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1 03:13: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商业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商业发展规划
现代化商业物流体系是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商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北京市商业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加速连锁、电子商务等网络商业的发展,实现物流合理化,降低社会流通成本,并促进城市环境改善、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20*-2010年)》。
一、现状
近年来,北京商业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服务城市、服务产业过程中,商业物流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建立现代化物流体系奠定了基础。
(一)仓储设施形成一定规模
**年底商业系统仓储面积768万平方米,广泛分布于市区各地,东、南方向相对集中。多数仓库建设于五、六十年代,自有铁路专用线、库房等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物流服务设施水平也有所提高,部分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已投资兴建大型物流服务设施,也有企业利用自己原有的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并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二)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商业发展工作规划
今后几年,是**“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在全疆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按照党的**精神,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市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商业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城、构建**城市经济圈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商业实现新一轮跨跃发展,特制定20**年~20**年商业发展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商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商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1.商业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商业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比**年增长81%。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比**年净增29.45亿元。实现税收17亿元,占全部税收的24%。全市国有、股份、集体、民营、合资等各类批发零售贸易业网点数量由**年的3.4万个发展到20**年的5.7万个,餐饮网点数量由**年的5,298个增加到20**年的12,662个。商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影响力强、牵动作用明显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之一。
2.内引外联力度加大,商业国际化色彩渐浓。商业引进内外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先后与美国肯德基、荷兰普尔斯玛特、马来西亚百盛、北京西单、陕西世纪金花、广州天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开设了肯德基专卖店、诺玛特购物中心、友好百盛购物中心、汇特-西单购物中心、世纪金花、红山新世纪广场等商业设施,提高了**商业的整体水平。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口岸为依托,不断扩大进出口业务,**年至20**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8.97亿美元。
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一、金融脱媒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金融脱媒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直接融资在获得迅速发展,金融脱媒的时代已真正到来。中国金融脱媒主要表现为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以及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成立,直接融资一度发展较快。2003年,中国非金融部门通过贷款融资的比率高达85%,通过股票和企业债券等融资约为5%。截至2008年末中国股票流通市值仅占GDP的6%,远远低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16%和54%的水平。由此可见,目前中国直接融资的水平还很低。同时,相关金融数据显示,银行信贷增长呈现低迷状态。2006年2—6月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幅在12%~13.5%之间徘徊,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却呈现渐升趋势。这种现象说明中国金融脱媒正在逐步深化。
中国金融脱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积极推动是金融脱媒的直接动因。金融脱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政府主导下直接融资的发展是金融脱媒的直接动力。近年来政府监管部门以推动金融脱媒和金融非中介化为目标的举措,分散了银行的金融风险。(2)股票市场发展进入转折期。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纵深推进、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发展阶段,股市的融资功能不断强化,给银行间接融资带来巨大压力。(3)全球各大基金、财团的资金大量涌入中国,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对银行业务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4)利率市场化改革也促进了金融脱媒的深化。一方面,银行现有的以批发性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零售业务收入与非利差收入的比重将逐步得以提升,银行对大企业的资金供给动力正在逐步弱化,比重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现有的存款定价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存款成本意识和存款效益观念的显著增强有效约束了银行存款的增长幅度。(5)人民币升值带动了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价值上升,客观上也导致了金融脱媒现象的深化。
二、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金融脱媒改善了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有利于改善企业高负债率的局面。中国国有企业高度依赖间接融资,经营绩效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增加。但在金融脱媒趋势下,证券市场逐步发展,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提高权益资本比例、降低负债率,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补充流动资金、降低对间接融资的依赖,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社会化。
2.金融脱媒也使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单一,资本充足率低,难以依靠自身积累满足《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最低8%的资本要求。而金融脱媒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提供了市场条件。商业银行利用证券市场平台,通过股份制改革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单一产权问题,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治理结构。
商业小额信贷发展论文
内容摘要:商业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其运作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是能否满足目标客户群体小额信贷需求的关键。本文从商业小额信贷可持续性的内涵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商业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
关键词:商业小额信贷可持续性模糊综合评价
我国于2005年5月开始在山西、内蒙古等五省(区)进行商业性小额信贷试点,截至目前,在五省(区)共成立了7家小额信贷公司。小额信贷公司在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并有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实现了自身盈利,迈出了小额信贷走向商业化重要一步。
相关概念释义
小额信贷,一般是指专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从小额信贷在国际范围内的实践经验来看,商业化小额信贷组织方式是实现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商业性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机构,就是说将严重依赖补贴运作的小额信贷转化为在商业基础上进行运作和管理的小额信贷机构,并将其作为规范化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商业化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是指小额信贷组织从所提供的信贷服务中获得的收入可以覆盖其运营成本和资金成本,从而可以独立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从商业化小额信贷可持续性的内涵上看,商业化小额信贷机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少应保证以下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组织的可持续性,商业化小额信贷机构中人员稳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较高;运作的可持续性,商业化小额信贷项目的业务覆盖范围广,机构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风险评估等运作能力,收入可以完全弥补其操作成本;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商业化小额信贷机构的全部收入可以覆盖其贷款损失、资金成本、财务费用、管理成本以及通货膨胀和扩展所需要的资金。
购物之都商业发展意见
一、加快建设上游地区购物之都的重大意义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大举措,建设购物之都是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经济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通过建设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有利于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为经济中心建设开辟新路径;有利于充分发挥“五个建设的效应,增强资源集聚辐射功能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促进由“生产型”城市向“生产与消费并重型”城市转变;有利于增加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商业大都市雏形显现,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为建设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打下了良好基础。市是中国中西部惟一的直辖市,国家规划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市场腹地,便捷的交通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发〔〕3号文件对建设上游地区“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战略定位,为加快建设上游地区购物之都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激活扩大本地购物消费为基础,以吸引集聚外来购物消费为重点,以大商圈、大市场、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着力优化购物消费环境,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延伸购物消费链条,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强化集聚辐射功能,把建设成为上游地区购物消费亮点最多、链条最长、环境最优、服务最好、拉动最大的购物之都。重点围绕六大功能,加快购物之都建设。一是消费购物功能。做到商品丰富,业态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优质,充分满足居家购物、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娱乐购物、网络购物需要。二是国际贸易功能。加快建设各类现货市场、交易所、采购中心、配送中心、会展中心,大力发展国际国内贸易,形成上游地区的生产采购中心。三是品牌集聚功能。大力建设高品质商务楼宇,引进高能级企业机构,构筑总部经济高地;大力引进国际国内顶级品牌,成为上游地区世界高端品牌聚集地。四是时尚引领功能。引领时尚消费潮流,汇集国际国内流行商品,成为上游地区时尚商品聚集地。五是信息集散功能。汇聚商品消费、货物供应、价格变化、市场变化、政策影响等各方面信息,成为上游地区购物消费信息中心。六是价格形成功能。以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中远期电子交易所等为载体,影响周边地区价格制定,逐渐成为上游地区商品价格形成中心。
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
【摘要】养老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安全网以及稳定器,同时也是进行社保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落实养老保险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养老保险基金作为支持,但是当前多地存在着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支付风险,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防范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社会背景下,养老保险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开始逐步凸显,这样才能够切实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养老保险制度落实的物质基础更是要在基金支付方面具备强有力的保障,但是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情况尤为明显,为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带来了风险。要想有效解决支付风险问题,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相关部门必须将风险分析当中获得的信息作为优化防范措施的依据。
一、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分析
养老保险基金是养老保险制度贯彻落实的物质保障,但是当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风险问题正在逐步加剧,从而影响到了我国养老保险工作的持续推进,难以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供良好保障。为了更好地应对基金支付方面的风险,首要环节就是要立足实际分析实际工作当中出现的风险因素,从而为风险防范措施的提出提供重要依据。第一,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征缴存在较大的困难。大量城市在养老保险基金方面没有实现应收尽收以及应保尽保,为基金扩面征缴工作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也进一步加大了基金支付方面的风险。第二,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策略有待健全,难以有效把控基金的合理支出。养老保险的待遇支付水平呈现出逐步提升的趋势,而这就会给基金支付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导致基金支出扩大,从而带来入不敷出的风险。第三,养老保险基金难以得到有效利用,无法落实保值增值的目标。在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和融资方面没有加大研究力度,投融资的渠道较为狭窄,从而无法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以及基金风险抵抗能力提升的目标。第四,国家在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方面的制度有待健全,需要在立法方面加大力度,进而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工作。
二、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防范措施
绿色金融发展下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绿色金融逐渐被提出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我国社会更好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而绿色金融发展背景下加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将绿色健康环保理念渗入到商业银行日常发展的过程中,使其发展更好地围绕绿色环保项目开展,以便更好地将社会资金引入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中。绿色金融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风险与机遇同在,商业银行只有做好自身项目的有效开发,并合理融入绿色金融理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该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与探究,希望能够推动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背景下实现更加有效地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进行
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其不仅仅能够进行金融服务以及金融工具的提供,而且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资源的良好配置,促进资源整合,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而当前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当优化自身的服务,不断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发展过程中,推动资源得到更合理地配置,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2.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商业企业发展政策论文
摘要: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于商业集团的说法各异,企业界认识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从对国内外商业企业集团历史和现况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商业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从其组织形态来考察,是一个以大型骨千商业企业为主体,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主体不同程度控制或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联系方式如资产联合、资产融通和经济协作而构成的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多功能的大型、稳定和特殊的经济联合体。
关键词:商业企业层次组织结构
在国外,商业企业己经有悠久的历史了,而在中国的大地上它却仅仅有二十年的经历。然而就在这二十来年中,它却充分显示了其具有的优越性而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到底什么是商业集团?在经济生活中是怎样发挥作用呢?
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于商业集团的说法各异,企业界认识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从对国内外商业企业集团历史和现况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商业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从其组织形态来考察,是一个以大型骨干商业企业为主体,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主体不同程度控制或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联系方式如资产联合、资产融通和经济协作而构成的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多功能的大型、稳定和特殊的经济联合体。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首先商业企业集团是一种经济组织而不是政治组织、行政组织或别的什么组织。其次,商业企业集团是由一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又有着某种共同利益的企业联合而成的,因而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实体或企业。再次,商业企业集团的特殊表现为它有一个对其他企业具有控制力或影响力的核心:表现为企业集团各成员之间联系方式的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使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经过分析我们来为商业企业集团的本质总结一下特征:
1.商业企业集团对于商业企业具有规模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规模指企业集团核心企业的规模,也指企业集团的整体规模。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企业集团的数量并不多但其规模之大是非常惊人的。
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思考
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另一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与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内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一)信用保函。信用保函是一种不可撤消的银行担保行为,银行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包括进口订货保函、投标保函。(二)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银行承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偿债、违约或履约失败的义务的书面承诺,按性质可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三)承兑业务。(四)备用信用证业务。
从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为3%,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银行最高且仅为17%.全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8%.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如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70%;英国巴克莱银行表外业务的盈利可抵补其业务总支出的70%以上;在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表外业务收入达到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
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业务种类单一,主要以一些传统的中介业务为主,许多业务领域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片空白,表外业务的种类、规模与我国银行现有的经营水平极不相称。且存在许多问题:
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
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另一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与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内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一)信用保函。信用保函是一种不可撤消的银行担保行为,银行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包括进口订货保函、投标保函。(二)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银行承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偿债、违约或履约失败的义务的书面承诺,按性质可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三)承兑业务。(四)备用信用证业务。
从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为3%,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银行最高且仅为17%.全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8%.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如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70%;英国巴克莱银行表外业务的盈利可抵补其业务总支出的70%以上;在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表外业务收入达到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
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业务种类单一,主要以一些传统的中介业务为主,许多业务领域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片空白,表外业务的种类、规模与我国银行现有的经营水平极不相称。且存在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