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10 00:03: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三化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党建“三化”建设研究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指出,“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三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坚持和完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我省高校加强党建“三化”建设,要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落实落细上级精神,正确把握达标与高标、有形与塑形、共性与特性、党务与业务的关系,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拉长“长板”,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
正确把握达标与高标的关系
党建“三化”建设,既对标中央要求,又立足江西实际,既聚焦问题短板,又谋划长远发展,从组织设置、领导班子建设、经费保障、活动场所等四个方面定标准,从党员队伍建设、组织活动、运行机制、服务群众、工作任务、党建责任等六个方面定规范,同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党建“三化”建设把党建工作要求固化为管根本、可考量的指标体系,形成“四个方面定标准、六个方面立规范、一张网络联整体”的基本要求,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绘制了科学精准的“施工图”。
党建“三化”建设,立的是“基准线”,补的是“基础课”,练的是“基本功”,旨在通过创建达标形成规范高效的工作体系。高校可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三化”建设要求,一条一条去对标,一项一项去检视,把短板找出来,把家底摸清楚,不达标的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尽快完善,成熟经验及时推广。加强标准化建设,重点解决可能存在的组织设置不科学、班子建设不合理、活动场所不达标、党建经费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加强规范化建设,重点解决队伍建设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通、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问题;加强信息化建设,重点解决信息手段不便捷、网上网下不联通等问题。既通过基础“达标”,具备基本条件、实现规范运行;又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追求“高标”,搭建新平台,创建新载体,发挥新作用。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对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时代特征、办学特色和师生特点,积极推进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构建以“三化”建设为基准,以“双带头人”为主体,以“品牌创建”为高标的工作格局。探索高校党建“三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实践经验,在拓展外延中丰富内涵,在开放创新中增添活力,真正把党建“三化”打造成师生满意的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正确把握有形与塑形的关系
党建“三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硬件设施、组织建设、人员配备、制度运行、责任落实、发挥作用等各方面,是硬件与软件、内涵与外延的深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党建“三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加强党建工作的要素保障、硬件设施、基本条件和内涵建设,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高校加强党建“三化”建设,既要按照要求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标准化建设,又要结合高校发展实际,加强运行机制、服务师生、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等软实力建设。立足已有基础条件,统筹现有资源,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活动场所、资源配置等硬件设施和条件保障,健全党建工作室、党员活动室、师生服务中心等活动场所,完善党务标识、运行机制、办事流程、党务公开等事项,解决组织保障不利于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的问题,解决组织设置不适应高校基层治理的问题,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打通党的组织体系服务师生员工的“最后一公里”。聚焦形式与内容的有机衔接,既加强党建工作有形化建设,又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目标,提升党建“三化”建设的软实力,做到“面子规范达标,里子殷实丰厚”。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组织机构,搭建服务平台,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师生员工、推动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主题党日”、党员博士服务团、党员助力乡村振兴、党员志愿先锋队行动等活动,把党组织的形象树起来,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师生在政治上依靠组织、思想上认同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不断涵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作风。
党风廉政“三化”建设验收报告
我社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在区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区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办公室的安排部署,结合供销社工作实际,紧紧围绕“供销创新促发展,廉洁勤奋争一流”这一主题,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以深化供销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推进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创先争优为导向,整合供销资源,加强供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社开展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积极推进“三化”建设
(一)启动迅速 发动深入
2009年3月全区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后,我社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党组会议,传达区上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方案,随即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化”建设领导组,进行任务分工,并将“三化”建设纳入今年供销社工作重点,制定了工作方案。同年4月25日召开了供销社机关、直属单位全体在职干部职工和部分离退休代表参加的供销系统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动员会,社区代表、服务对象等应邀列席会议。在动员会上,供销社主要领导对供销系统如何搞好“三化建设”提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任务完成”等要求,并进行了工作安排。
(二)狠抓学习 提高认识
认真抓好学习教育。供销党组多次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并进行心得交流。党组成员、党员干部代表分别结合各自的工作,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廉政准则》进行了交流发言。
对推进政协提案工作三化建设的思考
《全国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的意见》提出:“政协提案工作涉及面广、程序性强、要求高、影响大,必须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本文在分析总结近几年绥阳县政协提案工作的基础上,对推进提案工作“三化”建设进程进行一些探索思考。
一、近几年提案工作的主要做法
1.坚持制度创新,加强提案工作“内三化”建设,修订、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提案质量和提案服务质量
《提案工作条例》是开展提案工作的依据,为保持提案工作与时俱进,注重《提案工作条例》同新《政协章程》以及中央新颁发的重要文件精神相对接,两次修订《政协绥阳县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为激发委员撰写提案和承办单位办理提案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结合新政协章程和县政协实际,制定了《优秀提案评选表彰办法》、《提案承办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办法》;为进一步规范提案法制社会联谊委员会的工作、明确职责,制定《专门委员会通则》和《提案法制社会联谊委员会工作简则》;为规范建议案的性质以及提出、审查、办理的程序,制定《关于建议案的试行办法》;为促进提案的落实,制定《关于促进提案落实的办法》。通过以上制度的制定修订,使提案工作在提案的征集、提出、立案审查、交办、督办、追踪回访等各个环节,从政协组织内部的层面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快了提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程,基本形成了提案工作的制度体系。我们把这些工作称为提案工作的“内三化”建设,即政协组织内部的“三化”建设。
2.促进提案工作“外三化”建设,规范办理程序,加大督办力度,提高提案办理质量
从提案的办理来看,政协必须主动争取党委和政府制订有关办理提案的规范性文件,使办理提案的有关规定对于党政司法机关部门、事业单位都具有约束力,推动提案办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就是提案工作的“外三化”建设。
基层三化建设调研报告
本文通过对制约基层“三化”建设中存在的部分干部对“三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部分单位对“三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强加给国税机关的增收压力与“三化”建设的要求矛盾突出,税收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难题”,不同地区税收征管工作上的差异,“三化”建设必备的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和结构优化相对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罗列和分析,并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六个统筹、六个协调”的对策,即统筹改革过程、经费分配、条块关系、系统开发、监控机制、人力管理,促进基层“三化”建设与干部思想认识、经费投入、组织收入工作、科技兴税、区域发展、队伍建设相协调。
为进一步加强国税系统基层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建设水平,省国税局于**年制定下发了《江苏省国税系统基层“三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一年多来,基层国税部门以税收法治化为目标,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以加强征管基础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以执法规范化、工作标准化和管理科学化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三化”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深化改革,国税基层单位基本上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税收服务和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信息化应用的广泛深入,促进了国税工作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构建学习型组织,干部队伍活力显著增强,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在基层“三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体分析制约基层“三化”建设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制约基层“三化”建设的六大障碍
1、基层部分干部对“三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存在三个模糊认识:一是与己无关。有少数干部认为,“三化”建设是上级的事、领导的事、别人的事,没有主动参与意识。二是得过且过。有少数干部认为,“三化”建设的要求太高,但别人能过他也能将就,精益求精不够,进取心不强。三是甘于落后。有少数干部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干部抱着自己记忆力减弱、精气神不济等客观原因,思想停滞、反应不灵、工作方法老套、不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跟不上现代税收工作的节拍。存在三个不到位:一是对深化改革认识不到位。近年来,基层国税部门的改革过于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干部思想波动,情绪不稳,或多或少影响到正常工作。二是对以考促学认识不到位。近年来,国税部门的考试过于频繁,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照顾好家庭,还要应付考试,确实让一些干部忙得焦头烂额。三是对竞争上岗认识不到位。一些干部缺乏竞争意识,心理上一味求稳怕出头,行动上顾虑落选怕“出丑”,甚至认为,竞争不竞争最后都是组织上说了算,加之竞争的年龄限制,让许多40岁开外的人感到没有了奔头,挫伤了其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少数同志不免产生混日子的念头,人人积极参与“三化”建设的浓郁氛围尚未有效形成。
2、基层部分单位对“三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要确保“三化”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有一定的财力来支撑,而目前有部分基层单位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导致对“三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这部分单位经费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国税系统人头办公经费分配的不合理。现行的经费分配方案是19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时制定的,当时在确定经费基数上就存在明显不足,出现了很多矛盾,且长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调整,以致当初经费分配得少的单位越来越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经费相对来说是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入不敷出。国税建局十年来,经费最高和最低的基层单位之间的累计差额超过了上千万。目前,经费高的基层单位年人均经费多达10余万元,经费少的单位仅3万多元。不仅苏南苏北差别大,即使同属一个省辖市,高低悬殊也不小。这不仅造成了各地干部之间福利待遇的不同,而且严重制约了这部分单位对“三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如D县国税局收入任务在省辖市国税系统中一直位居前列,而人均经费却是倒数,任务与经费成反比,形成经费赤字。
3、一些地方政府强加给国税机关的增收压力与“三化”建设的要求矛盾突出。目前,国税系统内部下达的收入任务指标与经济发展形势、税源增长状况基本上是相适应的,即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国税部门,在正常情况下经过努力,还是可以完成本系统下达的组织收入工作任务的。但是,一些地方的政府脱离客观实际层层加码,并实行收入任务一票否决制,致使经济欠发达、税源增幅严重滞后于收入任务增幅地区的基层国税部门无所适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苦不堪言。在几乎是人为造成的严峻收入形势面前,这些单位又不能不面对现实,要想保持与地方的良好关系,要想保持来之不易的各类荣誉,就必须完成地方政府下达的收入指标。而要想完成地方政府下达的收入指标,就不得不采取一些变通的措施,从而弱化了税收法律法规的刚性,使依法治税、依法行政、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等原则打了折扣,执法规范化、工作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全区三化建设工作意见
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健康服务的“窗口”。乡村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化、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化(以下简称“三化”)建设是科学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要求,实现农村基层医疗改革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三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我乡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三化”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和管理体系,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环境舒适化,服务质量优质化,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流程便捷化,服务信息网络化,全面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完成农村基层医改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三年达标”的要求,完成我乡医疗卫生机构的“三化”建设。按照《市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三化”建设标准》,2010年底标准化率达到70%以上,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信息化率达到70%;2012年“三化”建设各项任务完成率实现100%。
三、工作内容
城乡加快发展农村三化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开拓加快“三农”发展的途径。城乡二元分割的格局正逐步打破,城乡经济社会关系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是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实惠增加。去年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625元,增长8.1%,是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增速仍低于城镇居民,但增速差距在缩小。同时全面清理了涉农税费,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民实惠的增长要高于收入的增长。
二是城市化步伐加快,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在全市总人口增加的情况下,农业人口逐步减少,去年农业人口为227万人,比2000年减少12%。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就业人员的三次产业分布,2000年是19:40:41,去年是18:39:43,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下降了1个百分点。农村总劳动力中,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已达52%。三次产业总值比重,2000年为4:43:53,去年调整为3:43:54,呈现协调发展的格局。随着中心镇规划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农村生活居住和创业发展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0.08亿元,增长5.4%,增加值115.5亿元,增长5.4%。出口创汇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15%,居全省领先地位,并创下了人世三年来最高水平。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略谈企业中的三化六预建设
1、坚持规范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
要做到“3+6”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纵深推广,首先要学习培训制度到位。企业成立分工明确、教考分离的培训教育组织。
1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重点,规定培训学时;要对职工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设备性能、故障排除、消防知识、实战演练、岗位描述、手指口述等项目的培训;通过建立健全教培档案,使职工做到应知尽知、应会尽会,持证上岗。
2操作规范、责任到人。围绕安全操作,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将其汇编成书,做到人手一册,规范作业行为。岗位操作实行设备巡查-操作-再巡查制度和手指口述制度。
3设备管理、责任到岗。为提高生产设施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建立生产设施台帐,明确责任人和包机内容,细化量化考核标准。设备做到每班点检,定期维修维护。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由车间领导挂牌监督。对检修项目实行作业票“五定管理”。
2、抓实安全考核,确保安全监管全覆盖
三化运作深化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建设
海曙区针对困扰基层党组织多年的党建工作人力不足、场地缺乏等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实施“三化运作”深化和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构筑多功能、社会化的城市基层党建服务平台。
一、站点建设多元化,实现拓展功能与全面覆盖同步。重点推进天一广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在天一广场地块规划兴建大型党员服务中心,作为全区党建窗口单位,全方位展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成果,全面提升党员服务中心的层次和水平。在楼宇继续推进以党建工作为龙头,融经济、综治、社会事务为一体的楼宇党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楼宇党建工作。在重点企业推进综合性服务中心建设,根据企业、行业特点,在有条件的企业鼓励建立面向党员职工的服务阵地,通过企业党建阵地化推动“两新”组织党建规范化发展。
二、服务手段多样化,实现互动互通与作用发挥并举。加强电子信息手段建设,依托*求助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党内信息管理系统作用,提炼和总结党员IC卡应用管理成功经验,规划建设区级电子党务信息系统,形成覆盖全区的先进、实用、高效、安全的党组织与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快捷的党务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党员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加强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党员“一人一岗”活动细则》和《党员志愿者活动证制度》,强化对党员志愿者活动证的管理和使用,配套完善服务积分制度、年审反馈制度、评优表彰制度、在职党员服务承诺等制度,在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党员志愿者活动日和服务站,打造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阵地的社区党员服务网络。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在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党代表活动站、党务公开栏,逐步试行党代表联系制度、党代表旁听列席重要会议制度、党代表提案和接访制度以及党员代表首议制等制度措施,在党员服务中心形成强化党员主体地位、激发党员内在动力的新机制。
三、服务形式品牌化,实现资源特点与中心实际结合。以社会化为目标,根据每个区域内党建资源的差异性,结合党员群众的整体需求,力求在每个党员服务中心创建出特色,努力打造工作品牌,不断增强党员服务中心的生命力。以服务型为理念,把阵地建设与开展活动结合起来,把组织推动与引导带动结合起来,把教育管理与关怀服务结合起来,切实为党员、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努力使党员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党员之家”,不断扩大党员服务中心影响力。以区域性为核心,不断创新和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工作思路和运行模式,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管理体制改革,充分整合辖区党建资源和力量,把党员服务中心真正建设成为区域大党建的核心平台,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突破,不断增强党员服务中心凝聚力。
推进农村三化建设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的决定》,推进我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后发”为核心,以壮大县域经济为着力点,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
2、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到年,全市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5%;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6.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以上;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0%左右。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立起城乡协调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公共事业显著进步,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
3、发展壮大县城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中精力抓好“一区六园”建设。市直重点抓好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县区集中力量搞好工业园建设。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到年培育50户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骨干企业(每个县区5户以上,市直10户以上),其中年产值超3亿元的工业骨干企业20户,年产值超5亿元的工业骨干企业10户,培育一批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对引进的农业项目与引进的工业项目一视同仁,享受政府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并纳入考评范围。
农村集体三资三化建设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三化”(“三资”是指资金、资产、资源,“三化”是指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建设,实现集体资金增量、资产增值、资源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以争创省级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示范区为目标,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到2013年,实现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率、财务委托率、会计电算化覆盖率、“阳光村居”信息管理到位率、会计持证上岗率“5个100%”,产权证发放率达到80%,村级集体净资产总量年增长5%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增长10%以上。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五权”不变的原则。确保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五权”不变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截留和挪用农村集体“三资”,维护村集体和村民合法权益。
2、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坚持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发挥村(居)民监会作用,保障村民对村集体“三资”占有、使用、收益和分配的知情权、反映权和监督权。