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21:59: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赏识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透视赏识教育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就是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随时表扬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以微笑和大拇指表示赞扬,并承认学生有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尊重、热爱生命的多样性。
赏识教育并非简单的表扬加鼓励,它让教师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生,赏识学生的生命、赏识学生的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把外在的激励化为学生自身的动力,让学生充满自信,诱发已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我自己”。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即便是成人也还喜欢让别人夸奖,更何况心智不太健全的中学生呢?
二、为什么要进行赏识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由于社会建设要求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栋梁,也需要砖、瓦和水泥,大材有大用,小材有小用,同时,也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幼儿赏识教育研究
一、尊重与赏识,就是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
教师和孩子们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体现,不仅仅是蹲下来与他们平视,而是从内心深处把幼儿当成朋友,要真正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事情,而不能仅凭成年人的是非观和经验,来判断孩子的对与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这个理念的传递绝对不应该仅仅是游戏、教育、说教等简单的方式,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老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来诱导孩子,就像那则“妈妈请洗脚”的公益广告,我们的举手投足间传递给孩子的尊重,同样能让孩子学到,而孩子也同样会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传递给老师、家长、生活中的所有人。
二、赞赏式的批评,体现另一种尊重
尊重,并不是放纵。我们在尊重孩子的各种选择的同时,还要尊重孩子的错误。在尊重他们错误的条件下,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而不是武断地指责。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孩子的优点,用优点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把这种方法称作:赞赏式的批评。赞赏式的批评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孩子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孩子健康主动的发展。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午睡是个别幼儿很头痛的事儿,我们班的齐齐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班的时候她是我们那个楼层出了名的不睡觉。升入中班后,刚开始还是一样不睡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的。我早就注意到齐齐每天的衣服都很漂亮干净,于是,我想用这个话题敲开齐齐戒备的心理。我走过去趴在齐齐床头,微笑着说:“齐齐,你每天穿来的衣服总这么漂亮,都是你自己选的吗?”“嗯,我每天都是自己选衣服,然后自己穿。”“是吗?你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孩子。那等你睡醒后我一定要给你梳一个特别漂亮的小辫子来配你的漂亮衣服,行不行?”“可是我睡不着!”“睡不着可以闭上小眼睛,休息一下,它们都累了,好吗?”齐齐很干脆地答应了我,不一会儿就闭上小眼睛睡着了。起床后我第一个叫起了齐齐,给她梳了一个漂亮的小辫子,小伙伴们都夸齐齐的辫子漂亮。从那天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个约定,只要她睡觉,我就会每天给她梳一个新头型。齐齐每次都会给我梳的头发起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太阳花、过桥辫……等等。慢慢的,我用这个小约定帮助齐齐养成了很好的午睡习惯。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是现在想想,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尊重了她,夸奖她每天早晨自己选择衣服不麻烦父母,用这个表扬换来与齐齐的约定,并且,我们都互相遵守了约定。尊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赏识是尊重的一种表现。
三、尊重和赏识不能盲目,要“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就想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样,尊重教育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所以,老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于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尊重、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依据一定标准而进行的,一定要避免尊重、赏识的盲目性和偏颇。以正确的标准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原则,才能尊重、赏识得当,才能使被尊重、赏识的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尊重、赏识的选择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做到合情合理。错误的尊重、赏识只会导致孩子的盲目自大,这就背离了尊重、赏识教育的初衷。总之,尊重、赏识你周围的所有幼儿,你才会赢得所有幼儿对你的尊重和赏识,这种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的尊重,能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温馨的教育氛围,培养出懂得尊重他人的有素养的好孩子。尊重、赏识幼儿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了,必须付诸行动。教师和家长是教育的行为主体,同时,社会更是教育的大环境,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应该是互相尊重、赏识的氛围。
后进生的赏识教育探讨
一、核心概念
(一)后进生
“后进生”是指那些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后进生可分为三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和行为习惯差———“双差”的学生。
(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指教师认识并赏识学生的才能,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赏识教育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
二、教育案例
幼儿赏识教育论文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并将五种需求进行了等级的划分,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赏识教育就是满足“尊重需求”的层次,幼儿也不例外。具体来讲,幼儿赏识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行为和语言的肯定、鼓励、赞扬,满足幼儿的被尊重的需求心理,在心理学的层面上,从而激发幼儿更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从而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二、赏识教育的激励优势
1.克服自卑,增加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由于幼儿的遗传和生长环境的不同,碰到挫折的时候,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会更影响幼儿正常水平的发挥。我原来班里有一个女孩儿,不敢大声地唱歌,从来不愿表现自己,总是默默地玩耍。原来以为幼儿只是内向,通过和家长交谈,了解到幼儿是怕唱不好,小朋友们会笑话她。有一次我发现这个女孩朗读虽然声音小,但是感情和节奏都特别好,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她,希望大家向她学习。后来,这个女孩明显地自信了,做事情也慢慢放开了胆子,而且教师和家长都发现,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就更加喜欢唱歌和朗诵了。
2.适当表扬鼓励,促进幼儿进步
分析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摘要:从中学阶段的教育实质和内涵上来说,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也是中学阶段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处于一种心智,思维,能力等方面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期。加之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个体差异性,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要积极的将赏识教育融汇其中。以便教育他们能朝着正确的,健康的、自信的方向去成长。本文将针对如何运用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来培养学生教育过程进行论述。
关键词:赏识教育;德育教育;中学德育
1引言
中学德育工作的根本是帮助中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外部环境与自身的道德修养,品德意识融汇为一个整体。而其中的赏识教育则是一种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因素。做为中学德育中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它一方面,优化了中学德育的评价功能,及时强化了其积极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它也强调了在中学德育工作中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及个体性的培养。一旦满足了上述的教育因素,就会使中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源动力。
2赏识教育内涵及定位
赏识其本身是对他人实行了正确或积极的言行加以赞赏的一种举动。而赏识教育则是指以鼓励表扬做为教育的主要方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展意识。它的实质是一种“爱”的教育。是通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自我行为意识,来提高自我价值的教育形式。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探讨
摘要: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身上的正能量,使其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文章探讨了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提出从营造赏识氛围、强化班级凝聚力、寻找赏识契机三个方面进行赏识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赏识教育;气氛;凝聚力;契机
赏识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要以相信和解放学生为基础。而相信和解放学生的前提是赏识学生,通过赏识可以让学生热爱生活。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赏识教育。
一、营造赏识氛围
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人类更需要尊重,希望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欣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信任与鼓励,认可与欣赏,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进而能够自信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激发自身的潜能。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教育中应充分进行赏识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树立赏识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被肯定和被认同,在被肯定和被认同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应树立学生“能做好”的观念,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是优秀”的感觉。人们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奖出来的。”这其实就是在说利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为学生树立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欣赏的态度和语言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即使想要放弃,也有可能因为教师的赏识而重新树立信心,超越自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在一天中教师夸奖某一位学生,会发现在这一天内该学生的情绪都很高,并且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班级活动上都很积极,其实这就是由于学生感受到了“我能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赏识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突破自我,走向成功。
二、强化班级凝聚力
浅谈赏识教育的意义
摘要:在赏识教育的运用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课堂上创造合适的鼓励与赏识时机,合理运用赏识教育的各种手段,从而打造出教学两相宜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赏识教育;主动性
小学语文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对于母语的运用,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因此,在培育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时候,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其对于语文学习的信心。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该侧重于挖掘学生的语文才能,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让小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主动性与创造性,这也是时代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所提出来的要求。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赏识教育的运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实践当中善于运用赏识教育,将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1小学赏识教育的核心与内涵
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欣赏或者认识,而小学赏识教育就是通过认知的方式,让小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被欣赏,从而让小学生增强自信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赏识教育已经很早就运用在日常的教学里,例如孔子就经常对学生采取赞美的方式,运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更精进地去学习儒家的学说和思想。赏识教育,其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发现自身的优点,而这种优点的发现,不仅仅是学生自我觉醒的过程,更是教师通过日常观察的方式,了解到这些学生的实际状况,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小学的赏识教育,其具备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对于学生优点的发掘与认知。任何小学生都有其优点,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鼓励这些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母语,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对于母语的认知和理解会有所差别,但是这并不一定是不好的现象,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对于可以鼓励和引导的优点,要及时的进行发掘。只有以优点作为前提,赏识教育的教学才能够到位,从而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更喜欢上小学语文课堂,并且积极的投入到与教师的互动中。第二方面,赏识与鼓励技巧的合理运用。因为在赏识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的进行鼓励和引导,要善于选择合适的手法,引导并鼓励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种赏识与引导的方式,需要教师审慎的观察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并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整,让赏识教育更具备针对性。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鼓励与赏识技巧,将是在小学语文开展赏识教育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教师在选择合适手段开展教学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并纳入到自己的教学计划中。
2赏识教育能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
初中英语赏识教育研究
【摘要】简单介绍赏识教育的定义和内涵。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准确把握赏识时机、尊重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赏识方法、注重多样化评价等四个方面探究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应注意把握好赏识时机和赏识的度、赏罚分明。
【关键词】初中英语;赏识教育;多样化评价
所谓赏识教育,是指以欣赏的眼光寻找、发现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在自信中主动寻求发展。目前,这种教育方法已经得到了认可,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善于运用赏识教育,以适当的赏识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乐学、爱学、会学,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赏识教育的定义
赏识,可被阐释为“欣赏”“认识”,主要是用来表达教育者的一种精神状态。赏识教育重在寻求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唤醒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爱是赏识教育的本质。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欣赏,因而赏识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赏识教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赏识教育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施的,具有针对性特征,如赏识教育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后进生”压抑的学习情绪,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可以针对某一名学生的某一种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发展每一名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第二,赏识教育是面向每一名学生的,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第三,赏识教育注重寻找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激励,让学生在得到认可后能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第四,赏识教育重在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英语知识,培养其主观能动性。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二、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研究
一、赏识教育的提出及内涵
赏识教育的理念在古代就已见雏形,早在《礼记.学记》中,“教也者,长善而救其者失也”。《左传.襄公十四年》善者赏之,过者匡之。在这里“赏”就是表扬、赞赏。近代,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用“四块糖”的故事中也有赏识教育理念的体现,他是中国最早把赏识理念应用于儿童的教育家。赏识教育在我国的推进,源于周弘先生的成功实践。赏识教育是他作为普通的父亲在培养聋哑女儿周婷婷的过程中探索与提炼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并且周弘先生将之由家庭教育推广到了学校教育及社会人际关系中。赏识,是对他人获取正确认识并对其积极向上的方面加以赞赏的行为。赏识教育可以定义为:以鼓励表扬为手段,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能动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是充满生命力和爱的教育。它源于教师内心的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种关于自我价值的意识,一种源于其内心的力量。
二、赏识教育融入中学德育的四个支撑点
(一)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理念——理论支撑
第一,正确对待赏识与批评的关系。中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于有些事情的理解是片面的,理性认识欠缺,自控力与判断力有限,在他们的成长中,行为难免有所偏差。因此,适当的批评同样会激励学生进步,如果一味“赏识”而不敢批评,就会扭曲学生的认识。时间一久,通常会导致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无法接受批评以及未来将会出现的挫折与失败,不利于学生成长。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替代。既要充分赞赏学生的闪光点与成绩,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指出其缺点及不足。第二、赏识要有度,不滥用。赏识教育的实质是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真诚的爱与尊重。赏识的方式是激励与表扬。如果单纯地只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随意激励,学生会不信任老师,赏识成为一种虚伪的赏识,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不仅起不到想要的效果,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因此,赏识必须要到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实事求是正确客观分析,根据事实需要进行表扬与鼓励,不能随意夸大和滥用。第三、坚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个性以及家庭成长背景不一,应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互动、人际交往、个性等因素来运用赏识教育。尤其对不自信、学习困难、性格懦弱的学生尤其要留意。
(二)提高德育教师整体素质——人力支撑
幼儿园赏识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3~6岁的幼儿发展潜能较大,可塑性强,但自我评价能力较弱,很大程度上依赖成人对他们的评价来进行自我认识。因此,作为对幼儿成长有关键影响的教师,应当学习和运用赏识教育艺术。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教育观,发现幼儿行为表现上的闪光点,使幼儿好的方面得以巩固、发扬。同时,教师要本着“理解”“接纳”的态度,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赏识教育;教师期望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共有五种,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人类在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满足后,会寻求一种“尊重”的需要,这是一种渴望被认可、被赞同的心理需要。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信任、关怀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自主地行动,为幼儿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二)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教育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幼儿会不自觉地受到自己喜欢、钦佩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制订合理、积极的期望,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去自觉努力。这种适当的方式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表扬、宽容、鼓励等。(三)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的智力有八种,分别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这八种智力独立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潜能,要挖掘幼儿的能力,不断巩固幼儿的长处,使幼儿成长为自信、独立的人。
二、教师在幼儿园中践行赏识教育的途径
赏识教育是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方法,它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教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开展赏识教育,使其能更好地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笔者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夸美纽斯说:“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每一个幼儿都值得被尊重。班里经常有一些聪明、活泼的幼儿,他们做事积极,很容易得到教师的表扬。还有一些幼儿,他们表现乖巧,却不常主动跟教师交流,很容易受到忽视。对于这类幼儿,教师要主动地给予爱与鼓励。当这类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时,便会更积极地向教师期望中的那样去发展。这类幼儿的心是敏感的。教师摸摸幼儿的头或是拍拍幼儿的肩,都会让这类幼儿感到高兴,甚至是很兴奋地度过一天。另外,还有一些时常犯错、显得很不懂事的幼儿,对于这些幼儿,教师切忌一味地责备,责备很容易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也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这类幼儿,教师不要形成固化的印象,要多方面观察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此激励幼儿,转变成他们信任的人。(二)善于发现事件中的积极因素。陶行知有一个“四颗糖果”的教育故事。当时陶行知任育才小学校长,有一天,他发现一位学生王友正在用泥块砸别的学生,就立即制止了他,并请他放学后去他办公室一趟。放学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发现王友已在门口等候,便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怀疑地接过糖,这时候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叫你不要打人,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说完,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在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打人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哭着说:“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行知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好了,我的糖果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并没有严厉批评砸人的学生,而是发现他莽撞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闪光的品质,陶行知深入调查事情原因,理解学生,使得莽撞的学生毫无叛逆之心,真诚地悔过,这份悔过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悔过,是被深深感化之后的悔过。《幼儿赏识教育之我见》一文中也提到一些例子,如:班上会有幼儿向教师告状,说有人把自然角里的葱拔起来了,原来他是想知道葱的根长什么样;教师刚刚拖干净的地板被踩上了无数的小脚印,因为他发现了脚印的秘密等。对于这些事件,如果教师不搞清楚缘由而随意批评,就容易抹杀幼儿的求知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犯错的幼儿,应以一颗宽容心去引导幼儿,笔者将通过以下两个案例进行探讨。案例1:流连盥洗室的乐茜乐茜小朋友平时总是不爱遵守一些规则,随自己的心意做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比如,一到上厕所时间,她总要逗留在盥洗室里。好几次,都要教师把她请出来,才肯出来。为此,教师没有少批评她,但是显然乐茜还是一意孤行。分析:为什么乐茜喜欢流连盥洗室?教师与乐茜聊天发现,乐茜喜欢在盥洗室与别的幼儿自由交谈。或许盥洗室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激起了幼儿交往的欲望,这远比在教室里面保持安静,静坐小凳子更加吸引她。后来,笔者在盥洗室发现,乐茜人际交往能力强,她还会组织幼儿排队洗手。于是笔者就与乐茜约定,当最后一个小朋友出来时,她也要出来。乐茜对此表示同意。另外,笔者还请乐茜担任盥洗室的小教师,帮助笔者看护纪律。自此,乐茜躲在盥洗室一直不出来的现象得到了好转。案例2:喜欢多管闲事的包包包包是班级的“出头分子”,凡事他总爱掺和进去。例如,图书角有书撒了,教师请了一位幼儿进去收拾,包包总要一起凑上去收拾。在幼儿收拾的游戏时间里,收拾好的幼儿会在蓝线上等候,包包看到哪边没收拾好,总要挤进去,趁机玩耍;上课时,包包总爱告状哪个幼儿不遵守纪律了,东管西管,为此教师常常感到苦恼。分析:包包爱管闲事是他的特性,虽然有时候给教师造成了不少麻烦,但是有时候又是教师的好帮手。他会主动帮教师搬椅子,有次午饭后,笔者带幼儿到教室门口晒太阳,组织幼儿进教室时,转眼一瞧,包包已经帮笔者把凳子搬进去了。因此,从这可以看出爱管闲事的包包也有着乐于助人的品质。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包包,抓住他喜欢做事的特点,多请他做小帮手,降低包包无事做而搞破坏的概率。教师对幼儿的赏识教育要持之以恒,相信幼儿的可塑性,激励、引导幼儿更好地规范自己。(三)实事求是,因人而赏。教师在表扬幼儿时,切忌泛泛而谈“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应针对幼儿的具体行为、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赏识也要及时,这样才能巩固幼儿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在集体表扬的同时,要注重对个体的表扬。有些缺乏自信的幼儿不会认为,教师对集体的表扬也是对自身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多针对幼儿个体进行专门的表扬。(四)奖赏有度,奖惩并用。周弘老师在《赏识你的孩子》中指出,“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批评,而且更可以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教师一味地赏识,只会使幼儿盲目自大,以后受不起一点挫折。教师对于幼儿的错误如果牵强地赏识,只会使幼儿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因此,赏识是可贵的,但不是万能的,教师该批评的时候就得批评,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赏识或批评两种教育方式。(五)家园联合,共同实施赏识教育。对幼儿的教育,幼儿园、家庭缺一不可。父母常犯“别人家孩子”的错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却忽视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教师应和家长多沟通,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家长联手,对幼儿实施连续性的观察,及时表扬幼儿的进步,以强化幼儿的正向行为。“爱”是父母最美的语言,赏识教育能使幼儿与父母的关系更缓和,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正如袁国萍在《给点雨露就茁壮———关于幼儿园赏识教育的探索》一文中提到的,幼儿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成长”。而教师的鼓励、关怀就是幼儿最好的“阳光”和“雨露”。教师应不吝给予,换个角度看幼儿,用积极的心态去理解、呵护幼儿这株充满灵性的花朵。只有这样,才能使花朵更加馥郁清香,绽放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