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观念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0:59: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色彩观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色彩观念研究论文
1.色彩观念的创新性
16世纪的威尼斯画家就开始关注光和色彩,提香、鲁本斯等作品中都有色彩的表现,特别是维米尔善于描绘阳光,对色彩表现进行了探索。先前的美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以及英国风景画的发展给色彩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土壤,莫奈在此基础上追逐着“光”和“色彩”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子为主的基调,在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作画,表现物体的色彩在光照效果下的微妙变化。莫奈善于从光与色彩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彩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彩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的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其他因素中抽象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先前画家所没有找到的切入点,也是莫奈色彩观念的表现。
2.色彩观念对情感的抒发
艺术家都给予自己的作品以感情的表达。莫奈作品的感染力不在于扎实的写实能力,也不在于丰富的故事情节,而是在于色彩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对情感的抒发。色彩艺术语言既要表现色彩敏锐的感觉又要表现色彩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对色彩进行综合概括从而完成艺术家情感的抒发。艺术家在缤纷的世界中捕捉有价值和感兴趣的事物,富有感情地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描绘生活,在作品中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感情。《鲁昂大教堂》就是莫奈典型的代表作,不同色彩不同情绪的鲁昂大教堂体现了莫奈对太阳光谱的迷恋,同时也是这位艺术家特殊情感的表现。在其狂放不羁的笔触中,人们看到了莫奈在捕捉光的效果,随着光线的变化而调换画布进行绘画创作,形成独特的色调表现。观者就从这色调中体验或感受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情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色调在抒发感情方面是重要而有力的绘画语言。
3.色彩观念对形体的解构
莫奈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他在绘画中用自然色彩表现瞬间的印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领悟到光与自然新的结构。其绘画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严谨构图和造型的传统主义。
莫奈色彩观念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印象派画家莫奈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绘画“固有色”的表现,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形成了以“条件色”表现物象的新的色彩观念。文章通过色彩观念的创新性、色彩观念对情感的抒发、色彩观念对形体的解构、色彩观念对绘画语言的表现这四个方面去探索莫奈的色彩观念。
关键词:色彩观念创新性绘画语言
19世纪以前的绘画寻求形色并重互补的结合,在“色彩”方面主要体现在固有色基础的经营中。印象派动摇了模仿自然色彩为全部目的的传统绘画信念,完成了西方传统范畴内的条件色体系的色彩探索。特别是印象派画家莫奈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子为主的基调,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微妙的变化。根据画家的观察和情感抒发,不再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将光线和色彩作课题进行研究,表现物体在一定的环境中和具体时间下给人的视觉感受。这在绘画色彩观念上引起了重大的革新,而莫奈的色彩观念是值得我们去深深体会和研究的。
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技艺性情的不同造成的,而且也是艺术家不同的色彩观念造成的。莫奈运用灵动的色彩语言表现他的情感,用创新的色彩观念在瞬间唤起人们的视觉注意与感情共鸣,从而表现了艺术品真正的艺术生命力。
1.色彩观念的创新性
16世纪的威尼斯画家就开始关注光和色彩,提香、鲁本斯等作品中都有色彩的表现,特别是维米尔善于描绘阳光,对色彩表现进行了探索。先前的美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以及英国风景画的发展给色彩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土壤,莫奈在此基础上追逐着“光”和“色彩”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子为主的基调,在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作画,表现物体的色彩在光照效果下的微妙变化。莫奈善于从光与色彩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彩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彩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的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其他因素中抽象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先前画家所没有找到的切入点,也是莫奈色彩观念的表现。
电影色彩观念管理论文
[摘要]从大量优秀电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的创作审美取向和创作理念已经从单一的客观色彩运用向多元化的主观色彩运用转变,创作者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赋予电影色彩深刻的美学意义,通过色彩暗示引导观众的心理、感情发生审美变化,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文化思考,从而使得作品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电影色彩观念
1935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诞生,电影进入色彩时代。在电影中,色彩除了真实再现自然之外,还是表现人类内心情感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导演的观念、思想和情趣的外在表现。中国电影的发展较晚,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导演在色彩的运用上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984年,陈凯歌的《黄土地》是对电影色彩语言早期尝试的一部影片。黄河、黄土高坡和黄色面孔,黄色基调贯穿整部电影,影片画面简单厚重,同时又注重细节的加工,大量使用静止的长镜头勾画出“大环境小人物”的意境。在这里色彩被用来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影片强烈地表现了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黄土地》在当时大获成功,并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摄影奖。在《黄土地》中担任摄影工作的张艺谋随后在自己的作品《红高梁》里也用“红色”对色彩的象征性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相对《黄土地》利用现实景物的大面积色彩达到影片画面的单纯,《红高梁》更加入了有意的色彩处理,红色滤镜造成整个画面的红色,只有明度对比的画面,最大程度的表达了张艺谋在影片用色的精心构思。
在同一时期,香港电影也出现了一批善于运用色彩语言的电影导演,其中徐克最具代表性,徐克在影片中注重提炼色彩主调与电影主题的关系,力求使色彩意义具有象征性,按照剧情发展精心安排影片的色彩结构,来达到既单纯鲜明又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从《倩女幽魂》系列中可以看到,徐克在中国民间习俗、传统色彩上大下功夫,利用声、光、电、技术移植于影片,在这一系列影片的制作过程中,他逐步形成了个人的电影色彩观念。
在他1993年的作品《青蛇》中,更是将这种色彩运用发展到了极致,丰富的色彩层次、极尽绚烂的画面,服装和场景的色彩运用了大红、桃红、松绿、靛青等中国传统色彩,成功的展示出了一个极富传统中国特色的浮华世界,使得影片有工笔重彩一样华丽的风格,和诡异妖娆的神鬼故事情节极为相衬。同时,根据剧情变化精心设计主色调的变化,在单纯的画面色彩中对细节变化极度美化,给观众强烈的色彩刺激和情绪感染。徐克电影中展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色彩观念对香港以及大陆的导演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统色彩的内涵
(一)传统色彩的思想内涵
传统色彩观受传统儒、道、佛思想的深刻影响,具有多精神层次、多元色彩形式状态的色彩特征。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处于混沌或萌芽状态,色彩观念单纯朴素。如红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人类最初崇拜的颜色,在原始人类所有艺术符号中出现频率最高。在“阴阳五行观”的影响下,人们从色彩实践中形成以“赤、青、黄、黑、白”为正色的“五色观”,成为我国传统色彩思维的理论基础,使传统色彩的内容更加丰富。儒家强调“礼”与“仁”的伦理道德意义,追求秩序和谐的审美观,使传统色彩带有强烈的礼制观念,用色彩来规范君与臣、长与幼的秩序。从周代开始,封建统治阶级就把色彩运用到“礼”的形式中,来区别官员的等级。《后汉书•服志》载“尊尊贵贵,不得相逾”。如唐代明确规定黄色为皇帝专用色,红色为五品以上的官员服饰色彩。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追求素静淡雅的审美观,崇尚黑色,讲究自然美,不追求色彩的华丽,认为所有色彩是由黑色衍生出来的,表现出道家“无色而五色成焉”的基本思维。如中国水墨绘画用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描绘生动的万物形象,传达出意象和意境的审美情趣。佛教从“救世”的角度出发,选择白、金色为主色调,将色彩与世间的善恶相比附。如白色象征光明高洁;黑色象征“恶”;金色象征佛祖释迦摩尼等等,这些色彩在佛教建筑和服饰上多有体现。
(二)传统色彩的形式内涵
传统色彩的形式内涵受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统治阶级和民族人们所推崇的思想影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礼制色彩和富有美好寓意的吉祥色彩。礼制色彩以“尊黄喜红”为代表。从先秦开始,中国色彩观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黄是土地的颜色,五行居中,汉代被认为是帝王的颜色,经隋唐以后进一步明确黄色为帝王家族专用色彩,被赋予尊贵无比的地位。在民间人们对黄色的运用极为谨慎,除了在宗教建筑、服饰中运用外,其他很少出现。吉祥色彩出于对吉祥意念的表述与象征,与特定的图案、绘画等结合,满足人们祈福纳祥的心理需要,实现“喜形于色”。如红色象征喜庆和吉祥。人逢喜庆都用红色来装饰;人走运了叫“红运”;受上级重用者称“红人”等,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这些色彩搭配,如“红间绿,花簇簇”、“粉笼黄,胜增光”、“要想精,加点青”等等。同时,每个民族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习惯传统、宗教信仰,选择自己钟爱的颜色,如蒙古族、壮族、维吾尔族等尚蓝,回族和水族尚绿,汉族、藏族等尚红,彝族、纳西族、哈尼族等尚黑,象征着各民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都崇尚红色。
二、传统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
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1色彩构成的回眸
1.1色彩构成的概念
构成(composition),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它是现代造型设计的流通语言、是视觉传达艺术重要的创作手法。构成具体地说就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理性的组合方式入手,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在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中,构成教学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即所谓三大构成。而色彩构成是继写生等架上绘画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艺术设计专业独立的基础科目,它是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调整色彩关系(对比、调和、统一等)以获得良好色彩组合的学说,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构成体系之一。色彩构成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审美的判断能力和倡导创新的变革精神,色彩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今后设计作品中色彩修养和创意水平的高低。
为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色彩构成概念,在这里简要地追溯一下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
1.2色彩构成的追溯
欧洲色彩艺术从传统架上绘画向现代表现色彩的过渡,经历了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和抽象派等最具革命性的阶段。19世纪,由于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一些有关色彩理论的科学论述为欧洲艺术家探索新的绘画表现奠定了理论基础,严重地动摇了一向视模仿自然色彩为全部目的的传统绘画信念。特别是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monet,1840-1926)等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的棕褐色调,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进行户外写生创作。新印象派修拉(georgesseurat,1859-1891)等在研究光学和色彩学新理论的基础上,发明了用难以数计的小色点为基本语汇的"点彩画法",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点彩派技法与色彩构成教学中的"空间混合"有类似之处)。而后期印象派画家如凡·高(vangogh,1853-1890)等反对科学和客观的力量,虽然同样是画展现在眼前的习见事物,却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成分。现代热抽象绘画的始祖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1866-1944)则比印象派画家更大胆地反叛了传统。在印象派画家那里,色彩还是依附于具象的物体之上,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已见不到传统绘画中的具象物体,色彩已不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物象而存在,他使色彩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并具有其价值。[1]而作为冷抽象的代表人物蒙特里安(pietmondrian,1872-1944)只用三原色构成画面,探索色彩的抽象表现形式--几何构成。
京剧脸谱艺术民间色彩要素运用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中带给观众浓墨重彩视觉印象的的演员脸谱形象,富有很强的欣赏价值。从美术的角度看,图案化的京剧脸谱一直以来使京剧艺术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而色彩的鲜明性又是京剧脸谱的一大特色。程式化的京剧脸谱色彩艺术能帮助观众辨别忠、奸、善、恶,这充分体现了脸谱艺术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做支撑。研究色彩,既可以用物理、化学的手段去实证色的自然属性,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去揭示其中的内涵。用科学的眼光来评价京剧脸谱的色彩,不免认为它是非逻辑化的,如果我们改换立场,换一个角度来考察,那么,其中的文化含量便甚多了。本文试从具有本土文化意蕴的我国民间色彩中,探寻其对京剧脸谱色彩表达的影响。
一、主观性、象征性民间色彩对京剧脸谱色彩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是在历代民间艺人自身文化意识上自然生成的色彩审美观念,它的色彩应用虽然不像现代西方色彩一样有着科学意义上的完整理论解释,但却能从中国的个性文化观念中找到适合自身应用的色彩系统,并直接影响着地方艺术的色彩审美倾向。自先秦以来的阴阳、五行说奠定了中国色彩理论的基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理论及实践。它是民间艺术用色观念的概念性体现,是传统直观审美文化的形式积淀,命名方式与系统模式都有自己的历史成因,民间艺术色彩自然受此理论渗透,并服从于这种色彩美学秩序。《周礼》卷四十:画缋之事,杂五色。《礼记•礼运》中有“五色”一词,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黄是也。所谓“正色”、“间色”,完全不是西方色彩学中的概念。在中国人的色彩观念中,唯“五色”独尊,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五色间具有了自我运用和自我解释的主观功能。从传统的民间五色体系中不难看出,黑白二色在色彩观念中承袭了最原始的色彩感性,它对有彩颜色的极端含蓄,被先人看成是色彩的本源。黑白正因为其无色,反而能最大限度的强化图形审美力和色彩张力,使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想象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京剧脸谱中,黑白色彩也成为京剧艺术家用以向观众传达讯息的一种语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其寓褒贬的功能。脸谱中的黑色多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或慷慨豪爽的人;而奸诈、虚伪、阴险、邪恶的奸臣贼子,刚愎自用、卑鄙龌龊的宵小之徒,一般都涂白色脸。正如梅兰芳所说,戏曲人物一出场,就要给观众一个明确的人品概念——正直的,或奸邪的、善良的,或丑恶的,一望而知。古人认为高明的艺术创作能够“以色传神,以色夺人,以色抒情,以色写意”,民间色彩不同于西方的色彩美学,在五色观的内涵基础上,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色的主旋律,就带有意念性、抒情性、心理性和自由性。民间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并编成口诀。“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兼黄,喜煞娘”“要喜气,红兼绿”“要求扬,一片黄”等这些流传于老百姓中间的配色口诀,都体现了民间艺术的色彩特征,尤其突出了色彩使用的主观性。如民间年画作品中红色的大量应用,泥塑风筝等民间艺术对红绿色彩的偏好,红火喜庆热闹的色调处处充满了主观的浪漫色彩气息。这种用色习惯自然地沿袭到民间戏曲艺术中来,使色彩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如京剧脸谱亦把红色作为对真、善、美人物形象刻画的主色,这一“吉祥”之色也是正义之色,忠勇义烈,忠臣义士多涂用,象三国戏中的关羽、杨家将中的孟良;绿色为草木之色,多被脸谱艺人们使用于象征山林草莽,英雄豪杰,剪恶除害的侠客,以表刚勇猛烈的性格。京剧艺术用脸谱色彩寄予褒贬、明辨善恶,将色彩的主观象征意义纳入传统价值观、宗法等级观念和伦理道德意识中,这与我们对民间色彩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
二、高彩度、强度对比民间色彩对京剧脸谱色彩的影响
色彩的审美方式和运用手法很多,从历代相传的民间艺术中观察色彩不难发现,强烈明快的饱和色,响亮热烈的纯度对比色,使人感觉到豁朗的情感和明达的风格。红、黄、蓝、白、紫等鲜明的色彩,长期以来被大量运用于年画、刺绣、泥塑等作品中,流传于民间的画诀“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以及“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正体现了民间色彩高纯度、强对比的用色理念。从极具代表性的民间年画来看,色彩鲜艳明快是其突出的艺术特征,年画艳丽浓烈、丰富鲜明的色彩特征一方面是人们感知色彩的原始本能,另一方面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以及受工艺材料等条件制约。比如在年画中普遍使用的红色,是人类视觉最易感受和原始时期最易取得的色彩。另外年画多用彩度对比手法来组织画面,大张旗鼓的用艳红翠绿和明黄暗紫的色彩搭配直抒胸臆,竟与西方色彩构成理念不谋而合。如山东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多用纯原色,明黄、艳红、翠绿和亮蓝,纯粹的色彩运用,强烈的颜色对比搭配,使年画色彩醒目而和谐,韵味十足,富于中国气派。同是来自民间的京剧艺术,从脸谱色彩的表象上看,其基本色相为黑、白和高彩度的红、紫、蓝、绿、黄,其崇尚华美的表现特点致使京剧不论在服装还是在脸谱中都摒弃了清淡平和的灰粉淡彩色系,而大手笔的使用色彩激昂强烈的纯色。关于脸谱的用色口诀“红色忠勇白为奸,蓝色骁勇绿草莽,黑为刚直青勇敢,紫色忠贞黄枭雄”不仅说明了脸谱色彩的象征意义,同时反映出其纯原性和单纯性。西方的色彩理论中有关于色彩对比的论说,其中补色对比是色彩运用中视觉效果最强烈的对比方式,具有明显的刺激性和吸引力。运用高纯度的互补色进行对比的色彩应用原则,同样也是民间艺术色彩特征的主要倾向。在泥塑、刺绣图案、年画以及其它民间艺术的配色中,艺人们积累了使用高纯度色彩对比的丰富经验。尤其是高纯度的补色对比,在民间艺术的色彩应用中甚为广泛,与西方色彩构成中的对比应用相比,我国民间艺术高纯度补色对比的色彩搭配方法显示了对比色特有的张力和刺激性。有诀曰:“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黄身紫花,绿眉红嘴,显得鲜明”,还有俗语曰:“红花要靠绿叶扶”“红离了绿不显,紫离了黄不显”的说法,这都是艺人们对色彩补色对比关系朴实的总结。在运用补色对比的同时,民间艺人还增强了色彩的饱和度,大红大绿、明黄亮紫的民间色彩充分体现了夸张刺激的审美特性。再观京剧艺术,脸谱中同样注重色彩的补色对比,擅于运用纯度极高的色彩进行搭配,使人物脸部形象产生强烈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醒目突出的视觉效果,如碎花脸彭越、程咬金,绿色应用较多,并辅之以高纯度的红色勾画面部轮廓。除了补色对比形成的强烈视觉传达效果外,还呈现出冷暖色及色彩面积的对比特点,使引人注目、夸张对比的脸谱色彩在纷繁华丽的京剧舞台上,仍给人以不失醒目、绚烂的视觉美感。
三、结语
平面设计色彩观思考
一、“自由”“简洁”的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理解
1.“自由”色彩设计
如今我们生活在色彩审美自由的社会环境当中,在鼓励个性发展的社会氛围下,能够实现对色彩之美全方位的表达、享受和运用。自由色彩观体现在色彩选择和色彩表达这两个方面。自由色彩观是色彩选择、色彩表达等色彩创作的前提,自由色彩观为色彩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设计师能够随心所欲、超越自我地进行色彩表达,创作出能够体现自身个性的作品。但是在色彩表达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到民族差异、政治差异以及受众群体的特点,把“目标受众”作为基本的前提进行高享受、高质量的视觉作品创作。
2.“简洁”的视觉冲击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都有一种单色崇拜的现象,“简洁”这一色彩设计理念从包豪斯确立以后就广为沿袭。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信息爆炸式涌入人们的视野,简约的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凭借着一目了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简洁”并不是“简单化”或者“东西少”。“简洁”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采用“由此及彼”以及“以少用多”的设计技巧达到让人回味无穷、过目难忘的效果,使得受众者在“意境”之中,通过欣赏客观对象的精髓部分,集中处理复杂的客观对象。“简洁”的色彩观能够满足现阶段平面设计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要求,符合大众的认知观。因此在平面设计的过程当中,正确科学的“简洁”和敏锐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二、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与传统色彩观的关系
色彩教学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应用
摘要:伴随美术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广,美术教育对人综合素质培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色彩教学作为美术教育的首要教学手段,其充当对美的第一视觉化感受。美的判断、美的理解、美的运用是当下中小学生美术教育中所需掌握的技能,对其鉴赏美的内在意蕴,表现美的真实情感有着巨大帮助。本文就色彩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见解。
关键词:色彩教学;美术教育;应用实践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来源于观者的视觉洞悉,对艺术的直观感受,始终围绕艺术左右呈现艺术魅力,传达艺术意识形态。在美术教育中,美术色彩课程表现美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最直接,最真实感悟色彩存在的艺术手段,在中小学阶段,色彩的教学尤为重要,中小学生想要创造美的作品,需懂得美的定义,加强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及动手创新能力,感受色彩带来的艺术冲击力,明白色彩所代表的艺术意识形态,并学习借用色彩艺术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价值寄托。[1]
一、色彩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美术教育发展对人的审美判断有着推动作用,美术教育作为人们全面发展的根基已经得到大多数赞同。色彩教学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首选手段,以独特的艺术教学方式呈现美的艺术语言被广大教师喜爱。[2]但具体步骤的实施在一些地区仍有巨大阻碍,部分教育团体、组织还没有认识到对在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运用的存在价值,使得美术教育并未取得大幅提高,处于停滞状态。
(一)色彩教学观念较为封闭
完善茶包装色彩设计分析
摘要:茶包装色彩设计作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任着茶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任务,为此本文分别从茶包装色彩设计的特点以及茶包装色彩设计的观念来对茶包装色彩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更好地探讨完善茶包装色彩的策略,提高我国茶叶的销售量。
关键词:茶包装;色彩设计;特点;观念
随着茶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和传播,我国消费者对于茶叶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人对于茶叶的消费需求,在进行茶叶销售的时候,就要将其与茶文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茶包装”的概念也被提出来,茶包装不仅要将体现出艺术性,也要展现出文化性和商业性,因此本文就对完善茶包装色彩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
1茶包装色彩设计的特点分析
1.1艺术特点分析。艺术特点是茶包装色彩设计中最为普通的特点之一,色彩设计在茶包装中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情感性和装饰性。首先,茶包装中的色彩设计能够很好地将情感性表现出来,通过不同的色彩设计来表现不同的情感,进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更好地诱导消费者进行茶叶的购买。相关研究表明,喜欢收藏茶叶的消费者往往拥有更加丰富的情感,所以茶包装在进行色彩设计的时候应当加强情感性更好地表现出来。其次,茶包装中的色彩设计也是一种装饰,所以装饰性是茶包装色彩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我国不同的图形所代表的寓意不同,因此在进行茶包装色彩设计的时候可以结合想表达的寓意来进行茶包装的设计,比如在我国牡丹包含着富贵的寓意,仙鹤包含着长寿的寓意。所以在进行茶包装色彩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可以结合消费者定位来进行不同的图形设计,不同的色彩设计,从而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高茶叶的销售量。1.2文化特点分析。茶包装在进行色彩设计的时候应当将茶的文化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因此文化特点也是目前茶包装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应当要注重的特点之一。茶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所以在进行茶包装色彩设计的时候要将茶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现出来。与茶相关的其他茶文化都能够将茶的文化价值展现出来,比如常见的茶舞、茶歌等,都能够将茶歌寄托在茶中的情感很好地展现出来,因此我国的茶文化一直都在继承和发展。在进行茶包装的色彩设计时,应当结合茶叶的品种以及特性来进行差异化的设计。比如,设计者在进行茶包装设计的时候可以结合面对的消费者群体来进行差异化设计,如使用女性饮用的花茶,在进行茶包装色彩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可以使用比较优雅的色彩,从而更好地烘托出女性的优雅。在选择茶包装的图形设计时,可以选用六面体,并且在每面上都描绘上不同的花草图案,从而更好地吸引女性消费者的目光,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同的地域的茶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茶包装设计的时候,应当结合地域的差异来进行差异化的设计,比如云南的普洱和西湖的龙井就存在着很明显的地域茶艺,在进行茶包装色彩设计的时候应当很好地体现出当地的特色,比如在进行云南普洱茶包装的时候应当将其少数民族的特色展现出来。文化特色是茶包装的重要艺术特点之一,在进行色彩设计的时候应当将其很好地展现出来。1.3商业特点分析。在进行茶包装的色彩设计时,还应当将其商业的特点很好地展现出来,茶叶作为一种商品,在进行茶包装色彩设计时就应当为其商业的性质进行服务。因此,在进行茶包装色彩设计的时候,不仅要将其的艺术特点、文化特点展现出来,还需要将其商业特点展现出来。因此,面对于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茶叶,设计者在进行茶包装色彩设计时,应当要将产品的商业性展现出来,发挥出广告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茶包装色彩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应当将现下的时代特征和茶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可以将茶的制作工艺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展现出茶叶的国际性,提高茶叶的格调,从而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茶包装色彩设计的观念分析
传统颜色的美学探究
关键词:五色观;儒家;道家;色彩审关意识
摘要:“五色观”是我国古代在色彩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它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为我国古典色彩关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原始时代的人类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创造了历史性色彩最纯粹的形式。最早发现的原始美术物是距今二万年前的洞窟岩画,标志着人类已经用色彩装饰自己的居住场所,其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用色鲜明浓烈,饱含着原始人类特有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在我国黄河中游发现的石器时代原始氏族部落建造的浅穴中,由红、黄、褐等色泥土、草泥和木材建成,表明我们祖先对色彩的掌握和运用迈出了一大步。至春秋战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进入启蒙阶段,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已经形成,并不断地推动着“目观为美”简单朴素的低层次色彩美感认识向高层次色彩审美认识的发展。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色彩审美意识之中。色彩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记录着民族精神的全部过程。中华民族二干多年形成的色彩体系就是世界独特的“五色体系”。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五色观”及其色彩文化内涵,有助于中华民族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保持鲜明的民族色彩个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经典色彩已经面临数字色彩的挑战,人类的色彩活动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弘扬民族色彩文化,开拓丰富色彩表现语言,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五色观”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传统民间色彩“五色观”的形成是继承远古人类对单色崇拜,结合中国人自己的宇宙观——“阴阳五行说”,并与构成世界的其它要素:季节、方位、五脏、五味、五气逐渐发展而来的。
据史书《周礼》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目前我国最早关于“五色观”色彩理论的记载,由此也奠定了我国传统色彩的美学观念的形成。它比西方的“七色观”,“三色观”都要早上一千余年的时间。在我国洛阳二号殷人墓发掘四幅绘有红、黄、白、黑的四色画幔,就充分地证明了我国当时的帛画已初具“五色”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