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3:57: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山东大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工作计划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工作计划
山东大学是一所诞生于济南、主要依托于济南而成长壮大的百年名校。2000年7月,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以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学术实力的不断提高,学校以“担承社会责任,服务山东发展”为己任,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全面实施了“山东大学服务山东行动方案”,使之成为山东大学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基本教育发展理念之一,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格局。济南是山东省会,也是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济南在全省的政治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科教中心、文化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决定了济南的城市品牌优势和省会经济优势。因此,山东大学服务山东,首先要服务济南。服务省会济南,要突出重点,按照“大学城市合作大有可为,名校名城互动空间无限”的总体思路,通过建立互利互惠的工作机制,搭建山东大学与济南市全面合作的发展平台。
一、继续推动与济南高新区的全面合作
围绕着济南市IT业人才培养培训的需求,继续加强与济南市高新区合作共建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完善学院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以“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工程化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创造条件,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使之成为山东乃至华东地区IT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打造一流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品牌。
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方针,加快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要加强学校与济南高新区的协调与沟通,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继续从政策环境、发展模式、支持措施、配套服务等方面,搭建大学科技园发展平台。
积极推进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为全市电子信息行业、气象服务部门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一流的高性能计算数据处理服务。
积极落实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区签署的“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开发使用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领域,发挥大学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的资源优势,协助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孵化服务内容,以提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开发区科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高校文化与老舍文学创作
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学与大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相当大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新文学诞生于大学。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大学史上,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很多大学里的著名学者同时又是著名的创作家。大学既是学术研究的大本营又是文学创作的大本营,大学教师和学生既从事学术研究又致力于文学创作,这对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大学成为文学创作的大本营,也使得大学校园具有更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诗意。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1934年,老舍从齐鲁大学来到国立山东大学。在齐鲁大学时老舍就已经有了“疏远油滑”的愿望,等写完《铁牛和病鸭》、《黑白李》等小说后,老舍的心态和风格明显变了:“既不想再闹着玩,当然就得好好干了。”所以国立山东大学的老舍陆续写出了《月牙》、《断魂枪》、《新时代的旧悲剧》等代表性的“严肃”作品,到1936年《骆驼祥子》的完成,标志着他已经真正“走出油滑”,成为了“带着含泪的笑”的“严肃作家”。大学文化对老舍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国立青岛/山东大学的文化氛围———一个自由的文学港湾
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显现出独有的城市特点,即其特殊的历史氛围和文化环境。青岛从未成为过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政治重心南移,青岛也越来越边缘化。青岛作为殖民地城市,弥漫着浓厚的殖民地气息。在这种气息的笼罩之下,这里的新文学发展就迟缓得多。而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的成立,不仅树立了良好的学风,更主要的是从国内外吸引了著名的教授专家,这些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们不仅致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且还为青岛文化氛围的确立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们除了进行文学创作与研究之外,还通过一系列文学活动,支持国立青岛大学乃至整个青岛的新文学事业。国立青岛/山东大学变成了一个自由的文学港湾。国立青岛/山东大学的“教授作家”,不是一个文学创作的群体、社团或流派,没有统一的创作宗旨以及文学主张,也没有前后延续的、固定的发表成果的刊物。他们是先后来到这所大学,彼此之间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存在,他们在这段时期的文学行动对其一生意义重大。老舍就是为调整创作心态而来。边缘的青岛使国立青岛/山东大学远离政治、文化中心,这种边缘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吸引老舍的环境因素,因为在这里他可以专心于文学创作,他是为追求一种相对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生存环境和创作环境而选择来此。另外,两任“作家校长”开明自由的治学理念,吸引了思想处于边缘状态的“教授作家”的加盟;学校自由理性的文学观念与文学氛围为自由文学的滋生准备了适宜的土壤,因此吸引了“新月派”等自由人士到来。他们在此可以不受某些流行文学元素的影响而自由创作。他们追求文学自由的精神与这所大学的文化精神相契合并互为依托,共同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纯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月”式的自由与学校自由人文精神的契合进一步巩固了自由的文学精神。
二、老舍创作心态的转变———从“疏远油滑”到“走出油滑”
青岛三年是老舍创作的繁盛期,经过几年的创作摸索,老舍已经能够更加娴熟地运用手中的笔,理解和表达底层市民的心声。“走出油滑”后的老舍对世态人情的描绘中浸润着忧虑与思考,作品总蕴含有一股悲天悯人的力量。而他的忧虑和思考却往往含而不露、措辞委婉,正契合了他温和宽厚的性情,形成他独树一帜的风格。1932年8月《猫城记》被连载出来,作者以幻想形式描写了“猫人”怎样因麻木、愚昧、自残、苟且偷安而被“矮人”灭绝的故事,它是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而老舍自己却认为这是个失败的作品,没有可取之处,悲观情绪过重,有点概念化、脸谱化,也不幽默、少含蓄。老舍在《猫城记》里“禁止幽默”的尝试是失败的。但是老舍并没有灰心。在“疏远油滑”的努力过程中,老舍又写了另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长篇《离婚》。《离婚》成于1933年,这部作品解剖了典型市民的庸碌性格,保住作者原有的一切长处,而避免了前些作品的油滑等不足。这部再现了现实社会的全部丑恶和无可救药的讽刺剧,将妥协、敷衍、折中、怯懦等这些中国人骨子里的固有的性格特征揭露得体无完UIWENXUE肤。所以“它是含泪的笑”,并且《离婚》“比较好点”,“我明白了怎样控制自己”。《离婚》中的幽默,已经避免了先前作品中油滑、追求笑料的缺点,虽然讽刺尖锐但却没有流于“戏笑”,所以在这部长篇小说里,老舍的努力获得了初步的成功,是老舍的“第一本完美的作品”。使老舍步入中国现代小说大师殿堂的,还是开始写作于1936年夏天的《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是老舍辞去山东大学职位后所写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自己创作生涯的里程碑,被誉为现代中国小说中“正统”写实主义的一座高峰。老舍有力地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同时对下层人民追求幸福时的希望和绝望表达了深切同情。这部作品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都很深刻,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老舍创作心态的转变和创作方法的成熟。与老舍早期的作品相比,《骆驼祥子》在文体上呈现了突出的变化,我们在其中既不见一系列滑稽的人物,也不见插科打诨的闹剧行为。相反,我们见证了人类在不可抗拒的环境中,所作的徒劳斗争。老舍对现实的悲观犬儒态度及宿命信念,在这部小说中呼之欲出。然而,在这部小说的叹息及眼泪背后,我们似乎也听到一种捉摸不定的、暧昧的笑声潜伏左右。用老舍本人的话来说:“生命是闹着玩的,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可见,沉浸在对严肃社会命题思考中的老舍已经从那些过分看重创作技巧方法、追求笑料,所以难免失之油滑的作品中走了出来。况且,这绝不是刻意而为,而是其创作走向严肃与成熟的标志。
三、文化启蒙与国民性批判的双重变奏
高校图书馆通借通还流程实践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合并、扩招与扩建,很多高校的资源规模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据教育部统计,从1990年1月1日到2006年5月15日,全国原有1086所高校,合并为432所高校。这些合并的高校绝大多数具有一个以上的校区,多的甚至达4~5个校区[1],与之相应的是各高校的图书馆规模的随之扩大。具有多个校区的高校图书馆都面临着有限图书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目前的资源分配方式大多是依据各校区在学科分布上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但由于各高校教学任务会经常随着教学理念不断发生变化,各校区的院系设置也会随之发生调整,且信息时代下学科间的交叉也越来越多,这使得资源的分配与协调很难做到完全符合学科和读者的需要。要弥补这个问题,就要求各校区图书馆之间要及时地做好图书资源共享的工作。开展通借通还服务就是其中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该服务模式缓和了一校多馆模式下读者需求与馆藏资源分布之间的矛盾,使文献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提高了文献资源使用效益,同时,节约了书刊采购的费用[2]。
1通借通还模式简介
目前高校图书馆中常见的通借通还模式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读者使用自己的校园卡到任意校区分馆均可以完成当前位置所在处的分馆馆藏下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但不能对非当前位置所在处的分馆的图书进行借阅和归还;第二种是读者使用自己的校园卡到任意校区分馆都可以归还任何一个分馆馆藏下的图书,但借阅时只能借读者当前所到位置的分馆中的图书,这种模式实质上是“通还不通借”。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就是学生的校园卡在各校区图书馆中的通用,即主要是借阅凭证的“通用”,其实现的也仅是读者对当前位置所在分馆的图书借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还不能实现读者在各分馆之间的异馆借书。过程中,流程管理理论无论是在战略制定层面还是具体环节的设计与操作层面都会起到统领和指导的作用。
2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模式的流程管理实践
2.1现有流程的分析。流程分析是流程管理的第一步。通常是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流程的进行剖析,以发现现有流程中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环节,是形成新的、更为合理的业务流程的重要环节。在前文所述及的两种常见的通借通还模式中,第二种“通还不通借”模式由于提供了可以于任一分馆归还图书的服务而得以被多校区高校图书馆更普遍地采用。山东大学图书馆在2006年3月之前使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其流程大致如图1所示。如何实现对现有资源更高效的共享利用和读者对异馆图书需求更便利的满足,是多校区图书馆在通借通还模式的选择和流程设计上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而对于这种业务流程的关注正是现代管理理论中“流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流程管理(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BPM)是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创造和优化价值为目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它通过对涉及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相关组织活动的管理和协调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企业或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3]。其主要过程是在客户需求分析基础上,结合对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现有流程分析、流程再造与设计、流程维护与优化等环节,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业务是一个需要多部门相互协调的系统工程,在探索与实践这种流程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由于归还到其它馆的图书不能及时运回,导致馆藏搜索信息为“在馆”“可借”的书籍在书库的对应架位上却找不到;其次,读者所在校区的资源分配不可能做到完全契合学生需要,而校区之间距离又比较远,如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和软件园校区之间有大约15公里的距离,且公交、校车均没有直达,间接影响了文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2.2流程的再造与设计。流程再造理论就是基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顾客满意度为最终目标的组织活动改造过程[4]。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利用率,山东大学图书馆尝试对现有通借通还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再改造,并于2016年初形成了新的通借通还流程,2016年3月起开始试运行。新流程的实施主要的馆藏呈“可借”“在馆”的状态才可以进行委托;之后,读者可以在“我的图书馆”中相应图书的“委托信息”中查询到该书的委托状态,委托状态随图书在业务流程中路径的不同分别有“申请中”“运送中”“委托到馆”三种。当委托信息变为“委托到馆”后,读者可持本人正式校园卡到设定的取书地分馆办理借阅手续。所借图书可以于任一校区图书馆归还。该流程的规则有:一是读者委托借阅每次限2册;二是委托申请有效期为2天。如在委托申请保留天数内,因各种原因无法找到委托借阅的图书的话,该委托申请会自动失效。委托申请正式生效前,读者也可以自行取消自己的委托申请。同时如果读者所借图书达到本人最大借阅册数,或有图书超期等违章记录时,将无法提交委托借阅申请。该流程可以如图2表示。是依托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Libsys5.5)的委托借阅模块和OPAC系统的技术支持,实现了山东大学图书馆位于济南市六个校区分馆间纸本图书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即归还图书时,读者在任意分馆均可以完成;借书时,读者持本人校园卡只要选好了取书地,不用劳顿奔波,就可以完成六个分馆中任一个分馆馆藏图书的借阅。山东大学图书馆通借通还流程再造后的通借通还流程主要由三方面的内容构成,分别是:服务流程、业务流程和支持流程。2.2.1服务流程。读者是服务流程的执行者。首先,在借阅图书之前,读者需要登录图书馆OPAC中“我的图书馆”,检索图书并提交委托借阅申请。这里应注意委托的图书必须是本馆无馆藏或馆藏图书已借完,且在其他分馆2.2.2业务流程。相关负责馆员是业务流程的执行者。该流程进一步可细分为送书流程和接书流程。送书流程也可认为主要是找书流程。首先,分馆的负责馆员需要登录汇文的“委托借阅”模块,查找并打印出读者对本分馆的图书委托申请单;然后据此委托单进库找书,对找到的图书在该模块下的“书刊划到”中扫码划到,并按照委托馆藏地的不同进行分类标识和捆扎。该流程中的注意事项是:委托规则规定委托图书到馆后的保留时间是7天。这样就要求负责的馆员在接收当天的委托到馆图书之前,需要在“委托划到管理”栏下,对之前已经过期的委托图书进行下架操作。每天的送书流程中要送出的图书包括三种:当期找到的委托图书、当天下架的过期委托图书和读者所归还的其他分馆的通还图书。为防止图书送错地方,对当期找到的委托图书是按照图书委托馆藏地的不同分别进行标识捆扎;对当天下架的过期委托图书和读者归还的其他分馆的通还图书要按照图书所属馆藏地的不同分别进行捆扎。然后在“物流交接单”上填写相关数据,等待随物流车送回相应分馆。该流程如图3所示。接书流程始于与物流的交接。首先,依据物流随书带过来的“物流交接单”,核对其它分馆送过来的图书信息。正确无误后,对接收到的委托图书在“书刊接收”栏中进行扫码;然后,依该工作日所属的周一至周日的时段不同,分别放到对应时段的委托书架上,等待委托人到馆,利用汇文“流通借阅”模块进行人工借书操作。对接收到的通还书和其它分馆下架的过期委托书则在扫码验收后放回本馆的书库。该流程如图4所示。送书、接书流程的中转衔接是通过物流环节来完成的。试运行期间,不论交接的图书有多少,每天都有物流车和物流工作人员在各个分馆之间依次进行配送,保证了读者委托图书和通还图书的及时送达。2.2.3支持流程。为了保证再造后核心流程的可靠运行,支持流程的再造也不容忽视,其主要体现在人员培训流程上。该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在核心流程再造基本成型后,总馆首先开展的是面向相关负责人的流程介绍和操作培训,以使他们能初步了解流程再造的意义、再造后流程的价值和执行过程;二是在试运行前,面向一线负责馆员的进一步培训,要求负责馆员都能全面掌握流程执行过程;三是各分馆对全体参与馆员在模拟系统上进行实际演练,使得人人都能熟练完成整个过程。通过该培训流程,提升了馆员的业务能力和参与意愿,基本保证了再造后流程的有序进行。2.3流程的维护与优化。流程的维护与优化是流程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当外界需求变化时,优质的流程维护与优化环节会提高流程执行的反应速度,使流程的价值进一步得到提高。在该环节上,山东大学图书馆总馆要求各分馆做好试运行过程中问题的发现、积累和整理工作,及时给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同时不定期地召开有负责人和一线馆员参加的讨论会,对于流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或瓶颈,要求大家积极反馈,提出修改意见,讨论解决方案。这一环节促进了再造后流程的持续改进,形成了通借通还流程的闭环管理系统。
3结语
图书馆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企划方案
为了贯彻《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在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图书馆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党支部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工作方案》,在文理分馆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使这次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理分馆党支部结合本分馆实际情况,特别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和图书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提高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为活动载体,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改革创新活动的方式方法,以活动的开展推进文理分馆党的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充分发挥文理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实现“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办学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服务保障。
二、活动主题
紧紧围绕学校确定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高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的活动目标和图书馆党委制定的创先争优活动方案,本着有利于党支部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参加、有利于活动取得实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更新管理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创建党员先锋岗,让党的旗帜飘起来,让党的歌声嘹亮起来,让党的形象树立起来,让党员的作用发挥起来,大力提升文理分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总体目标
慕课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生的认知调查
【摘要】:为了解医学生对慕课的认识、接受程度及存在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行临床学习的山东大学医学院大四和大五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慕课的总体学习体验感到满意,学生的慕课学习完成率高;但对慕课的学习兴趣在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互动以及临床技能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医学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慕课;医学教育;医学生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s)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近年高等教育界出现的一种颠覆性、创新性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与传统课堂不同,它具有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特点[1-2]。慕课学习者没有人数限制,也不受时间、地理位置、教育水平等的限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由地选择课程,并且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免费或者交付少许费用(需要特定的证书或学分的课程),使学习变得更加便捷、更加个性化[3]。慕课已成功应用于各种学科,并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慕课在医学教育领域迅速发展,相关慕课的数量逐步增加。然而,研究显示[4],由于慕课本身的特点,学习者学习背景、学习动机等的差异,及对慕课概念的认识不足,使慕课辍学率较高,学习任务的完成率偏低。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专业性强、知识体系复杂等特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均包含其中。医学生是医学院校教育的主要受众者。因此,了解医学生在慕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慕课融入医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先前的研究重点多集中在慕课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慕课本科教育建设的研究等方面,而针对慕课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5]:因此,该研究旨在了解慕课在医学生中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及慕课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拟探讨针对性强、容易推广使用的教学改革模式,培养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行临床学习(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的山东大学医学院大学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1.2调查方法该研究采用问卷星软件创建问题和问卷。将设计好的问卷上传至平台—问卷星网站(www.sojump.com)。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慕课的知晓率和兴趣;②慕课学习动机;③慕课注册和证书获得率;④影响慕课学习的因素;⑤对慕课的体验。问卷内容包括:受试者的个人信息(性别、班级)、是否了解慕课、了解途径、注册(或登录)的平台、慕课学习完成情况、是否注册过任何一门学科及学科数量、是否认证过任何一门学科及学科数量、慕课学习的体验等。受试者自愿匿名填写问卷,运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法做态度调查。1.3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
近两年来,团淄博市临淄区委坚持“团结务实,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本地实际,在广大在校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领会、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意识已逐渐扎根于临淄区广大大学生的心中,他们从被接受“三个代表”思想教育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为宣传家乡、建设家乡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团队组织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动力源泉。去年以来,面对本区设有高校,大学生实践活动组织薄弱的具体实际,团区委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想,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思路,以“知家乡”系列活动为先等,以“宣传家乡、服务家乡”系列活动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发动广大返乡大学生开展系列宣传、服务、实践活动,为实践基层地方团委开展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社会实践活动调出了一条新路。
一、开展“知家乡、爱家乡”系列活动,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广大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
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军。目前,临淄区共有在校大学生(本科)5000人左右,他们身处文化教育战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和冲锋队。如果把这些大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创新的潜能挖掘出来,就会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建设战斗力量。针对在校大学生思想观念淡薄,对故乡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区委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历史知识宣传,在2001年暑假举办可“知家乡、爱家乡”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区委通过文学宣传、举办文化历史讲座,组织收看齐国历史文化宣传片,组织大家参观历史文化景点、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活动,使大家对临淄的历史、文化、经济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动员广大大学生集思广益,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言献策,为地区发展做贡献。广大大学生纷纷利用活动契机,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工作,各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到齐鲁石化、炼油厂、中轩酒厂、增塑剂厂等企业,制作了细致、深刻的调查报告,受到了所在院校的表彰,激发了大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以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好的基础和开端。
二、抓大放小,点面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践三个代表
近两年来,团淄博市区委坚持“团结务实,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本地实际,在广大在校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领会、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意识已逐渐扎根于区广大大学生的心中,他们从被接受“三个代表”思想教育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为宣传家乡、建设家乡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团队组织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动力源泉。去年以来,面对本区设有高校,大学生实践活动组织薄弱的具体实际,团区委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想,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思路,以“知家乡”系列活动为先等,以“宣传家乡、服务家乡”系列活动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发动广大返乡大学生开展系列宣传、服务、实践活动,为实践基层地方团委开展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社会实践活动调出了一条新路。
一、开展“知家乡、爱家乡”系列活动,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广大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
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军。目前,区共有在校大学生(本科)5000人左右,他们身处文化教育战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和冲锋队。如果把这些大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创新的潜能挖掘出来,就会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建设战斗力量。针对在校大学生思想观念淡薄,对故乡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区委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历史知识宣传,在2001年暑假举办可“知家乡、爱家乡”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区委通过文学宣传、举办文化历史讲座,组织收看齐国历史文化宣传片,组织大家参观历史文化景点、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活动,使大家对的历史、文化、经济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动员广大大学生集思广益,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言献策,为地区发展做贡献。广大大学生纷纷利用活动契机,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工作,各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到齐鲁石化、炼油厂、中轩酒厂、增塑剂厂等企业,制作了细致、深刻的调查报告,受到了所在院校的表彰,激发了大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以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好的基础和开端。
二、抓大放小,点面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
工作,并在服务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为设有高校地区搞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新路。
区团委大学生实践工作报告
近两年来,团市区委坚持“团结务实,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本地实际,在广大在校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领会、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意识已逐渐扎根于区广大大学生的心中,他们从被接受“三个代表”思想教育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为宣传家乡、建设家乡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团队组织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动力源泉。去年以来,面对本区设有高校,大学生实践活动组织薄弱的具体实际,团区委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想,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思路,以“知家乡”系列活动为先等,以“宣传家乡、服务家乡”系列活动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发动广大返乡大学生开展系列宣传、服务、实践活动,为实践基层地方团委开展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社会实践活动调出了一条新路。
一、开展“知家乡、爱家乡”系列活动,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广大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
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军。目前,区共有在校大学生(本科)5000人左右,他们身处文化教育战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和冲锋队。如果把这些大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创新的潜能挖掘出来,就会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建设战斗力量。针对在校大学生思想观念淡薄,对故乡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区委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历史知识宣传,在2001年暑假举办可“知家乡、爱家乡”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区委通过文学宣传、举办文化历史讲座,组织收看齐国历史文化宣传片,组织大家参观历史文化景点、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活动,使大家对区的历史、文化、经济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动员广大大学生集思广益,积极为家乡建设献言献策,为地区发展做贡献。广大大学生纷纷利用活动契机,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工作,各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到齐鲁石化、炼油厂、中轩酒厂、增塑剂厂等企业,制作了细致、深刻的调查报告,受到了所在院校的表彰,激发了大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以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好的基础和开端。
二、抓大放小,点面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
设计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要求教师掌握大量的素材和案例,在教学中较多地进行互动与交流。本文通过分析设计类开放课程在完善教学建设、促进教学方法改革以及辅助课程建设实践的作用,以实际课程建设实践让教和学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从而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对国内设计类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设计教学;教学方法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缩写为MOOC,音译为“慕课”)等新型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在线开放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拓宽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也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山东大学依托本科教学工程全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引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使开课数量和质量、教学改革应用等重要指标均名列前茅,同时积极开展校内“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建设,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全校师生。其中,设计类课程已经成为山东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一大亮点。“设计创意生活”于2015年在智慧树上线,已经成功运行了四个学期,受益面覆盖134所高校的32835名学生。“人人爱设计”于2015年11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以来,广受学生喜爱,选课总人数达到277918人。该课程还在超星尔雅通识课上线,三个学期共有443所高校的58208名学生选修并通过考核获得学分。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与传统的课程教学相比,其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有较大的区别。针对在线课程建设难度大、运行繁琐、推广难、学生缺乏主动性的特点,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组建跨地域、跨学校的设计类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众筹式建设、共享式教学”的新型合作关系,让每个人可以随时随地以任何形式参与教学活动。开放课程中,教师还能够通过手机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参与讨论,大大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一、以共享为核心的设计类课程完善开放式教学建设
在线开放课程不同于以往的精品课程和精品共享课,是通过设计专业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让教和学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从而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在2015年12月的“人人爱设计”课程公告中,曾提出了“分享式学习”的概念:“分享式学习不是简单地接收知识,它将改变以往的从教到学的简单给予关系,把学习变成一种集体参与和集体创造。老师和学生,每个人都是一个分享者,平等而开放。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体验分享给所有人。当更多的人走在一起,分享更多独特的、有趣的、个性的学习,我们才能彻底找回学习的乐趣。”2017年,在“设计史话”慕课的建设和运行过程形成了“共享式教学”的新模式,该课程既是一门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设计文化普及课,又是对全国近千所高校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工业设计史”的有益补充。课程基于知识共享的思想组建了一支基于互联网进行远程合作的新型教学团队,主讲教师分别来自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助教则是来自十几个不同高校的专业老师,每个老师都可以把自己制作的各种课件、视频、文档等备课材料上传到课程网站上进行分享,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另外,其他高校应用本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讨论又可以上传回课程网站上,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变成了新知识的创造者。在很多高校,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只有一两名老师任教,不仅缺乏与同行之间的交流,而且在备课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共享式教学”通过互联网合作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和集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备课资源共享。节省了老师的精力,节约了时间;二是优质课件视频共享。让一些教学条件欠缺的高校师生有机会接触到更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三是教学互动的共享。开放课程通过讨论区、QQ群、公告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展开互动,让更多老师参与到课程的课堂交流和课后讨论;四是教学效果考核的共享。开放课程通过作业和互评、单元测试、在线考试等方式对每个学生给出成绩评定,也可用于评定老师成绩的依据。
二、以学为中心的开放课程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硕士学位招生工作通知
有关学位授予单位:
根据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09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关于做好2009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名工作的通知》(学位中心[2009]43号)精神,现就做好我省2009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通知如下:
一、报名
(一)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的时间为2009年7月1日至17日,现场报名的时间为7月18日至20日。
(二)报考者在规定的网报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网站,按照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
(三)安排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大学、鲁东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等13个单位设立现场报名点。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在规定的现场报名时间内,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照相、缴费,领取并认真阅读《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考生应试守则及违规处理规则》,确认报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