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21:48: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上市公司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上市公司

小议上市公司审计规范

【摘要】

加强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信息披露对建立公平有序的审计市场竞争环境有着重大影响,也可以加强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监管,使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的审计关系更加透明化。但是从目前的披露状况看,审计费用相关信息的披露效果非常不理想,受到了法律法规和公司行为的双重影响。因此,本文拟从博弈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字】审计费用披露影响因素博弈

一、影响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披露的因素

(一)法规机制的约束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资本市场中,受托责任论认为,上市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向公司的全体股东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其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为了保证这些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其进行审计。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

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1.1政府监管失灵在我国,由于会计信息监管部门众多,也由于会计信息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影响,相关监管部门纷纷确立自己的会计监管权,争相出台非正式的规定,以优先确定本部门的监管权,限制其他部门的争权,而且部门的利益驱动使各部门在自身出台规定时不可能主动与其他监管部门进行协调。我国的现实问题是,立法给予了政府会计规范的制定权,却没有明确政府会计规范制定低效或无效时应承担的责任,政府的权力与责任是不对等的,政府会计规范行为取向是单一的,搭便车的心理使公众不愿过问政府的行为及其影响,而慑于政府的权威,特别是在缺乏民主意识的情况下,更使多数人对规则的制定产生无能为力的感叹,对舆论的不重视又使公众唯一可以利用的正面武器被搁浅。

由于国内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与证券市场规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从无到有,监管规范日渐完善,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越来越严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的监管主要侧重于上市过程的监管。上市公司监管得到加强,被查处的上市公司违规案有明显增加。我国会计监管部门不断地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制度的建设,构建起监管规范的实施机制,但是对于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却收效甚微。造成政府监管失灵的原因有权诸如责不清、力量不强、程序不明、执法力度不大、处罚不严,加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都不健全,法制也不健全等,都会造成政府监管失灵情况的发生。

1.2内部监管的不利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主要是由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实施的。但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管力度非常有限,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并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公司法》规定监事会的职权有: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存在独立性差、监事工作不到位、监事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得监事会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一个下设机构,是组成董事会的二级委员会,因此,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有效履行不仅取决于审计委员会本身,还取决于董事会。如果董事会健康运行,审计委员会就可以按照董事会的运行原则良好运行;如果董事会运行失效,审计委员会就不可能成功。

1.3外部监管不利

上市公司外部监管主要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以及新闻媒体进行的。但目前,社会性的监督机构并没有起到最后防线的监督作用。我国目前有些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时,不按独立审计准则等执业规范的要求,在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情况下就确认有关事项,造成审计后的会计报表失真或者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且面对上市公司一些重大的关联交易、或有事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未充分披露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既不向公司提出,也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而且,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的惩处,在较低的违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之间,使得一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冒险出具虚假报告。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统计套利研究

摘要:统计套利在我国的研究也有一段时间,不过对于西藏地区来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在进行统计套利分析时没有对西藏地区的相关股票进行分析。但是正是由于西藏的这种特殊情况,导致其本身的上市公司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进行套利分析的结果更加稳定。本文选取西藏地区的上市公司之间的股票并对其进行套利分析。

关键词:套利;西藏;协整检验

统计套利与传统投资不同,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投资过程。统计套利是在不依赖其具体的经济含义情况下,仅仅是通过运用数量手段进行构造投资组合,这种投资是根据成对的证券或股票期货的价格与其数量模型所预测理论价值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价值偏离并构建有关组合的多头和空头,进而规避市场的固有风险并获取一个相对稳定的套利收益[1]。构造统计套利组合是统计套利的第一步,通过寻找相关性强的股票对并对分析股票对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对于存在这种协整关系的股票对可以结合成一种投资组合,由于股票对长期均衡因此当这两种股票之间在某一个短期内价差偏离较大并超过一定值时,即可实施对冲交易,即进行相应的建仓和平仓操作,经过一段时间当价差回复到正常的水平时,对交易的股票对开始反向平仓和建仓的操作,通过这种平仓与建仓赚取相对低风险的收益。基于这种协整理论的统计套利研究在国内其他地区已经研究的十分多,然而对于西藏地区的上市的股票来说却还没有任何研究。截至到现阶段西藏总共有18家A股的上市公司,其主要分布在食饮品制造、旅游、制药和藏医药等各行业。在研究统计套利时一般会选取同一板块的或同一行业的股票进行配对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但是对于西藏地区来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产业之间的联系相对不是特别紧密,而整个区内的少数行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导致这上市不多的公司之间可能会存在的一定的协整关系。

1协整模型

在进行统计套利分析时其前提是相应的股票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具有协整关系的序列一般来说相关性也比较强。因此分析时先找出相关性比较强的股票对,然后再对股票对进行检验看其是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于存在协整关系的股票对来说,差价偏离到一定预设程度时开始投资建仓:此时买进相对来说被低估的股票,同时卖出相对高估的股票,等到价差回归均衡时进行相反操作卖出即可。首先是检验相关性比较高的股票对即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两步检验法,也称为EG检验。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若序列是同阶单整的序列,则相应的建立如下回归方程:。估计该模型,得到残差序列:,称为协整回归或静态回归。第二步:对残差序列检测其是否存在单位根,单位根的检验方法仍然是DF检验或ADF检验。如果序列是存在单位根,则序列是不平稳序列,不认为序列存在协整关系,相反则认为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2实证分析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利润调节与监管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行为增多,沪深交易所和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这种行为加强了监管。文章从利润调节动因和方式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主要方式及趋向,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利润调节;公司监管

一、引言

准则的灵活性和会计事项处理方法上的多样性及主观性,通过变更会计估计、处置非流动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非经常性损益经常化、债务重组、会计差错等方式对企业经营利润进行调节。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国民经济债务成本与投资收益率的背离愈发严重,在微观经济层面表现为企业利润的普遍性下降,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情况也有所上升。仅2018年,就利润调节问题深交所向96家公司发出关注函65份,向证监局发出协助调查函30份,会计监管问题9份,提请关注函79份。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上的参与主体,也是资本投资的主要标的,客观真实且公允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基础。如果上市公司在会计年度末期通过上述多种方式对利润进行随意性调节,会导致企业会计报表无法客观真实反映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误导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决策,使得企业真实价值与投资价值相偏离,扭曲资本市场定价机制,严重损害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最终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上市公司利润调节动因

总体上,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动因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的灵活性使得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有多种选项,并有着人为主观判断的特征,上市公司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基本原则下对企业经营利润进行调节;二是企业管理层与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债权人、税务部门和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经营活动无法做出有效约束,给予了企业管理层进行利润调节的机会空间;三是上市公司自身主动调节经营利润,具体原因包括保持上市地位、维护大股东利益、管理层业绩达标、提振股价等[1]。(一)会计准则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在财务会计核算上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权责发生制、可比性、一贯性、配比性、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历史成本、明晰性、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及时性等原则。由于这些会计核算原则在某些会计事项的处理上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致使在企业资产价值、实质交易及其影响的认定上存在着大量的主观判断,对一项企业经营活动的会计处理往往不存在唯一的核算结果,这又体现了会计准则灵活性的特点。会计准则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给予了企业进行利润调节的操作空间,企业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出于多种目的通过变更某些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二)企业管理层与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不对称。相较于中小股东、税务部门、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企业管理层掌握了外部利益相关方无法及时获取的企业经营信息,有着明显的信息获取优势。企业管理层与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不对称,致使管理层存在着调节利润的机会空间。对债权人来说,管理层通过利润调节虚构公司经营利润,误导债权人投资决策,将经营风险转移至债权人;税务部门只能在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之后进行事后监管,或因无法切实掌握公司经营信息而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其结果是税收流失或税费补贴的不合理配置;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中小股东并不能对公司经营决策起到实质性的影响,获取公司经营信息也相对滞后,管理层调节经营利润误导中小股东的投资决策,损害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金融资本市场持续深化发展,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不仅仅限于中小股东、税务部门或债权人,管理层凭借信息不对称调节经营利润的负面影响范围也更广,采取合理有效的监管决策对于保护上市公司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显得尤为主要。(三)保持上市地位的需要。2001年2月证监会了《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又于2001年11月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规定对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做暂停上市处理。自2001年以来,包含B股在内我国共有105家公司被监管机构做出退市处理,若剔除吸收合并的股票以及B股以外,有60家A股公司因亏损、欺诈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原因被退市。值得注意的是,这60家A股公司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连续四年亏损被退市的,可见是否连续亏损实际上已经成为判定上市公司退市的最主要的标准。同时,上市公司保持上市地位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极为重要,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包括股权融资、股权质押、并购重组等,若失去上市地位公司筹资渠道将严重收窄,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现行的退市制度以及上市地位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得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意愿通过利润调节来规避退市风险。(四)管理层业绩考核的需要。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是上市公司得以稳健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企业管理层的行为受董事会制约并向全体股东负责,其中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成为考核管理层的最重要的指标,这种业绩考核制度促使管理层有着强烈的意愿进行利润调节操作。第一,上市公司普遍依据经营业绩实行管理层轮换制度,当公司管理层发生变动时,新任管理层普遍会将前任积累的经营损失进行清理,将损失放入以前年度,达到不影响当期利润并推卸经营责任的目的;第二,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实行了股权激励制度,管理层通常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在会计年度末期通过利润调节提升股价以维护管理层的实际利益,这成为管理层采取利润调节的重要动机;第三,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增多,利润调节会对公司估值产生影响,并购资产的高额业绩以及良好的增长预期不仅有助于并购交易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提升资产的价值和提振股价,这促使公司管理层积极调解经营利润以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不同盈余监管手段以及形式

中存在着广泛的盈余管理现象,保上市、保配股、保盈利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文中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实际控制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的机会主义行为,旨在误导那些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恰当的盈余管理可为公司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但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发达,上市公司中的一些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已经超出了可以容忍的限度。研究盈余管理的手段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增强我国企业的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途径复杂多样,不同背景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盈余管理模式和手段。总体来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途径主要包括关联交易、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资产重组等类型,本文主要对这些途径进行剖析,以了解不同盈余管理途径的特征。

一、通过关联交易实施盈余管理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主要指在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中,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的有关各方,主要有母子公司、同受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等。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各关联公司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母公司在供、产、销及其他服务方面存在密切联系,各关联方在经济上并不是彼此完全独立的个体,因此使得交易有可能偏离市场公平交易的原则,再加上上市公司地位和功能的特殊性,公司及其控股大股东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备,通过规划关联交易和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管理以变更报告盈余。关联方交易与会计盈余管理本不存在必然联系,如果关联方交易以公允价格定价,则不会对交易的双方产生异常影响。但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在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转移,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会计盈余管理便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实施盈余管理出现一些新趋势,主要表现为非关联化、复杂化和隐性化。

1.高价或低价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

按照商业法则,关联交易应按市场规则定价、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我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仅限交易信息披露,并未对关联方交易本身(包括交易的定价方法和定价政策等)作出具体规定,关联方之间往往会根据其自身的需要制定交易价格①。在实务中,很多公司的关联交易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这使得上市公司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交易价格(如最常见的低价购买原材料和高价销售产品),借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为了扶持上市公司,集团公司通常以低于市场价格向该公司提供原材料,而又以较高的价格买断并包销其产品,利用原材料供应渠道和产品销售渠道向其转移价差,实现利润转移。其具体方式有: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和等额债务剥离出去,以降低财务费用和避免不良资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或损失;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高价转让给母公司,从而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上市公司,或是与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进行置换;对优质资产或不良资产的评估,不考虑资产的质量和获利能力,通常按照成本法评估其价值。

查看全文

浅析上市公司金融特性

文章认为,上市公司是具有较强金融特征的特殊企业,其金融功能对企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和要求。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功能,关键是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搞好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目前上市公司在发挥其金融特性和功能中主要存在着4种风险,即盲目扩张风险、金融投资风险、证券欺诈风险和道德、信用风险。防范与化解这些风险,一是树立“审时度势、宽严皆误”的监管理念;二是树立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三是树立事前监管、主动监管和动态监管的监管理念。

一、上市公司是具有较强金融特征的特殊企业

(一)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上市公司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高级形态,它与一般国有企业或未上市公司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差异是上市公司具有资本市场最直接的支撑和促动,具有直接同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相连接的金融管道,这一特点使上市公司被赋予了特殊的金融特征。

1上市公司为市场提供金融产品———股票和债券。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实际上生产着两种产品———实物产品和金融产品,并从事着两种经营———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上市公司为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主要就是以企业实物产品和生产经营为基础、作后盾的企业股票和债券等。股票作为有价证券参与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流通、运动、融资、变现,其价值体现和流通、变现的质量除了与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相关外,本质上同企业效益存在正相关关系。因为,在客观上,上市公司的两种产品、两种经营是互为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上市公司与普通企业一样从事着一般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各种资产被以股票的方式证券化。只要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及其效益稳步攀升,公司就可不断地通过发行新股、配股等融资手段,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获取货币资本以投入实物产品和优势项目的经营和开发,推动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并由此实现上市公司两种产品、两种经营的充分结合和飞跃。可见企业股票作为上市公司的金融产品,是上市公司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结合体。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论文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尽管不像财务欺诈被法规政策所禁止,但过度、过滥的盈余操纵,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造成经济秩序混乱,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会误导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为了准确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操纵的行为,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和主要手段进行深入分析。

一、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

1、获得融资资格

企业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证券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许多企业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愿望十分强烈。根据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具备三年盈利的条件,于是一些本不符上市条件的企业,为了能上市,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操纵,甚至造假:股票已上市的公司可以通过配股或增发新股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由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现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较低,配股或增发新股的意愿也十分强烈。但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三个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也不得低于9%;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在这种约束条件下,一些经营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就想方设法进行盈余操纵,以抬高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那些前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已达到10%的公司,如果第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10%,则前功尽弃,于是在配股或增发新股动机的驱驶下,更会采取各种手段操纵盈余,以期获得配股资格。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控股股东能从上市公司获得大量的资金。当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配股或增发新股融资时,控股股东往往具有很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2、提高新股发行或配股价格。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大限度地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公司所能够募集资金的数额取决于股票发行数量和每股发行价格两个因素。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数量有额度限制,在有限的额度内要获得最大限度的资金量,只有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股票发行价格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而市盈率的大小受到政府的管制,所以每股收益的大小就成为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多少的决定因素。因此,上市公司都有意提高每股收益,一些券商为了争取到公司的承销资格,承诺帮助公司进行利润包装,在公司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就产生了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此类问题在配股过程中同样存在。配股价格一般按该上市公司股票一定期间市场收盘价平均数的一定比例进行确定。为了尽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进行配股,上市公司往往配合庄家推高股价或将股价维持在较高的位置,但股价需有业绩支撑,因此,需配股的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盈余操纵来提高公司业绩。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盈余操纵分析论文

一、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

1、获得融资资格

企业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证券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许多企业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愿望十分强烈。根据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具备三年盈利的条件,于是一些本不符上市条件的企业,为了能上市,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操纵,甚至造假:股票已上市的公司可以通过配股或增发新股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由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现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较低,配股或增发新股的意愿也十分强烈。但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三个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也不得低于9%;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在这种约束条件下,一些经营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就想方设法进行盈余操纵,以抬高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那些前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已达到10%的公司,如果第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10%,则前功尽弃,于是在配股或增发新股动机的驱驶下,更会采取各种手段操纵盈余,以期获得配股资格。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控股股东能从上市公司获得大量的资金。当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配股或增发新股融资时,控股股东往往具有很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2、提高新股发行或配股价格。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大限度地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公司所能够募集资金的数额取决于股票发行数量和每股发行价格两个因素。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数量有额度限制,在有限的额度内要获得最大限度的资金量,只有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股票发行价格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而市盈率的大小受到政府的管制,所以每股收益的大小就成为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多少的决定因素。因此,上市公司都有意提高每股收益,一些券商为了争取到公司的承销资格,承诺帮助公司进行利润包装,在公司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就产生了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此类问题在配股过程中同样存在。配股价格一般按该上市公司股票一定期间市场收盘价平均数的一定比例进行确定。为了尽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进行配股,上市公司往往配合庄家推高股价或将股价维持在较高的位置,但股价需有业绩支撑,因此,需配股的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盈余操纵来提高公司业绩。

3、二级市场炒作(操纵股价)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危害

1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

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为外部及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信息,是有关方面作为经济决策重要依据;是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只能误导决策者、投资者、管理者等方面作出错误的决定,肯定是会严重破坏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单是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利益,还会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2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源

2.1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源在上市公司本身。

2.1.1上市公司如果对会计信息造假,片面的提高所有股的价格,可以获取巨额的不正当利益,使得股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根据《证券法》关于“上市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将被暂停上市,限期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终止其股票上市”的规定,为避免退市,这些公司的大股东和控股者就会想方设法提供不够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继续保持上市,以便于保持既得的利益和好处。

2.1.2由于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主体提供的,且监管并不严密,所以上市公司有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便利条件。上市公司从产生到披露会计信息的程序是:经济业务发生的,首先由会计主体编制会计凭证、提供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然后由受托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最后将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信息及相关资料报送证券监管部门审批,供利益相关者使用。因此,上市公司是会计信息质量真伪的内在决定者。它有条件采取各种手段(如在“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坏账准备”、计提各种准备金等方面作“技术”处理),躲过监管人员和部门的检查,瞒天过海。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浅析

[摘要]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国家和上市公司两方面应共同努力,采取措施,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决策水平。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所谓股利政策是指股份制公司对股利分配有关事项所做的方针与政策,其实质就是解决留存和分红的比例关系。我国进行股份制改造虽已有很长时间,但上市公司普遍竞争力不强、获利能力较差,因此,在利润有限的情况下,股利政策已成为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企业与股东等之间关系的关键,对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广大投资者对股票的长期投资缺乏信心,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1、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短期性。股利政策的决策中,股利支付率和支付的稳定性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较多地倾向于满足大股东的意愿,而没有把中小股东的利益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因而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没有把股利政策放在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决策,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股利分配随意性强、短期性重,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经常波动。这实际上不仅对公司信誉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由于股票价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因此阻碍了公司最佳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2、既派又配现象普遍。“风险与收益对等”,因此,作为公司风险的最大承担者——股东理应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有权利要求公司在有盈利的前提下分配利润。然而,从1995年到1999年,不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数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只是微利,而同时现金流动性较差,如要派现,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有些上市公司虽业绩尚可,但总股本和流通股规模已相当大,使得这些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减弱,送股也不可能。但自2000年以来,派现送股的上市公司数却有所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已扭亏为盈或者是公司已开始为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考虑,而是上市公司通过派现可以达到配股融资的目的,因为证监会就公司配股资格有如下规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一些公司就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作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