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10:13: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三资企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三资企业

三资企业档案信息流失论文

改革开放20年,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如雨后春笋之势迅猛发展起来,在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三资企业中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失。

三资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从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上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有一定业务基础。这类企业的档案工作一般归属于总经理办公室,由原中方档案员兼管,档案工作的开展基本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程序进行,建立了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等工作做得比较规范。

2档案工作刚刚起步,基础比较薄弱。这类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开办时间也比较短,各岗位人员比较紧张,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人员。但企业领导具有一定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处于初创阶段,并为档案工作创造了一些条件,这对企业今后档案工作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3档案工作无人管理或无中方人员管理。这种类型的企业不少,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企业不重视档案工作,领导缺乏档案意识,不设档案人员,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均分散保存,档案散失情况严重。

查看全文

三资企业调研报告

本文通过对扬州**年以来“三资”企业经济及税收的调研分析,说明对“三资”企业的政策落实,促进了“三资”企业的迅速成长,并已经从经济、税收、就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回报。“三资”企业的发展成为近年来地方经济增量的强劲支撑,“三资”企业税收也成为国税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在上述总的趋势下,由于各类“三资”企业投资结构、管理机制不一,同样的政策空间产生了两种效果,企业发展现状存在明显差距,一种不断壮大,一种不断萎缩。对此,本文试图“跳出税收”,从更宽的角度对经济尤其是企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

为了准确掌握扬州市区“三资”企业的发展情况和涉外税收及税源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征管和服务举措,促进外企快速发展和涉外税收应收尽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重点户走访、法人代表、财务主管交流,数据分析后得出综合评估:扬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涉外税收收入已步入快车道,且增势强、后劲足。

一、实践证明,立足部门实际,始终把税收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到位,就是最好的服务,最大的亲商

用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外企加快技改步伐,开发新品,增资扩股,加强市场占有率,一直是国税外税部门作为服务外企的一个重要举措。把税收政策用足、用好、用到位,让外商取得最大利润回报,促进外企做大、做强、做好,是国税亲商、安商、富商的具体落实结合点。

市直外商投资企业**年—**年税收优惠统计单位:万元(略)

三年来,各种税收优惠共4.3亿,给外企直接注入,使外企无论在资金使用、周转上,还是取得最大利润回报上都取得了最佳效果,让外商感受到扬州是投资兴业的“福地”。

查看全文

三资企业档案信息流失论文

1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有一定业务基础。这类企业的档案工作一般归属于总经理办公室,由原中方档案员兼管,档案工作的开展基本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程序进行,建立了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等工作做得比较规范。

2档案工作刚刚起步,基础比较薄弱。这类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开办时间也比较短,各岗位人员比较紧张,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人员。但企业领导具有一定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处于初创阶段,并为档案工作创造了一些条件,这对企业今后档案工作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3档案工作无人管理或无中方人员管理。这种类型的企业不少,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企业不重视档案工作,领导缺乏档案意识,不设档案人员,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均分散保存,档案散失情况严重。

其二,较大规模的外商独资企业中,外方对档案工作比较重视,也设有外方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但是中方无权对其档案进行管理,造成这部分档案信息的流失。

三资企业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三资企业的档案管理也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究诘起来,造成三资企业档案信息的流失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三资企业中档案信息流失论文

改革开放20年,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如雨后春笋之势迅猛发展起来,在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三资企业中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失。

三资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从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上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有一定业务基础。这类企业的档案工作一般归属于总经理办公室,由原中方档案员兼管,档案工作的开展基本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程序进行,建立了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等工作做得比较规范。

2档案工作刚刚起步,基础比较薄弱。这类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开办时间也比较短,各岗位人员比较紧张,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人员。但企业领导具有一定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处于初创阶段,并为档案工作创造了一些条件,这对企业今后档案工作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3档案工作无人管理或无中方人员管理。这种类型的企业不少,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企业不重视档案工作,领导缺乏档案意识,不设档案人员,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均分散保存,档案散失情况严重。

查看全文

三资企业中档案信息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20年,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如雨后春笋之势迅猛发展起来,在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三资企业中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失。

三资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从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上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有一定业务基础。这类企业的档案工作一般归属于总经理办公室,由原中方档案员兼管,档案工作的开展基本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程序进行,建立了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等工作做得比较规范。

2档案工作刚刚起步,基础比较薄弱。这类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开办时间也比较短,各岗位人员比较紧张,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人员。但企业领导具有一定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处于初创阶段,并为档案工作创造了一些条件,这对企业今后档案工作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3档案工作无人管理或无中方人员管理。这种类型的企业不少,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企业不重视档案工作,领导缺乏档案意识,不设档案人员,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均分散保存,档案散失情况严重。

查看全文

三资企业在工业中经济效益小议

[摘要]本文从总量和行业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工业中37个不同行业部门的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以求客观地衡量我国工业中的三资企业发展对工业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三资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

一、引言

改革开开放3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经济早已成为中国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据商务部统计,到2007年12月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已达3672亿美元。据海关统计,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达12549.3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7.73%;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5594.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占全国进口总值的58.53%;出口额为695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7.43%;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84.18%,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值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比重为84.26%,加工贸易进口值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口总值的84.06%。

如何客观看待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既是国内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是关系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问题。三资企业是否通过技术转移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否通过制度变迁促进了我国资源配置效益的提高?是否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推动了国内企业效率提升?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三资企业在我国工业中的经济效益地位和变化趋势,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为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调整提供一些客观的论据。

二、三资企业各行业经济效益指标的特点

查看全文

三资企业承包经营合同

特别提示:

1.本合同范本仅供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以下简称承包企业)承包经营时参考;

2.企业发包时,中外合资、合作者或外方独资者应已按照合资、合作、独资合同的规定如数如期出资并经过验资;

3.发包方应是合资企业,而不应是合资、合作或独资企业中的股东一方,但承包方可以是股东的任何一方,也可以是第三方;

4.承包经营期限一般为1-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5.风险抵押金不得再另设担保,不得以在承包企业中的出资作抵押,风险抵押金或风险保证金保函数额均不得低于当年承包利润总额的百分之五十。

查看全文

企业档案信息论文

改革开放20年,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如雨后春笋之势迅猛发展起来,在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三资企业中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失。

三资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从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上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有一定业务基础。这类企业的档案工作一般归属于总经理办公室,由原中方档案员兼管,档案工作的开展基本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程序进行,建立了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等工作做得比较规范。

2档案工作刚刚起步,基础比较薄弱。这类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开办时间也比较短,各岗位人员比较紧张,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人员。但企业领导具有一定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处于初创阶段,并为档案工作创造了一些条件,这对企业今后档案工作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3档案工作无人管理或无中方人员管理。这种类型的企业不少,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企业不重视档案工作,领导缺乏档案意识,不设档案人员,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均分散保存,档案散失情况严重。

查看全文

外商投资对贸易要素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逐年增长,我国每年吸引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从1990年34.87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900.37亿美元左右,FDI在中国经济中日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现实是从净贸易条件来看,我国的贸易条件却在逐步恶化,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并没有带来中国贸易条件的改善。因此有必要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我国FDI的流向情况

从流向结构看,FDI要素密集度特征没有根本改变。1995年以前,FDI主要投资于服装、衣着附件、鞋类、玩具、家具等劳动力密集型出口行业,这一时期三资企业出口的大宗商品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商品上。1995年的全国三资企业普查结果表明,三资企业中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特征的行业所占比重高于资本密集型行业(2001,王岳平)。根据王岳平(2001)的计算,1995年具有劳动密集特征的行业(即WPAV21①在1以上的行业)的销售收入占三资企业的56.78%,具有一般资本密集特征的行业(即WPAV21在0.5到1的行业)的销售收入占三资企业的23.29%,具有高度资本密集特征的行业(即WPAV21小于0.5的行业)的销售收入只占三资企业的8.77%。520个三资企业参与的小类制造业中,三资企业在全部工业产出中具有专门化特征的行业206个,其中属于高度劳动力密集型的部门51个,占24.76%,属于一般劳动力密集型部门的93个,占45.15%,二者合计即具有劳动力密集性特征的部门共占69.91%。可见,中国FDI主要流向劳动力密集型行业。1995年以后,外资流向的行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流入机电行业的外资不断增加,但是行业结构的这种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外资流向劳动力密集型部门的结构特征。可以从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情况中找到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比重虽然在不断下降,但是仍然占绝大比重。20多年来,虽然中国FDI流向行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要素密集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主要还是流向劳动力密集型部门。

二、FDI流向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1.形成超额供给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1995~2005年我国主要工业品出口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这一方面说明价格竞争依然是我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主要的竞争手段,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集中在价格优势上;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出口工业品总体质量不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在外国直接投资比较集中的行业中,纺织、洗涤用品、轮胎、机床等产品的出口价格指数有升有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外商投资企业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品出口的竞争手段,而且,外资企业出口对加工贸易方式的倚重本身就说明外商投资企业更倾向于利用我国低成本劳动力获得出口的价格优势。此外,我国长期以来在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也造成了中国出口部门的偏向增长,在国际需求结构不变或者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增长慢于出口增长时,必然形成超额供给,反映在提供曲线上,就是中国的提供曲线向外移动,贸易条件恶化了。

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效率经济学分析论文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其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经济效率。改革以来,随着各项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效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总体上说,国有企业的效率取得了一定的增长。这一方面得益于市场化改革给国有企业自身运行机制带来的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发展使配置效率提高给国有企业带来的外部竞争压力,促使其提高产出效率;尤其是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崛起所形成的国有、私营以及三资企业平分天下的局面,对国有企业以及我国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到底如何?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引起效率增长的源泉在哪里?与非国有经济成分相比,国有企业的效率水平是高是低?这些问题值得分析。

一、企业效率的经济理论基础

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企业的理论集中在“厂商理论”部分。所谓厂商是指能做出独立生产决策的单位,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在研究生产者行为时,一般的理论假定是,企业都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即在既定的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或者在既定的成本下达到产量最大。厂商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生产理论。主要研究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即如何配置资源,使生产要素既定时产量最大,或者说使产量既定时投入的生产要素最少。(2)成本理论。主要研究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厂商只有在扣除成本后,才能谈得上利润的最大化。(3)市场理论。市场有不同的结构,即竞争与垄断的程度不同。它研究的是当厂商面对不同的市场时,应该如何确定自己产品的产量和价格。企业只有处理好以上三方面问题,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是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假设。实际上,现代经济学家的进一步分析认为,厂商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例如美国经济学家W·鲍莫尔分析了厂商以销售量最大化为目标的行为;美国制度学派经济学家K·加尔布雷斯则把稳定与增长作为大公司这样的厂商的目标,它们追求的是适度利润。但是,在一般的微观经济理论中,仍以利润最大化为基本假设,本文的分析也不例外。

在研究企业问题时,国内普遍使用的“效益”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并没有对应的理论。西方经济学中,一般使用的是“效率”概念。虽然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等主要关注的是实物量,但关注的不是总量,而是比率(ration)以及比率的变化率。例如,关注的不是总产量,而是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关注的不是总收益,而是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关注的不是总成本,而是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关注的不是总劳动量,而是劳动生产率等。因此,研究企业状况时使用“效率”作为指标顺理成章。

在生产理论中,假定技术水平不变,那么,影响企业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以Q代表总产量,L、K、N、E分别代表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述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