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2:25: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森林旅游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森林旅游

集体林权改制下森林旅游效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此前,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福建、江西等省进行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大胆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地位。森林生态旅游的迅速兴起,让各界对森林有了新的认识。森林原有的功能,在被逐渐淡化,如仅仅提供木材,而其生态功能、保健功能、文化功能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森林生态旅游的效益影响,森林生态旅游迎来了重大发展契机。

一、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

(一)国内森林生态旅游的萌芽和产生

改革开放伊始,我国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旅游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旅游外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5.2%,伴随着旅游业的这种良好发展势头,生态旅游开始兴起和发展。国内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于1982年9月,它的建立被看作国内森林生态旅游产生的标志。

(二)森林生态旅游的高速发展和规范管理

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定为“环境生态年”,此后,江苏,浙江,福建以及黑龙江等省都举办了森林生态旅游节,其中2009年5月在温州举办的2009中国森林旅游节,历届规模最大,以此为契机,高速发展生态旅游,并且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管理生态旅游。2000年以后国内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森林旅游收入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有加速倾向。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583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46处,范围遍布除台港澳的31个省(区、市),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龙头、省级和县(市)级森林公园协同发展的森林公园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查看全文

林区森林旅游状况与策略

米泉林场林区地处天山山脉中部,东西宽26公里,南北长23公里,东部以马牙山山脊为界与阜康林区(天池)接壤,西部至大石头沟与水磨沟区相临,南部以克孜勒塔斯山为界,与大坂城区为邻。林区总面积4万公顷,林业用地2.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7.98%。米泉林区与乌鲁木齐市近在咫尺,既是首府乌鲁木齐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又是乌市广大市民旅游休闲的理想之地。

1森林旅游开发的优势

1.1区域优势米泉林区东距天池90公里,南距乌鲁木齐市15公里,西北距昌吉市38公里,西南与乌鲁木齐环山旅游公路、环城外高速、216国道、吐—乌—大—奇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相连,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区域位置十分优越。

1.2资源优势米泉林区层峦叠翠,巍峨的博格达雪山高耸入云。其森林结构清晰,以灌木林为主体,辅以云杉、桦树等树种,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河谷纵向发育,谷内各种林木、草地和田园密密匝匝、层层叠叠、有序分布。四大沟系内有近20余万株古榆树群,田园、菜园、果园和特色回族农家乐成为新疆典型的乡村旅游、森林生态徒步旅游资源的缩影,峡门子、石人沟、蝴蝶谷等景点早为周边居民津津乐道。

1.3特色组合优势米泉林场天山森林公园景区之一的峡门子旅游景区主要呈现出纵向沟谷、东西延展的基本空间形式。目前,峡门子景区周边的原生态回族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区被誉为新疆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也是米东区乃至乌鲁木齐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影视文化与休闲体验区(七剑天汇山庄、影视城)、河谷田园风光与古榆树群、地质科普窗口(天山褶皱断裂带)等构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1.4政策优势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首次把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以及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写入报告中,充分说明自治区党委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为山区林场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

查看全文

探索适合的森林旅游环境与舒适的森林生态旅游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工作以外重要的娱乐休闲生活去处的选择。在森林生态环境中获得舒适的生态旅游,在舒适的生态旅游中寻求和谐的生态环境,以达到生态旅游人与生态旅游环境和谐的效果。

关键词:适宜;森林旅游环境;舒适;森林生态旅游

一、森林生态旅游环境中的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与人体健康。(1)红外光谱区与人体健康。研究表明,太阳辐射中的红外光谱区放射的红外辐射对人体皮肤有刺激作用,红外辐射因波长不同产生的生物作用不同,长波红外辐射被皮肤表层吸收,短波红外辐射被皮肤深层吸收。人体皮肤接受长波红外辐射后,可引起块状红斑,停止照射后立即消失。过强的红外辐射,可穿透并损伤视网膜,引起白内障,因此,观察日全蚀时必须戴护目镜。较长时间接受红外辐射照射,会引起眼结膜、角膜疼痛发炎,反复多次接受红外辐射,皮肤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当然,适量的红外辐射可以消毒、杀菌和取暖。(2)可见光光谱区与人体健康。红色具有温暖、兴奋作用,使人精神振奋,神经反应迅速,肌肉张力增强,但持续感知红色,使人很快疲劳;蓝、紫色具有凉爽和降低机体神经反应,使人镇静的作用;黄色能促进心和肺的活动,增加机体抵抗力;绿是生命之色,绿色光不含对眼睛有害的光线,对人体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和眼睛视网膜最适合,多看绿色可以保护眼睛。(3)紫外线光谱区与人体健康。紫外光辐射按波长可分为三段:A段,波长0.32μm~0.4μm,一般情况下对人体影响不大,当它与某些医用化学物质相互作用时可产生光毒性、光过敏性、光致癌性的增强;B段,波长0.275μm~0.32μm范围内,可抗佝偻病;C段,波长0.2μm~0.275μm范围内的辐射,对机体细胞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可以用来消毒、杀菌,也可以透入活组织,破坏分子的化学键,对生物组织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并可引起突变,使人致癌。(4)林内光照特点与人体健康。经过林冠层后,林内的光照强度比空旷地弱,光质以绿光为主,因而对人体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和眼睛视网膜都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2.森林游憩光照生态类型。(1)强光型的森林生态旅游。如登山、狩猎、漂流、探险、游览观光、绘画、摄影等,往往需要在大晴天进行,或者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游憩效果最好。(2)弱光型的森林生态旅游。如森林浴、负离子吸呼、疗养(静养)、林中漫步、乘车等,需在光线较弱的林内进行。(3)无光型森林生态旅游。像观鸟、露营等活动则需在无光(夜晚)进行。(4)中间型森林生态旅游。此类旅游对光的需求不高,光照可强可弱,如划船、垂钓、游泳、野餐、林区科考等。

3.森林生态旅游对光照生态类型的选择。在实际森林游憩活动中,人们往往通过对出游季节、天气、林地和出发时间等的选择而达到对光照的选择。如强光型的游憩活动往往选择在夏季、晴天、林中空地或林分郁闭度较低的林内开展,而弱光型的活动选择在春秋、阴天、林分郁闭度较高的林中进行。

查看全文

森林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自19*年建立我省第一个森林公园?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来,经过林业系统近20年的艰苦努力,我省森林旅游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和旅游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我国新时期林业建设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的转变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变化,森林旅游面临着更为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外部条件。根据厅党组安排,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处组织开展了森林旅游调研活动,旨在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提出措施,以此推动我省森林旅游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森林旅游发展状况与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森林旅游建设管理体系

1、森林旅游景区布局趋于合理。截止目前,共建立国家森林公园23处,省级森林公园53处,经营面积近21万公顷;*年后,在部分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建立了10处生态旅游区,全省森林旅游景区已达到*处,涉及16个省辖市。基本涵盖了省内各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森林、地质地貌、水文、天象等自然景观以及大量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成为全省自然景观资源分布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2、森林旅游行业管理不断加强。在*、*年两次机构改革中,都明确了省林业厅“指导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指导和宏观管理森林旅游”的职能;省、市两级林业主管部门均设立了管理机构,按照原林业部颁布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加大管理与指导力度;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的原则,加强森林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机构建设,对以国有林场为基础建立森林公园的,严格实行“一个单位,两块牌子”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林业系统管理为主,有关部门、单位,集体、个人共同参与建设经营的森林旅游建设管理体系。森林旅游法制化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省人大通过的《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都涉及了森林公园、森林旅游的内容。*年以来,省林业厅把森林旅游纳入全省林业重点工作,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积极引导,强力推动,森林旅游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开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森林旅游的形象、地位得到确立

查看全文

森林生态旅游协议书

省林业局森林生态旅游景区项目租赁协议书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旅游兴省”战略和关于“把森林旅游业真正发展成为森工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规划,积极打造方正国有林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拉动方正国有林区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省政府黑政字号文件“建设原始森林探险、冷水漂流、冰雪运动、狩猎观鸟、疗养休闲、避暑保健、森林小火车观赏、民族风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的要求,从我局森林旅游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出发,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运作规律,经林业局批准,把项目租赁给进行经营。本着诚信合作,发展林区经济为宗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经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甲方与

乙方共同协商,达成协议如下:(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一、经营项目名称:。

二、经营单位:

三、经营使用年限:所使方正林业局经营地域权为年——年。

查看全文

森林公园旅游文化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文旅时代的到来及景区旅游品牌竞争日益激烈,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存在品牌竞争力不强、文旅内涵特点不突出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旅游的发展。本文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探讨了文旅品牌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构建了文旅品牌模式,并从品牌建设、科技文化融合、文旅特色功能区搭建等方面提出了旅游文化创新策略。

关键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文化;创新策略;旅游文化品牌

一、引言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根据2018年3月13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文旅2.0时代的五大特征之一的主题公园迎来了热潮。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早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目前仍集中在传统观光游览领域,存在缺乏旅游文化内涵、品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无法满足当前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导致竞争力不断下降。因此,开展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建设、旅游文化产品建设,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现状分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内,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因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享誉中国乃至世界,连续多年位居张家界十大旅游景点排行榜榜首,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1.相映成趣、景色秀丽的自然奇景打响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品牌,大大增强了其吸引力。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集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于一体。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现已开辟了六个旅游景区,分别是黄石寨、袁家界、金鞭溪、天子山、杨家界、鹞子寨。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无疑是激发旅游消费者出游欲望,并促成出游行为的主力。2.较为完善的登山基础设施推动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索道、缆车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备。其中百龙天梯,以“最高户外电梯”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人类智慧和自然美景的完美结合,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力。3.较为丰富的人文故事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增添了新亮点。除了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所处地丰富的湘西民俗文化和具有特色的湘西旅游产品也是其发展的引擎。(二)问题分析。1.文化和旅游融合度较低。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文化能够推动旅游产业的提升。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调查者发现景区只有介绍植物与文化故事简介,以及观山的视觉感受。有些游客既有“360度看一个风景”的说法,看似在夸奇景无处不在,又似在叹息唯有景而无文化内涵。2.文化品牌塑造不完善。《西游记》家喻户晓,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奇峰吸引剧组来此取景,但在游览时发现公园内唯有一个刻有西游记拍摄点的石碑可供游客拍照留念;《阿凡达》也在此取景,其结果也如出一辙,仅有一个早已饱经风雨的阿凡达雕塑耸立在高山上可供拍照。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直以来忽略了文化品牌的塑造,尚未通过二次旅游促进其长期发展。3.旅游特色功能不突出。在体验经济时代,以一些自然资源或历史遗产为主的传统观光式旅游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体验式旅游已成为现今旅游的主体。显然,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仍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式旅游上,这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张家界旅游景点中竞争力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4.民族文化挖掘不充分。原本坐落于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城市,应该有着丰富多彩的湘西文化。然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并没有充分融合民族特征,没有发挥出少数民族的特点来促进旅游发展。

查看全文

长白森林旅游评价特点及效益

长白森林旅游的特点

东南与朝鲜一市五郡隔江相望。国境线总长260.5公里,全县面积2497.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5%。是国家级全幅员森林旅游区,素有“长白林海“”天然氧吧“”物种储库”之称。这里,山川相趣,钟灵毓秀,万宝并储,独秀人世,是吉林省东南边陲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绿宝石。长白县是我国的一个典形火山地貌区域。由于地势、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综合因素的多变,呈现出从温带到寒带4个不同的垂直自然景观带。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这里有东北一绝的望天鹅峡谷区;有宏大神奇的长白山天然公园;有唐渤海时期的城池遗址;有第一任知府张凤台命名的“灵光塔”;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遗存;还有那古朴的风土民情、独特的异国风光。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全县有野生动物50种;珍禽200多种;鱼类30多种;野生植物1200多种,其中:可供食用152种,药用的890种,工业用的153种,供观赏的130多种。薇菜、蕨菜、刺嫩芽、山芹菜、各种红白参以及木制产品等在国内外市场颇有盛誉,也是出口换汇的主要产品。现在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铜、铁、硅藻土、高岭石、煤、明矾石等27种,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原始神秘的自然景观和底蕴厚重的人文景观赋予长白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此自2002年长白县委、县政府立足“环山、沿江、跨国”旅游的优势,遵循“高起点规则,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努力构建现代口岸城、地质矿产城、多元旅游城和特色医药城。县城建设已接近国家卫生城“畅、绿、净、亮、美”的标准。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业发展迅速,基本构筑了长白山天池南坡旅游线、望天鹅景区生态游旅游线、县城近郊景区度假旅游线、西部特产旅游线、鸭绿江源头漂流游旅游线、赴朝鲜边境跨国游旅游线,形成了集边境风貌、朝鲜族风俗和异国风情为一体的旅游网络。

林区独特风光旅游

长白属国家级森林全幅员旅游区,素称“鸭绿江源头第一县,长白山脚下第一站”,被誉为“天然氧吧”、“绿色立体宝库”,长白以环山、沿江、跨国为基本框架的观光度假旅游共分五大部分:天池南坡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是长白山唯一可以乘车到达天池边的景区。这一景区上行时可在800米至2690米海拔区间领略原始森林的博大与深邃,尽情观赏一日四季、奇秀无比的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四个梯次鲜明的垂直景观带。越过高山苔原带,令人魂牵梦绕的长白山天池便呈现于眼前。天池面积9.82平方公里,最大深度373米,是我国最深的淡水湖。天池是中朝界湖和图门江、松花江、鸭绿江三江发源地。这一景区下行时,可尽情欣赏处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花园,雍容华贵的高山杜鹃,芳香怡人的高山罂粟,晶莹剔透的冰凌花等等,还有长白山独有的不老草和极具观赏价值的仅有两寸高的袖珍石松,所有这些数不清的山花野草,为沉寂凄凉的高山苔原注入了勃勃生机。处于岳桦林带底部的鸭绿江大峡谷,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200米,最大深度170米。伫立峡谷岸边,幽谷之风尽收眼底,峡谷之内绿树掩映,怪石林立,百态千姿,气势恢弘,犹如苍天赐予人间的长幅瑰丽画卷。

长白森林旅游效益

长白森林旅游活动的开展,对长白旅游事业的发展,推动长白森林旅游的开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通过几年的开发经验证明,森林旅游业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综合性事业,它的存在和开发意义是深远的,它打破了森林传统的经营模式,由森林单纯生产型,走向了开放式科学经营,对森林的立体开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有力的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经营,使林业经营方向科学化、指导化迈进一大步,对保护生态环境平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长白山的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是世界上保留完整原始森林顶级群落的一个缩影。它不仅给游人增加游览风景,也增加科普知识普及一课,同时它为森林学、生态等林业科研提供了教学和研究基地。长白森林旅游在科学的指导下,使森林生态系中各因子在自然状态下活跃起来,在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了林内各科森林资源,许多没有开发而且价值较高的植物得到保存和开发。

查看全文

森林旅游资源发展调查汇报

我国现已建成各级森林公园2277处,2012年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人数近3亿人次,创社会综合产值达1400亿元。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森林公园有力促进了我国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

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认识,生态旅游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们纷纷开始到野外的景区、公园赏景、游玩。这给森林旅游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大众化的生态旅游活动已经兴起。

市森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依靠文化遗产和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逐步发展壮大,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凸出的优势。

1、市森林旅游的现状

1.1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市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达1300多种。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老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大寓山、七星山市级园林公园在此镶嵌。“自然神韵晓月岭,森林风光五女峰”。鸭绿江沿线旅游圣地,不仅展现有冰川运动造就的美丽而神秘的“岛屿风光”、“奇山峭壁”、“江鲤鱼”,而且有两岸异国风情,有参天古树、奇花异草和周围的森林组成的美丽迷人的风景。绿色森林,清新怡人的空气,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等吸引众多的旅游者。

1.2森林旅游产业迅猛发展。近年来,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森林旅游成为林业发展后续产业的主打项目之一。在森林旅游方面,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三期扩建接待环境大大改善。森林旅行社、宾馆、度假村、旅游车等接待设施日趋完善,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和多条旅游线路已经有序运行。可以说,的森林旅游业已经形成规模。

查看全文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计划

“森林可以没有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森林”。作为以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自然,教育旅游者认识自然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愈来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来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梦想,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的国际流行色,并将在二十一世纪中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富聚度居全国首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9号)两个文件,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八大林产业,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我们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结合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实际,紧紧围绕把云南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路,组织编写了《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的编写工作,是在云南省林业厅的直接领导下,由云南省林业厅技能站主持,组织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等单位完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昆明理工大学等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支持,提出了许多真知卓识的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撰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规划》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1.1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

森林生态旅游,是让游人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尽情观赏和享受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领略大自然神韵的同时,肩负着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游乐活动。即游人既欣赏自然美景又关注生态环境,通过观光、科考、探险等一系列旅游活动,认识了解自然,同时增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教育旅游者及当地居民更多地认识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活动。而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既包括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也包括登山漂流、跋涉探险、狩猎垂钓、野营科普、康体休闲、疗养保健等活动。

查看全文

森林旅游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了洮南市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旅游产业存在问题,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推进洮南市森林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森林旅游;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1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01年四海湖景区初步建成,正式向游人开放。2013年6月洮南市四海明珠度假村开工建设。四海明珠度假村现租用疏林地5.7hm2(租赁期为30年),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自筹),目前,已建成冬季滑雪、滑冰、滑沙、雪地摩托、冰车、雪中飞碟等冰雪项目;夏季浅滩嬉戏、水上乐园、游泳、垂钓、狩猎、骑马、真人CS等娱乐休闲项目,还建有特色餐厅、五所独立小憩房舍和办公大厅等场所。这是洮南市唯一一家旅游产业景区,填补了洮南市空白。建设一年内共接待游客近3万余人次,解决了30多人的再就业,拉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森林旅游产业存在问题

2.1生态环境脆弱,旅游季节性明显。洮南市处于农牧交错地带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燥,风沙大,“五一”旅游黄金节则容易遭遇风沙;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旅游淡旺季明显,每年“十一”后即进入长达半年多的漫长淡季,这给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困境。2.2森林旅游品牌开发不足。洮南市虽有特色森林旅游资源,但并未开发出特色的旅游品牌,重点旅游景区间缺乏能够吸引游客长久停留的旅游产品。2.3配套设施不健全,景区景点可进入性差。长期以来,洮南市旅游发展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与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市(县)相比,差距较大。在目前的旅游服务体系中,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综合配套程度不高,旅游交通问题尤其突出,如道路等级水平偏低、条件差。与旅游业配套的相关产业也较落后,旅游营销、服务接待、旅游人员培训、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等方面与洮南市旅游业发展需要差距较大。2.4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洮南市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进行强度较高的旅游开发,将对部分自然景观及其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区域性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其他经济类资源不适当开发也将对旅游资源、旅游生态环境带来突出的负面影响。2.5旅游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旅游管理机构设立较晚,部分景区景点管理体制不顺,如四海湖、老道沟等。旅游从业人员中受过专业训练、懂业务、会管理、精外语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较缺乏。旅游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