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2:42: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色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有关红曲色素的认知与成果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了红曲色素的化学成分和它的一般性质与对pH值的稳定、耐热、耐光等特性,厚层通风制曲工艺和液体发酵生产红曲色素两种生产红曲色素的方法及在肉制品、腌菜、面包等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红曲色素;分析测定;研究进展

1引言

红人的色泽、外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历来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目标。食品着色剂可提高食品的感官特性,按来源分可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天然色素大部分来自植物如各种花青素、类胡萝卜素,部分来自动物如胭脂红和微生物如红曲红[1]。自发现合成色素Azorubin和Tartarzin致敏以来,合成色素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红曲色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由于微生物所产色素的安全性较高,因而表现出较大优越性。

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1红曲色素的化学组成

查看全文

红花黄色素提取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的较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回流法通过各单因素及进一步的正交实验,对红花中的有效成分黄色素进行了综合提取。结果黄色素较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4,浸泡时间30min,提取时间20min。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合红花黄色素的大规模提取。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提取

ComprehensiveExtractionofSafflorYellowfromCarthamustinctoriusL.

Abstract:ObjectiveToselecttheoptimumextractingmethodofsaffloryellowfromCarthamustinctoriusL.MethodsByusingbackflowextractionbasedonsinglefactorandorthogonalexperimenttostudythecomprehensiveextractionofsaffloryellow.ResultsTheoptimumextractingprocedurewasasfollows:thesolventwaswaterandthematerialwas1:14,thesoakingtimewas30min;thebackflowextracttimewas20min.ConclusionThismethodissimpleandaccurate,andissuitablefortheextractionanddeterminationofsaffloryellow.

Keywords:CarthamustinctoriusL.;Saffloryellow;Extract

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俗名草红花、红兰花和红花菜[1],在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和药用历史。新疆地产红花占全国总产量的80%,是中医传统的活血化淤药,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及脑溢血等疾病方面取得一定疗效[2]。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在干花中含量占20%~30%,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的水溶性成分,被认为是红花的主要效应物质[3]。为了提高红花的利用价值,本实验综合考察了各种单因素及其综合因素对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查看全文

诠释白杜黄色素提炼及稳定性

摘要:本文对白杜果肉黄色素的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来制备白杜黄色素,其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5的乙酸乙酯做提取剂,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2h。研究表明该色素在PH=3-7、温度低于80℃和氧化剂的作用下皆较稳定,在日光照射和还原剂作用下稳定性差,几种常见金属离子除Fe3+、Cu2+外均对色素无明显的不良影响,葡萄糖、蔗糖等几种食品添加剂对色素亦无不良影响且柠檬酸能使色素增色。

关键词:白杜;黄色素;提取;稳定性

食品的色泽是人们鉴别食品质量优劣、表现喜厌的先导,也是食品感观质量评定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持或赋予食品以良好的色泽,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食品色素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大类,合成色素尽管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由于其对人体的危害,已受到严格限制。而天然色素不仅使用安全,而且具有一定的营养或药理作用,其药用价值和着色特征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开发[1]。

白杜(EuonymusbungeanusMaxim)是卫矛科卫矛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别名丝绵木或明开夜合。其枝叶秀丽,倒圆锥形蒴果悬挂枝上甚久,亦颇可观,是良好的园林绿化及观赏树种[2]。除此之外,白杜树皮及根皮均含有硬橡胶;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种子及根药用,治关节酸痛;木材细韧,供雕刻、制帆杆或滑车等。而至今,关于白杜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育苗技术上[2,3],作为天然食品色素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白杜果肉中黄色素提取工艺及其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开发出一种新的天然食品色素,同时为白杜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仪器与试剂

查看全文

脉络膜色素痣多光谱影像学特点分析

脉络膜色素痣是指发生于脉络膜的黑色素细胞的良性病变,患者一般无症状,且无须特殊治疗,但少数患者(约占1%)由于继发性视网膜下液(SRF)或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需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及新生血管消退。由于脉络膜色素痣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较易被RPE层色素所遮盖,其颜色与周围组织反差较小,故在眼底检查时容易被忽略。部分脉络膜色素痣有恶变的可能性,脉络膜痣厚度>2.0mm时,恶变可能性显著增加。故临床上早期发现可能损害视力的体征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应该在早期监测是否存在恶变可能及相应行为。本文现就脉络膜色素痣的多光谱眼底成像早期及活动期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他影像学检查,为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结合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不同影像学表现、多光谱在色素之中的特征表现进行分析。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7岁,主因外院诊断为“脉络膜瘤”就诊于我院。患者无明显视力下降、眼痛等异常。既往体健,家族成员无视力异常。眼科查体:裸眼视力(UCVA):右眼0.8,左眼1.2;眼压:右眼17.7mmHg(1mmHg=0.133kPa),左眼20.7mmHg。右眼辅助检查:眼底广角照相可见右眼无明显异常(图1a),左眼颞上方可见青灰色病灶,其大小约3PD,其上可见散在类玻璃膜疣样改变(图1b)。左眼自发荧光可见瘤体中央呈低自发荧光,而周边呈轻度高自发荧光(图1c)。红外扫描可见左眼颞上方病灶呈高反射信号,OCT可见黄斑区中心凹形态正常(图1d、e)。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可,眼底血管走形未见异常,黄斑中心凹反射欠清晰。左眼视盘界清色可,颞上方可见青灰色病灶,较扁平,未见明显视网膜下液,黄斑中心凹反射欠清晰(图2,RGB图)。左眼多光谱眼底检查可见短波长550nm未见明显异常,680nm隐约可见圆形1PD大小低反射病灶,810nm清晰可见上、下方血管弓多个散在低反射病灶;左眼550nm可见颞上方环状高反射病灶,680nm时高反射信号强度增加、且部分呈现椭圆状,高反射信号下呈低反射信号,其大小约2PD,810nm可圆形低反射信号显著(图2)。患者诊断为:双眼脉络膜色素痣。给予定期观察随访处理。图1患者双眼眼底图及多模式检查图像a.右眼超广角眼底照相,眼底未见明显异常b.左眼超广角眼底照相,可见颞上血管弓异常病灶c.左眼眼底蓝光自发荧光,可见颞上血管低自发荧光病灶,其周可见高自发荧光环d.左眼OCT红外图及B-scane.左眼扫描可见黄斑区结构未见异常。

2讨论

脉络膜色素痣(ChoroidalNevus)是一种有(黑色素)或无(无色素性)色素沉着的扁平或轻度隆起的病变,属于良性黑素细胞肿瘤,常在眼科检查时偶然发现,其病变边界清楚且伴有色素沉着。色素痣在40岁以上白种人中患病率约为5%,我国人群中患病率偏低,约1.5%[1]。脉络膜痣与年龄、雌激素水平和BMI高于正常值有关[2]。色素痣的平均直径约为1.25mm,其恶变的风险较小;而巨大色素痣(即基底直径10mm及以上)恶变的风险较大。故临床中准确诊断并精准评估色素痣的大小、范围及进展具有重要作用。评估脉络膜痣的影像方法包括眼底照相、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inangiography)、超声(Ultrasonography,US)、眼底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FAF)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3]。传统的眼底照相对于较小的脉络膜色素痣敏感性较差,主要是由于色素上皮的遮挡、色素痣与周边组织的反差较小所致,故易导致漏诊[4]。超声检查是测量肿瘤厚度的常用方法,但大多数脉络膜痣是扁平的,很难用超声检测。超声检查对于记录肿瘤基线厚度很重要,并且有助于监测肿分别为RGB图,550nm光谱图,680nm光谱图,810nm光谱图瘤的生长活动及纵向厚度变化。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在超声检查上具有低到中等的内反射率,而色素痣的内反射率较高。荧光素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观察视网膜下积液及RPE渗漏情况,或判断是否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M),在部分病例中,荧光素血管造影对于脉络膜痣和小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鉴别中提供一定价值,色素痣一般表现为低荧光,而脉络膜黑色素瘤则可提示滋养血管的存在,或RPE针尖样渗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对于脉络膜色素痣的诊断敏感性较高,Shah等人[5]报道了脉络膜痣的EDI-OCT特征,包括脉络膜毛细血管变薄(94%)、部分(59%)或完全(35%)脉络膜阴影深入痣、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43%)、感光细胞损伤(43%)以及椭圆体带不连续(37%)等[6]。多光谱成像技术(Multispectralimaging)利用多个单色LED光源分别投射入眼底不同层次的视网膜及脉络膜组织,采集因各组织吸收及反射光谱的差异而形成的系列光谱图像,可以对各层视网膜和脉络膜直接成像,以冠状面图像的方式呈现。相对于传统的眼底成像方式如眼底照相机、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等,多光谱成像具有超宽的光谱范围(550~850nm),同时对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提示作用的疾病代谢物质,可特征性的选择器敏感光谱进行观察和随访,因此能灵敏地发现疾病异常[7]。本病例中笔者发现,相对于眼底检查或传统眼底照相,多光谱呈现出特征性的短波长(550~600nm)无色素或浅灰色色素堆积,中段波长(620~680nm)色素堆积明显,并表现为深灰色低反射信号,而长波长(780~850nm)其反射较稳定的表现为近黑色低反射,提示病变深达脉络膜、且其对长波长亦存在一定的吸收。故可利用此光谱变化规律诊断色素痣,即随着光谱的波长增加,低反射信号逐渐增强是脉络膜色素痣的典型表现,也是区分于其他脉络膜肿瘤的光谱特征。本例患者右眼在眼底照相中未表现出异常,而多光谱在中长波长中提示符合上述规律的病灶,提示右眼亦存在微小、散在的色素痣。在多光谱中,色素痣边界清晰,与正常组织对比明确,故通过量化测量其面积变化,可体现出色素痣的面积变化,为监测色素痣的活动性提供依据。

作者:袁景 马菲妍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深圳市新产业眼科新技术有限公司

查看全文

细胞色素P450与肺癌关系探讨

细胞色素P450(cytoehromeP450,CYP450)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组含亚铁血红素蛋白,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同工酶,相对分子质量50kD,因它与一氧化碳的结合物在450am附近有特征吸收而得名。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发展的复杂过程,不同基因代谢不同的致癌化合物,因此,近年来对CYP450基因型和表型相关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企图寻找CYP450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希望利用基因型来了解个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CYP450与肺致癌物质的生物活化

CYP450参与许多前致癌物和前毒素的代谢活化,生成亲电性很强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使得基因突变或抑制一些基因的表达,造成细胞损害,从而诱发程序性死亡或肿瘤。肺癌患者中约有3/4是由吸烟引起的,其烟雾中的致癌物主要是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和亚硝基类化合物,而其中的芳烃化合物和芳香胺类化合物能够在肺部经CYP450代谢激活。芳烃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主要经过CYP4501AI代谢活化,生成具有强致癌活性的亲电子环氧化物,然后由多种CYP450催化产生最终的致癌物——二醇环氧化物。芳香胺类化合物则先经过CYP450催化的N一羟化作用生成具有反应活性的硝?f离子(nitroniumions),最终被活化为致癌物。

二、CYP450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

2.1CYPlAlCYPlAI是一种肝外I相代谢酶,主要在肺组织中表达,具有芳香烃羟化酶(AHH)活性,是参与多环芳烃(PAHs)代谢的最重要的酶,也是人体肺组织中研究最深入的细胞色素P450酶。

Belogubova等发现CYPlAl是患鳞癌的危险因素。CYPIAl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5q22~24,目前已知的CYPIAl基因多态性有4种,MspI多态是其中一种,在CYPlAl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polyA下游碱基T264-C突变导致活性增高,并形成MspI酶切位点,产生MspI多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者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了1989年~2006年46个关于中国人CYPlAlMspI等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认为CYPIAl变异与肺癌易感性有关。此外,在第7外显子5’端突变致使血红蛋白结合区第462位编码异亮氨酸的密码子ATT被缬氨酸密码子GTr取代,形成Ile2Val多态。WenzlaffAS等研究表明:在白人或非裔美国人中,无论CYPlAlMSPI还是CYPlAlne462Val都与肺癌易感性有关。

查看全文

园林景观设计色素应用论述

1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1生理、心理的作用

长久以来,由于色彩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对色彩产生出不同的认知反应。就如同看到红色,就会联想到温暖的火光及阳光,看到绿色就会想到生机勃勃的希望。由于园林景观是有人来观看和感受的,所以景观的色彩组合必须考虑人们在心理及生理上的感受。

1.2保健、康复的作用

随着快节奏的都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逐渐增大,拥有职业病、心情焦虑、沉重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迫切的需要在倍感压力的城市之中寻找自然之色,所以园林景观成了人们经常留恋的地方,呼吸自然的色彩,放松心情,可以减轻一定的病痛或痛苦,色彩也具有保健康复的功能。如红色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血液循环;绿色具有镇静作用,对昏厥、疲劳和消极情绪均都有克服作用。

1.3识别的作用

查看全文

试析档案文献的转移方式

一、字迹的色素成分

由于碳黑属于石墨型晶体结构,因此,它的理化性质相当稳定,不溶于水、油和一般溶剂;耐热、耐酸碱、耐氧化;不容易与其他物质起反应。又因碳黑的晶体小,具有连续吸收包括紫外光在内的所有光波的性能,所以能呈黑色。当碳黑颗粒的直径介于0.2mm~0.4mm,接近入射光波长的一半时,能最大限度地散射各种光波,从而防止和避免了各种光对其结构中化学键的破坏,因此碳黑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另外,碳黑还是一种优良的光稳定剂;这是因为碳黑具有深黑颜色,几乎能把光全部吸收,从而使光不能进入纸张纤维内部,起到屏蔽作用。因此,碳黑是字迹色素成分中最耐久的一种。常用字迹材料中以碳黑作为字迹色素成分的有墨、墨汁、碳素墨水、黑色油墨、黑铅笔等。颜料是一种不溶于介质的有色或白色的细小颗粒物质。它与所要着色的材料没有亲和力,是通过其颗粒分散于被染色的材料中而使此材料产生颜色的。因此,其着色力主要决定于其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以及它在被着色介质中的分散性。颜料的耐久性能好,耐晒牢度一般为5~6级,最高可达8级。颜料要求具有适当的遮盖力,适当的着色力,高的分散度,鲜明的颜色和对光的稳定性等。根据来源分为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两类。天然颜料有矿物性的,如朱砂、红土、雄黄、铜绿等;有动植物性的,如藤黄、胭脂虫红等。合成颜料种类很多,可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种。无机颜料有钛白、红丹、铁蓝、铅白、锌白、铬黄等;无机颜料的比重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耐溶剂性都比有机颜料好,但颜色不如有机颜料鲜艳。碳黑原本也是一种无机颜料,但由于它的性能大大优于其他颜料,所以,被列为最耐久的色素。有机颜料有各种色淀、酞菁颜料、金属铬合颜料、喹吖啶铜颜料、异喹吖啶铜颜料等;有机颜料与无机颜料相比,它的比重小,表面积大,透明性好,着色力强,但耐光性差,在光的作用下容易退色,有水渗或油渗现象;因此它的耐久性不如无机颜料。以颜料作为色素成分的字迹材料有彩色油墨、蓝黑墨水、红蓝铅笔、印泥、科技蓝图铁盐线条等。染料的化学性质不稳定,不耐酸、不耐碱,易溶于水、油和醇等有机溶剂。耐光性差,耐光坚牢度一般在4级以下,所以以染料为色素成分的字迹在光的作用下易发生光化反应。有的染料遇光时还会产生光敏氧化作用,这种作用能使纸张纤维氧化过程加速,特别是在空气潮湿时,损害更会加剧。总之,染料是字迹色素成分中最不耐久的一种,其退变主要是共轭双键结构在光化学反应变化过程中,因发色体系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而引起的。所以以染料为色素成分的档案文献字迹材料应注意防光、防潮湿、防高温、防酸碱、防污染等。用染料作为色素成分的字迹材料有红墨水和纯蓝墨水、圆珠笔、复写纸、印台油、科技蓝图重氮盐线条等。

二、字迹色素的转移方式

字迹的耐久性除了与色素成分的耐久性有关外,还与色素成分与纸张的联结方式是否牢固有关。郭莉珠将字迹色素成分与纸张的结合方式分为结膜方式、吸收方式、填充或黏附方式,金波则概括为结膜和吸收方式、吸收方式、黏附方式。结膜、吸收和黏附三种方式是主要的,不少字迹色素成分的转移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如油墨、墨汁、印泥等。结膜方式:字迹色素成分分散在薄膜之中,薄膜靠分子间力与纸张结合,在纸张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种结合方式称为结膜方式。结膜方式是一种独立的字迹色素转移方式,但往往与吸收方式同时发生,如墨、墨汁、油墨、印泥等。吸收方式:字迹书写在纸张上,干燥后并未形成薄膜,色素成分只被纸张纤维间的毛细管吸收从而被纸张纤维吸收,这种结合方式称为吸收方式。这种结合方式耐摩擦,但易发生油渗或水渗现象,是比较耐久的结合方式。以吸收方式转移色素成分的字迹有:墨水、圆珠笔、复写纸、印台油、科技蓝图线条材料等。黏附方式:当字迹书写在纸张上时,字迹材料中的色素成分是以固体状态、靠机械摩擦力与纸张接触后,既未在纸张表面形成薄膜,也未被纸张纤维吸收,而是在纸张纤维间的大空隙内机械地附着,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黏附方式。这种结合方式不易渗化扩散,但不耐摩擦,字迹容易消失。所以是不耐久的结合方式。以黏附方式转移色素成分的字迹有铅笔。

三、字迹材料耐久性的综合评价

字迹材料耐久性是由字迹色素成分和字迹色素成分与纸张结合方式两个因素决定的,只有把两个因素综合起来,才能全面地评价字迹的耐久性。根据字迹材料的耐久性程度大致可分为最耐久的字迹、比较耐久的字迹和不耐久的字迹。其中,最耐久和较耐久的字迹材料有利于长期保存。

查看全文

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分析

[摘要]生物学教学涉及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每一环都与客观事实、真理紧紧相扣,所以在教学中贯彻逻辑思维的培养,能很好地帮助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以“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为例,紧扣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连贯性地掌握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在逻辑思维上形成流畅的探究线。

[关键词]逻辑思维;光合作用;高中生物学;光反应;暗反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内容显示,近50个国家500多位教育家强调的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总共有16项内容。对这16项教育目标的重要性进行先后排序,其中帮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位居第二。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在此,将逻辑思维贯穿课堂教学过程,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培养学习能力。

一、关联所学,要点明晰

前面已经学习过细胞呼吸,知道了细胞呼吸的本质是分解有机物,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合成ATP,为细胞中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启发学生思考: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根据能量守恒原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何而来?通过思考这两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回忆起初中掌握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内容,回答出有机物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并认知到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由光能转化而来的。此外,要探究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过程,需要回顾细胞器译介教学中有关叶绿体的内容,进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转向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认识到光合作用与色素有着重要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内容前面的知识,让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能量和物质的来源,追根溯源,逐渐进入本节探究的内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从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入叶绿体的功能,让学生对叶绿体的结构产生浓厚的兴趣,回忆巩固前面学习的叶绿体相关的内容,将前面一笔带过的色素重新提到关注点,进一步探究色素的相关内容,引出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

二、实验教学,引问而探

查看全文

不同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激光美容技术包括了不同系列的治疗方式,通过传递将光能送达皮肤表面治疗由日光照射而引起的一系列皮肤病损和面部皮肤老化。从根本上来说,可以将激光治疗定义为两种类型,剥落性与非剥落性方法。饵激光和CO2激光就是典型的剥落性激光,这种激光可以气化表皮以及真皮浅层(乳头层)。他们产生的光会被组织中含有的水强烈吸收,从而引发生物学效应,仅在只有几微米很浅的组织中产生热,使组织内温度急速提高形成组织气化[4]。在这一瞬间产生的热量和在突然间形成的蒸汽使得组织压力波扩张突然,进而加速组织剥落的效应。去除真皮浅层和表皮层,更准确说是真皮乳头层的中部可以使用这一技术。CO2比起饵激光更具有穿透力,能够传递给皮肤浅层更多的热量。这两种治疗方法效果都很好,但是治疗后都需要1~2周的恢复时间,有时还会出现色素沉着,感染及迟发型色素脱失,所以要把握治疗时的适应证,在手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表明远期效果要优于短期内的效果。在接受剥落性激光有时需要配合局部麻醉,复杂的病例会使用神经阻滞麻醉,鉴于这一问题,其应用的范围受到了限制,但是随着设备的先进性,其临床价值会得到体现。相较于剥落性激光带来的危险因素和不良反应,非剥落性激光在不破坏皮肤屏障的前提下进行治疗带来的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小,所以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治疗效果上却不及剥落性激光。非剥落性激光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是一种技术,还包含了一系列不同的方法。主要以逆转真皮基质成分(例如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弹性纤维、轴多糖以及胶原纤维)、血管扩张以及表皮色素的变性的结构性损伤为其目的[5]。

1.2方法

激光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激光美容及脱毛、血管性疾病、良性皮肤增生性疾病、色素性疾病等。运用以上几种疾病探讨激光技术的应用。光化性角质病可能是导致表皮质地粗糙的原因,螨虫性毛囊炎也会造成毛孔粗大。选择性光热作用是激光脱毛的原理。毛干和毛囊中具有丰富的黑色素,分布在毛球基质的细胞之间,同时会向毛干结构中转移,激光可以把黑色素作为靶目标进行精确且有选择性的脱毛治疗。激光能量在被黑色素吸收后,温度会急剧升高,破坏周围毛囊组织,达到脱毛效果。在新的分类中,将血管性疾病分为了脉管畸形和血管瘤[6]。利用激光可以治疗血管性疾病中的血管瘤和微血管畸形。治疗的原理是在选择性光热作用下,由血红蛋白选择性吸收光热作用产生的充足的脉冲能量以及特定波长,脉冲宽度要小于组织热弛豫的时间。通过激光治疗到达皮肤的真皮层中,对于表皮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对深层次的血管畸形难以进行有效地治愈。对于这类疾病,包括瘢痕、睑黄瘤、皮脂腺病、脂溢性角化、皮赘以及汗管瘤,其首选治疗方式是饵激光和CO2激光。分为色素增加性疾病和色素性疾病减退性疾病。色素增加性疾病包括局限性的浅表色素增加,例如老年斑、咖啡斑、雀斑、黄褐斑等;局限性真皮色素增加,例如伊藤痣、太田痣;外源性色素增加,例如纹身等。两种技术都可以治疗这类疾病,通过在纳秒范围内生成的光能照片声学起到破坏色素病变的效应,另外还可以使用在毫秒范围内产生的脉冲光。

1.3效果判定

查看全文

外用脱色剂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对色素沉着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外用脱色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新的天然产生和已知脱色剂的衍生物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临床上则倾向于联合使用多种脱色剂治疗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对近年来皮肤外用脱色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色素增多性皮肤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对色素沉着机理研究的不断总结深入,外用脱色剂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现按作用机理将外用脱色剂大致分类综述如下:

一、酪氨酸酶(TYR)活性抑制剂

TYR是黑素生成的关键酶,对TYR活性的调节,可直接影响黑素的合成。

氢醌:氢醌是最常用的脱色剂,它对TYR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它能有效的治疗各种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常用浓度为1.5%-4%[4],但过度使用会产生褐黄病[2]。Amer等[3]用4%的氢醌霜和广谱遮光剂联合治疗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和雀斑(疗程12周),好转及显著好转分别为89.5%、75%和44.4%。氢醌还可以与维A酸和(或)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黄褐斑[4,5]。值得注意的是,氢醌有高度诱发突变及细胞毒作用[1]。

Bolognia等[6]用黑素瘤细胞(melanomacell)株研究发现DL-buthioninesulfoximine(BSO)或胱胺与氢醌合用增强醌对TYR活性或黑素形成的抑制作用。5%的BSO与2%或4%的氢醌合用对C57BL鼠的痛部皮肤的毛发色素具有协同减退作用。Bolognia等认为将来可能会用BSO/氢醌或胱胺/氢醌治疗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皮肤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