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6:38: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商法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商法知识

法律常识中商法知识考查精要解读

商法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招警考试、三支一扶考试、选调生考试、基层政法机关定向招录考试等公职考试中的法律常识的考查知识点之一,在本文中归纳总结了刑法知识的考查要点供考生复习参考。等公职考试中的法律常识的考查知识点之一,在本文中华图教育归纳总结了商法知识的考查要点供考生复习参考。

一、公司的法律特征

1.公司具有法人资格

公司法人资格的取得需符合以下条件:

(1)公司必须依法设立;

(2)公司必须具备必要的财产;

查看全文

法律常识中商法知识考查精要解读

商法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招警考试、三支一扶考试、选调生考试、基层政法机关定向招录考试等公职考试中的法律常识的考查知识点之一,在本文中归纳总结了刑法知识的考查要点供考生复习参考。等公职考试中的法律常识的考查知识点之一,在本文中华图教育归纳总结了商法知识的考查要点供考生复习参考。

一、公司的法律特征

1.公司具有法人资格

公司法人资格的取得需符合以下条件:

(1)公司必须依法设立;

(2)公司必须具备必要的财产;

查看全文

小议知识产权及其民商法的差别

摘要:知识产权法与民商法在价值趋向、立法目的、法律形式、法律属性、权利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别,不能简单地把两种法律并在一起。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民商法、权利、区别

知识产权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后起之秀,由于人们缺乏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往往把它和民商法联系在一起;在我国,有人直接把知识产权法并入到民商法中去。事实上,知识产权法和民商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有其根本的原因。这种原因主要在于两种法律完全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它们调整社会关系的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方式不同;两种法律中,权利的形态不同,权利诞生的条件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关系也不同。可以说,知识产权法与民商法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证。

一对知识产权法的分析

1、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内在关系

首先,可以概括地说,知识产权法是确认、规范和保护知识产权权利的一类法律的总称。按照我国传统的知识产权法的法律规定,知识产权法应该包括版权法、工业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三大类,其中,工业产权法又分为专利法和商标法[1].按照Trips协议的规定,又增加了保护地理标志和保护知识产权程序上的措施。

查看全文

谈论国际商法教材编写

本人在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讲授过国际商法,也去大型企业做过几年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本人没有编写过国际商法教材,但是,结合自己讲授国际商法和从事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工作的经验,对国际商法教材编写有了一些思考。本人有5本自己读过或者用过的国际商法教材,最早的是1991年版本,最新的是2008年版本。大部分教材编写得不错,对于我国国际商法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瑕不掩瑜,这些教材都存在一些不足。

一、国际商法教材框架还没有完全定型

在高校,学习国际商法的学生,都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经济类专业学生和管理类专业学生。他们学习国际商法的目的在于认识、理解、掌握主要与国际商务有关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各国涉外民商法、涉外经济法知识,培养国际视野,树立依法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意识。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商法教材框架并没有完全定型。有些教材把国际商法内容分为7章,有些教材把国际商法内容分为10章,有些教材把国际商法内容分为10章,有些教材把国际商法内容分为11章,有些教材把国际商法内容分为12章。从这些国际商法教材的框架结构来看,目前,国际商法研究内容还没有完全定型。

基于理论于实践相结合,根据国际商务活动整个流程来看,完整的国际商法教材框架宜包括以下内容:国际商法概述、商事组织法、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法、票据法、知识产权法、产品责任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外商投资企业法没有必要作为国际商法教材的一章来编写,鉴于目前国际商务活动中,各国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趋势,各国日益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作为国际商务活动的制高点来看待,国际商务活动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日益增加,有必要把知识产权法列为国际商法的一章。

二、大部分国际商法教材缺乏每章知识点概括、每章知识点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非法律专业学生缺乏相关法律基础知识,而国际商法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门孤零零的法学课程。国际商法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把非法律专业学生培养为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法律工作者,也不是为了把非法律专业学生培养成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的理论工作者,而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与国际商务活动有关的基本法律知识,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在将来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能够从法律的角度考虑问题,依法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并运用国际商法相关知识,预防国际商务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民法的研究论文

「提要」文章就“民商法”等对商法、民法关系不科学的流行表述,从法的渊源、惯例的地位、法典崇拜、法官的作用、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提高立法质量等方面,以科学发展观剖析了商法、民法的关系。

「关键词」商法;民法;科学;发展

我们讨论商法、民法的关系,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商法、民法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在商法领域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民法领域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为此,我想谈以下几点认识。

1.商法、民法的关系问题,似乎只存在于大陆法系某些国家,其他法系,特别是英美法系,由于不存在民法的概念,显然也不存在商法、民法的关系问题。

2.大陆法系商法与民法的关系,集中到一点,就是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法典的明确规定,如《法国民法典》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日本商法典》第一条的规定:“本法无规定的……适用民法”,表明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别法。第二,是学者的观点,如法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商法是关于一定商行为的特别法;德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商法是适用于商人的特别私法;日本的一些学者认为商法是关于商事的特别法。第三,是商法规范的性质,被认为是民法的特殊、补充、替代或变更规范。这种关系的根源在于,民法是对简单商品所有者一切本质法律关系所作的规定.

3.科学发展观其要义,一是要符合客观规律;二是符合目的“仅合规律不合目的,或仅合目的不合规律,都必然导致社会的停滞甚至倒退。”规律即追求真理的过程;目的就是以人为本,即实现价值的过程。通俗而明确的表述,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商法民法关系论文

「提要」文章就“民商法”等对商法、民法关系不科学的流行表述,从法的渊源、惯例的地位、法典崇拜、法官的作用、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提高立法质量等方面,以科学发展观剖析了商法、民法的关系。

「关键词」商法;民法;科学;发展

我们讨论商法、民法的关系,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商法、民法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在商法领域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民法领域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为此,我想谈以下几点认识。

1.商法、民法的关系问题,似乎只存在于大陆法系某些国家,其他法系,特别是英美法系,由于不存在民法的概念,显然也不存在商法、民法的关系问题。

2.大陆法系商法与民法的关系,集中到一点,就是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法典的明确规定,如《法国民法典》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日本商法典》第一条的规定:“本法无规定的……适用民法”,表明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别法。第二,是学者的观点,如法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商法是关于一定商行为的特别法;德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商法是适用于商人的特别私法;日本的一些学者认为商法是关于商事的特别法。第三,是商法规范的性质,被认为是民法的特殊、补充、替代或变更规范。这种关系的根源在于,民法是对简单商品所有者一切本质法律关系所作的规定.

3.科学发展观其要义,一是要符合客观规律;二是符合目的“仅合规律不合目的,或仅合目的不合规律,都必然导致社会的停滞甚至倒退。”规律即追求真理的过程;目的就是以人为本,即实现价值的过程。通俗而明确的表述,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查看全文

高校法学教学问题及策略

本文标题中的“四个问题”,分别是指法理学课程的定位、民、商法教学的“两张皮”、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法律英语教学的理念。目前,这四个问题在我国高校的法学教学中比较突出,然而却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这里还需要对法律英语教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作简单说明。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法学专业都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由于法律英语课程本身具备交叉学科的鲜明特点,因而既可将其归入英语课,也可将其归入法学课。尤其是法律英语课程中含有大量的英美法知识,而笔者正主张在法律英语的教学中应当对这些英美法知识给予高度的重视。有鉴于此,本文特将法律英语课程的教学归入本文所说的“高校法学教学”这个概念之中。

一、法理学课程的定位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法理学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许多学生学习了法理学之后,依然不能全面理解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更遑论运用其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现行的诉讼离婚理由是“感情确已破裂”,对于这个规定,我们不仅可以运用亲属法的原理进行分析,而且也可以运用法理学的原理进行分析。这就如同一个数学问题,我们既可以用解析的方法解决,也可以用算术的方法解决。但是,有的学生在学习了法理学之后,依然认为这只是一个纯粹的婚姻法问题,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也可以运用法理学的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我国高校法学课程设置的不太合理。按照目前的法学课程设置,法理学课程在所有的法学课程中最先开设。学生们先学法理学,然后再学民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等其他法学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法理学时,要直接面对抽象的法学理论,由于这个时候还没有学习相关的应用法学课程,还没有应用法学方面的感性材料,因此不能充分理解相对抽象的法理学理论。法理学课程被安排在其他法学课程之前最先开设,与人们对法理学课程的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将其定位为单纯的法学基础课,甚至称其为“法学基础理论”。但事实上,法理学不但是法学基础课,更是法学哲理课。法理学在有些国家(包括我国),就被称作法哲学[1]。它里面不仅有着基础性的内容,而且还有着大量的哲理性内容。

这些哲理性的内容往往抽象、深奥,对于刚刚入学的大学生而言,有着相当的难度,若无充分的来自于应用法学课程的感性材料,是很难融会贯通的。法理学课程应当被定位为基础性和哲理性相结合的理论法学课程。笔者认为,应当将目前的法理学课程的内容区分为两个层次,即初级法理学和高级法理学。对初级法理学的内容,继续在所有应用法学课程之前开设;而对于高级法理学的内容,则应在大多数应用法学课程之后开设。在具体开设时间上,初级法理学可以考虑安排在大一上学期;高级法理学,则可以考虑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因为这个时候学生们已经学完了绝大多数的应用法学课程,积累了较多的感性材料,从而具备了学习高级法理学的材料基础。经过这样的分层处105理,既能使法理学真正地发挥其法学基础理论的作用,也能使学生在积累了足够多的应用法学知识的基础上,顺利学习法理学中抽象深奥的理论,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高级的原理。

二、民、商法教学的“两张皮”

查看全文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商法课程的运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国际商法教学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国际商事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该方法的运用上存在案例选取不佳,教学组织方式单一,教师运用能力不足,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包括建立国际商法教学案例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加强教师的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法学教育;案例教学;国际商法;运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商事法律规则日趋重要。为了培养懂得国际商事规则的高素质人才,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普遍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各高校国际商法课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差异和国际商法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教师在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国际商法课程中碰到了各种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国际商法的效果,因此,本文对国际商法课程的性质及案例教学法进行了剖析,找出了当前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提升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法运用水平提供助益。

1关于案例教学法与国际商法教学实践的基本认识

1.1国际商法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国际商法课程是一门有关国际商事交易法律规范的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商事主体法、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商事代理法、保险法、票据法、产品责任法、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等。国际商法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开设国际商法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商法的基础理论,理解法律在商事交易的作用,学会用法律保护企业的商事交易,更重要的是构建完整的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商法框架体系和全球视野的法律思维。笔者结合课程内容,发现国际商法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与外贸实务联系紧密。例如,国际商法中的国际货物买卖法和合同法,以及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就是为了解决外贸实务中买卖交易等问题。(2)案例内容丰富。国际商法不仅有来自《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国际法案例,还有来自英美法系国家的大量判例法和大陆法系国家的案例。(3)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它涉及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运输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国际仲裁法、国际民事诉讼等领域。

查看全文

海商法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对航海专业《海商法》课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教学理念、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进行设计的总体思路,努力推进《海商法》在“重组教学内容、重设教学流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评价体系、拓宽实践渠道”五个方面的课程改革建设,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北部湾地区航运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综合能力培养;海商法;课程改革

一航海类专业《海商法》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海商法》是国内外航海类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时在法律专业、国际贸易等专业也有开设。它主要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是一门涉及到航海、法学、国际贸易等多学科体系的课程,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专业性;有牵涉到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衔接问题,还有着明显的国际性特点。《海商法》课程的内容之多、难度之大,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几乎是所有航海类院校都存在的问题,进而导致航海专业学生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的欠缺,严重影响个人的就业和发展,是中国的航海人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丧失了竞争力。从目前的航海教育来看,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的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考、评、发”体制下,只重视专业技术培训,忽略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养成,与培养高端、复合型航运人才的目标需求相去甚远。而要改变航海教育重知识技能、轻素质能力的状况,核心是进行课程改革,尤其重要的是课程理念更新。《海商法》课程作为航海类专业唯一常设的法律课程,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和完善职业能力的重任。因此,要满足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北部湾经济区航运贸易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的卓越航运人才,提高我国航海人才在国际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必须对《海商法》课程进行改革,将综合能力培养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二课程改革思路

结合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借鉴建构主义、OBE教育理念两种理论的优点,在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教学方法、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环境、评价方式等环节,进行《海商法》课程改革。(一)借鉴建构主义关于“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张《海商法》课改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流程。首先设计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小组讨论发言,检测自学效果,进行个人和小组评价;老师随后对本章节重难点进行总结补充,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答疑;通过多种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巩固,检测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最后发放下节课的导学案。整个教学流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讨论、提问、发言、成果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明确各环节的能力培养点,体现“能力导向”,把培养航海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渗透于教学全过程;有限的课时里,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二)借鉴OBE教育理念“反向教学设计”的主张《海商法》课改应坚持“以能力为导向”,把航海专业学习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归纳概括后,设置为教学设计的终点和教学目标。同时按照“反向教学设计”的主张,又把能力目标反向设置在教学设计的起点,随后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流程,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活动,最后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最终又以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终点,首尾一致,实现课程能力目标,确保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1],并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

查看全文

民商法调整问题

民商法是调节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它是指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即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民法和商法。民法主要包括物权法、债权法、人身权法、侵权行为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等;商法(包括商主体法和商行为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企业法、保险法、票据法、破产法、海商法等。民法是基本法,注重交易安全,商法是特别法,注重效率。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固定场所,它既是商品生产的必然产物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伴生结果。在我国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由于民商法的特定调整对象及民商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整个市场经济立法中,其应当占据核心地位。本文通过对民商法调整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整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主体调整对象的独立性

商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商法作为特殊的法律规范体系对现实生活发生作用的范围。由于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对商品文易独立性的否认以及人们对商法法律地位的轻视,使得商法调整对象的独立性问题呈现一些争论的现象。本文整理发现,不同法系国家的法学家对商法的调整对象表述各有不同。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其一,商法调整的对象是商人或企业,持此类观点的主要是德国等奉行商人中心主义立法原则的国家。其中,商主体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参与商事法律关系,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行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个人和组织。其二,商法调整的对象是商行为,持此类观点的主要是法国等奉行商行为中心主义立法原则的国家。其中,商行为是指商主体的行为,所进行的活动。其三,商法调整的对象是商事法律关系。本文赞同调整对象为商事法律关系,因为商主体及商行为都是通过商事法律关系而进行交易的,这是一种基于营利性行为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民商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的核心部分是该社会的商品关系,它在本质上是为一定社会的商品经济关系服务的。

二、原则

1.个人效率是强于社会效率。市场经济中规定市场主体是理性人的角色,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会通过市场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民商法是调整商体与商行为的社会关系,是从个人本为价值出发,关注个体利益的实现程度,从而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民商法中的效率是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与竞争对手争取交易对象和交易机会的过程中而存在的,它的个人效率是强于社会效率。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民商法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它丢社会效率的追求是在保证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才予以考虑的,要求单个市场主体在追求个体效率时不算还他人的利益和对个人效率的追求,民商法需要调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减缓各个主体行为的合力对社会效率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商法原则的调整。民商法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立法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有关调整商人从事商事交易活动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成,通过对商主体及形式、种类做出现则,对商主体的游戏规则进行设计来塑造市场的基本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目前的立法试图用民法的一般原则来适用于商法,“商法本身不能组成部门法体系,而只能适用民法的一般原则,民法的总论,物权制度,债权制度实际上已经对商品经济活动的重要方面都做出了一般规定。”但是,民法与商法存在着诸多根本性的差异。在商法注重对财产交易的关注,同时,商人的本性是追求最大的利润,所以商法更注重于对利的保护,它的目的与宗旨在于促进交易更加快捷、安全,有效。这也是对民商法原则的解释,将商主体法定、强化商事组织原则纳入商法作为基本原则,本文认为稍有不妥。商法更加注重营利,追求效益原则,因此商法应将效益原则作为其首要的原则。商法的效益原则主要是通过促进交易的迅捷性来实现的。因为只有交易迅捷,从事商事交易之人才能通过多次的反复交易而实现营利目的。因此,能够反映商法特质的主要是维持交易安全原则和交易简便、迅捷原则,此两项原则是作为纯粹私法的民法无法在一般性原则中体现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