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1:10: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色彩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色彩艺术

绘画艺术华侨文化色彩

江门素有“全国第一侨乡”称谓。上溯南宋,至清末民初850余年的时间,江门人绵延不断地走向世界各地,择地而居,接受西式文化教育。造就了一批传播异域文化的使者、有成就的中国现代美术家。他们不仅为家乡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将世界各国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先进科技带回了祖国。其中就有被孙中山称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的李铁夫。李铁夫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是富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爱国者,也是我国具有高深艺术造诣的伟大艺术家、更是侨乡人民的骄子。他是我国接受西方美术教育的第一人。在他的美术创作中体现出了那种充满民族情感、华侨文化特质浓厚色彩。

一、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识

华侨文化主要特点是吸收了西方文化、文明的精华。在政治上追求民主平等,在我国实现民主革命进程中起着启蒙和推动的作用。《蔡锐廷烈士之死》是作者1946年在76岁高龄的作品。画家马任达先生对此画的评价道:“沧海遗珠《蔡锐廷烈士之死》,那独特的构图,足以独树大纛!”。作者对画幅有着巧妙的安排,一位中年壮士带着手铐脚镣横躺在血泊中,僵冷的躯体占领了大篇幅的位置。背景由纯净的冷色调作铺垫,鲜血汩汩流淌,画面气氛惨烈。作者用象征手法描绘礼帽跌落地上,寓意壮士遇难了。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画作场面悲壮、哀伤、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它不仅触动着观众的视觉神经,而且牵引着人们的情绪,跟随感受画家不平静的悲愤心情。作品凝聚了画家一生对生活的思考、生命的感悟、历史回顾和艺术的体验,它将主题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在国外读书时,提铁夫成绩很好。一个华侨的画家超越西方人,让洋人十分妒嫉,于是设下圈套戏弄他,有意安排一个白人姑娘亲近他、戏弄他待。导致他感情失败心灵受创,终身不娶过着独居的生活。李铁夫有感于民族和民主制度的不平等,更加坚定了他追求民主革命的决心。他后来写了一首诗:“故国方遭劫,男儿志未舒。羞为爱情误,当作铁丈夫。”这些诗反映他的爱国激情和高尚节操。江门侨乡为纪念他对我国民主革命、对华侨文化的突出贡献,特开纪念馆、立雕像以示敬仰。

二、开放兼容的人文意识

江门五邑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沿海城市,华侨接触异域文明在地理上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越条件,它对华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华侨文化在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在使中华民族母体文化的尊严和价值得以传承发挥的同时,又能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优点和特长以充实发展自己、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显示了其文化灵活性和独特的魅力。它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域外的海洋文化的多种元素。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有一批有志改良中国美术现状的年青学者纷纷走出国门,到西方学习美术。李铁夫是以华侨身份的特殊途径最先出国的。他在西方院校研究透视学、解剖学、学习人物或风景写生等等。虚心地学习他国的文化知识,接受正规的教育。他1905年到美国,拜美国名匠——威廉•斯和约翰•萨金特为师,接受西方正统美术训练时间长达九年,基础扎实,成绩优异。这一时期的作品有《音乐家》《老医生》《未完成的老人像》《斗牛士》《大学生》《蓝眼青年》《金发女郎》等。

《音乐家》一画具有李铁夫完美肖像画的典型风格,作者在表现重点人物时,运用古典写实主义传统,将精力花在对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刻划上。他恰当地处理好油画色彩的冷暖调子、虚实关系,做到主次分明。描绘对象生动,画面庄重、典雅、构图严谨,用笔果断、笔法概括洗练。徐悲鸿曾一见其作品即推崇说:“其肖像油画技巧之高只有在西方才能看到。”李铁夫在学习中发现水彩画与中国水墨写意画最相近似。水彩画讲究光线、明暗和体积的表现,具有淋漓、水色交融、色彩轻快而优雅的特点。他偏爱用水彩画来表现山水风景,以致回国后仍然致力这一画种的研究并创作有大量作品。《瓶菊》是中西文化兼容性很强的一件作品。由于受约翰•萨金特画风的影响,多少带有几分英国水彩画韵味,用色水分饱满、明快、斑斓,笔法洒脱、灵动、注重光色气氛渲染。同时作品又富有中国画审美趣味的特点和内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更具抽象思维的意味。《瓶菊》美如一个深情的少女,正如林风眠先生说:“美是人间一个深情的淑女……会使人得到他所愿得到的那种温情和安慰”。《瓶菊》在我国美术史上地位很高,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作品,在“中国百年水彩画展”中,被选为展览画册的封面。李铁夫一生没有放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常做诗、写对联、练习书法、画国画。这种文化的“根”性对他一生艺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好学精神和浓厚兴趣使他有能力可以立足欧美,成为不分国界的美术大师。李铁夫的艺术实践体现了融会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的华侨文化特色。在人文精神层面上,表现出弘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对命运的关注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

查看全文

视觉艺术色彩研讨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漫长,人类在生活中逐渐对色彩发生兴趣,并产生了对色彩的审美意识。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可见到原始人对简单色彩的自觉运用,从中国各地出土的彩陶、帛画到欧洲的拉斯科、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古代的工匠们用极简约的色彩笔触创造了极其辉煌的人类文化。人们用美术、宗教、文学、哲学、音乐以及诗歌等形式来赞美色彩,表达色彩的美感以及色彩的意蕴,在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视觉艺术领域直观地表现出色彩的美感。色彩还通过文学、哲学、音乐、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着间接的传播,字里行间人们用心灵领略着色彩的美感。中国古代的诗词里就有大量表现色彩的名句,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仅从文字语言的解读中我们就可品味出诗中所表达出的浓郁的色彩意境。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色彩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视觉艺术的创造过程,色彩的运用极其重要。

一、色彩研究概述

科学家牛顿开创了色彩研究的先河,他在1666年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是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牛顿的发现,揭开了色彩与光之间相互依附的关系。在牛顿色相环上,表示着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圆环进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别填入红、橙、黄、绿、青、紫六个色相,那么他们之间表示着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相互关系。牛顿色环为后来的表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12色相环、24色相环等。从色相环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明度有着节奏性的变化,A、B、C三点最亮,为颜料三原色,对应的E、F、G三点最暗,为色光三原色。色相环对我们研究色彩起了十分直观的重要作用,它将色光三原色、颜料三原色的相互关系以及邻近色、对比色、补色区域清楚地显示出来,对于色彩设计中的对比调和运用非常有用。在色彩研究的进展上,1772年,拉姆伯特做出了色彩金字塔,十九世纪初,龙格设计出立体色彩球,而最有代表性的是奥斯特瓦尔德的色立体和孟塞尔色立体模型。他们通过三维立体的直观形式,把色彩的三属性,有系统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的色彩结构,对于整体色彩的整理、分类、表示、记述以及色彩的观察、表达及有效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法国新印象派画家修拉、西涅克将色彩视觉空间混合原理在绘画中进行实验,画面效果明快而刺激,富有光的颤动感。在新印象派画中,色彩被分解为纯度极高的分子,相互衬托、相互影响,编织出灿烂辉煌的色彩交响曲。“新印象派意味着色彩在分光镜里的分裂,它们的混合通过观者的眼睛,色的分解的目的是赋予色彩以最大可能的光亮,通过相并排列的色点在眼睛里产生出色彩的光”(西涅克)。色彩的视觉空间混合其实是一个视错觉现象,无彩色的黑与白在同时刺激视网膜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出色感。光效应艺术(Opticalart)作品通过高密度的变幻着的点与线,使人的眼睛在运动中对画面的某个部位产生出虚幻的色彩感觉。

二、色与色的对比产生色彩关系

世界上任何任何事物的差别都来自于比较,色彩之间的差别更多的是对比而产生的。白相对与黑而言才是白、大相对与小才为大,冷色对暖色而言为冷、暖色对冷色而言为暖。色彩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色彩间的对比,简约而和谐的对比产生力量;繁杂而没有次序的对比则会对视觉产生躁音的感觉。对比与调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面,色彩与色彩之间关系的加强即成对比,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减弱即为调和,它们是辨证的统一。克莱夫•贝尔意识到“有些颜色搭配的效果给人以快感,有些则使人浑身不安,正如不和谐的音乐一样”。与音乐中七个音阶无目的的组合并不能形成优美的旋律一样,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也要符合人的视觉的审美要求和形式规律。马蒂斯是善于运用色彩对比的大师,他的画面中仅仅使用两三种色彩便能产生出惊人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是有目的的组织的结果。“绘画要求用十分有意识的、很协调的表现手段去构成它,这同其他艺术是一样的。要像音乐那样去组织力量(色彩就是力量)、组织色调”,马蒂斯同时认为,“必须从创造出富于表现力的整体效果这种观念出发去组织色彩”。色彩间的对比是色彩现象中一个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而在实际的色彩应用中,色彩的对比是一个多种因素的综合运用,它既包含色彩的三个属性,又牵涉到色彩的面积和形状,要将普遍规律与具体个案相结合,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色彩作品。适当地运用色彩对比因素,有利于烘托作品的主题气氛。色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相在色相环上的距离。同类色相对比是同一色相里的不同明度与纯度色彩的对比,调和的因素大于对比的因素,产生出统一、单纯、柔和与谐调,是色调内的改良和轻微变化。邻近色相对比的色相感,要比同类色相对比距离明显些,变化感稍强,可稍稍弥补同类色相对比的不足。类似色相对比是心理色彩范围内的冷暖色系中间的中性色的对比,能保持其明确的色相倾向与统一的色相特征,这种对比,视觉效果显得鲜明而色相明确,但对比的力度不大。对比色相对比的色相感,具有鲜明、强烈、饱满、丰富和运动感的特征。互补色相对比是色环的一百八十度的对比,是色相的最强烈的对比,色感强,响亮而富有刺激性。同色相和不同色相的色彩都可以产生纯度对比。高纯度的色彩对视觉有强烈的刺激感,令人振奋;而低纯度的色彩平淡柔和。纯度对比的特点是增强用色的鲜艳感,即增强色相的明确感。色彩冷暖的对比越强,刺激力愈强;对比越弱,冷暖的倾向趋平缓。冷暧对比的因素给观者有镇静、刺激、缩小、扩大等心理作用。歌德认为:“色彩的力量决定于明度与面积”,并通过研究确定原色和间色的和谐色域如下:黄:橙:红:紫:蓝:绿,3:4:6:9:8:6。这就是说当黄色为3时,紫色是9才能取得色彩视觉的平衡,歌德的理论来自于对色彩的色度与明度的思考,从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每对补色的比例关系:黄色的明度和色量是紫色的3倍、橙色的明度和色量是蓝色的2倍、红色的明度和色量与绿色相等。色彩的面积对比是指两个或更多色块存在的面积比例关系。和谐的色域产生静止而安定的效果。但采用了和谐的比例之后,面积对比就会被调和。而在一幅色彩画面中使用了与和谐比例不同的色彩面积,从而使一种色彩在面积上占支配地位,那么取得的效果就会是富于表现性和有运动感的。面积对比不仅体现在单一色块的使用上,将同一色块分割运用,既能造成视觉平衡的效果也会使画面富有变化。色环表上相对应的色彩关系就是补色关系,伊顿认为:“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循这种规则会在视觉中建立起一种精神的平衡”。

“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在生理功能上,我们的眼睛需要视觉补偿来达到平衡,它同时也是视觉疲劳的一种表现,比如,注视黑色我们会感觉到白色的残像、注视红色我们会感觉到绿色的残像、注视绿色我们会感觉到红色的残像等,也就是说,我们的视网膜会感觉到和一个色彩相对的另一个色彩的影像。在我们的视觉图式设计中,正确地利用视错觉现象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其实,新印象派的点彩方式、光效应艺术和其他在形状与空间变异的艺术都是利用了视错觉现象。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1]

查看全文

民族服饰色彩艺术设计研究

一、民族服饰中的色彩设计意义

1.象征意义

民族服饰中色彩设计都有着极其强烈的象征意义且甚至于民族服饰当中。民族服饰在设计过程中的色彩应用具有象征意义主要来自于少数民族的崇拜或者图腾,这些缘故的崇拜中通常会以一些具体的颜色而体现出来,也是体现出民族服饰对生命、对生活的向往。除了以神灵等象征以外,在民族色彩的应用过程中还会存在以具体的自然现象、自然事物等为主,这种象征性的意义决定了在色彩表现的过程中人们喜欢用色彩来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意义且包含对自然或事物的理解[2]。民族服饰中的色彩设计象征意义非常强烈,在很多时候其对于颜色的理解和认识都会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如红色,其象征意义通常会代表生命、活力这也与公众对颜色的认识有关系,但从民族服饰设计来看,红色的设计更体现出了一种渴望,特别是在民族服饰中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以藏族为例(如图1),红色在藏族服饰中应用非常的广泛,从其象征意义来看基本都是神圣且庄严的象征,这一点在藏族佛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很多藏族中的僧侣都会用大片的红色作为民族服饰中的内容,这是从神明的角度出发而产生的象征。除了神明象征以外,红色在藏族民族服饰中的应用也体现出了生活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红色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指向,即红色代表鲜血、代表肌肉,会让人产生一种补偿饥饿的具体意象,也会让人产生一种欲望[3];另一方面藏族人们喜欢吃的肉类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而红色是血液和肉类的主要颜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族人们会自觉地将红色与饥饿等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意志,加深藏族人们对红色的认同。而且在古代红色也与火焰等有联系,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红色会被认为是一种吉祥。事实上每一个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过程中对于颜色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与民族的生活、环境、图腾有关联,其大致的色彩设计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如森林民族崇尚绿色、海洋民族崇尚蓝色等。

2.文化意义

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与民族文化和特定的文化认知有着明显的关联性,这种关联决定了在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过程中呈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文化意义一般包括内涵和外延两大方面,内涵是指色彩所表现出的民族内在价值观念,外延是指民族文化、社会伦理道德和主流社会观念等在色彩艺术上的具体体现[4]。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应用过程中可以看出民族服饰存在“大一统”的现象,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长期统一发展中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但从文化的色彩应用实践来看,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应用都有所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色彩来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甚至还可以通过服饰色彩看到其社会地位等具体内容,如红色,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红色基本都有喜庆的含义而且在结婚的时候都会用红色进行点缀。当然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文化属性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社会身份转变的信息,即通过颜色改变的方式展示出不同的社会身份包括年龄身份等,如部分民族十岁前的穿戴颜色与十岁后的有明显不同,例如瑶族,十岁之前只能佩戴四条丝带的黑皮毛然后头上带有银饰,但十岁以后则需要取下且换成其他颜色的配饰,由此可见不同的颜色设计体现在民族服饰中的应用有着不同的文化含义。除了代表特殊的年龄变化以外,民族服饰的色彩设计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融入和特有的文化认同,如皇帝的衣服,近些年因为明清两朝代电视剧的盛行,很多人认为黄色是尊贵的,代表皇家其根本是融入了五行学说,但事实上在汉朝甚至更早的朝代、黑色则具有明显的意义,这种文化认同也体现出了民族文化变化与发展的内涵。

二、民族服饰中的色彩艺术设计

查看全文

高职艺术设计色彩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得到了不断改进。该文主要探究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解决学生在美术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素描色彩;观察方法;判断力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素描和色彩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刚入学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这两门基础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部分学生刚刚进入高职院校的时候,由于造型基础不够扎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讲述的教学内容会产生一些疑问,甚至根本听不懂教师在讲什么,这就导致美术基础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

一、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方法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1.观察任务要明确。在增强学生的美术基础之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色彩、素描教学中,学生要细致观察不同的颜色、形状、状态,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在脑海中对所要描绘的事物拥有一定的基本概念。如,在风景写生期间,教师要为学生选择一个场地,让学生根据这个场地中的景物和事物进行主次划分,以某个事物为中点向周围进行虚化,最大限度地突出画面的主题与意境。部分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对于选择的景物没有分出主次,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常常会感觉到思维混乱。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教授学生如何把握重点,不能在一个大的空间中只关注某一个细节,视野应该开阔,眼光应该长远,找出自己想要描绘的主体事物,对于主体旁边的事物要进行分化处理。这样学生就能在绘画的过程中分清主次,避免出现盲目的选择。2.观察方法要正确。在色彩、素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观察事物。不管是什么样的事物,都不能只看其表面,而应该深入观察其内在结构。如,在素描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关于正方体的练习,教师要给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并为学生准备一些正方体的各种切面,引导学生对正方体的内在结构进行观察,进而找出画正方体的正确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看到正方体的各种切面,并在切面中找到作画的重点,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3.学会进行比较观察。在绘画的过程中,面对要表现的物体,学生要从基本的形状、颜色入手,分析物体的整体造型,然后将这个物体与周围的其他物体进行对比分析。在写生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只集中观察一种物体,而忽视物体周边的环境,那么在物体间的比例关系、颜色关系等方面都会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如,在森林中写生的时候,学生要画森林中掩映的一座小房子,就要以房子为主体,然后将周围的树木和草地上的小野花作为背景,以衬托房子。如果学生对房子和周围的一些事物在形体结构与色彩关系上没有进行整体对比,忽视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层次关系,那么画面就会缺乏明确的主体,造成色彩关系混乱或不协调。所以,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学会比较观察,从整体上把握景物的远近、虚实和色彩变化,在细节上寻找对比关系。学生只有通过细心的对比分析和观察,才能深入理解不同环境的构图、色彩、形象和意境,才能准确表现景物的形体与色彩由于空间距离关系所产生的变化,才能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从而提高作品的效果和魅力。

二、引导学生分析,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

查看全文

包装色彩设计艺术分析

摘要: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颜色,在包装装潢设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包装的色彩特征要充分重视和研究市场的变化,把握色彩的所有用法,将色彩灵活的应用于包装装潢设计中,使设计出来的色彩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多方面研究色彩的变化,紧跟时代潮流,提前认知新潮流并做出人们喜欢的设计。

关键词:包装装潢;色彩;整体;功能;情感;流行色

1色彩设计的整体性

色彩的整体性体现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选用所要求的包装的整体效果,在单个包装的整体处理中,相互搭配的色彩需要主次分明,每个颜色所占比例要搭配和谐,在商品包装中,一般会有2种以上的颜色,不管哪个颜色是主色调,在确认主色调的情况下需要将配色合理的分配好,最终设计的配色要形成每个颜色都是单个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又有和主色调相依赖的感觉。这种色彩的整体性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细致分析颜色配比并做出设计,运用好色彩设计的整体性是整个包装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色彩设计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1主调。所谓的主调,就是指在包装装潢设计中色彩的主要颜色,能够选对主色调在最终的设计作品中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色调在设计中必须有一定的秩序,不然最后出来的画面就会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了解不到设计师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主色调最主要是在画面上会比辅助色占的面积大些。在色彩设计中,除了有主色调外还有其他陪衬的颜色。这就需要设计师能够运用好色彩的主次关系。在具体操作时设计师可以采用同一色系分别作为主色和辅色,当然也可以大胆的使用颜色跨度较大的色系,这样有可能会形成不一样的效果。在色系的选择中需要整体协调好主色和辅色在整体画面中的感觉,设计出更有美感的作品。1.2系列化。系列化是指CI设计在包装装潢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感觉。色彩设计的系列化是指:在同一个企业或者同一个商标、品牌名称的不同种类产品使用一种有共性的包装,再进行统一设计,包括特殊造型、色彩、图案等。在包装装潢中,色彩设计需要包装系列化在色彩上将变化美和统一美结合,最终达到色彩的系统性。而这种系统性的形成最终会给视觉带来强烈冲击,更加有利宣传企业形象和品牌。若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标准的色系,那么设计时色彩不会有太大改变;如果使用非标准的色系,那么色彩可以适当的变化,这时需要设计师能够有效地协调好不同的色彩。1.3情调。色彩对人的神经有着刺激性,不仅能够通过色彩激发人们的情感,更加能够引起人们看到色彩引起的联想。这种情感和联想的认知都是在人们生活中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产生的。在色彩的选择上,设计者要多方面进行考虑,根据不同的商品所选择出的色彩也是不同的,情调设计是人们一看到就觉得很亲切的色彩构思,它需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在感情上和人们产生共鸣,从包装设计中能感受到设计师想传达的思想。

2体现包装色彩的商品性

人类的固态思维导致人们对一些颜色中所表示的产品内容都有比较固定的理解,这些颜色也被称作商品色。例如,绿色代表着蔬菜,橘色代表着桔子,粉色代表着草莓,就像我们常说的葡萄紫颜色也是取自于葡萄。每个商品都会有共同的属性,也会有不同的独特的个性。在医疗用品、化妆用品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对于这种分类之后再细分的类别,我们就要区别对待,这时需要设计不同的包装,使用不同的色彩在包装装潢上,发挥色彩在设计中的多样性。

查看全文

绘画色彩艺术特点和内涵

所谓色彩,是人们的眼睛、大脑和生活经验对光的一种视觉效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渐对色彩有了一种理性的认识,借助个人的推理、想象、分析等,将大自然中常见的、丰富多彩的色彩进行分析和归纳,进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色彩理论,并且广泛的应用于实践。美术创作中对于色彩的关注和应用开始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的画家们发现色彩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随后这种发现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和绘画中。后来从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直至印象主义,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以至于整个印象派就是一个研究色彩的画派,并且在美术史上的影响巨大。到了当代,三位色彩大师塞尚、梵高和高更引起了色彩在20世纪的大变革,并且为现代绘画色彩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未来主义、达达艺术等现代绘画思潮和绘画流派,都是在他们三位的色彩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1世纪,人类社会有了全新的面貌,出现了许多全新的艺术形式,色彩的空间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当然绘画色彩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独特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

一当代绘画色彩的特征呈现

1丰富多元———当代绘画色彩特征之一多元化实际上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代名词,或者说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表现,所有事物的多元化,都是来源于经济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也是如此,这种文化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宗教等,都是这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具体到艺术上来说,艺术多元化是指艺术的观念、主张、形式、风格等组织结构多元共存,求同存异的一个局面,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面对视觉图像的发展态势,和文化多元化的需求,我们有困惑,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绘画色彩的多元表现为继承和创新。首先是继承,西方绘画观念传入中国后,中国老一辈的画家们在对西方绘画充分吸收和借鉴之后,逐渐形成了符合本民族欣赏情趣的中国绘画色彩观,如靳尚谊、苏天赐、朱乃正、徐悲鸿等人,无论是写实主义色彩还是“苏派”色彩,都是与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相结合,呈现出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艺术美感。后来的画家们接过前辈们的画笔,如杨飞云、王沂东、陈逸飞、陈丹青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充分的展现,这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色彩的观念和表现。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油画界提出了“建立中国油画自己的色彩观”,将色彩看作是中国绘画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很多70后、80后的新锐画家,推出了新的色彩表现媒介和绘画形式,如直接用色彩表现情感,直接用光色代替色彩等,表现出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色彩观念、色彩运用正是在这种代代的传承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和整个时代的多元化,从本质上来说,是具有一致性的。

2重构再生———当代绘画色彩时代特征之二所谓色彩的重构和再生,是指将已经形成的色彩观念打破,建立起一种新的色彩体系和色彩形式。这也是一个时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绘画色彩观的重构再生主要表现为中西色彩的重构、古今色彩的重构和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重构。首先,是中西色彩的重构,中西绘画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中国的传统绘画主要是黑白两种形式,黑色是母色,白色常常表现为留白,在对西方油画充分借鉴和吸收后,中国画家们开始将中国绘画的色彩体系和表现手法与西方的用色习惯和观念相融合,创作出重构再生的新作品。以赵无极和吴冠中的作品来说,他们的作品中就保留了中国绘画的用色习惯,黑色占有很大的比重,还经常使用留白,但是在这幅作品中,还在不同的地方运用了油画的技法和色彩表现,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也为中国绘画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次,是古今色彩的重构。这里的古今,包含西方的古今和东方的古今,西方的古包含写实色彩、光线色彩、抽象色彩等;东方的古包含对比色彩、写意色彩等。中国的新锐画家们成功的将古今融合,中西融合,使作品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夏晓芳、李天元、刘小东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画家,既有现实主义绘画色彩的魅力,又有时代色彩的单纯与明亮。最后,是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重构。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在美术史上先后出现了多个以色彩为主要标志和风格的流派。例如:写实色彩、印象色彩、抽象色彩等。在当代,这些风格和流派之间的壁垒早已被打破,已经有两个或者多个,重新再生出了一种新的风格和流派。如以靳尚谊、杨飞云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以孙为民、刘晓东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等,形成了一种新的色彩表现形式。同时,色彩在不同形式的绘画中会展现出不同形式的面貌,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新的材料也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绘画中,如从油画发展而来的丙烯画,相对于油画来说,其色彩具有明亮、速干和透明的特点,给我们以全新的色彩审美感受。表现出了当代画家们的对绘画的独特思考和独特表现。

3快速流变———当代绘画色彩时代特征之三20世纪之前的美术史中,关于风格的流派,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巴洛克、洛可可、印象主义等,每一个流派和风格都有几位影响巨大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但进入20世纪之后,先后形成的风格和流派,有近五十个之多。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也直接影响到了当代的色彩观念,拿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来说,两者前后相差不过五十年的时间,但在色彩的运用观念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印象派追求光色的明亮效果,注重色彩本身与客观事物的相似性,而新印象派则将对光色原理的运用发展到了极限,多用一些光学原理,近乎苛刻的表现光色效果。到了后印象主义,塞尚、梵高等人几乎将色彩当做了个人的情感表达工具,大胆而炽热。可以看出,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快速变迁,直接导致了色彩观念的改变,艺术形式变化越快,色彩变化就越快。其次,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画家们首先是一个社会人,然后才是一名画家,所以他们自然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某一年的流行色彩、季节色彩等,都会对画家们产生一定的影响,继而影响到他们的用色观念,如色彩的平涂、一次性色彩等,都是受到了当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画也因为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几经起伏,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成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有着广泛和深入的联系,把中国艺术和外国艺术都放在了世界这个大舞台上,中国艺术家和外国艺术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种国家展览、国家文化周、艺术作品巡回展等层出不穷,使他们有了更多了解对方、学习对方的机会。从对方的作品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感悟,进而更好地表现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国家的文化部门,大力支持和鼓励艺术家们走出传统束缚的圈子,大胆进行变革,推陈出新,大大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他们无论是在创作内容、创作理念、创作手法等方面,都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直接导致了色彩观念的快速流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试想如果没有对光学研究的发展,可能美术史中就没有印象派的诞生。伴随着科技发展起来的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色彩都扮演了更重要和更丰富的角色。特别是数码技术的快递发展,使得数字色彩发生了多次的变革,现在的3D绘画,只用鼠标一点,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数字色彩的这种便利、快捷正在为我们开启一轮新的色彩视觉盛宴。

4主观自我———当代绘画色彩时代特性之四这里的主观自我,包含色彩自觉情感的表现和色彩自我的情感表现。这也是当代绘画色彩的又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首先是色彩自觉情感的表现,因为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使得色彩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画家的一种自觉性。就像是歌唱家对自己的声音的控制一样,让我们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听出是哪位歌唱家在歌唱,即使掩住画家的名字,我们也能从他的色彩运用上推断出这是谁的作品。历史上接触的画家无一不是有着独特的色彩个性。这是画家们在一种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状态下的精神上的自觉,也是一种时代使命的体现,更是一个画家作品风格的重要表现。同时,在这种自觉之后,还有一种自我,这种自我是指画家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受和理解,继而选用合适的色彩将这种情感表现出来。这种自我的表现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比重逐渐增大,也体现出了色彩在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艺术家们在掌握了色彩基本的艺术特征之后,就有了一种审美的经历,在最初的创作中,无论是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收获了自己的创作体验。善于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体会,如从个体出发感受到的孤独、痛苦等,有别于上一代艺术家作品中呈现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反思,更多的表现出对于人本身的关注,也是一种创作观的表达。

查看全文

插画艺术色彩美学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逐渐获得了物质方面的满足,并且在精神方面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追求更高的艺术方面的享受。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之中,插画艺术作为一种绘画与设计紧密结合的视觉艺术形式,主要包括了出版物配图、卡通吉祥物、影视海报、游戏人物设定及游戏内置的美术场景设计、广告、漫画、绘本、贺卡、挂历、装饰画、包装等多种形式。随着插画艺术的不断发展,插画不仅成为了一种艺术,同时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美学,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为了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插画艺术的含义及其演变,以及插画艺术中的色彩美学和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在发展插画艺术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方式,以促进插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插画艺术;色彩美学;色彩设计

插画这种艺术形式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了踪影和记载。人们在远古时期,为了记录自身生活的点滴,就在石壁上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了记录,从而使得这种方式成为了历史变迁的一种描绘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插画艺术中逐渐将色彩加入其中,从而使得插画艺术拥有了更为丰富和完整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插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插画艺术作为一种绘画与设计紧密结合的视觉艺术形式,逐渐被运用到了出版物配图、卡通吉祥物、影视海报、游戏人物设定及游戏内置的美术场景设计、广告、漫画、绘本、贺卡、挂历、装饰画、包装等形式之中,并且在山西戏剧之中,也用到了插画这种艺术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为现代人的生活涂上了一笔绚烂的色彩,有利于促进我国人民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利于艺术修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插画艺术的含义及其演变

1.插画艺术的含义。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这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辞海》之中,对于插画的基本解释。而书刊中的插画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书刊的印刷者都会将插画放置在正文中间,或者通过插页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的眼前。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帮助书刊进一步的提高欣赏价值①。插画的引申含义,就是如果将这种形式运用到书刊之中,能够使书刊中的文字意念变得更明确清晰,有利于帮助读者进行书刊内容的理解,是书籍和文字的附属品。但是由于时代的影响,这种插画的含义,只是狭义的关于插画的概念,与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插画含义有着极大的差异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现代插画拥有了更为深刻的涵义,“插画”在现今的社会中,已经成为艺术家们展现自我的一种有效的艺术形式②。2.插画艺术的演变。上文说到,插画这种艺术形式,早在数千年以前的远古时期就有了远古人通过壁画的形式将自身生活的点滴进行记录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就是插画的最初形态,有着深远的内涵。因此,插花艺术拥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经历过很长的发展时间。在古代时期,由于环境的限制和影响,使得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思维受到了环境方面的影响。据统计,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是三千多年以前商代的甲骨文。但是在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为了记录滋生日常生活的点滴,只能通过插画的形式进行记录。而这个时候的插画,拥有着一定的文字方面的功能,对于帮助人们表达自身内心的情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到了商周时期以后,由于文字的出现,人们不需用插画的形式进行生活的记录,因此插画的表现形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在这个时期,由于色彩的出现,促使了插画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由黑白两色的插画转变为彩色形式的插画,同时也根据这一形式,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由于时代的不同,插画的创作形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更新,并且逐渐的融入到时代的发展之中,为时代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插画艺术中的色彩美学

查看全文

艺术审美包装色彩设计研究

摘要:包装设计属于商业设计范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于包装色彩设计,其美学特征包含多种因素,并且具有特定的审美价值。本文基于艺术审美角度下,从现代包装设计的内涵入手,然后进一步分析包装色彩设计内涵。旨在实现诠释商品功能与宣传产品性能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商品包装色彩设计美的同时,以探寻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满足其审美体验。

关键词:艺术审美;包装设计;色彩;美感;意境

不同的色彩设计可以使人们呈现不同的色彩情感与审美感受。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色彩设计呈现的作用十分明显。在各类包装设计中,除了商品的功能属性与品牌知名度外,优秀的色彩设计可有效增加和激发人们的关注程度与购买欲望[1]。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包装色彩设计所呈现的美学特征是多重的。对于包装色彩设计审美的提高,对消费者而言,他们不再一味追求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是从包装设计中获得对色彩的一种美的体验,从而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与文化个性。

一、现代包装设计的内涵

现代包装设计是集实用与美观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而在现代包装设计的各个视觉因素中,最活跃且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因素是色彩[2]。其作为一种造型语言,在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表现,与绘画色彩有着很大的区别,不仅可以反映设计师个人的设计风格,还可充分展示商品的品牌与个性。由于现代包装设计的目的是为大众服务,使商品能够让消费者尽快的接受并喜欢,从而实现商品的销售。因此,包装色彩设计应该基于社会大众的需求与审美趣味,以此强调其实用性与针对性,彰显现代包装色彩设计的美感表现。

二、基于艺术审美的包装色彩设计

查看全文

色彩在电影中的艺术魅力

色彩在很多电影中都会运用到,色彩对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完美诠释人物的情感感受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色彩更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电影画面里将色彩的各种作用发挥地十分突出。电影画面的视觉感受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十分注重的一个环节。可以这么说,动画电影是各种色彩的结合体,色彩同时也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动画电影通过突出的漫画人物和强烈鲜明的色彩表现,将动画电影的色彩表现和电影主题非常真实地表现出来。色彩不仅仅是美术上的常客,艺术上的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色彩,显而易见,是极具感染力的,无论是在视觉上,甚至是在其他感官上,这种冲击力都是巨大的。不同色彩的运用,就会传达出不一样的色彩风格。宫崎骏是日本的漫画大师,他导演的多部电影不仅在日本本土取得了骄人成绩,成熟的作品也在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宫崎骏在自己的动画电影中,非常注重色彩和画面的结合,在他很多知名的电影中,都能看到这个特点。本文将跟随宫崎骏的电影《悬崖上的金鱼姬》这部动画电影,一起探究色彩世界的美学意境。

一、色彩艺术和《悬崖上的金鱼姬》

色彩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既深奥又浅显的艺术。色彩不仅可以在绘画、建筑等地方发挥出色彩应有的功能,在电影这个包罗万象的艺术里,色彩同样能够找到合适的角色。很多人都认为电影离不开色彩,动画电影更加离不开色彩。动画电影里的诸多场景都需要色彩的点缀和雕琢,色彩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由色彩所形成的事物,无论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还是葱葱郁郁的草木,无论是庄严肃穆的建筑物,还是湛蓝深邃的天空,这些都是色彩有意或者无意的作用。色彩同样能够显示出四季的轮回,时间的更替,营造出不一样的气氛。鲜活突出的动画色彩在电影中,不仅可以奠定整部电影的整体色彩基调,同时也能沉淀出电影的整体风格特色。

《悬崖上的金鱼姬》是日本漫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在这部电影之前,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等作品早已蜚声海外。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总是带有宫崎骏的特色,关注小朋友的成长,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主题,在这部动画电影中都有所涉及。《悬崖上的金鱼姬》的主要人物有5岁的小男孩宗介、宗介的妈妈理纱和金鱼姬波妞,金鱼姬是拥有魔法的。这是一部关于儿童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关于爱和信任的动画电影。浩瀚的大海,建在悬崖边上的宗介的家,大海边上的向日葵一家,向日葵之家行动不便的老奶奶们,这些生动的人物与事物构建起了这部动画电影的主要脉络,这部电影虽然是动画电影,同时也是宫崎骏先生与孩子间深深浓浓父子情的真实写照。二、《悬崖上的金鱼姬》的动画色彩分析动画电影是电影类型电影中非常独特的一个类型,很多人都说动画电影是拍给小朋友看的,所以动画电影在色彩的选择上会更加丰富,也在电影主题的确立上,更加的人性化和更符合小孩的心理。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能够让电影的画面更加绚丽多彩,不同色调的色彩运用,同样表达出不一样的意义。暖色调的颜色,如红色,让电影呈现出欢乐祥和之气,而冷色调的颜色,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色彩的这种“传情达意”的作用,让《悬崖上的金鱼姬》这部电影,在色彩艺术的表现上,有了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一)暖色调的动画色彩,让电影充满祥和之气动画电影留给观众除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动画形象外,电影里色彩斑斓的各种颜色组合合成的服装道具等,一样动人。变幻的色彩让动画人物的各种情绪如悲伤、快乐、忧郁、高兴等情感表现表达出来。而暖色调的色彩如红色、黄色,营造出的氛围是快乐的、愉快的、祥和的。而这种电影的氛围同样能够感染观众,这些在感观上给人积极的色彩元素同样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和意蕴,这些意蕴和内涵则很好的辅助于电影主题。而电影之外的各种易见或不容易揣摩的含义都能够通过多样化的色彩元素表现出来。众所周知,色彩首先是在视觉上给人以多重的视觉冲击。红色在中国是一个代表吉祥喜庆的颜色,在很多动画人物中,红色都被赋予了这样的含义。在动画发达的日本,暖色调的颜色同样也具有这样的意义。人们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反应,在电影中与多种多样的色彩进行对比,从而对色彩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解释。在很多动画电影中,色彩的运用都是带有某些夸张性,大胆夸张的色彩运用,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同样也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色彩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通过静止的艺术语言传达出深刻的艺术的各种特性,在动画电影中则与电影画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塑造出性格丰富独特的人物。在动画电影中看到的动画人物,看到的色彩艺术,这些都是主观上的感受,在很多时候,这些色彩艺术会不知不觉间在人们的心里留下印记。色彩是具有很多内容的,暖色调的色彩的特性事实上是很容易把握的,色彩具有非常强的表意功能,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是会影响动画电影的整体审美走向的。向日葵之家在外围上看起来是非常美的,嫩黄色的运用,将老人家的慈祥随和很好地展现了出来。在《悬崖上的金鱼姬》这部动画电影中,暖色调的色彩运用是非常多的,同时也是非常恰当的。

金鱼姬是粉红色的,这不仅表现出金鱼姬的性别,同时也展现出金鱼姬在变成小女孩之后的性格,与她身上穿的那件粉红色的裙子一样,鲜艳动人,活泼开朗。电影的开头是一大群的金鱼姬在深蓝色的大海中游荡,它们对大海之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个个小小的金鱼姬远远望去,十分显眼,配上金鱼姬憨厚可爱的表情,让动画人物显得亲切动人。除了金鱼姬的红色裙子外,妈妈理纱的小车也是粉红色的,这代表着理纱是温情的,是爱孩子的。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是导演刻意为之,金鱼姬妈妈的那一头漂亮的头发也是粉红色的,两位妈妈身上都带有暖色调的颜色,不仅让她们在身份上有相同之处,也让这两个人物散发出不一样的气息。除了金鱼姬身上的明亮红色之外,无论是悬崖上宗介的家,还是向日葵之家老奶奶的身上,都能看到暖色调的色彩搭配。在他们身上,都能感受温情祥和之气。

查看全文

媒体艺术色彩设计研究

摘要:《文心雕龙》中曾说:“物色之动,心也摇焉。”它道出了色彩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作用于我们的行动。只有研究消费者的知觉与情感,探索其心底欲求,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设计作品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广大的消费者。同样,从心理上了解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才能够使影视中的色彩设计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喜爱。因此,我们只有研究并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特征,才能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利用与开发,使色彩情感一步步升华,更能表达人们的观念,信仰,勾起人们的情绪。

关键词:色彩;心理效应;情感规律;影视中的色彩;实践中的运用

色彩设计是媒体艺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用艺术的色彩设计手法,通过视觉传递给受众,使“视觉语言”更加生动化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现代的设计中确存在着一种危险的倾向——我行我素的自由设计,把色彩进行单独的设置。这样往往会使色彩与消费者心理的脱节,设计色彩成为设计者的个人感情色彩的体现,使得作品不被消费者认可,因此,我们要在了解色彩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市场行情及广大消费者的心理。使影视色彩设计与人们的心理相统一,本文从色彩与人的心理作用引出要研究的观点,首先对色彩的特性和色彩情感的一般倾向,以及受众存在的共同心理效应进行了分析,其次从消费心理学方面研究消费者对设计色彩的反应,然后就设计色彩在影视实践中的应用状况与理论相结合进一步探讨,体现色彩设计在影视中的重要地位。

1色彩的心理效应

要认识色彩在观看者观看时所起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不同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既某种色彩能够使受众引起的心理变化。由于受到色彩的视觉刺激,而在思维方面产生对生活经验和环境事物的联想,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觉。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常常根据使用的需要,来选择特征、感觉和相互关联的色彩,进行恰当的组合。第一,色彩有冷暖感。阿金(Acking)和库勒(Kuller)的实验表明颜色可以对人产生某些直接的生理影响,例如红色促使人血压升高,脉搏加快从而造成温暖感,青色促使人血压降低,脉搏减缓从而造成凉暗感。[1]色彩的冷暖感是由于组成色彩的红、黄、绿、蓝引起的视觉反映及心理上的联想形成的。比如选用蓝、绿或青色基调,可以营造一种:“清凉世界”的感觉。第二,色彩有鲜艳感与朴素感。色彩的鲜艳与朴素除了与色调有一定的关系外,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在同一色调的色彩中,明、纯度高的显得鲜艳,明、纯度低的显得朴素。从色彩的类别来看,凡明、纯度高的色调又属偏红、橙的暖色系,均显得鲜艳,给人以兴奋感;凡明、纯度低的洁色、浊色和彩灰色,并且又属偏蓝、青的冷色系,显得朴素,并具有沉静感。第三,色彩有前移感与后退感。色彩在人们心中引发的前移与后退的差别,是由于色彩相互间的比较,形成的视觉上的心理反应,它来自于对于自然景物的联想。一般来讲,暖色和明色给人以前进的感觉;冷色和暗色给人以后退的感觉。色彩在表现上为同一距离浓重、鲜艳的色彩近,清淡明亮的色彩远。第四,色彩有膨胀感与收缩感。阿恩海姆说过:“波长较长的色彩,看上去好像是离观察者很近似的;而一种蓝色的表面看上去似乎离我们远一些。”[2]同一面积、同一背景的物体,由于色彩不同,给人造成大小不同的视觉效果。这种色彩差别,也常常会给人带来轻重的心理效应。

2媒体艺术中的色彩设计与观众的情感规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