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所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2:21: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森林经营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森林经营所整治调查
承担着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管护等工作任务,森林经营所施业区普及镇、局址周边。施业区普及镇局址周边,镇居民出行最密集的地方、森林防火隐患最大的地方、森林资源最易失火
一、森林经营所承担的工作特殊
近10年来。无发生任何火险、火灾和偷盗林木现象。这10年来,除东山出现火险外。森林经营所在森林防火和森林管护上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对突发性事件有着自己的科学处置方法。其它单位对施业区只进行单一地设卡管理无法相比的有职工1953人,森林经营所有施业区面积41960公顷。其中干部40人、工人307人、知青1246人、退休360人,每年承担着林业局下达的局部营林任务、管护任务和木材生产任务。同其它单位相比,显现施业区小、职工少、生产任务少,继撤并苍山、雄关林场之后的小林场,林业局一直想撤并或想改制的单位。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森林经营所将何去何从呢?自己经过专题调研后认为,森林经营所只能改制不能撤并。
森林经营所施业区普及镇、局址周边。施业区普及镇局址周边,承担着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管护等工作任务。镇居民出行最密集的地方、森林防火隐患最大的地方、森林资源最易丢失的地方,林业局局长今年到单位调研时曾经说过:森林经营所如果把森林防火搞好了把资源管住了那就是替区做了一半的工作。
近10年来。虽然在开展工作上相对其它单位有很大的难度,森林经营所历届班子都把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尤其是区实施“以煤代木”工程后,镇居民对镇周边资源管理工作几乎到挑战的地步。这样的情况下,森林经营所及时出台了政策和措施,即实行了管防结合、管罚结合“管理方法,积极宣传维护森林资源,造福子孙万代的同时,对入山居民进行正确引导,对偷拉私运现象给予制止和处罚。防火紧要时期,森林经营所对镇周边实行每200米安置1名管护员,全镇周边无空白点的24小时轮流管护,根源上杜绝火种入山。每年进入春季和秋季防火期时,森林经营所依照区防指文件精神要求,积极部置,迅速行动,加大防火工作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准备作业入山及各专业户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利用板报、宣传标语大造防火声势,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加强各检查站的管理力度,要求各检查站人员严格执行防火制度,对入山人员严格检查,没有防火证一律不准入山。加大镇周边巡护力度,派出管护人员对镇周边各支叉线进行巡护,控制私自入山人员。同施业区内单位和个人签订防火责任状,同东山念佛堂和红果山庄签订了防火合同,积极组织扑火队伍,并进行扑火训练。平安防火上实现新突破,有效地防止出现家火上山,山火进城的现象发生,资金紧张和生产准备作业繁忙的情况下,投入了两台推土机和大量人力,镇周边共开设防火隔离带15公顷,全面清理了城镇周边住户可燃物38车。对城镇周边派出了50多名巡护人员,增加了防火的密度和力度,有效地防止火源和火种入山。
二、森林经营所职工构成特殊
森林经营所综治考察报告
承担着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管护等工作任务,森林经营所施业区普及镇、局址周边。施业区普及镇局址周边,镇居民出行最密集的地方、森林防火隐患最大的地方、森林资源最易失火。
一、森林经营所承担的工作特殊
近10年来。无发生任何火险、火灾和偷盗林木现象。这10年来,除东山出现火险外。森林经营所在森林防火和森林管护上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对突发性事件有着自己的科学处置方法。其它单位对施业区只进行单一地设卡管理无法相比的有职工1953人,森林经营所有施业区面积41960公顷。其中干部40人、工人307人、知青1246人、退休360人,每年承担着林业局下达的局部营林任务、管护任务和木材生产任务。同其它单位相比,显现施业区小、职工少、生产任务少,继撤并苍山、雄关林场之后的小林场,林业局一直想撤并或想改制的单位。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森林经营所将何去何从呢?自己经过专题调研后认为,森林经营所只能改制不能撤并。
森林经营所施业区普及镇、局址周边。施业区普及镇局址周边,承担着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管护等工作任务。镇居民出行最密集的地方、森林防火隐患最大的地方、森林资源最易丢失的地方,林业局局长今年到单位调研时曾经说过:森林经营所如果把森林防火搞好了把资源管住了那就是替区做了一半的工作。
近10年来。虽然在开展工作上相对其它单位有很大的难度,森林经营所历届班子都把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尤其是区实施“以煤代木”工程后,镇居民对镇周边资源管理工作几乎到挑战的地步。这样的情况下,森林经营所及时出台了政策和措施,即实行了管防结合、管罚结合“管理方法,积极宣传维护森林资源,造福子孙万代的同时,对入山居民进行正确引导,对偷拉私运现象给予制止和处罚。防火紧要时期,森林经营所对镇周边实行每200米安置1名管护员,全镇周边无空白点的24小时轮流管护,根源上杜绝火种入山。每年进入春季和秋季防火期时,森林经营所依照区防指文件精神要求,积极部置,迅速行动,加大防火工作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准备作业入山及各专业户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利用板报、宣传标语大造防火声势,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加强各检查站的管理力度,要求各检查站人员严格执行防火制度,对入山人员严格检查,没有防火证一律不准入山。加大镇周边巡护力度,派出管护人员对镇周边各支叉线进行巡护,控制私自入山人员。同施业区内单位和个人签订防火责任状,同东山念佛堂和红果山庄签订了防火合同,积极组织扑火队伍,并进行扑火训练。平安防火上实现新突破,有效地防止出现家火上山,山火进城的现象发生,资金紧张和生产准备作业繁忙的情况下,投入了两台推土机和大量人力,镇周边共开设防火隔离带15公顷,全面清理了城镇周边住户可燃物38车。对城镇周边派出了50多名巡护人员,增加了防火的密度和力度,有效地防止火源和火种入山。
二、森林经营所职工构成特殊
森林经营所结构动态分析论文
林分起源结构动态变化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诺敏森林经营所森林资源天然林面积增加了6081公顷,人工林面积增加了1726公顷。天然林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调减采伐量,以及天然更新成林的林地增加所致。而未成林造林地种植的树木郁闭成林,是人工林地面积增加的原因之一。天然林具有比人工林更为复杂和稳定的林分结构,因此天然林面积比重是影响森林整体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重要因子。
林分龄组结构动态变化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幼龄林面积增加了36009公顷、中龄林面积减少了27840公顷、近熟林面积减少了10684公顷、成熟林面积减少了12623公顷、过熟林面积增加了7331公顷。经过10年的经营管理,龄组结构朝着合理的方向转变,过熟林的面积增加是必然趋势。该经营所2009年森林资源数据中,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占据绝对优势,近成、过熟林则只占龄组总面积的20%,各类林分的龄组结构不合理,经过10年的经营仍未能实现可持续经营。四、林种结构动态变化分析从表4分析,该经营所林种结构趋于合理,用材林减少,生态公益林林种面积增多。其中用材林从1999年的61705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53544公顷,经营所调减采伐量、更新造林速度滞后及有目的地进行区划保护是造成用材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由于特种用材林的特殊性,今后应该加大其用地面积。
优势树种结构动态变化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各优势树种的总面积有所增加。诺敏森林经营所森林资源1999年各优势树种面积合计为125688公顷,到2009年各优势树种的总面积增加到了133495公顷,增加了7807公顷。但树种结构不合理,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增多,阔叶树种减少。在其优势树种结构中,对比两期森林资源调查结果,落叶松所占比重最大,白桦次之,针叶和阔叶树种的面积比重变化较大,白桦面积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市场对白桦木材需求量增加,对其进行单一目的性采伐。优势树种落叶松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针对林分中白桦的大面积采伐,而保留了落叶松树种,最终形成了以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研究表明,当林分郁闭度为0.2~0.4时,林木生长的强度较大,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而当林分郁闭度达到0.5以上时,森林的光合效率更强,对强风的抗击能力更大,同时可以防止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较大限度地发挥各项生态功能。从表6可以看出,诺敏森林经营所森林资源林分郁闭度主要集中在0.5~0.8之间,林分郁闭度分布比较理想。郁闭度变化表明,面积按郁闭度不呈正态分布。按郁闭度等级低、中、高的标准分析,低郁闭度为0.20~0.39的林分面积分布少,中高等级以上郁闭度的林分面积分布还算合理。郁闭度为0.6、0.7的林分面积占绝对优势,所以此时森林能较好地发挥各项生态功能,但森林生长强度较弱。
森林经营所撤并或改制调研汇报
一、森林经营所承担的工作特殊
除东山出现火险外,近10年来。无发生任何火险、火灾和偷盗林木现象。这10年来,森林经营所在森林防火和森林管护上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对突发性事件有着自己的科学处置方法。其它单位对施业区只进行单一地设卡管理无法相比的
有职工1953人,森林经营所有施业区面积41960公顷。其中干部40人、工人307人、知青1246人、退休360人,每年承担着林业局下达的局部营林任务、管护任务和木材生产任务。同其它单位相比,显现施业区小、职工少、生产任务少,继撤并苍山、雄关林场之后的小林场,林业局一直想撤并或想改制的单位。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森林经营所将何去何从呢?自己经过专题调研后认为,森林经营所只能改制不能撤并。
承担着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管护等工作任务,森林经营所施业区普及镇、局址周边。施业区普及镇局址周边,镇居民出行最密集的地方、森林防火隐患最大的地方、森林资源最易丢失的地方,林业局局长今年到单位调研时曾经说过:森林经营所如果把森林防火搞好了把资源管住了那就是替区做了一半的工作。
森林经营所历届班子都把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近10年来。虽然在开展工作上相对其它单位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区实施“以煤代木”工程后,镇居民对镇周边资源管理工作几乎到挑战的地步。这样的情况下,森林经营所及时出台了政策和措施,即实行了管防结合、管罚结合”管理方法,积极宣传维护森林资源,造福子孙万代的同时,对入山居民进行正确引导,对偷拉私运现象给予制止和处罚。防火紧要时期,森林经营所对镇周边实行每200米安置1名管护员,全镇周边无空白点的24小时轮流管护,根源上杜绝火种入山。每年进入春季和秋季防火期时,森林经营所依照区防指文件精神要求,积极部置,迅速行动,加大防火工作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准备作业入山及各专业户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利用板报、宣传标语大造防火声势,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加强各检查站的管理力度,要求各检查站人员严格执行防火制度,对入山人员严格检查,没有防火证一律不准入山。加大镇周边巡护力度,派出管护人员对镇周边各支叉线进行巡护,控制私自入山人员。同施业区内单位和个人签订防火责任状,同东山念佛堂和红果山庄签订了防火合同,积极组织扑火队伍,并进行扑火训练。平安防火上实现新突破,有效地防止出现家火上山,山火进城的现象发生,资金紧张和生产准备作业繁忙的情况下,投入了两台推土机和大量人力,镇周边共开设防火隔离带15公顷,全面清理了城镇周边住户可燃物38车。对城镇周边派出了50多名巡护人员,增加了防火的密度和力度,有效地防止火源和火种入山。
二、森林经营所职工构成特殊
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研究论文
摘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森林采伐数量的控制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我国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实践显示,虽然该项制度本身的价值是不容怀疑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项制度与林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则成为了新时期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尽可能地总结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意见。
关键词:采伐限额森林改革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的功能包括产品功能、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森林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森林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重要价值,因此,可持续林业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共同命题。在我国,由于十分复杂的原因,林业的建设与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出现了森林发展的非可持续性,这种非可持续性发展的总体表现可以概括为森林长期过伐、林地大量流失、树种简单化、林分幼龄化、林地衰退生产力下降等。在这些森林非可持续性发展的表现中,森林的长期过伐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在建国初期,为满足国家恢复经济的需要,我国的森林便被大面积采伐,此后则将森林采伐作为森林经营实体维持生存及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对森林的过度的、掠夺性的采伐直接导致了我国森林蓄积量的严重下降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为此,我国制定的《森林法》规定了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试图通过控制森林采伐总量来遏制森林滥伐现象,但是,自1987年开始实施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并未完全达到设计该项法律制度的初衷,超限额采伐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根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4—1998)的结果,全国年均林木采伐量超采伐限额8679.4万立方米,超采额比例为33.8%,有的国有林场更因长期超限额采伐导致可开采的森林资源耗尽而被迫停产。
森林采伐限额是上级主管部门依据法定程序和方法制定的,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特定行政区域或经营单位每年以各种方式采伐消耗的森林资源蓄积最大限额,是国家对森林和林木采伐限定的最大控制指标。依照森林法,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产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对包括超限额采伐在内的滥伐林木的行为,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如果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5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2倍至3倍的罚款。如果以立木材积计算2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50株以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滥伐林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应该说,设计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目的及该项制度本身的制度价值是十分直接而明了的,那就是通过控制森林的年采伐量来达到逐年增加森林资源存量从而最终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可持续经营并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但是,长期存在的大面积超限额采伐的现实使得该项实施多年的法律制度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其有形同虚设之嫌。对于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改良我国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本文认为,一项法律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而对于一项法律制度的完善,必须充分考虑个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本文试图在看到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为该项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一、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
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资源管理研究
1可持续经营观下森林资源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1生态平衡原则
森林资源是一个由森林群落与外部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及自我修复能力,且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中所占面积较多,对整体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因此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可以使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下。在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放在首要位置,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对森林资源进行适当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1.2经济效益原则
森林资源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森林资源的多少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上进行森林资源管理时“,经营”是核心活动,当然,这里所谓的“经营”并不是像以往一样进行高额投入的森林资源生产过程,而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使森林资源得到更加经济型的增长,例如采用先进技术对森林区域内的植物进行改良加工,制成营养含量较为丰富的食材,在对森林资源进行最小消耗的前提下,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1.3可持续发展原则
立体林业开发与利用
人类经营管理森林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森林的功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森林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①生产木材和林产品;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大气、调节气候、防止噪音、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繁殖提供场所等,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③为旅游、卫生保健提供良好环境。各国和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情况有所不同,对森林各种功能所需要的方面与程度也不尽相同。过去人们经营森林多以利用木材为主,近年来森林的生态功能已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也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林业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林业生产由单一粗放经营逐步向全面综合集约经营。所谓立体林业,就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开发、综合利用。它既包括了林业的多方面的经营利用,又包括了森林中的各种矿产、动植物资源的广泛利用。就树木本身来讲,它包括从树根到树叶的全部利用问题,一棵原木从粗加工到深加工的全过程的利用等。也就是对森林进行多层次、多品种、多结构的开发利用、充分显示出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立体林业的主要特征多层次。立体林业的主体是林木,林木上层为乔木、中层是灌木、下层是草本植物、地被物、枯枝落叶、真菌、苔藓。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各得其所,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群落。多结构。从生产角度看。生产结构即有采掘运输、机械修造、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又有土壤、气象、栽培、植保等农业生产性质,但又不同于工业和农业,具有经营周期K、收益慢的特点。多品种。森林能满足社会各种不同的需要。因此林业产品具有多样性,有各种不同的树种和品种木材,林付产品的果实、种子、蘑菇、浆果、松脂和技术工艺原料、药材、狩猎品等等。多效益。森林不仅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的需要,还要培育森林和组织利用森林的多种效益,而森林又具有社会效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又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维护生态平衡的多种效益。多行业。林业具有广泛社会性。包括采伐运输、机械制造;农业(种植业、养植业)兵(武警、公安)学(企业办学)商等。一个林业局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因此它不同于工业也不同于农业,是独立的又是综合的特殊行业。立休林业如何开发发展立体林业对于繁荣林区经济,增加收入,改变单一木材生产、单一所有制经济,单一经营,乃至促进整个生态良性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搞好森林资源的全面规划设计,调整生产布局。森林资源的内容现在不仅仅是指林木,而森林中的一切动植物资源、矿产、水利、渔业等多项资源构成。因此在二类经理调查和总体设计时,除了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如森林采伐量,经营周期、营林设计以及运输、附属工程设计,经济指标与投资概算。还要根据施业区各项资源状况编制相应的生产规划方案;如林产品的加工、动植物资源,小型矿产资源的利用,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的规划设计等等。尤其对资源接近枯竭或已枯竭的林业局。要作出加强造速生丰产林,抚育天然幼中林的设计,制定休养生息恢复森林的年限和下一个经营期的经营方案并要综合考虑全局自然、经济条件,为发展综合利用和多利I经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从长远观点来看,今后资源调查,不应是单纯的林木资源调查,而应是林区立体资源的综合调查。林区开发的总体设计,不应是单纯的森林采伐利用、木材加工企业的设计,而是多种经营型的企业总体设计。使国有林区的建设真正纳人立体型的开发轨道上来。以林业局为单位,只要充公合理地开发利用,严格经营管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可以转化为繁荣兴旺的经济优势。森林资源的多种经营,使资源转化为商品,林业经济才能越走越宽,越搞越活,变经济危困为经济优势,林区经济才能繁荣。要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开发,就必须改变原来的生产布局。改单一木材生产为林果、林牧、林药相结合的林地资源结构,形成营林、采伐、养殖业、加工业等一条龙的多种经营基地。
二、大面积开展更新造林是解决资源危困,接续生产的主要途径。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在森林资源增长的基础上增加木材产量;森林采伐的当年或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更新造林的而积和株数必须大于采伐的面积和株数;近几年来十八站林业局开展了大面积的工程造林,30年后人工林的蓄积量将大幅度提升,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的接续,经济效益将有更大改观,生态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开发林区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短、平、快的经营项目,这是逐步向商品性现代化林业经营方式转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林区自然资源丰富的必然结果,这样,土地得到充公利用,产品可大量增加,足搞活林区经济的重要措施,也是消除经济危困的主要途径,首先是充公利用森林资源把小材小料做到精深加工,其次是充分利用林区的植物资源,我林区植物种类繁多,是开展多种经营的有利条件。药材品种如黄芪、金莲花、五味子等还有一些榛子、笃实、红豆、蜂蜜等等这些产品都能给林区人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
四、搞好林区综合经营,积极推行内引外联、多渠道、多形式的组织开发工作。林区资源现在是独家开发经营,这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搞活林区经济有一定弊病。我们要敢于冲破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解放思想,加快林权改革,把资源所有权和经营利用权区别开来。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联营可以吸引外地财力、物力搞合作经营式联营共同开发林区资源尽快使林区由封闭式走向开放性经营;由纵向经营走向横向经营,这样既节约了企业开发投资、降低成本,多方面经营培育森林。又可密切林区工农关系,帮助他们致富。同时对开展护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等林政管理大有好处,也增强了农民对经营森林的极积性,有利于森林资源的管理。
国有林经营模式与集体林权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不明晰所带来的诸如:经营权不活,处置权虚置,收益权无保障等问题,从实际出发优化设计,分类施策,探索研究出5种国有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模式,在集体林林权制度深化改革方面设计了实施内容与配套政策,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护模式;林权改革
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南端,小兴安岭南麓余脉、完达山系余脉、张广才岭余脉,自北、至东、到南呈新月形环拱松嫩平原,松花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形成沿江湿地、西部平原、中部丘陵、东部山地的自然地貌。全市辖9区、9县(市),有19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是全省的重点林区。辖区内有6个国有森工局,地方所属林业分为国家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设75处国有林场。全市幅员面积531万hm2,辖区内有林地总面积238万hm2,其中地方所属有林地面积108.4万hm2,活立木总蓄积9152万m3,森林覆盖率46%。在市属有林地面积中,国有占78%,集体占22%;天然林占61%,人工林占39%。
1林权
林权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林权权利人对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林权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大类。1.1国家所有的林权国家所有的林权是指全民所有制单位对国有森林的经营权,包括对国有森林的占有、使用、依法收益和在法定范围内的处分权等诸项权能。1.2集体所有的林权集体所有的林权是指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单位对森林、林木和林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2所有权与使用权
国有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针论文
摘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不仅要考虑近期的情况,而且要考虑长期的情况;不仅要考虑森林本身的特点,而且要考虑森林本身的外部环境特点。因此,要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有科学的森林经营规划。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在全面考虑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规定相应的经营方针与经营策略。
关键词:国有森林可持续经营
一、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现状特点
东北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分布地带,是我国的重点林区,历史上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位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主力,决定我国林业建设的命脉。所以东北国有林区的发展是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的现状是:有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不断降低,天然针叶树、珍贵树种比例下降,树种结构趋向不良;龄组结构不尽合理,成过熟林减少,可采资源近于枯竭;森林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总蓄积量正在不断减少。影响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因素是:森林资源结构仍不合理;森林资源各立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分类经营没有到位,经营机制不活。
二、存在的问题
根据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特点,在实施可持续经营时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一、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
实际上,对于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所面临的问题,几乎所有与林业有关的部门和人员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认识,2002年林业发展报告指出,森林采伐限额政策在推进林业市场化进程、明细和落实林业产权,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及平原林业的采伐管理亟待完善。2003年林业发展报告则表明,虽然在2002年间,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调整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政策的通知》和《关于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单位“十五”期间年采伐限额调减的批复》,使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有所好转,超限额采伐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超限额采伐现象并未从根本上杜绝。连续两年的林业发展报告关于森林采伐限额的分析表明,虽然国家对采伐限额的管理有所调整,对制度的执行也越发严格,但超限额采伐依然存在,这说明采伐限额制度的执行甚至采伐限额制度本身都面临着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综合起来,该项制度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伐限额编制依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毫无疑问,科学而准确地编制采伐限额是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达到逐步增加森林面积及森林蓄积量的目的的首要保证,可以想象,如果采伐限额的编制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功能就无法实现。依据规定,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程序是,全民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的林业局、林场、农场、厂矿为单位,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及农村居民自留山的林木以县为单位,根据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原则,提出年森林采伐限额指标,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对上报的森林年采伐限额指标进行汇总、平衡,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每5年调整一次。可以看出,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基本依据基层单位在森林经营方案中提出的合理年伐量(年采伐限额指标),因此,森林采伐量的准确性又是森林采伐限额准确性的前提。从森林经理的角度讲,为保证经营单位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分析论证合理年伐量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其中对于商品林年伐量的确定要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除了遭受严重灾害需要及时清理迹地或进行抢救性采伐外,年伐蓄积一般不能超过年净生长量;对于生态公益林,要在法规、条例和规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不同林种的特点和林分的实际情况,只能进行更新或改造性采伐。由于森林资源本身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内在结构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这种特点决定了行政辖区或经营单位制定森林年采伐量的复杂性。理论上说,各经营单位是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结果提出森林年采伐量及采伐限额的,但是,具体的经营单位特别是国有林场,由于其首要的经营目标是发展地方经济及维持本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他们更少甚至根本不愿意考虑其经营行为的生态效益,加上现有的体制缺乏促使他们在自己的经营行为中注重生态效益的内在及外在激励,他们显然更倾向于通过多报采伐限额来获得经济效益,因此,他们制定并上报的采伐限额的科学性、准确性被受到合理的怀疑。
2.超限额采伐现象依然严重。本来,森林采伐限额作为国家对森林和林木采伐限定的最大控制指标,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但现实的情况时,虽然国家每年都限定了采伐数额,但超限额采伐实际上在我国森林采伐中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间隔期内全国年均森林采伐消耗量超限额达4330多万立方米,而在“九五”期间,全国森林采伐消耗量按同口径比较,平均每年超限额采伐8600多万立方米。1999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对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进行抽样检查,被抽查的17个县(市)中有九个县(市)存在超限额采伐的现象,被抽查的10个森工企业局中有7个存在超限额采伐问题,分别占抽查数的52.9%和70%,有的县(市)和森工企业局超限额采伐高达150%。云南省昌宁县西桂林场1999年的采伐指标为10100立方米,但实际采伐15800立方米,超限额采伐5700立方米。实际上,各地有关超限额采伐的报道和相关数据根本无法一一列举,国家林业局最近一次的森林采伐限额情况检查表明,被检查发现的超限额采伐单位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超证采伐问题还是比较普遍,无证采伐问题也仍然突出。
3、凭证采伐制度的执行力不从心。经国家批准的森林采伐限额必须分解并分配到森工企业及林场才能得到落实,但是指望被分配到采伐指标的单位自觉地按照限额进行采伐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使限额采伐制度得以执行,除了由林业主管部门对限额采伐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之外,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还规定了凭证采伐制度。《森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还对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权限作了相应的规定。凭证采伐制度是保证森林采伐行为能够按照核定的采伐限额及木材生产计划进行的管理制度,林政部门也正是通过核发采伐许可证实现对采伐限额的监督管理,核发采伐许可证的部门不得超过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发放采伐许可证。但是,至今为止许多林政部门仍然存在超限额发证、发人情证、关系证的情况。另外,依照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申请采伐许可证时,必须提交伐区调查设计文件,《国务院批转国家林业局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报告的通知》(国发[2001]2号)进一步规定,集体森林经营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采伐林木,也必须实行伐区调查设计文件,经林政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领取采伐许可证,采伐作业必须按照经批准的调查设计文件进行;在采伐过程中,林政部门还要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伐后验收,以保证按许可证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实施采伐作业;采伐作业完成后的当年或者次年必须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核发采伐许可证的部门应当组织对更新面积、树种、质量进行验收,核发更新验收合格证,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单位不能取得采伐许可证。上述规定不能说不详尽、不完善,但是,由于森林面积太大,结构复杂,执行上述关于伐前设计审批、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规定有严格的技术要求,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执行成本太高,基层林政部门几乎无法承受,因此,上述规定在基层实际上很难得到执行。
4、对超限额采伐行为的处罚左右为难。不能得到执行的法律制度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对于违法限额采伐制度的行为,森林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其中确定的处罚措施是明确而且严厉的,但是,很多超限额采伐行为是由地方政府与企业法人引起的,有关数据表明,在1994年至1998年间发生的超限额采伐行为,除了有10%是由于群众性的滥砍盗伐引起的外,其余的超限额采伐都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法人有关。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超限额采伐行为也并非是简单的违法、犯罪行为,其背后大都有很多无奈的理由,有的森工企业是为了清偿沉重的债务或者为了支付工人工资、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而被迫超限额采伐,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完全是为了公益事业被迫超限额采伐,对于这样的“违法”、“犯罪”行为,执法部门、司法部门处理起来常因他们毕竟“事出有因”而感到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