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7:53: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伤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患者被狗咬伤口护理

当被狗咬伤后,要及时彻底处理伤口,并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深度或面部咬伤者应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11年3月25日我科收治的1例因右小腿内侧狗咬伤致右小腿、右臀部多发性感染伴溃疡患者,通过对患者精心护理,患者伤口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2010年9月8日不慎被狗咬伤右小腿内侧,服用药物、注射狂犬疫苗、切开引流、换药等处理伤口仍无好转于2011年3月25日转入我科。入科时患者右下肢较左下肢肿胀,右臀部外侧见直径2cm圆形皮肤裂孔,深达肌层皮下脂肪层缺如,分别可向前、后、上侧各探及约9cm、6crfl、8cm皮下空腔,向下与右大腿外侧空腔相通;右大腿前外侧、外侧、后侧至右膝关节髌骨下缘水平处皮下脂肪均缺如,形成完全贯通皮下腔隙,内有大量黄色粘稠脓性分泌物,伴恶臭;右大腿中段后侧可见8cm纵行皮肤切口,分别可向内、上、下侧各探及宽约10cm皮下空腔,外侧与大腿外侧皮下腔隙连通,向前则探及沿肌肉问隙腔隙,深约10cm,内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右大腿外侧上段、中下段分别可见6处皮肤溃烂、缺如,分别约1cm×1.5cm至3cm×2cm大小,右大腿内上侧可见7处散在皮肤溃烂、缺如,分别约0.5CI]''''Ix1cm至1.5cm×1.5cm大小,周围均形成宽约1~1.5cm皮下腔隙,内充满黄色脓性分泌物;右小腿外侧中段、踝上2~5cm处各有呈纵行排列3处皮肤溃烂,右小腿中段沿胫前呈纵行形成4处皮肤溃烂,分别约0.5cm×1cm至1cnl×1.5cm大小,周围均形成宽约0.5~1cm皮下腔隙,内充满黄色脓性分泌物。

1.2治疗方法

取右大腿分泌物送培养及药敏试验,青霉素广谱抗生素联合奥硝唑抗炎治疗,右下肢及右臀部溃疡处以0.05%洗必泰液体、生理盐水冲洗后,安置德赛恩液体敷料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患者伤口基底层均为黄色脓性分泌物的坏死组织,严重影响伤口愈合,初期通过切开溃疡处,予0.05%洗必泰液体、生理盐水冲洗后,安置德赛恩液体敷料引流,3d后患者诉疼痛减轻,分泌物减少,不伴发热、畏寒等症状。右下肢肿胀及患处黄色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但右下肢大腿后方裂口处深部肌肉间隙仍有较多分泌物,换药以0.05%洗必泰液体、生理盐水冲洗、复方黄柏液沙条引流,促进患肢新生组织生长。

查看全文

老年患者伤口护理

1临床资料

我们对2002~2005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医院12例老年患者手术后伤口进行护理工作。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90岁。伤口状况为外伤4例,脉管炎截肢术后4例,肿瘤术后4例,全部病例伤口愈合良好。

2护理方法

2.1注意身体营养状况身体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伤口愈合过程,需要有足够热量、蛋白质外,还要补充维生素A、B、C及矿物质,否则无法形成蛋白胶原纤维及肉芽组织。例如,老年患者术后慢性营养不良时全身所有重要器官发生萎缩,这时其代谢和功能受到损害,对伤口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释放减少,不能得到必需的基本元素,伤口就很难愈合。如患低蛋白血症时,一方面由于伤口水肿,另一方面胶原纤维成分及黏多糖的硫化作用障碍而影响伤口的愈合。所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对伤口的愈合具有积极作用。

2.2注意能量的保存能量保存从大处着眼,应看到改变心理社会环境,保证老人功能活动能力等。老年患者手术后的疲劳使其感觉到的肌肉力量的减弱,反应迟钝,老年患者发生这些现象是常见的。

2.2.1保持良好睡眠(1)夜间体温较低,如果昼夜周期改变(例如夜间亮灯,干扰睡眠)就必然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2)病情较重时必须卧床休息,给予护理和治疗应集中在同一时间完成,使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3)老年患者伤口疼痛难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使患者疼痛缓解得以安静入睡。(4)保持情绪稳定,限制访客及限制谈话,避免情绪上的困扰,影响睡眠。

查看全文

灾害相关伤口护理现状分析

摘要:阐述了灾害相关伤口的临床特点,包括伤情复杂、感染问题严重,其发生和演变与灾后时间密切相关;处置的基本步骤可分为现场初步评估和急救、二次评估和处置、持续评估和记录等环节。提出灾害相关伤口护理缺乏专门的组织设定,护理策略不清晰,对实施者的能力要求不够明确,且培训不足。应进一步确定救灾人员的伤口护理能力,加强与灾害有关的伤口护理能力的培训和研究,加快完善与灾害有关的伤口护理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灾害相关伤口;伤口护理;灾害救援;护理管理;组织设定;综述文献

灾害相关伤口是指在灾害中新发生的伤口,以及受灾害因素影响而新发或加重的各类伤口的总和[1-2]。灾害相关伤口具有伤情复杂、感染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加之救护条件恶劣、时效性降低,灾后伤口护理难度大,且高风险人群(如卧床瘫痪、糖尿病患者等)新增伤口的比例也会增加,或使原有的伤口恶化。当前,关于灾害相关伤口护理的研究很少,缺乏国际认可的灾害相关伤口护理指南,急需开展相关的文献研究。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分析灾害相关伤口的特点,梳理灾后伤口护理策略,总结灾害相关伤口管理组织工作情况,提出可能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今后灾害相关伤口护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1灾害相关伤口的临床特点

1.1多为复杂伤口。灾害中发生的伤口往往是多处皮肤破裂或深部穿刺伤,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可能伴有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或其他危及生命的伤害[3],并被污垢、泥土、海水、沙子和碎片,甚至粪便污染[4-5]。研究表明,地震灾害可导致30%患者有头部和颈部受伤,约25%伤员有胸部、胸腰椎或脊髓损伤,其中约1/3需要手术干预;骨折患者的比例为22%,软组织挫伤、扭伤或并发神经血管损伤的比例为6%[3];海啸不仅可引起表浅撕裂伤和割伤/划伤,也可引起深达筋膜的深层损伤,还可合并骨折、头颅损伤等[6]。此外,灾后压力性损伤也是一类重要的灾害相关伤口。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灾害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已成为地震后仅次于脊髓损伤的第二大常见损伤,其中3期和4期压力性损伤的发病率甚至可达日本日常发病率的近10倍[7]。这些都表明,灾害相关伤口的伤情、伤部和伤类都是复杂多变的。1.2感染问题严重。伤口感染是灾后相关伤口最常见的并发症。地震等灾害引起的伤口感染常由于伤口污染、组织损失、清洁和清创不彻底或延迟,以及过早闭合伤口等引起[8]。而海啸/洪水引起的伤口多为尖锐物体导致的深部组织撕裂,创面主要表现为严重感染[9]。台风引起的伤口感染率为44%~59%[1,10],与伤口异物及处置不及时有关,导致伤口情况复杂化。破伤风、全身性感染等严重感染,以及灾难相关伤口处理不当引起的败血症、多器官衰竭等,不仅显著增加了“可避免住院率”,使灾后蜂窝织炎、坏疽等的门诊入院率显著增高[11];还导致残疾率或病死率增加,其病死率是没有败血症患者的2.45倍[12]。1.3灾害相关伤口发生和演变与时间有关。灾难发生后,短时间内将出现大量伤员,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激增。研究表明,对地震灾害而言,伤员通常在灾后的前3~5d寻求紧急医疗[3],灾难发生后第3~5周,创伤患者(包括与灾难有关的伤口)的比例从18%迅速增加至39%[13]。可能与病情加重导致患者寻求进一步治疗有关。而对台风灾害来说,灾后1周开始大量涌现伤员灾害相关伤口的诊疗事件[1],可能与台风灾害引起各种交通不便有关。掌握这些时间规律,有助于未来灾害事件中的快速反应及针对性准备,对于在自然灾害后提供有效的紧急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2灾害相关伤口的处置程序

查看全文

老年患者伤口愈合护理

1临床资料

我们对2002~2005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医院12例老年患者手术后伤口进行护理工作。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90岁。伤口状况为外伤4例,脉管炎截肢术后4例,肿瘤术后4例,全部病例伤口愈合良好。

2护理方法

2.1注意身体营养状况身体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伤口愈合过程,需要有足够热量、蛋白质外,还要补充维生素A、B、C及矿物质,否则无法形成蛋白胶原纤维及肉芽组织。例如,老年患者术后慢性营养不良时全身所有重要器官发生萎缩,这时其代谢和功能受到损害,对伤口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释放减少,不能得到必需的基本元素,伤口就很难愈合。如患低蛋白血症时,一方面由于伤口水肿,另一方面胶原纤维成分及黏多糖的硫化作用障碍而影响伤口的愈合。所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对伤口的愈合具有积极作用。

2.2注意能量的保存能量保存从大处着眼,应看到改变心理社会环境,保证老人功能活动能力等。老年患者手术后的疲劳使其感觉到的肌肉力量的减弱,反应迟钝,老年患者发生这些现象是常见的。

2.2.1保持良好睡眠(1)夜间体温较低,如果昼夜周期改变(例如夜间亮灯,干扰睡眠)就必然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2)病情较重时必须卧床休息,给予护理和治疗应集中在同一时间完成,使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3)老年患者伤口疼痛难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使患者疼痛缓解得以安静入睡。(4)保持情绪稳定,限制访客及限制谈话,避免情绪上的困扰,影响睡眠。

查看全文

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及考核分析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多发癌症之一,近30年来其发病率年均增长3%~4%[1],随着发病率上升,手术后造口患者人数也在大幅增多;此外随着我国社会步入人口老龄化及车祸、意外事故等创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伤口患者也逐年增多。造口维护与伤口的愈合过程复杂,因此需要由经验丰富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专科护理,从而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然而,目前我国对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模式仍以理论考试加技能操作考试的传统考核模式为主。学员通过传统考核方式,难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效结合,并且考核内容过于单一,不能满足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在沟通能力、特殊情况处置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新要求。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2];同时也是一种综合考察其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综合能力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可为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研究提供一定借鉴。目前已有运用简化OSCE模式在专科护士培训后考核的应用,如急诊护士[3]、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护士[4]以及手术室护士[5],但在造口伤口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中还未有相关报道。开展造口伤口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研究,对增强专科护士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工作的适应能力和提高伤口、造口患者的护理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6],然而我国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研究相对较少,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将分别介绍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现状和分析OSCE模式在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中的应用前景,旨为造口伤口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计划制订提供理论参考。

1国外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现状

1.1美国造口伤口护士培训考核现状。1992年美国造口伤口失禁护士协会(WoundOstomyContinenceNursesSociety,WOCNS)将造口治疗师(enterostomaltherapists,ET)修改为造口伤口失禁护士(woundostomycontinencenurses,WOCN)[7]。1961年,在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建立了造口治疗师学校[8],这也是首个关于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的机构。美国每名参加造口伤口失禁护士培训课程的学员将得到由美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认证委员会(WoundOstomyandContinenceNursingCertificationBoard,WOCNCB)统一编印伤口、造口和失禁护理教材和复习考试年刊。培训课程设置分别为伤口护理(40%)、造口护理(30%)、失禁护理(15%)和专业发展(15%)[8]。该培训提倡以自学为主,其中脱产学习为40h左右,其中伤口护理17h、造口护理13h、失禁护理和专业发展讨论分别5h;临床实践为3~4个月[9]。WOCN课程的理论授课者均为在造口伤口护理领域工作多年、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持证WOCN,授课老师为4人或5人,每人1个或2个专题。授课形式多样,包括板书、多媒体、操作示教、操作练习、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工作坊(Workshop)等;无论是何种授课形式,均有随堂的考核评价环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多种实践相关的课程,如:造口定位、更换造口袋、伤口清创、伤口敷料选择、伤口减压和文献检索等。在整个培训中注重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强调自主学习,所有参与培训的老师均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随时请教。临床实践课中的老师均为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造口伤口失禁护士,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让学习者有充分的机会在临床上进行实际操作,以便老师及时纠正其不当操作并进行不定期的操作技能考察[7-10]。美国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方式为培训结束后学员参加WOCNS网上限时统考,考核通过后统一颁发资格证[11]。达到以下要求才可以申请参加认证考试:①注册护士并至少拥有学士学位;②5年内完成了造口伤口护士的专科培训或学士毕业后接受了50h(每申请一门考试)的继续教育学习(包括同等水平的学术活动);③过去五年内积累了1500h的临床工作经验(在过去1年内申请的每一门考试至少需要375h的临床工作经验)。考核通过率为70%~90%,考核通过后,可获得WOCN资格证,此证需每5年重新考试再注册[12],这就要求专科护士不断学习、不断提高。1.2澳大利亚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现状。澳大利亚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只针对已获得学士学历的护士。参加培训要求有两年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注册护士,同时对造口伤口的护理充满热情。培训模式主要以脱产学习模式为主,共8周,理论学习2周,授课形式包括讲座、研讨会等,由已取得认证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专职教师等组织讲座;剩余6周为临床实践,在经验丰富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采用一对多的形式,最多4人一组,并在实践期间由指导老师完成专科技能的考核。培训结束后统一参加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协会网上限时统考,考核通过后,由造口伤口失禁护理认证委员会统一认证[13]。综上所述,国外造口伤口护士培训考核体系较为统一和规范化。培训中理论学习较短,和临床实践时间则远远超出了理论学习,实践可以在原医院实习亦可自主联系跟随WOCN实践,由WOCN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实践学习。实习期间由WOCN不定期考察操作技能,不断优化其专科操作能力,培训结束后无需加试操作。培训结束后只需报名参加网上限时统考,考察其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考试结果经由统一评判后进行资格证认证。资格认证的要求较高,需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时间方可申请参加认证考试,考试合格后统一颁发资格证。

2国内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现状

1993年,我国正式开展规范的造口治疗师培训,上海市派出2名由NormaGill奖学金资助的护士赴澳大利亚肠造口治疗学校进修学习,日后成为我国的首批造口治疗师[14]。2001年国内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中山医科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由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山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以及香港造口治疗学会共同创办。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04年成立了国内第二所造口治疗师学校[15]。随着造口伤口护理的发展,造口伤口治疗师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成立,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有8所学校。71目前,我国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是由各学校自行组织,所使用的教材由学校自行编制。培训设置的课程包含伤口护理、造口护理、失禁护理及专科发展,课程设置各学校所占比例均不同,脱产学习2~3个月,其中临床实践为15~45d,其余时间为理论学习。理论授课老师包括临床经验丰富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医生、大学老师、临床营养师、相关产品经销商等。实践授课老师均是临床上经验丰富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多以“一带二”的方式进行操作示范和指导,学习多种病例,让学员掌握造口伤口专科护理的各项基本操作,培训授课多采用专题讲座、操作示范、护理查房等,仅少数通过操作示教和参加义诊进行学习。学员只要是注册护士、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有五年以上相关专科经验均能报名参加培训,部分学校条件甚至放宽到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及相关专科经验即可,一般是由医院选拔出合适的人员参加培训[16-18]。培训结束后由学校自行组织考核,考核形式包括平时学习考核、结业理论考核、结业操作考核。平时学习考核包括理论、临床实践出勤,以及平时作业总体情况;结业理论考试通过主观题和客观题来考察学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结业操作考试以相应专科操作技能为主,个别培训单位还要求学员完成相应个案护理或专科护理查房,共同作为考核成绩。考核通过后,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认证并发放资格证书[6,8]。综上所述,国内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尚无统一培训体系,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培训中理论学习占据绝大部分时间,临床实践时间较短,在培训结束后需要同时进行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通过后由学校组织认证。以这种模式为主的培训考核,准入门槛低,考核内容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沟通、特殊情况处置应变等方面适应性的培训欠缺,从而影响造口伤口专科护理服务质量。因此,造口伤口专科护士需要一个更为系统、高效的考核方案,为制订科学、全面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课程设置进而培养出能够应对临床复杂工作的专科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因此,开展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考核方案的研究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3OSCE应用现状及其在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培训及考核的展望

查看全文

伤口及造口患者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皮肤是人体最广泛、最大的感觉器官,对于皮肤损伤或存在皮肤损伤风险者,皮肤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整体护理质量的高低。有资料报道,伤口、造口护理工作可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压疮)的发生率,是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1]。规范化护理管理在临床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服务水平和科室护理管理水平,国外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通过建立皮肤管理小组,为伤口、造口患者提供规范化护理,密切监控患者的伤口变化情况,可对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2]。本研究探讨了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患者伤口、造口的干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伤口、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2岁~63岁,平均年龄(47.8±5.6)岁,伤口患者19例、造口患者24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8岁~64岁,平均年龄(47.9±5.2)岁,伤口患者22例、造口患者21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伤口造口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伤口、造口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遵照医嘱用药,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护理管理,其内容包括:①建设规范化护理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为科室其他护理人员,护理人员需对患者伤口、造口情况进行分析,并开展有效的健康宣教以及皮肤护理。②管理小组内培训:定期组织管理小组成员学习伤口、造口护理管理理论知识,实践伤口、造口护理管理操作;指导管理小组成员评估患者意识、治疗及营养情况等,学习湿性愈合理论以及伤口处理方法;教会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的分期、类型和组织形态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敷料处理伤口、造口;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注意满足患者机体营养需求。③规范化护理: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意识、营养情况、活动能力、治疗、自理能力等基本信息;准确识别伤口类型、大小、形态和分期,同时根据伤口的组织类型、窦道、渗出液选择合适的敷料;需要及时更换压力性损伤处敷料,清除坏死组织,准确记录患者伤口、造口情况和护理情况。④换药护理:造口换药时仔细检查造口情况,观察周围皮肤情况并清洗,根据TIME原则正确处理各期伤口,合理选择伤口敷料,根据造口形态覆盖敷料。⑤护理指导:为患者讲解伤口、造口的特点,缓解患者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患者掌握基本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技巧;告知患者造口袋对伤口恢复的作用,加强患者重视程度,指导患者造口袋的日常管理;保持与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告知加强患者营养摄取以促进伤口早日愈合。⑥随访:建立患者档案,以方便随访患者疾病转归,同时建立完善个体化的护理方案,督促患者按时回访。1.3观察指标%。①伤口造口情况。采用造口评估工具DET/AIM指南电子应用软件[3]对患者的伤口评分、造口评分和失禁评分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伤口造口情况越好。②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情况。③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伤口、造口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伤口评分、造口评分和失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3.26%(1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P<0.05)。2.3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护士伤口护理培训方案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区域伤口护理培训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区域内43名护士,在“李琦”伤口护理中心实训进行伤口专科护士的培训,培训前后采用调查问卷和理论操作考试对培训对象进行伤口理论和技能操作现状以及需求进行评估,制定专科化的培训方案,培训160学时,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结果43名护士培训后伤口理论与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水平,伤口护理技能操作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区域护士需求的伤口护理培训方案,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伤口护理能力,为临床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伤口护理;专科培训;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护理教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等患者的慢性难愈性伤口处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和突出。伤口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型敷料的革新大大推动了伤口愈合与管理向专科方向发展,要求护士在伤口专科护理方面更新知识和技能[1-2]。我院李琦伤口护理中心是国际造口师学校、伤口专科见习基地和上海市伤口适任护士培训基地,为了满足临床护士能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的需求,通过课题组前期调研实训基地区域护士的伤口护理需求,在此现有基础上本构建了伤口护理的培训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了验证,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护士伤口护理能力,使优质护理资源向区域辐射,同时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2月经过区培训中心报名审核通过来院实训的区域护士43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4.51±5.16)岁,其中<30岁8人(18.6%),30~40岁30人(69.8%),>40岁5人(11.6%);学历:本科28人(65.1%),大专15人(34.9%);职称:主管护师17人(39.5%),护师22人(51.2%),护士4人(9.3%);医院级别:二级甲等15人(34.9%),二乙15人(34.9%),社区12(27.9%),其他1人(2.3%);工作年限<5年4人(9.3%),5~10年8人(18.6%),≥10~15年12人(27.9%),≥15~20年13人(30.2%),≥20~25年4人(9.3%),26年及以上2人(4.7%);所在科室内科17人(39.5%),外科5人(11.6%),门诊14人(32.6%)。1.2方法。1.2.1制定培训方案。课题组在前期已经完成了个人资料、伤口知识、伤口护理技能掌握自评情况、伤口护理培训需求4项内容的调研。伤口护理的需求包含学习内容需求(10个条目)和学习形式需求(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依序分别赋1(完全不需求)~5分(完全需求),得分越高,说明护士的需求越强烈。问卷在文献回顾基础上经专家咨询后研制而成,内容效度指数为0.84。(1)培训内容需求: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结合上海市护理学伤口适任培训大纲与《李琦伤口护理》专著结合区域护士需求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制定出了伤口护理的培训内容,分为伤口基础理论、换药技术与敷料应用、伤口常见问题处理3大类。内容涵盖伤口基本概念、伤口评估记录、湿性愈合理念、敷料的选用、常见伤口的处理原则、伤口包扎、拆线方法、换药流程及伤口护理个案书写等。(2)培训形式需求:结合区域护士学习形式需求采取针对性培训方式,如操作演示、案例分析、一对一带教、小讲课、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集中授课及自学等。注重形式的多样化与差异化,使培训效果最大化。(3)培训方法:临床护理带教中以护士需求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每位学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设置相应课程,做到“因需而教,因材施教”,从而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4)培训时间:根据学员的需求与导师共同安排完成160学时的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之比为4∶6。1.2.2培训师资。成立由护理部主任领衔的教学团队,带教师资中具有国际造口师证书2名,具有伤口适任证书从事伤口护理20余年的资深主管护师3名。1.3效果评价。对学员在培训前后的伤口知识理论、换药操作技能和伤口技能掌握自评进行比较。要求学员运用护理程序结合典型伤口资料完成伤口个案护理一份;并采用自制实训基地满意度问卷对学员进行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考核方式、带教能力及实训基地管理等方面满意度情况调查。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依序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率表示,培训前后的伤口知识理论、换药操作技能和伤口技能掌握自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骨科手术伤口感染预防效果分析

如何提高骨科手术中手术室护理质量对于确保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制定了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并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患者的手术类型为无菌手术;②患者不合并有其他呼吸、循环、心血管系统疾病;③患者需择期进行手术。最终入选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4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72例;年龄21~67岁,平均(58±13)岁;手术类型包括关节置换术48例,骨折内固定术95例,脊柱手术15例;体质量指数<28的患者94例,≥28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14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69例;年龄25~66岁,平均(60±9)岁;手术类型包括关节置换术52例,骨折内固定术85例,脊柱手术10例;体质量指数<28的患者99例,≥28的患者41例。2组患者在基本临床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护理方法: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常规术前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检测和记录、运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常规备皮等,为手术做好准备。观察组依据制定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给予系统性护理。(1)术前护理:①巡回护士需全面了解患者身体情况,查询患者近日生命体征情况。②检查患者备皮情况,如不理想,则采用脱毛膏等进行处理,以避免传统的刀片在使用过程中损伤毛囊而造成感染隐患[1]。③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帮助患者了解手术流程和术后康复效果,降低患者焦虑情况水平,避免患者因过度焦虑而导致血压骤升影响手术进程[2]。④术前规范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显著降低手术伤口的感染率,是较好的预防性措施。这一点在王茹等[3]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术前1h需要依据标准为患者输入抗生素,以保证患者手术切口处组织的血药浓度。⑤手术室环境的消毒和管理。术前需要对手术室进行充分的消毒和灭菌。如果患者需要连续进行多台手术,则需要在连台手术之间进行地面清洁、手术室空气净化,以保证良好的手术环境。(2)术中护理:①手术人员及患者切口处均需要进行消毒准备。手术人员需依照规范洗手,器械护士需对患者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范围约20cm×20cm。②手术使用的仪器、设备需专人准备、专人清点、专人负责。尤其是较为特殊的手术器械,专人负责传递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Tully等[4]的研究结果报告手术时长大于3h,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显著增加至3%左右。③术中患者体温的护理。骨科手术一般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患者长时间处于温度相对较低的手术室中,易发生低体温,进而影响到伤口的愈合,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手术进程中需采取保暖持续性的措施,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体温正常。④抗生素的补充。根据患者术中失血量情况及患者手术时长,合理计算需补充的药物使用量,及时输注抗菌药物。(3)术后护理:①增强对患者手术伤口的护理。术毕及时采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术后48h内需注意观察患者手术伤口是否有渗出液。并按要求及时为患者做相应的检查、更换药物。②体位护理。术后患者极易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因此需指导患者家属按时按要求为患者变换体位。③环境护理。为预防术后伤口感染,需要为患者维持一个较好的病房环境。及时通风更换室内空气,及时更换床单为患者营造干爽、舒适的住院环境,促进患者术后情绪稳定。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2组患者术后伤口的感染情况。确定患者伤口的愈合等级。甲级愈合,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已级愈合,患者伤口红肿,但无化脓等情况的发生,不要引流;丙级愈合,患者伤口化脓。1.4统计学处理:将患者临床数据录入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伤口感染率为4.3%[(6/140),其中阴沟肠杆菌感染4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伤口感染15.7%[(22/140),其中阴沟肠杆菌感染13例,大肠埃希菌感染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5例]。2组患者伤口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7,P<0.05)。2.22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和丙级愈合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甲级愈合显著高于对照组,丙级愈合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查看全文

舒适护理在骨科伤口护理的应用

骨伤属于骨科一组常见的疾病表现,在治疗中无论是传统保守治疗,还是微创技术治疗,由于创伤性操作均会引起患者程度不一的疼痛与应激反应,这对于治疗收益可能带来严重影响。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临床护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也逐渐由被动式护理转换为“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舒适护理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护理模式[1]。本文通过收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骨伤患者68例临床资料,总结舒适护理在骨科伤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骨伤患者68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单双数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7.79±5.12)岁,其中需要接受急诊手术治疗者22例,择期手术治疗12例;受伤部位颈椎部13例,胸椎部12例,腰椎部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8.11±5.08)岁,其中需要接受急诊手术治疗者24例,择期手术治疗10例;受伤部位颈椎部15例,胸椎部11例,腰椎部8例;两组对象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伤口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行为指导、饮食干预等。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舒适护理:骨伤往往表现突发性特点,由于突如其来的创伤不仅可对患者生理造成影响,同时可能对患者心理情绪造成影响,如焦虑、抑郁、烦躁等。对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方面的疏导与交流,了解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以及心理需求,并予以针对性疏导,为患者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信心。在开展心理护理期间应以增强患者舒适度为宗旨,通过多种措施开展,如提供书籍、滑稽饮食等改善患者负性情绪。②疼痛舒适护理:疼痛是骨科常见体征表现,临床护理中需加强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通过体位护理、伤口局部冰敷与按摩。③伤口保护护理:住院治疗期间包括穿衣、脱衣、翻身、二便等均可能形成腹压增高导致伤口拉扯,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对此应指导患者对伤口进行保护,避免伤口二次受创,避免感染风险。1.3观察指标。①采用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满意度,总满意评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表现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③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VAS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差异。观察组VAS评分、伤口愈合时间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兔颌面部感染伤口清理缝合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寻找感染伤口清创缝合规范合理的术式,为临床感染伤口清创缝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健康大白兔,于颌面部两侧及后大腿伤口接种金葡菌,选取已成功感染的兔20只。实验侧作特殊清创处理,对照侧作传统常规处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侧:颌面部一期愈合19例,二期愈合1例;后大腿一期愈合12例,二期愈合8例。对照侧:颌面部一期愈合0例,二期愈合20例;后大腿一期愈合0例,二期愈合20例。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伤口,通过特殊清创处理能达到一期愈合;肢体感染伤口同方法处理效果不及颌面部,但比常规处理效果好。以封闭式负压灌洗引流为主的特殊清创措施治疗感染伤口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感染;清创缝合;伤口愈合

EmpiricalStudyOnDebridementOfRabbit''''sMaxillofacialInfectedWound.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astandardandsuitabletechniqueondebridementofmaxillofacialinfectedwoundandprovidetheoreticalevidenceondebridementofclinicallyinfectedwound.Methods20adulthealthyJapaneserabbitswereselectedforthisstudy,bilaterallymaxillofacialandtwoleg’swoundswereinoculatedwithStaphylococcusaureus,andinfectedsuccessfully.Experimentalsidesweretreatedwithspecialdebridementandcontrolsideswithtraditionalone.Woundhealingwasrespectivelyobserved.

ResultsExperimentalsides:primaryhealinginmaxillofacialareaswas19cases,persecundamintentionem1case;primaryhealinginlegswas12cases,persecundamintentionem8cases.Controlsides:primaryhealinginmaxillofacialareaswas0case,persecundamintentionem20cases;primaryhealinginlegswas0case,persecundamintentionem20cases.ConclusionThattheinfectedwoundinmaxillofacialareasdealedwithspecialdebridementcandevelopinprimaryhealingways.Theinfectedwounddealedwithspecialdebridementinmaxillofacialareasisbetterthanthatinlegs,thespecialdebridementissuperiortotraditionalone.Thespecialdebridementwithhermeticallynegativepressuredrainageplaysaimportantroleininfectedwoundtreatment

[Keywords]infection;debridement;woundhealing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