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茶园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3:50: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山地茶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山地茶园高产管理技术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山地茶园;优质高产;管理技术
论文摘要从茶园全程机剪机采、测土配方施肥、微蓄微灌、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山地茶园的高产管理技术,以期指导茶农对山地茶园的管理,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1茶园全程机剪、机采技术
(1)机采茶园宜选择平地、15°以下缓坡或等高梯地、土层深厚、树势健壮、无缺株断行的常规茶园和密植茶园。新种茶园应选用发芽整齐、持嫩性较好的迎霜等无性系良种。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80cm、小行距33cm、株距33cm、行长30~40m、阶梯茶园梯面宽应不少于200cm、树高应维持在60~80cm,并在行间保留15~20cm的操作道。
(2)机采茶园要有较高的肥培管理水平,应重施有机肥,增施氮肥,配施叶面肥。施肥标准可根据上年鲜叶产量确定,每100kg鲜叶年施纯氮4~6kg,氮、磷、钾比例按4∶1∶1配施。机采茶园在除草时应特别注意要除尽丛内杂草,清除异物,以免机采时影响鲜叶净度,危及人、机安全。在深翻、开沟等作业时应注意平整地面,以利于行走。
(3)一般长期手工采摘的茶树过渡到机械采摘,必须视树势状况,利用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树冠修剪技术,结合改土、改园,以复壮树势和改造树冠,待树冠形成平整的采摘面后,才能实行机采;没有进行良好修剪的茶园,不适宜机采。
山地茶园高产技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山地茶园;优质高产;管理技术
论文摘要从茶园全程机剪机采、测土配方施肥、微蓄微灌、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山地茶园的高产管理技术,以期指导茶农对山地茶园的管理,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1茶园全程机剪、机采技术
(1)机采茶园宜选择平地、15°以下缓坡或等高梯地、土层深厚、树势健壮、无缺株断行的常规茶园和密植茶园。新种茶园应选用发芽整齐、持嫩性较好的迎霜等无性系良种。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80cm、小行距33cm、株距33cm、行长30~40m、阶梯茶园梯面宽应不少于200cm、树高应维持在60~80cm,并在行间保留15~20cm的操作道。
(2)机采茶园要有较高的肥培管理水平,应重施有机肥,增施氮肥,配施叶面肥。施肥标准可根据上年鲜叶产量确定,每100kg鲜叶年施纯氮4~6kg,氮、磷、钾比例按4∶1∶1配施。机采茶园在除草时应特别注意要除尽丛内杂草,清除异物,以免机采时影响鲜叶净度,危及人、机安全。在深翻、开沟等作业时应注意平整地面,以利于行走。
(3)一般长期手工采摘的茶树过渡到机械采摘,必须视树势状况,利用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树冠修剪技术,结合改土、改园,以复壮树势和改造树冠,待树冠形成平整的采摘面后,才能实行机采;没有进行良好修剪的茶园,不适宜机采。
山地茶园管理技术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山地茶园;优质高产;管理技术
论文摘要从茶园全程机剪机采、测土配方施肥、微蓄微灌、茶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山地茶园的高产管理技术,以期指导茶农对山地茶园的管理,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1茶园全程机剪、机采技术
(1)机采茶园宜选择平地、15°以下缓坡或等高梯地、土层深厚、树势健壮、无缺株断行的常规茶园和密植茶园。新种茶园应选用发芽整齐、持嫩性较好的迎霜等无性系良种。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80cm、小行距33cm、株距33cm、行长30~40m、阶梯茶园梯面宽应不少于200cm、树高应维持在60~80cm,并在行间保留15~20cm的操作道。
(2)机采茶园要有较高的肥培管理水平,应重施有机肥,增施氮肥,配施叶面肥。施肥标准可根据上年鲜叶产量确定,每100kg鲜叶年施纯氮4~6kg,氮、磷、钾比例按4∶1∶1配施。机采茶园在除草时应特别注意要除尽丛内杂草,清除异物,以免机采时影响鲜叶净度,危及人、机安全。在深翻、开沟等作业时应注意平整地面,以利于行走。
(3)一般长期手工采摘的茶树过渡到机械采摘,必须视树势状况,利用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树冠修剪技术,结合改土、改园,以复壮树势和改造树冠,待树冠形成平整的采摘面后,才能实行机采;没有进行良好修剪的茶园,不适宜机采。
密植茶园生态发展论文
摘要密植速生茶园既具有早产、丰产以及良好的经济收益,又具有覆盖、固土以及防治水土流失的显著作用。作为植物性的措施,建设密植速生茶园对于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平衡、保障三峡水利枢纽的优质高效以及长期的利用意义重大。因而要在重新认识密植速生茶园的基础上,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中心,推动三峡库区的密植速生茶园建设。
关键词密植速生茶园;三峡库区;生态平衡;发展对策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库区每年都会根据产业调整以及库区生态保护的需要,种植一些经济林木。如三峡大坝坝头的秭归县,近3年来通过三峡库区发展项目中的茶叶项目支持,每年至少发展新茶园333hm2,而且全部是以密植茶园的形式发展。按照规划,该县今后几年将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直至全县茶园面积达到667hm2。因此,有必要从保持库区生态平衡、维护三峡大坝安全的角度,重新认识发展密植速生茶园的意义,进一步完善密植速生配套技
术,以指导库区茶园的建设与发展。
1对密植茶园的历史评介
20世纪70年代,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从实践中总结出1套茶树种植技术,即密植速生。密植速生技术在全国各地都有推广,包括三峡地区的一些茶区。实践证明:密植速生茶园较之传统的以单条方式种植的茶园,特点在于“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例如一般单条播的传统茶园,播种后经3~4年培育才能成园投产,而密植速生茶园大都第2年便可采摘。传统茶园单条播茶园至少播种8年后才能进入高产期,传统的稀窝大蔸茶园需时间则更长,而密植速生茶园5年即进入高产期,干茶最高产量可达3750~4500kg/hm2。
建设密植速生茶园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对密植茶园的历史评介;重新认识茶园密植,发挥其在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推动三峡库区密植茶园建设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库区每年都会根据产业调整以及库区生态保护的需要、“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三峡境内山高坡陡,暴雨集中,自古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库区内大量泥沙仍滞留于库区,这就是说库区水土流失依然存在、采用多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6.00m3/hm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选择建园模式、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蓄排系统、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确定种植方式、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运用综合技术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密植速生茶园既具有早产、丰产以及良好的经济收益,又具有覆盖、固土以及防治水土流失的显著作用。作为植物性的措施,建设密植速生茶园对于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平衡、保障三峡水利枢纽的优质高效以及长期的利用意义重大。因而要在重新认识密植速生茶园的基础上,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中心,推动三峡库区的密植速生茶园建设。
关键词:密植速生茶园;三峡库区;生态平衡;发展对策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库区每年都会根据产业调整以及库区生态保护的需要,种植一些经济林木。如三峡大坝坝头的秭归县,近3年来通过三峡库区发展项目中的茶叶项目支持,每年至少发展新茶园333hm2,而且全部是以密植茶园的形式发展。按照规划,该县今后几年将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直至全县茶园面积达到667hm2。因此,有必要从保持库区生态平衡、维护三峡大坝安全的角度,重新认识发展密植速生茶园的意义,进一步完善密植速生配套技术,以指导库区茶园的建设与发展。
1对密植茶园的历史评介
20世纪70年代,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从实践中总结出1套茶树种植技术,即密植速生。密植速生技术在全国各地都有推广,包括三峡地区的一些茶区。实践证明:密植速生茶园较之传统的以单条方式种植的茶园,特点在于“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例如一般单条播的传统茶园,播种后经3~4年培育才能成园投产,而密植速生茶园大都第2年便可采摘。传统茶园单条播茶园至少播种8年后才能进入高产期,传统的稀窝大蔸茶园需时间则更长,而密植速生茶园5年即进入高产期,干茶最高产量可达3750~4500kg/hm2。
节水灌溉研究分析论文
我省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大别山、桐柏山及伏牛山地区,这里产茶历史悠久,早在1200多年前就是老茶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茶叶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至1999年,全省茶园面积达60万亩,开采45万亩,年产茶叶850万公斤,产值2.3亿元。桐柏山地处南北方分界线,山区地形、地貌及气候等自然条件极适合茶叶生长,茶产量及茶叶质量均较好,且群众已普遍掌握了娴熟的茶叶种植、采集、加工技术。经过种植结构调整比较,种茶经济效益最好,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1桐柏茶区简介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豫鄂交界处,总面积1941平方公里。县域地貌以浅山、丘陵为主,斜贯县境的桐柏山构成地貌的骨架,境内河流密布,属淮河水系。桐柏处于亚热带边缘,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县域植被覆盖率高,大气质量好,适宜种植茶树。现茶园面积已达2500余亩,名优产品荟萃,其中“太白银毫”、“淮源剑毫”、“水濂玉叶”、“桐柏毛尖”、“清淮绿棱”分别获得部优、省优产品奖。
2茶园节水灌溉必要性
桐柏县属于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处于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分界线,多年平均降雨量1168毫米,属于南阳市降雨量较大区域。但降雨年际变化大,最大降雨量1931毫米,最小降雨量629毫米,最小降雨量不足最大雨量的三分之一。降雨在年内分配也不均匀,降雨集中在6~9月份,且多以暴雨型式出现,约占全年降雨量69%,干旱季节持续时间较长。造成的结果是旱涝不均,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且灾害的发生特别频繁。
茶树基地一般土地比较贫瘠,生产季节经常出现“伏旱”和“秋旱”,有时也有“春旱”,对茶叶产量质量影响很大。茶园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75%时最适宜茶树生长,若低于50%时茶芽生长缓慢,如果减少到30%,茶芽生长停止,持续时间长时,茶树会出现萎蔫甚至死亡现象。若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75%,茶树受渍,生长受抑制,持续时间较长将会死亡。
分析高香型乌龙茶盛产培养技术
摘要:介绍了茶业新区高香型乌龙茶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选址建园、茶树定植、茶园管理、合理施肥、茶树修剪、合理采摘与适时封园等内容,以促进高香型乌龙茶生产发展。
关键词:高香型乌龙茶;无公害;栽培技术;茶业新区
**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福建省**县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近年来,乌龙茶市场得到了客商的极大关注,各地纷纷投资生产乌龙茶,从而带动了全国乌龙茶消费的热潮。为此,大力引种高香型乌龙茶品种栽培示范,现将高香型乌龙茶在茶业新区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址建园
一是严格选地。按无公害茶叶生产和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pH值4.5~6.5、有机质>1.5%、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以下、水源充足的红黄壤土地块。生产基地选择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交通方便的缓坡地带新建茶园。二是统一规划。茶园的开垦按规划要求,合理布局茶行及配置茶园遮荫树。把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机械化耕作为重要目标,严把质量关,进行科学劈山,尽量合理多保留一些原有植被,防止砍光烧光,造成大片生产基地阳光曝晒和水土易流失。选择能与茶树共生互惠、主干分枝部位较高、病虫害少、与茶树无相同的病虫害、能扬茶树之长、避茶树之短、适宜当地种植并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优良树种给予保留,也可零星间隔栽种一些杨梅等经济林,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三是表土回沟开垦。先开路后建园开山,心土打梗,表土填回定植沟,自下而上开垦。坡度在15~25°的山地,开等高梯层,台面等高,外高内低,外有土埂内有节节沟。台面宽2m以上,定植沟宽深均60cm,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株距20~30cm或40~50cm,行距160~200cm,挖定植沟与表土回沟同时进行,施足底肥。在水沟边每隔15~20m设1个宽2~3m、深1m的水池,利于蓄水抗旱,减少水土流失。坡度在15°以下的山地,顺坡种植。然后在规划好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10~20cm挖去放在两种植行间或内壁,再将新土挖去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间或在外埂,再把底土挖松25cm左右,施入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入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利用老茶园开垦条沟进行种植的,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处理。
二、茶树定植
剖析高香型乌龙茶无公害培植管理技术论文
摘要:介绍了茶业新区高香型乌龙茶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选址建园、茶树定植、茶园管理、合理施肥、茶树修剪、合理采摘与适时封园等内容,以促进高香型乌龙茶生产发展。
关键词:高香型乌龙茶;无公害;栽培技术;茶业新区
安溪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福建省安溪县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近年来,乌龙茶市场得到了客商的极大关注,各地纷纷投资生产乌龙茶,从而带动了全国乌龙茶消费的热潮。为此,大力引种高香型乌龙茶品种栽培示范,现将高香型乌龙茶在茶业新区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选址建园
一是严格选地。按无公害茶叶生产和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土壤pH值4.5~6.5、有机质>1.5%、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以下、水源充足的红黄壤土地块。生产基地选择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交通方便的缓坡地带新建茶园。二是统一规划。茶园的开垦按规划要求,合理布局茶行及配置茶园遮荫树。把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机械化耕作为重要目标,严把质量关,进行科学劈山,尽量合理多保留一些原有植被,防止砍光烧光,造成大片生产基地阳光曝晒和水土易流失。选择能与茶树共生互惠、主干分枝部位较高、病虫害少、与茶树无相同的病虫害、能扬茶树之长、避茶树之短、适宜当地种植并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优良树种给予保留,也可零星间隔栽种一些杨梅等经济林,改善茶园生态环境[1]。三是表土回沟开垦。先开路后建园开山,心土打梗,表土填回定植沟,自下而上开垦。坡度在15~25°的山地,开等高梯层,台面等高,外高内低,外有土埂内有节节沟。台面宽2m以上,定植沟宽深均60cm,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株距20~30cm或40~50cm,行距160~200cm,挖定植沟与表土回沟同时进行,施足底肥。在水沟边每隔15~20m设1个宽2~3m、深1m的水池,利于蓄水抗旱,减少水土流失。坡度在15°以下的山地,顺坡种植。然后在规划好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10~20cm挖去放在两种植行间或内壁,再将新土挖去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间或在外埂,再把底土挖松25cm左右,施入基肥,并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将表土翻入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做成种植条行以备种茶。利用老茶园开垦条沟进行种植的,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处理。
2茶树定植
果茶局“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
一、“十二五”产业发展与效果
“十二五”期间我县果茶产业规模得到较大发展,产品品质和产量得到较大提升,提升了产品加工能力,成本较低和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1、扩大了种植规模。在“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我县在现代农业项目的推动下,我县大力推进标准化生态园建设。至今,全县果业面积已达到17.7万亩,其中柑橘面积13.7万亩,柑橘总产量达到6.3万吨,产值达到1.89亿元,以脐橙为主的柑橘产业已经成为我县最具优势和最具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1万亩,主要集中在东村、崇贤、方太等乡镇。
2、提升了加工能力。培育了“将军果业、XX果业、景林农业”三个省级龙头企业,瑞阳农业、国力农业两个市级龙头企业,在将军红和瑞阳农业万吨气调库的基础上新建2个5000吨脐橙保鲜贮藏库,分别新建XX果业加工生产线1条、国力农业加工生产线2条,现全县共有脐橙加工生产线7条,进一步提升了我县脐橙加工增值能力。
3、提升了果品质量及产量。在现代农业项目推动下,对全县1.5万亩脐橙园实施了滴灌安装,分别新建XX果业、将军果业2个有机脐橙基地,绿色食品基地6个,我县果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4、提升了营销能力。在县财政的支持下,我县开拓了XX和XX等省、市场,对接经销商,在当地举办脐橙推介会,开展果品营销,积极参与中国XX国际脐橙节和中国东盟优质水果等推介活动,提升了我县脐橙产业果品营销能力和产业效益。
生态茶园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模式
摘要:婺源县按照全国茶叶标准园建设要求,以有机为导向,推广种植国家级茶树良种,示范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简要介绍了婺源县“头上戴帽,腰间系带,脚下穿鞋”的生态茶园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生态茶园;优质高效;技术模式
婺源县按照全国茶叶标准园建设要求,以有机为导向,实施“头上戴帽,腰间系带,脚下穿鞋”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推广种植“鄣科1号”“上梅洲种”“婺绿1号”等茶树良种,提高良种率;示范应用灯光诱杀、信息素诱捕和生物农药综合防控技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次数;在产品结构上采用名优茶和出口茶生产相结合,提高茶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茶园绿色优质高效。
1模式适宜区域与基本条件要求
婺源县生态茶园建设模式适宜区域为赣东北茶叶产区。园地基本条件要求:一是园地应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周围自然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平坦地、缓坡地和山地,并与交通干线、工矿企业、垃圾场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二是周围及上风口无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三是周围没有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农药的污染,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60cm以上,土壤质地疏松,通气性良好,不积水,耕层有机质>1.5%,pH值5.5~7.5。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中的二级标准。
2建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