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04:48: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三生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三生教育”实践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公共体育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理念的实践实验研究为重点进行分析,以三生教育的概念为依据,从三生教育与公共体育的结合、三生教育的应用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公共体育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的具体应用,为全面提高公共体育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体育;三生教育;课堂教学
在公共体育的教学中,为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中要结合三生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在公共体育课堂中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相关知识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三生教育概念
在三生教育理念中主要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等三个方面,在生命教育中,为加强教学质量,保障师生在课堂中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提高师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生活教育中,主要培养学生通过相关教育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对相关的生活技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生存教育主要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生存能力,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自身生存环境和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三生教育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1]。
二、公共体育与三生教育的结合
云南三生教育探析
2008年5月至8月,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教育厅首次制定并下发了实施“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和实施意见,要求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推行“三生教育”。从此,云南正式拉开了“三生教育”的实施序幕。可以说,云南的“三生教育”是一种特有的生命教育,它是在结合本省教育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需要,并借鉴于国内外生命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将教育从生命的关怀扩展到了对生存和生活的全面关怀,并以此来实现提高青少年们的生命质量、获得必要的生存技能、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一、“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其提出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现实背景的,是合于教育规律、顺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需要的,其提出的背景可归于如下:
第一,近些年,许多青少年学生不断暴露出“生命困惑”、“生存弱化”、“生活茫然”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学习、生活的正常化和成长的健康化。首先在人之生命问题上,越来越多青少年学生暴露出严重的“无知性”,他们无知生命的可贵,无知生命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无知人生该有的目标和方向,无知每个生命体存有的内在的责任和义务,也无知什么才是生命所本有的、所重要的,而正因为这些“无知”,使得生命对于他们而言,不具有任何的珍贵性和敬畏性,他们轻视、藐视自然生命之存在,破坏、践踏甚至毁灭自己和他人、他物的生命,如近些年我国各地频频发生青少年学生自杀(轻生)事件、杀害他人事件以及校园暴力事件,最近就又发生两例自杀事件:2009年4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四男生从新一学生公寓8层坠楼身亡;14日,中国传媒大学的两名学生先后从学校47号公寓楼坠楼身亡。可以说,15~34岁已成为自杀的高发龄,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在人之生存问题上,许多青少年学生暴露出严重的“无力性”,不懂得生存之规律。他们无力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无力适应各种生存环境的变化,无力应对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祸害,无力处理因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择业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等所带来的不良情绪,无力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和冲突,无力面对人生旅程中遭遇的挫折和不幸,等等。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26%的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而正因为生存方面上的“无力感”,萎缩了青少年学生的生命,使得他们的生命很脆弱,很单薄,缺少了自我生命的保护羽翼和支撑力量,这就为什么他们会因为生存方面的不如意、不适应,来否定生命存在之必要。最后在人之生活方面,许多青少年学生暴露出严重的“无能性”,形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和常识。他们无能自理个人基本的日常生活事件,无能寻找到人类生活之真谛,不懂得幸福何为?快乐何为?而正因为生活上的无能,造就了他们生活得单调、生活得无趣感,使他们看不到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感悟不到生活中的互助与感恩,同时,最为严重的是让他们易于形成一种过于重视当下生活感觉的生活态度和只懂索取、享受不懂奉献的生活价值观。总之,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在“三生”方面暴露问题的普遍化和严重化,激发人们对此进行深刻的探析和反思,寻求其原因,探究其解决的方法,而“三生教育”正为此提供着新路子尝试,为解决此问题开拓出新途径与方法。
第二,我国特殊的社会大背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日益面临着因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价值重建所带来的生命、生存与生活的变化、冲突和困惑。据相关材料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逐步认识到,才能、竞争、机遇、剧变这些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已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为现代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共有特征,而这些与个体天赋和本人努力程度相联系的社会交往形式,从各个层面都加大了现代人的心理压力。以往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经济中的无忧与安贫被现代的紧张、焦虑和不安所取代,而现代社会经济财富的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能消除现代人的孤寂、郁闷和失落。相反,随着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竞争性和变动性的加剧,使得现代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敏感了。
第三,当前教育自身存有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教育之应试性、教育之工具理性、教育之重科学知识而忽略人文内涵性,这些缺陷让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作用和价值,使教育偏离了内在之本质。首先,教育的应试性让分数成为教育发展的动力,应试教育使老师成为灌输知识的教书匠,学生成为只会死记硬背的械具和只会考试的机器。其次,教育之工具理性让功利主义成为教育衡量的标准,工具理性教育使教育成为职业发展的工具,学生是为工作而学习,学校是生产社会需要的零件“工厂”,老师是生产零件的“技术工人”。最后,教育之重科学知识而忽人文内涵性让科学知识成为教育的根本内容,将学校异化为科学知识的“贩卖地”,将教育教学内容单一化,使教育功能简单化,断裂了教育本有的精神、人文、情感以及生命涵养的功能。总之,当前教育存有的三大缺陷,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三生教育”正以弥补现有教育之缺陷为目标,使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本,培养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现代公民之本真上。
“三生教育”思品课堂研究
【摘要】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正是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从学生的行为认知、心理品质、道德、法律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品教材蕴涵着“三生教育”的思想,思品课是在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生命润泽生命。思品课应闪耀“三生教育”的光芒,让思品课成为学生尊重生命,激情燃烧的广场,成为学生学会生存,放牧思想的原野,成为学生回归生活,放飞梦想的天堂。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正是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从学生的行为认知、心理品质、道德、法律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品教材蕴涵着“三生教育”的思想,思品课应闪耀“三生教育”的光芒。
一、让思品课成为学生尊重生命,激情燃烧的广场
生命是一个灿烂的历程,教育的底线是生命。教育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到智慧的滋润,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七年级14课《生命只有一次》通过观看《爱的奇迹》,使学生懂得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应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珍爱生命,不仅是用生命培育生命,更是用生命善待生命,用生命拯救生命,用生命熏陶生命。15课《让人生更灿烂》通过探索人生的真谛,明白人生是美好的,生命是可贵的,要让自己的生活活得更有意义,更灿烂,必须从现在开始去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生活,正确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二、让思品课成为学生学会生存,放牧思想的原野
幼儿园三生教育研究
摘要:幼儿园开展“三生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的自然选择,符合幼儿教育发展大势。落实“三生教育”策略,需要从具体教育教学细节做起,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三生教育;习惯培养
所谓“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全面落实“三生教育”策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正确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并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创生生活能力,符合幼儿成长规律。这也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必由之路。
一、生命教育,培养幼儿道德习惯
幼儿园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需要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以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我国幼儿园使用教材为上海少儿出版社的“幼儿园活动课程”。大班主题为“了不起的我”,这些教材的很多内容都与“三生教育”相吻合,“交通安全”、“家居安全”等内容,与幼儿生命教育密切相关。教师利用多种渠道搜集生命教育信息材料,可以为幼儿生命教育提供更丰富教育资源。教师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也是重要教法选择。生命教育内容主要包括:
1.交通安全教育。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随便横穿马路,不闯红灯;出行要有家长陪伴。
三生教育带给农村教育影响
2009年11月7日,刚刚履新的教育部长袁贵仁说,各地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袁贵仁表示要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1],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中国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在农村,而我们的农村教育被忽视了。中国教育的设计是城市取向的,农村不在我们的视野当中。”我们的教育把重点放在城市,特别是把重点放在城市的重点中学,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他认为,农村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既能走出去,又能留下来的建设人才。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大国,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教育问题应该首先从农村教育着手,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家建设和国民素质建设,能为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农村教育的成败也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当然也直接关乎到中国教育的成败。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首先表现在硬件上,由于投入的资金和设备远远落后于城市,加上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向城市聚集,形成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此外农村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导致农村集体性空巢现象的发生,社会生存压力大,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农村孩子出生数量也逐渐减少,因此现在农村学校大量合并和倒闭,可供农村孩子选择的学校更少了。加上大多数农村学校处于信息比较闭塞的边远地区,导致信息化手段及技术的缺乏,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第二,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对优秀人才不具有吸引力,很难留住人才,更别说引进人才了。经常出现一个老师担任几门课程的现象,一方面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平衡性是有影响的。
第三,农村教育层级结构有断层,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这方面。广大农村是没有幼儿园或者托儿所的,城乡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开发程度不同,无形当中拉开了城乡教育的距离,尤其城市里有早期教育、智力开发,有多门类、多学科的规范、科学的早教模式,而农村孩子也许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早已经在起跑线上就拉开了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差距了。
高校生心理教育三生教育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个性更为突出的“90后”大学生,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它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问题,是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目标、规划等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三生教育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生教育的基本内涵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使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把握生存规律,在意识层面上强化生存意志,在实践层面上提高生存技能。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幸福生活,低碳生活,健康生活,高品质生活。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着力于开启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新时期大学生人才培养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1]。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三生教育的意义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针对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各高校均采取了相关措施,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设心理委员等,为处于困惑中的同学们排忧解惑。然而,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解决方案的,且侧重于心理危机的“补救性”教育。事实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性,绝不仅仅是纯心理问题,更多的是成长过程中家庭、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传统等对大学生的作用产生的矛盾交错,需要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综合的角度对心理健康教育重新构建[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是以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主、治疗为辅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
三生教育与高校生职业教育融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以及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曾被冠以“天之骄子”美名的大学生的地位也逐步跌落。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就业困难大军的行列,加之社会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暴力、自杀、缺乏精神支柱、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等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屡有显现。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如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也就成为了大学教育中一项新的课题。于是,“三生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便走进了大学的课堂,成为目前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成长、成才的热门课程。随着课程的普遍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讨“三生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以此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也就成为了此两门课程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对“三生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
“三生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近年来在高校先后开设的两门独立的课程,二者在课程性质、内容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一)对“三生教育”的认知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是对目前普遍盛行于世界各国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本土化探索,也是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三生教育”属于综合实践教育课。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教育过程,体现了教育最高的价值目标。就具体而言,生命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认识自己和世界上的一切生命的神圣性,以此学会尊重、珍爱生命,进而发展和完善生命;生存教育则是帮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不仅学会在自然界中生存,而且学会在社会中生存;生活教育则旨在帮助受教育者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生存技能去处理生活事务,能够和谐而幸福地生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生命教育是前提和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与关键,生活教育则是方向和目标。此三种教育既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2]
(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
浅谈三生教育学生资助工作
[摘要]资助育人工作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理念,有助于创新助学工作机制、加强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三生教育;高职;资助;育人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资助育人水平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资助育人工作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为例,旨在探索以三生教育为主线的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之路。
一、三生教育主线下的资助育人理念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从根本上讲,三生教育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目标的本真事业[1]。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东广州,在校生超过一万五千人,生源超过70%来自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全校有接近30%的学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2014年以来,我校学生工作以三生教育为主线,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为着眼点,以新的视角和新的理念探索出了一些好的育人办法与举措,成为我校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理念的核心。助学服务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构建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生命、生存、生活为重点的资助育人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在三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助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在“生命、生存、生活”理念下践行资助育人工作
“三生教育”公共体育课程架构探析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渗透“三生教育”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教学策略及学习评价进行研究。主要结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首先以渗透“三生教育”的课程目标为指引,其次以课程理论授课和课程实施路径为课程实施,再次以体育运动中的各项运动技能与“知”“情”“意”“行”的渗透为课程教学策略,最后以课程学习评价凸显课程内容的实现。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校公共体育;体育课程;三生教育
人的生命历程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组成的统一体。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以下简称为“体育课程”)是对大学生作用于“身与心”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必然对大学生的生命健康、生存技能、健康生活观念施以重要影响。“三生教育”是作为人在有限生命历程的一种全面教育[1],其实质是对人的生命健康活动,促进生存技能获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教育活动[2]。体育课程的起点是借助外显为体育行为的生命体验认知达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目的,也是以体育教育为手段对大学生的生理身体认知、心理身体认知与社会身体认知的生命历程体验,使大学生通过体育行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进而既能调节与控制生命,还能珍惜与掌握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生存意义、生活品质[3]。但是,传统体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生命、生存以及生活的教育力度,当前大学生的生命质量、生存技能、生活方式需亟待提升。将“三生教育”渗透到体育课程,不仅可以丰富课程的内涵,更有助于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对生存能力的思考,以及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因此,明确提出将“三生教育”渗透体育课程,架构“三生教育”视域下的体育课程体系,是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发展和丰富其内涵的发展需要。
1渗透“三生教育”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依据
1.1生命健康是体育课程的目标追求。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世界、自然世界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以到达认识自我生命的存在价值和他人生命的存在价值,最终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促进生命健康健全的发展[4]。体育课程是以人体自身作为实施对象,通过向学生传授人体生命成长和规律等相关生理知识,以体育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教授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进而促进生命健康教育。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通过体育运动发展人体的肌肉、骨骼等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发展人体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工作能力等促进学生的生理机能,对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协调等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还对学生身体健康、生命发育、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促进生命健康反映体育与健康的共同目标追求,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机体健康的追求更是体育课程的重要价值追求。1.2生存技能是体育课程的任务要求。生存教育是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存要义、提高生存能力,学会判断正确的生存方式,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生存观,提高应对突发性的生存危机的能力和摆脱面临的生存困境的能力,能切实解决生存挫折及安身立命的问题[5]。生存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环境能力、防灾减灾能力、自救能力等应急处置能力,而这些基于各项身体素质表现出来各种运动能力在不同环境下能够顺畅、协调的发挥出来。向学生传授练就运动技能,换言之,就是让学生在突发环境下依靠自身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正确应变确保安全是体育课程承载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体育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技能性”凸显的课程的本质属性的显性[6]。所以,运动技能获得是生存技能与体育课程的共同任务要求。1.3健康生活方式是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生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掌握生活常识,获得生活体验,把握生活智慧,体验实践生活过程,感受生活的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7]。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生理负荷、分组单练为主要特征,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更多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或是团队的协助与竞争,营造了生生、师生交往互动的环境,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坚强意志以及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优良品质[8]。另外,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当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会摈除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如痴迷网络游戏、宅男宅女、熬夜等,也能避免因不良生活观所导致疾病的出现。因此,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是生活教育与体育课程的共同价值体现。
2渗透“三生教育”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架构
教师三生教育政策学习感想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是人的本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侵害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我们的素质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会学习、会生存、会生活的下一代、人不仅要活着,还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生活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信任,给了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了两天时间,主要接受了几位专家分别讲述了“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三大主题。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三生教育”在各级学校开展的重要性,使我深刻了解了“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三生教育”这个新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三生”即“生命、生活、生存”,“三生教育”的首倡者是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先生。云南省已于2008年秋季学期起在78个试点县市区的幼儿园,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普通高校一年级或二年级,把“三生教育”课程列入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把三生教育作为德育的基本内容、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在此之前,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出版了三生教育系列教材,并列入免费教科书,此外还将“三生教育”师资培训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当“三生教育”这个课程进入课堂,不禁好多人质疑,什么是“三生教育”?那到底什么是“三生教育”呢?“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所谓“三生教育”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一.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如今,许多学生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一个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一种无限的喜悦,同时也有着一份无法抵挡的痛苦,人们不是常说:“自己出生的那一刻,正是母亲最痛苦的一刻”。为那来之不易的生命,为了母亲那份疼痛,我们就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重视自己的生命,珍爱生命,在需要我们关注的生命里,我们也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不会在你的背后,留下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来,它绝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