不想购买的商品区域,而增加更多计划外消费的可能性。这种模式化的“盒子mall”不可避免地在本世纪初进入了瓶颈期,面对消费阶层“碎片化”导致消费疲劳的窘态,各个大型城市在之后的十几年内都进行了彻底的升级改造.ShaheenSadeghi,美国商业品牌AntiMall的创始人,一位商业嗅觉敏锐的艺术家,从1994到2012的18年间,在洛杉矶地区做了三个实验性的商业空间,从建筑空间到商户形态方面来呼应新型消费群体的文化体验需求。他把整个商业空间定义为一个文化展览去策划,每个商户作为个性明显的独立展品而非进驻商家去营造整个空间的体验氛围,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在1994年创建的第一代案例“TheLab”中,设计师以“年轻人的秘密花园”为设计概念,通过开放式街区的空间形式给消费者的体验行为营造了更多的灵活性。粗犷的工业风格室内设计迎合了19-29岁年轻客群的喜好与品位。在商户形态的选择上抛弃了千篇一律的大众店铺,独树一帜地引入独立服饰潮牌与生活服务商店,并且在园区提供场地供艺术作品展览、独立乐队表演、慈善活动及户外婚礼等,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在“TheLab”取得开拓性的成功之后,第二代作品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于2002年应运而生“TheCamp”。“TheCamp”的受众定位依然是19-29岁的年轻客群,但更加具有针对性,强调非正规的户外运动体验。空间设计以简单动线连接各个风格迥异的独栋建筑,营造开放式街区。设计风格上更加戏剧化,强调了整个设计基调的临时搭建与拼贴感。经历了前后几次商户整合与更换,最终形成了精准的商户业态定位——即户外运动、精品餐饮、生活服务三方面结合的模式,不再拘泥于户外运动这单一的业态类型。最后Camp内共约22家店铺,其中户外运动主题业态3家,主题餐饮12家,生活服务7家,突出主题性的同时促进了业态与目标客群的参与性与生活性,繁荣景象延续至今。“小众”群体同样需要“大众”消费需求,“大众”对于具有独特标签的个性化表达永远都是浅尝辄止的。第三代商业形态PackingHouse,则是将地域化,建筑文脉与商业开发融合的集大成之作。Shaheen敏锐地发现原厂房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耗时四年将其改造成一座包含20多个独立餐饮品牌和工匠作坊的小型商业综合体。PackingHouse从外部来看是一个“盒子”,但内部空间完全打破传统格子间的扁平商业分布格局,借鉴了传统平民集市具有生活气息的开放式分布,商户形态并不完全相同,在整体感统一的前提下各自拥有自己的展示空间,并且相邻商户之间还有大大小小的公共坐席区作为“留白”供消费者小憩。平面的中间是一个被称为“livingroom”的大型台阶式开放空间连接一楼与二楼,平台空间可以利用举办各种公共活动。商户在一个相对开敞的大空间内将柜台均质分布,不设隔墙,彼此谈笑风生,交流着价格和顾客之间的八卦新闻,人与人交流的亲近感通过空间的开放性被凸显出来。这种相对古老的商业形态恰恰戳中了一大批内心柔软的年轻客群。PackingHouse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每个商户的个性化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从空间划分至商户形态,店铺展示与形象等全方位地凸显了不同品牌的差异性。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得到了更多维的满足。三个同一人开发的项目可以清晰地表现出美国新型体验式商业空间的发展脉络。无论从空间维度还是商业运作方面,围绕的主旨即更加多维度地满足目标客群的体验需求。2.其他发达国家新型商业空间的尝试如今,这种非商品销售主导型的商业空间趋势在美日等后消费主义国家已经表现得极为明显。日本耗费170亿元建造的“六本木之丘”将露天花园广场作为人流集散地,结合艺术展览与时尚店面给人们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日本大阪难波公园通过室内外空间的灵活组织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在公园中漫步、参观、购物、娱乐的多重乐趣,使消费行为真正成为一种“经历”。种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表明:发达国家对于“碎片化时代”背景下的个性消费行为具有深刻的研究与尝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新型商业空间营建体系与脉络,值得我们去借鉴。(二)国内研究现状。在中国,富足生活的标准配置从“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进化到“有车有房”,只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消费主义”经过近些年的盛行余温尚存,在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暂时还没有达到需要彻底推翻传统“盒子mall”模式来迎合。而在一二线发达城市,消费阶层细分程度较大,消费群体对于体验与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新型的商业空间逐渐出现。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一直是“业界标杆般的存在”。艺术是K11的DNA,商业是本质。艺术与商业看似对立的存在经过k11的结合对于消费者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虽然不是每个消费个体都能真正领会艺术家们的创作意图,但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购物、逛街的同时还可以顺便看看免费的展览确实是一段“物超所值”的体验。离艺术与设计更近一些,似乎让自己的消费行为被赋予了更有“内涵”的意义。而对于那部分对艺术与展览更感兴趣的小众消费群体来说,能在享受艺术盛宴的同时消遣娱乐也是很便利的体验。此类注重文化输出的新型体验模式在一、二线城市的商业空间中逐渐铺开,成为了年轻消费客群休闲娱乐的热衷场所,正在逐步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国内不乏此类注重文化体验的商业中心案例,但综合表现的事实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体验式商业空间的建造起步较晚,涉及范围较小。且设计案例出现了同质化的趋势,面貌相似的“网红店”层出不穷。各地新落成的商业空间数量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立足本土特色与品牌文化的设计却寥寥无几。最近持续发酵的草间弥生与村上隆“假展览”事件便是典型的反面案例。在一片盗版可耻的集体怒吼下揭示的是商家利益追逐的病态方式。促成这类大型“模仿秀”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迎合大部分消费者猎奇的心理需求。明黄色南瓜上恰到好处的黑点无论是否能真正走进人们心里,都已然成为一种笼罩着偶像光环的符号,就算与赝品“大南瓜”合张影“打卡”发个朋友圈,便能给予消费者们更多的自我认同感,这现象背后势必会带来无法忽视的商业利益。山寨展览无疑是可笑的,不仅暴露出利益熏心的商家可笑猖狂的嘴脸,也体现了设计者的无力。其实国内不乏有远见的设计师们,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传统店铺的疲态,抛弃传统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套路”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但盲从复制与照搬国外“网红”店铺与形象的设计手段也许可以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现阶段的需求,但在碎片化的消费时代语境下,日益细分与增长的消费欲望将是最强烈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