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事故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7:06: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伤害事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伤害事故

学生伤害事故研究论文

摘要:学生伤害事故是学校办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事实,也是困扰学校工作、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严重问题。学生伤害事故一重预防,二重处理。要从法律角度正确界定学生伤害事故,明确各方在发生学生伤害事故之后的法律责任,并及时、妥善处理损害赔偿问题。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过错责任原则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所引发的学校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许多学校在出现了学生伤害事故后常常表现出不知所措,要么为了息事宁人而以牺牲学校或教师合法权益为代价,要么不恰当地维护学校或教师权益而导致事态难以收拾。学生伤害事故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工作和阻滞学校发展的严重问题。如何从法律视角探析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构成及其责任认定,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减少学生伤害事故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

一、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构成

学生伤害事故又称学校事故,它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生伤害事故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把学生伤害事故仅仅理解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在学校管理下的学生所发生的事故”或者“就是校园内发生的事故”等等,都是不全面因而也是不科学的。学生伤害事故可能发生在校园内,也可能发生在校园外;可能发生在教学上课期间,也可能发生在放学及下课期间;还可能发生在寒假、暑假期间,关键要看是不是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范围之内。对学生伤害事故在认识上产生错误和混乱,必然不利于确定当事各方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以及责任认定后赔偿原则的适用,不利于学生伤害事故的科学合理解决。

学生伤害事故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分类,从责任主体角度可以将学生伤害事故分为:(1)学校责任事故。它是学校由于过失,未尽到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而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包括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有明显的不安全因素;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学校教职工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违反有关要求及操作规程;学校组织课外活动时未进行安全教育或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学校统一提供的食品、饮用水不符合安全及卫生标准;等等。(2)学校意外事故。它是指学生在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它包括由于自然因素及不可抗力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生特异体质、疾病,学校和学生自身不了解或难以了解而引发的事故;等等。(3)第三方责任事故。是指学校本身提供的各种场地设施和教育教学过程没有问题,而是由第三方的原因导致的伤害事故。它包括校外活动中,场地、设施提供方违反规定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学生明显违反校规而对其他学生造成的伤害事故等等。另外,从事故原因角度也可以将学生伤害事故分为教育活动事故、学校设施事故及学生间事故。

查看全文

学生伤害事故研究论文

摘要:学生伤害事故是学校办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事实,也是困扰学校工作、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严重问题。学生伤害事故一重预防,二重处理。要从法律角度正确界定学生伤害事故,明确各方在发生学生伤害事故之后的法律责任,并及时、妥善处理损害赔偿问题。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过错责任原则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所引发的学校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许多学校在出现了学生伤害事故后常常表现出不知所措,要么为了息事宁人而以牺牲学校或教师合法权益为代价,要么不恰当地维护学校或教师权益而导致事态难以收拾。学生伤害事故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工作和阻滞学校发展的严重问题。如何从法律视角探析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构成及其责任认定,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减少学生伤害事故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

一、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构成

学生伤害事故又称学校事故,它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生伤害事故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把学生伤害事故仅仅理解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在学校管理下的学生所发生的事故”或者“就是校园内发生的事故”等等,都是不全面因而也是不科学的。学生伤害事故可能发生在校园内,也可能发生在校园外;可能发生在教学上课期间,也可能发生在放学及下课期间;还可能发生在寒假、暑假期间,关键要看是不是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范围之内。对学生伤害事故在认识上产生错误和混乱,必然不利于确定当事各方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以及责任认定后赔偿原则的适用,不利于学生伤害事故的科学合理解决。

学生伤害事故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分类,从责任主体角度可以将学生伤害事故分为:(1)学校责任事故。它是学校由于过失,未尽到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而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包括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有明显的不安全因素;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学校教职工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违反有关要求及操作规程;学校组织课外活动时未进行安全教育或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学校统一提供的食品、饮用水不符合安全及卫生标准;等等。(2)学校意外事故。它是指学生在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它包括由于自然因素及不可抗力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生特异体质、疾病,学校和学生自身不了解或难以了解而引发的事故;等等。(3)第三方责任事故。是指学校本身提供的各种场地设施和教育教学过程没有问题,而是由第三方的原因导致的伤害事故。它包括校外活动中,场地、设施提供方违反规定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学生明显违反校规而对其他学生造成的伤害事故等等。另外,从事故原因角度也可以将学生伤害事故分为教育活动事故、学校设施事故及学生间事故。

查看全文

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司法诉讼分析

摘要:学生运动伤害事故是学生伤害事故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校常因此陷于诉讼纠纷,承担较重的责任。本文以233份学生运动伤害事故民事判决文书的实证分析为基础,结合典型案件,以归责原则为切入点就该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学生体育保险制度和完善立法等方式以使学生与学校的利益都获得保障。

关键词:体育伤害事故;学校;归责原则

一、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司法诉讼现状

学生运动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负有管理职责的体育设施内以及由学校组织的与体育相关的活动中发生的,导致学校学生身体受到伤害的事故。学生运动伤害事故是学生伤害事故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学生在校平均发生体育伤害事故为2.6次。在司法实践中,学校也常因此陷于诉讼纠纷,承担较重的责任。笔者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0日的398份学生伤害事故民事判决书梳理发现,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共有233件,占学生伤害事故的58.5%。在233起学生运动伤害事故案件中,学校涉诉的有207起,占比88.8%。法院判定学校担责的198起,占87.03%。在198起学校担责案件中,担责比例在60%及以上的108起,占46.79%,其中负全部责任的36起,占16.06%。学校是公益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教育,但由于其涉诉纠纷多,承担责任较重,导致一些学校面对学生体育活动采取消极态度,长期如此将使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受教育权遭到实质的剥夺,于学生,学校都无益处。

二、归责原则在学生运动伤害事故中的运用

在下文中笔者主要以李某与某中心学校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一案为例,就上述现状进行法律分析。李某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就读某中心小学五年级,2016年10月9日,李某在该中心小学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县教体局举行的足球比赛中摔倒导致骨折。李某及其法定人起诉要求学校赔偿。法院判决:李某在足球比赛中倒跑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过错,学校未就尽到教育管理的“注意义务”充分举证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根据公平责任,判决学校承担80%的责任。在此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法院认为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受到伤害,学校如未就尽到教育管理的“注意义务”充分举证证明,根据公平责任学校应当承担较重的责任。这明显有失偏颇。(一)学校并非任何时候就“注意义务”承担举证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的三十八规定和三十九条规定学校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的是过错推定责任,由学校就尽到教育管理义务承担举证责任,而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的是过错责任,由受害人就学校未尽到注意义务承担举证责任。换句话说,是指学校并不绝对的就“是否尽到管理责任”或者是“是否尽到注意义务”承担举证责任。在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学校就证明其自身已经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承担责任较重。但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由于其自身对于体育运动风险已具备一定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当受到伤害起诉学校请求赔偿时,则需要受害人一方证明学校没有尽到注意义务。在本案中由于李某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院在归责时应适用过错责任,依照举证责任的分配应由李某一方提供证据证明学校在带领李某参加比赛时并未对李某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和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不是学校在任何时候就“注意义务”都负有举证责任,学校未就注意义务承担充分的举证就应对此承担不利后果。(二)当事人均无过错是公平责任适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26条规定明确指出,公平责任的适用前提是当事人均无过错。但在本案中,法院在认定李某和学校均有过错时仍适用公平责任,明显是法律适用错误,扩大公平责任的适用范围,使学校承担责任于理无据。但以上阐述也并非说只要当事人双方均无过错的情况下一定适用公平责任。是否运用公平责任还需看学生是否为学校的利益而致害,在本案中如果李某与学校均无过错的前提下,学校应就李某受到的伤害按照公平责任原则分担风险,因为李某是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代表学校为学校的利益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受到伤害,获利者应当分担风险。法官不严格的依照归责原则判案,无疑是加重学校责任。(三)针对性法律欠缺,保险制度不完善。在本案中,还涉及对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法律适用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处理该类事故主要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人生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参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第九条到十五条。《体育法》并未就此规定。缺乏针对性法律对学生运动伤害事故作出规定,对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的适用在实践中出现不统一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善良的法官在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时自然会倾向学生,让学校承担较重的责任。我国保险公司承担责任往往是根据学校承担责任的比例大小进行分担。笔者通过对233份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民事判决书统计发现,有198件如同本案一样,在发生事故后将学校列为被告。而这在政府设立学生体育风险预防专款基金的德国,推行学生体育风险国家行政赔偿的日本等的国家是基本不会出现的,这些国家的政府主动采取转移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或由政府承担或建立多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现有的学生意外险是属于非强制险,而学生平安险是将高风险的体育活动排除在外,不属于平安险的保险范围。发生事故后法院为避免个体学生承担过重的责任,往往会倾向使学校分担较大比例的风险。这可能也是学校承担责任比例大的一个原因。

查看全文

学校对抗性运动伤害事故责任研讨

1对抗性体育运动的含义及特点

何谓对抗性体育运动?目前体育运动界及体育运动理论界对此尚无明确界定。我们以为,所谓对抗性体育运动是指由运动员组成对峙的双方,从事着存在近间隔身体接触、较为剧烈的竞技性比赛活动。把握对抗性体育运动应当留意三点。首先,对抗性体育运动参与者一般分为“对立”的双方当事人,在整个活动始终处于“对立”的、竞争的地位。参加这些运动的对立双方之目的在于从体能、气力或技能方面击败对方。因此,对抗性体育运动经常属于体能、气力与技能相结合的竞技性运动,某些对抗性体育运动比赛往往更突出运动员的气力能力,如摔跤、拳击等;其次,对抗性体育运动存在身体近间隔的接触,这是运动性质本身决定的;最后,对抗性体育运动具有高风险性。对抗性体育运动多为运动比较剧烈,双方对峙较激烈的活动,因此,对运动员双方来说风险比较高,比起其它运动更轻易造成伤害,而运动员的伤害又多来自于另一方的过错行为。常见的对抗性体育运动包括篮球、足球、摔跤、相扑、拳击比赛活动等。正由于这些运动具有激烈性、开放性、近间隔身体接触性、高风险性、对抗性、竞技性等特征,所以,在比赛或练习过程中必然存在人身安全危险,轻易造成人身伤害。然而,学生在从事上述运动过程中,对是否造成对方的人身伤害甚至死亡往往难以猜测,甚至是不可避免的,这就为因从事对抗性体育运动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的法律责任的界定带来难点。基于题目范围的限制性,本文仅仅对校园对抗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法律责任题目略作探讨。

2校园对抗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法律责任分析

2.1校园对抗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校园对抗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产生法律责任与否取决于其是否具备必要的主客观要件。由于校园对抗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法律责任是基于人身伤亡产生的法律责任,因此,应属侵权性法律责任,而不涉及到违约责任,行为人因此应当承担的是损害赔偿责任。从民法学的视角看,校园对抗性体育伤害事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下:

2.1.1具有伤害事故的产生

查看全文

校园伤害事故研究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近年来,因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或在学校组织外出的各类活动中,受到意外伤害或致人伤害,有的伤害甚至导致学生死亡,家长要求学校和致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发生此类事故,不仅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中小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情况一般比较复杂。赔偿责任和赔偿标准难以确定,常令有关方面感到棘手。同时大部分遇到此类事故的受害者监护人,不愿诉诸法院解决,而是迁怒于学校。学校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往往投入大量精力,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以后再组织活动时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面对几乎不可避免的校园伤害事故,学校应该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不同于学生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并不是所有的校园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校园伤害事故的责任主体不全是学校,只有校方对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确有过错时才承担责任,事故发生当事人都无过错时,可按公平原则由学校适当分担经济损失。

【关键词】责任主体、过错责任、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

2005年10月14日,四川营山一小学因楼梯湿滑发生拥挤踩踏,造成9名学生受伤,2人重伤;10月16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一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10月24日上午,湖南省娄底市第四小学学生在楼梯间拥挤踩踏,10人受伤;10月25日晚,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发生严重踩踏事故,8名学生死亡,45人受伤。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警钟。

据《中国教育报》披露,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6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死亡40多人,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教学班的孩子,还有更多的学生在学校遭遇各种事故并受到伤害。校园内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不但学生遭遇不幸,而且还给学生家长带来巨大的创伤,有些事故的发生,会给一个原本圆满的家庭带来终身的痛苦和遗憾,同时学校、教师也成了“唐僧肉”动辄被推上被告席,给学校造成很大压力。因此,经历过这种不幸的学校,在带教学生、组织活动时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于是,春游没有了,课间活动减少了,体育课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查看全文

体育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思考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国外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模式进行了梳理.认为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积极完善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与体育伤害事故防范制度建设,并建立与完善“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学校体育保险体系,以有效保障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防范;处理

激烈的竞争性是体育运动的特点之一,在竞争与对抗的运动情境中受到伤害是很难完全预测与避免的.在学校体育领域,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课外体育活动,均存在一定概率的运动伤害,根据教育部、公安部、卫生部的调查统计,体育运动伤害亦占到学生伤害事件的首位[1].但我们不能因为在体育运动中会发生运动伤害,而不去参与体育运动.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减少和防范体育事故的发生,以及在伤害事故发生后如何公正合理地进行处理.然而,由于我国在防范与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上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与法制体系支撑,故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频发,在具体的事故处理中很难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各方对处理意见也很难达到一致的满意.甚至出现有些学校为了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意弱化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锻炼等活动,在校内比赛中取消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如三铁、长距离跑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学校体育运动实践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保障我国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1国外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

美国是世界体育强国,不管是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还是竞技体育都位于世界先进行列,且三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共同推动着美国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学校体育不仅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为竞技体育培养了大量的后备人才,是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而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又得益于社会化的体育管理体制与完善的体育法规法制建设,以及美国人的体育情节与将体育运动作为生活一部分的价值观念.美国的学生、教师、家长等都对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存在的风险有较理性的认知,一方面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以培养其优秀的社会品质与终身体育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与制度保障等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并依靠其发达的体育保险业,将体育运动风险有效地转移和化解.在美国,体育保险充分涵盖了学校体育领域,包括中学体育保险、学生意外保险和大学体育保险等,对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伤害提供强制保险[2].而我国在体育保险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学校体育保险体系,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上,美国主要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其构成要件包括:(1)学校依法负有某义务而事实上未履行;(2)体育伤害事故实际发生,(3)学校未履行该法定义务与发生的体育伤害之间为近因关系,即存在实质性的因果关系,且学校只对教职工的职务行为负责[3].国内对于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主要集中在学校在事故处理中应承担怎样的责任问题上,有学者建议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以公平责任原则为辅,以减轻学生及家庭所承受的损失[4].加拿大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上,以安全教育为主,并以行政法规的方式来强化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通过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以及体育运动安全与风险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安全教育与风险预防及处理知识,以减少体育运动及其他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各级各类学校成立的“健康与安全委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健康与安全课程内容,积极开展针对性极强的健康安全培训活动[5].在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上,加拿大更加谨慎与细致,在适用的归责原则上也更有特色,如细心父母原则、替代性原则、共同责任原则等[6].加拿大在具体判断伤害事故的责任时,按照事故出现的场域将学生体育伤害分为两类情况,即操场受伤和运动损伤两种情况.如果学生是在操场上参与体育运动时受伤,则需要考虑是否有充分的监管系统、教师是否充分履行职责以及场地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并根据调查取证情况,来判断学校和教师是否应承担相关责任.此外,他们还会考虑很多细节因素,例如师生比、天气情况、体育活动性质、地理状态等.根据这三个基本原则,法律部门判断学校与教师在校园体育伤害事故中有无过错以及过错的程度,来断定各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依此进行追责.同时,即使使用细心父母原则,法官也会认为体育老师基于职业特性应该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如关于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运动特点以及器材设备情况等,体育教师应进行更为详尽的了解和把握[7].可见,加拿大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体育教学能力与素养,还要求具备一定的风险管控能力.此外,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问题上,加拿大组建了专门的教育保险公司,并给予专项资助经费,帮助公司非赢利运作,以解决学生伤害事故处置的理赔问题,如目前加拿大全国50%以上的高校在加拿大大学互惠保险公司投保[8].作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日本,非常注重相关立法,通过法律条文来规范体育教育过程与体育环境设施建设,并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日本学校安全法》、《体育振兴法》等均有明确的规定.由于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日本学校体育教育中十分重视安全教育.而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讲授各类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措施等,涵盖了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各种体育致害风险的防范和应对[9].在日本,学校与社区联系密切,场地器材建设非常完善,能够满足居民与学生的体育需求,且场地设施质量非常高,管理严格.故而因体育环境设施质量不合格导致的体育伤害事故比例不高,主要为自然灾害、体育教师不够尽心以及学生自身存在问题等导致的体育伤害事故.因此,教育部门对体育教师要求非常严格,他们不仅要教授体育知识技能,还要教授基本的安全教育.在出现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时,首先会考虑体育教师是否尽到职责.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或训练中进行了“危险预见”、“危险避免”的工作以及在事故发生后处理及时得当,即教师在工作上不存在失误,则不承担责任,反之,则需承担责任.在事故赔偿问题上,日本早在1960年就建立了学校事故互助保险制度,主要通过各类体育保险来实现.日本学校体育保险体系非常完善,并具有明显的普及型与公益性,如体育安全保险、学生教育研究灾害伤害保险、学校灾害互助支付制度、都道府县立学校管理者赔偿责任保险和社会体育设施保险等,保险项目多样、保险范围较广[10].由于日本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重视等原因,使得日本绝大多数学校都加入了学校灾害互助保险,通过互助保险等来解决事故的赔偿问题.可见,美、加、日三国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上,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并通过安全教育和制度建设来防范和规避伤害事故的发生,在事故的处理上,均依靠完善的体育保险体系予以转移与化解,有效地降低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率,缓解了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多方矛盾问题.

2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的思考

查看全文

体育伤害事故立法探讨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运动伤害中学校应承担责任进行了法律层面的分析。认为高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原因复杂,形式多样。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原则责任)认定应具体条件具体分析。确定责任时要明确高等学校的性质、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高等学校应承担的责任有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无责任。

关键词:高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对策研究

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范围

1.1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

高校体育中学生伤害事故属于学生伤害事故的一个特殊类型,它是指在高校体育教学、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中发生的致使学生死亡、伤残、组织器官损伤等人身后果。它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1.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范围

查看全文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工作的通知》(教政法厅函〔20*〕23号)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工作。

第三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遵循合法、及时、公正的原则,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第四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学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并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与其他有关部门建立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协调机制。

学校安全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实施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

查看全文

小学体育伤害事故原因探析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师、学生和体育运动项目四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1)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不够,造成小学体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教学混乱而且松散,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部分小学体育管理制度只是形式和摆设,并未努力去执行,甚至某些学校连体育管理制度都不存在。一些农村小学体育场地杂草丛生,体育器材简陋的仅有垫子、哑铃、篮球、乒乓球、口哨。体育设施极其陈旧、老化,一个学校体育室都没有设定,体育器材就直接放在体育老师的房间内。小学体育制度不健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都如此不完整,更谈不上对学生每天使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定期检查、修理和更换,这就导致体育器材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某小学三年级在低单杠练习时,因单杠有点陈旧,固定高度的螺丝有点松动,在做杠上斜身引体时单杠一端突然下滑,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果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健全,对场地、器材进行定人、定时负责检查,体育教学中就可以避免很多伤害事故的发生[1]。

(2)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

查看全文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范围探讨

摘要:现实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受伤害事件的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明确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范围,不仅有利于分清责任,对受伤害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而且有利于学校不断规范体育教学活动,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文章从主体、时间和空间、原因、损害后果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范围,认为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认定,应从“体育”本身出发,避免泛化为与体育有关的伤害事故。

关键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主体;空间;原因;损害后果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学生伤害事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体育学和教育学两个学科,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对现实中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引发的纠纷的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并没有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专门立法,也没有专门性的法律条款,所以,实践中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认定,主要是参照了教育部2002年6月25日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笔者赞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学生伤害事故的一种具体表现,二者之间是一种种属关系;但是,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范围的认定,笔者认为应从“体育”本身出发,避免被泛化为与体育有关的伤害事故。

一、主体范围

所谓主体范围,这里指的是请求权主体的范围,即受害人的范围。在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受害人主要提出了四种主张。第一种主张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37条的规定出发,认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受害主体必须是学生,并且是在国家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的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及学前教育学校中全日制就读的学生。[1]具体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学籍;二是全日制就读。[2]第二种主张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39条第2款的规定出发,认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受害人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在校学生,也包括非全日制的在校学生。[3]第三种主张从《侵权责任法》第38条、第39条的规定出发,认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学生,主要指中小学中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4]因为,法律确定学生伤害事故概念,其立意不在于保护一般的学生,而是着意保护在校学习的未成年人,以及被在校学习的未成年人侵害权利的其他人。[5]第四种主张是从伤害事故发生的场所出发,认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既包括学生本人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死亡事故,也包括学生造成的他人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死亡事故。[6]笔者认为,本质上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学生伤害事故的一种现象,不过是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的危险性,所以,发生在体育课、体育训练和竞赛、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伤害事故较学校的其他场合更多。同时,学术研究中,体育的专业性也使得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研究成为学生伤害事故研究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到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进行预防和救济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学生人身安全。所以,笔者认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受害方只能是学生,不应扩大到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受到伤害的其他人。这里的“学生”主要指三种情况:首先是在国家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的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取得学籍,全日制就读的学生;其次是在学校注册学籍的非全日制学生,如高等学校招收的函授生、自考生等,他们也会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训练、竞赛等活动;最后是在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他们在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亦属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此外,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受伤害的学生并不仅限于本校学生,参与本校组织的体育锻炼、竞赛的其他学校学生亦包括在内。

二、时间与空间范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