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3:25: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陕北民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陕北民歌

钢琴改编陕北民歌演奏论文

摘要:在大量中国钢琴作品中,无疑根据民间歌曲、曲调改编创作而成的钢琴曲占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作品中,有相当数量优秀的具有陕北风味的钢琴作品。陕北民歌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会唱几句。而由此改编的钢琴曲都是极受欢迎的演奏曲目和优秀的钢琴教材,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欢迎。同时,这也给我们钢琴表演艺术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

关键词: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演奏方法演奏技巧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琴演奏水平不断提高,大量中国钢琴作品也纷纷涌现出来,更被诸多钢琴家在国际舞台上频频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所表现的美学品格,思想情趣是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在这些作品中,更有一种山水意象和善美精神。同时,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的精义所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现在以民歌或创作歌曲为主题改编的钢琴曲无疑在我国钢琴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并非是单纯的改编,而是重新进行了组织与整理,类似的做法在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之中,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做法。它们绝大多数为取材于民间音乐的标题小品或主题变奏曲,其旋律流畅突出,和声简明清晰,民族色彩鲜明以及更多考虑到钢琴演奏的实用性。因而它们比较容易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并在教学中广泛采用。这些民歌小调或传统音乐曲调。不仅具有广泛流传,容易演唱等特点,在创作技法上这些小曲都将民间音调与特定的和声语言想结合,织体处理精致,具有较鲜明而强烈的民族风格。而且,这些乐曲还具有很强的演奏效果,许多作品成为钢琴家们经常在国内外演奏的曲目,及国际钢琴比赛指定曲目。

陕北民歌是广为流传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民歌,是陕北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和体现。信天游产生并流行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气候影响了陕北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促成了民歌尤其是山歌的流传。陕北黄土高原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特色,使得这一地区的民歌在演唱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方法和风格特色。由陕北民歌曲调改编创作的钢琴曲,可谓是中国钢琴作品里最广为流行的曲目,由于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音乐文化,特殊的环境背景,从而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例如常被钢琴家们演奏的《兰花花》、《翻身的日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南泥湾》、《兄妹开荒》、《黄河船夫曲》、拥《军秧歌》、《军民大生产》、《工农齐武装等》。这些作品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些陕北民歌曲调改编而成的歌曲已成为大家非常熟悉喜欢的旋律,再去欣赏钢琴曲时,基本上没有理解障碍,反而从中更能感受到钢琴特有的声响、音乐、和声的变化带来的新的享受。因此,由此改编的钢琴作品在演奏上也有着相应的独特方法和技巧。

一、旋律歌唱性

旋律是音乐中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许多优秀的中国钢琴曲如《绣金匾》、《松花江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甚至《黄河》钢琴协奏曲都是听众普遍接受和喜欢的音乐文化作品,因为他们有以优美的民族旋律为基础的美感,以及融合传统音乐的演奏法、装饰法、音型法等等。要弹好旋律首先要认真读谱,找到旋律的动向,语言,韵味,形态。要弹好旋律,首先要理解旋律,只有靠自己反复多练,多听,才能体验到作曲家意图,音乐的风格,句子的结构以及思想中的音色,表现的内涵、语气等等。每一句旋律都要有恰当的呼吸,旋律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要主次分明,句尾的旋律也要有始有终,但不一定都是渐弱,有时需要渐强,渐慢或逐渐消失,这都要根据作者的意图而定。在弹奏陕北钢琴作品时,应当先了解曲子的创作年代,及相关改编民歌创作背景。民歌是钢琴曲创作的源泉,故若能熟悉民歌,演奏钢琴曲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查看全文

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演奏论文

一、旋律歌唱性

旋律是音乐中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许多优秀的中国钢琴曲如《绣金匾》、《松花江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甚至《黄河》钢琴协奏曲都是听众普遍接受和喜欢的音乐文化作品,因为他们有以优美的民族旋律为基础的美感,以及融合传统音乐的演奏法、装饰法、音型法等等。要弹好旋律首先要认真读谱,找到旋律的动向,语言,韵味,形态。要弹好旋律,首先要理解旋律,只有靠自己反复多练,多听,才能体验到作曲家意图,音乐的风格,句子的结构以及思想中的音色,表现的内涵、语气等等。每一句旋律都要有恰当的呼吸,旋律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要主次分明,句尾的旋律也要有始有终,但不一定都是渐弱,有时需要渐强,渐慢或逐渐消失,这都要根据作者的意图而定。在弹奏陕北钢琴作品时,应当先了解曲子的创作年代,及相关改编民歌创作背景。民歌是钢琴曲创作的源泉,故若能熟悉民歌,演奏钢琴曲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例如,《绣金匾》这首作品以陕北民歌《绣金匾》为素材。配以生动,丰富的钢琴语言,表现出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后,军民无比喜悦的心情及解放区欣欣向荣的景象。匾,是一种表示尊重或用来颂扬某人某事的长方形木牌或绸布。通常镶上或绣上颂扬文字。在陕西关中一带,人们为了表彰,赞颂某人某事,一般先请人把颂扬文字写下来,再由妇女们一针一线绣到绸布上,这便是绣金匾。绣金匾是一件隆重的事,妇女们在绣金匾时总是抱着非常忠诚的心情,民歌《绣金匾》所表现的内容就是这样。

《绣金匾》以亲切充满深情的民歌曲调,以一腔真挚之情歌颂、总司令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就已在陕北解放区,解放后流行于全中国,钢琴作品基本上保持了原民歌朴素而优美的旋律,加以钢琴的织体,构成了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作品。原民歌的结构是上、下两句,重复下句,使其更为完整而深情。这首作品也保持了它的基本结构。此外,为使其钢琴化,作曲家运用了中国乐器古筝的某些演奏法。

乐曲的主题表现的像丰满的齐唱,特别是右手的高声部更像是明亮且带有花腔的歌唱,不仅反应注意其旋律的清晰性,还应看到修饰旋律的花腔音符应轻声弹奏,以达到不干扰主线条的歌唱,还注意到灵巧为宜。因此,演奏者要把三十二分音符很清楚地弹奏出来,并突出旋律部分。

在演奏《绣金匾》时,要注意乐句的呼吸,如歌唱般把每个月句动人的旋律表达出来,旋律要尽量演奏的婉转,那些突出的旋律音注意不要弹得太硬。特别是装饰音的演奏,虽然要明朗,但声音不能炸,生硬。

查看全文

陕北民歌发展分析论文

从来的民歌都是与群众的生活、劳动、心情、思维,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说,没有一个聋哑人是曲作者,而双目失眠的人,却成了令人瞩目的著名音乐家。

为啥要这样说呢?因为,曲的形成,是与人的直觉、感觉、视觉,特别是听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人们往往会从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声响种、飞禽走兽中、人与动物的喜怒哀乐中,能获取最美妙的乐曲,也能创作出最动人的歌词,而倍受听众的欢喜。如《百鸟朝凤》,就是作者根据飞禽的叫声,进行了艺术加工,从而成了经典之作。《黄河大合唱》就是借用黄河奔腾不息的怒涛,来反映抗日民众反抗外来入侵者的愤懑。事实上,这首歌在如火如荼的抗日年代中,就是起了千军万马都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这就是说,只要从纷繁的生活中,从瞬息变化的大千世界中,从人们的恩恩怨怨中,从日常的并不经意的现象中,收集各种不同凡响的声音、声响,那末歌词的形成与其匹配的乐曲,就会自然而然地联姻,就会产生很多美妙的灵感。这样,不同的歌词,就有不同凡响的曲子出现。也可以这样说,只要你努力去认识`、去发现,好的创作成果是不难取得的。如当前唱得很红的某首歌曲,曲作者就是在赶期创作的前提下,怎么也完不成任务,可是当他蹲厕所时,听到水流的声音,顿时来灵感,五分钟就写成此曲谱。不过,我们不是提倡人人蹲厕所找灵感,而是对有志者或者爱好者提个醒:你要随时注重生活中的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也许就那么一点,就是启动你灵感的金钥匙。对那些不思其中奥妙者,只能对他说:你就永远等着吧,天上会掉下馅饼的。

事实上,很多著名的歌曲的形成,都与他周围的环境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当然,陕北民歌的形成,就更不例外了。是陕北的穷山恶水,是陕北的地理环境,是陕北的风土人情,是陕北大山里的人们,深重地影响了陕北民歌的产生与形成。好多外地同志,每提起陕北民歌,老觉得太凄凉,太伤感。由此推断,陕北太苦太贫穷了。殊不知,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产生出最优秀的民歌,越是偏辟的地方越能收集到最能出神入化的艺术精华。因为,所处在那个环境里的人们,他们也渴望幸福,也要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也需要娱乐,也有浓浓的人情味。所以,不明就理的外界人,老是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中来了解现在的陕北,是不是有点时代的退步?

现在的陕北,有的是煤炭,天然气,石油,稀土,钾盐等地下矿藏,而且储量相当丰富。陕北人就是靠着这些资源,在建设、美化着自己的家园。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得越来越甜蜜。有句顺口溜是这样描写的:“不要把受苦人来小看,拦羊的抽起红塔山。”既然如此,由于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相应地,新的信天游,也应该是欢快活泼的,应该是层出不穷的。然而,事与愿违,信天游唱不起来了,这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在“开发西部”的新形势下,让信天游断了当,这不是咄咄怪事?我们将怎样向父老乡亲交待呢?应该值得每一个关心陕北的人去思考了。

事实上,创作陕北民歌也不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只要你热爱陕北,熟悉陕北,只要你是有灵感的人,只要你有听觉的存在,你就很可能有感而发,你就很可能创作出优秀歌曲来的。问题是,天下事,不难有心人;难的是,有心人不留心一闪而过罢了。这正如,有的人当了一辈子音乐教师,也没有写出一首普通歌曲一样。其实,对这种人是不难理解的。这种人,充其量不过是传话筒、留声机而已,再能说什么呢?这或许是"只有状元徒弟,而没有状元师傅"的见证,也或许只能说是平庸之人可怜的一点点水平而已。正如一位音乐教师对我说过:“你叫我教任何乐曲我都不含糊,可你叫我为词去谱曲,那简直是赶着鸭子上架哩。”是呀,我们总不能强人所难的。

对于陕北民歌的创作,尽管说其语言平淡无奇,并不华丽瞩目。但是,只要你留心品位,她的独特性与偶然性,是一般民歌所不可比拟的。尤其她那恢弘的意境与特殊的意义,是无法形容的。尤其那些看起来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有着惊人的表现手法。同一句话或同一个词,因为语气的轻重有别,却有着不同凡响的多种意义产生。所以说,她就是以极普通的陕北方言,来表现非常意义的心声的。比如说,《东方红》的首句:“东方红,太阳升。”这在一般人的眼里,这是天天司空见惯的事,谁都要不以为然。但是,在作者李有源的眼里,却成了歌颂共产党和的最真挚的语言。以东方日出红胜火作比喻,来表达受苦受难人民的心声,一点也不显得做作。相反,那恢弘磅礴的气势,却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其实,只要把整个歌词的内容相连起来看,可就不是一般化所能言的啦。因为,那是受苦受难的穷苦大众发至内心的感情,是对共产党与的高度评价。而正是这二者之间的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有新中国的今天。前一度时期,各种媒体再也不传播此歌曲了,好多老百姓说,放那些叽哩哇啦的乐曲,听起来很别扭,很不是个滋味!还是《东方红》好听,多雄壮,多有力量!人听起来,心里总觉得暖烘烘的。

查看全文

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论文

陕北位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具有独特的地貌,大自然用它鬼斧神工的艺术魅力,精雕细刻,雕刻出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在历史上陕北属边塞要地,是我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区域,由于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独特的环境中,产生了陕北特有的风土文化——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具有高亢、悠扬的旋律和清新、质朴的风格,以其感情的真挚深深的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民间歌唱家把内心无尽的寂寥,炽热的企盼,复杂的感情,毫无保留的宣泄出来。真实的表现了陕北人的精神世界和陕北的自然景观、地方民俗。陕北民歌包涵了陕北人生活的全部,她们当中绝大部分是情歌,这一点与其他民歌相似,充分体现出陕北女子的泼辣与柔情,体现出陕北汉子纯朴敦厚的性格。如:只要和妹妹搭对对,铡刀剁头也不后悔。三天没见哥哥的面,拉上个黑山羊许口愿。这种直爽的表达方式,很难相信出自是见了外人连说话都脸红的陕北农村姑娘的口中。

陕北民歌道出了年轻人对纯洁的爱情追求和向往。如《五哥放羊》中“有朝一日天睁眼,我和我的五哥把婚完。”尽现了妹子对她的情哥哥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对幸福生活中期望。和这首歌相比,同样是放羊人的男主人《陕北自由汉》却是包含心酸和无可奈何的寂寞,“渴了喝凉水,饿了就吃干粮,想哭我就哭,想唱我就唱,想喊我就喊,想骂我就骂,哎……”从这点可以看出陕北民歌的热情直白,没有半点‘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解放前,有一支特殊的运输大队——赶骡队,活跃在三边,绥德,米脂及周边地区。说他们是运输大队,其实也不过是几个或者十几个人,赶着几十头骡子和毛驴,来回贩运货物,主要是食盐、毛皮等,风里来,雨里去。运输队成员大多是青壮劳力,一年四季来来回回难得有几次回家,特别是有些还是刚结婚不久的,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踏上赶脚汉的路。那首和着骡子铃声的《赶牲灵》,就是他们在运输途中创作出来的:“你若是我的妹子,招一招那个手;你不是我的妹子,走你的那个路。”这就是黄土高原式的爱,淋漓尽致地唱了出来。憨直的陕北汉子,拿着陕北特有的“玫瑰花”,送给心上人表白自己的爱恋:“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睡觉还想你”,感情表达的酣畅淋漓,自然、真实,生动感人。

陕北民歌传唱悠久,在今天流传面越来越大,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首先就是因为它唱出来的是真实的感情。其最大的特点是融合了很多陕北方言,表达出更多的情感,如《骂媒婆》:“捣灶鬼媒人两头扇,我大我妈耳朵软”。单看“捣灶鬼”、“两头扇”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媒人的厌恶,“耳朵软”更是对父母见钱眼开,不顾一切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的责怪,表现出姑娘对落后的婚姻制度的极度不满,同时也表现出她对自由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陕北民歌旋律高亢悠扬,腔调豪壮婉转,尽情的吐诉出心中的艰难悲壮,几乎是吼出来的,陕北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拦羊嗓子回牛声”。如奔放激昂的《艄公谣》:“日头头烤红胳膊膊弯,风里雨里我浪花花里钻。一字一顿无不凝结着艄公的血和泪,挣就个骨头练就个胆,从小就学会个搬水船”。先不说是陕北的人民为生活艰辛所迫,一句‘从小就学会’足见其中的辛酸。艄公们用高亢的嗓音倾诉着自己与黄河天险拼争,与生活的坎坷经历,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是不可能创作出如此大气磅礴的《艄公谣》。

查看全文

语言学下民歌衬词运用分析

摘要:陕北民歌作为陕北文化象征之一,是陕北人民的智慧、情感的结晶。陕北民歌语言运用了丰富的衬词,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衬词不仅表音,同时也表达情感,增强歌曲的韵律和节奏。陕北民歌衬词中,多音节衬词在数量上占优势,不同衬词在民歌中的使用频率和功能都不尽相同。陕北民歌衬词成为民歌用以表达情感、渲染气氛、延缓旋律、增强节奏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多种多样的衬词是陕北人民日常语言习惯在生活中的反映,从语言学视角研究陕北民歌中的衬词运用,对于民歌歌词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陕北民歌;衬词;功能

陕北民歌是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劳动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陕北文化的象征之一。[1]陕北民歌语言是其表情达意的载体,是让听众理解的直接途径,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陕北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它的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衬词的运用,丰富多样的衬词既能表达情感,又能增强韵律和节奏感,有着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这里以《陕北民歌歌词集锦》的446首陕北民歌为语料,对其衬词的使用和功能进行分析,以期对民歌歌词创作带来一些启发。[2]

一、衬词的结构

衬词作为民歌歌词最为常见的一种艺术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语言在民歌中的运用。它作为民歌语言中基本句式以外的词,大多是插入性词语,在句中不作歌词的语法成分,主要作用在于加强韵律和节奏感,让民歌语言更加口语化、生活化。[3]经分析统计,在446首陕北民歌中,有172首民歌运用了衬词,这些衬词丰富多样,既有多音节(三音节及三音节以上),也有双音节和单音节。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在数量上,多音节衬词占优势,占65%,如:“哎哟么、呼儿咳呀、哎个咿呀嘿”等,双音节衬词占20%,如:“呦号、哎嗨、哟嗬、呀嗨”等,单音节衬词占15%,如:“来、个、哟、呀”等。这些衬词在歌曲的运用中类型多样,常见的是运用一些语气词、感叹词、助词。比如:“啊、呀、哩、啦、哇、哎呀”等。《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歌曲中,“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了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难,(唉)”,其中“哎呀”生动地表达了两个恋人人相见心切,想要互诉情话的情感,结构上用“哎呀”连接上下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4]《对花》中,“哎呦,哎呦,哎拉打赛得儿赛”反复出现,歌词回环往复,富有节奏感,也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还有一些象声词,比如《脚夫调》中“可恨的那个王家奴才(呦)把我逼走。(嗬打啾)!”“嗬打啾”就是陕北当地劳动人民赶牲口声。[5]《跑旱船》中的“奴得吊”模拟了民间锣鼓点的声音,体现了欢快的旋律,展示了歌舞相伴的动感活力。受地理状况、气候类型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心理特征及社会组织形式等都会存在差异。[6]民俗体现了某一地区人们的特殊行为、习惯、信仰。陕北民歌词语多是陕北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词语,将其放在歌词中,更显得生活化,具有形象感。[7]再加上衬词对歌词的正词起到陪衬作用,成了陕北人民的语言习惯在歌词中的体现。比如“哎来哎咳呦”“那哎子依呀嗨”“依得依得依哟嗬”等。衬词类型丰富,在歌曲中的运用中也是灵活多样。这些衬词有的放在句首,起到领起全句的作用,比如《赶牲灵》中的“啊呀”,《圪梁梁》“(哎)——那是一个谁”中的“哎”。有的衬词插入在歌词正词之间,起到补充陪衬作用,更加生动形象。如《夫妻识字》中“放(呀么)放光明”,“呀么”在动词“放”后面,起到陪衬作用。《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一面面(的个)红旗硷畔上插”,“的个”在数量结构之后,没有独立意义,依附正词发挥作用。有的衬词放在句中,增强节奏感,表达人物情感,如《闹秧歌》中“哎个咿呀嘿”,展现了人们正月正闹秧歌的喜庆场景,欢快的节奏,表达了人们的欢愉之感。还有如“哎了哎嗨呀”“哎咳呀”“曾巴依巴依巴曾巴依巴曾”等,它们使得小节结构延长,烘托歌曲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有的衬词放在句尾,延续了歌曲的情感表达,深化了歌曲的主题,比如《翻身道情》的“哎咳哎咳呀”和《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的“哎嗨”等。

二、衬词的功能

查看全文

副市长在新春团拜会上的致辞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群众感受最深、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47亿元,增长1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为全省第一。其中一产34.5亿元,增长8.7%;二产298亿元,增长20.7%;三产103.5亿元,增长11.5%。一、二、三产业之比由上年的9:62:29变化为8:68:24,工业主导地位愈显突出。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5亿元,增长71.7%。地方财政收入35.6亿元,增长49.6%,高出全省22.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4元。全市“三农”投入16.6亿元,是2005年“三农”投入的1.5倍,创历年之最。实现工业总产值552亿元,增长38.6%,居全省第二。全市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加强。

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出色的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文化文物新闻出版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创造出了新的业绩。可以说,2009年是文化活动最多、工作亮点最多的一年,是打造**文化品牌力度最大的一年,是创建文化大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成效最显著的一年。创造了五个第一,凸显了八大亮点,实现了三个突破。

五个第一。一是成功举办了“2009•**旅游文化艺术节”。主要开展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三周年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陕北民歌艺术节、和谐与发展——白云山论道、驻华使节走长城——**行等四项大型活动。首届**•中国陕北民歌艺术节是我市第一次以节庆形式开展的大型文化活动,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内容之多、影响之广,前所未有。特别是艺术节活动之一的陕北民歌校园行活动,是大学生第一次与陕北民歌零距离接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丰硕成果。宣传和展示了日益腾飞的新**,扩大了陕北民歌的影响,使陕北民歌的推广和传承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二是正式出版发行了《陕北民歌大全》。该书是我市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本原生态民歌选本,也是我市历史上第一次以“陕北民歌”之名出版的民歌选本。三是全面完成了红石峡保护檐工程、塌方修复工程。红石峡索桥工程,是目前西北地区第一座景区人行索桥。四是组团与香港宏光国乐团在香港联合举办了《陕北信天游》音乐会。这是新世纪陕北民歌第一回走出内地,赴香港演出。五是全面开展了网吧和中老年活动中心集中整治“百日行动”。这是我市第一次以专用名词作为代号的专项行动。

八大亮点。一是正在编排陕北歌舞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原名《三十里铺》)。组织创作出了《人格的魅力》、《热线电话》、《**风景》、《夫妻之间》等多部好作品。二是编制完成了《镇北台旅游项目开发规划》、《红石峡旅游项目开发规划》,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三是全面完成钟楼、万佛楼、新明楼修复工程。该工程的完成,再现了“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古城风貌。四是在**新建机场建设用地等16项建设项目开工前的考古调查和文物勘探工作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遗存。在锦界工业园区征地区域进行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半坡时期遗址,是目前我市境内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五是向社会公开选聘了一批文博讲解员,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促进了我市讲解员队伍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六是认真组织开展了“扫黄打非”活动。重点开展了盗版教材、教辅读物的专项治理活动。七是全市共安排新建和维修6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维修)项目。市电影公司投资70多万元按星级标准修建了电影放映厅,解决了我市无现代化电影放映场所的问题。定边县完成了文化部资助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示范点设备安装工作,为全面启动我市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打下了基础。八是民间艺术团体蓬勃发展、异军突起,成为文化兴市、文化大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大突破。一是各类文艺比赛成绩骄人,取得突破。参加了陕西省陕北民歌大赛总决赛,全省“十大陕北民歌手”桂冠全部被**籍选手包揽。参加了全省百县千场农村文艺调演,4个节目获全省一等奖。参加了“第六届陕西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大赛”,我市有6人获奖。参加了全省民俗文化展演周活动,我市选送的**小曲、横山腰鼓、二人场子、跑驴等节目在开幕式活动中获得好评。绥德县选送的舞蹈演员在2009年东方青年舞蹈艺术展演活动中获金、银两项大奖。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捷报频传,取得突破。陕北秧歌、**小曲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卫城(城墙)等8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公布的两项数量之和超过了以前公布数量的总和。**县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我们赶上了全市经济和文化繁荣兴起的好时代,赶上了文化兴市的好环境,赶上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热爱的好基础、好氛围;另一方面是全市文化艺术战线广大工作者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在座各位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并通过各位向为我市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的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以及你们的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查看全文

文化安全视野下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

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保护和传承自身的传统文化艺术,发扬自身的文化传统既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我国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艺术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对民族的团结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各地应积极保护和传承好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而加强我国在全球化中的竞争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一、从文化安全视角下审视西方强势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挑战

文化安全主要是指国家的文化特性和基本价值观不受威胁,可以自主地选择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能够预防和抵制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以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文化安全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上升到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列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之所以出现“安全”问题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效应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行为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1.“全球化”引发的文化安全问题在当代,全球化的进程是客观的、不容置疑的事实。“全球化”这一概念首先指向的是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进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交通、通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程度和范围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环境和文化的发展。全球化引发的种种矛盾与问题说明全球化不仅是一个经济命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命题、文化命题。全球化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伦理观念、国民品性以至审美情趣,都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往往利用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以多种方式推行西方化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及文化价值观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形成冲击和挑战。

2.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理论及其影响“文化霸权”的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的创始人安东尼奥•葛兰西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这一概念在被引进到文化研究领域后,一般是被用来解释文化的性质、政治意义以及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问题的。葛兰西之后,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文化霸权理论。一方面,这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学说和理论大多带有浓厚的西方中心论的色彩,即使在对当代西方社会进行批判、反思和质疑时,依然是把西方的现代化及知识体系视为最基本的思想空间,从未超越西方中心论、优越论的范畴。另一方面,这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学说和理论大多带有较为强烈的“文化至上”的思维理念,他们大多都把文化看作是社会发展、变迁的基本力量,把文化置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尤其是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商品化”问题时往往采取的是回避或逃避的态度。无论西方的文化霸权理论以何种方式表现,也无论他们是批判、否定,还是支持、肯定文化霸权,其实质都是在支持西方中心论,在客观上是暗合西方霸权主义的理念及其价值观的。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和主导下的全球化进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弱势民族国家对于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所采取的经济加文化侵略的模式及其所带来的显性社会后果都已有了相当的警觉。实质意义上,文化霸权理论最终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在全球化时代,具有霸权意识和霸权行为的国家始终都会把“文化力”作为一种可以操控的文化资源,并使之成为有效实现国家利益的特殊手段,文化霸权理论也不例外。因此,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并非偶然,是全球化和西方霸权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陕北地区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传承现状

查看全文

民歌PBL情境声乐教学法论文

一、民歌教学

(一)关于民歌教学

简单地说,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一种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谣)。它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民歌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需要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去体验感受,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基于体验,从而提升演唱水平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基本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是在课后不断练习中,意会民歌学习所必须的理论基础,而后依据自己的理解,指导声乐自我训练,并通过不断实践重新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民歌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对于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歌的种类也很多,如陕北民歌、蒙古族歌曲、藏族歌曲,有些民歌是来源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唱法,具有原生态的特点;有些民歌则是基于普通话的基础上,借用地方方言的语言特点来进行演唱的。

(二)民族音乐教学法

民族音乐教学几乎都是围绕着解决开喉咙、呼吸、喉头等技术问题来进行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技术化的训练,目标很明确,步骤很清晰。整个过程,就是教师描述自己的演唱体会,然后把这种感受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应当说,在民歌语言的韵味和把握上,原始的民歌传授方法,实际上是民间艺人口头创作,口耳相传,是一种口传心授式的传承方式。而在现代的民歌教学中,这种方式有着明显的制约性,口传心授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民歌教学的要求,那么在现代的民歌教学中,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新媒体来寻求帮助,寻找所演唱民歌发源地的地道的语气和语感,有助于当前民歌教学。同时,教师也应当要掌握各地民歌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三)PBL情境声乐教学法

查看全文

高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华音乐殿堂上的一座瑰宝,汇集着我国劳动人民通过不断的长期劳作、积累沉淀出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象征。然而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渗入与发展下,我国大部分高中生对其持有痴迷以及狂热的态度,再加上学校对民族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传统的民族音乐了解甚少。本文主要从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上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深化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实施策略

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新课改中已经明确规定,高中音乐教材中要渗透民族音乐知识,要让高中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内涵,以此来弘扬民族音乐,要将我国各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就表明高中音乐教师要格外的重视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推动我国高中生用传承的民族精神来继续发扬我国民族音乐这一伟大的艺术珍宝。

1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得学生可以对各民族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化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各种曲艺以及文学、美术艺术的精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时,通过播放教材中规定学习的歌曲曲目,来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对于陕北、西北歌曲的实质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强调,促使学生对于西北民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刨洋芋》《去上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等民歌音乐赏析时,可以深入地了解“信天游”“花儿”等民歌载体,并带领学生学唱一首经典的民族歌曲。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民族歌曲自身的曲调特点,需要歌唱者有较高的唱腔技巧,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十分的困难且枯燥,这时教师可以找寻一些既具有民族曲风又带有通俗化的演唱形式的曲目,来让学生去学习,以歌曲《山丹丹的花开红艳艳》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同时也是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陕北信天游。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阿宝歌手的歌唱版本。教师先教会学生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将民歌演唱时的发声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尽量用传统的民歌唱腔来进行演唱,但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以免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每组成员上台来进行演唱,并设置评比环节,以此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乐趣。

2加强音乐知识的扩充,促使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查看全文

中国钢琴曲民族化论文

摘要:钢琴是欧洲近代史上器乐发展中最重要的乐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日益繁荣,中国人们逐渐接受了钢琴这件乐器。随着整个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一些音乐家不仅仅满足了弹奏外国的钢琴曲,他们希望能在这件外国乐器上演奏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曲子。然后他们不断探索,希望达到钢琴音乐的“民族化”。

关键词:钢琴作曲创作风格

贺绿汀写于1934年的《牧童短笛》,是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曲。乐曲完全用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写成。曲中运用了中国笛子曲中的“加花变奏”方法,以及加入了欢快的民间舞曲。

一、根据汉族民歌及创作歌曲改编的钢琴曲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头流传,受到地理、历史、审美、风俗等多方面的影响。根据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多以这类民歌为素材,将单声旋律改编为多声织体,利用音区、音型、和声的不同变化来达成新的音响效果,使民间旋律产生了新的色彩,其发展手法多以装饰变奏为主。如汪立三的《兰花花》。《兰花花》原是陕北民歌,叙述一个农村的姑娘反抗封建压迫的故事。钢琴曲以民歌为主题,不仅表现出兰花花的美丽,还容纳了惊慌,悲痛,反抗等等情绪。在比较短小的结构内,形成了叙事性,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对比,乐曲的主题音调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广板。音乐的主题能够立刻把听众带到陕北高原,那么辽远,那么迷人,也会想到兰花花是那么纯朴,美丽,故事就从此这儿开始了。乐曲用变奏手法展开,通过织体的改变,和声的力量,节奏的推动,讲述了那令人激动的故事。结尾深沉而又有遥远的感觉,仿佛暗示这是过去的故事。王建中的《绣金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周广仁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等也是根据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曲,都达到相对高的艺术成就。

根据创作歌曲改编的有《黄河》,此曲时段承宗、储望华等人根据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黄河》钢琴协奏曲是根据冼星海1939年完成的《黄河》大合唱改变而成。首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以磅礴气势展开黄河上船夫与波浪搏斗的情景。粗狂的划船声,狂号的浪涛风声,在钢琴连串的琶音与乐队的呼应下,到达乐曲的第一个高潮。然后,引入钢琴的华彩乐段,经过短暂的喘息,在钢琴强劲的跑句带引下,全曲又再返回乐曲开始时的紧张搏斗场面。第二乐章《黄河颂》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乐曲逐渐加以展开,层次与力度逐渐加强,终于形成歌颂,以强有力的和弦终结全曲。第三乐章《黄河愤》,以《黄水谣》的曲调作骨干,中间插入《黄河怨》的材料。全曲结构宏大,情绪变化多而富有深度。钢琴在与乐队呼应交织下,从愤恨的高潮滑落,在带有无奈伤痛的和弦中结束。终章《保卫黄河》以铜管乐奏出短促庄严的引子,带出钢琴的华彩乐段。由钢琴奏出《保卫黄河》的主题曲调。进入高潮时,庄严雄浑的曲调营造出一个恢宏气势的胜利高潮,终结全曲。这部作品从思想感情的深度,乐曲的规模和乐器性能的发挥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此外还有崔世光的《松花江上》,储望华的《红星闪闪放光彩》、《南海小哨兵》,周广仁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